袁隆平杂交水稻论文原始手稿曝光

袁隆平杂交水稻论文原始手稿曝光,第1张

袁隆平杂交水稻论文原始手稿曝光

 袁隆平杂交水稻论文原始手稿曝光,近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公开了一份珍贵的手稿,据报道,这份档案封皮题目处手写着《袁隆平早期综合材料原始手稿》,起于1965年,截至1981年,一共134页,9万多字

袁隆平杂交水稻论文原始手稿曝光1

 近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公开了一份珍贵的手稿,出自“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系杂交水稻原始论文,红色格纹纸已微微泛黄,但还能清晰看见整洁的手写汉字。

 据报道,这份档案封皮题目处手写着《袁隆平早期综合材料原始手稿》,起于1965年,截至1981年,一共134页,9万多字,包括袁隆平所写的第一篇关于杂交水稻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的原始手稿、选育计划、汇报请示提纲等14篇文章。

 1966年2月28日,根据手稿整理成的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科学通报》期刊中,成为袁隆平“杂交水稻”设想的开篇之作。

 来源:央视新闻微博

 论文发表后,被当时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现国家科技部)九局的同志注意到,并推荐给了九局局长赵石英,赵石英又汇报给了领导。此后,袁隆平的研究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今年5月22日,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杂交水稻,毕生的梦想就是消除饥饿。

袁隆平杂交水稻论文原始手稿曝光2

 共和国勋章、最高科学技术奖、杂交水稻育种的开创者当这些荣誉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该是由何等的功勋铸就,而这个人就是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当代神农袁隆平。

 在普罗大众的印象里,袁隆平先生是世界范围内人类温饱的保障,是粮食安全与和平的缔造者,但在如此巨大的成功背后有一个人的存在决然不可忽视,她就是袁隆平先生的妻子邓哲。

 彼此相爱所以我们没有距离

 "闪婚"、"师生恋"这两个词即便在当今社会仍是略带争议,但相爱于上个世纪的袁隆平、邓哲却受到了身边所有人的祝福。

 早在1951年时袁隆平还曾主动地报名参军,被某空军部队招收的他却在被欢送入伍后不久被国家送回了学校继续深造,理由是彼时的国家更需要的是经济建设。如今想来,大抵每一份相遇都是初写黄庭的缘分吧。

 1953年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袁隆平正式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并在不久后来到了被视为中国杂交水稻发源地的安江农校教书。

 而他与妻子邓哲的缘分也开始于此。在与邓哲相识之前袁隆平曾有过一段浓情蜜意的爱情,可到最后还是成为一段无疾而终的缱绻岁月。

 对爱情充满失落的袁隆平更是全身心的投入了科研工作,加之他常年不修边幅的模样,一晃已到而立之年的袁隆平却还是孤身一人,直到邓哲的出现才终止了袁隆平的单身汉生活。

 年轻的'邓哲在初见袁隆平后不久就毫不掩饰地流露出了欣赏的意味,在她眼里木讷、不善言辞的袁隆平却有着别人看不到的和善与细致。

 19 64年在周边同事的撺掇下二人的结婚事宜终于提上了日程,比起前卫的"师生恋"故事开头,相爱的过程则略显平淡,没有海誓山盟、至死不渝的俗套剧情,就是在一个平凡又普通的周六邓哲嫁给了腼腆的袁隆平,这场简朴的婚礼新娘子甚至都没有一件漂亮的新衣服。

 但这并没有影响两人举案齐眉的夫妻生活,相反袁隆平在生活中处处周到的照顾还让邓哲时常感叹嫁对了人。

 苦难将永远使爱情升华

 毕业于安江农校的邓哲本身也与袁隆平从事着同样的工作,正因如此,邓哲不仅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着袁隆平,工作中也是袁隆平最得力的拍档。

 婚后的两人并没有时间沉浸在新婚带来的快乐中,面对全国上下频发饥荒的窘境,夫妻俩走遍了安江农校和附近生产队所有的稻田,最终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的植株。

 这一发现令两人兴奋不已,在经过长达两年的观察研究后,终于袁隆平将这一发现形成了学术报告,并刊登在了1966年的《科学通报》中。

 每当袁隆平废寝忘食的投入在科研工作时,邓哲总能够料理好家中的所需,见到妻子如此贤惠袁隆平霎时间便没有了后顾之忧。

 本以为一切都在向好发展时,动荡时期的到来打破了平静的局面,袁隆平忧心忡忡。

 而邓哲像是读懂了他在想什么似的只说到:"大不了我陪你一起种地,你还是可以搞你的杂交水稻。"

 这句话给心神不宁的袁隆平吃了一颗"定心丸",也成为了他此后一生中最为珍重的慰藉。

 所幸因为突出的科研成果,袁隆平并未被拉上台,可惜他精心栽培的植株却无一幸免,一向隐忍的袁隆平在这一刻崩溃大哭。

 看着痛不欲生的丈夫,邓哲带着残存的植株趁夜色悄悄出门,多番寻找最终确定了新的培育基地。

 在此之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科研几经磨难,总是在即将成功时被破坏。

 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下邓哲总陪伴着袁隆平苦苦支撑,在那段宛如黑夜的时光中两人的感情也在逐渐地升华。

 一句先生,就是一生

 袁隆平与邓哲跨越半个世纪的守候是长相厮守的美好,却也是一场不离不弃的历练,1982年的除夕夜就是袁隆平久久不能忘怀的日子。

 作为家庭一半支柱的邓哲突发病毒性脑炎入院治疗,一病不起的邓哲被送往医院后只能依靠输液维持生命,看着病床上的妻子袁隆平突然意识到自己多年以来对家庭的亏欠已然这般之深。

 生命的流失总能警醒活着的人学会珍惜,那段时间守候在病床前的袁隆平时时刻刻都被对妻子的内疚包围着。

 值得庆幸的是在袁隆平的悉心照料下邓哲终于康复出院,经此一事年过半百的袁隆平一改以往内敛的性格开始时时刻刻挂念妻子,主动送上礼物,出远门也一定要带上妻子。

 袁隆平的功绩是时代发展中不可磨灭的一笔色彩,但他却始终秉承着淡泊名利的信念,老先生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不能躺在功劳簿上"。

 因而尽管荣誉傍身袁隆平仍旧生活朴素,对于这种粗茶淡饭的生活邓哲也是乐在其中,在她看来金钱、名利永远也及不上袁先生与自己宜室宜家的快乐。

 时至今日,每逢提起丈夫邓哲还是习惯于称其为袁先生,一如年轻时那般,她愿意陪他穿梭在田间地头,愿意倾听他独特的浪漫,只要多才多艺的袁先生愿意拉小提琴,她将是他此生最忠实的观众,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陪伴。

文/黑狗

今晚,2021湖南卫视春节联欢晚会开播,主持人阵容依旧豪华(何炅、汪涵、杜海涛、吴昕、沈梦辰、梁田)。为何没见到谢娜的身影,因为她有孕在身。

这次晚会请到的嘉宾人气和实力都不容小觑,新生代歌手蔡徐坤、“行走的CD”那英、“甜歌女王”杨钰莹、还有宋茜、张翰、袁姗姗、刘敏涛等。

然而,今晚最耀眼的、最让人感动的却是我们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袁老先生。 袁老携 杂交水稻天团晚会 首秀《我的老师有点牛》,此刻人们才发现袁老已经苍老得让人心疼。

当年,袁老做客鲁豫的节目,谈到自己想做个普通人,因为他这一辈子太累了。

是啊,袁老为了让13亿华夏儿女吃饱,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稻田。即便如今90岁高龄,还偶尔会去试验田走一走看一看。

节目中,袁老还谈到,有一次颁奖,巩俐就坐在他旁边,一直望着自己,可自己压根就不知道巩俐是谁。

主持人鲁豫非常惊讶地说,“您都不知道巩俐是谁啊?”

并开起了玩笑,“美女您都不看啊!”

袁老说:“美还是很美的,就是不知道她这么有名,后来才知道她是演《红高粱》的。”

网友对此评论道:

“像袁老您这样级别的人,确实不需要认识巩俐。”

还有的网友说,“袁老才是中国最大的明星”、“100个巩俐也抵不过一个袁隆平。”

一向严肃的袁老还幽默了一把,他说:“网上说的, 我是低调,巩俐是低xiong !”说完袁老像个孩子一样乐开了花!

的确,他们是两个完全不同世界的人。 一个是隆平, 一个是隆xiong; 一个是低调, 一个是低xiong。

今天,我就带大家认识一下这位功勋卓著的老人。

1930年9月7日,一位后来解决我国乃至全世界吃饭问题的小孩降生了。

至今,协和医院还保留着袁老的出生证明,只不过新生儿姓名那一栏写的是—— 袁小孩 。好可爱的名字啊!

袁隆平的出生证明

袁小孩自小就喜欢游泳,不仅自己经常翘课下河游泳,还要拉上年幼的弟弟。结果,免不了被父亲一顿胖揍。

游着游着,袁隆平便让自己成了游泳健将。1947年,读高一的袁隆平获汉口赛区男子百米自由泳冠军;同年,又获得湖北省男子百米自由泳亚军。

1949年,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首要任务就是发展农业。于是,报国心切的袁隆平加入了学农的大军,考入西南农学院。

大二那年,为支援抗M援朝,国家号召大学生积极参军。在体检政审全部合格后,袁隆平为自己的蓝天梦兴奋不已。

可没过多久,袁隆平的蓝天梦化为泡影。前线来报,战争已缓和,所有通过筛选但还未入伍的大学生,不必再去前线。

即将参军的同学合影留念

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袁隆平进入湖南省安江农校任教。在这里,他一呆就是16年。

学生回忆说,“袁老师非常平易近人,下了课就跟我们打成一片, 黑板写满了,他把手一缩,抓起袖子就擦。”

在农校任教期间,袁隆平遇到了自己的初恋,对方是一位漂亮的化学老师。两人谈了整整3年,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不料女方却反悔了。

原因是,不想在这穷山沟里呆一辈子,最后嫁给了一位“工作体面”的大学老师。如今,袁老早已成为世人敬仰的“农民科学家”,不知道这位化学老师会不会后悔?

女老师在领证的前一夜,跑到教职工宿舍楼下想再看一看这个曾经深爱过的男人。可袁隆平却因为女友明天就要嫁作他人,非常伤心难过,一气之下跑出去看**了。

就这样,初恋女友在教职工楼下苦苦等了几个小时,而袁隆平在**院里郁闷了半宿,根本不知道放的是啥**。

大学时代的袁隆平

第二天,女孩结了婚。可袁隆平是个痴情汉,又痴痴地等了三年,他说:

“我当时很天真,想等她离婚,这样说不定我们还能在一起。 后来她写信告诉我她有了小孩,我便不再等了。”

半个世纪后,二人曾见过一面,女老师对袁隆平说:

“如果那一晚我等到你,可能一切就会变得不一样了。”

失恋后,郁闷的袁隆平把精力全部扑在实验中。同事们看着心疼,便张罗着要为“大龄剩男”袁隆平介绍对象。

结果,当同事把女孩带到袁隆平面前时,他傻眼了,竟然是自己的学生邓哲。

那个年代师生恋为道德所不容,但袁老却不管不顾,大胆宣布自己恋爱了。

有一次,袁隆平洗脸,结果脸还没洗完,水却漏了个精光。举起脸盆,对着光亮一瞅,原来盆底漏了个洞。

邓哲觉得好笑又心疼,心想必须有个人照顾这个工作狂。于是,相恋仅仅一个月,两人就结婚了。

袁隆平(第二排右)与夫人(第二排左)

别以为袁隆平只是个“庄稼汉”,人家非常知道心疼人,而且还会玩浪漫,简直就是一个浪漫暖男。

袁隆平会半夜11点带着爱人去小河游泳赏月;为了方便爱人洗漱,托人买了当时最“时髦”的煤气热水器。

每次邓哲洗澡,只要二三分钟没听到流水的声音,袁隆平就会大声喊——“邓哲!邓哲!”。

原来,袁隆平是担心她煤气中毒,所以才会时不时地喊上两句。只有邓哲应两句,他才能放心。

有了邓哲这个贤内助,袁隆平更能全身心地搞水稻研究了。

新婚那一年,他在学校试验田里偶然发现一株水稻鹤立鸡群,穗大粒满。于是,便像初生婴儿一样呵护着,成熟后,又小心翼翼地收下了种子。

可第二年,“大水稻”的种子播下去, 高的长成了“姚明”,矮的长成了“潘长江”,胖的长成了“郭德纲”,瘦的长成了“巩汉林”,参差不齐!

首次“杂交水稻”试验失败,讥讽与嘲笑纷纷袭来。很多专家直言不讳地说, “袁隆平就是瞎搞,他根本不懂遗传学”。

那段时间,袁隆平常常一个人坐在田埂上默默抽烟,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杂交水稻实验搞成功,不让别人看笑话。

在接下来的2年里,袁隆平和团队每天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弓腰驼背拿着放大镜对着成片的稻谷,一株一株寻找“目标”。一天下来,累得腰都直不起来,脸上被稻穗划拉的生疼。

终于,在观察了14万株稻穗后,他们在1964年和1965年找到6株雄性不育稻株。

后来,经过两年夜以继日地研究,袁隆平在60个瓦罐里成功培植出“雄性不孕系”水稻。

可是,正当袁老准备要撸起袖子大干一场时,那个特殊时期来临了。1967年, 他被关进了“牛棚”!

更让袁老心疼的是,那60个“资产阶级瓦罐”被人彻底砸烂。

从“牛棚”出来后,湖南省科委专门派人给袁隆平送去了600元科研经费,袁老十分感激,发誓一定不辜负国家的期望。

那些年,袁老带着他的科研团队,为了让国人吃上饱饭,与时间赛跑。 常常带着干粮和水,中午饭就在田间地头凑合。

1968年,袁隆平辛辛苦苦培育出了700多株雄性不育株。

为了照顾好这些宝贝,袁隆平天未亮就去试验田,天黑而归,每天都“长在”稻田里。老婆邓哲说, “就连三个儿子,都没见老袁这么伤心过。”

眼看着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可是一场人为的破坏,让袁隆平所有的努力前功尽弃。

那年5月深夜,一场罕见的暴雨倾泻而下。袁隆平赶紧起身,冒着瓢泼大雨跑到水稻田,在仔仔细细检查完秧苗,确定不会被风雨损坏后,才转身回到宿舍。

第二天,天还未亮,他便火急火燎地跑到了试验田。然而, 眼前的景象让袁老瘫坐在了地上,眼里满含泪水!

“所有秧苗都被“内行人”连根拔起,甚至连挽救的机会都没有留给我们。” 袁老至今回忆起来,依然十分难过。

袁隆平说:“这件事把我的试验推迟了整整3年。”

更让袁老心寒的是,那些“恶意拔秧苗”者,还栽赃、嘲讽袁隆平。他们放风说: “秧苗八成是袁隆平害怕实验不成功,自己拔的。”

甚至有人质疑袁老是个骗子,在骗国家实验基金。

袁隆平痛定思痛后,决定重头开始。又经过六七年努力,终于培育出我国第一个强优组合“南优2号”,经试种两季,产量比常规水稻高出30%。

1976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一年。

唐山大地震,两位伟人相继离开了我们,举国悲痛。唯一的好消息是,袁老的杂交水稻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

随后,杂交水稻迅速推广。1998年,全国有一半的稻田种植杂交水稻。从此我国的粮食产量开始迎来10连增,人们的温饱问题逐渐得到了解决。

1998年,湖南一个事务所评定 “袁隆平品牌”价值一千个亿

杨澜采访袁老时问到:“您回家给太太说时,她什么反应?”

袁老憨憨地笑道: “从来没说过。”

袁老就是这样一个人,从不追名逐利,衣服都是从街头地摊买来的。有次他去香港中文大学做报告,校方要求要打领带着正装。于是, 就随意在街头买了条10块钱的领带系上。

再看看有些明星,上千万的豪车代步,一个香奈儿包包几十万,黄晓明和杨颖的世纪婚礼更是耗资几千万。

如今,袁老虽然已90岁高龄,但他依然会走到田间地头看一看。

他说: 如果不从事水稻研究,那我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我的字典里没有退休二字!

去年8月份,每个人都呆在家里,吹着空调,吃着冰镇西瓜,看着电视剧时, 89岁的袁老又偷偷下田了。

为什么是偷偷去呢?

因为助手们担心袁老的身体,不让他下稻田。毕竟已经快90岁高龄了,而且还是烈日炎炎的夏天。

熟悉袁老的人都知道, 他随身携带消凉片,中暑了就吃几颗,走累了就在地头歇一歇。

袁老原来一直骑摩托车往返于试验田,后来年岁大了,两个轱辘不安全,家人就给他买辆 汽车 代步。可袁老已经超过国家规定的驾龄,无法考取驾照。

于是,交通部门就给袁老专门颁发了一个“特殊”驾照。驾照左下角印有9个大字: 驾车下田与荣誉驾照 。并且对袁老提出两点要求:一是,必须学习一定的交通法规;二是,只能驾车往返于试验田。

于是便有人说,袁老在搞特殊!

当然更多的人是支持的,他们说,“像袁老这样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就算配个私人飞机往返于田间都不过分。”

即便袁老如此淡泊名利,衣服都是地摊货,还是有人指责他生活腐败 说他住着豪宅,开着豪车。

袁老的确有一栋豪宅,这是国家对他勤勤恳恳一辈子的奖励。

入住之前,豪宅长这样。

入住之后,豪宅变成了这样——“ 豪宅”被袁老改成了办公场所。

网友们纷纷感叹:袁老太伟大了,在水稻试验田里劳苦一辈子,还把国家奖励的“豪宅”改装成了科研场所,让人肃然起敬!

2018年,袁老就是在这栋所谓的豪宅里,带着他的科研团队,成功培育出了海水种植耐盐碱水稻。这一项成果,可使我国每年 增产粮食500亿公斤,多养活2亿中国人。

还有人拿豪车说事,原因是2008年,袁老在车展上看了一眼奔驰车,被人拍下传到网上, 于是被贴上生活奢靡的标签。

前两年,袁老的手机实在没法用了,就买了2部华为手机,他说,“要支持国产品牌”。

然而,却遭受到了某位网友的恶意语言中伤,此事还惊动了网警。

很多人都为袁老鸣不平,有人还编了一个段子—— “我这辈子最大的错误,就是让你们吃太饱!”

而袁老却说: 退休对我来说是不存在的

衣服破了,就自己补一补;头发长了,就请身边的工作人员给他理一理;身上永远备着消凉片,中暑了就吃几颗;中午饭在田间凑合凑合

这就是我们的袁老!

如果你仔细看袁老的照片会发现: 他脸上的斑比一般老人多很多,这都是长年累月在烈日下暴晒地留下的斑痕。

如今,袁老已经91了,这位一生都在水稻田间度过的老人身体越来越弱了。

如今出门,也终于接受被人推着走了。

每当看到这张照片,我就忍不住流泪

所以,恳请那些喷子们留点口德,好吗?

最后我提议:不要浪费每一粒米饭,这样才对得起袁隆平爷爷的辛苦付出!

祝袁老福如东南,寿比南山!

我最想感谢的人是我的父母和女朋友。

2021年已经过去了,在整个2021年里,很多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于正在学习的小伙伴来讲,有人在这一年里完成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对于已经参加工作的小伙伴来说,有的人在这一年里面临工作选择的问题,有的人的事业稍有进展。对于我来讲,我在2021年的主旋律是工作,我也在2021年取得了不错的工作成果。

一、我最想感谢的人是我的父母。

在整个2021年里,我的父母在生活和事业上给予了我巨大的支持。每个家庭都会有不一样的情况,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父母是非常开明大度的人,在我面临工作和生活选择的问题上时,我的父母依然选择支持我的工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正是父母给予我的巨大支持,我的事业才能在2021年有所进展。

二、我也想感谢我的女朋友。

我和女朋友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然而我们两个人是事业心比较强的人,所以我们牺牲掉了一部分个人生活。对于我们两个人来说,我们两个人想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工作与事业上,所以暂时搁置了自己的生活。每当我看到别的情侣可以过非常轻松的小日子的时候,我都会对自己的女朋友感到愧疚,同时也非常感谢女朋友的支持。

三、再见2021年。

2021年对于我来讲意味着太多,我在生活和事业上面临诸多选择,在多数时候,我和身边的人主动选择了事业。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到2021年可以称之为奋斗的一年。在整个2021年里,我和身边的人几乎没有花太多的时间用于生活,因为我们每天都在忙于工作与事业。在新的一年里,希望我们继续加油,早日完成心中的目标。

第一点,母亲为儿放弃都市生活

在信中,袁老说他是从重庆大学分配到安江这个小城市工作,而当时他的母亲生活在繁华大都市里。

不过,为了儿子的工作,她毅然放弃大城市生活,陪着儿子来到安江这个小地方。

作为大家闺秀,自然无法适应农村的生活,最后受累吃苦的,全是他的妈妈。哪怕是走在田埂里,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她的手,他才敢走过田间小道。

甚至70岁了,一切还要重新来适应。

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位母亲的伟大,宁愿为了儿子把家全部带到儿子工作的地方,哪怕是一个山沟里,哪怕是一个条件恶劣的小地方,这就是伟大的母爱!

第二点,成功离不开母亲的鼓励

我们无法想象,袁老在那个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取得如此举世瞩目的成绩,而这背后一切都是他母亲的鼓励和支持。

正如他自己说:没有您的英语启蒙,我怎么能够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

因此现在即使90高龄的袁老,依然能够用英语流利的外国人交流,这是多少科学家无法做到的。

正是母亲的执着和鼓励,袁老才能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是她用尼采的生命力和意志力鼓励袁老,才让他能够在千百次失败中坚信,一定能发现那粒种子。

而这粒种子,正是妈妈在袁老幼年时种下的!

第三点,为了工作没能见母亲最后一面!

袁老的母亲还是走了,在辛劳中走了,在期待中走了,在遗憾中走了!

袁老知道那段时间是母亲最后时间,他希望母亲能再撑两天,但即使当时天不亮就赶往安江,依然无法见到母亲最后一面。

只是为了工作,袁老不得不放弃这人生中的最后一面,这是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

袁老无比自责,为什么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实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好好陪陪母亲?

哪怕一次?

只是时间不等人,只能在天堂重聚!

在他的态度都还没有明确之前,你就已经在权衡事业与爱情之间的选择,未免太早了吧。

你的上司与你到目前为止,仅仅是眼神上的交流。你了解他多少呢?生活中的他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他是否有女朋友?他喜欢什么样的女孩?他对你是同事之间的欣赏还是异性之间的相互吸引?这一切都还只是一个未知数。

就像你说的,有了他,到处都充满了阳光。你会每天都神采奕奕,充满了活力。首先,你应该在工作上做出成绩,让他对你另眼相看。觉得你是一个美丽与智慧并重的女孩。然后你可以对他花一点小小的心思,比如清晨的一杯热茶,或是在他办公桌上的花瓶中放一束清香的花。在不经意之中,让他感到你细腻与温柔。

然后你可以探听他的一些爱好和兴趣,然后自己偷偷补习。下一次和他聊天,就可以有备而来,侃侃而谈,让他打心里佩服你。说不定还会有知己难求的感叹。

相信日复一日,水到渠成,当他发现已经习惯了有你在身边,而你不在办公室的时候他会觉得少了些什么。你就可以多制造一些和他单独相处的机会。相信他一定会对你表白的。

袁隆平深受民众爱戴的原因是我们都经常说,滴水之恩,令当涌泉相报,我们吃水不忘挖井人。

袁老为了全国人民不在挨饿,把他的一生都贡献在了杂交水稻,杂交水稻技术成熟后他还把这一技术分享到了其他国家,就是不想让人类在过着那种饥不果腹的生活。

袁老不仅受到我们国人的尊敬和爱戴,我相信在其他国家的人民心中也同样受到了尊敬和爱戴。

有可能有些人没经历过那种吃不饱的日子,体会不到,虽然我也没经历过,但是我身边有很多老人给我讲述过那段经历。

我从小就和我姥姥生活在一起,经常听到她们那一代人说60年代的事情,吃不饱,为了生存我姥姥从山东南部一路讨饭,一直走到河北唐山,那时的她才15岁,路上见到很多不堪入目的画面,现在的她视粮食为珍宝,看到路边有掉落的粮食她都会捡起来,她经常说的话就是要珍惜粮食,不能浪费,这都是命。

有一次我姥姥看到一个新闻,是一个记者采访袁老的时候,记者问袁老我们会不会再出现60年代那种日子的那个新闻,当袁老说出不可能的时候,我姥姥确实流泪了,她说要不是袁老可能还要饿死好多人,有可能现在的我们都吃不饱,她还说你们现在的日子好过了,你们年轻根本体会不到。

虽然年轻的我们没有经历过那时的生活,但是我也相信我姥姥说的话,没有袁老我们真的会吃不饱。

袁老是人类功臣,为了人类不在挨饿把毕生心血都撒在了杂交水稻上,这才是我们的明星巨星,不是那些为了拍个戏就去封路和影响社会风气的那些人。

愿袁爷爷一路走好!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永垂不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340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1
下一篇2024-04-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