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简短的对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的评价

求一篇简短的对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的评价,第1张

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改变了历史,安史之乱把盛唐的歌舞升平炸成了满天烟花,不得不承认,杨玉环是一个倾国倾城的传奇。

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改变了历史,安史之乱把盛唐的歌舞升平炸成了满天烟花,不得不承认,杨玉环是一个倾国倾城的传奇。

作为与西施、王昭君、貂蝉并称为中国古大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与唐玄宗李隆基的爱情可谓是感天动地!杨玉环原为唐玄宗第十八子寿王的王妃,玄宗见到玉环的容貌后,不顾家庭伦理,强行召杨玉环入宫!杨玉环深得玄宗的宠幸,最终升至贵妃。

杨玉环本为杨玄琰之女,生得娇媚,通晓音律,能歌善舞,特擅于琵琶,天生丽质!据传,17岁武惠妃洛阳选寿王妃时,便挑中了她。后来武惠妃去世,唐玄宗抑郁寡欢,经高力士的引荐,玄宗将目光投向了杨玉环!她便开始了深宫生活,同时杨家也因而得势,声名显赫。

杨玉环有羞花的美称,然而羞花的来历却有不同寻常。

由于杨玉环从小缺碘,便落下了狐臭的毛病。虽然她集玄宗的万千宠爱于一身,但这个问题却很难解决!后来。一个叫做梅妃的娘娘来到皇宫,李隆基的心里便开始有一点点动摇。杨玉环为了争宠,便千方百计请巫士来治疗自己的疾病。她听说华清池的水有很多的矿物质,包治百病,所以便向玄宗撒娇要华清池!她治病心切,常常一泡就是几个时辰,但却晕倒在池内,于是便有了侍儿扶起娇无力这一说。

后来一个疗程结束后,她的狐臭好了很多。在牡丹盛放的时节,她邀请玄宗一同赏花;梅妃派人来说自己得了重感冒,想要玄宗探望,玄宗左思右想对高力士说,朕一会再去赏花!可是高力士却因为口音的问题和玉环说朕要你一个人看花,玉环伤心至极,一口气喝了十八碗茅台,大醉而卧!她的狐臭不仅没有根治,反而又加重了,此时满园的牡丹都合上了,所以便有了羞花这一说。

在唐玄宗的宠幸之下,杨玉环野心勃勃,想要登上皇后的位子,然而玄宗一直无动于衷!她有一次偷偷听到了玄宗与高力士的对话,说因为她的命,所以当不上皇后。于是她找了大师算了一卦,原来她红颜薄命,命不久矣,她便不再对皇后之事耿耿于怀。后来便有了马嵬坡兵变,玉环被赐死的历史事件,一代佳人香消玉损。

从《长恨歌》的诗句来看,我个人认为,唐明皇和杨玉环是真心相爱的。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在太平盛世的时候歌舞升平,看不出俩人是否真心,即使“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三千宠爱在一身”,“姊妹弟兄皆列土”也不能说明问题。他们是否真心相爱,得从杨玉环死后才能看出来。

杨玉环死后,唐明皇避难归来,仍念念不忘杨玉环。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在旧时的宫殿里,无论是看到什么都会让唐明皇想起杨玉环。此处的这几句话让人觉得物是人非,抑郁悲戚。由于总是梦不到杨玉环,甚至去求助“临邛道士鸿都客”,让他们帮忙把杨玉环的魂魄带入自己梦中,聊以安慰思念之情。如果仅仅是对杨玉环美貌的不舍,那完全可以去找别的美女。这说明唐明皇是真心的爱杨玉环,真心的想念她。

而杨玉环呢,

“闻到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回,珠箔银屏逦迤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一听说皇上派人来了,又惊又喜,从床上爬起来,顾不上梳妆,就跑出来了。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把金钗、钿盒分成两半,自留一半,那一半让道士带给皇上,以表自己的心意。这难道不是因为真心爱这个男人吗?如果仅仅是因为喜欢皇上的权势,那么现在杨玉环已经成仙了,凡尘的权势有什么用呢?没必要理会那些道士了,更不必带什么信物回去,也没有必要回忆“七月七日”的海誓山盟啊。

我是很喜欢这首长诗的。很为这爱情感动的。虽然男的有权女的有貌,但是他们是真心相爱的。

都说唯小人和女人难养也,这话说的一点也没错,但从侧面来看,高力士脱靴又让我们看到了唯小人和女人难防也,才人李白命权高位重的高力士脱靴,得罪了势利小人才遭到报复,导致李白贬谪。

高力士脱靴这个典故凡是知道的人都会觉得大快人心。高力士只不过是皇帝身边的红人,深得皇帝的欢心,便自恃自己权高位重盛气凌人,欺压那些被他踩在脚下的小官小臣们,但是即使被他欺压,因为势力单薄,只好忍气吞声,任其摆布,只能让他作威作福了,但是风流才子李白一向放荡不羁,自由洒脱,更是看不惯狗仗人势的势利小人,因为李白才华横溢,也深得唐玄宗皇帝的喜爱。

李白爱饮酒,常称自己为酒中仙,一天李白喝的酩酊大醉,恰巧皇帝召见他去草拟诏书,高力士对李白的狂傲心里早就不满,对于皇帝对李白的喜爱也心生嫉妒,自然对李白的态度也不怎么友好,而李白也早就看不惯高力士那个欺软怕硬的德行了,于是借着酒劲戏弄高力士,李白借自己靴子太紧草拟诏书不舒服为由想换个靴子穿,得到皇帝允许,便命令高力士为其脱靴,高力士只好敢怒不敢言的为李白脱了靴,这也让被高力士欺负的人看了大快人心,但是李白却因此被高力士怀恨在心。

高力士脱靴一事虽然过去了,但是高力士却借贵妃之手,最终导致李白的贬谪。在我看来李白被贬谪也是他的好归宿,李白一生自由洒脱,与其被仕途牵绊,不如饮酒作诗,风流洒脱。高力士脱靴让我们看到了他的不畏权贵,一身傲骨,倘若我身在唐朝,也要做李白,命力士为我脱靴!

剑三高力士生平简介

高力士一生可谓坎坷,出身凄苦,年幼便受了极刑成了阉儿,力士若没有过人之处便不会被武则天赏识两次被则天召入宫中。高力士身高好比诸葛亮,长得也算不错,而且善文善武,有勇有谋,后被唐玄宗重用,步步高升,变得位高权重,在历史的宦官里无人能比,连皇宫贵族都惧怕他三分,也因为高力士武功深不可测,又称其为剑三高力士。

剑三高力士能够深得唐玄宗厚爱,并非凭着他一味的阿谀奉承,他能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一面说明他为人比较圆滑,说话比较谨慎得体,更重要的一点是他是个有能力的将士之才。他若不是阉人,必定是风度翩翩的男人,他善于骑射,能够一发而中,将士无不心服口服的,确实有大将风范。因此,剑三高力士也常常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并能直接向皇帝谏言。

剑三高力士曾被加封右监门卫大将军、力士骠骑大将军等有地位的名号,想来也立下不少军功,深受唐玄宗的重用,风光非王侯能比。

安史之乱后,因格局变化,力士被诬流放巫州,待唐代宗即位后遇到大赦,归朗州后,玄宗驾崩,剑三高力士哀痛至极,绝食七天,呕血而死,官复原职,并赐封扬州大都督,陪葬唐玄宗。在那个时代,剑三高力士,就是宦官里的传奇,忠心好比二郎神的哮天犬,让我们不得不为他与唐玄宗的情谊感动涕零啊!

高力士劝明皇赐死贵妃杨玉环的故事

高力士是唐玄宗的一代宠臣,而杨玉环也是唐玄宗的一代宠妃。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这样轰轰烈烈的爱情背后,有一位默默牵线的媒人,他就是高力士,身世奇特的一位宦官,却为了明皇,至忠,至尊。他为明皇默默奉献直至死亡。他一生忠诚至极。他为明皇想方设法的,接回了自己心爱的女人,杨玉环,接着他也在马嵬坡前,为保玄宗,将贵妃处死。为保全明皇,高力士劝明皇赐死贵妃杨玉环,想来高力士也是不容易的,当年,为解明皇心病,把贵妃接进宫来,而如今,却又要为了保全明皇的性命,将明皇心爱之人处死,而那高力士却又是极为忠贞之人,这样的人,自然是不忍的,且高力士作为他们的媒人,自然与贵妃的交情也是不一般的了。

这样的一代宠臣,与一代宠妃,无论怎样也都是关系甚大的。当高力士劝明皇赐死贵妃杨玉环的时候,他也是不愿意的。可是,为了保全明皇,他终究还是说服了明皇。那一幕幕的声泪俱下,一场场的生离死别,是由那媒人,亲手断开。这样的伤痛,让三人怎么承受。想来当初,若不相识,如今怎会如此之痛呢!可是这一切,都是注定好的,这样的三人,自然,就该生离死别吗

高力士,忍痛劝说明皇处死贵妃,是自己对这对天作之合的心疼,也是帝王间,没有单纯之爱的痛恨。那劝说时的痛与泪,是注定的,也是高力士最忠心的见证。

唐朝宦官高力士生平简介

高力士,本姓为冯,年幼入宫,因为其聪慧,深的武则天赏识。但是后来犯了错,被武则天赶出宫,之后被高延福收养为养子,改名高力士。一年之后,又受召回到宫中,隶属于司宫台。

据可靠记载高力士幼年家境突变,免死而被 ,小小年纪便饱受生活的艰辛,武则天对此了解之后,便有意栽培他。但是有一次犯错之后便被武则天赶出了宫。之后被高延福收为养子,一年之后又被武则天重新召回进宫了。

高力士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贤臣,虽然他是一个宦官,但是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娶了妻子的宦官,即使是宦官也会有感情的。据传高力士的妻子是他幼年流浪时认识的,即使高力士是宦官,他的妻子也义无反顾的嫁进门。这与之后一些朝代那些三妻四妾的宦官不同,没有争名夺利,这恐怕算是最纯真,最美好的爱情了。

相传李白进宫担任虚职,得意不知轻重,曾叫高力士为其脱靴。世人都知道李白是个大诗人,但是恐怕很少有人能知道高力士也是善作诗者。

高力士与李隆基,在我们看来,是上下主仆的关系,但是,在唐朝末期,高力士被流放,之后得知李隆基驾崩时,便吐血而亡。李隆基死前曾下过遗诏,只允许高力士一人陪葬。这份遗诏,可以看出,李隆基即使为君王,但是在他死前最相信的还是他的兄弟,高力士。

唐朝高力士是好人吗

对于高力士,大家对他的了解基本都是通过电视而得知的。高力士,幼年时期家境突变,他因年幼被免死但是被 ,从广东流浪至长安,入宫当太监,受到了武则天的赏识,但是犯了一次错而被赶出了宫,被高延福收为养子,之后一年又重新进宫。对于高力士,很多人都有争议,高力士是好人吗

自古好人坏人其实很难区分,高力士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也有不同,有赞有贬的。作为皇帝身边的人,他忠心耿耿,但是另一方面,又促成了皇帝与杨贵妃的不伦之恋,对于李隆基整日不理朝政,纵情声色不加以理会。

一骑红尘妃子笑,传闻杨贵妃想吃荔枝,高力士便在一旁出主意,为了能让爱妃吃到新鲜的荔枝,便不远万里派人加急,因为这个,累死了很多人。

在李隆基时,所有的奏折都是通过高力士再传到李隆基手里的,小的事也都是高力士解决的。朝中大臣争相巴结高力士,因此,朝中大臣都玩弄权术,这与高力士的举荐有莫大的关系。高力士办事谨慎小心,无大的过错,他在宫中安然这么多年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高力士为古代为数不多的贤臣之一,他在历史上的功和过都惹人争议。在古代,伴君如伴虎,高力士深知其中深浅,为保全自身,他所作的一些事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的忠心让人感动,在他权倾朝野之时,仍旧尽心尽力为李隆基服务。

李白与高力士的关系

李白高力士可谓是冤家一对,只能说是志不合不相为谋,性格不合也只能不欢而散。高力士脱靴一事无论是真是假,无论高力士是否因为李白让自己为其脱靴而报复李白,李白的浪漫主义,放荡不羁的性格注定在仕途上是失败的,而高力士也只不过是让得宠的李白提早的结束了他的仕途而已罢了。

李白高力士是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人,李白是个自由浪漫主义者,他的诗风多为放荡不羁自由洒脱的,论诗情才华无人能及,虽说李白淡泊名利,但是却又有着远大的抱负理想,他希望在朝堂上显示自己的才华,否则在他遭到贬谪后,不会那么的失落惆怅,更不会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消愁愁更愁了!

朝堂之上是个什么地方那是议论国家大事,充满威严的地方,李白这样浪漫的自由惯了的一个人,自然对这个地方格格不入了,他的放荡不羁,无拘无束的性格作风,注定被其他朝臣所不容,看不惯必定遭到排挤即使没有高力士脱靴事件,李白遭到贬谪不被重用也是必然的结局。

高力士在历史人物的评价上还是很高的,很正面的,自古以来对宦官的偏见就很重,都把宦官作为趋炎附势的势力奴才,但是高力士却是天下第一宦官,位高权重,是有勇有谋的大将军,是杨洲大都督,名位堪比王侯。李白高力士的摩擦无非是小事,对于他们的褒贬各有说辞,人无完人,高力士脱靴事件也许夸大其词,对高力士的说辞未免太过偏见,对李白的赞美也太过夸张,也许那个朝代里,人人都渴望着不畏权贵,能够摆脱身份低微不被踩在脚底的命运,所以力士脱靴也成了大快人心的佳话了,只是顺应了人们的心声而已。

李白高力士是历史上的两个传奇人物,一个是在诗坛上有着诸多名号的奇才子,一个是在朝堂之上有着诸多身份的忠臣重臣。在我看来,他们都不是不值一提的碌碌之辈,都曾是历史上璀璨的光辉,可能人生波折坎坷,也不枉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

唐玄宗对杨玉环可是真爱,他们美好的感情也值得后人称赞。但是唐玄宗是从自己的儿子那边抢来的杨玉环,放在今天这可是老公公抢儿媳妇啊,可以说是道德败坏了。但是古代皇帝和孩子之间根本就没有太深的感情,唐玄宗想要自己的儿媳妇,也是不会讲情面的。

他也不会像普通人一样有愧疚感,虽然还是走了很多的程序,但也是为了堵住大家的嘴。在唐玄宗看来,只要再给孩子娶一房妻子就是了。如果当时的寿王不同意唐玄宗的话,可能连自己的脑袋都不保了。

杨玉环和寿王算是少年夫妻,已经在一起生活了4年。历史上对他们的事情记载非常少,就像蜻蜓点水一样,可能是史官们觉得很难记载吧,这样的事情有点太丢人了。寿王和杨玉环也不可能没有感情,但是感情肯定不浓厚。古代社会贵族从来都不缺媳妇,天下美女那么多,寿王也没有必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4年杨玉环也没有为寿王产下一子,寿王忍痛割爱让给他的父亲唐玄宗,也不足为奇了。为了讨杨贵妃的欢心唐玄宗煞费苦心。

杨贵妃喜欢服装,专门安排了700多个人为她裁做衣服。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唐玄宗专门下令开辟了从岭南到长安的几千里贡道,以便荔枝能够及时的用快马运送到长安。有了杨贵妃之后,唐玄宗的奢靡之风也越来越夸张,大臣贵族为了巴结皇帝都去巴结杨贵妃了。

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清,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时作者35岁,任周至县尉。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缘起,据白居易的朋友陈鸿说,他与白居易、王质夫三人于元和元年十月到仙游寺游玩。偶然间谈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这段悲剧故事,大家都很感叹。于是王质夫就请白居易写一首长诗,请陈鸿写一篇传记,二者相辅相承,以传后世。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称那篇传叫《长恨传》。

  《长恨歌》共分三大段,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惊破《霓裳羽衣曲》”共三十二句为第一段,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爱情效果,以及由此导致的荒政乱国和安史之乱的爆发。其中开头八句写杨贵妃的美貌和被唐明皇所求得。明是唐皇而诗中却说“汉皇”,这是唐朝人由写古题乐府留下来的习惯。倾国:指倾国倾城的美女。御宇:指作皇帝,统治天下。从“春寒赐浴华清池”到“不重生男重生女”的十八句,写杨贵妃的受宠和由此形成的杨氏家族的豪贵。华清池:在今西安市东临潼县南的骊山上,上有皇帝的行宫,以温泉闻名。凝脂:比喻人的皮肤洁白光润。步摇:古代妇女的一种头饰。“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写唐明皇的迷恋声色,荒废政事。“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写杨贵妃被宠的程度,简直是形影不离。接着作者又用汉武帝宠爱陈阿娇,要为阿娇造一座金屋子的典故来比喻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贵妃一人受宠,杨氏族门立刻权势逼人。哥哥杨国忠当了宰相,几个姊妹都被封为大国夫人,争权斗富,不可一世。杜甫的《丽人行》就是写的这桩事。皇帝后妃也是人,也有情欲,这点与平民没有区别;但是皇帝手中有无尚的权威,他的情欲往往和这种无尚权威的运用密不可分。这就使他们的爱情效果与平民大不相同了。好色并不是了不起的罪过,但由好色而导致滥加封赏,使坏人窃弄权柄,紊乱朝纲,这就离亡国灭家不远了。所以我们评论帝王的爱情一定不要离开他们生活的具体内容及其社会效果。“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这四句又和前面的“从此君王不早朝”相呼应,进一步描写唐明皇的迷恋声色,荒政误国。唐朝统治者这种豪华奢侈的生活,是建立在残酷地掠夺劳动人民,使劳动人民陷于极度贫困的基础之上的。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中描写了一段唐明皇与杨贵妃在骊山上的享乐生活后,接着说:“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又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伥难再述。”正是因为统治集团如此昏庸腐朽,阶级矛盾又如此尖锐,所以当安禄山这个大野心家一旦发起叛乱,唐王朝这座炫人眼目的金字塔立刻就倾倒崩溃了。“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正是形象地说明了这一过程。渔阳:郡名,郡治在今天津蓟县。这一带有时称渔阳郡,有时又称范阳郡。安禄山当时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大本营就在渔阳。鼓:军中使用的乐器。渔阳鼙鼓,即指安禄山率领的造反军队;安禄山发动叛乱在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霓裳羽衣曲:舞曲名,开元中来自西凉。据说唐明皇曾亲自对它进行过加工润色,并为之制作歌辞。杨贵妃进宫后,善为此舞。

  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共四十二句为第二段,写马驿兵变,杨贵妃被杀,以及从此以后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朝思暮想,深情不移。其中开头十句讲马嵬驿兵变。九重城阙:指首都。皇帝的宫庭有九道门,故称皇宫曰九重。烟尘:指敌警。千乘万骑西南行:指唐明皇等离长安往四川逃跑,事在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翠华:指皇帝的仪仗。西出都门百余里,其地即马嵬驿,在今陕西兴平西。六军:古称天子的军队,这里指唐明皇的卫队。不发:不再继续前进,这里即指兵变。当时乱兵先杀了杨国忠及杨贵妃的两个姊妹,又逼着唐明皇将杨贵妃赐死。花、翠翘、金雀钗、玉搔头:都是杨贵妃头上的饰物。“黄埃散漫风萧索”以下八句写唐明皇在前往成都的路上以及在成都的日子里对杨贵妃的思念。云:山中的空中通道。剑阁:即剑门关,古时陕西四川间的险要关塞,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峨嵋山:在今四川峨嵋县西南,不在由陕西入四川的路上,这里是诗人为强调川陕间山路艰难而漫加堆砌。李白《蜀道难》中有所谓“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同误。“天旋地转回龙驭”以下四句写唐军收复长安后,唐明皇由成都回京再次经过马嵬驿时的见今思昔,对景伤情。天旋地转:指形势变化,唐军收复两京。事在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九月、十月。龙:指唐明皇的车驾。不见玉颜空死处,只有空坟,而尸体不见了。从此故事增入神话色彩,当时有种传说,说杨贵妃已经“尸解”成仙而去。“君臣相顾泪沾衣”以下二十句写唐明皇回京后的见物思人,悲不欲生。信马归:听凭马自己行走,极言人心无绪的样子。太液:大明宫内的池水名。未央:汉代皇帝居住的宫殿名,这里借指唐代的大明宫。西宫:太极宫,唐人称之为“西宫”或“西内”。南内:兴庆宫。唐人称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为三大内。大明宫是当时的皇帝唐肃宗居住的地方。已经退位的唐明皇回京后先后曾被安置在太极宫和兴庆宫居住。梨园弟子:指昔日曾经侍奉过唐明皇的宫廷歌舞班子,据说唐明皇曾亲自教过他们排练。椒房:后妃居住的宫室,以花椒和泥涂壁,一取其香,二取其多子。阿监:太监。青娥:指宫女。以上两句分承唐明皇与杨贵妃,是说昔日曾经侍应过他们的人现在都已经老了。鸳鸯瓦:房顶上俯仰相扣的屋瓦。翡翠衾:用翡翠羽毛装饰的被子。以上层层铺陈,说明唐明皇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无物无景不在勾起他对杨贵妃的怀恋。

杨家有个女儿刚刚长大,养在深闺之中外人不知她美丽绝伦。天生丽质让她很难埋没人世间,果然没过多久便成为了唐明皇身边的一个妃嫔。她回眸一笑千姿百态娇媚横生,宫中的其他妃嫔都显得黯然失色。春季寒冷皇上赐她到华清池沐浴,温润的泉水洗涤着白嫩滋润的肌肤。宫女搀扶起她如出水芙蓉软弱娉婷,由此开始得到皇帝的恩宠。鬓发如云脸似花头戴金步摇,温暖的芙蓉帐子里与皇上共度春宵。只恨春宵太短一觉就睡到太阳高高升起,君王从此再也不早朝了。承蒙皇上的恩宠忙得没有片刻闲暇,春日陪皇上一起出游晚上夜夜侍寝。后宫中妃嫔不下三千人,却只有她独享皇帝的恩宠。金屋中梳妆打扮夜夜撒娇不离君王,玉楼上酒酣宴罢醉意更添几许风韵。兄弟姐妹都因她列土封侯,杨家门户生光彩令人羡慕又向往。于是使得天下的父母都改变了心意,变成了不重视生男孩而重视生女孩。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根据史料记载,唐朝的皇帝唐玄宗是一个风流成性,妃子众多的一个皇帝。而后宫的那些妃子,也仅仅只是博取他一时欢乐的玩物而已,能够捕获他真情的女人真的是少之又少。其实若是真的遇到了他喜欢的女人,他会非常的专一与长情,他并不真正的是那种花心的男人,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纵情欲望但是并不泛滥自己的感情。你想想作为一代帝王可以做到这一点,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与杨贵妃的感情积累

唐玄宗的这一生应该是只爱过两个女人的,那就是武惠妃和杨贵妃。他对于王皇后的感情可能就是多年陪伴的那种患难之情,而那并不是爱情,因为王皇后在自己身处困境的时候,就一直陪伴在自己,一直到自己当了皇帝,也是时时刻刻的陪伴自己,帮助自己管理政务。但是唐玄宗遇到了武惠妃之后,却独宠武惠妃了将近20年。虽然史书上并没有记载武惠妃的长相,也没有说她长得是否很美丽,但她在四十岁死的时候,唐玄宗仍然十分痛苦,长久的郁郁寡欢,而后宫佳丽三千却没有一个人能够让他摆脱自己的惆怅之情。一直在武惠妃死后的第三个年头,唐玄宗遇到了杨贵妃,可能是感觉杨贵妃有一些地方与武惠妃相似,于是就对她一见钟情了。并带回了自己的宫中,在随后的数年里,唐玄宗也一直与杨贵妃形影相伴,占据着唐玄宗生活的全部,杨贵妃的笑颜在他心里也是最重要的。因此可见,唐玄宗并非是一个只追求美色的男人,他也是一个非常重情重义喜旧的人。

开元年间二十八年,杨玉环被召进了宫中,天宝四年对于正式册封为贵妃。从此之后,杨玉环的专宠生活便开始了,与唐玄宗一起吃饭,一起睡觉,用一个词概括的话也就是“三千宠爱于一身。”有的人说,唐玄宗是因为杨玉环的美丽才独宠于她一人。但是我觉得可能一开始是这样的,但是到了后来,就不是了。可是事实上,这杨贵妃与唐玄宗一起生活的十五年间,虽然他偶尔也会沾花惹草,但是对于杨贵妃的感情还是比较专一的,毕竟他是皇上,沾花惹草的事情也是很正常的。更何况后宫之中绝色的美女肯定也是不少,而杨贵妃虽然姿色出众,但是肯定比不上后宫之中一些刚入宫的俏佳人吧。而且那时候他也已经年过花甲,对情欲上的追求也已经今非昔比了,他依然还对杨玉环有如此的爱慕之心说明了,他不仅仅只是追求美色,两人的兴趣爱好,灵魂也已经相互沟通了。

唐玄宗为何这么喜欢杨玉环呢?这源自于一首舞曲,相信大家也都知道。唐玄宗是十分喜爱这首曲子的,而杨玉环对这首曲子似乎也心灵上相通,表演的时候也是非常的出色。杨玉环在一边跳舞,唐玄宗则击鼓与之相伴,两个人配合的非常的有默契。可能在那时候,两个人就已经发现他们俩的灵魂是具有相似的。

杨贵妃两次回娘家

根据史书的记载,杨贵妃曾经两次被唐玄宗赶回娘家。第一次的时候是杨贵妃刚被册封的第二年,据说她因为唐玄宗对其他妃子的宠爱,而产生嫉妒的心理的一些行为,触怒了唐玄宗,一气之下,便将杨玉环遣回了娘家,但是杨玉环走后,唐玄宗却产生了从未有过的孤独感,对任何事物也都产生不起兴趣。对平日里一些宠爱的妃子也是很冷淡,并且还会时不时到对左右的侍卫发脾气。唐玄宗知道,是因为杨玉环他才这样的,于是就派人将御膳送到了杨玉环的娘家,并连夜将杨玉环接回了宫中,从此以后唐玄宗更加的宠爱杨贵妃。

而第二次是在天宝九年,杨玉环因为违抗了皇上的旨意,又被赶回了娘家。杨贵妃认为确实是自己的错,于是叫人剪下了了自己的一缕黑发派人交给了唐玄宗,并告诉唐玄宗说,她身上的一切东西都是皇上所恩赐的,只有头发不是,所以应献给皇上,报答他的恩情。唐玄宗十分的感动,派人将杨玉环接回了宫中。从此以后,两人之间难舍难分的感情更深厚了。

在当时,按照皇家的惯例,一般的妃子惹怒了皇上,应当在宫中处置,重则杀头,轻则打入冷宫。而将杨玉环遣回娘家,还是第一次发生,唐玄宗开辟了这个特例,就如同平常的夫妻吵架一般,给双方都留下了回旋和好的余地。所以可以见看出唐玄宗并不是玩弄杨贵妃的感情而是两个人如同普通的夫妻一般,互相迁就彼此,他们的感情也是超越了帝王与妃子之间到关系,可以说是真正上的灵魂伴侣,也是真正意义上的丈夫妻子。

杨玉环之死

唐朝的安史之乱,造成了历史上的遗憾,但是也成就了一段爱情的佳话。天宝十五年六月,安禄山叛军,直逼长安,唐玄宗仓皇奔逃,途径马嵬驿,六军的将领以祸出杨家为理由,愤怒的杀掉了杨国忠,也就是杨玉环的父亲,逼迫唐玄宗杀掉杨玉环。可是,唐玄宗一开始并没有答应,最终在高力士劝说下才好不容易答应杀掉杨玉环,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以及皇位,便命高力士将杨贵妃吊死在了佛堂前的梨树之下,他们的爱情也因此而结束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耿耿难忘,甚至到到了夜晚都难以入睡,到处求仙问道,想要通过一些特别的方法与杨贵妃见面,可以说,唐玄宗在自己风烛残年的最后的时光里都是在对杨贵妃深深的愧疚、思念、痛苦中度过的。对于唐朝发生的这场灾难而言,杨玉环本人是无罪的,但是在即将降临到自己头上的灾难,她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只能说自己身在帝王家,肯定是比寻常人家而言,要悲惨的多吧。杨贵妃的死,对于唐玄宗而言是有很大的责任的,虽然事发的时候,他也是被迫,但是在危难关头,他再不舍得贵妃,但是为了这江山,哪个重要,唐玄宗当然知道,但是我们却不能否定唐玄宗对杨贵妃的爱,就算放在今天,这种舍小家保大家的无私精神,也更显出了他的伟大。

回到了长安,唐玄宗想要供祭杨玉环,但是因为当时的政局而作罢,于是就命人将杨玉环的画像挂在了宫殿之中,并与之朝夕相伴,而对于皇宫中的任何事物,都是睹物思人,触景伤情的。在之后的岁月中,唐玄宗就是在这样的孤独伤感的思念中逐渐老去,没过几年,就追随杨玉环而去了。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真的是很被悲惨的有没有,如果他们两个人生活在普通的百姓人家的话,那么一定会幸福的活下去吧。大家是怎么看待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的呢?欢迎在下面留言。拜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312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1
下一篇2024-04-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