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7的宇航员他们穿的航天服是什么材料做的?

神7的宇航员他们穿的航天服是什么材料做的?,第1张

航天服是神七的一大突破,这种新材料能够防火与抗辐射。制造出来的新航天服不但适合太空行走,还非常舒服。具有防微流星、真空隔热屏蔽、气密、保压、通风、调温等多种功能。当然,这套太空服的价值也创出地球上最贵服装纪录,据说每套太空服的造价高达1.6亿元人民币。

靠航天表来“辨别”昼夜

众所周知,太空中环境恶劣,宇航员是如何在真空、漆黑、存在巨大温差的条件下准确掌握时间,进行“太空行走”的。据悉,“神七”航天员的航天表实现了一项重大突破:所用机芯为飞亚达首枚自主研发设计的机械机芯。

据飞亚达“神七”航天表项目负责人介绍,“太空行走”对手表的高性能要求,超乎一般人想象。它不仅要承受高过载和强震动,还要经受高能辐射、温差、微流星撞击等威胁。飞亚达为神七航天员提供的航天表采用飞亚达公司耗时3年自主研发的机械机芯,精确度、耐温差、防磁等机芯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6项改进提高火箭安全性

“神七”将会搭载3名航天员、重达100多公斤的舱外航天服以及航天员7天太空生活所需物品。与“神六”相比,“神七”载荷将有所增加,这对运载火箭的推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据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环境学院焦维新教授介绍,长征二号F火箭将用于发射“神七”飞船,与发射“神七”的火箭相比共有36项技术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可靠性和安全性。特别是针对火箭上升振动进行了较大改进,提高了乘坐的舒适性。还在火箭关键部位安装遥测图像测量装置,实时监视和记录火箭主要飞行动作。

进出舱先过太空门

由于“神七”航天员将进入太空,因此在“神七”的轨道舱中设计了一个“夹层”——气闸舱。焦维新教授介绍,航天员在出舱前先要“减压”,从太空返回进入航天器后先要“升压”,其原理类似潜水员进出正在深海中的潜艇:气闸舱由两道门组成:航天员穿好舱外航天服把第一道门关上,后把第二道门打开,这样便能够保证原来舱里的氧气和压力。而回来的时候也一样,航天员必须分别经过这两道神奇的“太空门”。

11月30日7时33分,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首次实现太空会师。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今年的第6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建造阶段最后一次飞行任务。在这次任务中,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将首次进行在轨轮换,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将在轨工作生活6个月。

航天员在太空是如何生活的?他们能与地球上的家人通话聊天吗?人在太空真的会长高吗?央广网记者对话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商澎。

老铁来了!航天员变装秀

央广网:航天员在太空是如何生活的?

商澎:首先从饮食上来说,现在的航天食品已经得到了极大丰富。鱼香肉丝、宫保鸡丁、榨菜、饺子这些都很常见,航天员们还可以在太空厨房用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后食用。

另外航天员的服装也是非常多样的,除了舱内和出舱的航天服之外,有专门的工作服、锻炼服、失重防护服,还有休闲服。比如这次为迎接神舟十五号乘组的到来,神舟十四号乘组还穿上了精心设计的服装,他们的衣服上印着卡通图案和老铁来了天上宫阙待君来等文字,休闲有趣。

央广网:为保障航天员长期驻留空间站,空间站核心舱配置了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什么是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航天员尿液经处理后可变饮用水?

商澎: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是保障航天员在太空中生存所必需的水和氧气等物质,实现部分或全部循环再生的一套设备系统。在太空中,每滴水都弥足珍贵,所以水的循环利用非常重要。通过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可以把航天员呼出的气体和排出的汗液、尿液等收集起来循环利用,经特殊处理后用于日常生活,或用来电解制氧等。

央广网:航天员在太空中需要锻炼吗?

商澎:长期生活在微重力环境下,航天员的心血管系统、骨质、肌肉会受到影响,因此需要每天进行有计划的锻炼来保持身体健康。空间站内设有专门的锻炼设备,这些健身器械都是特制的,航天员可以通过骑自行车、在太空跑台上跑步、使用拉力器等方式来锻炼身体。

天上一天,地上16天?

央广网:在中国空间站一天是否可以看到16次日出日落?

商澎:我们都知道空间站是围绕着地球在转,就空间站的轨道高度而言,转一圈大约需要90分钟,也就是一个半小时。每一圈15小时,一天24小时,正好转16圈,所以一天可以看到16次的日出日落。

央广网:一天经历16次日出日落,航天员是如何作息的?

商澎:航天员在太空中依旧是与地球上的正常生活作息时间同步,但是每15小时经历一次日出日落,这会引起航天员昼夜节律的紊乱。因此,为了保证健康的生物节律,他们就必须进行人为的控制,执行与地球表面同步的作息时间。当航天员休息时,舱内的光照环境会受到控制,看不到日出日落,从而保证他们的睡眠。

人在太空会长高?航天员能和家人私聊?

央广网:航天员在太空真的会长高吗?

商澎:人在地球上时,由于重力原因,脊椎处于承压的状态,而在太空失重环境下,脊椎骨之间的间距因得到一定程度的舒展而延伸,所以人的身高相应也会有一点增加。但是这种长高与人在正常情况下的长高是不一样的,航天员回到地球后,还是会恢复到正常身高。

央广网:航天员能和家人通话聊天,说悄悄话吗?

商澎:在载人航天活动中,天地通话是保障工作和生活的传统项目,随着中国空间站工程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几乎可以实现全天候通话。现在空间站还有了"移动 WiFi ",航天员们带着骨传导耳机,舱内的WiFi可以方便他们在站上各个舱段相互通话,而且他们在任何位置上也都可以与地面通话。设计师还专门给航天员们预留一条私密语音通道,航天员可以在这里和家人打电话说悄悄话,分享自己在太空生活的心情。

王者之心2点击试玩

太空衣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昂贵的衣服,杨利伟所穿的太空衣,造价数百万元 太空衣是载人航天中太空人使用的个人防护和救生系统,供太空人在飞船上升、返回及在飞船座舱失压状态下使用,为太空人提供一个最小的生存空间 由於太空是一个超低温、高真空、微重力及充满高能粒子辐射的环境,对人类的生存来说是十分恶劣的,要使太空人能够抵御这种恶劣环境的危害,又可让太空人在太空中进行适当活动及操作设备,太空衣既要具备多种相应的防御功能,又要使太空人穿起来感到舒适,所以其设计制造极其复杂,对其质量要求亦特别严格 太空衣一般由压力服、头盔、手套和靴子组成压力服由限制层、气密层及散热层组成;头盔是由头盔壳、面窗结构和颈圈等组件构成,头盔所用材料需具有强度大、抗冲击和耐高温等特点;手套是通过腕圈与服装连接的,每对手套都是根据太空人的手型特制的;靴子则由压力靴和舱外热防护靴组成

人在太空失重环境中,轻轻碰一下舱壁,就会像一要羽毛一样飘浮开去,直到碰着别的物体,再向其他地方飘动。在太空,铅球可以浮在空中,羽毛也可以沉入水底,人则能变成大力士。首位进入太空的美籍华人王赣骏回到地球后说:"在航天飞机上做实验时,使用了一种在地球上足有400千克重的仪器,在太空中我用一只脚就把它钩起来任意地拆换零件和随意转动。"在失重的环境中,人走路也变得很奇特,可以飞或跳着走,并且没有倒正之分,既可以在地板上走,也能在天花板或墙壁上走。为了使航天员能有上、下之分,航天工程师们给航天员设计了一种能插在航天器地板上三角空格里的鞋,从而使航天乘员可以固定在地板上。不过这只是起着定位的作用,以便使航天员工作方便。但据航天员说,走路活动时还是飞起来走好。太空失重环境给航天员带来身轻如燕的一身"轻功",很有趣。当然,它也给生活带来一些不便,比如,航天员如何在太空睡觉就成了问题,就拿睡觉姿势这一点来说吧,就够独特的了。在地球表面睡觉时,如果有人说不用床、不用背后依托,而是站着,大家一定认为这个人有毛病,或者认为这个人真不可思议!但在太空的失重条件下,真的就是站着睡觉,甚至还可以倒立着睡觉!因为那里没有上下之分,也没有依托可依,只能在飘动中睡觉。为了让航天员睡个好觉,美国航天飞机上设计一种睡袋,固定在舱壁上、天花板上、或舱内某一角落里,固定的睡袋有水平位、有垂直位、有斜位,真可谓横七竖作、千姿百态。航天飞机上的5-7名乘员,每人有一个睡袋。它就算是"床位"了。在睡觉前也像在地面一样,脱去外衣、鞋子再钻进睡袋,把袋上的拉锁从脚部拉到胸前,露出头部,系好安全带,便可安然地入睡了。但也不尽然,在进入太空的最初的日子里,航天乘员们总觉着身下边没有依托,有一种就要掉进万丈深渊那样的恐惧感,因而睡不好觉。但也有的航天员想享受一下这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有意将固定在舱壁上的睡袋放松,只有一条绳子牵着,任其飘动,他在睡觉中真正成了"夜游神"了。航天员在太空失重环境中,吃饭动作也很有意思。有个航天员回到地面上对别人说,他们在太空吃东西可真不简单,有几种吃法。一种是坐着不动,像在地面上就餐一样,自己把食物往嘴里送,不过好像手不太灵活准确,常常弄错位置,不是送到鼻子上,就是往眼睛里送,弄得大家啼笑皆非,要进行多次练习,才能送到嘴里。另一种吃法是把要吃的一口大小的食物块放在半空中,食物在空间不动,人飞过去用嘴凑上去咬住它,好像小鸟在空中吃飞虫那样进食,但动作一定要快,不然这块食物就会被同伴们抢先叼走。这位航天员还说:"有一次我在半空中放了2块食物,其中1块就被别人抢走了。"吃饭的时候要闭着嘴吃,千万不能叫食物残渣漏到嘴外边去,否则食物渣子会在空中飘浮不落,很难清除,如果自己或同伴把它吸到鼻子里就不好办了。

在太空中喝水也不容易,因为水在失重环境中是不流动的,不能像在地面那样往低处流。一个装满水的杯子朝上朝下放都是一样的,杯子里的水不会自己流出来,如果动它一下,杯子和水会同时漂浮起来。但要注意也不能把水弄到空间,因为它和别的物质一样会在空中飘荡,被人吸到鼻子里也会影响健康,还会危及仪器设备的安全。那么,我们要喝水怎么办呢?太空中的饮用水和航天食品一样,也是用密封袋装的,可用软管或对着袋嘴挤着喝。在太空中喝的饮料通常装在袋中,有固体和液体之分。如是固体饮料粉,就得用一种"水枪式"的工具往袋里注水,这时会出现一种有趣的水和固体产不相溶解的现象,还须加力才能溶解。喝水时用手挤着喝,劲还不能过猛,否则水被挤到空间变成雾状。

航天员在太空中大小便更不是简单之事。从形式上看,载人航天器中都有"厕所"和大小便收集装置,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例如,苏联在某一礼炮号空间站内的一个过渡舱段旁边安装一个带拉锁的橡皮帘子,它就算是卫生间了。马桶和一个塑料套相连,大要快速关闭橡皮阀,使大便被气流导入不透气的橡皮口袋里,然后进入特制垃圾箱;尿被导入尿液储箱。早期曾将装满后的废物箱弹出舱外,但由于这种方法污染空间环境,遭到非议,故早已废止。美国航天飞机上的大小便装置设在一个卫生间内,航天员大小便时坐在便盆上,有一条束带将人和便盆固定紧,通过特殊的装置将大小便收集起来。如果卫生间或大小便装置发生故障时,可以用备用的大小便收集袋。美航天飞机第12次飞行时,由于航天飞机上卫生间小便装置出口处结上了冰,堵住了厕所,所以机上的6名(5男1女)航天员为此几乎陷入困境。经请示地面指挥系统他们决定,除1名女航天员可以继续使用原厕所外,其它5人一律使用备用的大小便收集袋进行大小便。这给航天员生活带来极大的不方便。他们最担心的是怕把大小便弄到空间,因而处处小心翼翼。此事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航天员回到地面后,有人问他们在太空生活中,都遇过什么麻烦?大多数人说是处理个人卫生,如洗脸、漱口、刷牙、刮胡子和洗澡等。因为处理个人卫生都要涉及到水,而水在失重环境中形成水滴后会飞起来的。就拿刷牙、漱口来说吧,美国人最初是用一种特殊胶姆糖经过在嘴里充分咀嚼来代替刷牙的,苏联的航天员则是用手裹着毛巾在口腔内按摩擦洗来代替刷牙。这两种方法很简单,但口腔中的细菌不易清除。有一次苏联的医监人员在给返回地面的航天员检查身体时发现,航天员口腔内存在许多致病细菌,引起了航天医学专家的高度警惕,于是提醒航天员在太空不彻底刷牙是不行的。后来,专家们要求航天员们使用电泳牙刷和特别牙膏刷牙。但直到发明了用密封式不法处理水的方式后,才使航天员有了较彻底清洁牙齿和口腔的可能。航天员平时洗脸是用温毛巾擦洗,所以只有当洗澡时他们才能彻底洗。

航天员刮胡子也不是一件乐事,因为刮下来的胡碴要飞起来的,一旦不慎胡碴落在空间中则很难清理。所以,他们使用一种密封式刮胡刀,它通过一条密封管同吸尘器联起来,吸尘器能把胡碴吸进废物处理箱中。

航天员在太空洗澡更为麻烦,但再麻烦也得洗,特别是较长期生活在太空的人。因此,在一些空间站中(如美国的"天空实验室",苏/俄的和平号空间站),都有"洗澡间"。它实际上是由一个不透水的强力尼龙布制成的圆柱型淋浴罩,上连天棚下接地板固定在架上,将整个圆筒支撑起来,顶部有水箱、喷头和加热器。洗澡前航天员要戴好呼吸器(面罩式)、耳塞和护目镜,然后像潜水员那样钻进这个透明的圆柱型罩中。待密封后呼吸器与外界相连,这时可打开水龙头洗澡了。由于没有重力,水是不会自动从喷头中流下来的,需要给水箱中的水加压,使水流通过喷头喷出。洗完澡的水要被净化器吸附装置收集到废水箱中,经净化后再重复使用。

为航天器座舱除尘也是不太容易的。因为在失重条件下,残渣、尘埃不会自动下落,而会在舱内到处乱飞漂浮。除用吸尘器外,还得用湿布擦拭舱内器壁和物体上的灰尘。如果遇上水珠、胡碴、饭碴、甚至粪便等垃圾不慎飞入舱内空间,就得大清理。例如,有一次在航天飞机上做动物实验时,不慎将动物笼中的粪便微粒逸出笼外,在航内乱飞,结果搞得几名航天乘员不得不像防瘟疫那样,戴上口罩、手套,穿上罩衣,用吸尘器吸,用湿布擦,才把这些垃圾除掉。

当然,航天员在太空生活中也有不少乐趣,其中最有趣的事之一是在"太空体育锻炼场地"进行锻炼活动。所谓的"太空体育锻炼场地"实际和地面体育场一样,有跑道、自行车和运动器材等。不过其跑道与地面不同,它是滚动的跑道。自行车则是位置不动的自行车功率计。

人在失重环境中长期生活会引起肌肉松弛,骨钙丢失,而且由于不用力就能搬动物体,所以体力消耗也少。为了保持体力,就必须使全身的肌肉有收缩运动的机会。用器械锻炼是最好的办法,航天员本人也感到舒服和愉快。他们在跑台上越跑越舒服,还骑自行车进行"越野"赛,用弹簧拉力器锻炼臂力。通过各种运动锻炼,保持航天员的体质。航天员出汗,汗珠不会自动掉下来,而是像水母草一样粘在额头上和脸上,并随着运动节律在颤动着。航天员还喜欢穿上被称为"企鹅服"的服装,它能使你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只要动一下就得用劲,从而达到锻炼肌肉的目的。

如果你问一个曾经到过太空的航天,在太空都看到了什么?他会眉飞色舞地讲出他在太空看到的壮观景色。首先是观看天象。在地球上看到的星星都有闪烁,可看到非常明亮的各个星座。看月亮更有趣,白天看到的月亮呈浅蓝色,很漂亮,夜里看月亮时只能看到月亮的局部,但非常亮。看太阳也很有趣,90分钟就可看到一个日出和日落的循环景象。尤其在日落时可以看到太阳发白的光和它落下的准确位置。最让航天员们开心的是观看我们人类的摇篮--地球。粗看它是一个蓝色的球体,细看它是浅蓝色。其上真正的绿色中国的西藏高原地区;一些高山湖泊很明亮,而且呈橄榄绿色;阿拉伯大沙漠不完全是褐色。在晴天,他们还可分辩出颜色对比,喜马拉雅山的深色巍峨群峰衬托着皑皑白雪,给人们一种辽阔而荒凉之感。伊朗的卡维尔盐渍大沙漠最令人神往,地上去好象木星上呈红色、褐色和白色的大旋涡,这是盐湖一代代蒸发留下的痕迹。在航天员的眼里巴哈马群岛你绿宝石一样闪闪发光。在太空看地球上的闪电非常令人振奋,一阵阵雷电闪烁好像盛开的石竹花。当闪电连续而频繁时就像看到一片火海。如果在夜间看闪电,有时可一次看五六个地方不同云层的闪电,把整个云层照亮,其动人景色是无法形容的。如果宇宙间的其他星体上真的有人类存在的话,当他们看到地球如此美丽、动人、多彩和神秘时,一定会说这里是真正的仙境,是理想的天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221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0
下一篇2024-04-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