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评:《幽默与沟通》欣溶编著—全

读书评:《幽默与沟通》欣溶编著—全,第1张

大家都喜欢说话很幽默的你

沟通是人际交往的桥梁,那么幽默一定是润滑剂,《幽默与沟通》这本书教我们在什么时候,不同的场景应该选什么牌子的润滑剂。

  英语humour,中国最早出现在古书里的幽默是寂静无声之意,到我们现代汉语有幽默一说,是根据英语谐音译来的,这一发展也正好符合了我们中国内敛,端庄的传统美德。

  想想平时日常生活或者工作中,的确是觉得幽默的用处很大,本来是心情郁闷,谁谁都不爱搭理,遇着不明事理的,一不小心对方成了发泄对象,有时候呢,遇到个比较会聊天的,三言两语便感觉瞬时晴天。我打心里羡慕这些幽默技能了得的大神们,可是这门技能是天生的吧?为什么我就做不到像他们那样呢?

  书中列举了很多场景的幽默案例,能在看书学习知识的同时,享受作者分享的幽默笑话,即不同于看枯燥乏味的技能学习书籍,也不同于笑话全集的单一,作为读者的我们,是两者都能兼得。

  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情绪上的需求需要幽默来调剂,书中讲到在国外很多名人,甚至有些国际***把幽默作为必备技能,刻意去学习,作为日常一部分每天练习,人家那么成功都在努力,怪不得我幽默不起来,感情是肚子里没有货呢。

  所以我们光是羡慕别人幽默口才好,想像他们那样,那就要努力学习。多一些幽默,让语言多一份智慧,让身边少一些难办的事儿,掌握一项为人处世的技能—幽默。

嘴上的智慧,幽默的力量

幽默的两个特征:必须有趣味点,且意味深长。英国20世纪领袖之一邱吉尔善用幽默的智慧力量,化解矛盾与冲突,曾两次当选英国首相。美国出色政治家富兰克林,早年用表格计划的形式提升和积累自己的内在修养。中国知名书法家在真迹被模仿的情况下还能幽默方式处理,着实可见他充满希望与美好的生活态度。

  真正的幽默应该是善良的,儒家思想的庄重需要应用到幽默之中,却不是讽刺攻击他人,幽默的本质是娱乐他人,增进彼此关系。

  人际交往中,幽默可以化解干戈,在各种场合中,幽默的力量让人与人之间更加友善,用的好可以左右逢缘。批评别人的时候不妨用幽默的艺术点缀一下,对方更容易接受。讲话得体幽默,更能体现你的大度和生动,赢得人心。

  据研究证明,经常笑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幽默心态可以调节情绪,镇静恐惧,化解抑郁,且对人身体血液,肺活量,消化系统,肌肉,神经调节等各方面都能起到保健作用。

  给身边的人分享幽默,让平淡的生活增添快乐,在爱情里多一些幽默,感情更牢靠,幽默能驱散悲观的外壳,营造欢乐融洽且轻松的氛围。幽默就像空气新鲜剂,驱散烦恼和不快。

  运用好幽默,口才自然加分,谈判中可以营造轻松融洽的氛围,增加演讲的感染力,友情经营方面能拉近与朋友的距离,生意场上也更能游刃有余 得心应手。

教你如何运用幽默

有一种幽默,是一种智慧,即兴幽默。书中关于即兴幽默的运用,作者举出了几个场景。

与初识者以幽默开局,能快速的拉近与陌生人的感情距离,赢得他人的接受与欣赏,如幽默的介绍自己,一段幽默的开场白,几句轻松的题外话,一见如故是轻而易举。

  中国是礼仪之帮,若能在触犯“忌讳”时临时发挥幽默,这种化忌为喜的幽默方式在生活或者职场都很适用。

  张作霖将“墨”错写成“黑”,把笔误说成对日本寸土不让的态度,简直就是将错就错的幽默了一把,不过这招出奇制胜的方法是招险棋。

  谈话冷场时,不妨幽默一番,打破僵局,偶尔拿自己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也是个好方法,不但能博人一笑,还能让他人觉得你很亲和。

  当遇到他人指责,嘲笑奚落时,不要急着动气,若能以诙谐幽默的方式转移话题,即能化解尴尬,又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为人处世常常想拒绝他人不知如何是好,若能柔和,逻辑而礼貌的拒绝,不易伤和气,尴尬时,可适当自贬或自嘲,不妨故说痴话,酒店里一名男服务员走进一间客房,房间内女客正在沐浴,服务员此时说一句:“对不起,先生”然后关门退出。

  面对棘手的提问,该如何回答?幽默寓理,避实就虚的方法既能保全自己的立场,又能展示自己的情商,何乐而不为。一位打字收到男同事的表白,她是怎么巧妙回绝的呢?她把信重新打了一遍送给男同事:“我已经全部为你打完了,请问还有什么事情吗?”巧妙又不伤和气。

婚姻中夫妻争吵在所难免,妻子:“每次问你意见都是随便,你这个人就这么随便吗?”,丈夫:“我随便选中了你,你却精挑细选才挑中我。”愤怒中来点幽默,好于针锋相对,适当嘲讽,消除隔阂。幽默是平凡生活的调剂品。

  真正的幽默是缘自真心,真义在于爱,而溢于微笑中。美丽的微信能为幽默加分,微笑是幽默的涵养。以微笑待人,面带善意,圆融处事,如有失言或失面,幽默应对,机智保全颜面,高雅而不失风度。

提升幽默技巧,成为幽默大师

我国的传统幽默来自民间,美丑对照分明。对应的是现代多元化的幽默,在英美国家,男人宁愿承认自己有生理上的缺陷,也绝对不会承认自己不幽默。

幽默思想有健康幽默和不健康幽默,非健康幽默主要有成人幽默和病态幽默(暴力、悲剧、痛苦)。健康幽默主要有:禅式幽默与孩提时幽默、红色幽默和暖色幽默、其他形式幽默(麻辣幽默、地方特色、方言式幽默)。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培养,幽默技巧也是能培养的,我们羡慕别人幽默技巧,却不知幽默也是日积月累的知识和不断学习的成果。比如:处世,世事,文化,专业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是一定要掌握的,胸中有墨才有可调用的知识库。

  心态方面,我们首先要自信,克服紧张,掌握自己的情绪。练就幽默口才,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平时可以和家人多交流,多结交朋友,演讲是锻炼口才的好方法,演讲还能提高智力。

作者分享了一些幽默小妙招,比如善用比喻修饰:形象物拟人,人拟物,物物相似。以喻晓理,或适当用一些夸张,反语,既不失分寸,又能生动的驾驭语言。

  “我太太一无聊就跟鹦鹉比说话,结果把鹦鹉给活活累死了”。如此拟人,生动活泼幽默的表达了想说的意思。

母亲:“你的婚事也不和我商量,东西我不买。”女儿:“你当年结婚不是也没和我商量吗?”母亲:“妈出嫁时你给我买礼物了吗?”这样彼此没有联系的概念放在一起类比,是不是幽默的容易让对方心理接受呢?

  将不同语境的词语转移套用,问:“我说了三两句话之后他们就不喜欢我了?”答:“因为这样节省时间。”语言上的不协调,却产生了诙谐的幽默。

  在运用幽默的时候,把握分寸也是很重要的,像办公室里开玩笑要先了解他人的性格,同事的经历,时机,行业等都需要参考。地方性的比如风俗习惯,发音,禁忌等。开玩笑大多数都是无恶意,但是一定要掌握好尺度,谈话对象关系深浅,切勿过火。

  幽默的运用,与思维是分不开的,在友善平等的前提下,要善于运用逻辑,不管是逻辑推理,还是逻辑谬导,若是能运用到幽默之中,那更是为谈话多一份回味。

本文

1928年张学良完成“东北易帜”后,在内政方面做的第一件大事是枪杀杨宇霆和常荫槐。之后,对外宣传杨宇霆的罪状为:“暗结党羽,图谋内乱……颠覆国府,阻挠和议,把持庶政,侵款渎职。”

但这些罪状有的并不成立,有的虽然成立却证据不充分,如把持庶政的事实很多,但均未构成犯罪,有的虽然问题很严重,如擅自购抢,却也并未达到死罪的程度。杨宇霆虽有致死之由,却无应杀之罪。由此看来,张学良枪杀杨宇霆并非出于无奈,而是必然之举。

01 先说说杨宇霆被杀的具体经过

在张作霖时期,杨宇霆身兼数要职,位居首辅。由于其所处地位之特殊,也养成了专横跋扈、盛气凌人的作风,平时除老帅以外,什么人都不放在眼里。张学良执掌东北军政后,杨不仅不稍敛抑,而且专横更甚。

1929年1月10日下午,杨宇霆、常荫槐一同来见张学良。向张提出要成立一个“东北铁路督办公署”,理由是中东铁路是中苏合办,不受东北交通委员会管辖,如果成立铁路督办公署,可将所有铁路纳入管辖范围之内。

杨宇霆已将成立公署的文件拟好,由常荫槐出任公署的督办。但张学良认为这件事涉及外交,应慎重考虑,东北的局势刚安定下来,不要因此引起外交上的纠纷。

应当说,杨常主张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的目的,是出于维护铁路权益和主权。而张学良主张暂缓进行,是出于东北政局的稳定,双方对此问题没有本质上的分歧。

配图:杨宇霆剧照

但杨宇霆当时坚持要张学良马上签字同意。张学良不露声色地约他们晚餐后从长计议。当晚19时左右,东三省兵工厂督办杨宇霆、黑龙江省省长常荫槐一同来到大帅府老虎厅会客室。刚刚落座,警务处长高纪毅和侍卫副官谭海率领六名卫士破门而入,六支手枪同时对准杨常二人。由高纪毅宣布:

“奉长官命令,你们反对易帜,阻挠国家统一,着将你们二人处死,立即执行。”

杨常闻言,顿时木然,脸色苍白,相对无言。分别由两名卫士按住后,被卫士从头部向下开枪,二人陈尸老虎厅。

02 为何说张学良杀掉杨宇霆是必然之举

张学良与杨宇霆之间的权力之争,是导致张学良杀掉杨宇霆的根本原因。再加上受人挑拨,特别是日本人的离间,导致张学良猜疑加重起了杀心,并且在多个偶然事件的促成下,张学良最终采取了行动。

张学良接掌东北军政大权后,面临复杂而严峻的东北政局,无论从事实上还是从心理上,他都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年轻的张学良处于如此高位,他需要东北政要们全身心的支持和尊重,而杨宇霆却任事有余,尊重不足,甚至有动摇主帅地位之言行。这是张学良所不能容忍的。

杨宇霆的不敬行为,对于具有多年军旅生涯的张学良来说,自然要产生“杀以立威”的想法。从杨常被杀后张给杨宇霆夫人的信中可看出这一点,他在信中说:

“弟受任半载以来,费尽苦心,百方劝导,请人转述,欲其(指杨)稍加收敛,勿过跋扈,公事或私人营业,不必一人包办垄断,不期骄乱性成,日甚一日,毫无悔改之心。”

发出“不必一人包办垄断”的呼喊,说明杨常的行为,已经影响甚至是威胁到了张学良作为东北军政主帅的权威,张学良作出反应是必然的。杨宇霆之所以“包办垄断”一切,是因为他自命诸葛,目中无人;而张学良却不是西蜀阿斗,他在阻止这种包办未果后,必然要采取更激烈的行为。

张学良在枪杀杨常后说:

“我不管办什么事,他都不同意,他决定要办的事,不许我有二语,一定要照他的办,他哪把我放在眼里呢?我不杀他,我这个司令无法干了,都听他的,我算什么司令呢?”

这段表白应该是张学良杀杨宇霆的本质原因。为了巩固自己作为司令的地位,维护个人的权威,“杀以立威”就成了张学良的一种选择。

再者,张学良对杨宇霆的不信任由来已久。在张作霖被炸死时,消息是杨先知道后来告诉张学良的,对此张学良就产生疑惑。

最早对杨不满,是在对待张宗昌问题上,当时张宗昌要回东北,张学良不同意,张宗昌就要打回东北。研究决定抓到张宗昌后处死,由杨宇霆指挥对他的作战。抓到张宗昌后,杨把他给放了,并告诉他说,张学良的本意是要枪毙他。对此,张学良认为杨宇霆居心不善,后来,张对杨的疑心日积月累,不断加重。

张学良疑心加重,首先是日本人挑拨的。张作霖被炸死后,日本各界有许多人来沈悼唁,村冈司令官初次会见张学良时,除虚伪地对张作霖的逝世表示哀悼外,就别有用心地提醒张学良好自珍重,注意有人虎视眈眈,暗怀阴谋,企图伺机取而代之。而军事顾问土肥原大佐曾多次向张学良进言,如不排除杨宇霆,即将危及司令的地位。

这两位军人的离间是直白的,而让张学良心情沉重的则是外交老手林权助的委婉提醒和比喻。张作霖死后,日本派林权助为特使到奉天致唁。林权助由日本起程时对人说:

“我和张雨亭是老朋友,我见了老世侄张学良,只须痛哭一场,不由他不念故交,不走亲日路线。”

林到奉天后,果然表现得十分精彩,真有点像柴桑口孔明祭周瑜之架式,涕泪纵横。林权助返回日本时,在东京火车站举行记者招待会,他说:

“今天的东北实际情况,同我们日本当年幕府时期德川家康时代很相似”。

张学良看到了经人翻译的这段讲话后,为了了解这段历史,特到书店购买一本《东洋史》。这段史实是:在日本幕府时期,权势赫赫的丰臣秀吉死去。其子丰臣秀赖继承了秀吉幕府的大权。他年少英敏,但贪图享乐,不甚理国政,一切政务均由其岳父德川家康来执掌。后来,德川家康突然发动政变,竟把女婿丰臣秀赖逼得自杀而死,灭了丰臣氏,建立了德川幕府。

张学良看了这段历史,自然对号入座。想到这里,他不禁毛骨悚然,深恐自己成为丰臣秀赖第二。

配图:张学良剧照

与林权助采用同一手法的还有另一个人,他时任东亚经调局理事长,也是日本法西斯理论创始人之一的大川周明。在张学良继任不久,大川周明将一本《日本外史》送给张学良,并用红笔把德川家康篡夺丰臣氏政权、杀害丰臣秀赖的一段史实勾画出来。

问题很显然,这决不是对张学良有所厚爱,他和林权助的谈话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挑拨张学良与杨宇霆的关系,希冀张杨之间发生火并,以便从中渔利。

由此可见,林权助和大川周明利用历史进行委婉地挑拨,要比两位军人直白地离间厉害得多。这段历史,让张学良感到恐惧,这种恐惧又必然导致他心理上多疑,行为上的猜测。这种多疑和猜测的心理加重,又必然不断放大杨常身上本来就具有的傲慢无礼行为,并最终导致张学良下决心除掉杨常。

日本除了这种直接挑拨活动外,还利用日本在沈阳办的《满洲报》等报刊,搞民意测验,利用浪人特务等出卖一些所谓的情报,以制造东北集团内部的摩擦,激怒张学良,其用心可谓十分明显。此外,奉系内部的派系之争,也是导致杨常被杀的因素之一。

最后决定和实施杀杨常,都是由偶然事件促成的。日本人的挑拨,让张学良疑心加重;杨宇霆包办跋扈,让张也感到不能容忍。但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张学良始终是疑虑重重,很难作出决策。特别是要杀死杨常这样重量级人物,东北集团内部会怎么样?南京政府怎么看?国际上特别是日本会有怎么样的反应?而最终导致他下决心要杀杨常的,是由杨宇霆为其父做寿引起。

1929年1月7日,杨宇霆在小河沿私宅为其父做寿。当天,杨公馆门前车水马龙。蒋介石、白崇禧、阎锡山以及各地实力派人物亦派代表来沈祝贺。东北各界达官显贵,更是争先恐后,极尽巴结讨好之能。祝寿之日,张学良亦偕原配夫人于凤至驱车前来,往寿堂前行三鞠躬礼,礼毕进入客厅时,并未得到杨的格外礼遇。

张学良进入杨公馆时,客厅里已挤满了人,大家对“少帅”的到来也并不以为意。唠嗑的唠嗑,喝水的喝水,打牌的打牌,只有少数的几个站起来以示尊重。而时隔不久,当杨宇霆进入客厅时,全厅人员肃然起立。更为严重的是,席间,杨宇霆的一举一动俨然以东北第一领袖自居,而且来自全国各地的贺客们,也对杨恭维备至,称杨是东北众望所归的人物。

配图:张学良剧照

目睹这般情形,张学良的心情当然十分沉重。当天晚上,于凤至又对张学良说:

“你哪里像东北的主人,杨宇霆才是东北的真正主人!看看他那副德行,他眼里还有你吗?”

杨宇霆的行为已经让张学良感到不安,而于凤至的这番话,又刺激着他。于凤至一直主张张杨两家和好的,她态度的突然转变,对张下决心杀杨常是个重要因素。

所以从7日晚开始,张学良应该开始思考是否杀杨宇霆的问题了。据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处长王家桢回忆,10日上午王被张学良召去,问他内部人事要有个变动的话,外交上会不会引起什么大问题。王家桢也摸不着头脑,不知张的所指,就回答说,若是纯粹是内部的事,那就用不着理会外国人的意见了。

张学良决定要杀杨宇霆,但何时实施,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如果不是杨常在10日强逼张学良签字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就不一定发生在10日,或许推迟。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形的变化,张学良也或许放弃这一决定。是杨常要求张学良同意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这一偶然性事件,促使杨常于10日晚被杀。

张学良处死杨宇霆、常荫槐事件,是张学良执掌东北军政后的重大事件。该事件的发生,既体现了张学良作为政治家的决断能力和气魄,也反映出他不自信的一面,同时对东北政局也带来了重大影响。此为后话。

1月1日,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1月1日,冯玉祥为避开奉军锋芒,通电下野。

1月8日,伊本·沙特发动政变,自立为沙特国王。

1月8日,巴黎高级时装设计师 森英惠 (Hanae Mori) 出生在东京的岛根县

1月11日,[1] 张作霖宣布东三省独立。

1月12日,巴斯德研究所称已发现抗破伤风血清

1月15日,在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下的大连,由9名党员组成的中共大连特别支部成立了

1月17日,江阴农民运动领袖周水平牺牲

1月27日,电视诞生

1月,吴有训在美国《物理评论》上发表论文,为证实康普顿效应提供了主要实验数据。

张作霖一生有六个女人,其中最为出名不是不是张学良的生母赵春桂,而是五夫人张寿懿。在张作霖的夫人里面,张寿懿虽然排行靠后,但却是帅府真正的女主人。

就算是在张作霖死后,继室卢寿萱虽然名义上是帅府话事人,但实际上操持打理张家上下的却是却是张寿懿。

关于张寿懿为何能在帅府地位超然,出身是一方面。

张作霖的六位夫人中,发妻赵春桂是张作霖老家地主的女儿,虽然家境殷实,但毕竟是乡下女子,少了几分温婉贤良,更谈不上知书达理。而且赵春桂去世较早,并没能在帅府留下多少痕迹。

继室卢寿萱,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乃是当地有名的教书先生。从小在书香气中长大的卢寿萱是张作霖夫人里面最为贤惠的一个,相夫教子,持家有道,是一个称职的妻子。但是,对比张作霖东北王的身份,卢寿萱却是少了几分雍容大气。

三夫人戴宪玉,在张作霖之前已经嫁过一次,张作霖娶她纯属馋她的身子。而且戴宪玉这个人性格骄纵,喜欢无理取闹,实在难登大雅之堂。最终也是因为这一点,她遭到了张作霖的冷落疏远,最终因为弟弟违反军纪被张作霖枪毙,二人分道扬镳。

四夫人许澎阳,出身于天津教坊,父母早逝,能进张家门,也多是因为长得好看,有些才艺。

六夫人马岳清是张作霖六位夫人中出身最低的,天津戏班一名普通戏子,碍于名声,进入帅府之初,也只是给张寿懿当丫鬟,许久都没有一个正式名分。

总而言之,张作霖的这五位夫人,大都出身一般,谈不上显贵可言。而张寿懿可不一样,她可是豪门出身,其父亲乃是曾经的黑龙江将军袁寿山,明朝名将袁崇焕的七世孙。

袁寿山执掌黑龙江军政期间,正是东北形势最为严峻的时刻。甲午战争失败后,东北面临着日本与沙俄两大列强的觊觎,可谓是危如累卵。袁寿山身为黑龙江将军,一直在坚守,甚至于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勇抗沙俄来犯的军队,最终自杀殉国,成为一代忠烈,在东北乃是赫赫有名的英雄。

所以,名门之后,算是给张寿懿带来了不小的身份加持,往往说起话来也更有分量。当然了,袁寿山之女的身份给张寿懿带来的帮助也不能说很大。因为袁寿山死后,家道中落,袁家的势力早已今非昔比。

更值得一提的是,张寿懿因为其母乃是袁寿山外室,其身份得不到袁家认同,在父亲死后,母女俩便没了靠山,为了生活,母亲王松岩不得不重返梨园,当起了戏子。

所以,张寿懿能被张作霖看上,应该不是因为家世。毕竟以当时张作霖的地位,他只要愿意,娶个前朝格格估计都没问题。

张寿懿之所以能进帅府,主要还是凭借着自身的能力和气质。当年张寿懿跟着母亲在梨园讨生活,练就了一双巧嘴,察言观色,情商颇高。后来王松岩为了女儿能有个好前程,更是将其送入了奉天女子学堂,为张寿懿的身上添了几分书香气,也长了不少见识。

从女子学堂出来的张寿懿,相比于传统女性,多了几分前卫,这放在张作霖眼中,无疑就非常特别。在学校毕业典礼上,以前看惯了棉袄旗袍的张作霖,如今突然遇见了学生打扮的张寿懿,只觉新鲜无比,便将其娶回了家,张寿懿也成了帅府的五夫人。

当然,此时的张寿懿,在帅府地位一般,毕竟论资排辈,她都是靠后的。但是很快,她就用自己的能力征服了帅府。女子学堂出身,自带书卷气息,这是泥腿子出身的张作霖作为喜欢的。

同时,从小跟着母亲练就的圆滑处事态度,让她在帅府的如鱼得水。不仅把张作霖哄得喜笑颜开,跟府中的姐姐们也能打成一片。就连帅府的下人丫鬟们,也觉得五夫人平易近人。

张作霖性格直率,从不掩饰对她的宠爱。他不但在帅府外为她另建公馆,甚至在帅府最佳位置还为其建了一幢小青楼,装修豪华只供她一人居住,其他姨太太都挤在大青楼中。

寿懿为平衡姐妹们的失落之感,并未独占小青楼,而是将各房的女儿皆接到小青楼,并把她们安排在二楼最好的向阳房间,自己却住在一楼阴面房间。寿懿此举令姐妹们的怨气顿消。

当然,张寿懿在帅府不仅仅是受欢迎,更受尊敬。相比于其他夫人,她多喝几瓶洋墨水,有着更加丰富的见识,对于一些时局事件,经常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让张作霖刮目相看。都说女人是男人的颜面,张作霖带寿懿视察军队时,她可以大方的为士兵即兴演讲一段,顺便再夸夸丈夫为士兵着想的不易。同时其得体的处事能力,使得张作霖时常会将帅府的杂事交其打理。以至于张作霖不在帅府时,底下人有事,第一时间找的便是五夫人。

寿懿坚守后方亦如张作霖在时一般,她以身作则恪守府规,未有一丝越界,赢得阖府上下尊重,其他夫人只得以她为尊。

最值得一提的是,当初张作霖于皇姑屯遇难,张学良在外省未归,事情紧急。张寿懿悲痛之余,保持了理智,秘不发丧。而且她与日本人斗智斗勇,使其难以确定张作霖是否被炸死,最终不敢轻举妄动。

皇姑屯事件之后,日本公使夫人以访友为名,前来帅府打探虚实。张寿懿自然清楚日本人的目的,随即抹去眼泪,以精神饱满之姿迎接,并且还张罗着要办宴会,庆祝张作霖逃过此劫。张寿懿的表演骗过了日本公使夫人,最终无法确定张作霖死讯的日本人,并没有采取下一步的举动。等到他们确定张作霖已死时,少帅张学良已经归来,大局已定。

张寿懿的举动,为张学良返回奉天主持大局赢得了宝贵时间。天塌了,一介弱女子凭己之力重新撑起,我们不说她改变了中国历史,她起码暂时稳定了东北局势,其能力可见一斑。

当然,也不能说张寿懿非常厉害,她之所以能成为帅府女主人,主要是因为帅府的其他几位夫人挑不起大梁,也就张寿懿拿得出手。

大夫人赵春桂不在,二夫人卢寿萱虽然知书达理,却是老好人一个;三夫人戴宪玉更是不讲道理,而且早早的去了尼姑庵;四夫人许澎阳最为低调,一心相夫教子。六夫人马月清,出身太低,啥也不懂,只能是张寿懿出来挑大梁。

所以,如此说来,张寿懿倒也不是太特别,只是相对比较优秀而已。

当然,张寿懿的结局也挺不错的,九一八事变以后,张寿懿和六夫人马月清移居天津,后来移居台北,并最终在1966年病故,享年68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179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0
下一篇2024-04-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