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 斯巴达300勇士 》的故事原形

介绍一下《 斯巴达300勇士 》的故事原形,第1张

斯巴达300勇士的历史背景

既然是介绍背景,那就得从波斯最伟大的国王居鲁士开始说了。

居鲁士是波斯的开国君主,BC533年开始,3年间,灭了米迪亚和巴比伦。等到了居鲁士的孙子大流士登上历史舞台时,他建立波斯帝国横跨欧亚非——历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大陆啊……

BC492年,波斯开始打希腊的主意。

不过比较惨的是,老天不帮他。在第一次他对希腊开战的时候,一场飓风毁灭了他300艘战舰20000多士兵。结果陆军得不到海军的支援,被当时色雷斯人给突袭了,波斯统帅重伤,不得不中止行动。

第二年,也就是BC491年,大流士幻想不战而降希腊……默……他是白痴吗……于是他派出使者去希腊的各个城邦索要“土和水”,也就是要他们归顺臣服。希 腊中部和北部的弱小城邦惧怕大流士的力量,选择了投降,但是~!希腊最大的两个城邦——雅典斯巴达怎么可能低下他们高傲的头颅,放弃他们的荣耀?

于是雅典人把使者从悬崖扔进了大海,斯巴达人把使者投下深井。(斯巴达人这么做说实话一点都不稀奇,但是雅典能这么决绝实在让我很跌眼镜——雅典一直是很温和的啊~!)

大流士一生中最大的侮辱大概就是这个吧……于是他再度挥兵希腊。

这次他选了个最有经验的将军。

BC490年,波斯大军横渡爱琴海,登陆雅典郊外的马拉松平原。由于希腊当时是很散漫的城邦制,各个城邦间各自为政,所以城邦和城邦之间的地带就成了可利用的薄弱环节。何况还有投降的各小城邦。所以波斯一登陆就直逼雅典。

这里就是马拉松这项活动的来源了……默……希波战争带来的影响还真深远,一直到今天~!

雅典人一边紧急防御,一边派出长跑能手斐里彼第斯昼夜兼程赶去斯巴达求助。

可是我们骄傲勇敢的斯巴达勇士却拒绝了雅典人的求援,理由是——月圆之夜不宜出兵。(**的那个说辞即从此来的吧~但是事实上斯巴达国王只带300人出兵的理由并不是这个……后文会说到的。)

斐里彼第斯同学苦苦哀求,但是斯巴达人无动于衷。无奈之下,斐同学只好再跑回雅典,转达这个不幸的消息。

但是雅典人到底是雅典人啊~!他们并不因为斯巴达人拒绝援助而悲观失望,反而立刻全民皆兵得动员起来了,甚至把奴隶都编入队伍,立刻赶往马拉松平原,好占据有力地形。

我一再说雅典是温和活泼而开明的,因为那里是民主的萌芽地。雅典的很多政策在现在看来都简直是理想国。那里的人们热爱生活,享受生活,他们骨子里的散漫自在是从公元前,不,从神话时代就流传下来的。但是这次雅典全民总动员……貌似这在历史上是为数不多的。

当时雅典的法律已经很民主了,所以……依他们当时的法律,10位将军出征间轮流掌握兵权,而若要采取重大军事行动则由军事执政官主持会议,大家投票表 决……结果在为了守还是攻的时候出现了分歧,而且好死不死他们一共是10个人,于是就出现了5VS5的局面。(所以后世内阁成员等都是单数,大概也是要避 免这种局面吧……)

所幸,执政官SAMA赞同一个叫做米太亚得的将军的出击意见(也就是说……执政官握有最后一票……很公平,很科学),然后为了彻底贯彻米太亚得将军的战略构思以及彻底发挥他的指挥才能,其他将军最后全部选择放弃自己统领兵权的机会,让米将军全权指挥。

当时力量比对是——雅典1W军队+1K援军,而波斯,10W大军。此外雅典是连奴隶都动员上了,可想而知队伍的装备有多良莠不齐,反观波斯,战备精良。

米同学在这里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他把战线拉开,精锐步兵安排在两翼,正面战线则显得薄弱。

BC490年9月12日清晨,米太亚得将军战前动员:“雅典是永远保持自由,还是戴上奴隶的枷锁,关键就在你们!”

战争开始。波斯人只知道一味往中间突破,而雅典方面则且战且退,最终形成了两翼夹击的阵势。而波斯人战线拉得过长,导致首尾不能兼顾,反而陷入了被雅典人 分化包围的局面。(这在中国战争史上真的是很多见的场景……一字长蛇阵是如何被破的。诀窍是——要柔软,柔软的防御,把他们拉进来,然后两翼奇军突出,干 净利落地截断。)

然后波斯人开始逃跑……雅典人紧追不舍,一直追到海边,开始了军舰争夺战。

当这一天晚上,斯巴达人带着2000军队赶到时,只看见尸横遍野。

波斯人留下了6400具尸体,7条战船。雅典牺牲192人,其中有军事执政官卡利乌斯和几位将军。(我在这里被雅典战士深深折服。他们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 东西,只有身后的雅典城,城里父老乡亲,爱人子女。但是他们浴血至此,不退缩不动摇。米太亚得的战术得当,以极小的代价换取了极大的胜利!同时也对卡利乌 斯和诸位将军表示深深的敬意——这么小的牺牲里居然有他们,这些数字中透出他们身先士卒的英勇无畏——这就是历史所能告诉我的真相。)

米同学为了把这个好消息尽快告诉雅典城民,于是斐同学再度被派了出去。

事实上斐里彼第斯已经受了伤,但是他还是咬牙拼命跑回了雅典。最后他只说了一句“欢乐吧,雅典人,我们胜利了!”便一头栽倒在广场上,再也没能起来。

他跑的全程是40公里195米,也就是后世马拉松的距离……因为在1896年的第一届奥运会上,这项长跑就被列入竞赛项目,为了纪念这场战争的胜利,以及这位长跑手的尽职尽力。

然而时间过去没多久……波斯平息对希腊的觊觎之念不过10年,斯巴达门口的温泉关烽烟再起——这次就是希波战争中第二值得铭记的温泉关战役,斯巴达300勇士的背景由来。

10年里,掀起希波战争的大流士一世挂了,他的儿子薛西斯登上了王位。为了完成他父亲的遗愿,薛同学发誓要踏平雅典征服希腊。于是他精心准备了4年,动员 了整个波斯帝国的兵力——士兵们来自臣服于波斯的46个国家,100多个民族……波斯人,米迪亚人,亚述人(这个也是个骁勇善战的民族啊~!),帕提亚 人,花刺子模人,印度人,阿拉伯人(彪悍的民族),埃塞俄比亚人,色雷斯人(还记得么,第一次重挫波斯帝国陆战军的民族~!也不是一般的强悍),高加索人 (……这个就更不必说了……当时欧洲的精锐……)。从以上阵容就能看出是多么可怕的战斗力。(但是我还是很怀疑……色雷斯和米迪亚人也就算了,亚述人也可以忽略,但是阿拉伯人和高加索人征战到希腊不会水土不服吗???)

总之呢,波斯这次号称了500万军队。大概实质上应该在30-50万人吧。他们分海陆两路向希腊进发。为了度过赫勒斯邦海峡,也就是现在的达达尼尔海峡,还专程派了工匠去修桥……索桥没成功,最后修了浮桥。

整支大军当时用了7天7夜才度过海峡……当时有个当地人惊恐的说——宙斯啊,为何你变成波斯人的模样,改名薛西斯,率领全人类来毁灭希腊呢?

这次,希腊国内,城邦间中止了内斗,枪口一致对外,成立反波斯同盟。盟军总司令就是我们的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主角-_-|||)

但是,薛西斯真的很会挑选时机——他选择的日子,恰好是希腊国内的盛事,奥林匹克运动会!

在希腊人心里,奥林匹克高于一切,任何一切都无法阻止和破坏奥林匹克,包括希波战争!

所以,在那个时候,温泉关,这个希腊北部南下的唯一通道的守兵只有几千多人,而列奥尼达带来的援兵,只有300人。

薛西斯驻兵后先用心理攻势,散布消息给希腊守兵,说我们的人多得数不清,射箭时能遮蔽天上的太阳。但是勇敢精悍的斯巴达人高傲地回答道:“那好啊,我们可以在荫凉中杀个痛快了!”

(斯巴达人一向是很骄傲很简洁的。当有一次一个国王威胁斯巴达国王说要毁灭他们的土地蹂躏他们的人民时,斯巴达国王只是很简单的回答了一个字“请”。这种说话模式后来成了斯巴达的外交辞令……大概他们觉得话多是懦夫的象征吧……)

薛西斯过了几天再去打探希腊人,探子回报说希腊人很轻松,在做操,在梳头。事实上知情者告诉薛西斯,斯巴达人梳头表示他们要玩命血战。薛西斯再等了4天,最终无法再忍耐了,下令武力对待不投降的希腊人。

温泉关就如**里的那样,地势险要,山道狭窄。所以没有骑兵和战车能派上用处。薛西斯只能采用重装步兵轮番冲击的战术,想以人数和人力来取得胜果。

但是斯巴达人真不是盖的,波斯人冲撞了一天又一天,丢下大片尸体,却硬是没能前进一步。薛西斯连麾下最精锐的1W皇家部队都投入了战斗,可是除了大量死亡外,没有任何收获。

但是……就在这种悲壮的时刻,一个叛徒的出现毁灭了整个温泉关战役……也毁灭了人类历史上可能的最辉煌的胜利,但是铸定了一曲响亮豪迈的悲歌。埃彼阿提斯,一个当地农民,希波战争中最不光彩的角色,报告给了薛西斯一条通往斯巴达人背后的小路。

列奥尼达不是没想到。他已经在那里布置了1000佛西斯城邦的守兵。但是可惜他布置的不是斯巴达人也不是雅典人。佛西斯城邦的士兵早已在连日的无战事中放松了警惕。当他们听见脚步声拿起盾与矛时,锐利的羽箭已经射穿了他们的喉咙。

佛西斯城邦败走了。波斯人背后突袭斯巴达人。

列奥尼达见大势已去,下令撤退了丧失斗志的其他城邦的军队。他和300斯巴达战士留下来死守阵地。最后,除他们外,还有700塞斯比亚城邦的士兵愿意和他们同生共死。

对一个斯巴达人来说,放弃阵地,就是比死亡还可怕的耻辱。

最后最悲壮的时刻终于来了。腹背受敌的希腊战士们奋勇杀敌。长矛断了换佩剑,佩剑裂了用盾牌砸,哪怕赤手空拳也要杀死敌人。

终于波斯人还是潮水般拥压了过来。斯巴达的勇士们护着自己的统帅,渐渐退到一个山丘上。他们的人数越来越少……前后就只一秒,便已注定了天人永隔……不,不会天人永隔,因为下一秒,就会追随自己的战友、同伴、兄弟而去……

杀红眼的波斯人把残余的斯巴达人死死围住,在一声口令中,标枪如雨点投去。

当最后一个斯巴达人倒下时,温泉关才算真正被攻占。

这场战役,斯巴达勇士们留下298具尸体。(之所以不是300是因为有一个人患了眼疾,很早之前就从战场上退了下来,而还有一个被派做探子出去打探消息了……结果最后这两人一个自杀,一个在后来的战役中英勇阵亡——只可惜还是没能洗掉他们的“耻辱”——被斯巴达人加诸的耻辱。)

波斯人留下2万亡魂!

至今,温泉关上还刻着这样的铭文——“过客啊,请带话给斯巴达人。说我们忠实地履行了诺言,长眠在这里。”

(写到这里,我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泪水,几乎掩面大哭……所以我说**给我的只是视觉上的冲击,真正撼动我心的却是那段让人崩溃的历史。那是无法用任何镜头和任何言语来描述的壮烈,只有最朴实的数字能隐隐揭开那段历史后的惊心动魄。)

薛西斯也被吓破了胆……他害怕斯巴达人,怕斯巴达人都是这样。

血战温泉关的同时,海面上双方海军也展开了激战。双方各不相让。当希腊海军获悉温泉关失守时,选择退出战场。希腊首战受挫,雅典岌岌可危。

薛西斯并没有丝毫迟疑,立刻挥兵直扑雅典。

然而当他进入雅典时,却发现雅典不过一座空城。

于是,波斯国王一怒之下,下令烧毁雅典。

……这里要扯一下一直在战争里没有出现过的神的踪影……希腊一直流传着一个阿波罗的预言,说是希腊的命运要靠木墙来拯救。于是雅典杰出的海军统帅提密斯托克里做出了全新的诠释——所谓木墙,大船也。希腊的未来在海上。

于是雅典全体人员包括其他城邦的人统一撤退到海上,妇女儿童去岛上避难,男人们则统一编入海军,集中到撒拉米海湾。

这个时候波斯陆军直扑雅典,波斯海军也来到了雅典的外港,成里呼外应之势。

面对波斯的水陆夹击,而己方又兵力甚微,很多人开始不抱希望,甚至有城邦开始打算把船撤出去保卫自己的家乡。提同学在这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建议召开军事会 议。会议上他力排众议,说要在窄海上与波斯决战。因为那样波斯的战力无法投入全部的兵力,而且由于战船太大太过笨重,又人生地不熟;而希腊联军则相反,战 船灵活,地理熟悉云云。可惜没人听得进去。

于是提同学用了个狡诈的法子,他让自己的贴身士兵充当了N久后中国三国黄盖的角色,拿了密信去往波斯国王告密,说是希腊海军人心浮动,想逃不想战。

显然薛西斯没有曹操聪明……他拿着密信大喜过望,立刻命令封锁海湾。

9月23日凌晨,包围完成。200多艘埃及战舰,800多艘波斯战舰牢牢钳制住了海湾东西两面。

这时希腊众人才知道自己被包围了,当然提同学例外。骑虎难下,他们不战也得战。于是在提同学的指挥下,大家开始了军事行动。

双方战力:希腊358艘战船,波斯1207艘。

但是逆转来了~!两次飓风先后在波斯人完成包围圈时袭击了他们,造成600艘舰船随风飘碎,战力立时下降一半……

雅典的新式战船也展现出了它们灵动、轻便的优点,无数艘波斯舰船被它们撞沉。于是前军挡不住开始后退,结果后面的后军赶来支援……于是再N久之后银河英雄传说里那最混乱的一幕被提前上映,波斯军舰自己撞自己,撞得不亦乐乎……

8个小时的激战,波斯战舰击沉200艘,俘获50艘,雅典方面战绩不详……但是他们总共才358艘战舰啊~!

薛西斯面对如此战况,终于不得不后退——可见当时雅典方面损失极小,尚有余力让薛西斯感到害怕。

最后薛西斯留下一部分陆军在中希腊继续作战,自己率领残部退回小亚细亚。

第二年,希腊联军在普拉提亚歼灭薛西斯留下来的那部分陆军,同期在小亚米卡尔海角消灭了波斯在那里的残留海军。

BC449年,希腊军队在塞浦路斯岛彻底打败波斯,结束了将近50年的希波战争。双方订立和约。

(资料全部来自《世界五千年》)

但是不要以为希腊一直在以少打多。奠定波斯第三次远征失败的布拉底会战中,斯巴达统帅包桑尼率领希腊联军约10万人,重创占有明显优势的波斯陆军。那是BC479年8月中旬。

自此后,希腊开始反败为胜的追击:

公元前478年,雅典舰队占领赫勒斯滂海峡北岸的重镇塞斯托斯,从而控制了通向黑海的要道。

同年,雅典联合爱琴海沿岸各城邦成立提洛同盟。

公元前476 年,希腊联军在西门指挥下攻占色雷斯沿海地区、爱琴海许多岛屿和拜占庭。

公元前468年,希腊海军在欧里墨东河口大败波斯舰队。

公元前449年,希腊海军在塞浦路斯岛东岸的萨拉米斯城附近重创波斯军,至此双方同意媾和。雅典派全权代表卡里阿斯赴波斯首都苏萨谈判并签订了《卡里阿斯 和约》。和约规定:波斯放弃对爱琴海及赫勒斯滂和博斯普鲁斯海峡(黑海出口)的控制,承认小亚细亚西岸希腊诸城邦的独立地位。

希波战争结束后,雅典成为爱琴海地区霸主。

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故事,但这里是高潮。

斯巴达失去了它的神秘感。斯巴达赢得了伯罗奔尼撒战争,但他们的胜利是肮脏的,他们拿了很多波斯的钱。这侵蚀了他们的历史形象希腊自由的捍卫者(超卖,但它仍然是他们的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展示他们的传统强项一样排成齐胸战士那么多的能力比雅典人,摧毁了自己的拙劣的袭击雪城和派系内斗。

斯巴达是一个糟糕的霸主。这场漫长而残酷的战争也让斯巴达人卷入了希腊世界各地的派系政治:这场战争有一个重要的意识形态覆盖:雅典支持民主和人民政府,而斯巴达支持寡头政治和暴君。当战争最终结束,斯巴达人在希腊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时,他们投入巨资支持希腊世界各地各种不受欢迎的政权。这削弱了他们传统的领导地位,因为几乎每个城市的失败者和非失败者都因为不喜欢斯巴达人的干涉而团结在一起。

对拉斯达蒙来说,不幸的是,获胜的斯巴达人也疏远了他们的寡头朋友,因为他们笨拙地维护自己的权利,干涉了许多城市的事务——让他们在任何地方都没有盟友。有些斯巴达的统治者和官员傲慢无礼,比如拉山德;有些是腐败的,比如吉力浦;有些人两者兼而有之。

斯巴达失去了它的魔力。然而,对斯巴达最大的打击是他们失去了无私、战无不胜的战士的名声。腐败和受贿在斯巴达的代表和官员吃的古老神话一个苦行者,几乎otherworldy比赛谁拒绝财富和奢侈(“你如何降低他们在农场”因素一直是斯巴达的问题:包萨尼亚增大了一个令人不安的味道对黄金在普拉蒂亚击败波斯人后两代人之前)。

然而,更糟糕的损失是他们无敌的名声。

在留克特拉和曼提尼亚,底比斯人证明了斯巴达人不是不可战胜的

底比斯人的流亡者推翻了斯巴达的傀儡政权,并在底比斯的伊巴密浓达的辉煌和创新的领导下击败了斯巴达人留克特拉在371年杀害一名斯巴达国王在这一过程中,打破了神话,斯巴达人不能打在一个公平的战斗,这一事实强调了血腥的底比斯的胜利在曼提尼亚在362年历史上最大的排成齐胸的战斗。尽管埃帕米农达斯死于曼提尼亚,斯巴达也没有被征服,底比斯人却解放了梅塞尼亚的农奴——永久地夺走了斯巴达三分之一的领土和奴隶,并制造了一个斯巴达人永远无法解决的战略问题。

斯巴达最终从这次失败中恢复过来,但它再也没有能够恢复它的统治地位:在下一代马其顿崛起统治希腊,斯巴达被降级为第二阶级。联邦制国家,如希腊联盟,联合了几个城邦,成为希腊半岛的主要参与者。

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斯巴达在阿吉斯的带领下迎来了怀旧的复兴。阿吉斯是一个浪漫主义者,他梦想着复兴古代的纪律和斯巴达的权力,但他被城市里的寡头势力出卖并被谋杀。他的理想主义激发了一个模仿者克列欧美涅斯,他原本是寡头政治的傀儡,但克列欧美涅斯也没能重新点燃斯巴达失去的荣耀;他被亚该亚人和马其顿人打败,在流亡中死去。

克列墨涅斯三世想要恢复古代斯巴达人的生活方式——显然,除了用铁锭代替硬币以外

传统斯巴达人的生活方式的最后一次消亡是207年到192年的纳比斯的古怪政权;纳比斯似乎把普通的军事独裁和一些经典的粉饰结合在一起:他攻击私人财产,声称要恢复利库尔格斯的法律,但他也消灭了斯巴达的王室,用自由的奴隶和雇佣兵填充他的“公民”身体。纳比斯在195年的一场短暂的战争中被罗马人击败,但这次政变由腓力波门领导的亚该亚人管理,腓力波门将纳比斯囚禁在他被昔日盟友杀害的城市里。斯巴达被迫加入了亚该亚联盟,并从未获得独立(尽管希腊本身将在50年后沦为罗马的一个省)。

本文是关于 三国志战略版 新人进阶入门-战场微操作基础知识、常见三战术语分享,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斯巴达

指少量兵力的小部队,用于跟在主力后面翻地拆建筑,或者消耗对手主力的体力。常用三种斯巴达,

A) 300兵队,能打得过空地和1级地即可;

B)3兵队,即三个武将各带一个兵,最好三个S,攻城值144可用于拆1级营帐

C) 3兵拆迁,即三个武将各带一个兵的器械队,专用于跟在主力后面拆营/城/拒马

斯巴达要义如下:

1)斯巴达只求多不求精,斯巴达被打退后不要回城,就地在营帐里补1兵或者100兵即可出门。

2)斯巴达的目的是翻地拆建筑,因此斯巴达的核心属性是工程值。 一级营帐125耐久,因此确保斯巴达至少要有125以上攻城值,可以一轮拆掉一个营帐。

3)斯巴达还有一个作用是或者勾引对手主力,消耗对手主力的体力。可以用驻守或者停留的斯巴达,勾引对手主力行动,浪费其15点体力

4)斯巴达兵种欺骗法,同一地块有多部队驻守时,地图上只显示最后一个驻守的部队的兵种。可以用斯巴达搭配主力,骗对手克制。例如自己主力是骑兵队,准备一只弓箭兵斯巴达。在前线找一个地块,主力骑兵先上去驻守,斯巴达弓兵后上去驻守,这样地块上显示的驻守部队时弓兵。当对面某盾兵以为冲上来可以吃到克制时,结果打穿斯巴达发现下面是一队骑兵,就会被反吃克制。

2、部队覆盖

当一个地块上占有多个部队时,敌军只能撞到最新上去的一个部队,这个称为“后到先打”原则。比如拆地块时,1个斯巴达先上,一队主力后上。 对手撞过来时必须先和后上的主力交战,才能打到这对斯巴达。这个操作叫做主力覆盖,常用于主力保护斯巴达进行翻地。

3、藏兵

一般指主城藏兵:被进攻的主城玩家,有两种方式让对手无法打到自己的部队。

1是在队伍阵容界面,将主将置空,把各个队伍的主将移到其他队伍的副将格子里。这个技巧是土匪必学。

2是将队伍出城,以停留的方式站在城上。

这两种方式下的主城玩家,直到耐久被打光,部队也不会被对面打到。行军方式站在队友主城上的部队,在队友被俘虏之前,也不会被攻击到。

4、瞬发驻守

守城时,可以让主力部队先行军停留在要防守的城上,等对手大面积拆迁队上来之后,根据“后到先打”原理,可以看准了有多个拆迁队触城之后的实际,主动的原地“驻守”,可以让自己的主力部队只打到进攻方的大批器械队,而不触碰到对方主力队。同样的,如果目标吃对手的主力,可以看准一个自己的兵种能克制的对手主力触城时,原地按驻守,就能精准吃到兵种克制的对手主力

野战时,驻守的作用范围是包含部队外圈的我方势力内额外一格。如果对手在翻我方的地,可以将部队点驻守目标在我方正在被攻击的地的后面一格,一样能够触发战斗。停留中的部队如果原地“驻守”,其含义是“立即与本地块相邻一格内的所有我方地块上的敌军进行战斗”,利用这条原地驻守的瞬发触发战斗机制,可以帮助在野战中吃到克制兵种的主力部队。

5、常见攻城流程

一般攻击城池,正常的套路是: 第一波少量主力先上,主力吃掉城里的残兵,大家能看到先头部队进入“攻城”状态。 第二波斯巴达和器械齐上,触城后直接进入攻城状态。 第三波主力部队压秒覆盖在斯巴达部队上面,后续主力不断叠上去,确保后续敌人的增援和驻守部队,会因为“后到先打”的原则而和第三波主力部队交战,第二波的3兵斯巴达器械等就能顺利拆城防。

6、一般防守城池的流程

主力使用行军命令,行军到队友正在被攻击的城上,此时部队处于停留状态。这时候耐心观察一会儿,看准对面进攻的器械部队刚触城的时机,点击驻守,触发与器械部队的战斗。如果吃不到器械,就吃自己主力能兵种克制的对手主力。

7、观察对手兵力和部队状态

在战场上看到一只战斗中的敌军部队后,在对方交战后,点击菜单栏同盟-战报(右侧下方),可以看到对手部队的配置,是主力还是斯巴达,是否残兵等等。用于评估自己此刻是否打得过它。如果是残兵或者自己刚好克制的主力,就可以大胆上去吃掉它。

以上就是“三国志战略版新人进阶 战场微操作基础知识”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三国志战略版的资讯与攻略,请关注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047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9
下一篇2024-04-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