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前,清华才女王丽红毅然远嫁非洲,如今她过得怎么样了?

24年前,清华才女王丽红毅然远嫁非洲,如今她过得怎么样了?,第1张

作为生活中的点缀,爱情或热烈或辛酸,其中滋味,经历过的人方知深刻。自古以来,我国诸多文人墨客中便不乏歌咏爱情者,借用唯美的字眼将爱情中的种种画面凝成诗意,才女李清照在《一剪梅》中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点出爱情中的相思之苦。李之仪的《卜算子》中有“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指出相思离别中的困顿心境。

01

但离别虽苦,爱情的美好却能够化作激励人心的力量,有这样一位才女便为了爱情做出了让人震撼的决定。24年前,清华才女王丽红毅然远嫁非洲,如今她过得怎么样了?王丽红在1996年,为了最为纯粹的爱情放弃一切远嫁非洲,是一时冲动还是深思熟虑后的决断,时间往往能给出印证。时光匆匆而逝,24年过去她现状如何?

24年前,这个北京女孩不顾社会争议,毅然决然地做出个人决定,嫁给了非洲农村小伙苏玛,而为了追寻爱情,她离开家乡前往非洲。实际上,王丽红的身上有着太多让人艳羡的标签,北京女孩、清华高材生,这些都是很多人为之向往的,从这种角度来看,王丽红可谓万中无一的优秀女孩,但放弃繁华的城市生活远嫁非洲农村的行动确实让人难以接受。

02

虽然爱情感人,但王丽红远嫁非洲的境遇并不乐观,因为王丽红丈夫的故乡,男人有着很高的地位,女性在当地很难得到尊重。在公开场合中,男性可万分闲适地坐在椅子上,女人只能跪坐于地。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王丽红的公公甚至有十几个妻子,王丽红远嫁非洲后,便需要解决和这十多个妈妈的相处问题。另一方面,因为村中多数人信奉伊斯兰教,为尊重当地习俗,王丽红需要像穆斯林中的其他妇女那般带着头巾。

王丽红的境遇在外人看来确实饱受委屈,同时进行推断,多年来的生活中,因为环境因素委屈应该不限于此。远赴他国思乡情绪造成的苦闷,以及现实生活的冲击,都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困境。事实上,二人的爱情本身就经历重重阻碍,二人家境悬殊,一面是北京姑娘一面是非洲农村小伙,王丽红的父母并未同意这门婚事。为了让二人知难而退,王丽红的父母甚至还将王丽红送往日本,为了就是让苏玛看到,两个人之间想要在一起困难重重。但苏玛并未退却,不依不饶追到了日本,无奈之下,王丽红父母不得不默许二人婚事。

03

其实不仅苏玛身上有着惊人的毅力,王丽红也是不折不扣的女强人。她在慢慢适应了乌干达村落的民俗后,并未后悔和苏玛在一起的决定,反而实现了身份的蜕变。由原本的清华才女到王校长,生活中的种种困境激励她成长,让她脱离父母设下的舒适区,在重重困境中闯出一片天地。她的成长也证明,和苏玛在一起并非是一时冲动。

来到非洲的她在乌干达首都创建了鲁扬子中学,在教育当中还将中国文化融入其中,受到当地不少人士的青睐。鲁扬子中学在当地迅速发展,并在乌干达积累了良好的口碑,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一所中学。王丽红的人生路因为学校有了新的表现,为人生创造出新的角色,她被亲切地成为“王校长”,开启了人生的璀璨章节。

纵观王丽红的非洲人生,其实并未像多数人猜想的那样,家境优越的大**,在非洲处处碰壁,以至于悔不当初,反倒是王丽红不断冲破阻碍,完成了生活中的蜕变。她创办的鲁扬子中学学生越来越多,让王丽红感到喜悦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学校的管理工作强度让她身心俱疲,好在教育中的硕果让她感到十分欣慰。

结语

即便是今天,王丽红选择也很难被一些人接受,但她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并非是养尊处优的大**,而是有着独立的决断能力的独立女性,即便起初很多人不看好她,但是她却能秉持舆论压力,将自己的生活过得有姿有色。她的经历其实给了当代年轻人很多启发,无论是追逐爱情也好,梦想也罢,道路中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应该在困境中寻求出路,逆境中沉静求变。

一、婚嫁

按伊斯兰教的教规和当地习俗,男性可取妻四房,最后一房可随意休换。

二、待人接物

几内亚人无论受过何种教育,一般均能言善辩。对外国人,尤其对中国人热情大方,愿意主动帮忙且期望值较高,敢于提出要求也不羞于被拒绝。索要礼品和消费的现象在全社会普遍存在。

三、食物禁忌

同其他伊斯兰国家一样,在几内亚也应尽量避免谈论猪及其制品。不主动敬烟酒。应特别尊重穆斯林的清真饮食和工间祈祷习惯。不向正在祈祷的人问话。不得擅自进入清真寺。当地无特殊法规。

几内亚人一般都不准谈论有关猪的话题,也十分忌讳使用猪鬃、猪皮和猪内脏制成的物品,如毛刷、皮革、皮箱等。

四、神圣象征物

几内亚人对公鸡有特殊的感情,视作力量和美丽的象征,因而男子们常喜爱将其头梳成高高的鸡冠状,而四周却剃得光光的,远远望去犹如一个突出的鸡冠立在头上,颇为独特。

五、庆祝活动方式

几内亚人能歌善舞。鼓在几内亚的运用十分广泛,他们常以变幻莫测的鼓点来表达其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的感情。每逢传统节日,公众集会,男女举行婚礼,孩子出生和命名,在集体歌舞的欢乐场面中,总少不了以鼓为主器作欢乐的合奏。可以说,在几内亚几乎无处听不到鼓声。

六、穿戴

在几内亚,常常可以看到穿古时候那种白衣和斗篷的女性。这些白衣、斗篷,是贞节纯洁的象征。这一身打扮,具有传统宗教上的意义。男士们一看到这种打扮的异性,无不敬重有加。也就是说女性观光的旅游者,若以这样的打扮出入,会倍受尊敬。

扩展资料:

几内亚著名旅游景点介绍:

一、科纳克里

1893年科纳克里成为法属几内亚殖民地首府。1958年成为独立后几内亚首都,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水陆交通枢纽。该城三面环海,背枕终年常青的冈岭,海滨景色绮丽迷人,每每令游客流连忘返。

国家宫、人民宫、纪念碑、“非统村”、科纳克里大学、“9.28”体育场等建筑物各呈风采,风格独具。商业街各类商店与摊商鳞次栉比,热闹非凡。市中心的国家博物馆收藏着几内亚的珍贵艺术品,如象牙雕刻、金器、木器和陶器等。

二、宁巴山自然保护区

宁巴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几内亚/科特迪瓦,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宁巴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北纬07.18′;西经10.35′;占地总面积为145,220英亩,其中核心地区占21,780英亩,缓冲地带占35,140英亩,过渡带为88,280英亩。

该保护区海拔高度在海平面以上450米-1752米之间,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为热带湿润森林型。

三、康康

康康是几内亚东部大城市,康康省首府,是几内亚东部地区经济中心。在尼日尔河支流米洛河左岸。东北距马里的巴马科282公里。人口229万(1983)。

康康是稻、咖啡、水果、香料和牲畜集散地。有果汁、陶器、砖瓦、家具、粮食加工等小型工业。附近产金刚石。水陆交通枢纽。科纳克里铁路终点,米洛河航运起点,公路网中心。

-几内亚

-康康

-科纳克里

-宁巴山自然保护区

我们不肯探索自己本身的价值,我们过分看重他人在自己生命里的参与。于是,孤独不再美好,失去了他人,我们惶惑不安—— 三毛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却必须成为一座孤岛。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开始,我们注定成为了复杂关系中的一员。身处谣言漩涡的中心,曾经的我们也身不由己。任凭外界的纷纷扰扰,坚守自己才能收获幸福,那是我们一生的准则,是我们一生用心守护的珍宝。

有这样一个人,她被喻为清华大学的才女。为了与自己心爱的人相依相伴,她来到了非洲,远离祖国。如今20多年已经过去,那个为爱奋不顾身的女孩过着怎样的生活?她是否真的成为了生活在幸福之中的人?

走进清华才女王丽红的一生,感受为爱奋不顾身的勇气与坚持……

邂逅爱情

王丽红出生于北京,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她就是整个家庭的掌上明珠。从小衣食无忧的王丽红被父母捧在掌心中宠爱,王丽红有一个哥哥,也将自己所有的疼爱尽数赋予了妹妹。那时候的王丽红是天之娇女,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尽管从小在蜜罐中长大,王丽红却并没有养成大**脾气,恰恰相反,她是一个独立、坚强、乐观的女孩。王丽红的学习成绩十分优异,在她的努力之下,她成为了清华大学的一员。凭借自己的能力进入中国的高等学府,这样的王丽红被人们冠上才女的称号,而她也成为了无数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成为了很多人学习的榜样。

那时候将王丽红当作学习对象的人们或许不会知道,未来的王丽红选择的生活与他们的想象大相径庭。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王丽红结识了一名非洲的留学生,名叫苏玛。同王丽红一样,苏玛也是一个天生的学霸。常年在中国的生活让苏玛十分熟悉汉语,而与王丽红相识之后,苏玛也经常逗得王丽红哈哈大笑。

就这样,两个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相互吸引,双双坠入爱河。他们两个是如此的相似,相同的学历,同样的兴趣爱好,同样的优秀。在清华大学的很多同学眼中,王丽红和苏玛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

危机来临

沉浸在爱情中的王丽红和苏玛并没有预料到,未来的他们在为自己争取相爱的权利上斗争的如此辛苦。

王丽红向父母坦白了自己与非洲男友的感情,却没想到一向支持自己的父母大发雷霆。王丽红从小深受父母的宠爱,也始终将父母的期望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而这一次,王丽红真实地与父母展开了正面交锋。

王丽红的父母对苏玛的非洲人的身份存在着偏见,对于女儿王丽红的态度,他们更是大为震惊。他们的思想趋近于保守,在他们看来,一个乖乖女却与一个非洲的男孩子约会,这样的行为十分不检点。王丽红为了自己的爱情据理力争,这也是她第一次违背父母的意愿。

王丽红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极力维护男友的样子彻底激怒了她的父母。从前的王丽红是那样的听话,这更加让王丽红的父母坚定了反对这段感情的决心。

为了能够让王丽红与苏玛彻底分开,王丽红的父母将她送往国外求学,王丽红与苏玛两个人就这样相隔千万里,艰难地相爱着。尽管他们遭遇了重重阻力,但是王丽红相信,她与苏玛对彼此的爱可以战胜一切的艰难险阻。

回国之后,王丽红又开始尝试着说服自己的父母。看到即便难熬的异国恋也没有将两个人分开,王丽红的父母也动摇了。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其实苏玛是一个非洲人并没有什么不恰当,真正让他们近乎疯狂阻止这段恋情的原因,其实是他们害怕王丽红远嫁异国,南北半球遥遥相望。王丽红的努力让父母意识到,孩子的幸福才是生活的关键,他们更不能因为自己的私心而断送了王丽红的幸福。

就这样,王丽红与苏玛终于得到了父母的认同,名正言顺地走在了一起。

相携老去

1996年,王丽红与苏玛结为夫妻,而婚后王丽红也跟随自己的丈夫来到了非洲,并在乌干达定居下来。初次来到异国他乡,王丽红对非洲的环境十分不适应。她尝试着从前从未有过的生活方式,也体会到了之前从未感受过的幸福。尽管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王丽红却始终甘之如饴。

结婚之后的王丽红与苏玛的生活十分幸福,他们享受着属于两个人的甜美时光。在非洲,苏玛带领王丽红走遍了自己成长的每个角落,向他讲述着那些最深刻的记忆。王丽红与苏玛如此相爱,超越了国界,超越了种族,也超越了所有的偏见与议论。

如今已经是王丽红来到非洲的24个年头了,24年的非洲生活,她收获了意想不到的幸福。王丽红与苏玛有着3个孩子,他们十分聪慧,精通英语、汉语、乌干达语三种语言。王丽红与苏玛拥有了一个稳定的家庭,也拥有了自己的事业。

王丽红在非洲办了一家汉语培训机构,而他们的教学机构也受到了孔子学院的帮助。培训机构的所有学生们都十分热爱中国文化,而他们也对汉语有着极大的兴趣。那些天真的学习汉语的孩子们也想拥有同苏玛一样的生活,在未来娶到一个漂亮的中国妻子,与她携手走过生命的余下时光。

来到非洲20载,王丽红从未因为自己当初的选择而后悔,恰恰相反,王丽红却十分庆幸。如今的中国与非洲确立了友好关系,而非洲的很多人对中国也十分向往。从前追随苏玛一个人而来的王丽红似乎有了新的目标,她想要将中国文化传播到非洲,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国文化,听到中国声音。

一次意外的相遇,一场跨越大洲的相恋。历经重重阻碍,爱情最终还是开花结果。那个曾经为爱情不顾一切的女子,那个为了丈夫远赴非洲的女子,终于获得了自己理想的一切。20多年之后,王丽红依旧在非洲,继续幸福地生活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017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9
下一篇2024-04-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