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川边境的女儿国却心向蒙古族,摩梭人的走婚制为何更幸福

滇川边境的女儿国却心向蒙古族,摩梭人的走婚制为何更幸福,第1张

随着近年来 旅游 业的兴起,泸沽湖渐渐被大家所熟知。在美丽的泸沽湖畔生活着一个特殊的民族——摩梭人。他们因为“民族认定”和“走婚习俗”,早在泸沽湖未被开发前,早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摩梭人”是我国众多未识别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川滇边界。生活在云南一侧的摩梭人在民族认定时被划分为纳西族的一个分支,但他们却一直认为自己是单一民族,与纳西族有着截然不同的风俗和文化传统。

四川境内的摩梭人则被划为了蒙古族。13世纪忽必烈征服大理时,蒙古人曾在这里驻扎大量军队。 历史 上摩梭土司始终以蒙古后裔自居,就连云南一侧的部分摩梭人都以是蒙古族而自豪。

负责民族认定的专家学者们虽然已经论证出摩梭人居住于此的 历史 远远早已蒙古南征云南,但在尊重民族意愿的原则上,最终将他们划归为蒙古族。

学术界关于摩梭人的族源众说不一,大部分学者认为摩梭人是古羌人后裔,但却在哪一个羌人分支上争执不休,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摩梭人是羌人和西南夷人族系共同孕育的民族。

相比于摩梭人扑朔迷离的族源问题,大部分人更好奇他们独特的“走婚”制度。在世人眼中,“走婚”值是一种落后的表现,更有甚者用有色眼镜看待问题。

我们在翻阅了国内的一些资料后认为,走婚制落后与否主要取决于评价者的价值观和立场,至少笔者认为当今这种高度物质化的婚姻观念面前,摩梭人的婚俗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传统摩梭人家庭中,成员全部是母系血缘,只有舅舅没有叔叔。家族规模一般为十几至二十几人,由一位能干的母亲或是祖母当家,摩梭人称之为“达布”。

摩梭人将“走婚”称为“色色”,翻译过来就是“走来走去”的意思。摩梭男子成年后白天在母亲家劳作,晚上则到女方家居住,次日清晨再返回母亲家中。男女双方保持夫妻关系,但却不组建家庭。

在配偶的选择上,摩梭人更看重的是对方的人品、相貌和才华,而且在交往过程中,女性的意见被极大程度的尊重。转山节和转海节是摩梭人的重要节日,同时也是青年男女相亲的好时机。

男子以赠送头巾、衣服等方式向心爱的女子表白,女方若是同意便会从其身上抢走一支笔或是赠送一条自己秀的腰带。摩挲男女双方的结合并不想外界想象中的随意,也要经过一种叫做“佐佐嘎”的礼仪。

摩梭人的佐佐嘎的流程类似于汉人的媒人提亲,男方要请朋友或是村中有地位的人,带着糖、方巾、茶叶等礼品去女方家“提亲”。女方的舅舅或是母亲负责接待男方的“媒人”,只要没有血缘关系,他们不会在意男方的家庭、财力等物质条件,完全尊重女儿自己的选择。

除了以女方为主导的走婚外,摩梭人中还有一种不经过正式的婚姻仪式,女方每天到男方家居住。这种婚姻方式比例较少,而且所生的孩子依然归女方家庭。

摩梭人的爱情观念中,爱一个人就要全心全意为他付出。如果感情变淡了就应该好聚好散,即便内心痛苦也不应该纠缠对方。一方决定解除婚姻关系后,会给对方送一包辣椒或是鸡毛。由于婚姻完全是自由自愿,且不参杂物质条件的束缚,摩梭人白头偕老的比例非常高。

看你打算接受哪一方的文化比较多吧,如果接受蒙古文化学习蒙古语言文字的话就让孩子做蒙古族吧,如果是满族的文化的话就让他做满足。

最好别让孩子做身份证上的民族(光有民族名称没有民族实质)。如果只做身份证民族的话你的孩子在那个所属的群体里很容易被排斥的。一般来说是蒙古族的比较好哦,因为有一些民族在高考或者中考的时候是有加分的哦,而且少数民族也有很多优势的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9919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8
下一篇2024-04-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