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的作品

苏辙的作品,第1张

苏辙的作品有:《墨竹赋》、《秋稼》、《巢谷传》等。

一、《墨竹赋》。

原文节选:客曰:“盖予闻之: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

翻译:客人听了之后说:“我从前听说,庖丁是个杀牛的厨师,但是学养生的人从他那里学到了养生的道理;轮扁,是制造车轮的木匠,读书的人却从中学到了读书的道理。”

赏析:这篇赋先写文同画艺的高超,再写文同画艺高超的原因,最后指出文同画竹合乎大道。全赋语言简洁凝炼,流畅疏宕,准确精到,既形象鲜明,又意义深邃,音韵节奏跳荡活泼,语言形式与内在意蕴的表达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二、《秋稼》。

原文:雨晴秋稼如云屯,豆没鸡兔禾没人。老农欢笑语行路,十年俭薄无今晨。无风无雨更一月,藜羹黍饭供四邻。天公似许百姓足,人事未可一二论。

翻译:雨天晴秋庄稼如云聚集,豆死鸡兔禾潜水的人。老农欢笑着告诉路人,十年俭薄没有今天早晨。无风无雨再次一个月,藜羹黍饭供四邻。天公似乎允许百姓富足,人事不可一论。

赏析:在他退居的生活中,对农民的生活更加了解,题材也更进一步生活化,写出来的诗歌更能体现真实的生活,《秋嫁》。同时也会记叙自己的生活感受,艺术风格和文采也比早期更加进步,所描写的景色悠远,意境也是相当丰富。

三、《巢谷传》。

原文节选: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翻译:进京参加进士考试,看见参加武艺考试的人,很喜欢。巢谷一向力气很大,于是放弃了原来所学的东西,准备弓箭,学习骑马射箭。很久后学业完成,却没有考取。

赏析:文中最突出的表现在以巢谷坚持大志大节,珍视朋友情义,与那些士大夫和作者亲友对贬谪中的作者兄弟的冷落加以对比,非常深刻。既有利于刻画作者心目中的豪杰之士,又显露出世俗风气的败坏,人际关系的冷漠庸俗,也道出了作者胸中郁积的怨愤。

47

王翱的一个女儿,嫁给京城附近的一个官员为妻。王翱的夫人非常疼爱女儿,每次要女儿回家,女婿坚持不放走,愤怒的对妻子说:“你的父亲是选拔官吏的长官,把我调到京城做官,那么你可以整天陪侍你的母亲。况且调动我轻易的就像振落树叶,有什么不愿意的呢?”于是女儿将想发告诉了母亲,夫人在当天准备了酒菜,跪着禀告王翱,王翱非常生气,拿起几案上的器具打伤了夫人,出门去,坐马车住到朝房里,十天后才回家,女婿最终没有被调职。

48私恩于公法

汉顺帝初年,苏章调职去担任冀州刺史,他的一个朋友是冀州的太守。苏章知道他贪污受贿,将要追究他的罪行。一天,邀请太守,没了酒席菜肴,双发诉说着从前相交友好的情况,很友好。太守高兴的说:“人们都说你公正无私。”苏章说:“今天苏章我与你一起喝酒,是私下的事情。明天冀州的刺史按章办事,则是公法。”太守沉默不语,第二天,便将太守逮捕了。

49晋平公游于河

晋平公在黄河里畅游觉得非常快乐,说:“怎么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并和他共度这快乐?”船夫盍胥跪着回答说:“国君也不喜欢好的人才罢了,真主长在湖泊中,玉石长在昆仑山上,没有脚而得到的人因为国君喜欢,有脚而没有得到的人,大概是因为国君没有寻觅有才能的人的意愿,不要担忧没有人才。

50子产不毁乡校

郑人在地方上的学校游玩,讨论政治上的事情,然后问子产说:“为什么不毁了这地方上的学校?”子产说:“夫人早晚都在那里游玩,来讨论朝廷要员的好坏,他所擅长的,我就去做。他们所厌恶的,我就改掉他。这是我的老师,怎么能废掉他呢?我听说忠诚善良能够减少怨恨,不发威用来防御怨恨,这是人们说的,我听到这些言论就把他当作良药。

51董阏于法无赦

董阏于是上地的郡守,在石岩山中行走时,看见山沟极深,陡的如同墙壁。因而问他的下属官吏:“有没有人曾经出入此地?”回答说:“没有。”又问:“婴儿、痴呆聋人、发疯的人,有没有曾经出入此地?”回答说:“没有。”董阏于叹口气说:“我能治疗,用我方法的没有赦免,人们触及到便死,人就没有谁敢触犯它,为何不能治好呢?”

52.商陵君养“龙”

由个人送给商陵君一只穿山甲,以为这是龙,商陵君非常开心,为它吃什么,回答说:“蚂蚁。”商陵君养它并使它温顺,有的人说:“这是穿山甲,并不是龙。”商陵君非常愤怒,并且鞭打他,于是下属们都很害怕,没有人再敢说它不是龙了,就跟着商陵君认为它是神。商陵君观察龙,龙卷曲着像个丸子,一下子又伸直了,下属们都假装很惊奇,都说龙很神奇。夜里穿山甲穿透墙壁逃走了,下属们奔走告之:“龙太强壮,穿透墙壁逃走了!”商陵君痛惜不已,仍然用蚂蚁等候它的回来,希望龙再回来,没有结果。天下大雨,电闪雷鸣,真的龙出现了,商陵君毅为原来的那条龙回来了,便拿着蚂蚁邀它吃。龙非常愤怒,震塌了他的宫宿,商陵君死了。

53钱货入瓶

扬州有个乞丐,叫胡媚儿,他有一个瓶子,同别人说:“如果施舍的钱放满这个瓶子,就会永远幸福!”旁观的人看到瓶子只装满了一半,有施舍十文钱,百文钱的,然而瓶子扔就没有满。人们对此感到奇怪,一个有钱人经过此地,施舍了千文钱,还是没有满。有一个好事的人牵着一头驴,说:“施舍一头驴。”乞讨者点了点头,驴子随后便成像绳子似的进入到瓶子里,整个市场上的人都感到惊讶。这个时候,有辆货车经过,货车的主人听后便开玩笑说:“能不能让我的货车进入到瓶子里?”回答说:“可以。”乞丐将瓶口微微一侧,货车一个个进入到瓶中,货主非常惊讶,想要揪住乞丐,然而乞丐已经躲进瓶子中。货主将瓶子打碎,却一无所有。

55樵夫毁山神

康熙十五年,余姚有人在山中赶路,夜里住在山神寺。半夜,有只老虎出现,像人一样的说话,乞讨食物。神答应把邓樵夫给他。第二天早上,客人等待在庙外,果然看见一个樵夫经过,迎上去问:“你姓邓吗?”回答说:“是的。”就告诉他晚上听到的事情,告诫他不要前往。邓樵夫说:“我有母亲,靠打柴为生,一天不打柴,母亲就会饿肚子,关系到生死的事情,我还有什么可以畏惧的呢”就头也不回的走了。客人尾随他偷偷的看。邓樵夫刚刚打完柴,老虎突然从竹林间窜出,邓樵夫徒手与他搏斗了数个回合,抓住老虎的尾巴转了很久。老虎很愤怒,于是咆哮着高高跳起,逃跑了。邓樵夫跟上去将他杀了。客人上前慰劳他,邓樵夫说:“感谢你深厚的情义,何不带我到庙中去?”于是到了,死掉的老虎斥责山神,说:“如何?“于是将泥塑的山神砸掉了。

56奇鹰

楚文王年轻的时候喜欢打猎,友人赠他一只老鹰,楚文王看了,爪子非常锋利,跟普通的鹰很不同。后来,楚文王在云梦打猎,设置的网像云一样布满,火烧的烟盖过天空。其他的老鹰,相互捕杀猎物,这支鹰高高昂起脖颈瞪大眼睛。,没有搏斗的意向。楚文王说:“我的老鹰捕获的猎物有好几百只,你的老鹰竟没有奋战的意思,你是要欺负我吗?”献者说:“如果它像幼兔那样温顺,我怎么敢将它献给您?”突然,天空有一个东西飞过,无法辨清它的形状。老鹰立刻展开翅膀飞起来,就像闪电。一会儿,羽毛像雪一样落下来,血像雨一样下下来。有一个大鸟掉到地上。测量它的两只翅膀,有好几里长,众人都不能识别。这时有个博学的君子说:“这是幼禽。”楚文王于是对他重赏。

57.雉鸟报复

有人在山中打猎,为了射一只雄的野鸡而将手中一只雌的野鸡放走,有人问他,这是什么原故,他说:“放走雌的是为了吸引雄的。到时候把雌雄的都抓住就得了。”几个月后,雌鸡果然招来一只雄鸡,猎人就将它捕射了。就这样过了好几年,捕得了很多雄的野鸡。一天,雌鸡和猎人一起回家头碰到了香炉而死了,而后,他的家人相继都死了,又因为被官司牵连而倾家荡产,不多时,猎人也死了。有的人说:“人没有不爱他的配偶的,鸟也是这样的。”猎人的计谋虽然狡猾,而雉鸡报复的后果更惨了。

58.桑中生李

张助在田里种苗,看见李子的核,想要将它丢掉,回头看见桑树周围有空闲的泥土,于是把它种在那里,用多余的水来浇灌。后来的人看到桑树中结有李子,都相互传告。有个眼痛的人在李树下休息,说:“李树使我的眼疾痊愈,我要有一头猪来礼赠它。”眼痛是小毛病,不久自己就能痊愈,听说的人就传告:“眼瞎的人能复明。”远近的人闻此都很轰动。于是树下常有数千辆马车,摆了很多酒席。一年之后,张助远处归来,看见这一场景,问:“这里哪有什么神仙?这是我种的树呀!”之后便把树砍了。

59县令捕蝗

钱穆甫担任如埠的县令,适逢当地爆发蝗虫引起的旱灾,而泰兴的县令却欺骗郡的长官说:“当地没有蝗虫。”不久,蝗虫成灾,郡长官责问,泰兴的管县无话可说,说当地的蝗虫,大概是从如埠飞来的。于是下公文给如埠的官县要求捕捉蝗虫,不能让它侵害邻近的地区。钱穆甫拿到公文,就在对方公文的末了写了首诗恢复他:“蝗虫原本是天灾,而不是管县没有能力。既然是从我的地盘上飞出去的,就请你们从你的地盘上将它们押回来。”

60.天敌

苏辙说:“鱼不怕捕鱼的网,而怕鹈鹕,这是它的天敌。”村里的一个老人看见一个蜈蚣正在追一条蛇,走得很快。蜈蚣渐渐靠近蛇,蛇不动,张开嘴巴等待,蜈蚣径直钻进它的腹中。过了一段时间出来,蛇已经死了。老人将蛇扔到深山里,过了一些时日跑去查看,看到有无数小蜈蚣在吃已经腐烂的蛇肉,原来蜈蚣是在蛇腹里产卵。蜘蛛不再进去,只在竹子上停留片刻,摇了摇小腹便走了。看到蜈蚣很久没有出来,把竹子剥开一看,蜈蚣已经一节节的腐烂断裂了。大概蜘蛛在摇腹部的时候,已经撒了尿将蜈蚣杀死了。动物害怕他的天敌竟有如此奇妙的事。

人们常说: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希望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导人们走向灿烂辉煌。现在开始,从自己开始,自觉地做道德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捍卫者,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记得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我们今天不去讨论道德和知识谁更重要,但我相信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最需要的是具有道德高尚的知识者。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道德。无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还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无不都以高尚的道德做为他们的至高境界。宋代文人苏辙

就曾写道:“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至。”这就说明,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只要我们能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就会成为有道德的人。

德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词,道德高尚的人是多么令人景仰啊!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就是这个意思吧。 “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道德实践活动已在全国广大未成年人中开展。这项活动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际出发,遵循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动员全国城乡未成年人,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践行道德规范,增强道德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党和国家对广大未成年人的殷切期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努力。

古往今来,“德”是一个永远不变的品质,任何时代,只要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就会使人产生无尽的力量,能够创造无尽的财富!其实,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其实很简单,只要做每一件事都用心仔细想一想,多为他人考虑一点,道德就会伴随在你的身边。

人人只要有道德就能拼凑起道德社会,无数个道德社会就能拼凑起一个道德世界!那时道德将会带着人们前去远航!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吧从现在做起一切都不算晚,时间会向你停止的!

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我们不难忘记: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因忧患国难而投江尼罗河,童稚时的孔融将最大最好的梨让给长辈的动人故事,三国时的诸葛亮,心胸开阔,七擒七纵孟获;老子《道德经》中嘱咐我们,“做一个人就要讲一天道德,这一切的一切,淋漓尽致的体现了中国人的道德所在。

社会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弹指一瞬间,人类已昂首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在这一漫长的岁月里,中国战胜了衰落走向了振兴;战胜分裂走向统一,挣脱屈辱走向奋起,中国正以新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自己,但是关于公民道德修养的任务势在必行,因为没有伦理道德的社会,将何其论乱不堪!

张良拾鞋秦朝末年,张良在博浪沙谋杀秦始皇没有成功,便逃到下邳隐居。一天,他在镇东石桥上遇到位白发苍苍、胡须长长、手持拐杖、身穿褐色衣服的老人。老人的鞋子掉到了桥下,便叫张良去帮他捡起来,又让他帮着穿上张良便去做张良的恭敬从命,赢得了这位老人孺子可“教”的首肯。又经过几番考验,这位老人终于将自己用毕生心血注释而成的《太公兵法》送予张良。

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

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昔仲尼,师项橐(tuó)。”“仲尼”大家都知道是孔子,而“项橐”是燕国一少年。

有一天,项橐见到孔子时说:“听说孔先生很有学问,特来求教。”孔子笑着说:“请讲。”项橐朝孔子拱拱手问:“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听后说:“你真是问得怪,江河湖海,什么水都有鱼;不管柴草灯烛,什么火都有烟;至于植物,没有叶不能成树;没有枝也难于开花。”项橐一听格格直笑,晃着脑袋说:“不对。井水没有鱼,萤火没有烟,枯树没有叶,雪花没有枝。”孔子叹道:“后生可畏啊!老夫愿拜你为师。”

道德是一双手,推开封锁在心里的窗;道德是一扇窗,窗外是美好的天空;道德是一片天空,它孕育着无数纯洁的心灵。

道德是最美丽的花儿,隐藏在人们的心底,散发出它那迷人的清香。

道德是一种爱心,当别人在需要帮助时,给予最真诚的帮助。

1、田中学锄谷

白居易

《归田三首》

2、时中学有馀

严维

《赠别至弘上人》

3、就中学写秦城筑

刘仁父

《踏莎行·不假牵丝》

4、须向山中学煮金

姚合

《寄陕州王司马》

5、独寡区中学

无可

《秋暮与诸文士集宿姚端公所居》

6、羯鼓声中学御诗

晁说之

《枕上和圆机绝句梅花十有四首》

7、淹中学邃方成传

范成大

《致政承奉卢君挽词》

8、坐中学远树

邵雍

《共城十吟·其七曰春郊雨中》

9、淹中学废心都塞

宋祁

《自讼》

10、却领淹中学

宋庠

《送王秘校岭南都讲学》

11、尘中学仙定难脱

苏辙

《次韵石芝》

12、为道山中学种畲

王禹偁

《送巡抚侍读吕司谏》

13、身在山中学面目

袁甫

《和南康守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9907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8
下一篇2024-04-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