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林徽因

历史人物:林徽因,第1张

历史人物林徽因

女主简介

林徽因,原名林徽音,

出生于浙江杭州,福建闽侯人。为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作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和景泰蓝工艺革新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是中国建筑史体系研究的思想先行者与奠基人。林徽因文学代表作有《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生平大事

01出身豪门,少年时环游世界

1904年6月10日林徽因出生于浙江杭州一户官宦家庭,

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

擅长诗文书画,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一职。1920年4月,16岁的林徽因随父游历欧洲,深深被欧洲豪华建筑所吸引,在伦敦受到房东女建筑师影响

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旅欧期间父亲常带她去高雅的饭店吃西餐,给她讲各国风土人情,人文历史,让她大开眼界。那一年是他们父女在一起最惬意的时光。

02浪漫初恋,智崭情丝

1920年的初冬,满腹才华的徐志摩拜访林长民,被林徽因的绝世美貌、聪慧的才情所吸引。

徐志摩的英俊外貌与渊博的知识也打动着林徽因的芳心。16岁的少女情窦初开,

并不知道徐志摩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

他们在剑桥校园漫步,在康河上划独木舟,谈论诗歌,谈论感情,快乐地生活。直到徐志摩的妻子张幼仪的出现,

热恋中走向理智的林徽因及时割断情丝。尽管徐志摩潇洒,罗曼蒂克,但她不愿当不光彩的第三者。

生平大事

03与梁思成相知相爱

梁思成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学者梁启超的长子。

梁启超与林长民既是同僚,亦是挚友,二人有意结亲,在父亲们的撮合下梁思成与林徽因很早就相识了。1921年林徽因随父游历欧洲,

回国后梁思成第一次去拜访林徽因时,她刚从英国回来,两位年轻人交谈甚欢。随着深入接触,林徽因发现比起徐志摩的随性浪漫,梁思成更加踏实稳重,认为他是个有责任心的人,便对他逐渐产生了好感。

两人于1928年在加拿大成婚

04教学生涯中,初露锋芒

1928年8月,夫妻偕同回国一起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其后林徽因参加了由张学良出资

发起的征集东北大学校徽图案大奖赛。其设计的“白山黑水”图案一举夺魁。1931年林徽因受聘于北平中国营造学社。他们夫妇经常出外调查古建筑。

林徽因是个工作狂。她多次单独深入晋、冀、鲁、豫、浙各省,实地调查勘测了数十处古代建筑。柔柔弱弱她,爬攀房檐,爬屋顶。兴致勃勃进行绘图记录,

她当时人们被称为“梁上君子,林下美人”

05文学创作颇丰

林徽因在热心建筑的同时,她也热心文学创作。她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翻译等方面成就斐然。

早在1920年她和徐志摩在一起时她就对新诗产生了浓厚兴趣。

1923年徐志摩、胡适等人成立新月社,林徽因常常参加新月社举办的文艺活动。1924年4月,印度诗人泰戈尔到中国访问林徽因与徐志摩、梁思成等人陪同泰戈尔游历北京。

林徽因于1934年创作了《你是人间四月天》。

06艰难岁月伉俪情深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

林徽因随梁思成颠沛流离在动乱、

艰辛的烽火岁月中,林徽因与梁思成相濡以沫、苦中作乐。那时,

梁思成的脊椎病使他必须穿上铁马甲才能坐直体重也从70公斤下降到47公斤。

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居然笔耕不辍。生活重担落在了林徽因柔软的肩上。

她要出去做教员挣钱养家,要服侍梁思成。要带孩子,劳累加上为梁思成的身体担忧她肺病复发不停地咯血

在贫病交加和极其简陋的情况下,他们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

07解放后,建筑事业蒸蒸日上

北平解放后,林徽因受聘清华大学建筑系担任《中国建筑史》课程并为研究生开《住宅概论》等专题课

后来她参与了新中国国徽设计、

人民英雄纪念牌设计、八宝山革命公墓主体建筑格局等工作。一个女子学建筑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林徽因不仅在建筑方面造诣很深,

还参与设计,以及培养了许多建筑人才。她是杰出的建筑专家,树立了建筑丰碑。由于长期劳累,加上肺病折磨

1955年,病魔终于夺走了她的生命,享年51岁。    

久处仍怦然原句出自《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该作品主要讲述了林徽因的传奇一生。这是白落梅的已出版作品《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并不是出自林徽因。这一段取自《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第一章:梦中期待的白莲。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至1955年4月1日,原名徽音,汉族,祖籍福建闽侯(今福建福州),出生于浙江杭州,林徽因是清华大学教授 ,为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杰出女性。

民国九年(1920年)随父林长民赴欧洲游历,民国十二年(1923年)参加新月社活动,民国十三年(1924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获美术学士学位。

后就读于美国耶鲁大学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民国十七年(1928年)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与梁思成圈阅批注中国营造学社藏本《大唐西域记》(数百处唐代建筑及地名),发现唐代建筑——五台山佛光寺。

解放后,林徽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和景泰蓝工艺革新等方面做出了贡献,著有《林徽因诗集》《林徽因文集》。

1955年4月1日,林徽因与世长辞,享年51岁,1949年9月下旬,林徽因和建筑系的10名教师一起参加了国徽的图案设计工作,她将自己的心血和学识全部倾注于这项设计。

他们的设计方案于1950年6月被全国政协一届二次大会选定为国徽,1950年,林徽因被任命为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兼工程师。

1951年,被任命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承担了设计碑座饰纹和花圈浮雕的任务。后来人们将她设计的花圈图案草稿(一小块碑石)放在八宝山她自己的墓碑前纪念她。

  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林徽因可以说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女神,一生中写过很多小说,也得到过很多人的倾慕,下面是我蒐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林徽因,原名林徽音,出自《诗·大雅·思齐》中的“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来因为常被误认为是林微音,所以才改成了林徽因。她是中国非常著名的建筑师、诗人与作家,是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

林徽因是福建闽县人,1904年在浙江杭州出生,她的父亲林长民曾到日本留学,是新派人物。林徽因幼时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五岁时由她的大姑母林启蒙授课,八岁时移居到上海,在虹口爱国小学上学。1916年,林长民到北洋 任职,林徽因一家都迁到北京居住,在北京培华女中就读,后随父亲到欧洲各地区游历,在伦敦受到了女房东建筑师的影响,立志读建筑学,又结识了徐志摩,对新诗有了兴趣。

1924年,林徽因与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一起去美国攻读建筑学,1928年二人在加拿大渥太华举办婚礼。林徽因与梁启超婚后一同考察欧洲建筑,后又一起走了中国十五个省、一百九十多个县,共考察测绘了2738处古建筑物,为中国建筑业与文物古迹保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林徽因的著作也很多,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等等,其中代表作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等。

  民国女神林徽因生平

林徽因,福建闽县今福建福州人,生于浙江杭州,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林孝恂进士出身,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父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曾任北洋 司法总长等职。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六月,徽因生于浙江杭州,随祖父母居住。5岁,由大姑母林授课发蒙。8岁,移居上海,入虹口爱国小学学习。1916年,因父在北洋 任职,举家迁往北京。她就读于英国教会办的北京培华女中。1920年4月,随父游历欧洲,在伦敦受到房东女建筑师影响,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在此期间,结识了诗人徐志摩,对新诗产生浓厚兴趣。翌年,随父回国,仍到培华女中续学。1923年,徐志摩、胡适等人在北京成立新月社,徽因常常参加新月社举办的文艺活动,曾登台演出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剧《齐德拉》,饰演主角齐德拉公主,台词全用英语。她流利的英语和俊秀的扮相,在文艺界留下深刻印象。

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启超长子梁思成同时赴美攻读建筑学。由于当时美国宾州大学建筑系不收女生因为建筑系要学习很晚,晚上回宿舍对女生不利,改入该校美术学院,而主要仍选修建筑系的课程。1927年夏,毕业后,又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设计半年。1928年春,她同梁思成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8月,夫妻偕同回国,一起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林徽因在到职前先回福州探亲,曾应福州师范学校和英华中学之请,作《建筑与文学》和《园林建筑艺术》的演讲。又为其叔林天民设计福州东街文艺剧场。翌年,到东北大学讲授《雕饰史》和专业英语。

北平解放后,林徽因受聘为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担任《中国建筑史》课程并为研究生开《住宅概论》等专题课。从1949年9月到1950年6月,她与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几位教师一起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的设计任务。

1950年,她被任命为北京计画委员会委员,对首都城建总体规划提出了有远见的意见。她以极大的科学勇气和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精神,反对拆毁城墙、城楼和某些重要古建筑物的错误主张,力主储存北京古城面貌,并提出修建"城墙公园"这个既能储存古文物又可供人民憩息的新设想。

1951年,她担任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承担为碑座设计纹饰和花圈浮雕图案的任务。她关心传统手工业的复兴,为濒临停业的景泰蓝、烧瓷等传统工艺品设计了一批具有民族风格的新式图案,亲自参加试制,并为工艺美术学院培养研究生。

1952年,她参加 怀仁堂的内部装修设计,还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翌年,她当选为中国建筑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担任《建筑学报》编委、中国建筑研究委员会委员。1954年6月,她当选为北京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民国女神林徽因的评价

林徽因向来是一个群体的中心,不管是远远向往著的群众,还是登堂入室加入她的沙龙的客人,我们得到的画像,总是一群男人如壁脚灯一样地抬头仰望她,用柔和的光线烘托她,愈发显得她眼波灵转,顾盼生姿。

这个中心在让人神往的同时,也让人神伤。梁思成说到林徽因因为爱上了金岳霖而痛苦地找他商量的时候,云淡风清地说了一句"我们都哭了"。哭过痛过,伤痕应该还在,只是出于矜持和自尊而不愿意提及。

在林徽因的一生中,穿插著许多矜持的缄默。徐志摩是嗓门最大最不知顾忌的,但是碰到林徽因也颇为委婉,并且在一个关键的时刻坠机身亡,永远沉寂。陆小曼于是也缄默了,素服终身。梁思成也是沉默的,我们只从他第二任妻子林洙那里,知道一些只字片语。林洙也是缄默的,提及林徽因的时候,她永远会想到少女时期去拜见她的情景。金岳霖面对采访者更是如此明言:"我所有的话,都应该同她自己说,我不能与别人说,我没有机会同她自己说的话,我不愿意说,也不愿意有这种话。"

但是如今这个时代,或许不允许有什么缄默,爱情事件中的神秘隐讳,更像是在白猿肚子里的《九阳真经》,大家恨不得扒了出来影印之后人手一册地传看。1994年费慰梅所著《中国建筑之魂》一书出版,1996年张幼仪的侄孙女张邦梅出版了她口述的自传,也揭秘了一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9840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7
下一篇2024-04-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