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为什么是诗圣?

杜甫为什么是诗圣?,第1张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曾祖杜依艺为河南巩县令,遂迁居巩县。杜甫出生于巩县的瑶湾。十三世祖杜预是西晋名将,作《春秋左氏传集解》,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期的著名诗人,为鄯部员外郎。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这样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对杜甫的思想和文学修养产生了重要影响。他7岁开始吟诗,14岁便在文坛崭露头角。20岁游学,到过吴越、齐鲁、燕赵故地,并与李白、高适相遇,结下了深厚友谊。天宝五年(746)秋,杜甫35岁,在兖州与李白分手,西去长安谋求政治出路。当时李林甫、杨国忠相继弄权,于天宝六年诏天下通一艺者进京应选。杜甫参加考试,和元结等诸举子受李林甫阴谋排斥,无一被录取。杜甫仕途受打击,生活也陷入困境,“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为寻求出路,不得已向达官显贵赠诗乞求引荐。41岁时,遇唐玄宗举行祭典,他呈献三大礼赋,受玄宗赏识,被命待制集贤院。几经周折,被任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看守兵甲器仗。这时他对统治集团的腐朽本质有了清醒的深刻认识,加深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写了《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等100余首诗。

明皇幸蜀图公元755年11月爆发。“安史之乱”,次年6月潼关失守,唐玄宗逃蜀,肃宗在灵武继位。杜甫在这年7月携家逃到鄜州。安顿家小后,只身去灵武投奔肃宗,中途被叛军所获,押解到沦陷的长安。杜甫感愤交集,写了《春望》、《月夜》、《哀江头》、《悲陈陶》、《悲青坂》等爱国诗篇。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四月,杜甫从长安逃到唐政府临时所在地凤翔,被任为左拾遗。八月回鄜州探家,写了著名的《北征》、《羌村三首》等诗章。不久收复长安,肃宗还京。公元758年,因房琯事触怒肃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公元759年春天,杜甫在从洛阳回华州任所途中,写下了著名组诗“三吏”、“三别”。他的创作达到高峰。公元759年7月,杜甫弃官,历尽千辛万苦,于年末到达成都,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建了一所草堂安身。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忧国忧民之心。公元764年,好友严武重来镇守四川,由严武表荐,杜甫被任命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因称“杜工部”。不久,严武突然病逝,杜甫携家离蜀,乘船东下,在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住了两年,又沿江东下,辗转于川、鄂、湘之间,贫、病、老迈交加,公元770年冬,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江船上逝世。

杜甫一生写了1400余首诗作,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历史,也记述了诗人的生活历程和思想情感。具有极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故当时号为诗史”。杜甫被誉为“诗圣”。

杜甫的诗歌创作艺术,成就是巨大而多方面的。他继承并发扬光大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首先表现在,他善于选取典型人物和事件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石壕吏》写被迫从军的老妪,《垂老别》写垂老无依的老翁,《无家别》写无家可归的士兵不得已二次从征,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百姓在战争中煎熬,由典型的人和事艺术地概括显现,使人由个别看到了普遍现象。对比之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统治者不顾百姓死活,“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如此高度概括的凝炼诗句,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尖锐的矛盾。其次,根据内容的需要,选取不同的表现手法。《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这首诗是杜甫的叙事之作。诗中寓主观于客观事件的描写之中,诗人虽然不直接表白,但是主观情感和态度却是十分鲜明的。《兵车行》抨击唐玄宗穷兵黩武,《丽人行》揭露杨国忠兄妹荒*腐败也是不露声色地在叙事中表现出来的。而杜甫抒情之作的表现方法则直抒胸臆,喜怒哀乐,溢于言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一个“喜”庆,让杜甫高兴欲狂,思绪纷飞,高歌豪饮,浓烈的抒情气息,强烈地感染着读者。《登楼》、《旅夜书怀》、《诸将五首》、《秋兴八首》、《登高》、《登岳阳楼》都是直抒情怀的名篇。杜甫更善于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咏怀五百字》、《北征》、《八哀诗》便是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叙事抒情的。而情景相融、即景生情的名篇《春望》表现诗人爱国忧民之情,真令人伤怀落泪:“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主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其三,继承古人优良传统,兼采众长,推陈出新。杜甫是“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尽得古今诗体之妙,无论古体五古、七古、杂言,还是近体五律、七律、排律、五绝、七绝,杜甫都作得合辙押韵,得心应手,各尽其妙。堪称写格律诗的典范。在语言运用上,变化多端,精于炼字。追求佳句。“赋诗新句稳,不觉自长吟”。正由于他“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所以杜诗中的名篇佳句俯拾皆是,美不胜收。

  参考例文:

  

《试论妙玉》

朱云燕

《红楼梦》中妙玉以幽尼的身份进入《金陵十二钗》正册,并且名列第六,她与宝玉、黛玉鼎足而成“红楼三玉”。妙玉是另一个黛玉,是黛玉的影子,并与宝玉有微妙关系。妙玉和黛玉都从苏州流落至贾府,却从彼此找到一个知音。妙玉这一形象对《红楼梦》而言有着非常深刻的含义。

妙玉是《红楼梦》中很特殊的一位女子,她如闲云野鹤一般,本应清心寡欲于佛门之内,却偏偏寄居在繁花锦簇的大观园内。她既是幽尼,又似**,说是**,又确乎幽尼。妙玉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名列第六,居湘云之后而列迎春之前,其前者乃黛玉、宝钗、元春、探春、湘云,不可谓不重要。金陵十二钗全是贾府的女子,何以让一个非贾府的人,且是尼姑身份的人进入《金陵十二钗》正册呢妙玉得到曹雪芹的格外垂青,身份地位尤为突出,这不得不引起读者的注意。

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人物中,妙玉是第一个进大观园的,却是最后正面出场的,一直到第四十一回才正式露面。叙“贾母等吃过茶。又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来。妙玉忙接了进去”,“笑往里让”,“忙去烹了茶来”,用的是“成窑五彩小盖钟”,吃的是历代贡品茶叶老君眉和旧年蠲的雨水,这说明不得不依附权势的妙玉不得不对这位“太上皇”表示应有的礼貌。除此以外,就不见她有任何其他的奉迎周旋。后来等贾母离开时,她“亦不甚留,送出山门,回身便将门闭了”,这清楚地说明她对权势的蔑视,出身权门,蔑视权门,又不得不依附权门。这是妙玉的高洁,也是妙玉的悲剧。

妙玉自称“槛外人”,既是她蔑视权贵厌弃俗气的本钱,又是作茧自缚、自外于人的锁链;既是修行所得,也是环境所迫。修行所得使她“啖肉食腥羶,视绮罗俗厌”,万人不入她目;环境所迫,又使她谈空说有,交接有度“,天生成孤僻人皆罕”,这二者结合起来就表现为矫情。然而“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拒俗气之徒太甚,就会失去世人应有的应和。“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连李纨这一个老好人都说“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她”,邢岫烟说她是生成的“放诞诡僻”,一般人对妙玉的态度是可想而知了。然而在这大观园内,有两人是从不嫌妙玉的,那便是宝玉和黛玉。

在前80回书,曹雪芹只对妙玉作了四次描摹,即品茶(41回)、赠梅(50回)、飞帖(63回)和联句(76回)。在这四次描写中都提到了黛玉,透着妙、黛二人的相知。除了第76回联句,其他三次都真实而生动地写了妙玉与宝玉之间的紧密关系。红楼三玉真是知音难觅。正如脂批所说:“妙玉,世外人也。故笔笔带写,妙极妥极。”

玉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纯洁和美丽的象征。怡红院里的丫鬟,林之孝的女儿原名林红玉,因“玉”字犯了宝玉、黛玉的名,便改唤做“小红”,可见“玉”字非同一般,并非人人都能用来做名字的。妙玉,不但以“玉”名之,还冠以“妙”,她既不是四大家的成员,又不是四大家的亲戚,却寄居在贾府,她孤傲自清,学识渊博,与贾宝玉、林黛玉鼎足而成“红楼三玉”,她这块玉便有些微妙,究竟妙在何处呢?

妙玉之“妙”在于她是另一个黛玉,使黛玉形象更丰富更完整。孙荣指出:“如果真正读出红楼三昧来。那么,从妙玉这个形象中就不难看出黛玉的影子。倘若再揭去那层袈裟,俨然便是黛玉了。如同袭人是宝钗的影子,晴雯影射黛玉一样。”

首先,妙玉和黛玉的形象、身世、性格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她们都是苏州人,都出自读书仕宦人家,两人皆“自幼多病”,文墨极通,经典极熟,模样极好,两人各自从苏州辗转来京投靠了贾府,其原因主要是“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服侍”。除了这些表面的特征外,黛、妙二人在思想性格上也极为相似。黛玉是出名的“小性儿”“,行动爱恼人“”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利害”,人们的这些评语实际上反映了她不肯折节媚俗、孤标傲世的性格。而妙玉竟也是这样一个人,她从苏州来到都中,原住在“西门外牟尼院”,贾府请她,她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后来是王夫人迁就了她的“自然性傲些”,于是“下个帖子请她”,并“遣人备车轿去接”了来的。妙玉是贾府“聘请”来的,而十个小尼姑、小道姑是“聘买”的,由此妙玉还未正面出场就奠定了她在贾府**一般的地位。

其次,她们都心胸高洁,并且才华横溢。黛玉有咏絮之才,曾“魁夺菊花诗”,立志“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妙玉是“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万人皆不人他目”。无论是从气质还是才华来看,妙玉都是和黛玉属于同一类型的。

然而妙玉又不同于黛玉,她们的一个迥异之处在于:黛玉自幼多病,多方医治无效,曾有癞头和尚要化她出家,但被其父母拒绝了,从而避免了她被抛出人寰的厄运;妙玉则相反,她自幼多病,买了许多替身,皆不中用,到底她自己入了空门,那身体方一日好过一日。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妙玉的人生便是黛玉出家等待她的命运。

从邢岫烟向宝玉的介绍中可看出,妙玉在蟠香寺已与邢岫烟做了十年的邻居,来到长安都中才十七岁,入大观园时才十八岁,足见她出家时最大不过七八岁乃至更小。作为官宦人家的女儿,这样的年纪应该是叫嬷嬷照看的时候,却去伴青灯古佛,听晨钟暮鼓,这比起那些因看破红尘半道自愿出家者,不知要悲凉多少倍。妙玉进入大观园时正值妙龄,却已在青灯古佛旁虚度了十年岁月。曹雪芹从此为切入口,展开妙玉的全部故事,使她这个人物从一开场就充满了秋风萧瑟的悲凉,在红楼人物画廊中独具异彩。

宝玉虽“嫌”过宝钗和湘云,但从未“嫌”过妙玉。宝玉的知音之识对于妙玉,是可喜又可悲的,也是他与宝玉有微妙关系的前提。

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贾宝玉“嫌”过薛宝钗和史湘云,而没有“嫌”过妙玉。不仅没有“嫌”过她,对她倒是十分体贴和尊重。在栊翠庵品茶这一节中,作者写道“宝玉留神看她是怎么行事”,可见他对妙玉是很在意的,妙玉特地叮嘱道婆刘姥姥吃过的茶杯不要收进来,宝玉会意,知她嫌脏不要了,临走时,问妙玉要那杯子刘姥姥可以卖了度日。妙玉听了,想了一想,点头说道“:这也罢了。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我使过,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她。你要给他,我也不管你,只交给你,快拿了去罢。”宝玉笑道“:自然如此,你那里和她说话授受去,越发连你也脏了。只交与我就是了。”妙玉便命人拿来递与宝玉。宝玉接了,又道:“等我们出去了,我叫几个小幺儿来河里打几桶水来洗地如何?”妙玉笑道:“这更好了,只是你嘱咐他们,抬了水只搁在山门外头墙根下,别进门来。”宝玉道“:这是自然的。”在这段对话中,在一般人眼中妙玉的“过洁”,宝玉是深表体贴和尊重的,丝毫不以为怪癖。然而宝玉并不懂妙玉的一片苦心。

妙玉真诚地“拉”了钗、黛来吃体己茶,而宝玉“随后跟了来”却是在她意料中的。妙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地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一个闺中少女怎能将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斟了茶给一个异性青年呢?况且妙玉又是出家为尼的少女,而宝玉又是刚刚吃过酒肉的男子,而且作者用了“仍将”二字,说明宝玉前番已曾吃过此茶了。“啖肉食腥羶”的妙玉难道就不嫌宝玉腥羶么?

妙玉此举已经跨出了佛门之槛和闺门之槛,然而一向体贴女孩子的宝玉并不懂妙玉的一片苦心,将绿玉斗视为俗器。妙玉禁不住发出不满“: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语,只怕你家里未必找得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宝玉赔笑认错,妙玉遂寻出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盅来代替绿玉斗。又说了一通“饮牛饮骡”的笑话来戏谑,又正色道:“你这遭吃的茶是托他两个福,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表白远没有钗黛“你又赶了来訾茶吃”来的自然,却是妙玉不得不说的,妙玉用真情来对待宝玉,却又要用矫情来掩饰真情。这真是“烹茶容小坐,知己谁堪数?”。

这次品茶煮以五年前的梅花积雪,将“绿玉斗”奉以宝玉。“绿玉斗”是妙玉自己用的杯!是贾府里也未必找得出的珍宝“!绿玉”,又是宝玉所特别喜爱的词语,在怡红院的初次题名时,宝玉正题以“红香绿玉’,元春命诗时又作以“绿玉春犹卷”“!红香”自是怡红公子,“绿玉”所寓何人,所寄何情,岂非一目而了然!诸脂本的回目为“贾宝玉茶品栊翠庵”,突出“贾宝玉”。而写其“茶品栊翠庵”,自当指与“栊翠庵”主人妙玉之间的情缘瓜葛,小说从贾宝玉的角度来看妙玉的行为,回目上如此与小说内容才相契合。

宝玉和妙玉的第二次接触,是第五十回,宝玉在芦雪庵联诗中“落第”,李纨想出责罚宝玉的好法子是让其到栊翠庵“乞红梅”,李纨是红楼人物中最为温婉和顺与容人的人,她竟然说“我才看见栊翠庵红梅有趣,我要折一枝插在瓶。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她,……”李纨罚宝玉去采梅花,正要“命人好好跟着”,而黛玉忙拦说“: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李纨点头说“:是。”这一闲笔,正点出了黛玉深知妙玉,黛玉是明了妙玉与宝玉的微妙关系的。更何况宝玉求的是红梅,以妙玉的个性及她对文史典故的修养。岂会不知林和靖“梅妻鹤子”的典故呢

雪里乞梅是宝玉与妙玉的一次单独接触,作者将它侧面处理了,对于乞梅过程,宝玉只说了句“也不知费了我多少精神呢?”以下邢岫烟、李纨、薛宝琴三人咏梅诗云“: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冻脸有痕皆是血,醉心无限亦成灰”“、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都写出了梅花所具有的丰满的象征意味,而宝玉的《访妙玉乞红梅》诗只有乞梅过程“,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他只是觉得妙玉这位神仙姐姐可敬可慕而又高不可攀。佛门只能关住妙玉的人,却关不住妙玉的心。“槛外梅”这个意象则做为草蛇灰线,在第六十三回由妙玉所言“槛外人”作为回应。在百花之中,我国诗人对梅花情有独钟,历代咏梅的数量居百花之首,梅花最令人倾倒的气质是那一种寂寞中的自足,那一种“冲寂自开,不求赏识”的孤清,这种倜傥不群、卓而玉立的形象已成为中国文人的精神原型,但妙玉的这种高洁又多了一份浓得化解不开的意味,这就是无处可排遣的冰雪般的寂寞和严寒中仍盛开的旺盛生命力。

第三次接触是六十三回宝玉发现妙玉的贺帖。宝玉、宝琴、岫烟和平儿四人同一天生日,岫烟与妙玉尚有师友之谊,而妙玉却偏偏只给宝玉送去了“槛外人妙玉遥叩芳辰”的贺贴,足见其率真,一任自然,率性而为。宝玉“看他下着‘槛外人’三字,自己竟不知回帖上回个什么字样才相敌。只管提笔出神,半天仍没主意。因又想:‘若问宝钗去,他必又批评怪诞,不如问黛玉去。’”可见宝玉不怕黛玉吃醋使小性子,十分坦然,相信黛玉也不会以之为怪诞。但宝玉拿了贺贴,到处张扬,却招来了邢岫烟的非议,说妙玉“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什么道理。”,“竟是生成这等放诞诡僻了。”和妙玉有十多年半师之谊的邢岫烟尚且如此看妙玉“,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其他人对妙玉的态度可想而知了。由此更显黛玉与妙玉弥足珍贵的惺惺相惜。

人的性格是由环境塑造的。妙玉的人生遭际是其余金陵十一钗所不曾经历的。曹雪芹在第六十三回借邢岫烟之口透露“闻得他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竟投到这里来。”妙玉的“万人不入她的目”与黛玉的“孤高自许,目无下尘”一样,是环境造就的,如果说,潇湘馆旁那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翠竹是黛玉的品格象征,那么,栊翠庵前那傲霜斗雪、香欺兰蕙的红梅就是妙玉的品格象征。妙玉的孤高好洁是她蔑视权贵,不愿随波浮沉的产物,但她似**又似女尼的身份又不得不依附于权贵。这是妙玉矛盾的挣扎点,也是她冷面心热的性格使然,更是她“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的悲剧命运。

作者没有直接写妙玉的内心活动,而是借诗歌来表现。“才华馥比仙”的妙玉唯一一次露才是在中秋夜出关、续诗一节。“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在皓月临空、天寂地净的大观园中秋之夜,一缕袅袅笛韵在清风中飘进了栊翠庵,妙玉跨出了庵门,与在寂寞中联句的黛玉、湘云不期而遇。妙玉对黛玉和湘云的“联诗悲寂寞”不仅心领神会,而且奋笔续了《右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十三韵。妙玉联诗有“箫增嫠妇泣,衾倩侍儿温。空帐悬文风,闲屏掩彩鸯”等句。“箫增嫠妇泣”是用典,典故来自苏轼《前赤壁赋》,因为嫠妇之泣特别凄楚,所以用来转喻箫音之悲。再者,妙玉“箫增嫠妇泣”是因湘云“寒塘渡鹤影”引发而来,既然湘云用《后赤壁赋》,那么妙玉用《前赤壁赋》化出诗句,也就十分自然妥帖“,空帐悬文凤,闲屏掩彩鸳”,道出了静夜所感。“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喻指现实社会的可怖阴森。“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以能知大道本源自慰。“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这是点睛之笔,写出了她的情怀难以排遣的寂寞和苦闷。此时的妙玉堪是“身在佛门,心在红尘”。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妙玉黛玉这两个从苏州流落到贾府,虽然社会身份不同,却彼此找到一个知音。我们看到,林黛玉是从不“嫌”妙玉的。第六十三回,贾宝玉因不知道如何给妙玉写回帖,“要问宝钗去,他必又批评怪诞,不如问黛玉去。”可见黛玉平日是不以妙玉之所为为“怪诞”的。栊翠庵品茶,黛玉把五年前“梅花上的雪水”错以为是“旧年的雨水”,被妙玉抢白说:“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被人们称为“小性儿”的黛玉对此却毫不介意。

此外,在第七十六回凹晶馆联诗中对于妙玉所续史、林的诗,黛玉是“称赞不已”,还说“可见咱们天天是舍近求远,现在这样的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黛玉还从来没有这样欣赏、称赞过别人呢?对于林黛玉,妙玉也与对别人完全不同,丝毫没有“万人不入他目”的架势,凹晶馆联诗,她恐深夜使黛、湘受凉,将她们引至栊翠庵中,沏了茶,亲自取出纸笔,又亲自将方才黛、湘所联之诗誊录于纸。书中反复写到“黛玉见他今日十分高兴”“,黛玉从没见妙玉做过诗,今见他高兴如此”等等。可见妙玉在黛玉面前是如何的心情舒畅,情投意合。纵观妙玉的一生,也只有这么一次欢乐的时刻。她的续诗结尾说:“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这种不知疲倦的“细论”,说明二玉之间是何等的心心相印。“待到史、林二人告辞出来,妙玉送至门外,看他们远去,才掩门进来”这与贾母等要离开栊翠庵时形成了鲜明对照,反映了她对知音黛玉的无限依恋之情。

结语

由于复杂的原因,曹雪芹原著《红楼梦》成了“断尾巴蜻蜓”,高鹗在续书时也曾三写妙玉,这就是走火入魔(87回)、失玉扶乩(95回)和惨遭劫难(112回),这大体上是符合妙玉的性格遭际的,即符合判词与《世难容》曲中所说的“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她的悲剧的必然性,正是她的《红楼梦》的曲名——“世难容”三字所揭示的!这也是她区别于其余金陵十一钗的地方,因此妙玉这一形象所特有的审美功能与存在意义,是大观园的其他女子所不具备的。在《红楼梦》中,着墨不多的妙玉,依然带给我们很大的震撼,她的存在对《红楼梦》而言有着非常深刻的含义。

整部《红楼梦》中好梦太少,恶梦太多。黛玉难,妙玉更难。“双玉者,踽踽兮独行,茕茕兮孑立,纵使梦远还家,已魂断玉无何有之乡里,而孤月吊形”。妙玉走完了凄美的一生,“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这是所有红尘中个体的终结。千年一瞬,人生若寄。妙玉这个艺术形象的塑造是成功的。因为她的独特,她的才情,以及她存在的意义都已深烙在人们的心里。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2]曹雪芹脂现斋重评石头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三家评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4]韩玺吾妙玉黛玉:几多红泪泣姑苏[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2007(4)

[5]孙荣妙玉构思散论[J]红按梦学刊,1994(1).

(作者简介:朱云燕(19788-),女,汉族,浙江义乌人,讲师,现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原载:《群文天地》2011年第12期

花好月圆、花前月下、花朝月夕、花辰月夕、花晨月夕、花朝月夕、花朝月夜、花残月缺、花颜月貌、花花世界、花团锦簇、花花公子、花天酒地、花言巧语、花枝招展、花飞蝶舞、花容月貌、花簇锦攒、花堆锦簇、花红柳绿、花花公子、花花绿绿、花花世界、花花太岁、花甲之年、花阶柳市、花街柳陌、花街柳市、花街柳巷、花锦世界、花里胡哨、花明柳暗、花明柳媚、花貎蓬心、花衢柳陌、花容月貌、花说柳说、花天锦地、花团锦簇、花下晒裈、花香鸟语、花信年华、残花败柳、粲花之论、花花世界、奇花异草、繁花似锦、花花公子、如花似锦、生花妙笔、借花献佛、如花似月、烟花风月、羞花闭月、镜花水月、拈花弄月、风花雪夜、风花雪月、绣花枕头、春花秋月、风花雪月、奇花异卉、花花世界、如花似玉、借花献佛、移花接木、落花流水、眼花缭乱、天花乱坠、心花怒放、昙花一现、分花拂柳、分花约柳、百花齐放、百花生日、百花争妍、百花争艳、残花败柳、粲花之论、吹花嚼蕊、春花秋实、繁花似锦、风花雪夜、寒花晚节、绣花枕头、闲花野草、寻花问柳、先花后果、心花怒放、香花供养、桃花潭水、天花乱坠、奇花异草、琪花瑶草、昙花一现、春花秋月、残花败柳、生花之笔、拈花微笑、拈花惹草、镜花水月、落花无言、落花流水、梨花带雨、开花结果、借花献佛、黄花晚节、寒花晚节、浮花浪蕊、百花齐放、槛花笼鹤、借花献佛、墙花路草、墙花路柳、穿花蛱蝶、月貌花容、月缺花残、月夕花朝、月夕花晨、月下花前、月圆花好、鸟语花香、鸟啼花落、鸟啼花怨、春暖花香、洞房花烛、春暖花开、锦团花簇、锦阵花营、酒病花愁、酒地花天、柳暗花遮、柳宠花迷、柳亸花娇、柳户花门、柳娇花媚、柳街花巷、柳陌花丛、柳陌花街、柳陌花衢、柳暖花春、柳泣花啼、柳衢花市、柳巷花街、柳弱花娇、柳圣花神、

彩笔生花、下马观花、走马观花、火树银花、火树琪花、铁树开花、火烛银花、妙笔生花、笔下生花、明日黄花、雾里看花、锦上添花、闭月羞花、咏月嘲花、秋月春花、水月镜花、口舌生花、水性杨花、水月镜花、头昏眼花、败柳残花、笔头生花、笔下生花、秋月春花、披红戴花、梦笔生花、镜里观花、羯鼓催花、口吻生花、遍地开花、彩笔生花、步步莲花、簇锦团花、翠竹黄花、过时黄花、路柳墙花、流水桃花、驿寄梅花、人面桃花、

菊花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白居易〈惜牡丹花二首》: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醉花阴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牡丹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 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 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

《郡庭惜牡丹》 断肠东风落牡丹,为祥为瑞久留难。 青春不驻堪垂泪,红艳已空犹倚栏。

《赏山园牡丹有感》 洛阳牡丹面径尺,鄜畤牡丹高丈馀。 世间尤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 俗人用意苦局促,目所未见辄谓无。 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棰驱群胡!

《牡丹芳》 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轻盈冷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 红紫二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 映叶多情隐羞面,卧丛无力含醉妆。

《牡丹》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妖万态破朝霞。

卓锦•万代兰——新加坡国花。金达莱——朝鲜国花。睡莲——泰国国花。

樱花——日本国花。 毛茉莉——菲律宾国花,也是印尼的国花 郁金香——荷兰、土耳其、匈牙利伊朗的国花。矢车菊——德国国花。石榴花——西班牙国花(一说香石竹)。 香根鸢尾——法国国花。 油橄榄花——希腊、突尼斯、塞浦路斯的国花。 莲花——埃及国花,也是印度和斯里兰卡的国花。 丁香花——坦桑尼亚国花。 糖槭树花——加拿大国花。 赛波花——阿根廷国花。 仙人掌、大丽菊——墨西哥国花。 雏菊——意大利国花。 玫瑰花——美国、英国、西班牙、卢森堡、保加利亚的国花。 雪松——黎巴嫩国花。 白蔷薇——罗马尼亚国花1、兰花。折茎聊可佩,入室自成芳。

1。兰花2月-3月我国南方多数地区,川西平原、云贵高原也有。

2、水 仙。1-4月。我国南方多数地区,川西平原、云贵高原也有人工栽种。

3、菊 花。原产中国河南等地,2-4月。

4、桂 花9-10月。中国西南部、四川、云南、广西、广东和湖北等省区均有野生

5、荷 花。6-9月我国南方多数地区,东北、华南、川西平原、云贵高原也有人工栽种。

6、梅 花。12月至3月我国南方多数地区,东北、华南、川西平原、云贵高原

7、山 茶。2~3月:我国南方多数地区,川西平原、云贵高原也有分布。

8、月 季。5~6月及9~10月全国各地

9、牡 丹。4-5月全国各地

10、杜 鹃。新疆外南北各小区均有分布。

美化生活,提高生活品位;净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优化生活环境

北京——菊花、桂花 天津——月季 石家庄——月季 邯郸——月季 邢台——月季 承德——玫瑰

张家口——大丽花 保定——兰花 太原——菊花 长治——月季 大同——波斯菊 呼和浩特——丁香 包头——小丽花 沈阳——油松(市树) 丹东——杜鹃 大连——槐花 长春——君子兰

延吉——玫瑰 锦州——月季 阜新——黄刺玫 丹东——映山红 鞍山——金银花 抚顺——玫瑰

本溪——天女木兰(天女花) 辽阳——月季 盘锦——鹤望兰 哈尔滨——丁香 佳木斯——玫瑰

上海——白玉兰 南京——梅花 淮阴——月季 常州——月季 无锡——杜鹃、梅花 扬州——八仙花

徐州——紫薇 杭州——桂花 绍兴——兰花 宁波——茶花 温州——茶花 金华——山茶

湖州——百合花 合肥——桂花 安庆——月季 福州——茉莉 三明——杜鹃 泉州——刺桐

漳州——水仙花 南昌——金边瑞香 景德镇——山茶 乐平——樟树(市树) 井冈山——映山红

济南——荷花 威海——月季 青岛——耐冬 荷泽——牡丹 荣城——杜鹃 郑州——月季 商丘——月季

开封——菊花 洛阳——牡丹 安阳——紫薇 焦作——月季 平顶山——月季 许昌——荷花 南阳——桂花

新乡——石榴 鹤壁——迎春花 驻马店——月季 信阳——月季 武汉——梅花 老河口——桂花

黄石——石榴 宜昌——月季 襄樊——紫薇 荆门——石榴 荆州——广玉兰 黄冈——油菜花

长沙——杜鹃 衡阳——月季、茶花 岳阳——栀子花 湘潭——月季 株洲——红继木 常德——栀子花

广州——红棉 中山——菊花 汕头——金凤花 佛山——玫瑰花 湛江——紫荆花 韶关——杜鹃花

珠海——杜鹃花 深圳——叶子花 南澳——石榴花 惠州——叶子花 肇庆——莲花 东莞--指甲花

三亚——三角花 南宁——朱槿 桂林——桂花 重庆——山茶花 成都——芙蓉花 贵阳——兰花

昆明——云南山茶 大理——杜鹃 东川——白兰 拉萨——玫瑰 西安——石榴 汉中——栀子花

兰州——玫瑰 西宁——丁香 格尔木——红柳 银川——玫瑰 乌鲁木齐——丁香

洋紫荆——香港特别行政区代表花 莲花——澳门特别行政区代表花 杜鹃——台北市花

宝宝诞生 —色泽淡雅且富清香者为宜,表示温暖、清新、伟大。如蔷薇、雏菊、星形花等

祝贺生日——赠送生日花最为贴切,玫瑰、菊花、兰花、盆栽亦可,表示永远祝福

开张大吉——采用颜色艳丽的花环、花篮,表示辉煌腾达,适合花朵硕大华丽的花,如洋兰、 玫瑰、康乃馨等

乔迁之喜 —— 赠送稳重高贵花木,如剑兰、玫瑰或盆栽、盆景, 以示隆重之意

新春佳节 —— 松枝、梅花、菊花、兰花、盆栽宜,象征坚贞、富贵、胜利

探望病人 —— 剑兰、玫瑰、兰花均宜,避免送白、蓝、黄之色与香味、野味过浓的花,要注意 忌送的数目:

悼念逝者 —— 白玫瑰、栀子花、白莲花或素花均可,象征惋惜、 怀念之情

送花常识

新春佳节 可选送大丽花、牡丹花、水仙花、桃花、吉庆果、金桔、状元红、吉祥果等表示吉祥。

祝贺开业 可选红月季、牡丹、一品红等,表示开业大吉,生意兴隆。

看望父母 可选剑兰花、康乃馨、百合花、菊花满天星、后插成花蓝或花束、祝父母百年好和,幸福美满。

探望病人 可选素静淡雅的马蹄莲、素色苍兰、剑兰、康乃馨表示问候,并祝愿早日康复。

送别朋友 赠一束芍药花,表示依依惜别之情。

迎接亲友 可选紫藤、月季、马蹄莲组成花束表示热情好客。

夫妻之间 可互赠合欢花,合欢花的叶子两两相对合抱,是夫妻好合的象征。

热恋的情人 可互送玫瑰花、蔷薇花或桂花,这些花以其美丽、雅洁芬芳而成为爱情的信物和象征。

祝贺新婚 可送花色艳丽、花香浓郁的鲜花,如百合、玫瑰、牡丹、月季等表示富贵吉祥,幸福美满。

祝长辈华诞 可选送长寿花、大丽花、迎春花、兰花等寓意“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祝同辈生日 可选石榴花、象牙花、红月季等,含有青春永驻前程似锦的祝愿。

送工商界朋友 可送杜鹃花、大丽花、常春藤等祝福其前程似锦,事业成功。

送离退休同志 可选兰花、梅花、红枫、君子兰、敬祝正气长存,保持君子的风度与胸怀。

玫瑰 爱情、爱与美、容光焕发 红玫瑰 热情、、热烈的爱、热爱着您 粉玫瑰 初恋、浪漫

白玫瑰 纯洁、高贵、尊敬 黄玫瑰 胜利、道歉、希望、爱的开始、父亲之花 黑玫瑰 独特专一

香槟玫瑰 真心真意、我只钟情你一个 玫瑰捧花 幸福之爱 剑兰 步步高升、生活美满、官运恒升

菊花 清高,长寿,高洁 黄菊 健康、长寿、尊敬、文人的象征 白菊 哀思、纪念、怀念

勿忘我 不要忘我、永恒 满天星 关怀、万能配花 马蹄莲 高雅、脱俗、不凡 ]

郁金香 爱的表白、荣誉、祝福永恒 红郁金香 爱的宣言、喜悦、热爱 粉郁金香 美人、热爱、幸福

黄郁金香 高贵、珍重、财富 紫郁金香 无尽的爱、最爱 白郁金香 纯情、纯洁

双色郁金香 美丽的你、喜相逢 百合 顺利、心想事成、祝福、高贵 香水百合 纯洁、婚礼的祝福、高贵

白百合 纯洁、庄严、心心相印 黄百合 爱慕 康乃馨 母亲我爱您、热情、真情

红康乃馨 相信你的爱、祝母亲健康长寿 粉红康乃馨 热爱、亮丽、祝母亲永远年轻

黄康乃馨 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白康乃馨 吾爱永在、真情、纯洁、对母亲的怀念

洋兰 贵族之花、生日之花 情人草 朦胧、浪漫 红掌 大展宏图、红运当头

天堂鸟 大鹏展翅、贵宾之花、自由吉祥 向日葵 爱慕、光辉、忠诚

非洲菊/扶郎 大方、热情 有毅力,不怕困难 翠菊 追想、可靠的爱情、请相信我 紫罗兰 永恒的美

万年青 友谊长存 常春藤 友情,忠诚的爱 兰花 友谊,喜悦 富贵竹 吉祥富贵 大丽花 大吉大利

一品红 普天同庆 银芽柳 希望光明 荷花 纯洁 水仙 吉祥如意 雏菊 纯洁无暇、真爱

1汉乐府《长歌行》

作品简介:

汉乐府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秦及西汉辉帝时都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

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汉乐府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乐府诗集》中。

原文: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古代的一种蔬菜。 晞:晒干。 阳春:就是春天,是阳光和露水充足的时候。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秋节:秋季。节,时节,节令。 焜黄:枯黄。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 百川:无数条江河。川,河流。徒:徒然,白白地。

今译: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赏析:

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

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2野望-王绩

王绩

东皋①薄暮望,徙倚②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③怀采薇。

注释

①东皋:皋,水边地。王绩称他在故乡的躬耕、游息之地为东皋。薄暮,日将落之 时。

②徙倚:犹徘徊、枋徨。

③“长歌”句:薇,羊齿类草本植物,其嫩叶可食。或以为此句诗意,乃作者联想 到《诗经》中有关“采薇”的片段,长歌以抒苦闷。或以为此句诗意,即长歌《 采薇歌》,怀念伯夷、叔齐。从作者心态和全诗脉络看,前解较切。

评析

��此诗写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朴素清新,流畅自然,力矫齐梁浮艳板滞之弊,是王缜的代表作之一。

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首句给中间两联的“望”中景投人薄薄的暮色;次句遥呼尾句;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颌联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颈联写秋野动景,于山山、树树,秋色、落晖的背景上展现“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画面。这画面,在秋季薄暮时的山野闲具有典型性。既然是“返”与“归”,其由远而近的动态,也依稀可见。这些牧人、猎人,如果是老相识,可以与他们“言笑无厌时”(陶潜《移居》),该多好!然而井非如此,这就引出尾联:“相顾无相识”,只能长歌以抒苦闷。王绩追慕陶潜,但他并不像陶潜那样能够从田园生活中得到慰籍,故其田园诗时露彷徨、怅惘之情。

此诗一洗南朝雕饰华靡之习,却发展了南齐永明以来逐渐律化的新形武,已经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律,对近体诗的形式颇有影响。

诗文赏析: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象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王绩简介:

王绩(585-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为人放诞纵酒,诗多以酒为题材,表现对现实不满,偶尔也流露出颓放消极思想。有《东皋子集》。

《早寒江上有怀》

作者: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解:

1、我家句:孟浩然家在襄阳,襄阳则当襄水之曲,故云。襄水:也叫襄河,汉水在襄樊市以下一段,水流曲折,故云襄水曲。

2、遥隔句:指乡思遥隔云端。楚:襄阳古属楚国。

3、迷津句:《论语·微子》有记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溺问津,却为两人讥讽事。这里是慨叹自己彷徨失意,如同迷津的意思。津:渡口。

4、平海:指水面平阔。古时间亦称江为海。

韵译:

草木枯黄凋零了,阵阵鸿雁飞向南,

北风呼啸刮不停,一江秋水一江寒。

家乡是那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

遥望远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云端。

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多辛酸,

孤帆远方在天际,此情此景不堪看。

我想找人问一问,迷路渡口在哪边?

暮色苍茫无所见,只见江海水漫漫。

评析:

��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以兴开首,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

��全诗情感是复杂的。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这种矛盾,就构成了诗的内容。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浩渺无边,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太空。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黄鹤楼》

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解:

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文�的

��仙人,在此乘鹤登仙。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2、悠悠:久远的意思。

3、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4、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

��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韵译: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

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评析: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

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

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

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

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4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诗文解释

青山横亘在城郭的北侧,白亮亮的河水环绕在城郭的东方。我们即将在这里分手,你就要像孤飞的蓬草一样踏上万里征程。空中的白云飘拂不定,仿佛你行无定踪的心绪,即将落山的太阳不忍沉没,亦似我对你的依恋之情。我们挥手告别,从这里各奔前程,两匹马似乎也懂得主人的心情,不忍离别同伴而萧萧长鸣。

词语解释

郭:外城。

兹:此。

萧萧:马嘶叫声。

诗文赏析

这首送别诗,写得情景交融,声色具备。「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二句,以工整的对偶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尤耐人咀味。清人仇兆鳌评说:「太白诗词‘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对景怀人,意味深远。」(《杜诗详注》)事实上,李白这首诗虽是常见的送别诗,但意致缠绵,语近情遥,有弦外之音,读之令人神往。全诗语言自然朴素,不事夸饰,别具特色。

5 <秋词>二首

唐 刘禹锡

我国古代文学中,常将“秋”与“愁”等同起来。这首写秋的诗却爽朗明快,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境。前两句是议论,直接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看法。后两句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显然,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所以诗人说,“便引诗情到碧霄”。“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这就是第一首的主题思想。

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景随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第二首的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你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象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这是两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蕴,也有艺术魅力,发人思索,耐人吟咏。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过,艺术是思想的结晶,“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的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因而能唤起人们的想象、形象和深刻的美感。刘禹锡这两首《秋词》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6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注释]

①鲁山:在今河南鲁山县。

②适:恰好。野情:喜爱山野之情。惬:心意满足。

③随处改:是说山峰随观看的角度而变化。

④幽径:小路。

⑤熊升树:熊爬上树。

⑥何许:何处,哪里。

解说深秋时节,霜降林空,诗人在鲁山中旅行。山路上没有其他行人,诗人却兴致勃勃,一边赶路一边欣赏着千姿百态的山峰和山间的种种景象。仿佛从云外传来一声鸣叫,告诉诗人有住家的地方还很远很远。

赏析

这是梅尧臣的写景名篇,作于康定元年(1040)任襄城县知县时。

欧阳修《六一诗话》记载梅尧臣有这样一段话:“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可以用来评价这首诗写景的亲切生动。

7浣溪沙

苏 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①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

译文

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

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

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浣溪沙 北宋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写生机勃勃之景)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抒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之情)

(主题:从嫩芽、溪水的,领悟人生应积极进取,表现作者旷达乐观、奋发向上的生活态度。)

注:①子规:杜鹃鸟;②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

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答:同意。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苏轼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其中抒发感慨,表现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的句子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8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 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

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

就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僵卧 ① 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② 。

夜阑 ③ 卧听风吹雨,铁马 ④ 冰河入梦来。

[ 注释 ]

① 僵(jiāng)卧:挺直躺着。 ② 戍(shù)轮台:守卫边疆(jiāng)。轮台,汉代西域地名,现在新疆轮台县。这里泛指北方的边防据点。 ③ 夜阑(lán):夜深。 ④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 赏析 ]

这是年近七旬的陆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支撑着衰老的身体,躺在冰凉的被子里,写下的一首热血沸腾的爱国主义诗篇。

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但是,他何尝不知道现实是残酷的,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写得形象感人。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但是诗人一点也“不自哀”,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此,“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

再送一个!

①塞下曲――古代歌曲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②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③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④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⑤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⑥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⑦石棱――石头的边角。

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只学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zhòng)石没镞(箭头),视之,石也。”

诗的前两句写事件的发生:深夜,山林里一片昏暗,突然狂风大作,草丛被乔得刷啦啦起伏抖动;蛙人起落处津津乐道恍恍惚惚有一头白虎扑来。这时,将军正从林边驰马而过,他眼急手快,拉满弓一箭射出… …

后两句写事件的结果是:第二天清晨,将军记起昨晚林间的事,顺原路来到现场,他不禁大吃一惊:明亮的晨光中,分明看见被他射中的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座巨石。恐惧感默然蹲在那里,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钻进石棱里去了!请注意箭射入的部位,不是石孔,不是石缝,也不是石面,而是窄细的尖突的石棱――这需要多大的臂力,多高的武艺啊!

有人要问,将军射老虎,干吗不汉时就看结果,还要等第二天早晨?原来的故事并没说第二天才知道射中的是石头呀!这,就是诗人的艺术处理了。第一,这样可以表现将军的自信,从来是百发百中,这一次还怕它死不了跑掉吗?第二,可以增加形象的直观性,让人看得更清楚些,如果是当夜就看,固然也能发现是一场误会,但很难取得现在这样的画面一般的鲜明效果。

诗,最注重含蓄,最讲究意在言外。看到诗中箭入石的描写,我们会油然联想:如果射中的真是老虎将会射成什么样子?如果在战场上射击敌军兵马呢?于是,一位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的将军形象,便盘马弯弓、巍然屹立在我们眼前了。

一、主要事迹

1出身——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养祖父是宦官曹腾,历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汉灵帝时官至太尉。《三国志》记载曹操的远祖(实为养祖父的远祖)是汉朝初期的相国曹参。

曹家与夏侯家有密切关系,“夏侯、曹氏,世为婚姻。”关于曹嵩的家世,没有确切说法,《三国志》记载“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南朝宋史家裴松之注《三国志》中引用的《曹瞒传》记载,曹嵩本姓夏侯,后来成为曹腾的养子,于是改姓曹,曹操实为夏侯氏,夏侯惇和夏侯渊与曹操为堂兄弟。也有一说指曹嵩为曹腾堂兄弟之子,曹腾有可能过继子侄作为养子。此两说均无确切证据支持。

2曹操献刀——为了除掉祸国殃民的董卓,王允和曹操定下刺董之计,曹操手持七星刀刺杀董卓,不料却被发现,曹操随机应变,以献刀为名瞒了过去。随后,便匆匆忙忙逃出董相府,因此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3割须弃袍——曹操率军与马超在潼关交兵,曹军被打败后马超追击曹操时,曹操为了不被认出来,把胡须割掉,把长袍丢弃之事。

4割发代袍——曹操骑马正在走路,忽然一只鸟儿,惊吓了他的马。他的马一下子蹿入田地,踏坏了一片麦田。他要执法官为自己定罪,被执法官拒绝。曹操要举刀自杀,被众人劝住。于是,他就用剑割断自己的头发说:“那么,我就割掉头发代替我的头吧。”

5逐鹿中原——初平三年(192年),青州的百万黄巾大军入侵兖州。兖州刺史刘岱不听济北相鲍信的劝阻,与黄巾军交战,结果被杀死。鲍信等便暗中使人到东郡迎接曹操,推举他担任兖州牧一职。后来与黄巾军战于寿张以东,历经苦战,鲍信战死,终于大破敌军。曹操一路追击至济北,最后逼降黄巾军,收编降卒三十余万并男女百余万口,又从中选出精锐,号称“青州兵”。到了这时,曹操作为一方势力才渐成气候。

后来袁绍与荆州的刘表联手,袁术则与幽州的公孙瓒、徐州的陶谦相结以抗。这时的曹操是袁绍派系的同盟军,刘备、孙坚也分别屈身于公孙瓒与袁术之下,是受其差遣调度的客将。正当曹操协助袁绍,大破袁术于各地之际,陶谦却趁机攻打兖州东部的泰山郡,导致曹操的父亲曹嵩被杀。

针对这个事件,曹操于193年至194年间,二度讨伐陶谦,并在徐州当地展开格杀勿论的大屠杀。《后汉书》对此事则描录“男女数十万人惨遭杀害,即便鸡犬也不能幸免,泗水也因此堵塞不通。”曹操在此事件中表现出性格中暴躁引发的残忍嗜杀,使其残忍本性爆发。

兴平元年(194年)至二年(195年),曹操在兖州与吕布、张邈等交战,双方互有胜负,兖州之地也反复易主。曹操命荀彧、程昱坚守鄄城,并以此为根据地,终于击破吕布,平定兖州。朝廷也于此时正式承认曹操的兖州牧地位。

二、文学事迹

曹操不但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和《蒿里行》、《观沧海》、《薤露》、《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龟虽寿》等不朽诗篇。后人并且辑有《曹操集》。

汉末大乱,曹操又南征北讨,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大,故多有亲身经验和体会如《蒿里行》谓汉末战乱的惨象,见百姓悲惨之余又见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故后人谓曹操乐府“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一代枭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之时。曹操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只有作诗感叹,无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伤,《秋胡行》之低沉情绪,《陌上桑》等游仙作品中都可见他的消极情绪。

曹操的诗歌形式是十分创新的。他尤擅写五言体和四言体。《蒿里行》原是杂言,曹操却以五言重写,非常成功。四言诗方面,本自《诗经》之后已见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却继承了《国风》和《小雅》的传统,反映现实,抒发情感。

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均是四言诗之佳作,使四言诗重生而再放异彩。曹操诗文辞简朴,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华美辞藻并不常见,惟形象鲜明,如《观沧海》一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寥寥数笔,即能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的胸襟,不加润饰。

扩展资料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渐见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曹操军事上精通兵法,重贤爱才,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将看中的潜能分子收于麾下;生活上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三国志》称其为汉相曹参之后,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历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在汉灵帝时官至太尉。 

年轻时期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且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当时的人不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乔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乔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南阳的许劭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

曹操早年就表现出对武艺的爱好与才能,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还有注释《孙子兵法》的《魏武注孙子》著作传世。这些为他后来的军事生涯打下了稳健的基础。

参考资料:

曹操 (三国魏政权奠基人)-

曹操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官宦家庭。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东汉末年宦官集团中的一员,据说是汉相国曹参的后人(并无史实考证)。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曹嵩的出身,当时就搞不清楚,所以陈寿称他:“莫能审其生出本末”,有人也说曹操是“夏侯氏”之子。曹嵩官至太尉。灵帝熹平三年(174),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洛阳为郎。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势聚居之地,很难治理。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蹇图用五色棒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

灵帝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卢植等人合军进攻颍川黄巾军,结果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随之迁为济南相。济南相任内,曹操治事如初。济南国(今山东济南一带)有县十余个,各县长吏多依附贵势,贪赃枉法,无所顾忌。曹操之前历任国相皆置之不问。曹操到职,大力整饬,一下奏免长吏十分之八的长吏,济南震动,贪官污吏纷纷逃窜。“政教大行,一郡清平”。当时正是东汉政治极度黑暗之时,甚至有了买官制度。朝廷封曹操为议郎,曹操不肯迎合权贵,遂托病回归乡里,春夏读书,秋冬弋猎,暂时隐居了。

中平五年(188),汉灵帝为巩固统治,设置西园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被任命为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

中平六年(189),西凉刺史董卓进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刘协,后又杀太后及少帝,自称太师,专擅朝政。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不愿与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师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

曹操到陈留后,“散家财,合义兵”。组织起一支五千人的军队,准备讨伐董卓。

汉献帝初平元年(190)正月,关东州郡牧守起兵讨伐董卓,共推袁绍为盟主。曹操为副盟主,参加讨董军。二月,董卓胁迫献帝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自己留居洛阳抵御关东军。董卓之凉州军骁勇善战,关东军十余万人驻酸枣(今河南延津北)一带,无人敢向洛阳推进。曹操认为董卓“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应趁机与之决战,遂独自引军西进。曹操行至荥阳汴水(今河南荥阳西南),与董卓大将徐荣交锋,因为士兵数量相差大,曹操大败,士卒死伤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伤,幸得堂弟曹洪所救。回至酸枣,曹操建议诸军各据要地,再分兵西入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围困董卓,关东诸将不肯从。

关东诸军名为讨董卓,实际各自心怀鬼胎,意在伺机发展自己势力。不久,诸军之间发生摩擦,相互火拼。

初平三年,司徒王允与吕布在长安定计杀掉董卓,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攻陷长安,杀王允,进攻吕布,关中也陷入战乱。是时,州郡牧守各据一方,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

初平三年,青州黄巾军大获发展,连破兖州郡县,阵斩兖州刺史刘岱。济北相鲍信等迎曹操任兖州牧。曹操和鲍信合军进攻黄巾。鲍信战死。曹操“设奇伏,昼夜会战”,终于将黄巾击败。获降卒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曹操收其精锐,组成军队,号“青州兵”。

献帝初平四年(193)秋,曹操进兵徐州(治郯,今山东郯城),向东南扩展势力。徐州牧陶谦退守郯县。不久曹操军粮将尽,撤围回军。次年夏,曹操再征徐州,略地至东海。曹操征徐州期间,所过大肆杀戮,一路上“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曾参加讨董卓之战的陈留太守张邈和曹操部将陈宫对曹操不满,遂叛操,迎吕布为兖州牧。吕布为当时名将,先为董卓部将,曾与王允定计诛杀董卓。

当时只有鄄城(今属山东)和东郡的范(今山东范县东南)、东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两县尚在曹操掌握之中,分别由司马荀彧和寿张令程昱、东郡太守夏侯敦等坚守,形势异常危急。曹操从徐州赶回,听说吕布屯于濮阳,遂进军围攻濮阳。二军相持百余日,蝗灾大起,双方停战,曹操军还鄄城。

兴平二年(195)夏,曹操整军再战吕布,于巨野(今山东巨野南)大破吕布军,吕布逃往徐州投靠刘备。

曹操从陈留起兵到兴平二年将吕布、张邈赶出兖州,经过六年的经营,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块根据地。曹操起兵之初,仅有数千人,出任东郡太守前后,他陆续延揽一些拥有宗族、部曲等家兵的豪强地主归附自己,后击溃青州黄巾军,又收其精锐组成“青州兵”。这样,曹操又有了一支颇具战斗力的军队。根据地和军队,是曹操得以成事的基本条件。

献帝刘协自被董卓劫至长安后,一直处于颠沛流离之中。建安元年七月,献帝终于回到洛阳,洛阳经董卓之乱,已是一片废墟。百官没有地方居住,“披荆棘,依丘墙间”,洛阳也没有粮食,“州郡各拥强兵,而委输不至,群僚饥乏,尚书郎以下自出采稆,或饥死墙壁间”。

早在初平三年(192),曹操的谋士毛玠就向曹操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的战略性建议,曹操深以为是。建安元年八月,曹操亲至洛阳朝见献帝。随即挟持汉帝迁都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从此,曹操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这是曹操政治上的一大成功。曹操被封为大将军、武平侯。汉魏之间,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出现大饥荒。这一时期,粮食供应成为各军事集团最大的问题,因军粮不足而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

建安元年,曹操采纳部下枣只等人的建议,利用攻破黄巾所缴获的物资,在许下募民屯田,当年即大见成效,得谷百万斛。于是曹操命令在各州郡设置田官,兴办屯田。屯田有效地解决了曹操集团的粮食问题,所以曹操说:“后遂因此大田,丰足国用,摧灭群逆,克定天下”。

在兴置屯田的同时,曹操采取各种措施,扶植自耕农经济。针对当时人口流失,田地荒芜的情况,曹操先后采取招怀流民、迁徙人口、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检括户籍等办法,充实编户,恢复农业生产。此外,曹操还陆续颁布法令,恢复正常租调制度,防止豪强兼并小农。建安五年(200),曹操颁布新的征收制度,到建安九年,又明确:“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曹操前后实行的这一系列措施,使濒于崩溃的自耕农经济不断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这成为曹操集团的雄厚经济基础。

通过以上二项措施,曹操统治区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这是曹操在经济上的一大成功。

迎献帝、迁都于许和恢复农业生产是曹操得以成功的两个重要条件。

从建安二年起,曹操利用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东征西讨,开始了他翦灭群雄,统一北方的战争。

其时,在曹操的北边,是占有冀、并、幽、青四州的袁绍;南边,是占据扬州的袁术;东南,是占据徐州的吕布;正南,是占据荆州的刘表;西边,是关中诸将。此外,董卓部将张济之侄张绣投降刘表后,屯驻于宛县(今河南南阳),对许都形成威胁。

建安三年(198)九月,曹操东征徐州,进攻久与他为敌的吕布。在曹军攻势之下,吕布军上下离心,十二月,吕布将魏续、宋宪等生擒吕布谋士陈宫归降曹操。吕布见大势已去,下城投降。曹操将吕布、陈宫处死,收降吕布将臧霸、孙观等人,初步控制了徐州。

当时,群雄实力最强的是袁绍。曹操预作布置,命在青州有潜在影响的臧霸等人攻入青州,占领齐(治今山东临淄)、北海(治今山东寿光东南)等地,巩固右翼;又命大将于禁屯军黄河南岸,监视袁军。不久,张绣听从谋士贾诩之计,投降曹操,曹操大喜,拜张绣为扬武将军,解除了后顾之忧。这年十二月,曹操自率军屯于官渡(今河南中牟北),准备迎击袁绍。

刘备在徐州牧陶谦死后,曾一度出任徐州牧,后徐州被吕布攻占,刘备投奔曹操。曹操认为刘备是个英雄,先后表他为豫州牧、左将军。曹操攻占徐州不久,淮南袁术准备逃往青州往依袁绍,曹操派刘备去截击。建安五年正月,董承等人谋诛曹操事泄,被曹操杀掉。刘备遂袭杀徐州刺史车胄,占据徐州。

曹操为了免于将来同袁绍作战时前后受敌,决定先消灭在徐州立足未稳的刘备。时诸将皆怕袁绍乘机来攻许都,曹操对此胸有成竹,说:“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有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遂进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破刘备,刘备逃奔袁绍。

袁绍是当时北方最强大的一股势力,也是曹操统一北方最强大的敌人。袁氏一门,自袁绍曾祖袁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势力本就很大,后袁绍取得冀、并、幽、青四州之地,实力大增,有军队数十万人。袁绍以其长子袁谭、次子袁熙、外甥高干分守青、幽、并三州,后方稳固,兵精粮足,根本不把曹操放在眼里。他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志在一举消灭曹操。建安五年二月,袁绍命大将颜良等人进兵白马(今河南滑县北),自率大军进屯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向曹操发动进攻。

曹操的实力比袁绍弱得多。曹操所占的大河以南地区,地盘既小,又是四战之地,残破不堪,还没有完全恢复,物资比不上袁绍那样丰富。曹操的兵力也远不及袁绍,其总兵力大概不过几万人,投入前线的兵力据《武帝纪》说“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刘宋、裴松之认为此数不准确,曹操的兵力不会如此之少,但曹操兵力远逊于袁绍却是毫无问题的。袁绍大军来攻,许都震动。曹操安慰众将说:“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众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我奉也。”曹操对袁绍有很深的认识,他敢于在袁绍将要大军压境之时抽身去进攻刘备,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之上。

建安五年二月,袁军颜良等人围攻白马,拉开了大战的序幕。四月,曹操亲自率兵北上解白马之围,他采纳谋士荀攸之计,先进军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在白马以西),做出要渡河袭击袁军的态势,吸引袁军分兵西向,然后突然转向迅速赶往白马。曹操军突然杀到,袁军措手不及,关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袁军大败,白马之围遂解。曹操救出白马军民,沿黄河西撤。袁绍闻知,立即渡河追赶曹操。曹操见追兵渐近,命军士解鞍放马,并置辎重于道。袁军追兵大至,争抢辎重,阵形混乱。曹操率领仅有的骑兵突然杀出,大破追兵,阵斩袁绍另一大将文丑。颜良、文丑为袁军名将,二将分别被杀,袁军大震。曹操初战得胜,主动撤军,继续扼守官渡。

八月,袁绍大军连营而进,东西数十里,依沙堆为屯,进逼官渡。曹操分兵坚守营垒,伺机而动。袁军向曹营发动猛攻,先是作高橹、起土山,由上向曹营中射箭,接着又挖地道,欲从地下袭击曹营,皆被曹操以相应办法击破。两军一攻一守,相持近二个月。久战之下,曹操处境极为困难。

十月,袁绍从河北运来粮草万余车,派大将淳于琼等带万余人看守,屯于离袁绍大营四十里的乌巢。恰好这时袁绍谋士许攸来投曹操,献计让曹操偷袭乌巢。曹操大喜,亲率精锐步骑五千人,乘夜从小路偷袭乌巢。曹操军至乌巢,命四面放火,袁军大乱,淳于琼拒营死守。袁绍闻知,急忙派兵救授,曹操左右见“‘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操怒曰:‘贼在背后,乃白!’士卒皆殊死战,遂大破之,斩琼等,尽燔其粮草”。当袁绍听说曹操袭击乌巢时,认为这正是攻破曹操大营的好机会,因此派去的援兵很少,而以重兵围攻曹操大营。但曹营未破,乌巢败讯已经传来,袁军溃散,大将张郃等人投降曹操。袁绍弃军逃回黄河以北。于是曹军大获全胜,斩首七万余级,尽获袁军辎重图书珍宝。曹操清点袁绍书信,得到自己部下写给袁绍的信,尽烧之,说:“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而况众人乎!”

从客观条件上说,曹操本处于劣势,但由于他能正确分析客观条件,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所以能扬长避短,采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使战争向有利于自己的方面转化,经过自己主观上的努力,终于赢得了胜利。

官渡之战,曹操击溃了最大敌人袁绍,由他统一北方已是大势所趋。

建安七年,袁绍病死,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不和,发生火并。袁谭不敌袁尚,向曹操乞降。

建安九年二月,曹操乘袁尚出兵攻打袁谭之机,进军围攻邺城。袁尚率军回救,依滏水(今滏阳河)为营,曹操进军将其营寨包围。袁尚害怕,请求投降,曹操不许。袁尚乘夜逃跑,袁军溃散。袁尚逃奔中山(今河北定县)。曹操命人拿着缴获袁尚的印绶节钺招降邺城守军,城中斗志崩溃。邺城遂被曹操攻破。第二年正月,曹操又以负约为名,攻灭袁谭,冀州平定。于是,曹操让还兖州牧,改任冀州牧。

袁尚兵败后,逃奔幽州刺史袁熙。不久,袁尚、袁熙又逃奔三郡乌桓。

建安十二年,曹操为了肃清袁氏残余势力,也为了彻底解决三郡乌桓入塞为害问题,决定远征乌桓。汉末,辽西、辽东、右北平三郡乌桓结合,是为三郡乌桓,其首领为辽西部的蹋顿。三郡乌桓与袁氏关系一直很好,并屡次侵扰边境,掳掠人口财物。这年五月,曹操亲率大军到达无终(今河北蓟县)。时正雨季,道路积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曹操从无终人田畴之议,改从一条久已断绝,但“尚有微径可寻”的路线进军。在田畴的引导下,曹操大军登徐无山(今河北玉田北),出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附近一带),“堑山堙谷五百余里”,直指乌桓老巢柳城(今辽宁朝阳南)。曹军进至离柳城不足二百里时,乌桓才发现,于是蹋顿与袁尚、袁熙等人率数万骑兵迎击。八月,二军相遇,时曹军辎重在后,“被甲者少,”而敌军军势甚盛。曹操登高了望,见敌军虽多,但阵势不整,遂命大将张辽为前锋,乘敌阵稍动之机,向敌军发动猛攻。乌桓军大乱,曹军阵斩蹋顿,大获全胜,胡、汉降者二十余万,袁尚等人逃奔割据平州的公孙康。这时,有人劝曹操乘势进击公孙康,(曹操听从谋士郭嘉的意见,说:“吾方使康斩送尚、熙首,不烦兵也。”遂率军还师。不久,公孙康果然斩杀袁尚、袁熙,并将其首级献与曹操。诸将不明所以,曹操说:“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其势然也。”于是,曹操攻破三郡乌桓,也彻底肃清了袁氏势力。同年郭嘉就因水土不服,气候恶劣,日夜急行操劳过度,在曹操北归前病逝,而公孙康斩杀袁尚、熙竞在郭嘉之料中。)根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的记载辽东单于速仆丸及辽西、北平诸豪,弃其种人,与尚、熙奔辽东,觽尚有数千骑。初,辽东太守公孙康恃远不服。及公破乌丸,或说公遂征之,尚兄弟可禽也。公曰:“吾方使康斩送尚、熙首,不烦兵矣。”九月,公引兵自柳城还,康即斩尚、熙及速仆丸等,传其首。诸将或问:“公还而康斩送尚、熙,何也?”公曰:“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其势然也。”十一月至易水,代郡乌丸行单于普富卢、上郡乌丸行单于那楼将其名王来贺。并非出自郭嘉的谋略。

建安十三年六月,曹操废三公,恢复丞相制度,并自任汉朝丞相。

曹操基本平定北方后,兵锋转而南向。建安十三年七月,进军南征荆州刘表。八月,刘表病死,其子刘琮接任荆州牧。九月,曹操大军进至新野(今属河南),刘琮以为无法抵挡,举荆州之众投降曹操。这时,官渡之战后投奔刘表的刘备屯驻于樊城(今湖北襄樊),听说刘琮投降,便率军向江陵(今属湖北)撤退。江陵为荆州重镇,存有大量军用物资。曹操听说,怕江陵落入刘备之手,遂亲率五千骑兵从襄阳(今湖北襄樊)疾驰三百里,在当阳长坂(今湖北当阳东北)将刘备追上,并将其军击溃,随后进占江陵。

由于曹操的进军威胁了吴侯孙权的统治,孙权命大将周瑜率军三万,与刘备联军抵抗曹操。

曹操自江陵东下,至赤壁(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与孙、刘联军接战不利,暂驻军于乌林(今湖北洪湖县东北,长江北岸邬林矶),与对方隔江对峙。

周瑜用诈降之计,命大将黄盖率小战船十艘,上装柴草,灌以膏油,假称投降,向北岸而进,至离曹营二里之处时,各船一齐点火,然后借助风势,直向曹军冲去,曹军大败,舟船被烧。曹操率军从华容道(今湖北监利西北)陆路撤回江陵。遂撤军北还。

赤壁大败后,曹操采取一些措施,稳定内部。建安十五年春,曹操下《求贤令》,说:“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曹操提出不拘品行、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目的是尽量把人才收罗到自己身边。

建安十六年,曹操开始对关中用兵。三月,曹操遣司隶校尉钟繇率大将夏侯渊以讨伐汉中(治南郑,今陕西汉中东)张鲁为名进兵关中。关中马超、韩遂、杨秋等十部心生疑惧,一时俱反。曹操立即派大将曹仁进攻关中,马超等人屯据潼关。七月,曹操率大军亲征关中。九月,大破关中诸军,马超、韩遂逃至凉州,杨秋逃至安定(治临泾,今甘肃镇原南)。十月,曹操进军安定,杨秋投降,关中地区基本平定。

建安十八年,曹操起兵号称四十万,亲自南征孙权。次年正月,曹军进至濡须口(今安徽巢县东南),攻破孙权设在江北的营寨,生擒其将公孙阳。孙权亲率军七万,前至濡须口抵御曹军。二军相持月余,各无所获。曹操见孙权军容严整,自己难以取胜,遂撤军北还。五月,复《禹贡》九州。

汉天子册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定国都于邺城。魏国拥有冀州十郡之地,置丞相、太尉、大将军等百官。献帝还准许其“参拜不名、剑履上殿 ”,如汉丞相萧何故事。

建安二十年三月,曹操见刘备已取得益州,而汉中是益州门户,“若无汉中,则无蜀矣”,刘备必然要攻取汉中。于是曹操抢先一步,率十万大军亲征汉中张鲁。七月,曹操大军进至阳平关(今陕西沔县西北)。张鲁听说阳平关失守、逃往巴中。曹操进军南郑,尽得张鲁府库珍宝。

十一月,张鲁出降曹操,汉中遂为曹操所有。

曹操主力退出汉中后,刘备随后向汉中发动进攻。建安二十三年,刘备亲率大军进至阳平关,夏侯渊等人与刘备夹关对峙。七月,曹操亲率大军赶往关中,坐镇长安,以便随时指挥汉中战局。建安二十四年正月,刘备自阳平关南渡沔水(今汉水),依山而进,驻军于定军山(今陕西沔县东南),夏侯渊出兵与刘备争夺地势,被黄忠杀掉,曹军大败。之后,曹操亲率大军来夺汉中,但是刘备坚壁不出,曹军与刘备军相距数月,无利,遂放弃汉中。

建安二十一年夏四月,汉天子册封曹操为魏王,邑三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旒冕、车服、旌旗、礼乐郊祀天地,出入得称警跸,宗庙、祖、腊皆如汉制,国都邺城。王子皆为列侯。他名义上还为汉臣,实际上已是皇帝,开了自汉高祖刘邦定下的“异姓诸侯者不得为王”的先河。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曹操刚刚从汉中撤出,刘备大将关羽就从荆州向他的东南防线襄、樊一带发动了进攻。曹操闻知,立刻派大将于禁率兵往救樊城。八月,关羽乘洪水泛滥之机,大破于禁所统七军,禽于禁,斩庞德乘势进军,将樊城围住。时樊城曹军只有数千人,城被水淹,水面离城楼仅有数尺,曹仁率军死守。曹操又派徐晃领兵去救樊城。十月,曹操从关中赶到洛阳,亲自指挥救援樊城。

孙权因关羽处其上游,很不愿意让关羽势力发展,而且他早已有攻取荆州之心,于是联结曹操,准备以大将吕蒙偷袭荆州要地江陵。曹操接信后,将这一消息通知曹仁,命他继续坚守,自己进至摩陂(今河南郏县东南),临近指挥,又派兵十二营增援徐晃,命他反击关羽。不久,吕蒙偷袭江陵得手。关羽撤兵,路上被孙权军擒杀。

曹操在孙权擒杀关羽、取得荆州后,表孙权为骠骑将军、荆州牧。孙权遣使入贡,向曹操称臣,并劝曹操取代汉朝自称大魏皇帝。曹操将孙权来书遍示内外群臣,说:“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耶!”曹操手下群臣乘机向曹操劝进。曹操自己还不想废献帝自立,他说:“苟天命在孤,孤为周文王矣。”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220),曹操还军洛阳。当月,病逝在洛阳,终年六十六岁。这年十月,魏王曹丕取代汉朝,自立为皇帝,国号魏,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大学生不文明现象原因分析与对策

摘 要: 近年来社会环境的改变为大学生开启了张扬个性、追求自我的时代,但也造成了大学生不文明现象的出现。不文明现象出现的原因不乏社会、教师、学生个人三方面的影响,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应该加强管理,教师也应发挥表率作用。 ://wwwxzbucom/9/view-4699334htm

  关键词: 大学生 不文明现象 原因分析 改善对策

  大学生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是掌握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代表最先进的流行文化。本应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有一定的思想道德修养,是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年轻一代,但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大学生的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成为大学校园这片净土中不和谐的粒粒尘土。

  一、大学生的种种不文明现象

  1对于课堂纪律视而不见。许多大学生在上课期间来去自由、迟到早退现象严重。上课时讲话、看小说、打电话、睡觉、吃东西等不文明现象比比皆是。老师对于每一堂课都精心准备,却被那些不遵规守纪的同学无视,心情可想而知。再者,对于急需充实知识的大学生来说,大好的青春时光就这样悠悠虚度,实在令人惋惜。

  2考试作弊。作弊,这一名词似乎是随考试一同诞生的。临考时费尽心思地写小抄、占位置,考场上鬼鬼祟祟、东张西望。作弊是自欺欺人,是不诚信之恶习滋生的温床,是培养不自信心理的摇篮;对同学而言,一人的作弊是对多人的不公平;对他人而言,作弊将直接影响对自己的评价;而对于整个学校而言,作弊之风一旦形成,便关系社会对学校及学生的评价。

  3在教室中行为随便。教室本来是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但部分学生不注意衣着分寸,穿着背心、拖鞋进入教室,这不仅仅影响大学生的阳光形象,更是对他人的极不尊重。还有部分学生把教室当成了餐厅,吃早餐、吃零食,饭后的垃圾更是直接塞到抽屉里。这样不仅破坏了教室的环境,更影响了学习氛围。在教室里男女同学间的行为过于亲密,着实令人尴尬,有损个人形象,因此应加大培养大学生自觉自重意识的力度。

  4对老师不尊敬。迟到的学生很少会请示老师后再进入教室,老师问其迟到原因时低头不语;在老师传授专业知识时,有些同学会讨论与课堂无关的内容;部分学生上课时对于老师的教导大声顶撞,甚至大打出手。以上都是对老师不尊敬的不文明行为,作为有文化、有思想、有修养的大学生,这种现象的存在实在不应该。

  5愈演愈烈的课桌文化与墙壁文化。以课桌文化来描述大学生在桌上乱写乱画乱刻的现象实在很讽刺,课桌上内容之丰富不禁让人咋舌:有表白的、有吐槽的、有骂街的、有占座的等。教室雪白的墙壁上被无情地刻上一个个印记,甚至还有脚印,形成了独特的“墙壁文化”。

  二、大学生不文明行为的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加深,受到经济体制改革中遗留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特别是网络资源的丰富使学生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频繁,社会上的各种思潮都会给高职院校学生带来影响,特别是一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等非文明现象严重腐蚀学生灵魂,造成学生道德素质的下降。

  2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在高校中有部分教师认为文明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责任,高等教育是“专才教育”,存在重授技、轻育才的观念,在这种错误观念的影响下,部分老师不注重仪表的端庄和语言的文明;某些教师对学生的不文明现象听之任之,不教育不引导。这些教师不但没有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反而对学生的文明修养有消极影响。

  3学生对提高文明素质的认识不够。部分学生认为只要学好专业,其他都是次要的,错误地认为文明礼仪都是些小事、琐事,无碍大局,不足“成大事者”挂齿。其实这些“小事”才反映了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再者,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而且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一些用人单位对那些举止不文明、行为出格的学生即使专业水平再高也不用,所以现在大学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又要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人文素质。

  三、改善不文明现象的几点对策

  1学校作为学生的管理者,应该致力于建设良好的校园风气,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不仅要加大精神文明的宣传力度,对大学生的行为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在思想上获得提升,更要看措施执行的情况如何,及时调整相关的政策和制度,从根本上杜绝不文明现象的产生。

  2以教职工的表率作用影响学生。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培养一个对社会有益的全面的人才,而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往往培养者对被培养者的影响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教职工的表率作用。教职工的工作态度、工作水平甚至衣着、交往、言行举止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每位教职工都应该以优质的工作质量、优雅的言行举止影响、教育和引导学生。

  3加大文明进校园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发挥校园环境的熏陶作用。校园环境是大学生成长进步的重要影响因素,良好的校园氛围对学生的精神活动起着规范、引导、激励和约束作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力开展诚信教育、情感教育、感恩教育,以学术讲座、演讲比赛、辩论赛、文艺汇演等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促使学生思想品德、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多方面受到感染。

  4由于有的学生自身公众意识比较差,以自我为中心,较容易忽视周围人的感觉,看不到自身行为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这很容易影响周围人的行为习惯,从而造成整体素质相对较低的局面,即不文明现象日趋增多。大学生代表未来,代表主流。杜绝不文明行为是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只有大学校园这块土地成为文明的地方,社会才能得到净化。减少不文明现象,大学生本身的努力最重要。大学生应从身边小事做起,塑造自身良好形象,严格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同时勇于制止种种不文明现象。

  5积极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现在班内有班组织、团组织、党组织;校内也有多家社团。如果社团能把校园文明建设自觉渗透到各种活动中,主动开展公益性社会活动,则将对树立校园文明新风起到示范作用。如果大家对不文明现象熟视无睹,将于无形中纵容不文明行为。于是如大家都讲文明,关心和爱护校园文明,那么不文明的行为就会很突出、很孤立,难以自容。所以,我们应该共同努力,营造文明的校园环境,杜绝大学生不文明现象的再现。

  参考文献:

  [1]丁化高校学生基础文明素质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6)

  [2]王保成析大学生文明素质的养成[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1)

  [3]郭志俊,李永山大学生文明素质现状与评价体系构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

  [4]石共文大学生道德生活中的“知行脱节”现象探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2(02)

  [5]姜秀珠当今大学生的道德缺憾及原因分析[J]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4)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9837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7
下一篇2024-04-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