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割礼”,尼泊尔选拔“活女神”更残忍,为何受人膜拜却无人敢娶呢?

比起“割礼”,尼泊尔选拔“活女神”更残忍,为何受人膜拜却无人敢娶呢?,第1张

01

因为愚昧的思想作祟,在一些落后地区,依旧有很多陋习和风俗,让女性备受痛苦和摧残。

在非洲很多国家,都还盛行割礼的陋习,就是女孩到了7岁,就必须施行割礼。

不懂的小伙伴可以去详细查询下,或者去看《沙漠之花》这部**了解下。

这种反人性的风俗和传统,与封建妇女裹足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实在很多的国家,都或多或少会存在这种令人震惊和感到恐怖的传统,比如在尼泊尔要选“活女神”。

活女神也叫库玛丽女神,是力量神的象征,在人们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那为何要选女童做活女神呢?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

相传库玛丽女神在尼泊尔马拉王朝期间会经常跟国王玩骰子,前提是女神的身影不能被凡人看到,国王不是凡人,所以没事。

但有一天,王后误闯了进来,女神非常生气,并宣布不再庇佑尼泊尔。

国王一边道歉,一边苦苦哀求,最后女神心软松了口,说自己以后会附身在尼泊尔释迦族的女孩身上。

这也是尼泊尔选拔“活女神”的由来。

02

女神是神圣的,是受人尊敬的,是有着崇高的社会地位的存在。

自然,在选女神时也非常的严格。

首先是甄选的对象,必须是来自加德满都谷地释迦族的Baha家庭,成为释迦族的Baha成员也有一系列要求。

反正,活女神只能是从这种人家中选出。

接着是对女童的年龄有要求,一般是4到7岁的女童。

再者,在容貌身材上等“硬件”上也有对应的要求,比如身上必须是没有疤痕,牙齿整齐,否则就是破坏了完整。

“软件”方面的要求,就是出生时的星象与国王的星象相同,据说,身上还要有32种优美特征。

这还不行,女童还要通过一项考核,才能证明她适合当活女神。

那就是要在庙中大殿内,单独同血淋淋的水牛头、骷髅头,以及活人扮演的牛鬼蛇神过一夜。

如果女孩通过了这项考核,那么就代表她是有勇气的,毫无畏惧的。

这才符合人们心中活女神的形象。

至于被选上当女神,过的是什么日子,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庙里观音菩萨像的“日常”。

每天高高在上地坐在那儿,不苟言笑,面无表情地接受众人朝拜和瞻仰。

人们会向她投来虔诚且信任和膜拜的眼神,会在她身前摆放各式鲜花,投赠金钱。

在这个过程中,活女神不能说话也不能有任何表情,脚不能沾地,也就是说,在白天的12点到下午4点,基本上不能走下“神坛”。

一个才四五岁的孩子,是最活泼好动,最外界充满好奇心,脑子里装了无数稀奇想法的年纪,现在被强迫孤独地坐在那儿,一动不动。

而且从此都不能下地,不方便不说,还要尽全力做好表情管理和心理建设,这换做一个成年人也未必做的到,何况是孩子?

坐几个小时都忍受不了,但她们却要坐上几年甚至十来年,这其中的孤独寂寞和枯燥乏味,有多难熬,有多辛苦,哪里是外人能体会的?

最为残忍的,是与父母和手足们的分离,亲情被强制分离,这大概才是最为残忍和无法忍受的。

也有人会问,既然这么痛苦,为何父母还要送自己的女儿去?

答案用八个字概括,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细品一下,你就知道为什么。

都说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但这未免也太沉重了。

03

那么等活女神退位后,该何去何从呢?

彼时她已经十二三岁,没有接受过教育,没有朋友没有进行过社交,也没有与外界任何深入的接触,与社会脱节十几年。

这要是放在飞速发展的国家,瞬息万变,一眼万年,与社会脱节十来年再回归,跟原始人来到现代社会有多大区别呢?

记得在《肖申克的救赎》中,就有这么一个片段,在监狱待了几十年的罪犯刑满释放后,已经是白发苍苍。

走在外面,甚至连过马路都不敢,因为汽车实在太多了。

社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无所适从,只能做一些最基本最简单的工作来维持最基本的生活。

但即便这样,依旧不堪重负,无法融入社会,最后选择自杀了断自己。

回到活女神的话题上来,她们在来初次来月经后或者十二岁就要退位,那个时候走下神坛,回归社会,同样会无所适从。

十来年被强制夺走的人生,怎么可能说补回来就能补得回来呢?

而且,还有更不可思议的是,活女神退位后,她们无法嫁人,也就是说不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这大概是最惨无人道的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人说是因为当了多年的活女神,别人供奉和伺候,在现实家庭中很难做到伺候别人。

还有另外一种更主要的因素,是在尼泊尔流传一个说法,就是与退位的活女神谈恋爱或者结婚的,结局都很惨。

而且现实中还真有娶了活女神后,男方死于非命的,而且不止一个。

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的男方死亡,人们不想去追究,反正认定是女方的原因就对了。

这样一来,就有点人心惶惶了,这退位后的活女神,连做普通人的资格都没有了。

不是女神,就是瘟神,前一秒被人膜拜,后一刻就人人避之不及。

04

在外人看来,这是一种不幸。

但是,对于那些当过活女神的女性而言,她们未必这么觉得。

记得有个曾经当过活女神的女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我认为自己这辈子其实是过了两种人生,成为活女神,人们都是我的子臣,都仰仗我,听我命令。那种呼风唤雨,无所不能,权倾天下的感觉,在我退位后甚是怀念。

所以,她怀念的是那种被人捧上天的感觉,那是因为活女神在退位后,过的还不如在位时候,即使在位期间,除了那些虚无的荣耀,一无所有。

一个才几岁的女童,对世界还处于混沌的认识中,经过十来年的定型塑造,她不仅习惯了那种生活,更深深地认为,被人尊敬和不劳而获是理所当然。

只是,在位期间所得到的一切,比起被偷走的那十年,以及终身不能嫁,无法过上普通人生活,无法享受到为人母,以及来自家庭的爱,是多么微不足道。

在《灵魂摆渡》第一季有句这样的台词:

神,生于人心,死于人性。

供奉那些神灵,是因为信仰。

那么那些前赴后继等着被夺走的人生,又有谁在乎呢?

尼泊尔,一个地处南亚内陆的小国,不到15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成长方形分布,北部贴着喜马拉雅山脉与中国接壤,其余三面则被印度紧紧环绕。

多年以来,除了佛教和加德满都之外,尼泊尔似乎并没有给人留下什么深刻印象。而本期历史文社,就想给大家介绍尼泊尔一个极其罕见的制度,据悉全球就只有印度、肯尼亚、尼日利亚和尼泊尔四个国家存在。那就是:一妻多夫制。

尼泊尔的“一妻多夫制”是如何形成的?这种制度之下,女性的地位又是如何?

古代社会,无论是中原王朝,还是欧洲皇室,都存在一夫多妻的现象。皇帝有三宫六院,后宫佳丽三千,寻常男子也能够三妻四妾。

直到后来,随着文明进步、思想提高、宗教理念影响,世界各国才逐渐转变为了一夫一妻制。可事实上,看似罕见的一妻多夫制度,才是世界婚姻制度的起点。

原始社会时期,曾先后出现过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种社会模式。

当时,女性主要从事采集业,之后接连发明了农业、畜牧业、纺织业、制陶业,不仅全面承担着养家糊口的重任,还要负责料理家务、抚育子女。反观男人,唯一的任务就是外出打猎,可在石器时代、工具落后,打猎的成果往往一言难尽。

受此影响,原始社会早中期,一直都是女尊男卑的母系社会。女人是一家之主,掌握着全部话语权和决定权。

就像后来的“传男不传女”等概念一样,在母系社会,只有生女儿才叫延续香火,只生儿子家族就断根了。相应的,地位尊贵的女人们,自然也能够纳多个男人为夫,甚至说一棒子敲晕、强抢民男。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原始社会晚期,随着各种生产工具的出现,男人凭借更优秀的身体条件,逐渐成为了家族的主要劳动力。至此,母系社会开始向父系社会转变,然后延续了千万年。

事实上,现代社会,一妻多夫的现象并没有绝迹。在网络上搜索就能看到,诸如某某原始部落、某某少数民族、某地土著保留一妻多夫制的新闻。

然而放眼全球,像尼泊尔这样,一妻多夫是传统习俗、相关现象泛滥成灾的国家,应当仅此一个了。

那么,尼泊尔为何会长期推崇一妻多夫制度呢?这背后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

其一,宗教传统。

尼泊尔是一个标准的宗教国度,拥有极其悠久的宗教历史,几乎全国民都是虔诚的信徒。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即释迦牟尼,就诞生于如今尼泊尔境内的迦毗罗卫国。因此,尼泊尔也成为了佛教最早流行的区域。

不过反转的是,如今佛教在尼泊尔已经不吃香了,取而代之的是隔壁印度传过来的印度教。并且,尼泊尔的印度教徒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90%左右,比例比印度还高。

如今的印度教婚姻法虽明令实行一夫一妻制,可被誉为“印度的灵魂”的印度教史诗摩诃婆罗多却塑造了女神德拉帕迪,她同时嫁给了潘达瓦五兄弟。受此影响,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印度教徒是允许一妻多夫的。

只不过,1956年尼赫鲁政府推行印度教婚姻法后,印度就从法律上禁止了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制度,而尼泊尔则将其延续了下来。

其二,巩固家产。

时间回到1814年,已经基本吞掉印度的大英帝国,借助地理位置的优势,强势攻进了尼泊尔。英国用武力胁迫尼泊尔将最富庶的南部领土割让给了英属印度,随之沦为了英国的半殖民地。

上百年的殖民生涯中,尼泊尔遭到了残酷的掠夺与封锁式管控。受此影响,尼泊尔的工业、商业一直停留在过去,直到1923年成功独立后,没钱没技术、还长期被印度针对打压的尼泊尔,仍旧迟迟发展不起来。

如今的尼泊尔已经沦为了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2019年的GDP总额仅280亿美元,人均1000美元出头,等于中国的十分之一。并且,与其他不发达国家一样,尼泊尔的贫富差距非常大。极少数富人住着洋楼、开着豪车。

全国80%以上的人口却只能靠着务农为生,每人每天的平均收入仅2美元左右,相当的贫困落后。

雪上加霜的是,在这个至今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可耕种的国土面积却并不大。就像开头提到的,尼泊尔北部是恢弘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以珠穆朗玛峰为首,世界上海拔超过8000米的14座高山中,有8座都位于中尼交界的喜马拉雅山区。

而尼泊尔中部则是小山密布的河谷地带,只有南部不足五分之一的国土才是适合耕种的冲击平原。

不仅如此,尼泊尔的人口还多,2020年时总人口就达到了3000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03人。

要知道根据2018年的榜单显示,全球就只有15个国家的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200人。再参照尼泊尔特殊的地形环境,其国内拥挤程度可见一斑。

据悉,尼泊尔人均耕地面积仅25亩,扩大到一个家庭也没多大。而古今中外无论是哪个国家,但凡儿子结婚独立后,必然都涉及到“分家”的问题。城市里,通常是父母资助儿子买房,农村里则是分田地。

可在尼泊尔,本就人多地少了,这儿子们再接着一分家,家族的田地和微薄的家产就剩不下什么了。而一妻多夫制度就恰好能够完美解决这个问题。

尼泊尔的一妻多夫,并非像一夫多妻那样,是一位女性广招多个赘婿的意思,而是指一个女人一次性嫁给一个家族中的几个兄弟。

在尼泊尔,大部分女孩子一生中都会结三次婚。第一次是嫁给象征印度教西瓦大神的贝尔果,以祈求一生能够得到西瓦大神的庇佑。第二次是嫁给太阳,那是女孩子成为大人的象征。第三次则是传统的婚姻,一些女孩子会和一个家族的长子结婚,从而成为那个家族唯一的媳妇。通俗的说。

如果一个家族有三兄弟,长兄、二弟已经成年,小弟才5岁的话。女孩子和长兄结婚后,便会立刻成为长兄与二弟的妻子,然后等到小弟成年后,也顺其自然的成为小弟的妻子。

这样一来,这个三兄弟家族会一直延续一起生活的状态,不会存在分家、分耕地的问题。并且,这种一妻多夫制度有着一个不成文规定,那就是如果有儿子想出去单过,必须净身出户。这就使得,一个家族能够永久保留本就不多的田地财产了。

其三,人口控制。

就像前面提到的,尼泊尔本就是一个地少人多、资源有限、经济落后的国家,再加上北部大片不适宜居住的高山山脉,人口压力非常大。

尽管尼泊尔政府早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倡导节制生育。然而由于传统观念、旧意识形态的影响,节来节去一点效果都没有。1981年时,尼泊尔人口才1500万,40年过去就翻了一番。

试想一下,在一个节育观念淡薄、避孕措施落后的国家,都是肆无忌惮的生孩子,一妻多夫是不是比一夫一妻、一夫多妻生的少些。

或许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尼泊尔法律虽也规定的是一夫一妻,但政府却从未真正管控、打压过一妻多夫现象,任其自由发展。

虽说随着社会观念的发展进步,目前尼泊尔的主要婚姻形态已经转变为了一夫一妻制。

但源于根深蒂固的宗教意识、社会观念,以及迟迟没有见好的民生状况,一妻多夫现象至今仍然在尼泊尔广泛存在。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就会问了:都说“物以稀为贵”,在一妻多夫制度之下,女性的地位是不是会比较高呢?答案呢,自然是否定的。

众所周知,印度是世界上女性地位最低的国家之一,也是全球女婴死亡率和女性自杀率最高的国家。印度重男轻女到什么程度呢?据说,对于印度人而言最恶毒的诅咒就是“祝你生个女儿”。

而印度女性地位如此之低的主要原因,就是受印度教教法影响。印度教最权威的摩奴法典中,直言指出“女性的本质是邪恶”,将女性地位碾压至了尘埃。

最可怕的是,印度教教法倡导童婚,将女性结婚年龄一再压低到了10岁以下,甚至一度提倡寡妇应该为夫殉葬。

作为一个同样以印度教为主要宗教的国家,尼泊尔在重男轻女上和印度堪称一脉相承。当然,相比起印度“强奸无需重惩,家暴乃家常便饭”的恶劣情况而言,尼泊尔对女性还是要文明很多。这一点,单从尼泊尔的男女比例相对正常就能看出。

尼泊尔女性地位低主要体现在嫁妆方面,受印度教教义影响,尼泊尔女性出嫁时必须准备嫁妆。嫁妆的丰厚程度直接影响着她们在婆家的地位高低,甚至说能不能嫁得出去。

在这种宗教背景下,“女儿等于赔钱货”这一封建观念在尼泊尔是深入人心。尽管尼泊尔家庭没有像印度一样,随意淹死女婴,可面对早晚都要搭一笔钱嫁出去的女儿,尼泊尔父母往往不会太重视,比如不让她们上学。这也间接导致,很多女孩子长大后,根本没有能力和途径改变命运,只能按照父母的要求结婚,然后陷入恶性循环。

结婚之后,作为一家几兄弟共同的妻子,尼泊尔女性的压力就更大了。除了要独自料理一整个大家族外,她们还背负着两条“硬性使命”,一个是必须平等对待、关爱每个丈夫,不能厚此薄彼;二是必须给每个丈夫都至少生下一个孩子,至于他们究竟怎么判断哪个孩子是谁的,就真的是未解之谜了。

总的来说,一妻多夫制度下的尼泊尔女性,根本不算一个独立个体,她们相当于没有工资的保姆、生育机器,以及维护一个大家族财产完整性的工具。

她们唯一的权利,或许就只有通过在门口摆放物品的方式,选择那一晚和哪个丈夫共度了。

婚姻制度的变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志之一。无论是一夫多妻还是一妻多夫制度,那都是对女性的贬低与压迫。

如今,男女地位不平等的现象,仍然在全球多国普遍存在。虽然受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想要真正实现性别平等,道阻且长。但真心希望,至少像印度、尼泊尔等国这样,极度欺压、贬低女性的国家,能够从根本上改变。

1、需要外籍人员的护照或者其他身份证、国籍文件; 2、公安机关签发的《外国人居住证》或者外事部门颁发的身份证件,或者临时来华的入境、居留证件; 3、经本国外交部(或外交部授权机关)和我驻国使、领馆认证的由本国公证机关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或该国驻华使、领馆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 4、其他程序和中国人结婚一样。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九条 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9825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7
下一篇2024-04-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