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井俊二的电影有哪些,大致情节是什么样的?

岩井俊二的电影有哪些,大致情节是什么样的?,第1张

岩井俊二的作品大多是既温柔又暴烈,青春期的孩子们总是冲动而又不乏诗意的。 《情书》大概是岩井俊二最为抒情的一部**,大概就是一首关于青春的诗。少年藤井树暗恋班上同名同姓的女孩藤井树,通过各种小伎俩来引起女孩的注意,女孩并不知道他对她的爱恋,后来少年遇到与女孩长得一模一样的博子,与其订婚,少年死去,博子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翻出少年上中学时的地址,由于抑制不住对爱人的怀念,博子按着这个地址给远在天国的藤井树寄去了一封充满问候和思念的书信,后来竟然得到回信。回信的自然是与少年同名同姓的女孩,由这些信件牵扯出一个少年青涩的暗恋。《情书》采用的是交叉蒙太奇的叙事手法,以回忆为叙述视点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过去与现实,神户与小樽的交错,这样的结构非常巧妙的把一个少年隐忍的情怀表现出来。**可以分为三个主题。一是对藤井树个人情感世界的剖析,二是对逝去年华的追忆,三是对死亡的探索。藤井树本身是一个内向腼腆的男孩,在年少时期暗恋一个女孩,他所做的不是对这个女孩表白,而是通过一系列恶作剧引起这个女孩的注意,我们一生中的最爱也许永远没有机会说出来,片尾女藤井树抱着那本揭开秘密的书《追忆似水年华》,落下泪来,很多事情是来不及发生就已经结束了,遗憾往往是另外一种完美,关于爱与生命的一切说辞与战争已不重要。 九六年岩井俊二拍了《燕尾蝶》,突然从《情书》的清晰温存转换到残酷诡异。《燕尾蝶》的主题是梦想,**实际上描述的就是一段寻梦以及梦想破裂的经过,理想主义们看不到乌托邦式的梦想只是美丽的泡沫。在《燕尾蝶》其实就是蝴蝶的投射,挥动脆弱的翅膀找寻虚无的梦,然而图腾飞行的最后仍然是死亡,这就于预示着梦想的破灭,固力果与火飞鸿所尝试的正是这种只绚烂一时的无意义的飞行,从一开始就可以一眼看到结尾去。然而那些丑陋的幼虫才是最具生存能力的生命个体,凤蝶就是这样一个生命体,在见到各种完美的飞行,在邪恶的外部世界中终于坚定的找到自己。狼朗则是作为一个终极人物出现的,他是最后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胜利。**里面有两个隐喻,一是飞上去的东西总有降落下来的时候,二是飞,必定需要带着折断翅膀的代价。在物欲横飞的年代,庞大的理想只是一种微不足道的悖论,坚定不移的活下去才是穿越所有乌托邦的真理,生存的分量才能释放出足够的勇气,火飞鸿最后终于明白这个道理,在街头急速狂奔。小人物的命运都被岩井俊二拍成了历史。 《梦旅人》是一部以精神病患者为题材的黑色**。我们的可可穿着她的黑色裙子披着她的黑色羽毛与她的同伴卷毛与小悟跳上了围墙,那个地方离天空比较近。这是岩井俊二最绝望的一部影片,孩子们总是带着自己的眼光看世界,他们看出去的东西与大人的世界相去甚远,然而这就是一个被强权主宰的世界,孩子们永远不可能要求大人带着同样的眼光与他们去观察事物,孩子是相当脆弱的生命个体,他们需要的是爱和包容,他们内心的孤独与恐惧这样一些小情绪希望有人一起分享,他们不是疯子,而是一些需要用爱来理解的生命。可可,卷毛,小悟或许他们曾经只是用自己的方式感动的思考了生活就被当作邪恶的个体送进精神病院,如果屋顶烂了一个洞,我们不可能要求从那里看出去的天空时刻都是湛蓝的,这样一些本身纯洁的孩子,他们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误,他们只是对生命的孤独感到恐惧做出了一些荒诞的事情,在成人的理性世界里,这里非理性的事情是无法接受的。孩子们唯一能依靠的力量就是成人的关怀,这样微薄的力量成人们都不愿意付出,所以孩子们疯了。卷毛杀死了喋喋不休的老师,把心里的秘密都告诉了可可,可可告诉他不要害怕,自己也杀死了孪生的妹妹,卷毛亲吻了可可,这个孩子般天真的吻带着怎么样一种力量,你能够想象这样两个孩子带着相互为安慰的力量去寻找世界末日吗。卷毛亲吻了可可就不再害怕,他们爬上了一座灯塔,想念着他们的同伴小悟,小悟已经在分散的途中作了最后的垂死挣扎。卷毛和可可终于逃离了残酷的现实世界,可可曾经告诉卷毛世界末日就是她死去的那一天,终于她拿起枪对准自己的脑袋,倒在爱人的怀里。这些孩子能有什么不可饶恕的罪呢,他们只是蹲在围墙上轻轻的唱这圣诗,他们只是对路边垃圾堆里的一个洋娃娃爱不释手,实际上那些精神病院里道貌岸然的护士才是真正需要治疗的心理扭曲的人。孩子们是善良的,他们连做梦都是斑斓的,但同时有缺乏安全感。《梦旅人》没有繁冗的故事情节,整部影片就是围绕三个孩子在围墙上的行走进行拍摄,色调分明,充满了救赎意味。 另外,《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关于青春的麦田以及白衬衫的残酷青春**,是岩井俊二后期风格的延续。《四月物语》则和《情书》类似,有着悠扬的画面以及花一般的情绪。岩井俊二早期拍过一个短剧《爱的捆绑》,在那个时候岩井俊二的风格已经初步形成。

战狼,不看一定后悔,它体现一个国家的强大,

俗话说 : 少不读水浒 老不阅三国

《三国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也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有许多著名的典故,精彩的故事情节,人物等

一、孟德献刀

孟德献刀

当时董卓废掉当时汉帝刘辩,大司徒王允便想除掉奸贼董卓,于是忠义之士商议,久商无果。曹孟德提出献刀杀人,重任自然落在他身上。第二天孟德去见董卓:马儿瘦弱来迟了,董卓就让吕布给曹操挑两匹好马。

然后侧身躺下,曹操见机会来了,拿出宝刀欲行刺,但是董卓从镜子里面看到了刀光,大叱曹操,正好此时吕布也回来了。曹操见事与愿违,急中生智举刀跪地:“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又以试马为由,骑上马儿逃之夭夭。这个故事说明了曹操的机智与随机应变的能力,为日后成大业做了铺垫。

二、煮酒论英雄

煮酒论英雄

煮酒论英雄

这时刘备还是在曹操地盘种菜的平民,但是有一种人天生就非凡人,刘备就是这种人,种菜能掩饰不了他身上的王贵之气。这一日许褚、张辽来到菜园请刘备:“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刘备只能只身去见曹操,曹操仿佛开着玩笑:“你在家做大事啊”,刘备心中一紧,不过随后曹操又说:“玄德学习园艺不容易”。

曹操拉着刘备来到后园,看着满树的青梅:“青梅熟了,酒也煮上了,想邀请玄德来小亭一会”。于是两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过半酣,乌云滚滚而来,骤雨将至,曹操以“云龙”喻英雄问刘备:“玄德以为,天下谁是英雄”。

刘备心想:正事来了,于是扯上大旗:“操以为袁绍、刘表、孙策算吗?”曹操否认,然后也不饶圈子,手指刘备:“天下现在算英雄的,只有你和我而已。”曹操突如其来的一句话宛如石破天惊,刘备吓得筷子、勺子都掉了(也有人说是酒杯),正好此时来了一记响雷。刘备心思转动,自若捡起筷子:“这个响雷,筷子都给我吓掉了”曹操大笑:“大丈夫还怕雷”。刘备又说:“孔圣人都怕,我怎能不怕”。由此才轻轻掩饰过去,让曹操不再心生怀疑。

曹操一席话看似自负,但眼光何其毒辣,也体现了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的高瞻远瞩。也有人用诗称赞刘备:“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三、割须弃袍

曹操割须弃袍

钟繇丢城长安,退守潼关,曹操便曹洪、徐晃为先行兵镇守10日。奈何曹洪性情暴躁,中了马超计谋,只坚持了九日就丢掉了潼关。曹操大怒,差点处死曹洪。随后亲自率兵直逼潼关,双军交火,马超先后击败于禁、张郃、李通。又率军冲杀,曹军抵挡不住。

这时马超的西凉兵大喊:“穿红袍的是曹操”。曹操急忙脱下红袍,又听到:“长胡子的是曹操。”曹操惊慌,拿出佩刀割掉胡须,西凉兵把次情形告诉了马超,马超令人大叫:“短胡子的是曹操。”曹操只有卷起衣角包住下巴。

后人也有诗形容:潼关战败望风逃,孟德仓惶脱锦袍;剑割髭髯应丧胆,马超声价盖天高。

四、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宁教我负天下人

休教天下人负我

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逃离洛阳,途中被陈宫所救,共同来到曹操故人吕伯奢家中。吕伯奢吩咐家人杀猪款待二人,又知曹操贪杯,亲自去西村买酒。这时曹操听到磨刀声,曹操生性多疑以为有人要害他,于是杀尽了吕家人。

离开吕家后遇到买酒归来的吕伯奢,曹操怕吕伯奢告发自己,挥剑看向了吕伯奢。陈宫因此责怪曹操大不义,然而曹操却回答他:“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认为曹操是不义之人,离他而去。

这个说法是出自《三国演义》, 历史 上的真实原因不得而知,很多史书对这个事的说法都不相同,所以请大家理性判断。

五、桃园三结义

桃园结义

桃园三结义

“桃园三结义”必定是家喻户晓的,刘备、关羽、张飞三个人志趣相投、一见如故,于张飞桃园结拜为异性兄弟。“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满满的正能量。

而真正的 历史 中三人又是什么关系呢?《三国志-关羽》中中记载:“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三国志-刘晔传》也说:“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三国志-张飞传》中提到:“羽年长(张飞)数岁,飞兄事之”。至于到底是不是结义兄弟,不敢乱发表意见。

六、三英战吕布

三英战吕布

三英战吕布

“三英战吕布”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片段, 历史 上并无此事。

故事之前,作者罗贯中便已描写了董卓一方残暴不仁、欺君罔上、不忠、不义、不仁;吕布则是有了“战神”的称号,而当时心系天下的刘关张三人还是无名小卒,泛泛之辈。

讨伐董卓的联军在虎牢关遭到吕布的阻击,王匡马列成阵,见吕布出阵: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棉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弓箭随身,手持方天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果然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啊。吕布一人仿佛虎入羊群,东西冲杀,如无人之境。大战一场,联盟军退去。

众诸侯回寨商议:“吕布英勇无敌,可会十八路诸侯,如若擒了吕布,董卓易诛”。商议期间,吕布又率军前来;公孙瓒战吕布,没有几回合就败走,吕布遂杀之。这时见旁边手持丈八蛇矛的张飞拍马前来,吕布与之激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关羽见了,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助阵,依然战不倒吕布;刘备掣双股剑上前围住吕布,八路人马都看呆了,吕布眼看招架不住飞马退回,刘关张三人拍马追赶,八路军兵,喊杀声震天。

虽然此战为人诟病,有损武德;但是刘、关、张三人心系天下,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奋而击贼,又欲匡扶汉室;乃是大任、大勇、大义、大忠之人。有心人想到三人以这样的姿态跃然而上,回头看去不过小节而已。

PS:如若你想要向中意人表白不妨用“玲珑骰(tou)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你好,我是杰森,很荣幸能够回答你的问题。好看的经典**有很多,这次为您推荐一部背景在二战期间的励志**,名字叫《坚不可摧》。依然记得**里最经典的那句台词:“敢于实践方能实现”。

故事的主人公路易斯是美国加州意大利移民的第一代后裔。从小他就很调皮,精力很旺盛,受到好友的鼓励加入学校田径队从此让他远离了偷偷摸摸和在街头的斗殴, 体育 上的天赋让他一次又一次突破纪录,最后如愿的加入了美国奥林匹克(也就是奥运会)代表团,去参加在纳粹德国举办的柏林奥运会,并受到希特勒的接见并和他握手,虽然他的五千米成绩仅仅为第八名。

后来美国宣布加入二战,随后路易应征入伍,然而不幸的是,他的战机在一次搜救任务中因为飞机引擎故障坠毁在了大海。他和两位幸存的同伴伤痕累累的爬上救生筏,在鲨鱼“友好”的陪伴下,在饥饿与屡次绝望的折磨下,在茫茫海上整整漂浮了47天,就在即将无法坚持之际,终于有人将他们救起,结果却是日本军舰上的海军。路易斯感到深深的绝望。

在战俘营里,不断承受来自日本军官的虐待,直到战争结束,他仍然要每天面对“创伤后压力症侯群”对他精神上的折磨。最终,路易皈依信仰,原谅了当年毫无缘由、屡次虐待他的日本长官。

当他那营养不良瘦骨嶙峋的身体,艰难地举起沉重的木板发出声嘶力竭的呐喊的时候,我深深的被震撼到。愿世间再无战争。这就是我今天为您推荐的励志**,希望你会喜欢。

《教父》三部曲,号称男人的经典**。从上映到现在一直被推崇!甚至成为了**史上最伟大的黑帮**之一。

西游记、三国演义新旧版本、水浒传老版本、红楼梦、天道、家有儿女、神雕侠侣古天乐版,包青天、大话西游 神医喜来乐 康熙王朝 琅琊榜 亮剑

1.《肖申克的救赎》

这是一部近乎可以封神的作品,自从它问世以来就好评如云。只要希望之火不灭,都会在心里替人照亮世间所有的不公,会走在一条自由的康庄大道。很多人都看过,但它是一部值得二刷或者多刷的影片,每一次都会带来不一样的感想,强烈推荐!

2《速度与激情5》

速度与激情系列向来不是用剧情来带领观众进入思考,都是以极其酷炫的镜头布景吸引住观众的眼球,尤其是堪称世纪之最的飙车戏,也把人的肾上腺素带到新的高点。《速度与激情5》又是系列当中最精彩的一部,两个强壮到旁人无法近身的光头硬汉,加上人帅车技又拽的保罗沃克饰演的布莱恩,最后场景中范迪塞尔饰演的多姆和布莱恩拖着巨大的保险柜在街道穿梭时,把影片推向高潮,而当巨石强森饰演的霍布斯打开保险柜时,空无一物时,导演又小小的皮了一把。整体精彩震撼,值得一看!

3《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

一部超级硬核的大师级动作片,惊艳四座,完全颠覆了以往的超级大片,称得上是超级大片的新篇章。其中汤老师和塞隆女王的倾情演绎,一路建立的革命情谊让人动容,最终也推翻了不死老乔的暴政,结局完美。**运用了高饱和度的鲜亮色彩,和稀奇古怪的末世废土元素,奔袭在漫天黄沙中,场面浩大,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精彩刺激,值得一看!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我有几部电视剧可以推荐一下,这几部我已经看了好多遍了,依然觉得很有味道,希望大家也可以喜欢。

1,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部剧是由赵丽颖和冯绍峰主演的古代 社会 家庭题材剧。讲述了自幼丧母的少女明兰成长,爱情,婚姻。由一个闺阁少女到侯门主母故事。

这部剧从剧情,演技,服装,道具各个方面都可以给观众一个很好的期待。从剧情看故事完整。剧情吸引人。从选角儿来说,从主演到配角均演技在线。让人看的赏心悦目。

2, 庆余年

讲述了一个有着神秘身世的少年范闲,自海边小城初出茅庐,历经家族、江湖、庙堂的种种考验、锤炼的故事。

穿越的剧情设计的很巧妙,全员演技在线,有老戏骨陈道明,肖战,张若昀加入。还是让观众有很多期待感的。

3, 都挺好

这部剧大家都应该听说过。,这部剧讲述了职场金领苏明玉从小不受家人待见,生长在家庭的边缘,在孤独扭曲的环境中长大成人的故事。

苏明玉的父亲,自私又小气的苏大强。对几个孩子变本加厉的提出各种要求。肯定让许多的网友感到气愤。

金典电视剧太多了,比如《天龙八部》、帅古版的《神雕侠侣》、《寻秦记》,穿越剧的经典;周润发的《上海滩》。

还有胡歌的胡歌的《琅琊榜》;《父母的爱情》;《大江大河》。

韩国的《大长今》也很经典,红火一时的。

现代的李幼斌版的《亮剑》经典**,赵薇版如《画皮》等。这些都值得看看[呲牙]

那些年看过经典电视剧和**你还记得吗?00后的世界里各种各样的正剧、网剧万别千差,而伴随着90后长大的却是那些不看会后悔的经典剧!下面我来为大家推荐一下吧!

1《齐天大圣孙悟空》

记得小时候家里很穷,只有一台大头彩电,经常和姐姐坐在荧幕前看《齐天大圣孙悟空》,是由张卫健扮演的孙猴子,虽然这部剧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唐僧取经,但是其中穿插的爱情戏正是我们想看到的。而且孙悟空的幽默带给了我们欢声笑语,美猴王的俊美使得他被称为史上最帅孙悟空!这部陪伴我长大的电视剧至今难忘。

2《风云雄霸天下》

这部剧看了一集就深深地爱上了,犹记得步惊云那泡面般的发型和聂风的狮子头。剧情是以步惊云和聂风为父报仇为主线,与江湖一霸雄霸、绝无神展开斗争,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记忆最深刻的是步惊云和楚楚姑娘的爱情:一个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天下会少爷,一个是角落里小小婢女,这样的人设简直不要太美丽!

3《还珠格格》

由林心如和赵薇主演的还珠格格相信大家都看过吧,这部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刷了一遍又一遍。小燕子的古灵精怪,紫薇的端庄稳重,这简直是神奇对比。小燕子一次次的闯祸和无理取闹,带来的是紫薇无限的包容,也许会有怨,却始终把小燕子放在心中的最好姐妹,这样的轻易令我们倍受感动。两位主角的爱情发展也是十分吸引人的。

除了这三部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小李飞刀》、《小鱼儿与花无缺》、《封神演义》、《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放羊的星星》等等,简直数不胜数!这些你们都看过吗?

2014年,有部英剧横空出世。当时大家一度盛传:这是《黑镜》姊妹篇。

《黑镜》确实挺好看的,题材大胆、立意深远、结构新颖。但讲道理,多看几集就会觉得腻味。

所以,我听到“黑镜姊妹篇”这个噱头的时候,并无多大兴趣。

2019年,一个好朋友突然给我安利了这部剧,不由得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想着这剧一集才半小时左右,那就看看吧。

名字挺有趣的,叫做《9号秘事》。当然,据主创人员说,取这个名字并无特殊含义,纯粹是叫着更顺口罢了。

才看了第一集,我就打了自己一个耳光:卧槽,真香!当年我怎么会错过这部神剧?

本剧的结构和《黑镜》类似,每集一个独立的怪诞故事。

剧情短小精悍却又错综复杂,而且总有意想不到的神反转,而且是不断的反转。让人看完后细思恐极但又欲罢不能。

整部剧充斥着黑色幽默和悬疑惊悚,几乎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台词,都包含着对人性的讽刺和 社会 的嘲弄,时不时还夹带着腐国特色玩笑,让人看了拍案叫绝。

感谢耐心阅读,若您对 历史 文化和** 娱乐 感兴趣,敬请关注本号,谢谢!

肖邦

又名 : 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

职业 : 作曲

所属地区: 波兰

出生地 : 波兰

生日 : 1881年3月1日

人物介绍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 (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

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叙事曲》、《降A 大调波兰舞曲》等;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如《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等;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如《降b小调奏鸣曲》等;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却很勉强。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舒曼称他的音乐象“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临终嘱附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波兰才子

一、又一个神童

肖邦一家住在一个伯爵夫人的庄园宅地的三间房子里,那是令人愉快的房间,有着白色的墙和发光的天花板,有挂着雪白薄沙窗帘的窗户,宽大的窗台上,倒挂金钟和天竺葵生气勃勃地开着花。房屋里面摆着沉重的红木家具、许多书架和一个白柱式火炉,在天冷的时候,里面的松木劈啪作响,发出芳香的热气。三间房子中最大的一间里面摆着钢琴。有别于其他神童音乐家的是,少年肖邦并不喜欢那架钢琴。

肖邦的第一位教师是个奇怪的人物,他总是穿着淡**的大衣和裤子、漆皮长靴以及颜色华丽但很俗气的背心,据他说这是在一个拍卖行买的波兰最后一个国王的所有物。他总是带着一支长铅笔,常用来敲那些迟钝和不守规矩的学生的脑袋和手指。他使肖邦喜欢上了钢琴,而且弹得非常美妙,于是少年肖邦逐渐以“第二个莫扎特”而闻名华沙。在十岁时,他被带去在一个大歌唱家面前弹奏,歌唱家听后非常高兴,送给他一块手表。不久以后,俄国沙皇听见他演奏,当即以一个钻石戒指作为赠品。当时的欧洲报纸上有这样一句话:“上帝把莫扎特赐给了奥地利,却把肖邦赐给了波兰。”当肖邦还很小,不会记谱时,他就能编出一些小品来,让老师为他写在稿纸上。后来肖邦在父亲教法文的华沙学会里学习了作曲和其它课程。当他十七岁时,终于离开学校献身于音乐。

二、“从一而终”的爱国音乐家

肖邦是终生献身于一种乐器的第一个作曲家。甚至连李斯特这位钢琴中的帕格尼尼,也在晚年转而为全部管弦乐队创作作品,因而当他的钢琴作品为管弦乐队重新改写的时候,它们听起来一样好——或者甚至更好。但肖邦并没有试图在钢琴上模仿管弦乐队。他用钢琴比别的任何乐器都能更好地表现音乐。不论肖邦的作品节奏是什么——是圆舞曲还是波兰的玛祖卡舞曲或是波兰舞曲——那旋律几乎总是用简单的ABA三段体歌曲形式。他的音乐同贝多芬的奏鸣曲不同,正象一首短小而完美的诗不同于莎士比亚的一出话剧一样。肖邦在维也纳举办了两次成功的音乐会,然后想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上去求名。在华沙开了三次告别音乐会后,他就出发了。当他还没有走出多远的时候,他的老师和过去的同学们拦住他的马车并唱了一首为了向他致敬而写的大合唱。然后他们给他一个装满了故乡泥土的银制纪念杯,希望他永远也不要忘记故土。他虽然再也没有回来,但是永远也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祖国。

三、巴黎岁月

肖邦到巴黎后不久,就成了巴黎最时兴的教师。他愿意有多少学生就有多少,价格是最高的。他上课时象一个王子,总是戴着白羊皮手套,并且由一个仆人陪着,坐着一辆马车来到。 李斯特把他介绍给在乔治·桑的笔名下写作的著名小说家迪德望夫人(Dudevant)。通过她,他被拉进以巴黎为家的艺术家们、作家们和音乐家们的欢快的圈子里去。可是降临到他身上的一切成功和乐趣都永远不能使他忘记波兰的光荣和忧伤。 所有的肖邦的音乐作品都是他各种感情的短小音画。有一些是从他自己的生活中取来的——当他在玛佐尔卡岛上访问乔治·桑和她的女儿们的时候写的梦一般的夜曲和短小的前奏曲,和那些圆舞曲——特别是降D大调的那一首,据说是在他注视着乔治·桑的小白狗追逐自己的尾巴以后写的。但是他的音乐的更大部分都是从他对他的出生地的热爱里生长出来的。

四、波兰节奏

肖邦的许多最伟大的作品都是用波兰的两种古代舞蹈玛祖卡舞和波罗乃兹舞的节奏写成的。波罗乃兹舞是一种贵族的舞蹈——王子和英雄们在国王宝座前面稳重而庄严地行进。肖邦用这种曲式创作了他的一些最宏伟的作品。玛祖卡舞是肖邦时常看见的,这是波兰农民们力图在朝气蓬勃的尽情欢乐中忘掉他们生活中的艰苦时跳的一种农村舞蹈。其节奏是每一小节三拍子,在最后一拍,跳舞的人们把脚后跟咔嗒一声碰在一起时加强了一拍。肖邦作了五十多首玛祖卡舞曲,并且在这一种节奏里,表现了从悲伤和神秘感到生活的欢乐等种种感情。肖邦伟大的《降b小调鸣曲》是建立在古老波兰的一首诗的基础上的,而他的四首《叙事曲》则讲述了波兰最伟大的诗人写的四个故事。其中最流行的一首讲的是一个年轻的骑士对一位美丽而神秘的**的爱情。甚至他那些《练习曲》,也不仅是一些练习,而是一些音乐素描。所有想做钢琴名家的学生都想要学会的那首伟大的《革命练习曲》,是当肖邦听见波兰人一再起来反抗俄国,但一再被残酷镇压时写的。浪漫派大师舒曼曾这样形容:“肖邦的作品是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 肖邦的音乐被人们热爱的原因也许是:它不仅是在诉说波兰的美和忧伤,而且诉说的是一种炽热的爱国之情。肖邦在巴黎的朋友,德国诗人海涅有一次写道:“他在钢琴前坐下来的时候,我觉得仿佛是一个从我出生地来的同乡正在告诉我当我不在的时候曾经发生的最奇怪的事情。有时我很想问他:‘家里的那些玫瑰花还在热情地盛开吗?那些树还在月光下唱得那么美吗?’” 那带着“以魅力笑容、令人愉快的态度、象天使一样有着一绺美丽的鬈发”的文雅的小音乐家成了巴黎客厅的宠儿。但是巴黎生活的经历毁坏了肖邦的健康,他变得敏感而易怒,在一次争吵之后,他同乔治·桑十年的友谊彻底崩溃了。

钢琴诗人

一、繁杂的曲名与潇洒的谱曲

肖邦一生作品繁多,且全部为钢琴曲,而其中的十分之九又是钢琴独奏曲。但是最令人感到麻烦的是,他的作品大多只有体裁而没有标题,很多作品,即使标上调式和体裁及体裁编号,仍然难以搞懂到底是哪一首。因此,后人查找肖邦的作品时,往往以作品编号(Op )作为查找的主要根据,因为作品编号是不会出现重复和混乱现象的。

肖邦作曲时,基本离不开钢琴键盘。据当时的人所说,肖邦擅长在钢琴上即兴创作,而且有着一气呵成般的流畅,但当他落笔追思即兴乐念时,却异常费力,稿纸上往往留下很多涂改痕迹。许多已成之作,每经他本人演奏一次,就会出现一种有所改动的版本。可见肖邦对于作曲是十分情绪化的。

二、肖邦的信条:让人们去猜吧!

“脱帽吧,先生们!这里是一位天才!”这是1831年12月,舒曼发表在《大众音乐报》第四十九期的一篇评论肖邦作品第二号的文章里推崇肖邦的话。这篇文章,是舒曼的第一篇音乐评论文章。德国人对肖邦的了解,是从舒曼的这篇文章开始的。

肖邦在1827至1828年间,以莫扎特的歌剧《唐·璜》第一幕中唐·璜和策丽娜的小二重唱作为主题,写成了作品第二号——钢琴和乐队的变奏曲。

1831年10月27日,德国钢琴家尤里乌斯·克诺尔(1807—1861)在莱比锡布业公会音乐厅初次登台,演奏了肖邦的作品第二号。舒曼评论这个曲子的文章,就借用了尤里乌斯的名字作为笔名。

1831年12月16日,肖邦从巴黎写信给他的朋友沃伊切霍夫斯基说:“几天以前,我从卡塞尔收到一个热心的德国人写的一篇长达十页的评论,他在冗长的绪言以后一小节一小节地进行分析(作品第二号)。他认为按照正统的观点,它们不能算是变奏,而是一幅想象的图画。他说,第二变奏里唐·璜和列波累罗在追赶;在第三变奏里,唐·璜亲吻着策丽娜,使马捷托看了呕气;在慢板第五小节的降D大调上,唐·璜和策丽娜在接吻。这位撰稿者大发奇想,实在可笑,他还迫不及待地想把这篇文章发表在《音乐杂志》(属于他的女婿菲梯斯的刊物)上。好心的希勒是一个很有才能的青年,……他对我十分关心,马上告诉菲梯斯的岳父说,他写那篇评论对我没有好处只有害处。”肖邦所说的菲梯斯(1784-1871),是比利时音乐学家,1806年他和《民族信使报》编者罗贝尔的女儿阿黛拉伊德结了婚。菲梯斯在1827年创办的《音乐杂志》是一种周刊。那么,写那篇评论文章的“热心的德国人”,应该就是罗贝尔了。 肖邦最反对用文字解释他的作品。伦敦乐谱出版商威塞尔(1797—1885)为了使出版物引人注目,常给他的作品加上想入非非的标题,如《降B大调变奏曲》(作品2)标作“向莫扎特致敬”;

《引子和波罗乃兹》(作品3)标作“快乐”;《玛祖卡风格回旋曲》(作品5)标作“波西阿娜”;《三首夜曲》(作品9)标作“塞纳河流水潺潺”;另外《三首夜曲》(作品15)标作“西风”;《降E大调圆舞曲》(作品18)标作“邀舞”;《波莱罗舞曲》(作品19)标作“安达卢西亚回忆”;《b小调谐谑曲》(作品20)标作“地狱里的宴会”;《第一叙事曲》(作品23)标作“无词叙事诗”;《两首夜曲》(作品27)标作“哀怨”;《降b小调谐谑曲》(作品31)标作“冥想”;另外《两首夜曲》(作品37)标作“叹息”;《两首波罗乃兹》(作品40)标作“宠物”;而《玛祖卡舞曲》则统称为“波兰回忆”。 1841年,肖邦从诺安写给他的朋友丰塔那(1810—1869)的一封信中愤慨地说:“至于威塞尔,他是一个蠢才和骗子。你写信给他时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 如果他老是因我的作品而赔钱,那是由于他不照我的意见,而加上愚蠢的标题所致。从我心灵里发出的声音,教我不能再送给他任何作品让他加上这些名称。你对他说话可以尽量讲得尖锐些。”

在肖邦看来,那位“热心的德国人”是和威塞尔同样愚蠢,同样可笑的。但这个德国人在文章中所描绘的“一幅想象的图画”,也许并不是他的发明,而是步了舒曼的后尘;因为舒曼的文章里也谈到第二变奏“象一对情人(但不是唐·璜和他的仆人列波累罗)在追赶”,优美的降B大调是“情人第一次的接吻”等等。舒曼喜欢给自己的作品加上文学性的标题,如《狂欢节》(作品9)、《幻想曲》(作品12)、《童年情景》(作品15)、《少年曲集》(作品68)、《森林情景》(作品82)等都是其例;肖邦则对此深恶痛绝,他的《g小调夜曲》(作品15之3)原想注上“悲剧《哈姆莱特》观后感”字样,后来还是取消了,他说:“让人们去猜吧。” 让音乐本身去说话,不把主观臆想强加给听众——这就是肖邦的信念。“让人们去猜吧”这句话,对于肖邦的作品是有普遍意义的。

hopin Frederic· Francois (1810-1849) Polish-born French composer and pianist of the romantic era His music, written chiefly for the piano, was based on traditional Polish dance themes

肖邦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科(1810-1849) 浪漫主义时期波兰裔法国作曲家和钢琴家。他写的以钢琴曲为主的音乐以传统的波兰舞蹈主题为基础

作品:1《夜曲》No1

2《夜曲》No2

3《夜曲》No5

4《升C小调夜曲》编号外 阿劳

5《C小调夜曲》编号外 阿劳

6《叙事曲》霍洛维兹

7《降E大调回旋曲》 霍洛维兹

8《第二钢琴鸣奏曲》鲁宾斯坦

9《夜曲》OP9-1 傅聪

10《夜曲》OP32-2 鲁宾斯坦

11《夜曲》OP72-1(遗作)鲁宾斯坦

12《夜曲》OP72-1(遗作)傅聪

13《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鲁宾斯坦

14《喜悦》阿劳

15《革命练习曲》 No12 Maurizio Pollini

16《革命练习曲》 No12 李赫特

17《E大调练习曲》(离别) Op12 No3 李赫特

18《E大调练习曲》 (离别) Op12 No3 Maurizio Pollini

19《第1号练习曲 》OP10 No1 李赫特

21《夜曲 》No20 In C Sharp Minor Op posthumous Pires

22《第2号练习曲》Op10 No2 李赫特

23《夜曲》NO8 皮尔斯

24《第2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 舒拉切尔卡斯基

25《第3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舒拉切尔卡斯基

98《第三钢琴奏鸣曲》第二-四乐章 舒拉切尔卡斯基

26《F小调幻想曲》舒拉切尔卡斯基

27《华丽大圆舞曲》拉赫玛尼诺夫

28《玛祖卡舞曲》NO1

29《玛祖卡舞曲》NO3

30《波兰舞曲第6号》英雄 作品第53号

31《圆舞曲第九号》李帕蒂

32《编号外圆舞曲1》阿劳

33《编号外圆舞曲2》阿劳

34《编号外圆舞曲3》阿劳

35《G小调波兰舞曲》Biret

36《军队波兰舞曲》Op40, No1 Maurizio Pollini

37《降B大调波兰舞曲(编号外)》Biret

38《B大调夜曲》Op 32 No 1 拉罗查

39《帕格尼尼回忆变奏曲》傅聪

40《船歌》 拉罗查

41《降b小调波兰舞曲》(编号外) Biret

42《摇篮曲》拉罗查

43《第一钢琴叙事曲》鲁宾斯坦

43《第一钢琴叙事曲》霍洛维茨

43《第一钢琴叙事曲》基辛

44《第一钢琴叙事曲》波利尼

45《降G大调波兰舞曲》(编号外)Biret

46《F大调第二钢琴叙事曲》 鲁宾斯坦

47《降A大调第三钢琴叙事曲》鲁宾斯坦

48《b小调第一钢琴谐谑曲》 鲁宾斯坦

49《降b小调第二钢琴谐谑曲》 鲁宾斯坦

50《E大调第四钢琴谐谑曲》 波哥莱里奇

51《雨滴》前奏曲 阿格里奇

52《五首马祖卡》米凯兰杰里

53《前奏曲28号之24》阿格里奇

54《前奏曲op45》阿格里奇

55《升c小调第三号谐谑曲》波哥莱里奇

56《小狗圆舞曲》李帕蒂

57《波莱罗舞曲》乌戈尔斯基

58《华丽变奏曲》齐伯尔斯坦

59《第一钢琴奏鸣曲》齐伯尔斯坦

60《c小调即兴幻想曲》李云迪

61《降G大调第三号即兴曲》阿劳

62《圆舞曲作品69之2》Dinu Lipatti

63《夜曲作品27之1》巴伦伯伊姆

64《音乐会快板》阿什肯纳吉

65《引子和日耳曼主题变奏曲》瓦萨里

66《圆舞曲》Op 64 No2李帕蒂

67《“Hexameron”变奏曲》Ashkenazy

68《降A大调第一钢琴即兴曲》阿劳

69《幻想波兰舞曲》布伦德尔

70《塔兰泰拉舞曲》乌戈尔斯基

71《升g小调前奏曲作品28之7》Ivo Pogorelich

72《升g小调前奏曲作品28之12》Ivo Pogorelich

73《升g小调前奏曲作品28之16》Ivo Pogorelich

74《升f小调波兰舞曲》布伦德尔

75《第二号即兴曲》Claudio Arrau

76《马祖卡》作品63之2和63之3 Harasiewicz

77《夜曲》作品62之1 Harasiewicz

78《春天》科尔托

79《寂静的夜》科尔托

80《引子和Moore主题变奏曲》Vladimi&Vovka Ashkenazy

81《第16号夜曲》科尔托

82《第4号夜曲》科尔托

83《三首新练习曲》科尔托

84《练习曲作品25之7》波利尼

85《冬风练习曲》波利尼

86《蝴蝶练习曲》波利尼

87《帕格尼尼威尼斯主题曲》齐伯尔斯坦

88《c小调波兰舞曲》布伦德尔

89《英雄波兰舞曲》科尔托

90《夜曲》No1 Pires

91《夜曲》No9 Pires

92《夜曲》No13 Pires

93《夜曲》No15 Pires

94《马祖卡》作品33之4舒拉切尔卡斯基

95《夜曲》作品62之2舒拉切尔卡斯基

96《《唐璜》:让我们手拉手吧》舒拉切尔卡斯基

97《夜曲》作品27之2 舒拉切尔卡斯基

98《圆舞曲》作品34之3 拉赫玛尼诺夫

99《少女的愿望》 拉赫玛尼诺夫

100《第三钢琴协奏曲》基辛

101《第一钢琴叙事曲》米凯兰杰里

102《夜曲》第五首 Camille Saint-Saens

103《波兰舞曲》Op 53 Ignacy Jan Paderewski

104《第二号钢琴谐谑曲》霍洛维茨

105《五首马祖卡》2 Michelangeli

106《夜曲》作品37之2 Novaes

107《夜曲》No8 Barenboim

108《夜曲》No20 Barenboim109《第14首圆舞曲》编号外 基辛

108《圆舞曲“小狗”》陈萨

109《自然的行板和华丽的波罗乃兹》Idil Bir

肖邦 FFCchopin 1810-1849,波兰作曲家,肖邦十九岁时他写下了《f小调钢琴协奏曲》,1848年他在英国演出返回巴黎后几个月便逝世了,时年三十九岁。

肖邦是浪漫主义时代最有独创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风格绝不会与其他人相混淆。在第一流的艺术家中,肖邦是唯一把他的创作生活集中于钢琴上的大师。不能演奏任何时间长度的持续音当然是钢琴的主要局限,肖邦却巧妙地克服了这些局限。对于现代钢琴风格的形成,他的功绩是不下于任何其他音乐家的。肖邦用踏板把低音部相隔很宽的和弦持续下去,形成萦绕着迷人旋律的音群。

在肖邦的身上,母亲的血统占着优势,波兰民族的血液沸腾得格外有力,那骑士般的玛祖卡闪烁着火热而辉煌的姿态;甜蜜的柔情和风趣的卖俏贯穿在圆舞曲之中。除了这些精神化了的舞曲形式之外,肖邦还写了幻想曲、谐谑曲、叙事曲、即兴曲、前奏曲、奏鸣曲。他抒发感情有时象魔鬼般地神秘莫测,有时又象水妖般地令人销魂,但却永远是心血温暖而慈祥的。

肖邦的经典:

肖邦有“钢琴诗人”之称。因为各种深刻的感情,如悲剧的,浪漫的,抒情的,英雄的,戏剧的,幻想的,灵性的,甘美的,光辉的,伟大的,单纯的,肉感的--都能在他的钢琴曲中表现出来。

您可以先了解以下几种:

(然后我在具体给您推荐几首)

圆舞曲,他的圆舞曲使舞蹈者不能计数拍子。是灵的舞蹈所用的音乐,不是肉体的舞蹈所用的音乐

夜曲,大抵是暗示月光的梦幻的音乐,吐露不可思议的心情的乐曲。

波洛奈兹舞曲,是肖邦的最得意的乐曲形式之一。它涌现出波兰人肖邦的豪壮,严肃,而优秀,粹美的气质。

玛祖卡,曾有俄国音乐家讲演肖邦的名曲,说:“肖邦的其它乐曲即使完全失去,其玛祖卡舞曲必然永远为伟大的乐曲而留传于世。”

前奏曲,是他的色彩音乐,是美感与灵魂的高升。

练习曲,有诗的思想,乐的感情,剧的情景表现着,不是技术的练习曲,而是“灵魂的练习曲”。

叙事曲,可以体验内容的美,与伟大的诗心。

总之,他的乐曲没有一首不寐。他的人也没有一处不美。

现在我给你推荐几首吧

1、自然行板和光辉的大波洛奈兹舞曲,作品22

此曲是最有光辉的一曲。是非常优秀而幽静的乐曲。曲的音律,有肖邦风的纤丽的装饰音,有微妙,幽远之趣。

2、降G大调练习曲,作品10,第五

是奉曾于李斯特的。在这曲中,委婉的讴歌他心中的热情与烦恼。

(还有c小调练习曲又名《革命》作品10,第二)

3、葬礼进行曲,作品35,第三乐章

曲趣全是一团热得狂飙,强烈的哀愁与高贵的感情,描出着一个独自的世界。

4、玛祖卡舞曲,作品50,第二

充分发挥玛祖卡的强力的气势与特征。

5、小犬圆舞曲,作品64,第一

是描写小狗追捕自己的尾巴,在地上不断地回转。很有趣的一首。

(还有降E大调第一圆舞曲,升c小调第七圆舞曲,降A大调第九圆舞曲,E大调第十四圆舞曲)这些都很好听。

6、升F大调夜曲,作品15,第二

是肖邦夜曲中最出色的一曲。在这曲中可以窥见南国的星夜的光景。沉沉的棕树,发出悲哀的呻吟的杉树,蔷薇的茂丛,就是一个南国之夜的梦。

(还有F大调夜曲,降E大调夜曲,升F大调夜曲,g小调夜曲,降D大调夜曲)我很喜欢他的夜曲,真的很美。

7、军队波洛奈兹舞曲,作品40,第一

曲趣与如梦如影的夜曲及优美的圆舞曲等全然不同。是表现着一种挑战的,必胜的精神。

8、升C小调波洛奈兹舞曲,作品26,第一

这是抒情的波洛奈兹舞曲中最为人爱好的作品。此曲如骑士与贵族女子间的会话。反映出恋人的永别,绝望的悲哀的情调。

9、降e小调波洛奈兹舞曲,作品26,第二

此曲前面是不可思议的幻想音乐,后面有合唱曲风格的宗教情趣的强力的乐段。

10、d小调前奏曲,作品28,第四

是肖邦前奏曲中最为高贵的。是热情的,有最强的抒情的又咏叹的歌谣开始,有犹如扶摇直上的升天。

(还有G大调前奏曲,A大调前奏曲,升D大调前奏曲又名《雨滴》)

11、G小调叙事曲

是肖邦叙事曲中前所未有的,它具有戏剧性和交响性的体裁。

12、升c小调即兴曲也很经典。

我不知道我说的这些对您有没有帮助,到今天为止,我已经弹了20年的钢琴了,我一直都很喜欢肖邦的作品。我建议您可以去专业的书店找一些肖邦的盘,有一些综合的盘,里面的曲子都是经典的。或者他的全集也很好,因为真的他的每一首曲子都是那么好听,那么扣人心弦。

希望您也能和我一样喜欢,也希望我在这里所说的东西对您有所帮助。

肖邦的圆舞曲:

肖邦一生中总共创作了21首圆舞曲,从表达形式上来说可分为两大类别:一类是把实际的舞蹈加以理想化的作品, 另一类则为圆舞曲形式的抒情诗。如:《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降D大调“小狗”圆舞曲》属等作品属于前一种类型,而《升c小调圆舞曲》等作品属于后一类。

肖邦圆舞曲一向以优美、高雅、华丽而著称,但由于节奏变化复杂,因而并不适于实际的舞蹈。在属于第二大类的抒情诗式的圆舞曲中,往往可以发现类似玛祖卡舞曲般的节奏,这是由于肖邦始终保持着浓厚的斯拉夫民族情调的缘故。肖邦的圆舞曲在演奏技巧上相对比较简单,内容也较为通俗易懂,所以为一般人所喜爱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 Fryderyk Fanciszek Chopin,1810-1849)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在七岁时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叙事曲》、《bA大调波兰舞曲》等;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如《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等;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如《降 b小调奏鸣曲》等;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

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却很勉强。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舒曼称他的音乐象“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肖邦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他临终嘱附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看这里

  http://bookqqcom/s/book/0/5/5390/21shtml

  希特勒为什么一直没结婚?有的时候,我们会问他这个问题……他的回答并没有涉及在他的内心深处藏得很深的那些理由——因为这些理由,他才发誓要做一名独身者,直到自杀前夕才违背这个誓言。

  希特勒生硬地解释说,结婚会分散他的精力,一位国家元首只有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他的人民时,才能为人民的幸福作出彻底的自我牺牲。他还列举了一些国家元首的例子,他们由于顾虑家庭,为家庭操心,而忘记了他们对人民所承担的责任。希特勒说,“他们身上有着被锻炼得无比坚强的品格,却因为家庭的原因,毁于一旦。我们还看见一些男人,他们已经下定决心,在他们开辟的道路上成就伟业,也因为家庭的原因,变得优柔寡断,一事无成。”他认为他的使命重大,不允许他在个人事情上分散精力。

  希特勒说这番话时,一脸的严肃认真,语气也不容置疑,最终既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也说服了那些心存怀疑的人。这个问题也到此为止了。但是在死之前几个小时他才结婚的真正原因,构成了他生命中最悲壮的一面。

  他爱过格利 劳巴尔——他的同父异母的姐姐安吉拉的女儿,他对她倾注了极其深厚的感情,使他不可能考虑在他的外甥女离奇死亡后再去迎娶另外一个女人。他经常对我说,她实现了他在女人身上寄予的最完美的理想,还说他有朝一日会娶她为妻,如果不是那场离奇的意外事故夺去了她的生命的话。

  身为舅舅的希特勒把格利从维也纳接来的时候,她才十六七岁,是一个棕色皮肤的少女,浅褐色的眼眸,身材高挑,声音悦耳动听。一开始,希特勒把她当成大孩子对待,让她上音乐课,妒嫉她和别的男子来往。

  1927年,当她秘密地与她的司机埃米尔 莫里斯订婚时,希特勒勃然大怒,命令那名司机与她断绝往来,同时威胁说,如果他对此置若罔闻,就会立即被扫地出门。希特勒本来就是一个粗鲁固执的人,为了拆散这对年轻人,他不惜动用一切手段。他不仅威胁格利要把她赶出慕尼黑,而且还真的收回了他发给格利的母亲和她的其他家庭成员的资助,以前他习惯用金钱援助他们。1928年夏天,他的要挟讹诈大获全胜,彻底地拆散了格利和她的司机。没过多久,年轻的格利认识了林茨的一名绘画艺术家,画家为她的魅力所倾倒,很快就提议和她结婚。希特勒通过自己的私人侦探知道了这个事情,也采用同样的手段迫使他姐姐反对这门婚事。

  希特勒采取这些行为的动机是毋庸置疑的,他对自己的外甥女的感情,远不只是一种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呵护之情。他深受一种强烈嫉妒的折磨,而这种嫉妒则是由爱情引发的,只是那时他还不便表露出来。

  我曾有机会看到那位年轻画家写给格利的情书。在情书中,那名绝望的求爱者穷尽所有的理由要格利跟他一起走。我为希特勒将那封情书重新誊抄了一份,所以现在还可以把那封信中最有特点的段落引用于此:

  “现在,你舅舅意识到他对你母亲的影响力,恬不知耻地利用她的软弱。不幸的是,只有等你成年后,我们才能回击这种要挟讹诈。他果真在我们俩的幸福前面设置了许多障碍。然而他知道,我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你母亲在同意我们结婚之前要求我们分开的这一年,只会增加我们彼此的爱慕和依恋之情。我的诚实善良很难接受如此卑劣的做法。”

  “然而,我只能从一些把你舅舅和你连在一起的本质上自私的理由,来解释他的所作所为。他只是希望你有朝一日只附属于他一个人,而不属于别人。”

  在信的另一段,年轻的画家宣称:

  “你舅舅依然把你看成是一个未谙世事的小女孩,他不会明白你已长大成人,将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你舅舅性格暴烈,在他的那个党派里,所有的人都像奴仆一样对他殷勤备至,卑躬屈膝。我不明白他这样聪明敏锐的人怎么就不明白,他的顽固不化以及他对于婚姻的奇谈怪论,在我们俩的爱情和心愿前只会化为齑粉。他希望在今年内成功地战胜我们,但他太不了解你那炽热的感情了……”

  正是在这个时期,希特勒已经下定决心,一旦实现了自己的政治野心,就娶格利为妻。1930年,他租下了位于慕尼黑普令茨雷根坦广场16号一栋房子的整整一层楼,格利也搬到这套公寓里住下。和格利共同生活的这些年,按照希特勒自己的说法,是他这一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

  后来,当他回忆起这一段往事的时候,他容光焕发,详细向我们描述他们俩如何在一起度过的令他陶醉的快乐夜晚。他们俩总是一起出去购物,一起去看戏,定期参加音乐会。他带着一丝涩涩的酸楚,跟我们道出格利的一些小小的怪脾气:“当我带她去时装店时,她叫店员把礼帽部的所有的帽子都拆开包装,还吩咐店员把陈列在橱窗里的帽子也拿过来。当商店里所有的帽子都在她的头上戴过一轮之后,她才告诉店员说没有一顶帽子适合她戴。她说话非常放肆无理,弄得我十分尴尬。我小声对格利说,她不能这样把商店弄得乱七八糟后,什么也不买就离开商店。她却朝我投来一个让人无法生气的微笑,并从嘴里撇下一句话:‘可是,阿道夫舅舅,这些人在这里不就是干这个的吗?’”

  希特勒照顾格利,时刻保持着警惕,心怀妒意。他每一次外出做巡回宣传的时候,格利都必须向他庄严地发誓,保证不趁他外出的时候去和那些曾经要好的人来往。只是在她回她母亲家的时候,他才不会强行要求她接受他的陪伴。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31年9月,当时,希特勒在摄影师海因里希 霍夫曼的商店里认识了一名小店员,名叫爱娃 布劳恩,她迷上了希特勒,相信自己会征服他。希特勒和她逢场作戏,打情骂俏。

  1931年9月17日,希特勒打电话把格利从贝希特斯加登叫了过来,当时格利正在那里休息。第二天,他们俩大吵大闹了一场,因为希特勒突然决定要去纽伦堡。格利指责舅舅没什么事就把她叫过来,他不在家,却禁止她去维也纳让一位声乐教师检查她的嗓音,她对此十分气愤。第二天早晨分手时,他们俩开始陷入冷战。当天,格利在搜查舅舅的外套时,从里面发现了一封爱娃 布劳恩写给希特勒的表白爱情的亲笔信,格利的恶劣心情顿时变成了绝望。当晚,她用手枪朝自己的嘴巴里开了一枪,一命呜呼。

  希特勒接到消息,从纽伦堡紧急赶了回来。他为外甥女自杀的事感到非常难过,差点要为此结束了自己的性命,他的副手赫斯好不容易才把手枪从他的手中夺了下来。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他不思饮食,在房间里来来回回地踱着步子,想着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外甥女做出如此决绝的举动。

  当他恢复饮食后,他再也吃不下肉食了。也正是从那一天起,他变成了绝对的素食者。

  连续好几个月,希特勒一直拒绝会见朋友,完全生活在对格利的回忆之中,格利的房间也保持着她死时的样子。他让那间房子每天都开着鲜花,此后的每年依旧为她举办生日庆典。直到战争爆发,他身上都带着那个房间的钥匙,甚至连格利在伯格霍夫别墅的那个房间也总是关着的。后来,当他翻修这栋别墅,扩大房子的空间时,外甥女位于侧翼的房间也原封不动。她的衣服、梳洗用品和所有属于她的东西都保留在原来的地方。格利的母亲想要一些格利用过的东西或者一些信函留做纪念,都被希特勒拒绝了。格利的所有信件都被她心存嫉妒的舅舅小心翼翼地保存着,1945年4月,希特勒向他的副官绍布下达命令,如果绍布觉得希特勒没有什么机会离开柏林的话,就把那些信件销毁。他还让人按照格利的照片临摹了许多肖像画,挂在他在慕尼黑、柏林和伯格霍夫别墅的套间里。这出悲剧曾让他沉湎于孤独之中不能自拔。

  格利自杀六个月后,元首的朋友们终于成功地把他从孤独中解救了出来。一天晚上,海因里希 霍夫曼把他带去**院,成功地把爱娃 布劳恩安排在他旁边,就像是偶然坐在一起似的。

  就这样,希特勒和爱娃 布劳恩又开始眉来眼去了。几年下来,他们的打情骂俏演变成牢固的关系。有一天希特勒向我坦诚相告,他对爱娃从来就没有产生过那种伟大的爱情,只是对她已经习惯了而已。还有一次,他对我说:“爱娃非常善良,但在我的一生中,只有格利才能在我心里激发出一种真正的感情。我永远都不可能有娶爱娃做妻子的念头。我生活中唯一可能与之结合的女人只是格利。”

  1945年初,在一次交谈中,有人影射有三个女人曾企图为他自杀,那三个女人是格利、爱娃和米特福德**。希特勒就格利之死作了回答:“她是唯一能博取我欢心的女人,也是唯一我可能娶的女人,她的死对我来说是一次可怕的经历。然而,回首往事,我开始相信,她这么做也许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因为她应该得到的幸福我也许永远也不能给她。”

  一天晚上,在慕尼黑一家咖啡馆里,希特勒发现一个女孩长得和格利出奇地相像。他让人把那个女孩叫到他就坐的这一桌来,结识了她。几年里,他安排她去听戏剧课,尽管她几乎没有任何舞台表演才能。在此期间,这个被保护的女孩过着非常放纵的生活。希特勒知道后,就再也没去看过她,也完全停止了对她的资助。

《临风而立》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62 黑白片 90分钟

苏联高尔基少年儿童**制片厂摄制

导演:斯坦尼斯拉夫·罗斯托茨基 编剧:阿历克山德尔·戛里契斯坦尼斯拉夫·罗斯托茨基 摄影:维亚切斯拉夫·舒姆斯基

主要演员:拉莉萨·鲁日娜(饰斯薇特兰娜) 维亚切斯拉夫·吉洪诺夫(饰苏兹达列夫大尉) 克拉拉·鲁契阔(饰娜塔莉娅·米哈依洛芙娜) 列昂尼德·贝柯夫(饰戛尔库沙)

剧情简介

1941年6月20日,斯薇特兰娜从东部的海参崴前往西部一小城去会见从事地质勘探工作的未婚夫伊果尔。不想途中爆发了战争。她的箱子被人偷走,她也不幸得了斑疹伤寒,在新西伯利亚住进传染病医院。出院时已是冬天,斯薇特兰娜因患传染病,头发被剃光,只好戴顶棉帽。

经过千里跋涉,姑娘终于来到了西部小城,来到伊果尔在信中告诉她的那幢地处城市边缘、临风而立的房子。但她已见不到恋人,伊果尔在房门上留了一张字条,说他已入伍开上前线,攻克柏林再回来,他希望斯薇特兰娜等他。斯薇特兰娜决定在这里等待未婚夫的凯旋。占用这幢房子的一支部队即将开拔。临行前军人拉夫连蒂耶夫把一个保险柜托付给斯薇特兰娜,告诉她将有一辆卡车带着他的亲笔信来领取。

部队刚走,军队办的《前进报》的编辑部又立即占用了这幢房子,斯薇特兰娜尽力帮助编辑部干杂活,每天从早忙到晚,不是劈木柴,就是洗衣服。她和编辑部的道尔莉·玛克西莫芙娜上尉相处融洽,玛克西莫芙娜希望上帝保佑她的丈夫和儿子在列宁格勒平安无事。在除夕之夜,她无限怀念去年今日与丈夫一起在朋友家度过的欢快的新年,然而斯薇特兰娜的新年却毫无欢快可言:母亲老是有病,奶奶老态龙钟,爸爸总是替人在医院值班。

一天,拉夫连蒂耶夫从省执委会打来电话,要斯薇特兰娜按约定时间到桥头去接来取保险柜的卡车司机。斯薇特兰娜在桥头遇见一位工兵,便向其打听伊果尔的消息,工兵说他认识这个“精明的小伙子”,但他还没来得及说出伊果尔的下落就遇到一阵轰炸,这位士兵为掩护斯薇特兰娜,不幸牺牲。司机始终没有来。斯薇特兰娜惊恐地回到住所,发现伊果尔的房门已被打开。她急忙走进去,只见沙发上躺着一个人,脸上蒙着军大衣。伊果尔回来了!她立即蹲在他身旁,撩起衣袖,贴在脸颊上,军人醒了,但那是编辑部的苏兹达列夫大尉,他刚采访回来。斯薇特兰娜忽然看到伊果尔的衣柜里挂着一件白色连衣裙,上面别着张字条,那是留给她的礼物。在编辑部的新年晚会上,当斯薇特兰娜穿着这件洁白的连衣裙出现在全身戎装的人们面前时,仿佛给大家带来了和平和幸福的希望,她是作为苏兹达列夫的舞伴来参加这一盛会的。酒阑人散后,苏兹达列夫向她倾诉情怀,斯薇特兰娜制止了他,她要永远忠于她的伊果尔。

一个阴霾的日子,苏兹达列夫离开了编辑部,斯薇特兰娜为他送别。途中,她把与伊果尔的关系告诉了他,苏兹达列夫送她一支手枪。斯薇特兰娜踏着雪回来时,发现整个编辑部已经撤离,只留下朱巴列夫大尉在等她,斯薇特兰娜不愿离开这幢房子,她要在这里等伊果尔回来。编辑部刚撤走,野战医院又来了,斯薇特兰娜于是又帮助医务人员护理伤病员,有时她还顶替护士协助女外科医生娜塔莉娅·米哈依洛芙娜做手术,很少有空闲时间。

春天来了,医院接到军参谋部的命令:紧急撤退!斯薇特兰娜仍然不愿离开这幢房子。又一个连队来到这里,这里已变成前沿阵地,电话线路也断了,四处都是火光炮声,斯薇特兰娜不停地给伤员包扎。防御战坚持了五天五夜,最后一批面包干也已吃完,弹药只够打三天的了,处境十分艰难。战斗间歇,指战员们的生活很单调。邮递员戛尔库沙把邮局里无法投递的信带给大家解闷。这批战前寄出的信,因收信人上了前线而无法投递。战士们每人拆阅一封信念给大家听。忽然,斯薇特兰娜听到了熟悉的话语:“……而我,也为了一切感谢你,为了你生活在大地上,为了你爱上了我,也为了我爱上了你……”原来,这是她战前寄给伊果尔的信,那战士念得费劲,就请她念。斯薇特兰娜饮泣念完了信,战士们还想听,于是她又念信上没有的心里话:“不管分别多久,我一定等到你回来。我知道,你会来的,你会来按门铃:三短一长,那时我给你开门,拥抱你并说:我已经永远来到了你身边。”

连队与上级的联络中断,斯薇特兰娜主动提出替连队去给季其柯将军送信,由于信上说斯薇特兰娜是本地人,所以将军又把她派回来了。经过几天激战,连队共有27人牺牲在这幢房子里,剩下不到10个人即将撤离,斯薇特兰娜送走了他们,仍然留了下来。野战医院在随作战部队进攻途中又路过这里,待了一段时日。伤员中有苏兹达列夫大尉,他问斯薇特兰娜,伊果尔还是唯一的吗斯薇特兰娜的回答是她的伊果尔没人能取代。野战医院离去后,《前进报》编辑部的别捷尔松上校又路过这里。他告诉斯薇特兰娜:编辑部的大多数同志都牺牲了。不久,斯薇特兰娜最初在这幢房子里见到的拉夫连蒂耶夫来取走了保险柜。

空荡荡的房子里只剩下了斯薇特兰娜一个人,恍惚中她似乎听到了与她一起在这幢房子里战斗过的同志们断断续续的话语声,也听到了门 :三短一长。她不知道:是她的伊果尔真的回来了,还是他已永远留在战场上……

鉴赏

本片导演罗斯托茨基曾拍摄过三部战争题材的影片,三部影片视角不同、风格各异,第一部是与捷克斯洛伐克合拍的《五月的星》,第二部就是本片,第三部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罗斯托茨基对战争有深切的感受,战争刚爆发他就上了前线,战斗中他失去了一条腿。据统计,1922年出生的每一百名苏联青年,从战争中生还的只有三个人。罗斯托茨基虽然残废了,但他是三个幸运儿之一。他的经历使他的三部战争题材的影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他对银幕上的主人公所遭受的一切有强烈的参与意识。

《临风而立》不是正面地表现前线的英勇战斗,而是展示战士的亲人在那艰苦的岁月是如何生活的。影片朴素地阐述了一个普通的俄罗斯少女的命运和她的美好心灵,她对未婚夫的忠贞爱情战胜了战争的残酷。

影片拍摄的年代正是苏联**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全面创新的时期。本片在继承俄罗斯文学艺术的传统的基础上探索了新的表现手法。应该说,女主人公斯薇特兰娜的形象与俄罗斯古典文学有着继承关系。她勇敢、善良、纯朴、热爱祖国、忠于爱情,使人想起了古罗斯苦苦思念丈夫的雅罗斯拉夫娜,或者令人将她与涅克拉索夫笔下的女十二月党人、屠格涅夫作品中像水晶般纯净的少女相媲美。编导在使斯薇特兰娜的形象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和诗意的同时,又竭力要表现出她是一个很普通的姑娘,这样的姑娘在当时的苏维埃国家里成千上万。因而,关于斯薇特兰娜的故事就变成了关于青春时期就遭受战争袭击的苏联整整一代青年的故事。

影片不是传统的戏剧式的结构,而是一首清新的散文诗,它像康斯坦丁·西蒙诺夫的名诗《等着我吧》那样,是一个少女等待未婚夫从前线归来的故事。在斯薇特兰娜的命运中,本来很传统的故事里融进了现时代的内容:斯薇特兰娜不是像闺中少女那样消极地翘首等待着未婚夫,她是在默默的奉献中与未婚夫一起为未来的胜利、和平与幸福进行着不懈的斗争,她时而成为战地记者的助手,时而承担起护士的职责,时而又是一个迎击敌人的战士。

本片近似室内剧,剧情始终限制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处于城市边缘的一幢“临风而立”的房子里。编导让女主人公住在这幢房子里,她也像这幢房子一样,经受着四面八方吹来的风,却始终挺立着。编导把观众也带进了这幢房子,先是部队撤退的风浪冲击着这里,这里轮流地住过战地报社、野战医院以及把一所和平住宅变成坚固堡垒的步兵连。观众和斯薇特兰娜一起认识了若干战争中的人。后来,部队开始进攻,从这所房子里撤离的单位又相继途经这里。这样处理,编导是有意识地凝聚焦点,把祖国、人民所走过的艰苦的战争历程在这幢房子里集中地展示出来。影片围绕着斯薇特兰娜描写了战斗、短暂的喘息、死亡和胜利。斯薇特兰娜这个贯穿全剧的形象把几个单独的小故事连结了起来,使影片的剧作结构颇有新意。

片中有几场戏处理得很细腻动人。影片开头,斯薇特兰娜穿过整个国家从东部来到西部小城,她对战争还毫无认识。为了找到“区民事登记处”的牌子,她点燃了一根火柴,这在空袭频繁的战争年月是不允许的。她还向巡逻兵打听桥在哪儿,巡逻兵说:“对桥那么感兴趣,根据战时法令,就得把你处死。”她的这些举动勾勒出她是一个多么年轻、天真、缺乏生活经验的姑娘,但警惕性高的巡逻兵反而对她产生了怀疑,认为她乔装病人,还戴着棉帽,形迹可疑,所以巡逻队中尉让她摘掉棉帽子。当银幕上出现斯薇特兰娜剃得光光的脑袋时,所有的人都沉默了。这对一个少女来说是多么残忍啊,这个细节预示着女主人公将经受更多的严酷考验。

新年晚会这场戏也激起了人们的万千思绪。在那艰辛的日子里食物匮乏,编辑部靠每个人缴一份口粮才办起了这个晚会,斯薇特兰娜没有配给证,苏兹达列夫替她缴了一份口粮,让她作为自己的舞伴来参加晚会。当斯薇特兰娜穿上未婚夫留给她的白连衣裙出现在众人面前时,尽管她头上刚长出了一层短短的头发,但在这严酷的环境中,已显得很女性化了。她的出现令人赞叹,她似乎像一个圣洁的天使,给人们带来了对和平与幸福的企望,使得晚会结束后苏兹达列夫向她表白内心对感情的强烈渴求变成完全可以理解,苏兹达列夫对她说:“我刚从地狱般的地方,从血水、污泥、死亡中回来,突然见到了你!而在这个疯狂的世界里,我和你两个人在一起,你和我!我就觉得幸福。”编导正是要说明:这些普普通通的苏联人是热爱和平与幸福的,正是为了保卫大地上的宁静祥和,他们才不得不拿起武器。突出人性和人道主义是这一时期拍摄的苏联影片的一个鲜明特点。

斯薇特兰娜的形象和以往苏联战争题材影片中的丹娘式形象完全不同,她不是英雄,没有为国捐躯,也没有立下丰功伟绩,她只是个普普通通的俄罗斯少女,但却很真诚,她在这幢房子里的大部分生活是刷洗地板、洗衣服、劈木柴、照顾伤病员等。被战争驱赶的人们在这幢房子里住一段时间就走了,可她却一直留在这里。

还有一场戏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外科医生娜塔莉娅、护士以及斯薇特兰娜一起彻夜不眠为伤员们做完手术,在清晨的寂静中,以惊异的神情倾听着,似乎听到有什么东西在滴流。原来院里一棵白桦树被弹片击中,从树干上的伤口流出来的树浆缓缓滴落在一个旧钢盔里。娜塔莉娅舒口气说道,“什么特别的事也没有,只不过是春天。”这使人感到,大地上的生机不会因战争而泯灭,真理总是要战胜邪恶的。在这里,导演探索到了富于表现力的形象化的**语言。

读信一场戏充满了幽默感:遥远的和平生活的几点光斑照射在暂时平静的这幢房子里,无人知晓的写信人朴实的关怀在这个情境中是多么令人发噱,如那封询问要不要卖掉家中牲畜的信,某一学者给他“尊敬的同行”的一封关于“种类迁徙进化”的莫名其妙的信,因领到去雅尔达的疗养证而欣喜的信……最后,还有斯薇特兰娜给未婚夫的那封信。她读信时,摄影师舒姆斯基的镜头滑过每一个人的面庞,向观众展现了微笑着的脸、喜悦的眼神……保存在揉皱的小三角形信封里的诚挚的温存,慰抚着人们的心,使这所遭到炮弹破坏的房屋充满了暖意。

步兵连的战斗因突然听到德国人的广播而中断,寂静中听到了从敌人战壕那个方向传来的夏天黄昏走过市郊时可以听到的那种圆舞曲的旋律,这个旋律里插入了温情的、哀伤的女声:“万尼亚!万涅契卡!别开枪,别开枪,亲爱的,别打了,春天来了,万涅契卡,我要生活,要玩乐,要爱……”这些话曾使战士们沉默了一分钟,在这一分钟里,他们也许想起了恋人的面容,河边幽静的花园,拂晓时分的夜莺……但这仅仅持续了一分钟,他们立即明白这不是俄罗斯女人在说话,而是敌人的留声机放出来的唱片,法西斯匪徒居心叵测地想瓦解苏军的战斗意志。步兵连的战士们立即把对家乡的思念化为对敌人的仇恨,继续勇猛地向敌人射击。

影片结尾,斯薇特兰娜在这所空荡荡的房子里,听到了门 :三短一长,这是一个不划句号的结尾,既可以理解为大团圆的结局:伊果尔回来了,也可以认为伊果尔已永远留在战场上, 只是斯薇特兰娜的臆想。从现代观念的剧作来看,伊果尔回不回来并不重要,斯薇特兰娜的忠贞、纯洁的爱情战胜了一切,才是影片的主旨。

1995年,**《新上海滩》开拍,张国荣演许文强,宁静演冯程程。

第一次见面,张国荣对宁静说:“我一定要做一个**给你拍。”

2002年,张国荣的处女作**《偷心》进入筹备阶段,他拉着宁静的胳膊给人介绍:“这是我的女主角,漂亮吧!”

1994年,徐克监制了**《新上海滩》。不负“徐老怪”之名,他的选角一如既往地剑走偏锋。

在女主角冯程程的人选上,徐克没有参照1980版《上海滩》中赵雅芝的形象去寻找一位温婉的上海**,而是选择了芳华正茂的宁静。

男主角许文强也不似周润发眉头紧锁,而是桀骜多情的张国荣。

见面不久,张国荣便对宁静说:“我一定要做一个**给你拍。”

差不多时间开拍的,还有陈凯歌导演的**《风月》,在那个剧组,张国荣将十几岁的小演员任雷认作干儿子。

22岁的宁静得知便同他开玩笑:“不如也认我作干女儿。”

38岁的张国荣掰着手指认真算了算,说:“不行,我(的年龄)生不出你。”

话虽如此,他对她的宠爱却有增无减。

在香港拍摄期间,张国荣常常邀请宁静到自己家,问她会不会打麻将,“不会,那我就做饭给你吃吧,像兄妹一样”。

为了表示对这个妹妹的亲近,他甚至学着用蹩脚的国语讲脏话。

2002年,张国荣的导演处女作《偷心》进入筹备阶段。某个午后,他拉着宁静的胳膊给人介绍:

“这是我的女主角,漂亮吧!”

那是两人的最后一次见面。

这部无法完成的**最终成为一代人的遗憾,后来的岁月里,影片女主角宁静作为那颗他曾捧在掌心的明珠,终究也蒙了尘。

筹备《偷心》期间,张国荣曾接受采访称:

“这是我第一部执导的片子,我会拿出我的全部,我会把我整个心掏出来。”

为了制作这部**,2002年他与爱人唐鹤德专门开办了影音制作公司Dream League(梦想联盟)。

选角上,除了宁静,胡军、陈道明、斯琴高娃、沈殿霞等一众实力演员都被列入主演的名单。

无限接近梦幻的人员配置,让当时的很多业内人士断言:“该片将是明年(2003年)戛纳**节金棕榈奖的有力竞争者。”

但是筹备《偷心》的一年,也是张国荣抑郁症病入膏肓的一年,一年之后的5月,戛纳**节如期开幕,这支梦之队却永远无法踏上红毯。

2003年4月1日之后,宁静是张国荣第一个女主角,也是最后一个。

而她的戏剧人生,也如同这部**,盛大开场,落寞转身。

宁静上中学的时候,学校旁边有一家**院,她常看的片子是谢晋导演的《牧马人》。

后来她也成了银幕中人,但谢晋导演却已是风烛残年,留下一句“宁静具备优秀演员的一切条件,但她没有好好规划自己的事业”,便撒手人间。

的确,天赋异禀是她,“伤仲永”也是她。

拍**之前,宁静学的是动画,毕业后在珠江**制片厂做动画师。

专职工作之余,妩媚出挑的外表让她成了广告片的宠儿。宁静表示,在走红后她之所以很少接拍广告,就是因为那些年几乎所有种类的广告她都拍过了,甚至包括猪饲料。

在广告圈崭露头角的她,心血来潮报考了表演系,在几部戏里演了几次配角,半只脚踏进了圈子,而她真正走红是始于一次偶然的机会。

1993年,她原是接了一个本子,但因为疑心自己生病又推掉留在家中休养。刚好《炮打双灯》的导演何平看上了她有点孤冷的胚子,与女主角相近,所以找上门来,宁静看过剧本后一口答应。

后来,也是因为这部戏,年仅22岁的她摘下了第42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节的最佳女主角奖。

作为与威尼斯国际**节、柏林国际**节等同级别的国际A类**节,宁静之后,第二个获此殊荣的中国女演员,则是22年后,35岁的范冰冰。

获奖之后,宁静从小配角一夜之间成了华语影坛的香饽饽,但她成为姜文的女神,却是在获奖之前。

《炮打双灯》杀青后不久,正值姜文筹拍《阳光灿烂的日子》,讲述的是自己经历过的那段大院往事,饰演“大院少年”的马小军一早便定了夏雨,而让马小军魂牵梦萦的“米兰”却悬而未决。

在原著作者王朔的回忆录中曾有描述:

似乎现在的街头还能时而看到那样的清纯少女的身影一闪即过,所谓惊鸿一瞥。可是找来的一群,细细一看。又都不是。

似乎那少女只在朦胧间是清晰的,努力去看,化脓化水化为俗物。可见此物难寻、珍稀,也许只是我们心灵的一个投影。

开机那天,按香港习俗,供了冷猪头、瓜果梨桃什么的,放了很多鞭炮,硝烟弥漫。

那以后北京便禁放烟花爆竹。

女演员仍未定,拜四方时三个姐儿都上去一字排开。

有这等胸襟,我是自愧不如。 最后定了宁静。

姜文在**圈是出了名的难伺候,但当《炮打双灯》的何平将刚刚杀青的女主角推到他面前,炮筒便哑了火。

1995年**上映,横扫美国票房,《时代周刊》将其评为当年的全球十大佳片之首,而女主角宁静也与其他主演一起登上杂志。

《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姜文的导演处女作,对于自己的第一个女主角,他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她是颗定时炸弹,到时候一定会在影坛上‘爆炸’。”

不出他所料,后来几年里,宁静这颗炸弹果真遍地开花。90年代中期,市面上发行杂志的话题大多围绕“谁是巩俐之后第一中国女星”展开。

较多提及的人物有宁静、徐帆、陈红、许晴四位。90年代末期,话题戛然而止。

“宁静”,成了毋庸置疑的答案。

2012年,宁静凭借在**《辛亥革命》中的点睛之笔入围第31届大众**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

即将揭晓结果的时候,身边入围最佳男配角的演员问:“静姐,你怎么一点不紧张?”宁静淡淡地说:“姐拿过主角。”

早在1999年,年仅27岁的她已经拿遍了几乎所有华语**演员敢想和不敢想的奖项。

在1999年的金鸡奖颁奖典礼上,宁静凭借**《黄河绝恋》获得影后。开奖后,她脱掉军大衣,穿着黑色保暖衣上台领奖:“本世纪最后一个金鸡奖,我终于拿到了。”

1999年,宁静穿军大衣参加金鸡奖颁奖典礼第二年,28岁的宁静又成为金鸡奖最年轻的评委,在最佳女主角的评选中,她把自己手中的一票投给了巩俐在《漂亮妈妈》中的表演。

随着电视剧产业蒸蒸日上,她调转船头,在《孝庄秘史》中奉献了自己最好的30岁。

那个时候的清宫剧并不执着于宫斗,“大玉儿”的一生也不拘泥于帝王之爱、皇后之位,而在于江山社稷、太平盛世。

导演尤小刚评价说:“宁静创作的孝庄皇后是我秘史系列里最满意的人物之一。”

2000年,导演郭宝昌耗尽毕生心血铸成的 历史 剧作《大宅门》开拍,主动请缨要求客串的当红大腕踏破了剧组的门槛。电视剧开播时,最终保留了著名的“十二龙套”,其中就包括宁静。

另外十一位则是:李雪健、田壮壮、张艺谋、陈凯歌、姜文、何群、于荣光、申军谊、赵奎娥、侯咏、韩影。

2004年的某一天,赵本山接到一通电话,从来没演过喜剧的宁静表示,非常喜欢《马大帅》,希望有机会可以客串。赵本山喜出望外,专门为宁静写了一个角色。这才有了《马大帅2》中,“光头李老师”一角。

渐渐地,宁静家存放奖杯的柜子再也腾不出新的地方。她自认并不是视演戏如生命的人,便常常问自己:“我想要的都有了,我还要什么呢?”

很长一段时间里,宁静开始主动淡出大众的视野,但是当她再次回归却发现今时早已不同往日。“你敢在家躺着,观众就敢不认识你。”这个时代变得越来越容易沸腾,然而沸点却令她手足无措。

“现在是用明星的年代,不是用演员的年代。现在的艺人,演戏不需要有演技,生活里有演技就好了。”她曾无数次炮轰这个已经陌生的演艺圈,但是听她说话的观众越来越少。

现如今,依旧有源源不断的剧本递到她的面前,甚至比从前更多,但大多数时候她只能拒绝。一句“杀鸡焉用宰牛刀啊”,无奈多过骄傲。有人说,最近播出的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是宁静职业生涯新的春天。

节目中,她遇到的第一首曲目是《兰花草》。

与队友分词时,她坚持要唱那句“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她喃喃道说:“我就是那个看得花时过的人啊。”这个春天再美又如何,即便又是“满庭花簇簇”,终是不见当年的“兰花草”了。

春花残了满地,芳草心也已随风。2002年3月有一则新闻,标题是“张国荣转做导演拜师姜文”。讲的是在筹备《偷心》期间,为了力求完美,演了70多部**的张国荣北上向姜文请益。

两人常常促膝长谈,有时两瓶红酒下肚仍未尽兴。张国荣是极有傲骨之人,能让他心悦诚服的人寥寥无几。而在两人颇为投契的言谈之中或许会夹杂着那个为他们穿针引线的人——宁静。

前些年,在一档节目中,马东问宁静:“姜文喜欢过你吗?”宁静单刀直入地回答:“喜欢过我的,就是喜欢过我!没有‘吗’,请把‘吗’去掉!”倒是反手回呛马东一个措不及防。

蔡康永不依不饶:“所以,姜文喜欢你,你也喜欢过他?”宁静回得也是掷地有声:“我为什么不!他那么优秀,我为什么不可以喜欢!喜欢!当然喜欢!”

而在另一档节目中,金星点破宁静与刘晓庆举手投足之间颇有些相似之处:“是不是因为你们都是姜文喜欢的女人?”宁静坦然地给予了肯定的回答。

时隔多年,宁静一连串反应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因为长久以来,主人公们一直对这段故事讳莫如深,二十多年后,只剩下一段传闻:

1997年,姜文和法国女孩桑德琳结婚,生下一女名叫“姜一郎”。

那一年,宁静也遇到了一个老外,并且赌气一般义无反顾地托付终身。彼时,宁静因为拍摄《新上海滩》翻车受伤,卧床一月有余,期间,《红河谷》的导演冯小宁三顾医院请她出山,她便拄着拐上了青藏高原。睡的是艰苦的兵站,吃的是简陋的泡面。人生最狼狈的时刻,**男主角、美国人保罗·克塞向她求婚。

彼时,她只有24岁,答应对方花了不到1秒钟。后来,她回忆起来,当时萦绕在脑海中的那句话是“这个世界上终于有人愿意娶我了”,而不是“我爱你”。

2011年,宁静首次公开自己早已离婚。儿子懂事之后问她:“妈,婚姻是什么?”她拿走儿子装满歌的iPod,删到只剩一首,反复放给他听,“婚姻是单曲循环,从一而终”。

拍摄《马大帅2》时,也正是宁静婚姻的尽头,她总是以光头形象示人。

斩尽三千烦恼丝,有人以为她是为情所困,但她表示只是为了拍戏戴头套方便,至于伴侣,可以出轨,只要不要让她知道就好。这样的洒脱,有人称智慧,也有人则是一番长吁短叹。

有人说,人的性格是由来处来,却难为去处去的。1997年,在保罗·克塞的家乡明尼苏达州的一座小教堂里,两人完婚。但直到第二年,儿子雷纳出生,宁静的父母才从侧面得知女儿已经结婚生子。如果说宁静的早婚是场复仇,那么对象除了姜文,大概就是她的父母了。

她生于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小时候因为父母的轻视和棍棒教育。她默默发誓:“我长大了第一件事就是组成一个家庭,生很多孩子,告诉你们孩子应该这么养!”

“我天生性情就不好,从小就在打骂中长大,童年有很多阴影,我父母打我,我就会去打别人,家里比我小的我都打过。”自小奔跑在云贵高原上,她完美地继承了纳西族女人的刚烈(宁静的母亲是纳西族人),父母对她拳脚相加,她便对世界还以颜色。

弟弟被人欺负了,就把弟弟班里的孩子挨个揍一遍;自己被告白,就把鼓起勇气表白的男孩子揍一顿;初中全班四五十人,每一个都被宁静揍过。

小时候的她不明白父母为什么有那么多争吵,长大以后也用最简单的方式对抗人生。遇不到好的剧本,就不再拍;遇不到好的人,也可以假装视而不见;想起忘不掉的人,就装作他还在。哥哥去世的那天,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新闻铺天盖地,她手足无措地向好友确认,听到电话那头说:“真的,哥哥没了”,一瞬间,世界寂静无声。

她声嘶力竭地对着听筒大喊:“怎么能这样?!他还欠我的情呢?!”

因为证件到期,她没能前往香港送他最后一程。后来也曾在附近拍戏,但每每想要正式悼念,却总在第二天神奇地忘得一干二净。

她想,或许是哥哥不想见她伤心。这些年,她时常会在微博提起他,却没有固定的时间。有时是生日,有时是忌日,有时只是想他了。

2020年4月1日,她为哥哥制作了一段视频,末尾写道:

“十七年了,风继续吹。当我见到天上星星,我会想起你。”

心里亦有泪不愿流泪望着你过去多少快乐记忆何妨与你一起去追……

她固执地称“4月1日”是哥哥的“重生日”,而非“忌日”。

当被人问起最想合作的港台明星,她回答:张国荣。身边人提醒,那人已故去,她仍旧点头认定是他。

她说,自己的心理年龄很小。

不悼念,就算作没离开;

不告别,就可以继续追;

不如意,就改弦易辙。

人间很苦,不如放过自己,顽劣得像个孩童。

《重庆森林》,如果记忆是一个罐头,我希望他永远不会过期。提起经典文艺爱情片,脑海里便首先浮现这部剧了。王家卫式叙事风格,多重旁白与视角的建立是这部影片的出彩之处。影片反映的是都市人的生活状态,却不媚俗平庸,用模糊的情节和被大肆渲染的人物情感将这部影片堆砌成了一部文艺的男女杂记,刻写了都市边缘的人群的情感世界。  

《甜蜜蜜》,20年过去了,《甜蜜蜜》仍然是大多数人心中最好的那部文艺爱情片。年轻时的张曼玉和黎明的组合,本身就够吸睛了,两人着实是,往那一站,什么都不说,就已经很美好了。两个在香港漂泊的年轻人,互相取暖,却没有心意相结。人人都是痴男怨女,黎小军在外面拼搏,为了家里的女朋友;李翘陪伴着黎小军,从来未曾忘了他;豹哥从来都清楚李翘心里的那个人是谁,但一如既往地对她好。《甜蜜蜜》并不太甜,里面充盈的是爱情的苦涩。 

《如果爱》,作为一部歌舞片,《如果爱》有一种常看常新的魔力,也被翻拍过很多次,但周迅版本仍然是让人无法忘怀的存在。一段纠结的三角恋,一部在讲述一个**的**,戏中戏的结构让观众有别样的感受。虚实交互,时空的来回穿梭,将一段情感的发芽与生长,茂盛与湮灭完全地呈现,再加上歌曲的氛围,实在是文艺到底。  

《不再让你孤单》,舒淇是一个太适合演女人的女人,她的妩媚多情,对爱的渴望与期待,是从她的眼睛里明明白白透露出的。在影片中,她是一个愿意用自己的一切优势换取利益的女人,她在外人面前游刃有余,在爱情面前却又卑微无助,在漫无目的的感情之旅中,她终于遇到了对的一个人,也似乎选择了爱情的真谛。《不再让你孤单》里的爱情是现实的,但也是梦幻的,如果你是李佩如,或许你的选择会有不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9785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7
下一篇2024-04-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