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真挚友情的诗句有什么

表达真挚友情的诗句有什么,第1张

1 关于友情的诗句有什么

关于友情的诗句有什么 1 关于友情的古诗有哪些

1、《送别》唐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2、《渭城曲》唐王维 又名《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送梓州李使君》唐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幢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4、《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唐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5、《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7、《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8、《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9、《送魏万之京》唐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1、《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别董大》唐岑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3、《送李端》唐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14、《赋得暮雨送李胄》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5、《送人东游》唐温庭筠 荒戌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16、《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响必应之与同声,道固从至于同类。骆宾王《萤火赋》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汉无名氏《别诗四首》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

汉乐府《箜篌谣》 鼋鸣而鳖应,兔死则狐悲。明田艺蘅《玉笑零音》 坐上客恒满,樽中饮不空。

孔融《诗》 采葵莫伤根,伤根葵不生。结交莫羞贫,羞贫友不成。

汉无名氏《古诗》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杜甫《贫交行》 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和必先同调。

—杜甫《徒步归行》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杜甫《羌村三首》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称邻。

—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天上多鸿雁,池中足鲤鱼;相看过半百,不寄一行书。—杜甫《寄高三十五詹事》 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

—白居易《伤唐衢二首》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做两家春。—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君子忌苟合,择交如求师。

贾岛《送沈秀才下第东归》 人生结交在始终,莫为升沉中路分。—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张谓《题长安壁主人》 世路知交薄,门庭畏客频。——杜甫《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二首》 面结口头交,肚里生荆棘。

——孟郊《择友》 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白居易《方言五首》 酒肉兄弟千个有,落难之中无一人。

——冯梦龙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冯梦龙 人生当显贵,每淡布衣交。

谁肯居台阁,犹能念草茅。——陆次云《志感》 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

——吴伟业《遇旧友》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曹植《怨歌行》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陆凯《赠范晔》 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陶渊明《答庞主簿》 落日见秋草,暮年逢故人。——李端《江上喜逢司空文明》 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刘长卿《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韩愈 肝胆一古剑,波涛两浮萍。

——韩愈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 一夜思量十年事,几人强健几人无。

——元稹《西归绝句十二首》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2 关于友谊的诗句有哪些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唐代) - 《赠汪伦》

释义: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2、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苏轼(宋代) - 《鹊桥仙·七夕》

释义:今天相逢一醉是前生缘分,分别后谁知道各自向何方?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唐代)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释义: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

4、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杜甫(唐代) - 《贫交行》

释义:可是你看,古人管仲和鲍叔牙贫富不移的君子之交,却被今人弃之如粪土。

5、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张谓(唐代) - 《题长安壁主人》

释义:世俗的人互相结交需要以黄金为纽带,黄金用得不多,交情自然不深。

6、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吴伟业(清代) - 《遇旧友》

释义:已经错过才想起追问,仔细看才发现是故人。

7、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南北朝) - 《赠范晔诗》

释义:江南别没有更好的礼品相送,姑且把一枝梅花送去报春。

8、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刘长卿(唐代) -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释义:路上没有来往的人,只见你单独一人孤单行走。

9、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唐代) - 《琵琶行 / 琵琶引》

释义: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10、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唐代) - 《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释义: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3 关于描写友情的诗句有哪些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作者小传: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诗题一作《渭城曲》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润湿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简析: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据《一统志》载:"芙蓉楼在镇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晋润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清代,在王昌龄谪居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也建有芙蓉楼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 简析:这首诗令人千古传诵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 作者小传: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被称"七绝圣手"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其边塞诗很著名有《王昌龄集》 《赠王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 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4] 注释:之:去,往 广陵:扬州 意思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1]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西辞:辞,辞别西辞,由西向东行 意思:作者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了 [2]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直下 意思是: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 直下到扬州去 [3]孤帆:单独的一条船碧空:晴朗的天空 尽:没有了,消失了 意思是:那只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 [4]唯:只 天际:天边 意思: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 简析: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诗人的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使人赞叹!第三四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1]本句是比喻,梨花喻白雪 简析: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营中送别,大雪纷飞,这是一个很特异的环境诗人以奇特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对实景多层次的描绘,使人感到充满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一直送到不见人影,而雪地上的那一行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读者心中 作者小传: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有《岑嘉州诗集》 第四节 宋人送别词 《雨霖铃》[1]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2] 都门帐饮无绪,[3]留恋处,[4]兰舟催发[5]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6] 念—去去千里烟波,[7]暮霭沈沈楚天阔[8]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9]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0] 注释:[1]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八句,仄韵 [2]骤雨:阵雨 [3]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4]留恋处:一作"方留恋处" [5]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6]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

4 有什么关于友情的诗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1亲情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游子吟》孟郊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曹植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归家》杜牧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2友情 君有奇才我不贫。 -(清)郑板桥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唐)王勃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清)蒲松龄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春秋)孟子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战国)庄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西晋)付玄 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 -(唐)李白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春秋)子夏 布衣之交不可忘。 -(唐)李延寿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

-(宋)欧阳修 人生乐在相知心 。 -(宋)王安石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明)冯梦龙 于患难风豪杰。 -(清)魏禧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

-(清)曹雪芹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宋)顾夏 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汉书》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 -鲍溶 大丈夫处世处,当交四海英雄。

-《三国志蜀书刘巴传》 君子上交不诌,下交不渎。 -《周易》 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

-陈刚中 朋友,以义合者。 -(宋)朱熹 衣不如新, 人不如故。

-《汉乐府》 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 。 -(宋)欧阳修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史记》 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晋)陶渊明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唐)杜甫 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 -(唐)白居易 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为升沉中路分。

-(唐)贺兰进明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三国)曹植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明)冯梦龙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

汉乐府民歌>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唐张九龄>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

唐祖咏> 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唐杜甫> 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南朝宋人陆凯的《赠范晔诗》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 同门为朋,同志为友。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唐朝陆龟蒙《别离》。

5 关于“友谊”的诗句有哪些

1、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翻译: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

2、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

翻译: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啊。

3、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

翻译:交朋友不必在意年龄,交朋友也不需要说同年同月同日死。

4、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

翻译:人这一辈子结交朋友就要始终如一,千万别为了中途的自我升迁落迫就各自分道扬镳。

5、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春秋)孟子

翻译:人们互相认识,贵在能够相互了解而人们相互了解,贵在能够了解到对方的心灵深处。

6、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

翻译:我们都是遭遇不幸的人,如今在此相逢,又何必在乎我们曾经是否相识呢。

7、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 ——(宋)欧阳修

翻译:君子之间的情义,讲得是道义,小人之间,则是为了利益而为伍。

8、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 ——(清)曹雪芹

翻译:黄金虽贵万两也容易得到;而友谊比黄金更可贵,真正的知心好友一个也难以寻求。

9、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明)冯梦龙

翻译:在世上认识的人或许有很多,但能交心互相真诚相待的人就很少了。

10、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 ——《雁门集》

翻译:人生最可贵的事情是能得到知己, 萍水相逢也能比骨肉还亲。

6 关于友情的古诗有什么

关于友情的诗句: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 孟浩然《过故人庄》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 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 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 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7 关于友谊的诗句有哪些

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一夜风:一夜春风。唐 王涯《春游曲》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赞同0| 评论

8 有关友情的诗句或名人名言

关于友情的诗句和名人名言有: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译文:不要担心此次远游遇不到知己,天下没有人不认识你的。)——唐·高适《别董大》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桃花潭水即使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的送我之情。)——唐·李白《赠汪伦》3、友谊像清晨的雾一样纯洁,奉承并不能得到友谊,友谊只能用忠实去巩固它。

——(德)马克思4、友谊使欢乐倍增,悲痛锐减。——(英)培根5、友谊永远是美德的辅佐。

——(古罗马)西塞罗6、开诚布公与否和友情的深浅,不应该用时间的长短来衡量。——(法)巴尔扎克7、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种下优惠的友情,得到仁惠的友情。——(中国)郭沫若

9 描写友情的诗句有哪些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旧题苏武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箜篌谣》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贫交行》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徒步归行》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羌村·其一》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题长安壁》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放言》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遇旧友》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赠范晔》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

10 友情类古诗词有哪些古诗词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 关于力量大的诗句

2 关于送别朋友诗句

关于力量大的诗句 1形容力气大的诗句有哪些

1、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项羽《垓下歌》

释义: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气世上无人能比。但时局对我不利啊,乌骓马跑不起来了。

2、谁谓他人无力气,不于好事拔毫毛。——方逢辰《颂徐大可为六县减免税粮得请》

释义:老夫赞咏非夸诩,此在春秋亦合褒。

3、是时天清阴,力气勇奔骤。——梅尧臣《希深惠书言与师鲁永叔子聪几道游嵩因诵而韵》

释义:形容力气非常大,气势如万马奔腾。

只有三首。

2表示团结力量大的古诗句,名言警句有哪些

团结就是力量的格言 1、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

——拉封丹 2、五人团结一只虎,十人团结一条龙,百人团结像泰山。——邓中夏 3、上下同欲者胜。

——孙武 4、人心齐,泰山移。 5、熬不过艰辛,就难得安乐;离开了和睦,就别想幸福。

6、爬山越岭要互助,渡江过河要齐心。 7、两个协调的力量,可以分十个人的力量。

8、刀鞘保护刀的锋利,它自己则满足于它的迟钝。——泰戈尔 9、我不应把我的作品全归功于自己的智慧,还应归功于我以外向我提供素材的成千成万的事情和人物。

——歌德 10、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 11、最伟大的力量,就是同心合力。

12、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锋 13、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

——《吕氏春秋》 14、一个篱笆打三个桩,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毛泽东 15、一个人的智慧不够用,两个人的智慧用不完。

16、金银财宝不算真富,团结和睦才是幸福。 17、离群孤雁飞不远,一个人活力气短。

风大就凉,人多就强。 18、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

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歌德 19、好虎架不住一群狼。

3形容人多力量大的词有哪些

众星拱月、众志成城、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

1 集体的力量如钢铁,众人的智慧如日月。

2星多天空亮,人多智慧广。(鄂温克族)

3集体是 力量的源泉,众人是智慧的摇篮。

4松柏纵然长得 好,离开了土地只能当柴烧;个人本领 虽 然大,离开了集体就会成傻瓜。(蒙古族)

5一人一个脑,做事没商讨;十人十个脑,办法一大套。

6一人不敌二人计,三人合唱一本戏。

7一人智谋短,众人计谋长。

8一人一料沙,众人一块金 。

9一人不如两人好,大家捧柴火焰高。

10一人踏不倒地上草,众人踩出阳关道。

11一个拿不起,两个抬得动;三个不费力,四个更轻松。

12一个势孤俩力大,三人能叫河搬家。

13硬树要靠大家砍,难事要靠大家做。

14一颗星星少光亮,万颗星星亮堂堂。

15一根铁丝容易折,十根筷子拗不弯。

16天上星多黑夜明,地上树多成森林。

17单麻不成线,双丝搓成绳。

单麻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4形容力量的诗句有哪些

1、“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垓下歌》

释义:有气壮山河,势吞万里之气象。

2、“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二

释义:从正面来描述劈山治水的劳动场面,有力的表现了“送瘟神”的真正动力。

3、“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释义:形容世界形势风云变幻,世界范围内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斗争风起云涌

4、“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青山矗立,不堕凌云之志 ”-郭沫若《满江红》

释义:在重大事情出现时,能够指挥若定,妥善解决才是英雄,即使有青山般的困难险阻,也不动摇远大的志向

5、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释义:待你们这些家伙身体死亡,名字也让人忘了,都丝毫不会影响万古流传的历史长河。比喻那些持无知见解人的异议评论对主流价值观不会造成任何的影响。

6、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李白《侠客行》

释义:十步之内,稳杀一人,千里关隘,不可留行。

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释义: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8、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落第自勉联》

释义:主要就是说越国本已亡国,但凭著勾践等君臣忍辱负重、从大处著想,结果非但越国得以保全,还在最后一雪前耻,反灭了吴国。

原文:

1、《垓下歌》

作者: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2、《七律二首•送瘟神》二

作者:毛泽东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3、《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作者:毛泽东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

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4、《满江红》

作者:郭沫若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

人六亿,加强团结,坚持原则。

天垮下来擎得起,世披靡矣扶之直。

听雄鸡一唱遍寰中,东方白。

太阳出,冰山滴;真金在,岂销铄?

有雄文四卷,为民立极。

桀犬吠尧堪笑止,泥牛入海无消息。

迎东风革命展红旗,乾坤赤。

5、《戏为六绝句·其二》

作者:杜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6、《侠客行》

作者: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7、《行路难(其一)》

作者: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参考资料

5形容力量的诗句有哪些

1、“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垓下歌》释义:有气壮山河,势吞万里之气象。

2、“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二释义:从正面来描述劈山治水的劳动场面,有力的表现了“送瘟神”的真正动力。3、“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释义:形容世界形势风云变幻,世界范围内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斗争风起云涌4、“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青山矗立,不堕凌云之志 ”-郭沫若《满江红》 释义:在重大事情出现时,能够指挥若定,妥善解决才是英雄,即使有青山般的困难险阻,也不动摇远大的志向5、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释义:待你们这些家伙身体死亡,名字也让人忘了,都丝毫不会影响万古流传的历史长河。

比喻那些持无知见解人的异议评论对主流价值观不会造成任何的影响。6、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李白《侠客行》释义:十步之内,稳杀一人,千里关隘,不可留行。

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释义: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8、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落第自勉联》释义:主要就是说越国本已亡国,但凭著勾践等君臣忍辱负重、从大处著想,结果非但越国得以保全,还在最后一雪前耻,反灭了吴国。

原文:1、《垓下歌》作者: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2、《七律二首•送瘟神》二作者:毛泽东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3、《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作者:毛泽东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4、《满江红》 作者:郭沫若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 人六亿,加强团结,坚持原则。

天垮下来擎得起,世披靡矣扶之直。 听雄鸡一唱遍寰中,东方白。

太阳出,冰山滴;真金在,岂销铄? 有雄文四卷,为民立极。 桀犬吠尧堪笑止,泥牛入海无消息。

迎东风革命展红旗,乾坤赤。 5、《戏为六绝句·其二》作者:杜甫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6、《侠客行》作者:李白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7、《行路难(其一)》作者: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参考资料:。

关于送别朋友诗句 1 关于送别友人的诗句

1、唐代王维《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释义: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只管去吧我何须再问,看那白云正无边飘荡。

2、唐代王维《送别 /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释义: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西坠把柴门关闭。待到明年春草又绿的时候,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3、唐代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释义: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4、唐代李白《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释义: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飞来的明镜,云层缔构城外幻出海市蜃楼。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5、唐代骆宾王《于易水送人 / 于易水送别》: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释义: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2 朋友离别诗句

离别的诗句1、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2、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4、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5、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6、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8、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10、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1、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2、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13、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4、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5、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16、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1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18、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19、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20、南浦凄凄别,西风袭袭秋。

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

3 关于送别友人的诗句

友情送别诗词的文化背景 一,儒家的伦理观念:五伦: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 二,诗词写作的历史背景:"相见时难别亦难",诗歌多用于友朋相离,词多用于男女相别 第二节 唐前送别诗歌 第三节 唐人送别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作者小传: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诗题一作《渭城曲》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润湿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简析: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据《一统志》载:"芙蓉楼在镇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晋润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清代,在王昌龄谪居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也建有芙蓉楼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 简析:这首诗令人千古传诵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 作者小传: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被称"七绝圣手"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其边塞诗很著名有《王昌龄集》 《赠王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 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4] 注释:之:去,往 广陵:扬州 意思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1]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西辞:辞,辞别西辞,由西向东行 意思:作者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了 [2]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直下 意思是: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 直下到扬州去 [3]孤帆:单独的一条船碧空:晴朗的天空 尽:没有了,消失了 意思是:那只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 [4]唯:只 天际:天边 意思: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 简析: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诗人的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使人赞叹!第三四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1]本句是比喻,梨花喻白雪 简析: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营中送别,大雪纷飞,这是一个很特异的环境诗人以奇特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对实景多层次的描绘,使人感到充满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一直送到不见人影,而雪地上的那一行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读者心中 作者小传: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有《岑嘉州诗集》 第四节 宋人送别词 《雨霖铃》[1]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2] 都门帐饮无绪,[3]留恋处,[4]兰舟催发[5]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6] 念—去去千里烟波,[7]暮霭沈沈楚天阔[8]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9]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0] 注释:[1]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八句。

4 送别亲友的诗句有哪些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武林门外送行舟,万种离情逐水流今夜月明何处泊?天涯回首不胜愁 1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悒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9轮台东门送君去, 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海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5 送别友人的诗句

《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别董大 岑参 第一首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第二首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于易水送人一绝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送别诗太多啦,就举这些吧。

  郭沫若《李白与杜甫》

  却说那时好糊涂

  爱好中国古典文学的人,谁不曾沐浴着李白与杜甫这二个闪耀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子的万丈光焰?。但真正对他二人的认知与,却会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而有所改变。这其中,又有郭沫若的一本发表于文革鼎盛时期的《李白与杜甫》一书的搅惑,使我们对李杜二人产生了很大的误解。

  建国前三十年,尤其是在文革十年中,吾泱泱大国几乎所有文人知识分子都被极左的意识形态划分定性为“资产阶级臭老九”被打翻在地并踏上一只脚。只有郭沫若和矛盾二人却俨然以“红顶文人”的身份成为统治集团炙手可热的人物。在那个荒蛮的年代,只剩下“八个样板戏”一个“高大全”叫嚣于中国大地。在人们只能对毛主席语录顶礼膜拜的万马齐喑的局面下,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和章士创的《柳文指要》却能同在1971年嚣嚣刊世。可见郭氏的显赫与至尊。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在青少年时期可以随便公开读到其书的作家,除了鲁迅、浩然,便是郭沫若。

  平心而论,《李白与杜甫》的确算得上一本颇有文学色彩的让人读得津津有味的论著,其睿智的辩说和详实的考据,对一个文学爱好者确实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正值我们求知欲旺盛的年龄,虽然随着如火如荼的文化大革命的不断深入几乎已将古今中外所有文学艺术给统统否定并推翻封禁,所幸我母亲却能从单位已封存的图书室里不断拿出各种五花八门的书回家,一天,她又将一本暗红色封面的册子悄悄塞给我——郭沫若《李白与杜甫》几个字赫然出现在我眼前。我那时正读高中一年级,早已闻说郭老的大名,并且对他的书法崇拜得五体投地。《李白与杜甫》立即让我陷入如痴如迷之中。对古典文学爱得发疯的我,比读毛泽东选集还如饥似渴地读着这本《李白与杜甫》,从此对我所景仰的两个大诗人有了更生动更明晰的了解。这本书中郭老巅覆性地对李白的褒扬和对杜甫的贬抑,加上自己对所崇拜的人的盲目信任,也不知不觉把这一观点深深烙在心中。

  李白的豪侠仗义与浪漫不羁的天性本来就对年少气盛的人具有强大的吸附力,加上郭老对李白的反抗统治阶层、蔑视权贵、视功名如粪土等特色的刻画提炼,更让我陷入对李白的迷狂当中。李白一句“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影响我终生,因为那时我住家大院的后门一开,便是汉江水自东向南一泻千里向长江奔去,一丝西北流的意识也没有。同时,对杜甫这个隐约之中深得人们好评的“人民诗人”也产生了讨厌的印象。那时竞也学着郭沫若的腔调在与同学咏吟唐诗宋词的时候对李白大加赞扬却对杜甫投之以不屑。只记得郭沫若说杜甫是站在封建统治阶级和大地主的立场上,“每饭不忘君”,写的诗都是为统治阶级利益着想,为代表大地主利益的士大夫文人着想,是个“趋炎附势”的家伙,根本不配“人民诗人”的称号。杜甫那首著名的代表关怀人民疾苦的《茅屋如秋风所破歌》,郭老以饱满的无产阶级感情满腔仇恨地分析揭露出压根没有对被大地主欺压剥削的广大贫下中农投去一丁点的同情,而是在为士大夫地主阶级有钱人摇唇鼓舌、鸣冤叫屈。郭老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注意,句中的“寒士”,就是士大夫,是富人阶层,而不是“寒民”,穷寒的平民。郭老这一震聋发聩的揭示,让我佩服得独自一人在暗中发呆。多么鲜明的阶级立场啊!郭老的眼光真是犀利独到。

  再看郭老对杜甫压根没有“人民性”的推论:“杜甫虽然一针见血地揭露封建社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具咏怀》的残酷现实等‘人民性’的同时,还有‘安得鞭雷公,滂沱洗吴越’《喜雨》的站在统治阶级立场‘心狠手毒’,希望帝王能对‘吴越’的造反者们予以‘滂沱’般的清洗。”郭说:“以上只举两例以表明杜甫的阶级意识和立场,杜甫是完全站在统治阶级、地主阶级一边的。这个阶级意识和立场是杜甫的脊梁、贯穿着他遗留下来的大部分诗文”。“以前的专家们是称杜甫为‘诗圣’,近时的专家们是称为‘人民诗人’,被称为‘诗圣时’,人民没有过问,被称为‘人民诗人’时,人民恐怕就要追问这个所以然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郭老这种拿“人民”说事,是典型的文革时期贯用的动不动拿人民做挡箭牌的极左手段,但当时读来,可真是喑自信服郭老的旗帜先明,爱憎分明的无产阶级革命立场。

  紧接着,郭老对杜甫有名的“三别”“三吏”六首诗作了更进一步的批判和揭露——所谓“三别”,即《新婚别》《重老别》《无家别》;“三吏”即《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对《无家别》之中的凄惨无比、家破人亡的明不忍睹,郭老道:“这首诗可能是六首中最好的一首,具体地描绘出了洛阳一带的田园荒芜、人烟绝灭的景象。特别最后一句‘何以为蒸 ’ ?作者把问题提出来,但没有写出答案,答案可能有两个:一个是‘只好造反’,一个是‘没有办法’。照诗的情况和作者的意识看来,只能是后者。”郭老从对杜甫的“没有办法”帮助人民脱离困苦的猜想和臆断,把杜甫并没有同情人民而是泛泛而谈,毫无作为的态度,作了一针见血的指责和不满。是啊!你杜甫不是“人民诗人”吗?为什么对人民的困难不拿出一点办法。可见“人民性”是假的,可见郭老对古人的没有崇高的无产阶级觉悟而恨铁不成钢的心情的激切!

  对“三别”“三吏”钻皮出羽的解析,郭老最后得出结论:“但在今天,我们从阶级的观点来加以分析时,诗的缺陷便无法掩饰了。杜甫自己是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的人,六首诗中所描绘的人民形象,无论男女老少都是经过严密的阶级滤器所滤选出来的驯良老百姓,驯善得和绵羊一样,没有一丝一毫的反抗情绪。这种人正合乎地主阶级、统治阶级需要,是杜甫理想化了的所谓良民”。郭老一层层剥去了杜甫身上“人民诗人”的光环,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认为杜甫是一个吃得油头滑脑,很得封建统治者赏识,穿得花花绿绿的有钱有势的大地主。在多年的我党的教育下,大地主是我们那个时代人的最大对头,比当时很少见的资本家可恨多了。所以,凡以后读文学作品,每逢见着了杜甫以及评论杜甫的文章,我都不屑一瞥匆匆而过。

  对杜甫的老大不敬,还有一点就是杜甫不是李白真正的朋友。这在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中也有深刻的令人叹服的分析和揭露。据统计,李白与杜甫二人交往,李白写给杜甫的诗有4首,杜甫写给李白的诗有二十多首。但这并不能证明二人的情深谊厚,也不足以证明杜甫对李白的一往深情的关注与敬仰。李杜二人相交时,李白已44岁,杜甫才33岁,时李白已才华盖京城,声名播海隅。杜甫则连续10年迎考不弟,潦倒漂迫,杜甫只有作李白的铁杆粉丝的份儿,杜甫的才华阅历根本没法和李白相比。郭老花了很长篇幅对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200字作了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趋炎附势”的杜甫与李白之间“喑喻着交道的翻覆”,而且“这是诗的重点”。

  论证了李杜二人不可能有过真心实意的交情,郭老又从李杜二人对宋玉的态度上得出二人高下:“杜甫说他自己要努力:‘窃攀屈宋宜方驾’,杜甫很看中宋玉,愿以宋玉为师,爱把屈原与宋玉并举来提高宋玉。其实宋玉是值不得学习的,他的文学成就已被李白远远超过了。李白并不那么佩服宋玉,他的《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甫》开头两句就是反宋玉。‘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说秋兴悲就是宋玉。杜甫在《咏怀古迹》里却特别欣赏他,所谓‘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是亦吾师’在这里可以看出李杜二人的不同之处。至于屈原的水平,不仅李白没有达到,杜甫也没有达到”。郭将李杜比附屈宋,屈原“有骨气”,宋玉“没骨气”,李白有骨气、有气节,敢于反抗君王,蔑视权贵,而杜甫没骨气,甚至还“趋炎附势”,处处想着君主统治者。所以郭认为李杜压根不是同一阵营同一阶层的人,二人不可能是真心互㺺倾慕的好朋反。

  我当时欣然接而又顺利接受了郭老的观点,杜甫对李的友情是绝对高攀不上的虚情假意,是虚伪的,是想沾李白的光。而李白对杜甫的友情却是情深意切纯真无私的,我为李白对杜甫的真心感到可惜,暗骂杜甫虚伪狡猾,欺骗单纯豪侠的李白。如果开批判大会,立时把杜甫也揪上来批斗批斗该多好啊!

  对杜甫的认识的改变是随着岁月的改变而变的。当我们逐渐认清楚了极左专制对我们的欺骗和愚弄;当我们知道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强权产生大量的去势的马屁作品;当我们已不再是年少轻狂之身;当我们在世上混了几十年碰得到处是伤暗自吮舔的时候,不经意间,与杜甫的诗擦肩而过, 再耐着性子读下去,才恍然大悟,因年青时的轻信与浅薄,竞被郭沫若老的《李白与杜甫》给迷惑了。杜甫的诗中有那么多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有那么多的艰难苦恨的人身遭际和困厄,还有那么多对人间疾苦的关怀与同情,压根不是郭老所说的杜甫只代表统治阶级,只代表士大夫及大地主阶级。用阶级斗争的观点,用现在人的观点,为奉承讨好统治者,以附会主流的意识形态去衡量去要求一个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时的落魄文人,真是太不对头了。

  且不说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表露的悲天悯人的人道情怀,也不论他到底是为大庇“寒士”还是“寒民”,由自己的苦难连想到别人的苦难,由自己的身世家世连想到社稷民生,一个“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穷苦儒士,身上承载了几多中国人文人儒士的高尚情怀与道德操守!《新婚别》中,“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国家兵荒马乱,军队连年征伐,与战士新婚的妻子“席不暖君床”即“暮婚晨告别”。杜甫哀叹国家的不幸,最终导致平民百姓的更大不幸,对处于下层的弱势群体寄以极大的同情。一个弱女子眼睁睁看着新婚的丈夫“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却不得不“对君洗红妆”做生死离别的悲惨遭遇,怎能不让千载万代后人掩涕吞声!这难到不是“人民诗人”对普通百姓的命运的深切关怀的“人民性”最好的诠释吗?《潼关吏》中,“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的边关戎士,艰苦劳作修筑边关要塞,他们最通晓固守御敌的实战大计,只要“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而昏庸的统治者唐玄宗却仼用好大喜功却又无能的寻舒翰出关迎战叛军安禄山,最终招致大败而使山河破碎国将不国 。杜甫通过基层守关小吏之口,劝戒讽谏统治者体恤民情,听取工作在第一线的普通下层人民的意见,时时处处躬行着“每饭不忘君”的对国计民生的忧患意识,这样的一个连公务员还没考上的一个寒士,有着比现在的某些“公多员”“人民公仆”高得多的先进性、代表性!现而今我泱泱大国,国富民强,但统治者最好多多听听杜甫老夫子们的意见,听听民间基层普通平民百姓的呼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只有处在社会最下层的人民,处在各种政策法规最终受益于否终端的人民大众,才对国家体制政策的优劣得失感受最深。一旦国策失误,百姓的呼声阻塞于道野,民声不畅达,民怨不排解,到时可不是潼关吏这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不气馁、不懈怠那么容易以对付的事了。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杜甫是个标准的忧患成癖的老人,要说对国家社稷的关心除了楚大夫屈原,后人莫之能比。他的《岁晏行》一诗中,在“岁去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劳作的“莫徭”之民,“天寒纲罟冻,射雁鸣桑弓”。遭遇米贵又米贱和物价不稳定,收获的农产品怱然遭跌价贱卖,再加上名目繁多的税役,生活既不安定又无保障,本已在水深火热之中,竞至于要“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可见三农们负担之重自古至今千古不易。现而今都特色社会主义了,国家几乎每年都发一个一号文件,排头解决三农问题,却越是叫得响,越是落不到实处;那个方面重视得最多,那个方面往往最得不到重视。杜老夫子真是打开古今之通道,揭示出万变不离其宗的社会“普世价值”。“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在铜钱里边掺铅锡做假,也能大行其道,大发其财而没有来管了。国人造假之风,自古盛行,至今不衰 ,如今假货泛滥,肉里注水,蛋里加苏丹红、牛奶里加三聚氰胺,政策法规里给你加个“可酬情自行”,比之杜甫所揭之的“铅锡”更是名堂深奥,登峰造极。“刻泥为之最易得,如恶不合长相蒙,”坑蒙拐骗,贪污腐败,政出不行,德信尽丧,如今已达到无货不假、无官不贪的境地,“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杜老先生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哀叹,至今还没有终结!可叹杜夫子一辈子不停叨叨唠唠,连自己的生活都朝夕不保,而且频频累迁,颤沛流离,居无定所,仍不彻悟。这可不是郭沫若简单的一个“代表地主阶级利益,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大帽所令人心服的。一个潦倒穷困的小知识分子,是不是自作多情自以为是太甚?因为人家统治集团,压根听不到也没心思去听他的罗嗦。你想代表人家这个阶级的利益还怕你够不够格哩!以现今的一句时髦话来说:“你们算个屁!”

  打住,扯远了。还是看郭老对杜甫的误导吧。李杜二人的友谊交情,郭老已给我们点明了,二人其实有着“交道的翻覆”。但到了我们自己也略约能解读一点原作的时候,郭的注解推断显然站不住脚了。看杜甫写的《天末怀李白》:“凉风起天来,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秋风乍起,万物萧瑟,令人伤感的季节,油然记起自己所崇敬怀念的李白,雁阵惊掠而过,捎上思念之情,相交相知却天各一方,江湖诡谲多变,世事艰难,人心莫测,远方的友人不知情况如何。“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杜甫担心着李白率真单纯的禀性和放荡不羁的才情,能否应对得了险恶复杂的社会,那些专事攻奸刻薄的阴险小人,是非常善于钻空子挑毛病来阴害人的,加之顺适的境遇对著文赋诗的人来说又反而不是什么好事,所以两头让人担忧。杜甫这样说,是根据自己深怀大志却得不到重用并累遭迫挤陷害的坎坷命运有感而发,将心比心,李白的持才傲物却更容易引起人的猜忌和陷害。“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泪罗”。二人相交相识,志趣相投又更相惜相怜,在屈大夫的悲惨命运里找到再形象不过的注解。甚至二人可以一起共作冤魂成为屈原样的高尚之人。可见杜甫把李白比之自己可连为一体生死与共知心朋友。这样真挚的思念与表白,读来令人嚅吁不已。年青的时候,怎么就读不出其中的滋味呢?要是早一点感悟出杜甫这种对朋友的真心思慕和爱护,这一生中不是会再多交几个知心朋友?惜乎少年无知容易轻信,又没多抽出时间精力研读杜先生的诗,轻轻松松被郭老的学术观点给蒙住,独自装模作样成了个抑杜扬李的八十年代“文学青年”。

  若以文学艺术以反映现实批判现实为嫀妙之境,比起一味狂放啸傲,不食人间烟火的李白,杜甫的诗自然会更多引起人们的深思与感悟。浪漫的情怀奔放的激情活泼的意趣自由的人格当然最容易从李白的诗句里得到快感与升华,但随着社会阅历的增长,对人生苦难的体验,杜甫的诗才最能让人从中获得共鸣与认同,浪漫奔放随首青春的绽放而短暂地得到释放,但当铅华洗尽,沧桑的体验充盈在身的时候,才会感悟到厚重艰涩的社会现实及经历才是人这一辈子最大的拾获。“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四时的物华万有的生命都随同周遭的际遇和自己的经历而物我相融。“万物皆备于我”,当个人与社会融合背负在一起的时候,当道德责任与情义都能与自己所处的现实社会紧紧相关联的时候,人似乎才能活出点品味和格调来。这也就是我们读杜甫诗歌的时候所感受到的滋味。“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浩浩荡荡的生命体验感知与江河同在,与四时同存,个体之中有河山,河山之中有个体,天人合一,物我而忘。富贵荣华,贫困潦倒,静观淡定,豁达悠远……都是和我们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现实社会紧想连。没有谁能抛开他所处的时代而渐行渐远。所以,李白沉醉后醒来不得不谦洒而又无奈地写下:“忽魂悸而魄动,况惊起而长嗟,唯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二人的文学价值,历史价值,人格价值,谁也抹杀混淆不了。撼山河易,撼李杜二人难,而抑杜扬李,更是滑稽可笑。李白浪漫天真,豪放坦荡,纵情不羁,天马行空,追求人生的自由与独立的人格,蔑视权贵,视功名富贵如粪土,一生有抗争与反叛精神;杜甫深厚沉郁,坦诚通达,历经磨难,悲天悯人,关怀社稷民生,把自己的命运紧紧融汇到国家的命运之中,把民间的疾苦视为自己的疾苦。二人是中国文学史上双峰并峙的高峰。

  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堪称文艺为政治服务的一个典范,并且是一个标准的“奉承、讨好”之作——据说毛泽东平素喜欢李白,且毛的老朋友章士钊当时正以八十五岁的高龄在写一本《柳文指要》的书,受到毛的赞许与资助。郭老得知后不甘示弱,亦以耄耋年开始他一生最后一本论著的写作。并且当时六七年至六八年短短一年多一点时间里郭老的二个儿子郭时英、郭民英相继被文革动乱迫害致死!郭老正是在这种巨大的丧子之痛中开始写作《李白与杜甫》,又给写这本书的动机和意图畄下朴溯迷离的推测。诚然,郭老怎样编织概念设立论点铺排文字,以当下的略为宽松的环境来推断分析,郭老自有他行文的权力和自由,但恰恰是郭老这种宁可以主题先行、为附会迎合统治者的思想意识而不惜用简单的政治斗争的观点去套取古人,不惜以今人的思想价值观去衡量要求古人而穿缀附会钻皮出羽这种既违反常识又有违人格的作法确实与郭老当时的处境非常矛盾。

  毛泽东闹革命雄韬伟略英明无比,不意巅峰极顶之后溃于极端,导致他一手策划发动的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成为人间祸害的根源。在文革当时他的独栽高压政治统治下,个人崇拜的*威使奴才遍地、人人自危,于是人妖颤倒,是非混淆,道德沦丧,人格尽失。以反叛名震天下的郭沫若也只好在这种政治高压下挥舞阶级斗争的大棒肆意妄为起来。郭氏一辈子走在阶级斗争的风口浪尖。他天才早慧,一生身不仅学术成果累累,而且又投身国内政治斗争,成为周旋于国共两党之间的名流显贵。抗战时期任国民军政治部付主任掌管文艺宣传阵线,旗下几乎网罗了全国第一流文人名士,一时风流天下、荣耀至极,奏响了一支时代的《洪波曲》”。抗战胜利,旋又机锋一转,坚决与国民党划清界线,解放后成为我党一面文艺旗手。他总是以其超人的智慧和胆识,牢牢抓住了历史和命运给他的机缘,可谓一代骄子。不意晚年写下《李白与杜甫》,却打下深深的阶级斗争的烙印,为了迎合时政,奉承独裁统治者对李白的御好,竞将两个唐时的互相推崇惺惺相惜的大诗人划为不同阵营的充满猜忌怨恨的对头而一抑一贬,犯下低极的常识性错误,终至为其后半身的平庸无聊留下活生生的把柄,不能不让人扼腕叹息。郭老的失误,更进一步让我们认识到专制统治对人性的扭曲与摧残,也更让人感到“文艺为政治服身”的可耻与可悲。

郭沫若的《女神》是一本诗集 《女神》出版于1921年8月,是中国的第一部具有真正现代意义的新诗集。收集了《女神之再生》、《凤凰涅盘》、《天狗》、《晨安》、《炉中煤》、《匪徒颂》等代表性诗篇。

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也是郭沫若代表作。今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本,后又重印多次。

扩展资料

《女神之再生》是诗集《女神》的开篇诗剧,以其浪漫主义雄风独步文坛,这部诗集代表了那个狂飙突进的文艺振兴时代的激情和浪漫的最强音。这里节选的是“女神”的歌吟,象征着建设一个美丽新中国的理想和欲望。

诗人假借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开篇,表达了美丽的向往和对于盛世的怀念。在女娲开拓的优美世界中,音乐响彻、花开月圆,生命自由自在,循环往复。

作品通过英雄人物聂政、聂嫈姐弟的抗暴锄恶,表现了他们对黑暗社会的痛恨和见义勇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不愿久偷生,但愿轰烈死。愿将一己命,救彼苍生起!”同时也抒写了他们对新生活的热望与追求:“迸发成自由之花,开遍中华”!

-女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9727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7
下一篇2024-04-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