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一生简介及诗作!

曹操的一生简介及诗作!,第1张

曹操简介

曹操,字孟德,公元154年生,沛国谯县(安徽毫县)人,西汉相国曹参之后,祖父曹腾在汉桓帝时担任官职,封为费亭侯。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因为成为曹腾养子而改姓并继承侯爵。在三国演义中提到曹操小名阿瞒、吉利,故而有曹阿瞒之说。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社会上没有人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而在三国演义中,南阳何禺页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许劭,字子将,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于公元184年汉末黄巾之乱时显露头角,董卓死后,纵横乱世,南征北战,公元200年10月,曹操在官渡(河南中牟县东北)以少胜多挫败河北袁绍10万军队,公元201年在仓亭(河南管县东北)再次击破袁绍大军。公元208年,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并成为东汉朝廷丞相。公元208年7月,曹操南征荆州刘表,12月于赤壁与孙刘联军作战,失利。公元211年7月,曹操领军西征以击马超,构筑了整个魏国基础。公元213年,汉献帝派御使大夫任命曹操为魏王。公元220年,曹操于洛阳逝世,享年66岁,谥号“武王”,葬于高陵。

曹操一生从陈留起兵到洛阳逝世,奋战30余年,参加大小战役近50余次,消灭了袁绍、袁术、刘表、张绣、吕布等割据势力。曹操共有25个儿子,卞皇后生文皇帝曹丕、任城威王曹彰、陈思王曹植、萧怀王曹熊,刘夫人生丰愍王曹昂、相殇王曹铄,环夫人生邓哀王曹冲、彭城王曹据、燕王曹宇,杜夫人生沛穆王曹林、中山恭王曹衮,秦夫人生济阳怀王曹铉、陈留恭王曹峻,尹夫人生范阳闵王曹矩,王昭仪生赵王曹干,孙姬生临邑殇公子曹上、楚王曹彪、刚殇公子曹勤,李姬生谷城殇公子曹乘、mei戴公子曹整、灵殇公子曹微,赵姬生乐陵王曹茂。其中长子曹丕曹操认为笃厚恭谨,立为后继,成为后来的魏文帝;次子曹彰,三国演义中提到他黄须,勇而无谋;三子曹植为曹操最喜欢的儿子,虽才华横溢但个性怯懦,嗜酒放纵;四子曹熊体弱多病。曹操另有三女,长女曹节,次女曹宪,三女曹华,均嫁与汉献帝为妻。曹操是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与两个儿子曹丕、曹植代表了东汉末年的文风,与苏轼一家并称,是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家庭”,曹操一生有诸多作品,为众人称道的《观沧海》是他公元200年10月打败袁绍后于河南延津县附近所作,《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现出他的高远志向,公元208年冬于湖北汉口西南长江边赋歌《短歌行》,抒发出他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心情。

基本介绍

曹操(cáo cāo)(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和诗人。在政治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恢复了中国北方的统一,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文化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史书评论

史书评论曹操:“明略最优”,“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作于建安十五年(210),光明磊落,字字真挚。曹操感性地说:“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事实的确如此。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面,因为文学上的需要,而表现出明显的贬曹笔法。然而《三国志》对他的评价,是魏蜀吴三国君主之中最高者,陈寿评价曹操为“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后世学者认为,这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意歪曲事实,并没有正确评价曹操。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系有着重大贡献。在内政方面,曹操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

众人评说

《曹瞒传》评价曹操:“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

孙权评价曹操:“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有。”

裴松之评价曹操:“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三国志(注)》

唐太宗说曹操:“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唐玄宗常自比“阿瞒”。

元稹评价曹操:“曹瞒篡乱从此始。”——《董逃行》

刘知几评价曹操:“罪百田常,祸于王莽。”——《史通·探赜》

司马光评价曹操:“以魏武之暴戾强伉,其蓄无君之心久矣。乃至没身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不欲哉?犹畏名义而自抑也。”——《资治通鉴》

洪迈评价曹操:“曹操为汉鬼蜮,君子所不道。”——《容斋随笔》

王夫之评价曹操:“曹操父见杀而兴兵报之,是也;阬杀男女数十万人于泗水,徧屠城邑,则惨毒不仁,恶滔天矣。操之所以任天下之智力,术也,非道也。”——《读通鉴论》

古人评价曹操:“曹氏虽功济诸华,虐亦深矣,其民怨矣。”——《辩亡论》

顾炎武评价曹操:“孟德既有冀州,崇奖跅驰之士,观其下令再三,至于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于是权诈迭进,奸逆萌生。”

陈寿:“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閴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王沈: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魏书》

钟嵘: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

许子将: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魏书》

鲁迅说:“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毛泽东写词赞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易中天评价曹操:“曹操是可爱的奸雄,他的奸与雄统一于雄。”

李本涛评:旷世之奇才,有治国用兵之能,而无仁慈爱民之心。军之神而民之魔者。

节烈观念

曹操的节烈观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我国广大妇女常常成为无端的牺牲品。鲁迅说:“古代的社会,女子多当作男人的物品,或杀或吃,都无不可;男人死后,和他喜欢的宝贝,日用的兵器,一同殉葬,更无不可。”(《我的节烈观》)何谓“节烈”?“大约节是丈夫死了,决不再嫁,也不私奔。”“烈可是有两种:一种是无论已嫁未嫁,只要丈夫死了,她也跟着自尽;一种是有强暴来污辱她的时候,设法自戕,或者抗拒被杀,都无不可。”

古代皇帝死去,皇后妃子要么为皇帝殉葬;要么进“慈宁宫”守寡终身。“慈宁宫”位于北京故宫保和殿之西,它包括慈宁宫、慈宁花园、寿康宫等。宫门外有两头镀金铜麒麟。这套宫殿专供过世皇帝的遗孀居住,是宫中的寡妇世界。明代第三个皇帝朱棣死后,用30名宫女陪葬,将她们活活吊死,美其名曰“投缳殉主”。数十名鲜活的生命眼睁睁地死去,这是极其惨无人道的。明思宗朱由检在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于煤山自尽之前,令周后自尽,十八日夜周后自缢于坤宁宫;朱由检又传令袁妃自尽,袁妃自缢绳断坠地苏醒过来,朱由检挥剑斫其肩,又砍杀几个嫔妃。更有甚者,他又直奔宁寿宫,召长平公主,挥剑斫断其左臂,公主昏厥于地,他又到昭仁殿,砍死幼女昭仁公主。

然而,魏晋时代的曹操的节烈观则显得胸怀大度,相当开朗,为人称赞。他曾对妻妾说:“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可出嫁。”(《让县自明本志令》)这可谓石破天惊之语。他对妻妾坦然说:我死了之后,你们不必守寡,可以再嫁他人。曹操妻妾成群,共有十五人,其中两个妻子都是别人的遗孀,他既不要求她们为自己殉葬,也不要求她们守寡,可见他的节烈观与世俗截然不同。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数百个皇帝,哪个皇帝有过这样的表白?曹操生前并未称帝,死后,才追封为魏武帝。但他的所作所为,其威力绝不逊色于那些名正言顺的皇帝。他的节烈观为后人留下诸多思考。他的节烈观是对传统观念的冲击,他把女人当做人,珍惜女人生存的权力,关爱女人的未来,反对灭绝人性,反对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摧残,这种大度胸襟难能可贵,在中国古代史上罕见,值得重视。

从历史资料上看,《二十四史》中列入烈女传的妇女,《宋史》55人,《唐书》54人,《元史》187人,《明史》烈女不下万人,最突出者308人,可见,明代封建的节烈观极盛,因此,明代皇帝对皇后妃子的残忍就不足为奇了,时代使然。

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孙权评价曹操:“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有。”

钟嵘:“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 

唐太宗说曹操:“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元稹评价曹操:“曹瞒篡乱从此始”——《董逃行》 

王安石赞曹操:“青山为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丘。蝼蚁往还空垄亩,麒麟埋没几春秋。功名盖世知谁是,气力回天到此休。何必地中馀故物,魏公诸子分衣裘。” 

刘知几评价曹操:“罪百田常,祸于王莽。”——《史通·探赜》 

鲁迅说:“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毛泽东说:“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易中天《品三国》:“曹操的遗嘱‘分香卖履,留恋妾妇’体现出曹操的大气与自负,就不谈国家大事,不说豪言壮语,就说些小事,你们把我怎么样,你们说我是小人就是小人又怎样,我曹操就是曹操,我才不在乎你们怎样评价我呢。我就是这样的人。”

后人赞诗

邺中歌 

邺则邺城水漳水,定有异人从此起。 

雄谋韵事与文心,君臣兄弟而父子。 

英雄未有俗胸中,出没岂随人眼底? 

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 

文章有神霸有气,岂能苟尔化为群? 

横流筑台距太行,气与理势相低昂。 

安有斯人不作逆,小不为霸大不王? 

霸王降作儿女鸣,无可奈何中不平。 

向帐明知非有益,分香未可谓无情。 

呜呼! 

古人作事无巨细,寂寞豪华皆有意。 

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七律叹兮惜

银月义羽 东汉末年显大志,重视天道万业红。不知多少虎狼讽,只叹仁义以污浑! 

七律赞曹公孟德 

三分天下有其一,关东义士首起兵。 

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 

豪气万古观沧海,漫漫长路短歌行。 

千秋霸业传百世,唯有英雄堪比君。

以下出自《三国演义》,佚名

三马同槽事可疑,

不知已植晋根基。

曹瞒空有奸雄略,

岂识朝中司马师?

曹操奸雄世所夸,

曾将吕氏杀全家。

如今阖户逢人杀,

天理循环报不差。

十万貔貅十万心,

一人号令众难禁。

拔刀割发权为首,

方见曹瞒诈术深。

吁嗟帝胄势孤穷,

全仗分兵劫寨功。

争奈牙旗折有兆,

老天何故纵奸雄?

曹操奸雄不可当,

一时诡计中周郎。

蔡张卖主求生计,

谁料今朝剑下亡!

品曹操 佚名

东汉末年分三国,硝烟战火何其多?

豪杰纷纷皆涌起,其一便是曹孟德。

少时聪慧心计深,一心扶汉思报国。

二十岁便举孝廉, 执起法分外严格。

历经几次周折后, 名声威望更显赫。

官渡之战获全胜,全仗曹公计谋多。

白马延津首告捷,进攻策略难琢磨。

分兵拒敌为上策,速战速决把敌破。

听取良言有主见,对待士卒性温和。

更兼郭嘉献奇谋,胜利才会有把握。

袁绍实在太轻狂,一连犯下诸多错。

其一用人不得当,其二自负能力弱。

其三谋臣不团结,相互拆台食恶果。

曹兵少然能取胜,袁兵多然却衰落。

袁本初败在轻敌,曹孟德胜在人和。

此后几战皆胜利,谋臣之功不可没。

曹操甚是惜人才,只要来投恩赏多。

对长辈敬重有加,对人才如饥似渴。

携天子以令诸侯,此作法有失有得。

利用献帝平天下,使用手段何不可。

扫除障碍成霸主,道路愈走愈宽阔。

修耕植以蓄军资,安百姓以防饥饿。

流利失所终减少,生活得以安心过。

此等功绩很卓越,还是归功曹孟德。

风流人物加英杰,自然难免好女色。

抢民女为己私欲,娶妻妾数目繁多。

典韦因此被杀害,曹操为此终取祸。

诸多强敌被操灭,北方一统来庆贺。

本欲南下吞吴蜀,不料孙刘已联合。

依仗兵多势力广,自认胜敌有把握。

苦肉计曹操蔽甚,借东风依靠诸葛。

火烧曹军数十万,士卒鲜血汇成河。

岂料兵败于赤壁,丢盔弃甲险被捉。

本欲举兵再南下,怎奈岁月已蹉跎。

曹操还至洛阳后,不久大星便陨落。

纵观曹操的一生,悲中喜来悲中乐。

剿黄巾赖其英勇。刺董卓仗其胆魄。

破袁绍展其才能。击马超更怀计策。

烧乌巢断其粮草。战宛城以少胜多。

杀荀彧惹人非议。灭劲敌为人刻薄。

平乌桓促成统一,放关羽心胸宽阔。

人称治世之能臣,又称乱世之奸雄。

曹操一代文学家,提笔便能把诗作。

曹操一代军事家,思维敏捷有气魄。

曹操一代政治家,为人处世善思索。

曹操有功也有过,公正评判方才可。

东汉末年分三国,硝烟战火何其多?

三分天下有其一,一统豪杰曹孟德!

 观沧海是三国时期曹操创作出来的诗作,这首诗描写了气势磅礴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的内心情感,表达了作者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下面是我整理的曹操观沧海的书法作品。

曹操观沧海的书法作品

 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东汉末年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所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多个部落,统一了中国北方。

观沧海的书法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先声夺人的优势,而兴修水利,推行"屯田制",为统一中国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曹操坚持"荐贤任能,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多方延揽人才。在军事上曹操"自作兵书十余万言",整理注释《孙子》十三篇,深得兵法之要。他的一生主要是在征战中度过的,指挥作战"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若神"。从39岁至53岁的14年间,他经历50余战,先后消灭了杨奉、韩暹、袁绍、袁术、陶谦、吕布,收降了张绣,征服了乌桓,统一了北方。赤壁兵败之后,曹操仍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战合肥,逐马超,据关中,平定河西、陇右诸地,巩固了北方统一。在文学上,曹操倡导文学新风,创作了许多优秀诗歌和散文,对建安文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曹操的文学成就

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

曹操的诗歌,今存不足20篇,全部是乐府诗体。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

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薤露行》、《蒿里行》二诗,作于建安初年。前一篇反映何进谋诛宦官事败,董卓入洛阳作乱;后一篇写关东各州郡兴兵讨卓,又各怀野心,互相杀伐,在内容上紧相承接。诗篇以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写出了这一段历史过程,因此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钟惺《古诗归》)。尤其可贵的是,在《蒿里行》诗中他以同情的笔调,写出了广大人民在战乱中所罹的深重苦难:“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苦寒行》作于建安十一年,诗篇描写冬日太行山区的酷寒、荒芜、险峻,形象生动,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步出夏门行》作于建安十二年征三郡乌桓时。该诗包括“艳”(前奏)及四解。“艳”着重写了诗人出征时的复杂心情。一解“观沧海”,写进军途经碣石时的观感;二解“冬十月”、三解“土不同”,写归途中见闻;四解“龟虽寿”,写取得了这场重要战役胜利后的思想活动。其中“观沧海”描写大海景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气势磅礴,格调雄放,映衬出诗人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阔大胸怀。“龟虽寿”以一系列生动的比喻,表达诗人对人生及事业的看法:“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诗人贯彻终生的积极进取精神的真实表白。

曹操诗语言多古朴质直,少华美词藻;情调悲壮,激昂慷慨;音调昂扬,气魄雄伟;形象鲜明,善用比兴。

一、原因

在京剧中,白脸分为粉白脸和油白脸。粉白脸又称抹脸,即用白粉涂面以示不以真面目示人之意,多含贬义,一般为奸诈之人。

曹操在三国时期“挟天子以令诸侯”,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一生称王称霸,性格多疑。

名士许劭曾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意为如果他生逢安定的天下那么他就是治理国家的能臣,如果他生逢乱世那么他就是奸雄。

所以在京剧中,曹操是奸邪狡诈之徒,白脸黑眉、黑鼻窝者戴黑髯口。作为大奸雄,眼窝勾得并不很尖,一方面显其秀气,另一方面更显得奸不外露。在京剧中,他是奸雄形象的典型。

二、其他白脸的代表

1、粉白脸

即用白粉涂面以示不以真面目示人之意,多含贬义,一般为奸诈之人。

如:《宇宙锋》之赵高、《甘露寺》之孙权。勾粉白脸者一般勾尖眼,严嵩、潘仁美的尖眼就比较明显。有的凶狠过甚,则勾大尖眼,例如欧阳芳。也有不勾尖眼的人,如司马懿勾圆眼,表明他奸不外露,智谋广大。纣王勾垂尖眼,这也是一个特例。

2、油白脸

白色脸(又称油白脸)有几种用意:一种是用于童颜鹤发的老英雄、将官,例如《四杰村》之鲍赐安、《闹昆阳》之耿衍;一种是与抹脸的有关联,奸凶武人常用白色脸,如《战冀州》之杨阜、《艳阳楼》之高登;再一种与前者相类,但只是刚愎成性,如《失街亭》之马谡、《阳平关》之徐晃。

扩展资料

京剧中各色脸谱代表的含义

一、红色脸

红色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如:“三国戏”里的关羽、《斩经堂》里的吴汉。也有有讽刺意义,表示假好人。

二、黑色脸

黑色既表现性格严肃,不苟言笑,为中性,代表猛智。如“包公戏”里的包拯;又象征威武有力、粗鲁豪爽,如:“三国戏”里的张飞,“水浒戏”里的李逵,“杨排风”中的焦赞。

三、**脸

**脸勇猛、暴躁,如典韦。

四、蓝色脸

表现性格刚直,桀骜不驯,如:《上天台》中的马武,《连环套》里的窦尔墩。 

五、紫色脸

表现肃穆、稳重,富有正义感,如:《二进宫》中的徐延昭,《鱼肠剑》中的专诸。

六、金色脸

象征威武庄严,表现神仙一类角色。如:《闹天宫》里的如来佛、二郎神。

七、银色脸

表现奸诈多疑或威武庄严,表现鬼怪或神仙一类角色如:《攻潼关》中的木咤。

八、绿色脸

勇猛,莽撞,冲动。 如:《白水滩》里的徐世英。

魏武帝曹操,关于他的评价可谓是多种多样,有人喜欢他,有人将他骂的是一文不值,有趣的是,在过去的时候人们都喜爱刘备,近几年似乎喜欢曹操的人多了起来。

作为三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曹操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在文学作品中,曹操有阴险狡诈、冷血的一面,同时他也有宽厚爱才、真情流露的一面。

曹操的形象是丰富多变的,其实很多人眼中的曹操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看曹操的出发点不同,看到的曹操自然是不同的。

总体来说,曹操这个人绝对是值得高度评价的,人们总是喜欢用好与坏来评价历史人物,可是世间的事哪能都用好坏评价呢?为什么要说刘备是好的,而曹操是坏的呢?

曹操的一生,有歌、有诗、有酒、有美人、有仗打、有天下,可谓是快意人生,关于美人,曹操还有一个特殊的嗜好,想必读过三国的都知道。

曹操有几大怪癖可以说天下皆知,例如梦中杀人,当然这只是曹操自导自演给人看罢了。

除此之外,曹操还喜欢别人的妻子,喜欢他就去抢过来,被他抢得可不少,何进的儿媳妇、秦宜禄的妻子、张绣的嫂子等等。

被他抢过有名有姓的人的媳妇都有不少,更别说其他人了,那么曹操为什么会这样做呢?按理来说,以曹操当时的权势,他想要什么样的女人能没有呢?为何非要抢别人的老婆?

如果非说曹操这个毛病是怪癖,不如说曹操是个正常人,当然抢别人的媳妇总是可耻的。

在当时的历史中,女子嫁人的岁数非常小,一般十三岁的时候就要嫁人了,换位思考一下,现代人会喜欢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一个正常人的审美标准都不会喜欢这样的,不说别的,这样的姑娘还都没有发育完全,完全就是个小孩子而已。

曹操喜欢的都是二十岁左右,这个岁数的姑娘才能算是个大人了,可惜的是在那时候,这个岁数的女人单身的几乎没有,早都嫁为人妇了,因此曹操才会干出这样的荒唐事,换个现代人穿越回去,估计也和曹操一个样。

曹操选人也不是什么人都选的,他一般都喜欢对手的妻子,这也是在证明自己,以此来展现出自己的权威,战胜别人之后,他认为那也都是自己的战利品。

除此之外,曹操抢别人的妻子,他也是有自己的考量的,他看中的是这些女人背后的势力。

在古时候,那些大家族的婚姻可不是那么简单,能够作为曹操对手的都不是一般人,他们的妻子背后势力也都不小。

铲除一些诸侯的势力可能很容易,但是想要彻底统治那个地盘可就不简单了,曹操铲除的那些人势力本就不小,因此他们的妻子一般都是名门望族,曹操把这样的妻子抢走纳入自己的后宫,也是为了得到当地势力的支持,可谓一举两得。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东汉末年权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

曹操少年机警,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二十岁时,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后任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军。迁济南相,奏免贪吏,禁断*祀。征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家。及董卓擅政,乃散家财起兵,与袁绍等共讨董卓。初平三年(192年)据兖州,分化诱降黄巾军三十余万,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军,自此兵力大振,先后击败袁术、陶谦、吕布等部。

建安元年(196年),迎汉献帝至许(今河南许昌东),自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总揽朝政。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主力,又先后削平袁尚、袁谭等势力。建安十二年(207年),击破乌桓,统一北方。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丞相。

同年进攻荆州,与孙权、刘备联军展开赤壁之战,败归。建安十八年(213年),封魏公。建安二十年(215年),征张鲁,取汉中。次年进爵为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病死于洛阳,儿子曹丕代汉称帝后,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9723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7
下一篇2024-04-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