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崇祯选择与后金议和 能延续大明吗

如果崇祯选择与后金议和 能延续大明吗,第1张

明金间自从发生军事冲突或爆发战争以来,双方各种形式和不同目的的议和活动,就没有停止过。其间战争的胜负是双方力量较量的结果,而议和活动也反映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

其实,从宁远之战以后至崇祯十六年(1643年)的十几年间,明与后金在辽西地区基本处于相持阶段,其特点是双方断断续续展开了一系列的所谓议和活动,同时又伴随着一系列断断续续的战争。时谈时打,甚至边谈边打,事实上,任何一个阶段中任何一方提出议和都有着不同的具体背景与目的,但是没有一次、也没有任何一方真心想和。对于双方来说,都把“议和”作为最后战胜对方的一种灵活策略、一种必要手段。

天命十一年(1626年)宁远失利后,八月努尔哈赤死去,后金政权进行权力交接,由四大贝勒共理国政。利用明金战局与后金政局的变化,九月,袁崇焕向天启皇帝建议“乘其(后金)位置未定,并大耦尊之时,图为之间,八犬同牢,投之骨必噬”,“万一此道有济,贤于十万甲兵”。所谓“投骨”即“议款”,皇帝同意他“便宜行事”。(《明熹宗实录》)十月,袁崇焕遣锁南木座喇嘛、都司傅有爵等前往后金吊丧,具体目的有三个,

一是“探听虚实”,努尔哈赤是否确实已死,现在“边事所任何事”;

二是“离间其诸子与夷上下”;

三是要求后金“勿仍前叛逆,束手归命,听朝廷处分”。(《三朝辽事实录》)

这次只是一次礼节性、试探性的活动,尚未正式谈到议和问题。但是,“不计两国刀兵”,主动“吊慰庆贺,以礼相加”,显然是一种缓和关系的表示。

在明方的“议和”意图中是按照袁崇焕的战略,希望争取一个缓冲的时间,构筑以锦宁为中心的一条防线,作为向金国反攻的基地。而金国方面,皇太极初登大宝,根基未稳,国内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也有计划出兵朝鲜,解除后顾之忧。两方面这种“缓兵之计”的“议和”意图,一拍即合。因此袁崇焕的使团在金国受到了热烈的接待,大约一个多月后,皇太极派方吉纳、温塔石等带有皇太极致袁崇焕的答书,偕同明方使臣抵达宁远。皇太极在回信中,除表示对吊丧及祝贺即位的谢意外,正式表白双方议和的意向,希望议和早日进行。

但是,金国的答书送到袁崇焕手中,却不见回音。直到一个月之后,金国使臣方吉纳、温塔石等才从宁远回来,带回致袁崇焕的原信,转述袁崇焕的意见,认为原信中把“大明国、大满洲国”字样并写,不便奏闻,故:苓遣使,亦无回书。(《清太宗实录》)

皇太极在方吉纳、温塔石等人回来后,议和活动停顿。但他还是以积极的态度,来推进议和工作,为此他派人分别征询了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大贝勒的关于议和的意见,并希望草拟一份代表金国贵族利益和政治要求的议和意见书。

天聪元年(1627年)正月,皇太极再次派出方吉纳、温塔石把拟定的议和书交给了袁崇焕。信中重要之点有三:

一是过去20年双方战争的责任在明方,所以引发战争是明方对金国“欺藐凌轹”的结果,也就是说明方欺侮了金国,金国才起而反抗的。所以信中再一次揭出“七大恨”,说明明方“凌逼已甚,用是兴师”。

二是要分清双方战争的是非问题。要本着“不论国之大小,止论理之是非”的原则,要求明方承认正义在金国一方,明国虽是大国也要承认违反了这个原则。在是非面前,大国小国是平等的。

三是议和的具体条件:明方如果要求议和,就要先送交金方黄金10万两,白银100万两,缎匹100匹,布(毛青布)1000匹,作为“和好之礼”。双方和好之后,每年由金方以东珠10颗,貂皮1000张,人参1000斤交给明方,明方以黄金l万两,白银10万两,缎匹10匹,布匹30万匹,交给金方,作为双方的馈送。(《清太宗实录》)

于是,两方人马就是开始讨价还价。袁崇焕说服了天启皇帝,遂于同年(1627年)正月向后金提出了明方的议和条件:

后金必须“易去(天聪)年号,遵奉(明之)正朔”,归还“侵地”,献出“叛人”。至于后金所要求的馈赠,认为数量太大,笼统回答说“往牒不载,多取违天”。

(《明熹宗实录》)天聪元年(1627年)三月,后金的答复是:

每年馈赠数不变,初次馈赠数可减为金五万两、银五十万两、缎五十万匹、布五百万匹。但已得土地、人民“悉已奠定安集”,不能归还。(《满文老档》)同时又提出一个新问题:“若果两国议和,先须分定疆域,以何地为尔国界,何地为我国界,各自料理。”(《清太宗实录》)

天聪初年的明金议和活动是两国历史上最有希望的一次议和,但同时也是最难达到妥协的一次议和。双方都从战略需求出发,都希望达成一项暂时的停战协议,来争取时间。

明方对失去的辽河东西的土地人民,要求恢复,而金方把占有的辽东西土地人民作为本身发展的天地和条件,要求划定疆界,永久占领。当时的明朝在辽东地区虽然战争失利,但有时也打胜仗,如果集中全国的兵力、物力来专注一隅,收复失地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这就是明方不肯轻易议和划界的缘故。金方在战场上有一定的优势,但对明战争也是有胜有败,加上自身经济上、兵力上都有相当的困难,各方面需要调整。如果归还明方的失地和军民,则等于“前功尽弃”。所以说此时的议和活动是没有成功可能的和议。再加上双方都在“议和”背后,积极备战,金方出兵控制朝鲜,明方派兵赶筑大凌河城城防,这就会使双方都有了借口,中止议和。

宁锦之战的失利,使皇太极进一步认识到明军尚具有相当实力,急切难以胜之。此时明朝方面也出现了转机,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熹宗死去,崇祯皇帝即位,魏忠贤伏诛,要求袁崇焕复出的呼声甚高。崇祯元年(1628年)袁崇焕以兵部尚书再次督师蓟辽,八月抵山海关视事,明廷议和派的主角再度出场。彼时,皇太极于天聪三年(1629年)正月,从沈阳派出白喇嘛等人到宁远,吊唁明天启帝之丧,并祝贺新君(崇祯帝)即位,派秀才郑伸及百总任得良送去致袁崇焕书,希望恢复议和,但是毫无结果。复职的袁崇焕热衷于他的“五年复辽”计划,对金方的议和要求采取了敷衍的态度。尽管皇太极作出更多的让步,愿意不用天聪年号,改奉明朝正朔,和议仍无进展。更重要的是崇祯帝即位之后,在朝臣中间对与金国议和问题,出现了对金议和,就是重蹈历史上宋金议和的覆辙,是卖国行为的“舆论”。在这种舆论压力下,明朝举国上下,都讳谈议和,谁也不肯负这种历史责任。袁崇焕对于金国议和的来信,也往往扣压下来,不敢上奏,只要明金双方的对抗情势不发生重大变化,明方对金议和的事,就不会再被人注意。

天聪三年(1629年)七月十八日,皇太极致书袁崇焕:你既然无意议和,则我兴兵,其责在明。十月,皇太极率军入关奔袭北京。这次出征,也是以后多次出征中的一个特点,即边打边宣扬其屡欲和好,明廷拒和,后金乃不得已而出兵。目的在于争取人心,分化明廷上下。如后金军十一月至通州,榜示各城“绅衿军民”,后金“屡次遣使讲和”,明帝不允,以故“告天兴师”。十二月又书“与明国君议和”信两封置北京德胜与安定门外。

天聪四年(1630年)正月又命喀喇沁部苏布地向明廷要求“悯小民之苦,解边臣之怨,交好满洲,以罢师旅”。三月,又分别致书明帝、明诸臣、锦州官员,要求“议和”、“罢兵”。三月,驻守永平等地的阿敏等将领也致书丰润、开平两地明官员,要求从速议和,否则“俟我汗携家眷至,彼时尔等议和亦难。”天聪五年(1631年)五月致书大凌河守将,表示“厌兵戈而愿太平”。然而,皇太极做出的这些议和的努力,明朝上下全部视而不见。

从天聪六年(1632年)至崇德元年(1636年),这一时期的议和活动,仍然基本是后金单方面的活动,仅与个别明地方官员略有接触。还有一个特点,在后金(清)高倡议和的动机中,与明迅速恢复贸易等经济意义已退居比较次要的地位,用来作为配合军事进攻,争取人心、麻痹明军的手段,具有愈来愈加重要的意义。

17世纪30年代后期,明清双方的力量对比与内部局势,逐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清军屡屡进逼关内,农民起义烽烟四起,明廷腹背受击,风雨飘摇,岌岌可危。而清政权则日益巩固,东部蒙古相继归附,朝鲜完全慑于清之兵威,皇太极已经可以全力以赴西进征明。因此,清统治者不再需要议和这面旗帜了,而一直耻于谈和的明上层统治者,欲战不能,欲守无力,走投无路,被迫第一次主动扯起了议和的旗帜,以求苟延残喘,维持局面。

自崇祯十四年八月洪承畴于松山战败后,松山和锦州长时间处于清军的包围之中,明廷陷于危机,双方的议和活动遂又再起。陈新甲在这段时间任兵部尚书,起初听信了张若麒的话,认为辽东一战可平。正因如此,他力促崇祯帝以密诏促洪承畴进兵,结果大败。于是,他又转而支持议和的主张。

这时不仅辽东的形势十分危急,中原地区也全部成了农民军的天下。面对危局,陈新甲主张与清议和,以“专力平寇”,待把中原一带的农民军平定以后,再与清争。陈新甲将自己的主张私下告诉了新任三边总督傅宗龙,傅宗龙在离京去镇压李白成以前,又告诉了大学士谢升。谢升私下与陈新甲相商,要他向崇祯帝进言,“谓两城受困,兵不足援,非用间不可”。有了内阁大学士的支持,陈新甲这才敢向崇祯帝言议和事。另外,辽东在十一月间下了一场大雪,清兵前线粮饷遇到困难,皇太极亦派人入关议和。干是,陈新甲便大胆地向崇祯帝提出议和的主张。

这时崇祯帝仍摆出一副反对议和的样子,对陈新甲大加训斥,“切责良久”,然后又问内阁诸臣。这时周延儒再次入阁不久,内心也想议和,但不敢明确表示。崇祯帝征询阁臣的意见,实际上就是想在阁臣中找替罪羊,一旦议和失败,就可将罪责推在阁臣身上。周延儒老奸巨猾,言辞模棱两可,其他阁臣也不置可否,只有谢升说道:“倘肯议和,和亦可恃。”崇祯帝沉默良久,事后对陈新甲说:“可款则款,卿许便宜行事。”并嘱咐陈新甲严加保密,“外廷不知也”。(《明史》)

陈新甲向崇祯帝推荐兵部主事马绍愉,说他可担当议和重任。崇祯帝遂为马绍愉加衔职方郎中,赐二品服,命他前往清营议和。

皇太极对明廷遣使议和非常重视,请以敕书为信。明廷所赐敕书的文中称:

谕兵部陈新甲,据卿部奏,辽沈有休兵息民之意。中朝未轻信者,亦因以前督抚各官未曾从实奏明。今卿部屡次代陈,力保其出于真心。我国家开诚怀远,亦不难听从,以仰体上天好生之仁……(《东华录》)

皇太极看了很不高兴,因为它不是直接给清廷的,而是给兵部的。从语气上看,崇祯帝仍摆出天朝上国的架子,像过去对待建州卫那样对待清廷。另外,敕书用纸颜色和制宝也不合定式,所以皇太极便指责这是边吏作伪,“必非明帝亲发”,予以拒绝。他对来使重申了愿意议和的一贯主张:“若和事果成,则何必争上下但各据其国,互相赠遣,通商贸易,斯民俱得力田生理,则两国君臣百姓,共享太平之福矣!”(《清太宗实录》)皇太极在这里称“两国君臣百姓”,显然是要与明廷平起平坐,分庭抗礼。

明朝使臣只好再换敕书,往返耽误了许多时间。在此期间,清军连续攻克了松山等地,洪承畴被俘,祖大寿投降。这种战场上的形势对明廷更为不利,清处于主动的进攻地位。崇祯帝为了显示对议和的重视,特派兵部司务朱济和马绍愉一起前往沈阳,使团近百人。他们于五月中旬才到达沈阳。皇太极对此次议和非常重视,特命大臣出城远迎三十里,宿于馆驿,礼部设宴,招待甚优。根据当时留在沈阳做人质的朝鲜王世子记录,当时明朝使臣还带着“四十余车”米,以作为“粮资之计”。这显然是担心清廷不管饭吃,不给予友好接待。结果清廷表现得很友好,盛宴款待。这真使明朝使臣大喜过望。

皇太极回书崇祯帝,答应议和,其条件除双方通好并互有馈赠外,双方以宁远、塔山为界,在适中之地开市通商,相互遣返逃人。信中还特地说了一句:“至我两国尊卑之分,又何必计较哉!”(《清太宗实录》)看来只要明廷持积极态度,皇太极还愿作出一些让步。而从这些条件来看,在当时的情况下也不算苛刻,而基本上维持了双方军事形势现状。

六月三日明使启程回京。在临行前清廷设宴饯行,“车乘风戒,刍粮悉备”,皇太极还赏给马绍愉等白银二百两,并以两车人参、貂皮进献给崇祯帝。皇太极对马绍愉说:“秋初企听望好音。若逾期不至,我当问盟城下耳!”(《謏闻续笔》卷四)这显然带有威胁的口味,是否要和,要崇祯帝速作决定,否则就要再次兵戎相见。

马绍愉一行到宁远后,即速命人将议和情况密报兵部尚书陈新甲。议和之事一直在秘密进行,崇祯帝数次告诫陈新甲,要“密图之”。但外廷官员还是听到了一些风声,尤其是一些言官,纷纷上疏弹劾,认为是阁臣谢升所主。为此,崇祯帝便将谢升罢去,以堵众人之口。

谢升的离去使陈新甲的议和活动失去了阁臣的有力支持。当陈新甲看过马绍愉的密报后,将之放于案上,“其家懂误以为塘报也,付之传抄。于是言路哗然”。以前外廷官员攻击议和事尚没有佐证,这一来有了确凿的证据,所以纷纷上疏弹劾。给事中方士亮首先上疏,其他上疏论争之人络绎不绝。

如果崇祯帝在这关键时刻能毅然主持,公开告谕群臣,自己知道此事,这场风波本可以平息。但他总想将此事往别人身上推。他一再问内阁首辅周延儒,是否应该议和,周延儒也不敢承担责任,所以“终不对。上(崇祯帝)慨然起”。(《明史纪事本末》)“周延儒老于世故,深知崇祯帝喜怒无常,故始终保持沉默。崇祯帝只好将责任都推在陈新甲身上,遂降旨切责,令其回奏。陈新甲不仅不引罪,“反自诩其功”,这使得崇祯帝更加恼怒,立命逮系下狱,由刑部拟罪,以失陷城寨罪拟斩刑。周延儒上疏求免:“国法,敌兵不薄城,不杀大司马。”崇祯帝却说:“陈新甲职任中枢,一筹莫展,致令流贼披猖,戮辱我七亲藩,不更甚薄城乎!”(《明史 陈新甲传》)崇祯帝在这里不以议和罪斩陈新甲,他知道难服天下人之心;用陷城罪斩他,他又未把城池丢给清兵,故只好用近来数城被农民军攻陷为罪名。这显然是借来的一个罪名,其本意还在于要拿他当替罪羊。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崇祯十五年八月,陈新甲被斩,议和事也随之告吹。这件事再典型不过地表明,崇祯帝存在着严重的性格上的缺陷。这也正是当时许多大臣不敢尽心为国的原因。从当时总的情况来看,明王朝并非没有人才,只是因为崇祯帝不爱养人才,用人多疑且出尔反尔,遇事推脱责任,故大都斤斤自保,不敢大胆用事。对于一个最高统治者来说,这是一个致命的弱点。

陈新甲被杀后,崇祯帝命冯元飙继为兵部尚书。冯元飙深知形势危急,内忧外患交讧,平定无术,又不敢公开推辞,便佯装有病。一天上朝,故装头晕目眩,倒在廷上,让人抬回家中。深明底细的人“皆嗤其为细人伎俩,辱朝廷而羞当世”。(《烈皇小识》)冯元飙虽因耍此小伎俩而受世人嘲笑,但却保全了一条性命。同时,这件事也反映了当时朝中大臣的一种普遍心态。

个人认为应该是老四,胤禛,其实当年康熙遗诏并没有像民间传说的:“传位十四皇子”被改成“传位于四子”

真实的康熙遗诏内容是这样的;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舆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原文由汉文,蒙文,满文三种书写,是不可能更改的。

《康熙遗诏》真迹现存于第一历史档案馆

  我最经典的总结就在这了~~超好的穿越,非超越,百合文,种马文~~~~自己选吧!

  穿越1《木槿花西月锦绣》,好文,强推,错过,后悔,五颗星再加一颗星。★★★★★+★

  2《绾青丝》,经典,毋庸置疑,很多人都看过,内容不需要介绍。★★★★★+☆这个我看过 我也是心中的五颗星

  3《步步惊心》,清穿中的翘楚了,桐华大人的书,还用说?还有《大漠谣》《云中歌》非穿越,却很好看。★★★★★+☆这是我看过的觉得最好的穿越文了 不过结局太过凄惨 承受力弱者慎看

  4《独步天下》,跟上面的一起时我最喜欢的两篇清穿,大大对历史的了解以及于真史的紧密结合令人叹为观止,从此,清朝的皇帝阿哥中,我最喜欢皇太极。★★★★★+☆这个我刚刚看完 作者太有才了 看完你对于清初明末的历史基本就了了

  5《法老的宠妃》,拉美西斯二世与奈菲尔塔丽,很感人,很浪漫,很纠结★★★★★+☆有人反映这个不咋滴

  6《潇然梦》,架空文,“要我相信他背叛我,除非我死。”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们三人之间的友情。★★★★

  7《暴君,我来自军情9处》,新发现的文,很不错,女主很强悍,男主更有看头。超好看。★★★★★+☆

  8《11处特工皇妃》,与上文同为潇湘冬儿的文,内容同样很震撼,场面很壮观呐~~真的很好看。★★★★★+☆

  9《三救姻缘》,不算长,不过脍炙人口,大大文笔很强。★★★★★

  10《爱莫能弃》,跟上面的应该是同一人所写,又虐又温馨。应该说这两篇的亮点在于作者,文章语句很经典。★★★★☆

  11《美人殇》,不一样的董卓,不一样的吕布,董卓的神情让明明知道历史的人都感动到流泪。太好了。★★★★☆

  12《笑倾三国》,曹操,枭雄的柔情。不过,让我最感动的还是郭嘉,死的时候伤啊★★★★☆

  13《美人劫》,相比较而言,大大的这篇文没有前两篇写的那么让人触动,不过,瘦死的骆驼还要比马大呢,高手的作品本身就处在一个高层次上。★★★★

  14《何处金屋可藏娇》,看名字也知道,是刘彻与陈阿娇,我觉得是“金屋”篇里写得最好的,刚开始有点不够成熟,后面渐入佳境,配角的故事也很感人。★★★★★

  15《穿越之陌上花》,虐,纠结,很多陷阱跟伏笔,所以大大想象力很丰富,女主很强。★★★★★

  16《歌尽桃花》,轻松的文,不过情节很好,大大文笔好,句子很经典。★★★★☆

  17《落花时节又逢君》,蜀客,人妖仙神,浪漫唯美,很不错。★★★★

  18《穿越与反穿越》,这部书名气挺大,不用多说,忒好看了,轻松幽默。★★★★

  19《永夜》,桩桩的书,还用说,肯定好书,角度比较特别,从男入手,值得看。★★★★★

  20《月在回廊 新月如钩》,轻松,搞笑,但是并不是小白恶搞。★★★★

  21《续红线》,跟书生那一段写的很好,其他的几段没有这么好,而且有点儿拖沓,不过,也是比好些穿越文好多了。★★★☆

  22《有缘千年来相会2》第二部要比第一部好,所以先说第二部,不过还是应该从第一部看起,了解人物关系。穿越人都是优秀人呐~~★★★★☆

  23《寻找前世之旅》及其续集,《宋姬物语》等,vivibear的作品,很不错,但是似乎还是有点趋于小白了,呵呵,不过很好看,单看销售量就知道啊,卖了很多★★★☆

  24《绿红妆之军营穿越》金子的文,很经典,金大真是个人才,怎么就能句句搞笑句句经典呢?★★★★☆

  25《芙殇》,虐,不过女主真是顽强,屡虐屡翻身★★★★

  26《穿越之兰柯一梦》,《穿越之第一夫君》很好看,简短精干。★★★☆

  27《跨过千年来爱你》,温温淡淡,清清慢慢,处处平淡,却处处亮点。★★★☆

  28《月沉吟》,从小就虐,长大了就强悍了,大大很有功底,恩。不过写的有些不像穿越了。★★★☆

  29《三个强人的穿越之旅》,典型早期穿越,幽默搞笑,消遣可看,不错。★★★

  30《叶飘零》,虐吧,没有最虐,只有更虐。★★★☆于晴的 顶之

  31《玥影横斜》,应该属于,淡淡温情篇吧,不过很好看,文笔也不错,但是总觉得不是很出彩。★★★

  32《蔓蔓青萝》,典型穿越文,故事情节不错,网络排名也很高,书友反映也相当热烈。★★★

  33《皇后重生》,我最早看的穿越文,当时觉得无比经典,看得热血澎湃,因为第一印象的关系,所以评价怕不是很准确到底经典到什么程度,总之能让人至今念念不忘,应属良品。★★★★

  34《后宫风云之铿锵玫瑰》,也是早期看过的文,评价同上。★★★★

  35《望天》,这本书真不错,虽然前面有些小白或者不成熟的地方,但后面越写越好,真的很好看呐~~不是耽美,真不是。★★★★

  36,《天生凉薄》,温温淡淡,感情却很浓郁醇香,没有那么多的勾心斗角,然而情节却也相对紧凑,描写人之间至真的亲情,友情★★★☆

  37《夕阳红,我是康熙的奶奶》,大大文笔不错,故事轻松,挺好看。★★★★

  38《凤囚凰》,这本书不错,容止很强大——这是大家一致的评论。真是太好看了,以前怎么没发现,呵呵。★★★★☆

  39《小女花不弃》,这部是桩桩的书,两人穿越,很新颖啊。。★★★★☆

  40传说中的《梦回大清》,《醉玲珑》,《第一皇妃》等,个人不感冒,但网上反映相当不错。★★★ 《梦回大清 》和醉玲珑都看过 个人觉得都值得一看 尤其是梦回大清和步步惊心写的是同一个时期 此外还有《瑶华》也是写那个时期的清穿ps老有人说没有梦回 这不这呢么

  41《大明江湖宅女记》,好像又叫《与艳少同眠》,女主很幽默,很喜欢文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文笔幽默,嗯最主要的是女主幽默,很经典。★★★★

  42《红杏泄春光》禾早。此文慢节奏,风格温温淡淡,很细腻,基本上可以说是一部“杜拉拉发达史”女主从身无分文到恩也不是很有钱啦,不过,感觉很真实,一步步走出来的,男主很晚才出现,没什么勾心斗角。★★★★

  43《穿越千年去爱你》《若爱只是擦肩而过》《终难忘》别人推荐 好像是什么三部曲

  44《不负如来不负卿》好多人像我推荐这个 应该不错吧

  45《拈花一笑嘴流景》别人推荐

  46《且试天下》多人推荐

  47《鸾 我的前半生 我的后半生》多人推荐

  48《逃嫁新娘》

  49《神仙也有江湖》

  50《仙侠奇缘之花千骨》不是穿越 懒的改了

  51《庆余年》《新宋》给十个星再不加这个 估计要被骂死了 正在看 好多人推荐

  52《秀丽江山》好像是和独步天下一个作者 这么强大的作者 写的文一定也很强大

  53《绝色堵妃》《满朝文武爱上我》

  54《你是我心里的烙印》

  55《宸宫》

  56明回 步步生莲 朱雀记

  57红颜一笑四倾国 燕倾天下

  58孤芳不自赏

  女尊文1《弄儿的后宫》★★★★

  2《遇见》★★★★

  3《蒹葭曲》★★★★,很温馨很温馨很温馨,简单的故事,却不会单调,一对一的。

  4《太平》★★★★☆,书闲庭的文,文笔很不错的,故事比较大气。应该是目前看过的女尊里最有水平的了吧。

  5《潇洒如风》★★★★。虽然是NP,但是并不是那种让人反感的滥情文,女主万千宠爱,没有那些尔虞我诈的纠结,亲情写的很温馨,很好看。

  6《随意传奇》。★★★★。女主不强势,不像一般的女尊文那样是男人的天,让男人依靠的,不过也不是那种小白小女人,故事很轻松。

  7《长生》书闲庭。★★★★☆。这部书实在是不知道放在什么地方,女主原是女尊世界的人,后穿越到男尊,厄,故事很新颖,再加上大大的文笔,所以,很好看很好看。

  百合文1,《新女驸马》,GL,挺好看,就作品本身来说。文笔不错,百合文里算是不错的了。

  男穿的,种马文,其实我不喜欢种马文,相信是女生就不喜欢,但就作品本身来看,还不错,看多了女性的,偶尔看一下换换口味。

  1《回到明朝当王爷》★★★★★

  2《变天》,男生写的书,还是很大气的。★★★★★

  3 《寻秦记》 《楚氏春秋》《唐朝公务员》别人推荐的

  4 《极品家丁》别人推荐

  5《不完全变态》别人推荐

  6《三国后黑》别人推荐

  7《史上第一混乱》别人推荐还非让我加描述 我没看过啊 不过应该是好文 好多人都说好

  8《梦幻王朝》《商业三国》别人推荐

  9《少年丞相世外客》放错地方了 是正常的穿越

  10《许仙志》

  11《兽血沸腾》

  12《三国董卓大传》

  非穿越

  1《乱世太子妃》,一个美男子泛滥的时代,南朝昭明太子萧统化身萧卷,演绎红豆相思情,乱世红颜飘零。。★★★★★

  2《大漠谣》及其姊妹篇《云中歌》,桐华作品,前篇霍去病与狼女,后篇其女与汉昭帝刘弗陵。★★★★★

  3《红颜乱》争夺红颜,一位红颜搅乱天下风云,纠缠英雄铁魂。★★★★☆这个有看过除了结局有点蒙 算是不错的古装

  4《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唐七公子的,神神之恋,实在是超喜欢大大的文笔风格。★★★★☆

  5《兰陵缭乱》倾国倾城的兰陵王,谱写一曲闻名世界的《兰陵王入阵曲》。vivibear作品。★★★★☆

  6《九州·华胥引1》唐七公子。真是好看,好看好看,文笔风趣,语言精辟,能搞笑能虐心,大大太有才了。★★★★★

  7《岁月是朵两生花》唐七公子。唐七的文,最让人喜欢的是风格,这部是都市言情,也是超棒的。★★★★☆

  8《兽妃》,周玉。“你有帝王权,我有万兽归!”就是冲着这句话看这篇文的,很喜欢男女主角势均力敌的文章,这样看着才有劲儿。作者文笔还不错,尤其是打斗场面,很精彩,扣人心弦,但是,男主动不动就亲女主抱女主,太频繁了,我不喜欢。不过,总体来看,很好,恩有点儿长。★★★★☆

  9《祸国》,作者十四阙。这本书写得很有水平,我只能说作者很有才,满文的伏笔跟阴谋,作者大人想象力太丰富了,不过,倒也使得故事不是那么的柔情,人与人之间感情过于淡薄,可是,文笔是真的很不错。。★★★★☆

  10《两个前夫一台戏》,轻松搞笑的文,真的很经典啊,哈哈。★★★★☆

  11《微微一笑很倾城》《何人笙箫默》,校园文,超级甜蜜浪漫的,呵呵。。★★★★

  12《废物降尤物》这部倍儿搞笑,能让你笑的肚子疼,不过不长,权当消遣啊。。★★★★

  13《斩情丝》西西东东。重生,非穿越,女主复仇,比较纠结,那段感情真的很可惜,明明那么爱。可是,即使是局外人看着,也找不到他们能够回到从前的理由。★★★★ 本人补充

  14《烈火如歌》1 2部 明晓溪的作品 一般的书 我是不会看过第二遍的 这个我一共看了三遍 15 《天舞青梅》《天舞瑶英》那文笔 那情节作者不愧是浙大的老师 有深度 16《唐宫外传》 有点记不住情节了 就记得书挺好看

  17《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巨长 第二部到现在还没写完 作者写的很大气 男主人公 相当的牛B 男生都会很爱看的小说 我同桌看完说挺爽

  18《风烟引》 《千年》 《千帐灯》

  19《大宫》 《后宫之甄嬛传》

  20《昆仑》

一、原因:

1、乾隆晚年的独特心态。和珅现象不过是乾隆晚年特殊心理需要的产物。

乾隆政治的第一信条是大权独揽,绝不能给别人夺去。尽管乾隆晚年健康状况越来越难以支撑日常政务,但乾隆从来没想过把大权分给朝中的大学士、军机大臣之类的重臣。因为他深知这些人在朝中经营多年,根深叶茂,社会关系太广。一旦把大权交给某个人,很客易引来大批依附者,形成朋党,导致混乱。

所以为了保证在年老体衰的情况下还能做到大权独揽,乾隆迫切需要一根得心应手的拐杖,或者说,一个有能力的贴身秘书,帮他处理日常政务,执行具体决策。这个人应该具备这些条件:第一,应该在朝中没根没底,没帮没派,没有什么资历。这样,才会俯首帖耳,绝对忠于皇帝。第二,更重要的是,他必须才华出众,办事利落,能够实际代替皇帝处理一些复杂事务。而和珅,正好符合这些条件。

2、和珅才华横溢,文武双全。和珅年轻时代曾就读于咸安宫学,这是当时最好的一座贵族学校,以招生条件严格和教育质量出众而闻名。所以能考进这个学校,从某个侧面证明和珅的天资是非常出众的。咸安宫学的目的是给朝廷培养高级政治人才,所以课程设置很合理,课程包括经史、少数民族语言、书画、武功骑射和火器。

在这个学校里,和珅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学习比别人都刻苦。为什么?和珅的父亲虽然做过都统,但是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一度很贫寒。所以他知道,只有把书读好,才可能出人头地,因此是学生中最努力的。毕业的时候,他精通了满、汉、蒙、藏四种语言,于经史典籍无不涉猎,不但文字功夫出众,并且武功骑射基础也相当不错。

所有这些,完全符合乾隆的需要。这样就可以给乾隆做一个出色的贴身秘书,替他处理各种文案事务。后来,乾隆五十三年,清朝派兵镇压了台湾的林爽文起义,在这个过程中,和珅作为机要秘书,给乾隆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政策建议。特别是精通满语,所以处理军事文件十分迅速。

所以“兼通清汉”是和珅的一项重要政治资本。乾隆朝最重要的政治文书,都是用满文写成的,特别是涉及军事机密的,这实际上就把许多汉大臣排斥在了最高决策圈之外。乾隆朝唯一参与最高机要的汉大臣张廷玉,也精通满文,因为中进士后曾经专门学习满语。及至乾隆晚年,大臣中兼通满汉,而且对事情又有眼光有见解的,只有和珅一人了。

二、简介:

1、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清朝中期权臣、商人。和珅初为官时,精明强干,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对其宠信有加,并将幼女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

乾隆帝死后十五天,嘉庆帝赐和珅自尽, 和珅死时年仅49岁。

2、大清高宗,名弘历(1711-1799),1735-1796年在位,继位后改元乾隆。雍正皇帝第四子。

高宗皇帝一生酷爱著文吟诗,笔墨留于大江南北,其诗作竟高达四万二千余首,堪称第一大高产诗人。高宗最突出的文化贡献就是编纂《四库全书》。然而与此相悖的是大兴文字狱,焚毁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典籍,使其“文治”黯然失色。

嘉庆四年,乾隆皇帝去世,上谥号曰: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裕陵,庙号高宗。

笃艺堂告诉你以下几种钱币最有收藏价值:

清朝光绪年间流通的货币之一。由两广总督张之洞率先引进英国铸币机器铸造银元和铜元,之后各省纷纷仿效。共有十九个省局铸造,除中央户部,地方省所铸铜元,皆在其正面上缘镌写省名。

光绪元宝是大清光绪年流通大面值货币之首,是我国首批引进海外技术的印发流通货币,对于现今也蕴藏了一定历史意义。金是自先秦时代即产生的传统金属装饰工艺,是一种传统的做法,称火镀金或汞镀金。此件《镀金四川省造光绪元宝》采用的则是汞镀金工艺[1] 量稀缺度是非常稀少,其工艺亦可以称为鎏金。质地浑厚有实感,收藏价值附带着特殊的历史意义。

光绪元宝中,价值最高的就是广东省造的双龙寿字币:库平重一两。

清代银币、纸钞、铜币并行,至嘉庆年间发行新式银元,而光绪年间铸行金、银币更多。洋务运动也影响到铸币业,两广总督张之洞曾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委托使英大臣在英国订购全套造币机器,并在广东钱局首铸机制银元和铜元。其后,各省纷纷仿效,购制国外机械铸造银、铜元。包括广东钱局在内,许多造币机均订购自著名的英国伦敦伯明翰造币有限公司。英国大工业的介入,使银币也沾染上西方色彩。钱币正面鲜然可见满汉文化的融合,而钱背却明确标示了西方文化的介入。

“光绪元宝”当时共十九个省局铸造。除中央户部,地方省所铸铜元,皆在其正面上缘镌写省名。计有:1户部;2北洋;12湖北;7江南;15河南; 11湖南;14江西;9山东;8广东;5清江;6浙江;16江苏;13四川; 10福建;17安徽;3吉林;4奉天;18广西;19新疆;20黑龙江。

银元

银币光绪元宝1898年--1907发行,成色为96%--97%。正面铸有铭文,顶部铸楷体“XX省造”或“造币总厂”,底部铸货币价值如:“库平一钱四分四厘”,中心直读“光绪元宝”四字,币中心为满文“光绪元宝”,成色最高可以达到97%。银币背面外圈顶部用小号英文标准字体铭“XX省造”或“造币总厂”字样,下面为英文货币价值,内圈铸有中心为蟠龙图,品相精致,其审美风格独特。钱币虽小,也可管窥社会文化一斑。

光绪元宝户部一两银币的特征

一、户部库平一两为中国最大的机制龙银。

二、 户部一两可由“两”字笔法从“人”、或“入”分为两版。

三、 该币市场价值高。

四、 该币规格尺寸:本币直径是434毫米,边缘高起处尺寸在31毫米,比例值为14:1,标准库平一两的重量应当在373克。尺寸规格来历:户部造币厂委托日本正金银行代办模具,洽询日本大阪造币局,该局认为若以边缘凸起处为准,硬币的直径应为其14倍或15倍,如以钱币本身地章处的厚度为准,则直径应在17至18倍。

五、 该币实际生产数量:本币在袁世凯批准后总共试制了六七千枚。

六、 该币是中国所有龙洋图案银元(包括国外发行的所有银币)中,工艺最精湛,雕工最完美,浮雕感最强烈的品种,镜面平整光滑,纹饰的相惯线(相惯线——现代机械制图学术语,即平面与平面、平面与曲面及曲面与曲面之间的交线。)显得非常清晰,特别是户部一两系列银币铸造精美,字口、纹路和边齿深峻,完全是国外铸造的样币风格。作为准备流通的货币(尽管没有流通),其暗记防伪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无可匹敌,钱币表面的包浆醇厚,即便是对银元没有研究的外行也是爱不释手,极具观赏性。

户部一两银币,楷书文字书法极为精湛、大气,间架结构平衡舒展,在龙洋里首屈一指。而赝品几乎是千篇一律的具有文字不流畅、图像模糊的特征,其文字走失风神,一般含银量低,也没有什么锈色包浆,防伪暗记更是无从谈起!赝品伪币纯属东施效颦。

事实上,迄今铸造的银、铜币的文字也没有哪一种可以与户部一两的文字相比。最重要的两点:一是该币几乎每一笔笔画中以及纹饰中均添加了迄今难以模仿的圆点暗记,令人叹为观止。二是背面盘龙龙眼内有两颗清晰的内视龙睛,直指龙珠,简直就是最优秀的盘龙浮雕作品。至今为止的诸多的臆造币、仿造币文字和铸造上无一可望其项背!

江南省造库平七钱二分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开铸“江南省造”三种无纪年版别银元(俗称老江南,)标准库平七钱二分的重量应当在30克左右。1898年~1905年(光绪二十三年至三十一年),江南造币厂在八年时间里所生产的银币,增加了干支纪年(俗称新江南),早期重量也是按之前标准30克来制造,但是没有流通;后来重量改成263--27克,这是我国在银币铸造上镌干支纪年系列最早的省份。根据八年铸币统计,光绪三十一年铸币最少,但亦生产了

200多万枚银币,最多的年份要数光绪二十七年,这一年里,共铸制了5000多万枚银币,由此,可以看出这家造币厂的生产能力非同一般。1911年(宣统三年),江南造币厂共铸壹元银币705万枚,贰角银币55万枚,壹角银币1万枚。现存世的有“江南省造宣统元宝”一钱四分四厘(贰角)和七分二厘(壹角)币两种。

铜元编

清末铜价剧涨,民间毁钱为铜,以获数倍之利,市面出现钱荒。广东因停铸制钱,市面制钱日乏,小额流通十分不便。为救钱荒,同时受香港铜元及外币影响,光绪26年6月,两广总督德寿与前总督李鸿章奏准广东仿香港铜仙铸造机制铜元。故清代机制铜元的铸造由广东伊始。继而福建、江苏、四

光绪元宝铜币

川等省相继仿铸铜元。

铜元以红铜96%--973%、白铅01%、锡1%以及其他配合,每枚重二钱,当制钱十文。正面中央为“光绪元宝”及满文“宝广”,外环珠圈,上缘纪地文字为“湖北省造”。下缘纪值文字为“当十”;背面中央铸“飞龙”图及珠圈,上缘英文纪地“KWANGTUNG”,下缘英文纪值“ONECENT”。

另有当二十的光绪元宝,正面为“光绪元宝”,外缘上为满文及户部(或省名),下为当制钱二十文。

湖北省开我国铜元之先河,此后的五十年,铜元被大量制造,总数应上百亿枚,至今大量存世。故普通铜元价值不高。

由于机制铜元较之方孔铜钱铸造精良,市商乐用,流通顺畅。次年,政府即谕令沿江沿海各省准许仿铸。尔后,全国各地纷纷开机铸造铜元。故当十铜元铸造地各异,这是区分不同当十铜元的最明显特征。

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双龙寿字币编辑

光绪元宝中,价值最高的就是广东省造的双龙寿字币:库平重一两,品相完好,值得收藏。

部库平一两为中国最大的机制龙银。

光绪元宝银元六、 该币是中国所有龙洋图案银元(包括国外发行的所有银币)中,工艺最精湛,雕工最完美,浮雕感最强烈的品种,镜面平整光滑,纹饰的相惯线(相惯线——现代机械制图学术语,即平面与平面、平面与曲面及曲面与曲面之间的交线。)显得非常清晰,特别是户部一两系列银币铸造精美,字口、纹路和边齿深峻,完全是国外铸造的样币风格。作为准备流通的货币(尽管没有流通),其暗记防伪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无可匹敌,钱币表面的包浆醇厚,即便是对银元没有研究的外行也是爱不释手,极具观赏性。

1 此情可待成追忆作文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追忆过去,尽管自己以一颗浸满血泪的真诚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岁月、如珠的年华,值得珍惜之时却等闲而过;面对现实: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幡醒悟之日已风光不再。如泣如诉的悲剧式结问,又让诗人重新回到对“人生价值到底是什么?到底该怎样实现?”深深的思考和迷惑之中,大大增强了诗作的震撼力。也正是因为这种人生的悲剧色彩和诗作的悲剧氛围,本诗才能“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①此情:指已往的种种情事。 ②惘然:惆怅的样子。 七律《锦瑟》是李商隐最负盛名的代表作。这两句是说,这种温馨美好的情怀,在当时已经是令人惆怅不已了,岂能等到今朝回忆,始觉无恨怅惘?今朝追忆更觉回味无穷,怅惘更深。语意曲折,诗人一生经历,难言之痛,至苦之情,尽在其中,含蓄委婉,感染于人者至深。 附: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的首联由幽怨悲凉的锦瑟起兴,点明“思华年”的主旨。无端,无缘无故,没有来由。五十弦,《史记·封禅书》载古瑟五十弦,后虽一般为二十五弦,但仍有其制。诗的一、二两句是说:绘有花纹的美丽如锦的瑟有五十根弦,我也快到五十岁了,一弦一柱都唤起了我对逝水流年的追忆。 诗的颔联与颈联是全诗的核心。在颔联中,庄周梦蝶的故事见《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俄而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

2 此情可待成追忆 为题的作文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是多么清爽。”史铁生如是说。

人生漫漫长途中,有多少次,我们置身其中,却往往忽略其所在?友情,亲

情还有我们这几万个日子,无不在忽略中远离,远离了,才看清它的珍贵。

仍记得老狼>;中一句残酷的歌词:都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间

各奔东西。三年高中生活转瞬即逝,离别不期而至。回首往事,才忽然忆起:有

多少次,你为生病的我盖上你的被子;有多少次,你悄然无声息的塞给打完球的

我一包手帕纸;有多少次,你悄声唤醒睡眼惺忪的我,告诉我现在在上哪一章,

哪一节……不记得有多少个“多少次”,只想起自己对你的不冷不热,不闻不问,

为一件小事发脾气,觉得你“一脸的谄媚”……要毕业,终于开始后悔。不,不

后悔,来日方长。

真的来日方长么,妈妈?鬓角斑白的您早已失去昔日的风采。您念叨着;“老

了,真的老了。”您的辛酸,您的无奈我终于懂了,“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

我,从此不知您心中苦与乐”,满文写深情的歌声,唱出了您的伟大,唱出了我

的无知,您老了,我大了,一天天远离您,您却永远记得我,我不想你的馄饨,

不想您精心绣出的荷包,不想每晚那一杯热腾腾的牛奶。我不想,虽然远离,这

一切将永远握在掌心。

同学散了,亲人老了,七千多个日子也一去不复返。我坐在这里,听风吹过

树叶沙沙的响声,突然感觉到,岁月不待的沧桑。我们一日复一日地过着,青春

是我们的资本,没有人意识到,我们的青春也在随那一轮落日渐渐隐没,等到你

突然回首,才像朱自清一般感叹;八千多个日子,都去了哪里?

平庸是可怕的,无知更会令人痛心,为什么一定要在失去才知道珍惜?置身

近处,更要领悟到这实际存在的爱与真情。

明天,我们要这样感叹:此情可待成追忆,所幸当时不惘然!

本文章转载自:

3 此情可待成追忆为题的作文

惘然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如果要了解诗的意思,就要先了解诗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的性格和人生经历。

关于诗的赏析,在百度里面可以搜到,前面的答案也有很详细的解释,你可以看一看,了解一下这首诗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关于诗的字面意思,我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这句诗直译过来就是:悲欢离合之情,期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

我认为,这句诗蔓延着一种对宿命的深深的无奈与悲凉,也是对错过的诠释。

两个对彼此都有好感的人,因为羞涩不敢表达自己的感情,于是就那样一直等待着,等到了一切都无法挽救时,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想起当年的感情,觉得今日忆起过去的种种,心中悲凉万分,只恨自己当初的漫不经心与不珍惜,导致后来的错过。

4 以 此情可待成追忆 为题写一篇八百字作文

人生在世,或多或少会经历一些情感的波折。

随着生命中的情感路线越走越远,募然回首,往事在印象的记忆里,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那些在生命中涌动过的人,在心灵的深处那片被爱踏足过的芳草地,是否还保留着一份珍贵的情感借以回味逝去的时光,只是我们终将错过了,一些可以陪伴一生的人。总有一些感叹,在我们灵魂的悸动中,如同昙花的闪现,梦境一般摇曳起光阴的故事,当泪水悄然滑落的瞬间,我们才发现,原来在我们生命行走的过程中,随时都可以抓住幸福和美丽,只是我们都没有好好去珍惜,再多的回忆也只能付水东流,成为一生的遗憾。

人生漫长,为了生存,我们从一个环境投入到另一个环境,从一种状态投入到另一种状态,随着心灵的不断向往,我们不得不告别一些人一些时光去追寻理想的光环。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也在跟随着时代的脚步不断地变化,在情感的空间里,我们被新生的观念左右着,从而偏离了最初的信念,誓言与承诺,那只是言情小说里情景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没有多大的勇气去面对未来的命运,因此,我们往往都在和一些人擦肩而过,直到我们都到了谈婚论嫁极限的年龄,通过不断地回忆与比较,顿时感悟,原来生命中确确实实错过了,一些可以长相厮守共度一生的人。

黯然神伤,是命运喜欢捉摸人,还是人喜欢捉摸命运,缘分这东西,说有就有,说没就没,当爱情来临的时候,我们都应好好去珍惜,不要错过了随手可得的幸福,一旦失去了,只能任由回忆填充空虚的情怀,为自己错失的时光而终生饮恨。 当遇到合适的人,彼此可以融合生活,不管简单也好,复杂也好,就不要犹豫,犹豫之间,他或她就有可能成为她或他的人。

不要贪图物质的享受,也不要贪图精神的高尚,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十全十美的生活,贫贱富贵,开心就好。我们往往因为被一些生存的假象所迷惑,因此使得我们在爱情的道路处处泥泞,坎坷连连。

爱情是什么,谁都不能给出一个标准的答案,正如我们的人生一样,是没有标准的,而我们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珍惜现有。未来是一个未知数,没有人可以预知它的具体形态,也没有人可以预知自己或者他人的未来,因此不要被假象给迷惑了,以致于“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枉然”。

然而,随着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不断改变,我们的爱情观也在随之而改变,我们看一看自己以及周边的人,就会发现很多人错失爱情的同时,往往错失了自己,从而郁郁寡欢,在人生中迷失了方向。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有着美好的初衷,只是随着环境的演变,导致我们偏离了中心的轨道,一个人一旦失去了坚定的信念,那么也就失去了动力与能量,还拿什么去言谈理想,更加没有资本去拥有幸福,爱情随时都有可能成为生命中的昙花一现。

当有一天我们发现了问题的所在,试着去补救因为自己的过错而造成的流失的时候,却是物是人非,时光不再。 生命中终将会错过一些人,我们应该感谢那些错过的人,他们让我们明白了幸福的珍贵。

是该好好反省自我的时候了,不要再去错过适合自己的人了,不要任由往事的缺憾占据痛楚的心扉,时光不等人,只有人去等时光。不要相信该是自己的终该是自己的,不去争取不去把握的话,永远都不会有机会。

缘分是什么,缘分就是给了你一次遇到的机会,幸福全靠去争取。天上不会掉下馅饼,天底下也不会有无缘无故的良缘,天赐的更在于人为。

我们都应该去争取,去珍惜,不要再错过了能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人生忠实的伴侣。世事无常,人生反复,我们不管什么时候,处在怎样的环境里,都要坚定自己的信仰,不要让遗憾吞噬了灵魂,不要让生命饮恨在荒废的时光……。

5 此情可待成追忆初中作文700字

那一年,湘西的水格外清。

那一季,梦中开满清香四溢的花朵。

那一夜,却在梦外听到桥边孤寂的箫声。醒来时,身边一切成空。

月光洒向花枝,桃花如画。风雨过后,春寒料峭。离别之后,万物皆空。天地悠悠,肠断天涯。 韶华不再,芳踪难觅,岁月如同一缕茶烟,就这样飘然远去。

悠悠水景,如诗如画,边城的美超越了一个时代的局限,也是时代命运的忧伤。沈从文把世间最美好的品质与人性的完美寄予到茶峒中。翠翠善良朴实,她是自然美的结晶。她与傩送那坚定不移的感情,折射出人生的另一种美。最美的总是逝去,凡美丽的都不长久。一场大雨冲走了渡船。白塔倒了,爷爷的离去,令翠翠心痛不已。心上人傩送下了桃源,只留下人生的凄凉与孤寂。“多情自古伤离别”。翠翠在等待。

还记得当时读《边城》牵起的疼痛。“或许那人明天就回来,或许永远也不回来”。是的,这就是结局。但自己总是那么固执的认为故事的结局是相遇。可生命之船岂会停泊在港湾!命运的忧伤就是最美好的逝去。

“人生若只如初见”,若是这样,翠翠和傩送的感情也不会忧伤而逝。如初见般美好,只是翠翠心中的一个美丽却忧伤的梦。“何事秋风悲画扇”,诠释了最后凄凉的等待与离别,给湘西那朦胧的山水中平添了一缕幽怨和伤痛,岂知一切已成空。

翠翠等待着傩送,即使他不再回来。有人说:太执着了,容易逝去。而这一切只是命运的造化与捉弄。在流泪的刹那才知《边城》最后人生的意义。美丽中泛着思念,离别中泛着伤痛。相信翠翠与傩送那坚定不移的感情永远镌刻在湘西这悠悠的水景中。

总是忘不了翠翠与傩送会心一笑的这一刻,注定命运的美丽与忧伤,都在流转,而那抹笑就定格在流年里将永不褪色。

傩送对翠翠的感情忠诚专一,他不要碾坊只要撑船女——善良朴实的翠翠。看到这可以明白沈从文用一生的心血镌刻出最美丽的品质与光辉。

流光总是将人抛,在一刹那的转身回忆间,望见人生路上褪色的风景,凝望,永不复回。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曾经以为会天长地久,却恨不能一夜白头。命运把流年最美的记忆撒下一抹如茶烟一样淡淡的伤痛。

最后,忽然想起纳兰容若的一首词:冷香萦遍红桥梦,梦觉城笳。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箜篌别后谁能鼓,肠断天涯。暗损韶华,一缕茶烟透碧纱。

韶华已悄悄逝去,回忆终不是人生的主旋律。岁月的记忆像是倒在掌心的水,不论你是摊开还是握紧,终究还是会从指缝中一滴一滴流消干净,于是在忆昔中追忆,在流年处惘然。此情可待成追忆。

6 以 此情可待成追忆 为题写一篇八百字作文

人生在世,或多或少会经历一些情感的波折。随着生命中的情感路线越走越远,募然回首,往事在印象的记忆里,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那些在生命中涌动过的人,在心灵的深处那片被爱踏足过的芳草地,是否还保留着一份珍贵的情感借以回味逝去的时光,只是我们终将错过了,一些可以陪伴一生的人。总有一些感叹,在我们灵魂的悸动中,如同昙花的闪现,梦境一般摇曳起光阴的故事,当泪水悄然滑落的瞬间,我们才发现,原来在我们生命行走的过程中,随时都可以抓住幸福和美丽,只是我们都没有好好去珍惜,再多的回忆也只能付水东流,成为一生的遗憾。

人生漫长,为了生存,我们从一个环境投入到另一个环境,从一种状态投入到另一种状态,随着心灵的不断向往,我们不得不告别一些人一些时光去追寻理想的光环。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也在跟随着时代的脚步不断地变化,在情感的空间里,我们被新生的观念左右着,从而偏离了最初的信念,誓言与承诺,那只是言情小说里情景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没有多大的勇气去面对未来的命运,因此,我们往往都在和一些人擦肩而过,直到我们都到了谈婚论嫁极限的年龄,通过不断地回忆与比较,顿时感悟,原来生命中确确实实错过了,一些可以长相厮守共度一生的人。黯然神伤,是命运喜欢捉摸人,还是人喜欢捉摸命运,缘分这东西,说有就有,说没就没,当爱情来临的时候,我们都应好好去珍惜,不要错过了随手可得的幸福,一旦失去了,只能任由回忆填充空虚的情怀,为自己错失的时光而终生饮恨。

当遇到合适的人,彼此可以融合生活,不管简单也好,复杂也好,就不要犹豫,犹豫之间,他或她就有可能成为她或他的人。不要贪图物质的享受,也不要贪图精神的高尚,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十全十美的生活,贫贱富贵,开心就好。我们往往因为被一些生存的假象所迷惑,因此使得我们在爱情的道路处处泥泞,坎坷连连。爱情是什么,谁都不能给出一个标准的答案,正如我们的人生一样,是没有标准的,而我们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珍惜现有。未来是一个未知数,没有人可以预知它的具体形态,也没有人可以预知自己或者他人的未来,因此不要被假象给迷惑了,以致于“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枉然”。

然而,随着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不断改变,我们的爱情观也在随之而改变,我们看一看自己以及周边的人,就会发现很多人错失爱情的同时,往往错失了自己,从而郁郁寡欢,在人生中迷失了方向。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有着美好的初衷,只是随着环境的演变,导致我们偏离了中心的轨道,一个人一旦失去了坚定的信念,那么也就失去了动力与能量,还拿什么去言谈理想,更加没有资本去拥有幸福,爱情随时都有可能成为生命中的昙花一现。当有一天我们发现了问题的所在,试着去补救因为自己的过错而造成的流失的时候,却是物是人非,时光不再。

生命中终将会错过一些人,我们应该感谢那些错过的人,他们让我们明白了幸福的珍贵。是该好好反省自我的时候了,不要再去错过适合自己的人了,不要任由往事的缺憾占据痛楚的心扉,时光不等人,只有人去等时光。不要相信该是自己的终该是自己的,不去争取不去把握的话,永远都不会有机会。缘分是什么,缘分就是给了你一次遇到的机会,幸福全靠去争取。天上不会掉下馅饼,天底下也不会有无缘无故的良缘,天赐的更在于人为。我们都应该去争取,去珍惜,不要再错过了能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人生忠实的伴侣。世事无常,人生反复,我们不管什么时候,处在怎样的环境里,都要坚定自己的信仰,不要让遗憾吞噬了灵魂,不要让生命饮恨在荒废的时光……

7 帮忙找篇有关‘此情可待成追忆’的文章,800字左右

此文文字有一些多,你可根据自己情况删改!此情可待成追忆 那年金秋,我和她相遇在一所默默无闻的中学,那时我们教室门前有一棵很大很老的樟树,它枝繁叶茂,凉荫蔽日,我们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它身边。

她是一个清纯活泼的女孩,超凡脱俗的那种,而我体质虚弱,脸色苍白,只有一个朋友——书,它给了我很多,使我渊博深奥,还有苍白的成熟,同时也使我所有的豪情勇气全部活在虚幻的梦中,使我变得异常的怯弱和怪异。 日子就这样无声无息的流逝,偷偷的欣赏她成了我每日的必修课,可每次她出现在我面前,我都感到一种无法掩饰的不自然,在她面前说出一字都是那样艰难。

好希望能和她在一起,却找不到一个理由。所以我只有每日默默祈盼,希望有朝一日能和她共享一张书桌。

每次班上换位置时,我都非常激动,都希望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能帮我实现这最大的愿望,但现实却偏爱与理想背道而驰,每次我都和她远得不能再远。 也许我的诚心感动了上帝,初三时,那位善良,可爱可亲可敬的班主任使我和她成了同桌。

那天我在心里默默的歌唱,默默的为自己举行了一个生命中最重大的仪式。 从此,我开始了新的生活,异常珍惜生活的每一天。

我们尽情的享受生命的欢欣,挥洒自如的创造人间最美最纯的感情,她的纯洁洗涤着灵魂中的庸俗和一切与和谐快乐无缘的东西,有一次晚自习后,我和她从教室出来,外面月色朦胧,一切都是那么的静谧和迷人。突然她在我耳边轻轻的叫了一下我的名字,那声音就像甜润的乐声自天国飘来,使我心旷神怡,一种触电的感觉从灵魂深处升起,刹那间传遍了我的全身。

我转过头去,他正望着我,我亦默默的注视她那美丽的大眼睛,好想好想吻她,但我不敢,感到我的全身都在颤斗。 中考一天一天的近了,我知道我们在一起的日子不多了,经常感到莫名的烦躁,也只有在这时我才记得我是在人间而非天国。

丘比特的神箭终究敌不过时间之矢,分别的日子来了,那天晚上下着大雨,我独自一人来到冷清的教室,回想共同拥有的美好的一年,我的眼角湿润了,不仅仅为了她,也为了那些真挚的朋友。想想明天大家就要各奔东西了,我真的感到难受和孤独。

不知什么时候,她撑着伞来到教室,我们默默的走入雨水中,一句话也没说,只有淅淅沥沥的雨水打在伞上,心上。 她递给我一件礼物,两个可爱的小娃娃相拥在一起,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她娟秀的字迹: “小小礼物轻又轻,它能代表我的心”。

当时我好高兴,我把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当作了她的真情流露,当作了她的对未来的承诺。 但是我们还是以朋友的身份分离了,到现在我依然怀疑我的所做所为,为什么我没有许下任何承诺,没向她表白什么,如果有,结局可能会是那么的完美。

但我没有,为什么没有,现在的我就不得而知了,也许在我的潜意识中只有胆小怯懦,我不敢面对现实,想拥有一份真情却回避责任,或许带有某种因自卑而引起的残酷的自我伤害。有时又似乎觉得什么也不是理由,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无缘。

就这样我们分离了,那一年,她17岁,我16,真的是太年轻了,后来我考入了一所省重点中学读高中,而她则因为种种原因而放弃了学业南下去了广东。 高中第一个学期,我们无法联系,但每天我都会想起她,夜里也时常梦见她,我的梦交织着我和她悲欢离合的故事,每天我随着梦里故事在现实的生活中亦喜亦悲。

想她到最深处我就会给她写信,只是一封也无法寄出,我一封一封的写,一封一封的珍藏。 就在我写完第51封信的时候,迎来了寒假。

那天我迫不及待的回家,然后又匆匆忙忙的骑上那辆似乎还留有她的香味的自行车来到我们曾共同学习过的校园。远远的看到她站在教室门前的那棵大樟树下。

她穿着那熟悉的洁白的连衣裙,长长的秀发随风飞扬。是她,一定是她。

我赶忙跑过去,却什么也没有,唯有几片枯黄的落叶在风中无声的飘落。 那天,我就站在那里,千遍万遍的念叼她的名字,我坚信她一定会来,一定会的。

但直到无情的夜幕无情的落下,它都没有出现。第二天,第三天。

我一有空就会去那里,就会在那等很久,冬季的校园冷冷清清,异常凄凉。

我等的人还没来,春节却一天天的近了,我几乎绝望了,但越绝望,我去的次数就越多,每次等的时间就越长,每次从学校出来,走到人来人往的大街上,总会看到相似的背影。 大年三十了,那天节日的气氛很浓。

整个世界似乎只有我一人还在承受着悲伤,我彻底的绝望了。我觉的自己好傻,象有神经病。

当我转过身,朝校外走去,那一刻,我听到了我在发誓,我再也不来了,永远。 我低着头,忧伤的走在繁华的小镇上,突然我听到了她那熟悉的声音。

我抬头,她就在我面前,奇迹终于出现了,我差点抱着她跳起来。 她比以前更漂亮了,也学会了打扮,半年的打工妹的生活使她脱去了不少的稚气,“真没想到在这见到你,我昨晚才回来,” 就这样我们不期而遇了,然后她向我谈起了她在那边的生活。

她在那里的生活很艰苦,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薪水很低,那里环境很复杂,什么人都有,她身陷各种各样的陌生面孔中却倍感孤独和寂寞,她说她不愿意呆在。

8 以"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是多么清爽。”

史铁生如是说。 人生漫漫长途中,有多少次,我们置身其中,却往往忽略其所在?友情,亲情还有我们这几万个日子,无不在忽略中远离,远离了,才看清它的珍贵。

仍记得老狼< >中一句残酷的歌词:都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间各奔东西。三年高中生活转瞬即逝,离别不期而至。

回首往事,才忽然忆起:有多少次,你为生病的我盖上你的被子;有多少次,你悄然无声息的塞给打完球的我一包手帕纸;有多少次,你悄声唤醒睡眼惺忪的我,告诉我现在在上哪一章,哪一节……不记得有多少个“多少次”,只想起自己对你的不冷不热,不闻不问,为一件小事发脾气,觉得你“一脸的谄媚”……要毕业,终于开始后悔。不,不后悔,来日方长。

真的来日方长么,妈妈?鬓角斑白的您早已失去昔日的风采。您念叨着;“老了,真的老了。”

您的辛酸,您的无奈我终于懂了,“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您心中苦与乐”,满文写深情的歌声,唱出了您的伟大,唱出了我的无知,您老了,我大了,一天天远离您,您却永远记得我,我不想你的馄饨,不想您精心绣出的荷包,不想每晚那一杯热腾腾的牛奶。我不想,虽然远离,这一切将永远握在掌心。

同学散了,亲人老了,七千多个日子也一去不复返。我坐在这里,听风吹过树叶沙沙的响声,突然感觉到,岁月不待的沧桑。

我们一日复一日地过着,青春是我们的资本,没有人意识到,我们的青春也在随那一轮落日渐渐隐没,等到你突然回首,才像朱自清一般感叹;八千多个日子,都去了哪里? 平庸是可怕的,无知更会令人痛心,为什么一定要在失去才知道珍惜?置身近处,更要领悟到这实际存在的爱与真情。 明天,我们要这样感叹:此情可待成追忆,所幸当时不惘然!本文章转载自: 。

9 此情可待成追忆的800记叙文

那一年,湘西的水格外清。

那一季,梦中开满清香四溢的花朵。那一夜,却在梦外听到桥边孤寂的箫声。

醒来时,身边一切成空。月光洒向花枝,桃花如画。

风雨过后,春寒料峭。离别之后,万物皆空。

天地悠悠,肠断天涯。 韶华不再,芳踪难觅,岁月如同一缕茶烟,就这样飘然远去。

悠悠水景,如诗如画,边城的美超越了一个时代的局限,也是时代命运的忧伤。沈从文把世间最美好的品质与人性的完美寄予到茶峒中。

翠翠善良朴实,她是自然美的结晶。她与傩送那坚定不移的感情,折射出人生的另一种美。

最美的总是逝去,凡美丽的都不长久。一场大雨冲走了渡船。

白塔倒了,爷爷的离去,令翠翠心痛不已。心上人傩送下了桃源,只留下人生的凄凉与孤寂。

“多情自古伤离别”。翠翠在等待。

还记得当时读《边城》牵起的疼痛。“或许那人明天就回来,或许永远也不回来”。

是的,这就是结局。但自己总是那么固执的认为故事的结局是相遇。

可生命之船岂会停泊在港湾!命运的忧伤就是最美好的逝去。“人生若只如初见”,若是这样,翠翠和傩送的感情也不会忧伤而逝。

如初见般美好,只是翠翠心中的一个美丽却忧伤的梦。“何事秋风悲画扇”,诠释了最后凄凉的等待与离别,给湘西那朦胧的山水中平添了一缕幽怨和伤痛,岂知一切已成空。

翠翠等待着傩送,即使他不再回来。有人说:太执着了,容易逝去。

而这一切只是命运的造化与捉弄。在流泪的刹那才知《边城》最后人生的意义。

美丽中泛着思念,离别中泛着伤痛。相信翠翠与傩送那坚定不移的感情永远镌刻在湘西这悠悠的水景中。

总是忘不了翠翠与傩送会心一笑的这一刻,注定命运的美丽与忧伤,都在流转,而那抹笑就定格在流年里将永不褪色。傩送对翠翠的感情忠诚专一,他不要碾坊只要撑船女——善良朴实的翠翠。

看到这可以明白沈从文用一生的心血镌刻出最美丽的品质与光辉。流光总是将人抛,在一刹那的转身回忆间,望见人生路上褪色的风景,凝望,永不复回。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曾经以为会天长地久,却恨不能一夜白头。

命运把流年最美的记忆撒下一抹如茶烟一样淡淡的伤痛。最后,忽然想起纳兰容若的一首词:冷香萦遍红桥梦,梦觉城笳。

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箜篌别后谁能鼓,肠断天涯。

暗损韶华,一缕茶烟透碧纱。韶华已悄悄逝去,回忆终不是人生的主旋律。

岁月的记忆像是倒在掌心的水,不论你是摊开还是握紧,终究还是会从指缝中一滴一滴流消干净,于是在忆昔中追忆,在流年处惘然。此情可待成追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9612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6
下一篇2024-04-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