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雪,女,12岁,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土门小学五年级学生。
5月12日地震来临时,作为值周学生干部的宋雪正在检查午睡,她马上大声呼喊:“地震了,大家快跑,快跑……”并迅速跑出了教室。学生们听到呼喊,快速冲出教室,奔向操场。宋雪透过窗户,看到教室里有两名同学还趴在桌子上,她大声呼喊:“曾雨、韩洁,地震了。快出来,快出来!”熟睡中的她们没有听到呼喊。宋雪立即冲进教室,将两位同学摇醒。两人迅速冲出教室,奔向了操场。
老师开始清点人数,发现全班只差宋雪,当即成立搜救组,到废墟里寻找。第二天上午,当救援人员在教室后门仅两步之遥的地方发现宋雪的遗体时,她仍然保持着冲向门口的姿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宋雪将生的希望给了同学,自己却永远地离开了。
为救同学断臂的白乐潇。白乐潇是一位12岁的女孩。地震发生时,她的胳膊被教室的门卡住,为了让后面的同学跑出教室,她忍住疼痛自己把胳膊拽断了。同学得救了,她却从此失去了一条手臂。这位舍己救人的小姑娘,人们把她称为“小英雄“。
“敬礼娃娃郎铮“。在汶川地震发生十多个小时后,一位满脸是血的北川男孩从废墟中被救出。就在武警官兵准备把他转移到安全地带时,他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虚弱而又标准地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担架上的小男孩不忘向援救他的官兵叔叔敬礼感恩的举动,让无数的人深受感动。他的名字叫郎铮。目前正在接受治疗。郎铮对照顾他的解放军某部的医护人员说:“我也要当警察,和爸爸一起去救叔叔阿姨”。当温总理到医院去看望小郎铮时,他给温总理也敬了个队礼。目前,很多网友推荐他做奥运火矩手。同时,也尊称他为“敬礼娃娃”。
5月12日,14点28分,刚上完化学课的雷楚年在二楼的走廊上,一脸轻松。
伴随着突然的剧烈摇晃,雷楚年听到班主任陈冬在喊:“地震了,快跑。”雷楚年是班上的体育健将,身手十分敏捷。他飞快地冲了下去,成为整个教学楼里第一批冲出来的学生。
在恐惧和慌乱之中,雷楚年看到陈老师在往楼上冲。他也立即折身冲回了二楼。回到自己的教室,里面竟然还有7名同学蹲在墙角。在雷楚年的催促下,6个同学跑了出来,但雷楚年的好朋友欧静已经被吓坏了,蹲在门口瑟瑟发抖。“我想拉她跑,可她像傻了一样,根本不动。”雷楚年急了,弯腰把欧静抱起来就跑。
15岁的雷楚年,并没有太大的力气。加上地动山摇的恐慌,雷楚年抱着欧静跑得很吃力,走廊也变得十分漫长。好在欧静终于清醒过来,下地来自己走。在不断掉落的预制板水泥块的“雨林”中,雷楚年护着欧静一路狂奔。刚跑出几步,一块预制板垮塌在了她和雷楚年之间。
欧静顺利冲下楼,雷楚年的逃生之路却被阻断。
他想起了那棵树,就在走廊外一米多远的地方。雷楚年第三次返回二楼,攀上摇晃的走廊栏杆。纵身一跃,他抱住了那棵救命树。就在那一瞬间,教学楼在他身后轰然垮塌。
故事延展
当天晚上,雷楚年的妈妈曾找来,哭着希望他立即回家。但他拒绝了:“我要和同学们呆在一起。他们还没找到家人。”
第二天中午,雷楚年才离开学校回到家里。雷楚年的父母在地震中都没有受伤,在彭州市区的家也没受损。在家里睡了几个小时之后,雷楚年去了彭州市抗震救灾指挥中心,成了一名最小的救灾志愿者。
成都的各大医院、天回镇、新都……他辗转于各个医院和安置点,寻找老师和同学。每找到一个,他就松一口气。并把他们的情况记录下来,以转告他们的家人。“我们班53个人,7个受伤,1个死亡……”雷楚年情绪低落,因为那个死亡的同学,是他最要好的朋友。
5月14日,班主任陈冬的腿伤恶化。陈老师的腿,就是在12日救学生时受的伤,这让雷楚年很难过。当天上午,他陪陈老师转院到四川省人民医院,却又被告知必须转去外省。
“等陈老师转院后,我就该回学校去问问什么时候复课了。以后,就好好读书吧。”在地震后的茫然中,雷楚年找到了未来的方向。
甘肃14岁少年抢在教室墙壁倒塌前救出7孩童
童世强今年14岁,是甘肃省礼县祁山乡中王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也是学校少先队的中队长。在这场地震中,虽然他所在的学校北面围墙整体倒塌,但却没有发生一例伤亡。校长独锐锋说:“这是童世强的功劳。”
5月12日地震发生时,童世强和同学们正在上语文课。“当时我正在给同学们讲解课文,突然感觉整个房子在晃动,吊灯摇来摇去,门窗哗哗作响。同学们吓坏了,问我发生了什么事情。我大声说:‘地震了,快跑/”童世强的语文老师童双喜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来,仍然心有余悸。同学们感受到脚底下剧烈颤抖的大地,看着教室不停地摇晃、裂缝、倾斜,每个人都惊恐异常,纷纷冲出教室,跑到操场上。
童世强也在第一时间转移到了安全地带。可当他还惊魂未定的时候,一阵哭声将他的目光拉回了摇摇欲坠的教室。那是学前班的孩子们惊恐的哭喊声。地震袭来的时候,他们正在活动室里睡午觉,一瞬间,就被大地猛烈的抖动吓懵了。恐惧的情绪在30多个孩子中间快速蔓延,所有的孩子都吓得大哭起来。在危难面前,这群只有六七岁大的小孩子手足无措,有的孩子吓得呆立在原地,有的在慌乱中摔倒了,班主任没办法,只能把这群孩子一个一个往外抱。
“当时北墙摇摇晃晃好像马上就要倒了,而墙根下还站着十几个小孩子,感觉太危险了。”这惊险的一幕让童世强立刻冲过去帮老师转移孩童。
北墙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但童世强没有顾上这些,他冲到一直摇晃的北墙底下,抱起一个小孩就往院子中间跑,放下后又马上折回抱第二个。从北墙到院子中间这短短的一点距离,童世强仿佛冲刺一般拼尽全力。一个,两个,三个……童世强已经忘记了自己还是个14岁的孩子,身上的力气早已用尽,可他还是在坚持,坚持着救一个,再救一个,7个孩童被他抱出。
“我只想把小弟弟、小妹妹们救出来,把他们送到安全地带。”当他刚刚把最后一个小孩子抱出来的时候,北墙轰然倒塌,激起的灰尘蒙了童世强一身。而此时,童世强已经全身脱力,连站都站不稳了。
童世强勇救小朋友的事迹迅速传遍了整个村子,众人都以敬佩的眼神看着这个只有14岁的少年。学校里决定授予他“小赖宁”的光荣称号。
面对荣誉,童世强表现出了超过同龄人的冷静。“我没觉得自己有多么了不起,我还是我。”童世强念念不忘落下的功课,“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我希望自己能考得好一点,让在兰州 打工的爸爸妈妈开心。”
9岁半的林浩
2008年5月12日地震发生时,9岁半的林浩与同学一起被压在了汶川县映秀小学的废墟下,为了鼓励哭泣的女同学,他在废墟下给同学唱歌。后来他爬出废墟,但没有离开,又继续返回,将两名同学背了出来。经过7个小时的山路,他逃出映秀,后来被安置到了四川省儿童活动中心。
当我从央视抗震救灾节目中看见这个感人的画面时,我为之感动,为之震撼:九岁半的小英雄林浩非常从容、镇定地接受记者采访,这可不是一般的采访、而是在面临生死抉择的关键时刻他对自己行为的一个表白!众所周知,一个九岁的孩子,在自己已经可以逃离死亡线后又义无返顾地返回废墟里继续救回两个和他一样大小的孩子!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多大的毅力、多大的情怀!
当时,他自己已经被砸伤,脸上、手上都是伤口,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没有想到自己一个人逃离,而是返回废墟里,一个一个往外救出了两个同伴。在这样的年龄段,孩子不仅胆小、而且都要撒娇,平时稍微有点头疼脑热的就要爸爸妈妈关照,大多数孩子碰到这样的灾难,一般是很难抵挡的。但是,奇迹出现了!林浩以他的行为,表面看很平常的行为,却反映出了一个在他年龄段几乎难以存在的优秀品行!
小林浩自己在家人没有音训、四处举目废墟的情况下,一个徒步走了7小时,从小路跑到了都江堰市!在大家把他当英雄一样围绕时,他还是那样沉着、稳定,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接受记者采访后,他又一个人走了!
我们从小林浩身上看到的不仅是面对灾难的镇定,我们看到的更是中华民族的强大生命力!有人说,现在的孩子难教,他们娇生惯养、他们自私自利、他们不会处理突发事件……但在小林浩的事迹面前。这些担心和忧虑,救显得有些多余。我们相信,在灾难面前的孩子,大多数是会学习林浩的。让我们向他致意并深情地说一句:“小英雄林浩,好样的!”
这句话出自《后出师表》原文如下: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1〕,王业不偏安〔2〕,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 后出师表
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3〕?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4〕。宜先入南〔5〕。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6〕;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7〕,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8〕。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9〕,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10〕。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11〕,谋臣渊深〔12〕,然涉险被创〔13〕,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14〕,而欲以长计取胜〔15〕,坐定天下〔16〕,此臣之未解一也〔17〕。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18〕,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19〕,遂并江东〔20〕,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21〕,其用兵也,仿佛孙、吴〔22〕,然困于南阳〔23〕,险于乌巢〔24〕,危于祁连〔25〕,逼于黎阳〔26〕,几败北山〔27〕,殆死潼关〔28〕,然后伪定一时耳〔29〕。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30〕,四越巢湖不成〔31〕,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32〕,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33〕,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34〕,中间期年耳〔35〕,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36〕,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37〕。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38〕?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39〕,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40〕,当此时,曹操拊手〔41〕,谓天下以定〔42〕。然后先帝东连吴越〔43〕,西取巴蜀〔44〕,举兵北征,夏侯授首〔45〕,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46〕,秭归蹉跌〔47〕,曹丕称帝〔48〕。凡事如是,难可逆见〔49〕。臣鞠躬尽瘁〔50〕,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51〕,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52〕。
注释
〔1〕汉:指蜀汉。贼:指曹魏。古时往往把敌方称为贼。 〔2〕偏安:指王朝局处一地,自以为安。 〔3〕孰与:谓两者相比,应取何者。 〔4〕惟:助词。 〔5〕入南:指诸葛亮深入南中,平定四郡事。 〔6〕并日:两天合作一天。 〔7〕顾:这里有“但”的意思。蜀都:此指蜀汉之境。 〔8〕议者:指对诸葛亮决意北伐发表不同意见的官吏。 〔9〕这两句指建兴六年(228)诸葛亮初出祁山(在今甘肃省礼县东)时,曹魏西部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变,牵动关中局势:在魏、吴边境附近的夹石(今安徽省桐城县北),东吴大将陆逊击败魏大司马曹休两事。 〔10〕进趋:快速前进。 〔11〕高帝:刘邦死后的谥号为“高皇帝”。并:平列。 〔12〕渊深:指学识广博,计谋高深莫测。 〔13〕被创:受创伤。这句说: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屡败于楚军,公元前二○三年,在广武(今河南省荥阳市)被项羽射伤胸部:在汉朝初建时,因镇压各地的叛乱而多次出征,公元前一九五年又曾被淮南王英布的士兵射中;公元前二○○年在白登山还遭到匈奴的围困。 〔14〕良:张良,汉高祖的著名谋士,与萧何、韩信被称为“汉初三杰”。平:陈平,汉高祖的著名谋士。后位至丞相。 〔15〕长计:长期相持的打算。 〔16〕坐:安安稳稳。 〔17〕未解:不能理解。胡三省认为“解”应读作“懈”,未解,即未敢懈怠之意。两说皆可通。 〔18〕刘繇(yóu):字正礼,东汉末年任扬州刺史,因受淮南大军阀袁术的逼迫,南渡长江,不久被孙策攻破,退保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后为豪强笮融攻杀。《三国志·吴书》有传。王朗:字景兴,东汉末年为会稽(治所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太守,孙策势力进入江浙时,兵败投降,后为曹操所征召,仕于曹魏。 〔19〕孙策:字伯符,孙权的长兄。父孙坚死后,借用袁术的兵力,兼并江南地区,为孙吴政权的建立打下基础,不久遇刺身死。 〔20〕江东: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21〕殊绝:极度超出的意思。 〔22〕孙:指孙武,春秋时人,曾为吴国将领,善用兵,著有兵法十三篇。吴:指吴起,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改革家。 〔23〕困于南阳:建安二年(197)曹操在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汉时南阳郡的治所)为张绣所败,身中流矢。 〔24〕险于乌巢:建安五年(200),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持,因乏粮难支,在荀攸等人的劝说下,坚持不退,后焚烧掉袁绍在乌巢所屯的粮草,才得险胜。 〔25〕危于祁连:这里的“祁连”,据胡三省说,可能是指邺(在今河北省磁县东南)附近的祁山,当时(204)曹操围邺,袁绍少子袁尚败守祁山(在邺南面),操再败之,并还围邺城,险被袁将审配的伏兵所射中。 〔26〕逼(bì)于黎阳:建安七年(202)五月,袁绍死,袁谭、袁尚固守黎阳(今河南浚县东),曹操连战不克。 〔27〕几败北山:事不详。可能指建安二十四年(219),曹操率军出斜谷,至阳平北山(今陕西勉县西),与刘备争夺汉中,备据险相拒,曹军心涣,遂撤还长安。 〔28〕殆死潼关:建安十六年(211),曹操与马超、韩遂战于潼关,在黄河边与马超军遭遇,曹操避入舟中,马超骑兵沿河追射之。殆,几乎。 〔29〕伪定:此言曹氏统一北中国,僭称国号。诸葛亮以蜀汉为正统,因斥曹魏为“伪”。 〔30〕昌霸:又称昌豨。建安四年(199),刘备袭取徐州,东海昌霸叛曹,郡县多归附刘备。 〔31〕四越巢湖:曹魏以合肥为军事重镇,巢湖在其南面。而孙吴在巢湖以南长江边上的须濡口设防,双方屡次在此一带作战。 〔32〕李服:建安四年,车骑将军董承根据汉献帝密诏,联络将军吴子兰、王服和刘备等谋诛曹操,事泄,董承、吴子兰、王服等被杀。据胡三省云:“李服,盖王服也。” 〔33〕夏侯:指夏侯渊。曹操遣夏侯渊镇守汉中。刘备取得益州之后,于建安二十四年出兵汉中,蜀将黄忠于阳平关定军山(今陕西省勉县东南)击杀夏侯渊。 〔34〕汉中:郡名,以汉水上流(古称沔水)流经而得名,治所在南郑(今陕西省汉中市东)。 〔35〕期(jì)年:一周年。 〔36〕赵云、阳群等都是蜀中名将。曲长、屯将是部曲中的将领。 〔37〕突将、无前:蜀军中的冲锋将士。賨(cóng)叟、青羌:蜀军中的少数民族部队。散骑、武骑:都是骑兵的名号。 〔38〕图:对付。 〔39〕夫:发语词。平:同“评”,评断。 〔40〕败军于楚:指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大军南下,刘备在当阳长阪被击溃事。当阳属古楚地,故云。 〔41〕拊手:拍手。 〔42〕以定:已定,以,同“已”。 〔43〕本句指刘备遣诸葛亮去江东连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破曹军。 〔44〕本句指建安十六年(211)刘备势力进入刘璋占据的益州,后来攻下成都,取得巴蜀地区。 〔45〕授首:交出脑袋。参见前注〔33〕。 〔46〕关羽:字云长,蜀汉大将,刘备入川时,镇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他出击曹魏,攻克襄阳,擒于禁,斩庞德,威震中原。孙权趁机用吕蒙计谋偷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 〔47〕本句指刘备因孙权背盟,袭取荆州,杀害关羽,就亲自领兵伐吴,在秭归(在今湖北省宜昌市北)被吴将陆逊所败。蹉跌,失坠,喻失败。 〔48〕曹丕:字子桓,曹操子。在公元220年废汉献帝为山阳公,建立魏国,是为魏文帝。 〔49〕逆见:预见,预测。 〔50〕鞠躬尽力:指为国事用尽全力。一作“鞠躬尽瘁”。 〔51〕利钝:喻顺利或困难。 〔52〕睹(dǔ):亦即“逆见”,预料。
译文
先帝考虑到蜀汉和曹贼是不能同时存在的,复兴王业不能偏安一方,所以他才把征讨曹贼的大事托付给我。凭着先帝的英明来衡量我的才干,虽然他知道我去征讨曹贼,我的才能是很差的,而敌人是强大的。但是不征伐曹贼,他所创建的王业也会丢掉,只是坐着等待灭亡,哪里比得上去讨伐敌人呢?因此先帝毫不迟疑地把讨伐曹贼的事业托付给我。 我接受遗命以后,每天睡不安稳,吃饭不香。想到为了征伐北方的敌人,应该先去南方平定各郡,所以我五月领兵渡过泸水,深入到连草木五谷都不生长的地区作战,两天才吃一顿饭。不是我自己不爱惜自己,只不过是想到蜀汉的王业决不能够偏安在蜀都,所以我冒着艰难危险来奉行先帝的遗意。可是有些发议论的人却说这样做不是上策。如今曹贼刚刚在西方显得疲困,又竭力在东方和孙吴作战,兵法上说要趁敌军疲劳的时候向他进攻,而现在正是进兵的时候。我恭敬地把一些情况向陛下陈述如下: 高帝像日月一样英明,谋臣们智谋渊博深远,却是经历过艰险,受过创伤,遭遇危难以后才得到安全,现在陛下未韶赶得上高帝,谋臣不如张良、陈平,却想采用长期相持的策略来取得胜利,安然平定天下,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一点。 刘繇、王朗,各自占据州郡,在谈论如何才能安全、提出种种计谋时,动不动就引用圣贤的话,满腹都是疑问,胸中塞满了难题,今年不战,明年又不出征,使得孙策安然强大起来,于是吞并了江东。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二点。 曹操的智慧计谋,远远地超过一般人,他用起兵来就好像孙膑、吴起一样,可是他却曾在南阳受困,在乌巢处于险境,在祁连山上遭到危险,在黎阳被逼,几乎在北山失败,差一点死在潼关,后来才在表面上稳定了一段时间。何况我的才力很弱,却打算不经历危险来安定天下。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三点。 曹操五次攻打昌霸没有获胜,四次渡过巢湖没有获得成功,任用李服,可是李服却图谋杀死他,委任夏侯渊,可是夏侯渊却战败身亡。先帝常常称赞曹操是个有才能的人,他还有这些失误的地方,何况我才能平庸低下,哪里就一定能获胜呢?这是我不理解的第四点。 自从我到汉中,其间不过一年罢了,可是却失去了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邰、邓铜等人,以及部曲中的首领、屯兵中的将官共七十多人,冲锋无前的将领,賨、羌民族将士以及散骑、武骑各路骑兵一千多人,这都是几十年来从四处聚合起来的精锐力量,不是一州所能具有的。如果再过几年,那就要损失全军的三分之二,那时拿什么兵力去消灭敌人呢?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五点。 现在百姓穷困、兵士疲惫,可是战争不能停止。战争不能停止,那军队驻扎下来和去攻打敌人,所付出的辛劳和费用正好是相等的。既是这样,不趁现在考虑攻取北方,却想用一州之地,去和曹贼长期相持。这是我不理解的第六点。 天下的事情是很难评论断定的。从前先帝在楚地打了败仗,在这时,曹操拍手称快,认为天下已被他平定了。然而先帝东边联合吴越,西边攻取巴蜀,发兵向北征讨,夏侯渊就被杀掉了,这是曹操未曾想到的,而复兴汉朝的大业将要成功了。后来东吴改变态度,违背了盟约,关羽兵败被杀,先帝又在秭归失误,曹丕称帝,所有的事情都像这样,很难预料。我小心谨慎地为国献出我的一切力量,直到死为止。至于事业是成功还是失败,进行得顺利还是不顺利,那就不是我的智慧所能够预见的了!
编辑本段解析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注曰:“汉晋春秋曰:‘……亮闻孙权破曹休,魏兵东下,关中虚弱,十一月,上言曰……於是有散关之役’,此表亮集所无,出张俨默记”。案三国志注引汉晋春秋所载亮表,即世人传诵之后出师表也。此表既为亮集所无,复不见於亮传,其真伪遂为学者聚讼之点,兹分述各家之说於次:
何焯观点
何焯曰:“按赵云以建兴七年卒,散关之役乃在六年,后人或据此疑此表为伪,(表云:“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非也。以元逊(诸葛恪)传观之自明。第此表乃剧论时势之尽,非若发汉中时所陈,得以激励士众,不妨宣泄於外。失之蜀而传之吴,或伯松(诸葛乔)写留箱箧,元逊钩致之於身后耳。集不载者,益明武侯之慎,非由陈氏(陈寿)之疏。若赵云传“七年”字,当为“六年”,云本信臣宿将,箕谷失利,适由兵弱,既贬杂号将军以明法,散关之役,使其尚在,必别统万众使复所负,而不闻再出,其必殁於是冬之前矣”。(义门读书记)此信兹表真为亮作者也。殿本考证即据何氏之说。
钱大昭观点
钱大昭曰:“按刘繇为豫章太守在兴平中,王朗为会稽太守在建安初,孙讨逆(策为讨逆将军)卒於建安五年,据魏春秋此疏上於孙权破曹休之时,盖建兴五年也,(原注:‘蜀建兴五年即魏太和元年’)。相隔二三十年,不必赘及。(表云:“刘繇王朗,各据州郡,……”又云,“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且云‘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魏志亦无此人。窃疑此表后人伪撰,习凿齿(汉晋春秋著者)未之深考而载之耳。承祚(陈寿)不采此文,极有卓见”(三国志辨疑卷二)。
林国赞观点
林国赞曰:“又注(蜀注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载后出师表颇不可解。据“五攻昌霸不下”,案昌霸反东海惟一见先主传,陈志(指三国志)初无五攻事。又据云自到汉中丧赵云等,又云於是有散关之役,然则此表作於建兴五年,据云传云卒於七年,则此谬矣。是年冬春两出师,前此后此,均未有谓讨贼为非计者也,而此表聒强不舍,辄刺刺於未解者六,亦深可疑。陈承祚以蜀人而编亮集,亮文当无所遗,故本传於其集若干篇若干字皆著明。裴氏(裴松之)谓此表出张俨默记,亮集所无,张俨乃吴人,反记敌国文,宜未可信”(三国志裴注述卷一)。
李宝淦观点
李宝淦曰:“诸葛亮后出师表,传既不见,集亦不载,仅见於裴注(指三国志注)中。案承祚於亮最为心折,且如周鲂七笺胡综三文之类,无不全录,既取前表,岂独遗此?必出后人伪托,非亮文也”(三国志平义卷二)
诸家观点综合论述
钱大昭林国赞李宝淦等皆不信兹表真为亮作者也。外此如袁枚亦云此非孔明作也,枚之言徒涉空谈,有同策论,兹所不取。余公平衡众说略附己见於次: 何氏之说,要点凡四:⑴以诸葛恪传观之,足明此表之真。⑵此表乃剧论时势之尽,不便宣泄於外,故陈寿编亮集未见此表。⑶此表之流传於吴,或云诸葛乔写存,诸葛恪钩致之。⑷赵云当卒於建兴六年冬之前。以上四点,除第一点留待后论外,其馀三点均颇难成立。就第二点言之。此表果为亮作,亮家当有底稿,纵系密表不便宣泄,蜀亡之后,自当流传於外,何以陈寿未见此表?是何说此点难成立。就第三点言之。蜀志诸葛亮传谓诸葛乔‘年二十五,建兴元年卒’。建兴元年‘元’字,自系传写之误。盖建兴五年亮至汉中,乔尚随行,其没自在此后。且乔兄恪死於公元二五三年,年五十一(吴录),推知恪生於公元二○三年,乔若没於建兴元年(公元二二三),则应生於公元一九九年,断无此理。何焯云:“详‘元’字当作‘六’。”其说颇当。盖“元”字与“六”字形近,而乔较恪小一岁亦在情理之中。诸葛乔既有殁於建兴六年之可能,而散关之役即在是年,则亮纵有此表,乔究及见否殊为疑问,更无论写存其文与否也。是何说此点亦颇难成立。就第四点言之,吾人不能因赵云未参与散关之役,遽信表文,谓云已殁於斯役之前,而疑云本传有误,盖建兴六年冬云当已病困不能从征,故次年即殁也。何说此点亦属难以成立。 钱氏谓刘繇为豫章太守,又谓据魏春秋云云,又谓孙权破曹休在建兴五年,均属错误。刘繇但为扬州刺史,未尝为豫章太守,孙权之破曹休实在建兴六年,又所谓魏春秋实无此书名,据吾人所知,惟有孙盛之魏氏春秋,而钱氏所据,实即汉晋春秋,并非魏氏春秋也。此皆钱说之小误,惟尚无碍於论旨。 钱说要点有四:⑴刘繇王朗之事,距建兴六年不过二三十年,(实有三十馀年)不必赘及。⑵魏志并无李服其人。⑶此表疑为后人伪撰,习氏漫载之耳。⑷陈寿不采此文,极有卓见。案钱说第一点理由颇为薄弱,桓灵二帝之事,距建兴五年亦不过数十年耳,而陈志载亮建兴五年所上表,(即俗称前出师表者,此表学者公认真为亮作。)故有“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於桓灵也”。等语。胡三省通鉴注曰:“李服盖王服也,与董承谋杀操,被诛”。王服即王子服,见蜀志先主传及注引献帝起居注。胡氏谓李服盖即王服虽不过揣测之辞,钱氏未引胡说,是钱氏之疏也。钱说一二两点,殊不足令人疑此表为后人伪撰。至钱云陈寿不采此表极有卓见,是谓陈氏曾见此表,陈氏究见此表否,实为疑问,兹待后论。 林氏谓散关之役在建兴五年,亦属错误,散关之役,实在建兴六年,惟此乃小误,於其论旨并无妨碍。林说要点有四:⑴昌霸反东海,惟一见先主传,陈志初无五攻事。案胡三省通鉴注曰:“昌霸,昌浠也”。胡氏谓昌霸即昌浠,良确。蜀志先主传叙昌霸反为先主,在曹操击破先主前。魏志武帝纪叙昌浠叛为刘备,则在备败后。此非二事,浠叛为备实在备败前,而操攻浠则在备败后,魏志为叙述便利故列浠叛为备事於操破备后耳。魏志张辽传曰:“袁绍破,别遣辽定鲁国诸县,与夏侯渊围昌浠於东海”。尤足证昌霸与昌浠确为一人也。考陈志所记,曹操凡三攻浠。刘备既败,袁绍未破,操攻破昌浠,此第一次也。袁绍既破,操遣张辽夏侯渊围浠於东海,数月,浠降,此第二次也。冀州平,昌浠复叛,操遣于禁攻之,未克,复遣于禁与渊并力,浠诣禁降,禁遂斩浠,此第三次也。(参看魏志武帝纪又夏侯渊传又张辽传又于禁传林说此点实未经详考,惟兹表所谓五攻不下,究与事实不符,盖昌浠(即昌霸)终於授首,而操攻昌浠实仅三次也。⑵此表谓赵云已殁,实谬。案林说此点确具理由,惟前人已有此说,故何氏加以辩正,并非林氏创见。⑶是时未有谓讨贼为非计者。案林说此点颇当。蜀志李严传载亮表有云:“自先帝崩后,平(即严)所在治家,尚为小惠,安身求名,无忧国之事。臣当北出,欲得平兵以镇汉中,平穷难纵横,无有来意,而求以五郡为巴州刺史”。李严不过欲专断一方,故不肯至汉中为亮所制,未尝反对亮北伐也。果如世传后出师表(从俗称)所云“议者谓为非计”,则反对亮北伐之辞,陈志应有记载,如张翼反对姜维北伐,其事其辞均见翼本传,今陈志既未载有反对亮北伐者之辞,(廖立特空为大言耳,非反对亮北伐也)亦未记有反对亮北伐之事,可知世传后出师表所云有类无的放矢也。⑷陈寿编亮集,亮文当无所遗,张俨反记敌国文,宜未可信。案林说此点亦当。陈寿果见兹表,纵不信为亮作,亦当别加按语载入亮传或亮集,如吴志陆凯传之例,不当弃而不录。故钱大昭“承祚不过采此文”之语,颇觉未惬,盖亮集及亮传均无此表,知陈氏当未及见也。 李说与林说第四点大致相同,兹不具论。 本人对此表之内容亦认为颇多可疑之点,兹述本人所见及者於次:⑴前出师表(从俗称)已有“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二语,今此表复云“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武侯何自好表白如此?此可疑点一。(2)前出师表但云深入不毛而已,此表更云“并日而食”,亦属可疑。⑶前出师表云:“将军向宠,性情淑均,晓畅军事,试用於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此表云:“曹操智计,殊绝於人,其用兵也,彷佛孙吴。…… 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疑此为后人故袭前表语气以饰其伪。⑷此表横插入“刘繇王朗各据州郡”以下一段韵语,颇觉不伦。此可疑点之四。⑸前出师表谓后主“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今此表以刘繇王朗为喻,案刘繇名为刺史,所据不过一二郡,王朗则一太守耳,以繇为喻,真所谓引喻失义矣。此可疑之点五。⑹前出师表云:“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故街亭败后,亮即上书自贬,今此表博引曹操之事以自解,颇近护前。此可疑之点六。⑺此表云:“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邰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馀人,……”案上述诸人,除赵云外,皆不见於陈志。阳群等若非重要将领,何必胪举其名,若为重要将领,何以陈志毫无记载,他书亦未述及?此可疑之点七。⑻孙策未定江东时,不过袁术之一将,未有寸土,势非甚强,当其渡江,众不过五六千,及既逐刘繇,势乃转盛。今此表云:“刘繇王朗,各据州郡,……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使孙策坐大”颇非事实,此可疑之点八。⑼假定李服确为王服,王服之地位殊难与夏侯渊比,又四越巢湖指讨孙权,昌霸之地位更难与孙权比。疑伪撰此表者习为排比,故摭拾不重要之事以入文耳。⑽此表云:“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又始曰“偏安”,继曰“偏全”始曰“逆见”,继曰“逆睹”,殊觉遣词之窘,不类武侯手笔。此可疑之点十。 吴志诸葛恪传载所著论有云:“每览荆邯说公孙述以进取之图,近见家叔父表陈兴贼争竞之计,未尝不喟然叹息也”。何氏据此信兹表为真,似不无理由,惟此表恪究见及否,尚属疑问。或恪因同僚反对出师者众,遂漫谓见家叔父表陈云云,欲藉诸葛亮之名以增强己之意见,未必曾见此表也。余疑此表当系吴人之好事者本前出师表及恪所著论撰成。惟此种假设自难即成定论,本篇之作,实欲引起学人鉴定此表真伪之兴趣,有同抛砖引玉云尔。
车检人员先进事迹材料三篇
车检人员先进事迹1
男,33岁(1972年3月2日出生),在汽修二厂担任车辆检验员。这位来自安徽合肥的农村小伙子,壮实中等的个子,洋溢着青春微笑的脸庞上永远透射着一股坚韧和自信,他用言行感染着与他一起工作的同事和客户,大家都对他充满了信任和依赖,对他高超的维修技艺由衷地折服。工作已经十多年了,从当年的一个学徒工,成长为了一名车辆检验员,这其中离不开企业的培养,但更关键的是出自他的勤奋和努力。
五年前,刚进二厂八分公司,在维修点做机修工。一天,他正为一部桑车检查底盘,他当时穿了一套洗了有点发白的蓝色工作衣,衣服很干净,很整洁,看不到油渍的痕迹。有人问他:做机修工干吗弄得这么干净整洁啊,他回答:如果穿着很脏的衣服,在维修车辆时难免会把车身和座套弄脏,那会给驾驶员带来不方便,也会影响到品牌形象,这就是给人们的第一印象——为人着想,一丝不苟。
后来,由于工作需要,被调回二厂总部上班。在这里,那爱学习的特点也突显出来了;只要有工作的空余时间,他都非常积极、主动地学习、钻研专业技能;为了学习,他不知放弃了多少个休息日,放弃了多少次回老家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奔波于不断求知充电的征程中。他自学完成了汽车维修工的高级工全部课程,为的是提高自己为广大驾驶员优质服务的技能,能更好地为驾驶员提供精益求精的服务,目前他已经取得了机修工高级证书。
平时对党团组织的各项活动都积极参与,还主动帮助那些刚进厂的学徒工学习修理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他接待维修每一辆车不放过每一个环节;他对驾驶员热情主动,始终带给大家春天般的温暖。在对待个别有情绪的驾驶员时,他总是面带微笑的用和谐语气做好解释说明工作。_年初,由于厂里工作需要,把他调到管理岗位上来,任车辆检验员,他在工作空闲时就主动到修理车间帮忙,什么脏活累活样样都干,在员工中树立起了良好的管理员形象。
_年七月份,由于业务拓展,在广西南宁的出租车公司成立了,急需创建一个汽车修理厂,知道后主动提出要去南宁,领导考虑到他对修理厂的各方面的业务比较熟悉,就同意了他的申请。要知道要在一片空地上建一个修理厂,而且是在每年最热的七八月份,那是多么艰巨的任务啊。在厂长的带领下,与其他的六名同志坐了几天几夜的火车南下到了南宁。在那里,他们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在一片空地上建起了一个在当地算很不错的修理厂,在当地也被传成佳话。修理厂建成后他和其他三名同志又被留下来在厂里带教当地的修理工二个月。在九月底,当他们凯旋回来时他们个个晒的象个“黑球”,他也不例外,南宁7、8、9月份气温高达四十多度,其中辛苦是可想而知的。
每当谈起在南宁的生活,他总是说:“当然苦了,说不苦那是假的;但我们在南宁是代表上海、代表“蓝天白云”出租的形象,这样想来,不但不觉得苦,反而更添了一种自豪”。这句出自肺腑的真情表白,告诉了人们一个真理,一个忠诚于企业,无私奉献的员工。在企业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企业永远会给他们提供展现自我的大舞台。
车检人员先进事迹2近年来,在市局和所两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职工的大力支持下,我作为分管所、办的负责人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各级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己所能创造性地开展了许多突出性的工作。
回顾近几年的工作情况,我倍感欣慰,因为我感觉凭借自己的辛苦努力,没有辜负领导对我的信任和期望,多次获得先进个人、优秀工作者的光荣称号,是对领导寄予我重托的一种报答,也给下属员工树立了良好的榜样,继承了所里优良的传统。
结合近几年来的工作内容,我得出以下几种心得,现在拿出来供大家品评和参考,以达到相互促进,互相学习的目的。
一、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做好部门理论宣传。
近年来,我能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用务实地工作要求自己,响应和执行_创造和谐社会的号召。积极配合分管局长和所长的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时刻以***员的先进标准来要求自己,带领全体职工加班加点,出色地完成了各级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工作中,坚持讲究组织纪律,维护班子团结,一切从大局出发,始终将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
时刻不忘根本、端正思想、自立目标。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通过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结合本单位实际,我深深地认识到,不忘根本,不仅是做人的底线,还是对我们公务员素质的要求,更是一名***员先进性的基本体现。我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是质检所培养出来的,没有忘记质检机构的发展,质检机构是我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水平代表了我市企业的整体质量水平。
我按照领导指示要求,对所负责的 工作总结 出三个目标:一是使全市的主要产业的整体素质逐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二是要从根本上提高全市企业的整体质量管理水平;三是要使全市的产品质量和管理质量上一个台阶,从而促进威海整体经济的发展,为威海树立光辉的形象。
二、钻研业务、增进才干、保持先进
就拿今年来说,按照年初分工,我主要负责:食品、化工、珠宝、食化检测中心等几个大室的整体协调和对外服务工作;食品监管办的总体业务监督工作;支部的人事、办公室、全所检验协议的签定、电话防伪、所卫生考核等工作。综合全年来看,经过与大家的协同努力,分管工作开展有条不紊。尤其是我分管的几个业务室,在定检范围逐渐减少的情况下,我能够和分管室主任一道,加班加点,想点子、找出路,突破重重困难,全年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第一次出现了开门红的可喜局面。具体表现在:一食品化工的检验收入突破300万元,其中食品二室的收入突破了百万元;二在化工室退出市场的不利条件下,积极开拓新的检验资源,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0余万元,取得了比较大的增长。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深刻的认识到,时代既然将我推上了质检所部门带头人的位置,我便要责无旁贷地选择接受挑战。为适应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式,我刻苦钻研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并且学以致用,自身素质得到明显提高,这一有赖于我坚实的专业基础,二有赖于我不断学习的精神,三有赖于我端正的指导思想,四有赖于学以致用、教学相长的方法。
例如,在我接手产品卫生许可核查的工作时,完全是一个陌生领域,很多条目都要从头学起,向书本学习,向市局、省局请教,与其它兄弟所站互取其长,就这样,我逐步摸清了认证验收的规律,掌握并运用到具体工作中,来加强管理,规范核查人员工作行为,培训人员、提高技术素质,并多次亲临现场实地考察,就这样摸着石头过河,在学习中运用,在运用中学习,始终使自己占领本专业制高点,永保先进性,既符合国家公务员的标准,也符合***员的标准,在工作和学习中起到了技术带头人的作用。
车检人员先进事迹3剡正东 男,汉族,现年33岁,出生于1979年6月9日,礼县白河镇白河村人初中文化程度,现准驾车型为“ A1 、A2” 领证日期为2019年11月。
白河位于礼县的西南方向,距县城97公里,属礼县的下四区,礼县至白河途径石桥、江口、中坝、白关、桥头六个乡镇36个行政村,该路段依山傍水、坡陡弯急、道路险路险段较多,交通安全隐患较大。
该同志自1992年入伍在部队学习汽车驾驶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复员先后驾驶小轿车、面的、大货车、中型客车,现驾驶大客车,他在驾驶员工作岗位上已达10余年,行程达30余万公里,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早出晚归,能自觉遵守客运公司的各项 规章制度 ,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自1992年驾驶车辆以来,从没有发生过任何交通事故,也没有违反交通法律法规的行为,协助礼县交警大队处理白河片区交通事故12起,多年以来,他驾驶车辆十分辛苦,但他时时把安全放在心中,处处为乘客着想,深受乘客的欢迎和称赞。
该同志在未驾驶客运车辆时白河至礼县的客车有9辆,发车没有班次,早上从白河发往礼县,下午匆匆忙忙从礼县又回白河,驾驶员之间抢客拉客的事时有发生,上路行驶时为拉客你追我赶,甚至为抢乘客相互打架斗殴,交通秩序一片混乱,安全隐患较大,他看到这些事情后,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积极参加了驾驶员培训班,认真学习,勤奋努力,考取大客车驾驶证,之后,2019年12月他买了大型客车加入了公司,于是他就组织白河营运的客车驾驶员召开了安全会议,同时,邀请了礼县交警大队宣传股吴冠瑞、顺达公司经理刘耀二同志给白河营运的客运驾驶员上交通安全课,讲解了交通法律法规,以及超员、超速等交通违法的危害性,从此,白河的客运交通秩序走向了正规轨道,2019年12月底他又把驾驶员召集在一块,经过协商把白河营运的10辆客车,分成两个营运组、选了两个办事公道的组长,当然他也是其中的一个,同时,制定了有关的条约,一是要求组长在每天发车时要对每个车辆进行安全检查,若车辆有隐患绝不能发车;二是每位驾驶员不能抢拉乘客、不能随心所欲发车更不能超员、超速行驶、酒后驾驶、不开英雄车、赌气车;三是每天从礼县向白河发5辆,白河向礼县发5辆,每位驾驶员的家属交叉跟车买票,每天5辆的票钱,选专人清理、记账保管,每月底组长把组所属的驾驶员召集在一起,公开公布账目平均分钱;四是若出现那一个驾驶员不遵守交通法规,违法后自己承担处罚费用;五是适时组织驾驶员结合当前交通安全形势学习交通法律法规;六是 遇有特殊事情车辆统一调配。
从2019年至今,白河的客运秩序一直良好,客运交通事故没有发生。该做法给全县驾驶员做了榜样,带了个好头,今年8月中旬礼县滩坪乡从事客运的4辆大客车也效仿白河的管理模式运营效果良好。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及老百姓的高度赞扬。
该同志自从事客运驾驶以来,每次车入库前,他都要习惯性的围车转几圈,观察车是否漏油、轮胎是否漏气,车是否有小问题,确保车“完好”才安心放进车库,每逢高考、中考时他主动到白河农中和校领导进行协商,由他负责在白河10名驾驶员中选出自己心中优秀驾驶员来担任接送进城师生的这个重任,在这样的公益事业中他以最优惠的票价接送学生,确保师生的安全,赢得了校领导、学生家长和同学们的好评。他在平时驾驶车辆时遇有老、弱、病、残、孕妇或上学路上行走的学生都是免费乘坐无怨无悔。更叫当地老百姓称赞的是2019年春运期间,他驾驶车辆从礼县返回白河,停车前打扫卫生时拾到旅客装有3200元现金及银行卡等贵重物品的钱包,他及时多方联系失主,得知是礼县桥头乡人时,他打发侄子送到失主家中,并拒绝任何酬谢。他就是这样一位乐于助人、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人。 几年来;白河的老百姓乘车只要有剡正东的大客车在,他们都争先恐后去坐,都说这个娃娃很好,在当地老百姓特别爱戴。
该同志在所从事的驾驶员工作中,2019年来,凭借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娴熟的汽车驾驶技能,亲切和蔼的人格魅力,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始终坚持一步一个脚印,以饱满的热情,文明的服务,真情待客,在平凡的岗位上孜孜不倦的追求着,像一枝朴实无华的小草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点缀着社会。
车检人员先进事迹范文三篇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足迹书写着自己的历史,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车检人员先进事迹范文三篇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车检人员先进事迹1
男,33岁(1972年3月2日出生),在汽修二厂担任车辆检验员。这位来自安徽合肥的农村小伙子,壮实中等的个子,洋溢着青春微笑的脸庞上永远透射着一股坚韧和自信,他用言行感染着与他一起工作的同事和客户,大家都对他充满了信任和依赖,对他高超的维修技艺由衷地折服。工作已经十多年了,从当年的一个学徒工,成长为了一名车辆检验员,这其中离不开企业的培养,但更关键的是出自他的勤奋和努力。
五年前,刚进二厂八分公司,在维修点做机修工。一天,他正为一部桑车检查底盘,他当时穿了一套洗了有点发白的蓝色工作衣,衣服很干净,很整洁,看不到油渍的痕迹。有人问他:做机修工干吗弄得这么干净整洁啊,他回答:如果穿着很脏的衣服,在维修车辆时难免会把车身和座套弄脏,那会给驾驶员带来不方便,也会影响到品牌形象,这就是给人们的第一印象——为人着想,一丝不苟。
后来,由于工作需要,被调回二厂总部上班。在这里,那爱学习的特点也突显出来了;只要有工作的空余时间,他都非常积极、主动地学习、钻研专业技能;为了学习,他不知放弃了多少个休息日,放弃了多少次回老家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奔波于不断求知充电的征程中。他自学完成了汽车维修工的高级工全部课程,为的是提高自己为广大驾驶员优质服务的技能,能更好地为驾驶员提供精益求精的服务,目前他已经取得了机修工高级证书。
平时对党团组织的各项活动都积极参与,还主动帮助那些刚进厂的学徒工学习修理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他接待维修每一辆车不放过每一个环节;他对驾驶员热情主动,始终带给大家春天般的温暖。在对待个别有情绪的驾驶员时,他总是面带微笑的用和谐语气做好解释说明工作。_年初,由于厂里工作需要,把他调到管理岗位上来,任车辆检验员,他在工作空闲时就主动到修理车间帮忙,什么脏活累活样样都干,在员工中树立起了良好的管理员形象。
_年七月份,由于业务拓展,在广西南宁的出租车公司成立了,急需创建一个汽车修理厂,知道后主动提出要去南宁,领导考虑到他对修理厂的各方面的业务比较熟悉,就同意了他的申请。要知道要在一片空地上建一个修理厂,而且是在每年最热的七八月份,那是多么艰巨的任务啊。在厂长的带领下,与其他的六名同志坐了几天几夜的火车南下到了南宁。在那里,他们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在一片空地上建起了一个在当地算很不错的修理厂,在当地也被传成佳话。修理厂建成后他和其他三名同志又被留下来在厂里带教当地的修理工二个月。在九月底,当他们凯旋回来时他们个个晒的象个“黑球”,他也不例外,南宁7、8、9月份气温高达四十多度,其中辛苦是可想而知的。
每当谈起在南宁的生活,他总是说:“当然苦了,说不苦那是假的;但我们在南宁是代表上海、代表“蓝天白云”出租的形象,这样想来,不但不觉得苦,反而更添了一种自豪”。这句出自肺腑的真情表白,告诉了人们一个真理,一个忠诚于企业,无私奉献的员工。在企业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企业永远会给他们提供展现自我的大舞台。
车检人员先进事迹2近年来,在市局和所两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职工的大力支持下,我作为分管所、办的负责人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各级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己所能创造性地开展了许多突出性的工作。
回顾近几年的工作情况,我倍感欣慰,因为我感觉凭借自己的辛苦努力,没有辜负领导对我的信任和期望,多次获得先进个人、优秀工作者的光荣称号,是对领导寄予我重托的一种报答,也给下属员工树立了良好的榜样,继承了所里优良的传统。
结合近几年来的工作内容,我得出以下几种心得,现在拿出来供大家品评和参考,以达到相互促进,互相学习的目的。
一、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做好部门理论宣传。
近年来,我能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用务实地工作要求自己,响应和执行_创造和谐社会的号召。积极配合分管局长和所长的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时刻以***员的先进标准来要求自己,带领全体职工加班加点,出色地完成了各级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工作中,坚持讲究组织纪律,维护班子团结,一切从大局出发,始终将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
时刻不忘根本、端正思想、自立目标。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通过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结合本单位实际,我深深地认识到,不忘根本,不仅是做人的底线,还是对我们公务员素质的要求,更是一名***员先进性的基本体现。我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是质检所培养出来的,没有忘记质检机构的发展,质检机构是我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水平代表了我市企业的整体质量水平。
我按照领导指示要求,对所负责的 工作总结 出三个目标:一是使全市的主要产业的整体素质逐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二是要从根本上提高全市企业的整体质量管理水平;三是要使全市的产品质量和管理质量上一个台阶,从而促进威海整体经济的发展,为威海树立光辉的形象。
二、钻研业务、增进才干、保持先进
就拿今年来说,按照年初分工,我主要负责:食品、化工、珠宝、食化检测中心等几个大室的整体协调和对外服务工作;食品监管办的总体业务监督工作;支部的人事、办公室、全所检验协议的签定、电话防伪、所卫生考核等工作。综合全年来看,经过与大家的协同努力,分管工作开展有条不紊。尤其是我分管的几个业务室,在定检范围逐渐减少的情况下,我能够和分管室主任一道,加班加点,想点子、找出路,突破重重困难,全年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第一次出现了开门红的可喜局面。具体表现在:一食品化工的检验收入突破300万元,其中食品二室的收入突破了百万元;二在化工室退出市场的不利条件下,积极开拓新的检验资源,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0余万元,取得了比较大的增长。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深刻的认识到,时代既然将我推上了质检所部门带头人的位置,我便要责无旁贷地选择接受挑战。为适应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式,我刻苦钻研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并且学以致用,自身素质得到明显提高,这一有赖于我坚实的专业基础,二有赖于我不断学习的精神,三有赖于我端正的指导思想,四有赖于学以致用、教学相长的方法。
例如,在我接手产品卫生许可核查的工作时,完全是一个陌生领域,很多条目都要从头学起,向书本学习,向市局、省局请教,与其它兄弟所站互取其长,就这样,我逐步摸清了认证验收的规律,掌握并运用到具体工作中,来加强管理,规范核查人员工作行为,培训人员、提高技术素质,并多次亲临现场实地考察,就这样摸着石头过河,在学习中运用,在运用中学习,始终使自己占领本专业制高点,永保先进性,既符合国家公务员的标准,也符合***员的标准,在工作和学习中起到了技术带头人的作用。
车检人员先进事迹3剡正东 男,汉族,现年33岁,出生于1979年6月9日,礼县白河镇白河村人初中文化程度,现准驾车型为“ A1 、A2” 领证日期为2019年11月。
白河位于礼县的西南方向,距县城97公里,属礼县的下四区,礼县至白河途径石桥、江口、中坝、白关、桥头六个乡镇36个行政村,该路段依山傍水、坡陡弯急、道路险路险段较多,交通安全隐患较大。
该同志自1992年入伍在部队学习汽车驾驶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复员先后驾驶小轿车、面的、大货车、中型客车,现驾驶大客车,他在驾驶员工作岗位上已达10余年,行程达30余万公里,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早出晚归,能自觉遵守客运公司的各项 规章制度 ,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自1992年驾驶车辆以来,从没有发生过任何交通事故,也没有违反交通法律法规的行为,协助礼县交警大队处理白河片区交通事故12起,多年以来,他驾驶车辆十分辛苦,但他时时把安全放在心中,处处为乘客着想,深受乘客的欢迎和称赞。
该同志在未驾驶客运车辆时白河至礼县的客车有9辆,发车没有班次,早上从白河发往礼县,下午匆匆忙忙从礼县又回白河,驾驶员之间抢客拉客的事时有发生,上路行驶时为拉客你追我赶,甚至为抢乘客相互打架斗殴,交通秩序一片混乱,安全隐患较大,他看到这些事情后,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积极参加了驾驶员培训班,认真学习,勤奋努力,考取大客车驾驶证,之后,2019年12月他买了大型客车加入了公司,于是他就组织白河营运的客车驾驶员召开了安全会议,同时,邀请了礼县交警大队宣传股吴冠瑞、顺达公司经理刘耀二同志给白河营运的客运驾驶员上交通安全课,讲解了交通法律法规,以及超员、超速等交通违法的危害性,从此,白河的客运交通秩序走向了正规轨道,2019年12月底他又把驾驶员召集在一块,经过协商把白河营运的10辆客车,分成两个营运组、选了两个办事公道的组长,当然他也是其中的一个,同时,制定了有关的条约,一是要求组长在每天发车时要对每个车辆进行安全检查,若车辆有隐患绝不能发车;二是每位驾驶员不能抢拉乘客、不能随心所欲发车更不能超员、超速行驶、酒后驾驶、不开英雄车、赌气车;三是每天从礼县向白河发5辆,白河向礼县发5辆,每位驾驶员的家属交叉跟车买票,每天5辆的票钱,选专人清理、记账保管,每月底组长把组所属的驾驶员召集在一起,公开公布账目平均分钱;四是若出现那一个驾驶员不遵守交通法规,违法后自己承担处罚费用;五是适时组织驾驶员结合当前交通安全形势学习交通法律法规;六是 遇有特殊事情车辆统一调配。
从2019年至今,白河的客运秩序一直良好,客运交通事故没有发生。该做法给全县驾驶员做了榜样,带了个好头,今年8月中旬礼县滩坪乡从事客运的4辆大客车也效仿白河的管理模式运营效果良好。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及老百姓的高度赞扬。
该同志自从事客运驾驶以来,每次车入库前,他都要习惯性的围车转几圈,观察车是否漏油、轮胎是否漏气,车是否有小问题,确保车“完好”才安心放进车库,每逢高考、中考时他主动到白河农中和校领导进行协商,由他负责在白河10名驾驶员中选出自己心中优秀驾驶员来担任接送进城师生的这个重任,在这样的公益事业中他以最优惠的票价接送学生,确保师生的安全,赢得了校领导、学生家长和同学们的好评。他在平时驾驶车辆时遇有老、弱、病、残、孕妇或上学路上行走的学生都是免费乘坐无怨无悔。更叫当地老百姓称赞的是2019年春运期间,他驾驶车辆从礼县返回白河,停车前打扫卫生时拾到旅客装有3200元现金及银行卡等贵重物品的钱包,他及时多方联系失主,得知是礼县桥头乡人时,他打发侄子送到失主家中,并拒绝任何酬谢。他就是这样一位乐于助人、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人。 几年来;白河的老百姓乘车只要有剡正东的大客车在,他们都争先恐后去坐,都说这个娃娃很好,在当地老百姓特别爱戴。
该同志在所从事的驾驶员工作中,2019年来,凭借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娴熟的汽车驾驶技能,亲切和蔼的人格魅力,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始终坚持一步一个脚印,以饱满的热情,文明的服务,真情待客,在平凡的岗位上孜孜不倦的追求着,像一枝朴实无华的小草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点缀着社会。
后 出 师 表 :
原文: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译文:
先帝考虑到蜀汉和曹贼是不能同时存在的,复兴王业不能偏安一方,所以他才把征讨曹贼的大事托付给我。凭着先帝的英明来衡量我的才干,本来他是知道我去征讨曹贼,我的才能是很差的,而敌人是强大的。但是不征伐曹贼,他所创建的王业也会丢掉,坐着等待灭亡,哪里比得上去讨伐敌人呢?因此先帝毫不迟疑地把讨伐曹贼的事业托付给我。
我接受遗命以后,每天睡不安稳,吃饭不香。想到为了征伐北方的敌人,应该先去南方平定各郡,所以我五月领兵渡过泸水,深入到连草木五谷都不生长的地区作战,两天才吃得下一天的饭。不是我自己不爱惜自己,只不过是想到蜀汉的王业决不能够偏安在蜀都,所以我冒着艰难危险来奉行先帝的遗意。可是有些发议论的人却说这样作不是上策。如今曹贼刚刚在西方显得疲困,又竭力在东方和孙吴作战,兵法上说要趁敌军疲劳的时候向他进攻,现在正是进兵的时候。我恭敬地把一些情况向陛下陈述如下:
高帝象日月一样英明,谋臣们智谋渊博深远,却是经历过艰险,受过创伤,遭遇危难以后才得到安全,现在陛下未韶赶得上高帝,谋臣不如张良、陈平,却想采用长期相持的策略来取得胜利,安然平定天下,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一点。
出师表
赏析
《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这种表,或表明报国之心,或呈献攻城掠地之策。历来以战名世者甚众,以表传后者颇少。惟独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存之典册,而且粲然于文苑。
诸葛亮上《出师表》是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率兵北伐之时。这时蜀偏居一隅,国力疲敝,又“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诸葛亮为了实现刘备振兴汉室、一统天下的遗愿,“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平定了南方,有了较巩固的后方,并抓住了曹魏兵败祁山、孙吴兵挫石亭的时机,挥师北伐,拟夺取魏的凉州(今甘肃部分地区),向后主刘禅上了两道表文,“前表开守昏庸,后表审量形势”,即出名的《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这里谈的是《前出师表》。
诸葛亮自刘备于公元207年“三顾茅庐”后,即忠心耿耿地辅佐刘备,以完成统一大业。经过长期奋战,使寄寓荆州的刘备,一跃而为与魏、吴对峙的蜀汉之主,雄踞一方,到公元221年刘备即帝位。公元222年吴蜀彝陵之战后,刘备败逃白帝城,次年病死。刘备“白帝托孤”时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业。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对诸葛亮无比信赖。诸葛亮回答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刘备吩咐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刘禅继位,即后主。刘禅黯弱昏庸,亲信宦者,远避贤能,胸无大志,苟且偷安,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诸葛亮主张出兵击魏,侃侃陈词,力排众疑,申明大义以拯其愚,吐露忠爱以药其顽,既有政治家的眼光,又有军事家的头脑,且严守人臣下属的身份。
《出师表》前半部分是临行时的进谏,后半部分乃表明此行夺胜的决心。刘禅虽为蜀主,而蜀之安危成败,实系于诸葛亮之身,因而率众出征时,当促使后主保持清醒的头脑,具备正确的观点,采取得力的措施,才能保证前方顺利进军;同时表明自己忠贞死节之心,既是自勉自励,也是预防小人惑主。
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三项建议:广开言路,执法公平,亲贤远佞。这三项建议,既是安定后方的措施,也是施政的正理。为了治愚医顽,作者在行文上颇费深思。
由势入理,起笔峥嵘。表文第一节向后主提出“开张圣听”的建议,可是却从形势叙起,这能起振聋发聩的作用,又能激发继承遗志的感情。表文开笔即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深痛刘备壮志未酬身先死,深诫后人继承父业不可废,以追念先帝功业的语句领起,至忠至爱之情统领了全文。继而以“今天下三分”,点明天下大势,逐鹿中原,尚不知鹿死谁手;复直言“益州疲敝”,自身条件很差,地少将寡,民穷地荒;进而大声疾呼:“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大有危在旦夕之势,如不救亡存国,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惨局,笔势陡峭,峥嵘峻拔。在凸显形势的情况下,垫以“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他们不忘先帝恩德,不改对后主的忠心,转危为安,化险为夷还是有依傍的,有力量的,有希望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的建议,规劝不可“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表文将是否广开言路,从关系国家存亡的角度来谈,从关系忠于先帝的高度来说,使人闻之惊心,思之动心。如果表文只是一般地申述广开言路的意义,平平道来,那对一个昏聩愚钝的君主来说,显然是不会有多大触动的。
由主而次,肌理缜密。以情动人,更要以理服人。说理应主次分明,先后有序。表文主要是向后主进言的,因而首揭“开张圣听”,以打开进言之路。在打通了忠谏之路的前提下,再言执法公平、亲贤远佞两项。谈执讼公平,又先总提“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继而就宫中、府中两方面分述之。分述时,又切紧“开张圣听”的精神,宫中之事,向郭攸之、费、董允这些志虑忠纯之士请教,而且要“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则“必能裨补缺漏,有所广益”。对于府中之事,向“性行淑均,晓畅军事”的向宠请教,“营中之事,悉以咨之”,也“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最后提出“亲贤臣,远小人”的问题。三项建议,既可独立成项,又相互关联。广开言路,是开的忠谏之路,而非为谗邪开方便之门。亲贤臣远小人,才能广纳郭攸之、向宠等人的良言,才能“昭平民之理”,不让奸邪得势,造成内外异法,赏罚不明。君主昏庸,主要就在于贪于私欲,蔽于视听,昧于事理,因而忠奸不分,贤愚不辨,是非不清,赏罚不当。诸葛亮针对后主宠信宦官黄皓,无视创业勋臣的毛病,对症施药,又说得委婉深曲,入情合理。所列三项,广开言路是前提,执法公平是关键,亲贤远佞是核心。严密的说理,再愚的人也会得到启发。
由近及远,思路开阔。表文为了说明亲贤远佞的利弊,以先汉的“兴隆”和“倾颓”的历史事实,作为前车之鉴,并以先帝叹息痛恨桓帝、灵帝昏庸误国为告诫,促使后主亲信贤臣,并以“汉室兴隆,可计日而待”为鼓励,由近及远,借古鉴今,成败并举,显得衢路交通,经纬成文。
诸葛亮因为后主是个“妄自菲薄,引喻失义”的昏庸之徒,理要说得明,语又不可用得重,既要循循善诱地开导,又要不失臣下尊上的分寸。因而以“形势”使对方震动,明示已临“危急存亡之秋”,如不励精图治,势必国破身亡;以“情感”打动对方,连呼先帝,声声热泪,其业系先帝首创之业,其臣为先帝简拔之臣,其将为先帝称能之将,怎不光先帝之遗德,竟先帝之遗业;以“措施”教之,告知治国理政的具体办法,切实可行,行必有效;以“事业”励之,告诫后主要完成“先帝创业未半”的业,使天下归一,汉室兴隆,促使他有远大的抱负,完成千秋大业。表文从各个方面规箴后主,情真理足,词婉心切,因而虽属奏章表文,却感人至深。
表文的第二部分,由叙自己生平而至言伐魏的意义,进而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也写得慷慨深沉,动人心魄。
由人到己,文势跌宕。表文从第一部分的进谏,到第二部分,忽以“臣本布衣”起笔,另入蹊径,别开生面。叙写自己二十一年来的情况,历数先帝之殊遇,——一是三顾茅庐使之出山效命,一是倾覆之际使之出任丞相,使之由布衣身份一跃而为极位重臣,由躬耕隐士一举而成三军主帅。这一节叙述,好像是逸枝衍蔓,与上下文联系不紧。其实,它与上下文貌分神合,明疏实密。这是因为:第一,追溯二十一年的殊遇,披露感恩戴德之情,说明以上进言纯属忠谏,叫后主听来觉得舒徐入耳。第二,以自身不负先帝殊遇舍命驱驰,作为后主不忘先人之业的榜样,进一步启发后主奋发图强。第三,二十一年不平凡历程,说明创业艰难,激励其不可半途而废,更不能前功尽弃。第四,写出先帝的榜样,不以孔明“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茅庐,事不分大小,悉以咨之,于败军之际,危难之间,仍委以重任,可见他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叫后主效法先帝知人善任。第五,表明自己二十一年如一日,竭忠尽智,今后仍一如既往,忠心不改,余力不遗,使后主托之以讨贼兴复之任,且可免因率师北伐,小人进谗而不予信任,坏了大局。诸葛亮的这段叙述,系进一步打动后主的心,乐于接受前面的进言,又是临别时的表白,实有深衷曲意。文章由进言转而为自叙生平,宕开了笔墨,使文势波澜起伏,更为可观。
由叙而誓,推上高潮。表文继叙二十一年遭际之后,续述白帝托孤后的心情、工作,进而表明北定中原的决心。前面的论世、进言、抒情,到此结穴,出师表文的特点由此完全挑明。追言托孤之事,交代这次出师的历史根源,“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说明这次出师的思想基础。“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指出这次出师的物质准备。在充分叙说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警拔爽截,铿铿振响,熠熠生光。《出师表》至此才径言出师,切入本题。前面的进言,是为了保证有出师的条件,中间叙事,是说明自身具有出师条件,至此两线归一,提出宜乎出师,也就如瓜熟蒂落,孕足而娩。
归纳前意,总绾全篇。表文结束之前,将出师与谏言两层意思拢合一起。一方面提出“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另一方面还提出“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诸葛亮主动领受任务,并表示如失职,甘愿受罚,以显示“平明之理”。最后还不放心,谆谆告诫,要后主“深追先帝遗诏”。先帝临终时训示后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最后又回复到“开张圣听”的问题上来,可见修明内政与北伐胜败的关系。这也就将前面两部分内容,沟通了内在联系。
表文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作结,其声呜咽似泣,其情沛然如注,勤勤恳恳之态如现,耿耿忠心尽袒。
“出师未捷身先死”,可惜诸葛亮此行未能如愿却先逝世,后人对此颇多惋叹。杜甫曾写道:“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宋代文天祥身陷囹圄,还高唱“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正气歌》)陆游更是多次提到《出师表》:“《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侯台》),“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感状》),“《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总之,这道《出师表》,因其深情厚意寄翰墨,忠肝义胆照简编,一直为人所乐道。
《出师表》能写到如此地步,决不是偶然的。文章皆有所为而发。时当北伐在即,作为主帅的诸葛亮要向君主上一道表文,他不是作为例行公事,而是从北伐的全局上考虑,只有后主修明政治,才能保证北征顺利,因而先进安后之言,再表夺胜决心。表文又极为注意收表对象的特点,因而决不是一般的上条陈,列述方策,而是熔议论、叙事、抒情于一炉,启愚矫顽。诸葛亮是后主的丞相,又是受“托孤”的对象。他给后主上表文,既不宜用训斥的口吻,又不便用卑下的声气,写得不卑不亢,方为得体。尤其文中连称先帝,最为合宜。全文称先帝凡十三次,显得情词十分恳切。诸葛亮自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确实“诸葛一生惟谨慎”,细玩本文,从虑事到措词,无不体现了“谨慎”精神,这也是此表被之为“至文”的重要原因。
提示:看完再说
前 出 师 表 :
原文: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译文:
臣诸葛亮上言:先帝创立帝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国人力疲惫,物力又很缺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舍身作战,这都是因为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报效给陛下啊。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群臣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言谈中称引譬喻不合大义(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臣进谏劝告的道路。
皇宫的侍臣和丞相府的宫吏都是一个整体,对他们的提升、处分、表扬、批评,不应该因人而有什么差别。如果有营私舞弊、违犯法律和尽忠行害的人,陛下应交给主管的官吏,由他们评定应得的处罚或奖赏,用来表明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方针。不应偏袒徇私,使得宫内和宫外有不同的法则。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他们都是忠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陛下都应征询他们,然后再去实施,这样一定能补求欠缺疏漏的地方,获得更好的效果。将军向宠,性格和善,品德公正,精通军事,从前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务,都应与他商量,这样一定能使军队团结协作,将士才干高的差的、队伍强的,都能够得到合理的安排。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隆昌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所以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与我谈论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感到叹息、惋惜痛心的。侍中郭攸之、费祎,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都是忠贞贤良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后 出 师 表 :
原文: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译文:
先帝考虑到蜀汉和曹贼是不能同时存在的,复兴王业不能偏安一方,所以他才把征讨曹贼的大事托付给我。凭着先帝的英明来衡量我的才干,本来他是知道我去征讨曹贼,我的才能是很差的,而敌人是强大的。但是不征伐曹贼,他所创建的王业也会丢掉,坐着等待灭亡,哪里比得上去讨伐敌人呢?因此先帝毫不迟疑地把讨伐曹贼的事业托付给我。
我接受遗命以后,每天睡不安稳,吃饭不香。想到为了征伐北方的敌人,应该先去南方平定各郡,所以我五月领兵渡过泸水,深入到连草木五谷都不生长的地区作战,两天才吃得下一天的饭。不是我自己不爱惜自己,只不过是想到蜀汉的王业决不能够偏安在蜀都,所以我冒着艰难危险来奉行先帝的遗意。可是有些发议论的人却说这样作不是上策。如今曹贼刚刚在西方显得疲困,又竭力在东方和孙吴作战,兵法上说要趁敌军疲劳的时候向他进攻,现在正是进兵的时候。我恭敬地把一些情况向陛下陈述如下:
高帝象日月一样英明,谋臣们智谋渊博深远,却是经历过艰险,受过创伤,遭遇危难以后才得到安全,现在陛下未韶赶得上高帝,谋臣不如张良、陈平,却想采用长期相持的策略来取得胜利,安然平定天下,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一点。
出师表
赏析
《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这种表,或表明报国之心,或呈献攻城掠地之策。历来以战名世者甚众,以表传后者颇少。惟独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存之典册,而且粲然于文苑。
诸葛亮上《出师表》是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率兵北伐之时。这时蜀偏居一隅,国力疲敝,又“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诸葛亮为了实现刘备振兴汉室、一统天下的遗愿,“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平定了南方,有了较巩固的后方,并抓住了曹魏兵败祁山、孙吴兵挫石亭的时机,挥师北伐,拟夺取魏的凉州(今甘肃部分地区),向后主刘禅上了两道表文,“前表开守昏庸,后表审量形势”,即出名的《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这里谈的是《前出师表》。
诸葛亮自刘备于公元207年“三顾茅庐”后,即忠心耿耿地辅佐刘备,以完成统一大业。经过长期奋战,使寄寓荆州的刘备,一跃而为与魏、吴对峙的蜀汉之主,雄踞一方,到公元221年刘备即帝位。公元222年吴蜀彝陵之战后,刘备败逃白帝城,次年病死。刘备“白帝托孤”时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业。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对诸葛亮无比信赖。诸葛亮回答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刘备吩咐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刘禅继位,即后主。刘禅黯弱昏庸,亲信宦者,远避贤能,胸无大志,苟且偷安,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诸葛亮主张出兵击魏,侃侃陈词,力排众疑,申明大义以拯其愚,吐露忠爱以药其顽,既有政治家的眼光,又有军事家的头脑,且严守人臣下属的身份。
《出师表》前半部分是临行时的进谏,后半部分乃表明此行夺胜的决心。刘禅虽为蜀主,而蜀之安危成败,实系于诸葛亮之身,因而率众出征时,当促使后主保持清醒的头脑,具备正确的观点,采取得力的措施,才能保证前方顺利进军;同时表明自己忠贞死节之心,既是自勉自励,也是预防小人惑主。
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三项建议:广开言路,执法公平,亲贤远佞。这三项建议,既是安定后方的措施,也是施政的正理。为了治愚医顽,作者在行文上颇费深思。
由势入理,起笔峥嵘。表文第一节向后主提出“开张圣听”的建议,可是却从形势叙起,这能起振聋发聩的作用,又能激发继承遗志的感情。表文开笔即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深痛刘备壮志未酬身先死,深诫后人继承父业不可废,以追念先帝功业的语句领起,至忠至爱之情统领了全文。继而以“今天下三分”,点明天下大势,逐鹿中原,尚不知鹿死谁手;复直言“益州疲敝”,自身条件很差,地少将寡,民穷地荒;进而大声疾呼:“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大有危在旦夕之势,如不救亡存国,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惨局,笔势陡峭,峥嵘峻拔。在凸显形势的情况下,垫以“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他们不忘先帝恩德,不改对后主的忠心,转危为安,化险为夷还是有依傍的,有力量的,有希望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的建议,规劝不可“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表文将是否广开言路,从关系国家存亡的角度来谈,从关系忠于先帝的高度来说,使人闻之惊心,思之动心。如果表文只是一般地申述广开言路的意义,平平道来,那对一个昏聩愚钝的君主来说,显然是不会有多大触动的。
由主而次,肌理缜密。以情动人,更要以理服人。说理应主次分明,先后有序。表文主要是向后主进言的,因而首揭“开张圣听”,以打开进言之路。在打通了忠谏之路的前提下,再言执法公平、亲贤远佞两项。谈执讼公平,又先总提“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继而就宫中、府中两方面分述之。分述时,又切紧“开张圣听”的精神,宫中之事,向郭攸之、费、董允这些志虑忠纯之士请教,而且要“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则“必能裨补缺漏,有所广益”。对于府中之事,向“性行淑均,晓畅军事”的向宠请教,“营中之事,悉以咨之”,也“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最后提出“亲贤臣,远小人”的问题。三项建议,既可独立成项,又相互关联。广开言路,是开的忠谏之路,而非为谗邪开方便之门。亲贤臣远小人,才能广纳郭攸之、向宠等人的良言,才能“昭平民之理”,不让奸邪得势,造成内外异法,赏罚不明。君主昏庸,主要就在于贪于私欲,蔽于视听,昧于事理,因而忠奸不分,贤愚不辨,是非不清,赏罚不当。诸葛亮针对后主宠信宦官黄皓,无视创业勋臣的毛病,对症施药,又说得委婉深曲,入情合理。所列三项,广开言路是前提,执法公平是关键,亲贤远佞是核心。严密的说理,再愚的人也会得到启发。
由近及远,思路开阔。表文为了说明亲贤远佞的利弊,以先汉的“兴隆”和“倾颓”的历史事实,作为前车之鉴,并以先帝叹息痛恨桓帝、灵帝昏庸误国为告诫,促使后主亲信贤臣,并以“汉室兴隆,可计日而待”为鼓励,由近及远,借古鉴今,成败并举,显得衢路交通,经纬成文。
诸葛亮因为后主是个“妄自菲薄,引喻失义”的昏庸之徒,理要说得明,语又不可用得重,既要循循善诱地开导,又要不失臣下尊上的分寸。因而以“形势”使对方震动,明示已临“危急存亡之秋”,如不励精图治,势必国破身亡;以“情感”打动对方,连呼先帝,声声热泪,其业系先帝首创之业,其臣为先帝简拔之臣,其将为先帝称能之将,怎不光先帝之遗德,竟先帝之遗业;以“措施”教之,告知治国理政的具体办法,切实可行,行必有效;以“事业”励之,告诫后主要完成“先帝创业未半”的业,使天下归一,汉室兴隆,促使他有远大的抱负,完成千秋大业。表文从各个方面规箴后主,情真理足,词婉心切,因而虽属奏章表文,却感人至深。
表文的第二部分,由叙自己生平而至言伐魏的意义,进而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也写得慷慨深沉,动人心魄。
由人到己,文势跌宕。表文从第一部分的进谏,到第二部分,忽以“臣本布衣”起笔,另入蹊径,别开生面。叙写自己二十一年来的情况,历数先帝之殊遇,——一是三顾茅庐使之出山效命,一是倾覆之际使之出任丞相,使之由布衣身份一跃而为极位重臣,由躬耕隐士一举而成三军主帅。这一节叙述,好像是逸枝衍蔓,与上下文联系不紧。其实,它与上下文貌分神合,明疏实密。这是因为:第一,追溯二十一年的殊遇,披露感恩戴德之情,说明以上进言纯属忠谏,叫后主听来觉得舒徐入耳。第二,以自身不负先帝殊遇舍命驱驰,作为后主不忘先人之业的榜样,进一步启发后主奋发图强。第三,二十一年不平凡历程,说明创业艰难,激励其不可半途而废,更不能前功尽弃。第四,写出先帝的榜样,不以孔明“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茅庐,事不分大小,悉以咨之,于败军之际,危难之间,仍委以重任,可见他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叫后主效法先帝知人善任。第五,表明自己二十一年如一日,竭忠尽智,今后仍一如既往,忠心不改,余力不遗,使后主托之以讨贼兴复之任,且可免因率师北伐,小人进谗而不予信任,坏了大局。诸葛亮的这段叙述,系进一步打动后主的心,乐于接受前面的进言,又是临别时的表白,实有深衷曲意。文章由进言转而为自叙生平,宕开了笔墨,使文势波澜起伏,更为可观。
由叙而誓,推上高潮。表文继叙二十一年遭际之后,续述白帝托孤后的心情、工作,进而表明北定中原的决心。前面的论世、进言、抒情,到此结穴,出师表文的特点由此完全挑明。追言托孤之事,交代这次出师的历史根源,“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说明这次出师的思想基础。“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指出这次出师的物质准备。在充分叙说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警拔爽截,铿铿振响,熠熠生光。《出师表》至此才径言出师,切入本题。前面的进言,是为了保证有出师的条件,中间叙事,是说明自身具有出师条件,至此两线归一,提出宜乎出师,也就如瓜熟蒂落,孕足而娩。
归纳前意,总绾全篇。表文结束之前,将出师与谏言两层意思拢合一起。一方面提出“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另一方面还提出“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诸葛亮主动领受任务,并表示如失职,甘愿受罚,以显示“平明之理”。最后还不放心,谆谆告诫,要后主“深追先帝遗诏”。先帝临终时训示后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最后又回复到“开张圣听”的问题上来,可见修明内政与北伐胜败的关系。这也就将前面两部分内容,沟通了内在联系。
表文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作结,其声呜咽似泣,其情沛然如注,勤勤恳恳之态如现,耿耿忠心尽袒。
“出师未捷身先死”,可惜诸葛亮此行未能如愿却先逝世,后人对此颇多惋叹。杜甫曾写道:“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宋代文天祥身陷囹圄,还高唱“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正气歌》)陆游更是多次提到《出师表》:“《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侯台》),“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感状》),“《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总之,这道《出师表》,因其深情厚意寄翰墨,忠肝义胆照简编,一直为人所乐道。
《出师表》能写到如此地步,决不是偶然的。文章皆有所为而发。时当北伐在即,作为主帅的诸葛亮要向君主上一道表文,他不是作为例行公事,而是从北伐的全局上考虑,只有后主修明政治,才能保证北征顺利,因而先进安后之言,再表夺胜决心。表文又极为注意收表对象的特点,因而决不是一般的上条陈,列述方策,而是熔议论、叙事、抒情于一炉,启愚矫顽。诸葛亮是后主的丞相,又是受“托孤”的对象。他给后主上表文,既不宜用训斥的口吻,又不便用卑下的声气,写得不卑不亢,方为得体。尤其文中连称先帝,最为合宜。全文称先帝凡十三次,显得情词十分恳切。诸葛亮自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确实“诸葛一生惟谨慎”,细玩本文,从虑事到措词,无不体现了“谨慎”精神,这也是此表被之为“至文”的重要原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