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一百回到一百二十回主要内容150-200字,白话文

三国演义第一百回到一百二十回主要内容150-200字,白话文,第1张

三国演义第一百回

汉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阵辱仲达

孔明四出祁山。曹真与司马懿打赌料敌,各守一谷等候蜀兵。魏延、陈式不听孔明“防魏伏兵,不可轻进”的命令,擅自领兵出箕谷,被魏兵杀败。曹真麻痹大意,被蜀军劫了营寨,司马懿救曹真,曹真一病不起。孔明斩陈式留魏延,又作书送曹真,曹真读了书信,气死于军中。诸葛亮在渭滨摆下战场,与司马懿交锋。两军对垒,司马懿与孔明比斗阵法。司马懿摆出“混元一气阵”,诸葛亮则以“八卦阵”破之,魏军大败。不料,负责运送粮草的都尉苟安因好喝酒耽误了时间,被诸葛亮责打,苟安心怀不满,连夜投奔魏军。司马懿让苟安回成都散布谣言,说诸葛亮有篡国之意。后主中司马懿反间计,召孔明回成都。孔明增灶减兵而退,魏兵不敢追。

●第一百一回:出陇上诸葛妆神 奔剑阁张郃中计

孔明回成都追杀散布流言之宦官,孔明复回汉中,从杨仪计,分两路军兵,轮流图魏。建兴九年二月,诸葛亮五出祁山。司马懿领兵迎战。听说蜀军出陈仓、过剑阁、由散关往斜谷而来,司马懿知道诸葛亮是打算用陇西小麦充作军粮。于是司马懿派兵留守祁山,自己率领大军往陇西而来。见魏军已有防备,诸葛亮与姜维、关兴、魏延等装神弄鬼,迷惑魏军,吓得魏军军心大乱。诸葛亮乘机偷割了垅上的小麦,送赴卤城打晒。郭淮献计攻卤城,被孔明伏兵四面杀败;淮又献计调雍、凉诸郡人马,自己奇袭剑阁,截蜀兵归路,亦被蜀兵击败。永安李严误了军粮,恐诸葛亮责怪,谎称吴兵入侵,孔明急忙撤兵。诸葛亮撤军回蜀,张郃前往追击,诸葛亮在木门道设下伏兵,射死张郃。孔明与后主谪妄言东吴连魏蜀李严为庶人。孔明养军三年,不顾劝阻,又要伐魏。

●第一百二回: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太史谯周以种种异兆为由要丞相“只宜谨守,不可妄动”,孔明发誓六出祁山,剿灭汉贼,鞠躬尽谇,死而后已。孔明星夜至汉中,闻关兴亡,放声大哭。引三十万兵,姜维、魏延为先锋,分五路至祁山。司马懿荐夏侯渊四子为先锋,行军司马,又令郭淮,孙礼总督西兵马,于北原下寨,不予出战。孔明虚攻北原,暗取渭滨,司马懿识破而用兵,蜀兵大败,吴班战死。孔明差费祎使东吴求与之攻取中原,权言魏延必为祸。司马懿派郑文诈降孔明,被孔明识破,魏兵劫寨大败。孔明在上方谷(即葫芦谷)作木牛流马,搬运粮草。司马懿见状,派兵来抢,然后如法炮制,运送军粮:司马懿不知诸葛亮的木牛流马里没有机关,只须将牛马内舌头一扭,这些牛马便不能行动、待蜀军杀到,将舌头再扭转过来,又可长驱大行,诸葛亮用此计不仅夺得魏军大量粮草,还使魏军士兵感到如遇神怪,无不惊畏,不敢追赶。司马懿为张翼、廖化所败,弃金盔而逃脱。

●第一百三回: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魏延毁功)

司马懿在上方谷受挫,逃回营寨,坚守不出。吴主分三路兵伐魏败归。诸葛亮经过精思熟虑没下一计,让士兵佯作运粮,天天在上方谷往来,故意被司马懿抓去,以示无备,魏军接连小胜。司马懿终于忍耐不住,大举进攻蜀军:诸葛亮将司马懿诱进上方谷,纵火焚烧。不料天降大雨,司马懿父子三人逃回,从此坚守不出。孔明以巾帼女衣并侮辱之书信送司马懿,激他出战,懿本怒,却不出战。诸葛亮事无巨细一一过问,终于积劳成疾,听说吴兵无功而还,昏倒于地。诸葛亮自知时日不多,欲用禳星之法延长寿命,但还差一天就成功的时候,大灯被魏延失足扑灭,诸葛亮仰天长叹。

司马懿忍辱受衣六出祁山,司马懿上方谷大败,失去渭南营寨,坚守不出。屯兵于五丈原的孔明,屡次令人搦战,司马懿不予理睬,孔明就拿取妇人的丧冠——巾帽,外加妇人素缟衣服,写了一封书信,用盒子装了,送到魏寨。嘲笑司马懿甘愿守巢窟畏刀避箭,与妇人没有什么区别。即“今遣人送巾帼索衣,如不出战,可再拜而受之。倘有丈夫之胸襟,早与批回,依期赴敌。”司马懿看完书信,忍住心中大怒而佯笑,没有将妇人素服“早与批回”,而是“吾且受之”,并重赏了来使。魏将忿忿不平,极力请战,为安抚三军,上表奏请魏主请求严令不得出战。

●第一百四回: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象魏都督丧胆

诸葛亮病重,唤姜维(授兵书)、杨仪等人托付后事,并设计好蜀军退兵路线。孔明强支病体,遍观各营,喟然长叹。刘禅差李福前来问安,李福向诸葛亮询问后继者,诸葛亮推荐蒋琬、费祎相继为丞相继承人。建兴十二年八月,诸葛亮死于五丈原,死时五十四岁。刘禅将诸葛亮厚葬在定军山。姜维、杨仪不敢举哀,安置翕中。魏延不服杨仪,口出不逊之言。司马懿引兵追赶,看到诸葛亮事先嘱咐人制作的木偶像端坐车内,以为诸葛亮还活着,便急忙退兵。这就是所说的“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第一百五回:孔明预伏锦囊计 魏主拆取承露盘

魏延不满杨仪领兵,起兵造反。魏延和杨仪分别秦明后主,言对方背反。后主知魏延反,派董允好言抚慰。马岱假意愿助魏延取西川,与姜维、杨仪按孔明锦囊妙计杀魏延。杨仪不服蒋琬,后主罢为庶人。随后一段时间,三国各自罢兵。曹睿耽于声色,在许昌大兴土木,建造宫殿,劳民伤财,怨声不绝,又欲长生不老,派马钧赴长安拆取汉武帝时修建的柏梁台上之铜人、承露盘,众官谏诤,曹睿不听。

●第一百六回:公孙渊兵败死襄平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辽东的公孙渊拥兵造反,自号为燕王,兴兵入侵魏国。曹睿大惊,派司马懿前去征讨,日日攻打。不久,公孙渊在城中弹尽粮绝,只好投降。司马懿斩杀了公孙渊,得胜回朝。魏景初三年春,曹睿病死。临终前,效法刘备托孤,把年幼的儿子曹芳托付给司马懿,并封曹真的儿子曹爽为大将军,总摄朝政。司马懿和曹爽扶立曹芳登上帝位,二人辅佐曹芳执政。曹爽忌惮司马懿,入奏魏主曹芳,加封司马懿为太傅,夺了司马懿的兵权,控制在自己手里。自此曹爽在朝廷专权,不听大臣劝谏。为避免曹爽谋害,司马懿韬光养晦,装病卧床,两个儿子也退职闲居。但曹爽仍对司马懿有所忌讳,派荆州刺史李胜前去打探消息。看到李胜来到,司马懿披头散发,坐在床上,假装年老耳聋,听不清是“荆州”还是“并州”。李胜见司马懿如此老态不堪,放心离去,告诉曹爽。曹爽从此不再防备司马懿。司马懿欲乘曹爽和曹芳出城居谒高平陵之机率二子谋爽。

▲第一百七回:魏主政归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

曹爽与魏主曹芳一同出城狩猎,并带御林军护驾。司马懿一看机会来到,马上率旧部起兵都城洛阳,迫使太后降旨,逼迫曹芳削去曹爽兵权,罢免曹爽。桓范等人建议曹爽带曹芳前往许都,以天子之令讨伐司马懿。曹爽没有采纳。司马懿又捏造罪名,说曹爽谋反,将曹爽灭门三族。曹芳封司马懿为丞相,令他和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同管国事。曹爽的亲戚夏侯霸反魏,败于郭淮与陈泰后投汉中降姜维。姜维以霸为向导官伐魏,在牛头山被郭淮、陈泰用计打败,飞奔阳平关,司马懿长子司马师欲夺关,姜维用武侯临终时所传“连弩”之法,一弩发十矢而败师。

●第一百八回:丁奉雪中奋短兵 孙峻席间施密计

姜维领败兵回汉中。司马懿病逝,司马师、司马昭掌管魏国大权。孙权病死,孙亮即位。司马昭趁孙权新亡南征东吴,东吴诸葛恪派丁奉往战,丁奉率领步卒上敌船,一举击败魏国船队。诸葛恪一面发书求姜维进兵攻魏,一面驱兵至新城,被城中守将用缓兵之计击退。吴国皇族孙峻对太傅诸葛恪权倾一时不满,设计谋杀诸葛恪,孙峻与吴主孙亮请诸葛恪赴宴,峻就席间杀之,掌握吴国兵权。蜀姜维得诸葛恪书,发兵伐魏。

●第一百九回:困司马汉将奇谋 废曹芳魏家果报

蜀汉延熙十六年秋,姜维起兵二十万,出阳平关再次伐魏。姜维在董亭与徐质交兵大败,姜维造木牛流马运粮诱杀了徐质,又于铁笼山围住了司马昭。可郭淮和陈泰挫败了羌兵,又驱之闯入姜维的大寨,蜀军败回汉中。姜维退走,郭淮来追,被姜维用郭淮射来之箭射杀。司马师与司马昭兄弟在朝廷专权,日益专横,群臣都不敢言。魏主曹芳一见司马师入朝,便战栗不已,如针刺背。司马师常常带剑上殿,所有大事皆白行决断,并不启奏曹芳。曹芳与夏侯玄等人想除掉他,于是写下血诏,密传宫外,不想被司马师搜出,事情泄露,夏侯玄等人被诛灭三族。随后,司马昭曹芳为齐王,另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第一百十回:文鸯单骑退追兵 姜维背水破大敌

镇东将军、扬州都督毌(guàn,“贯”字上半部分)丘俭与剌史文钦反对暴政,起兵征讨司马氏兄弟,司马师带兵应敌。文钦之子文鸯率兵突入魏营,所向披靡,后兵败投奔东吴。毌丘俭兵败入慎县,被县令宋白所杀。正和二年二月,司马师眼瘤发作,不治身亡,死前将国事交给弟弟司马昭。曹髦封司马昭为大将军。从此,魏国大权均归司马昭。蜀将姜维趁魏内乱兴师三伐中原,于洮水背水一战打败了雍州刺史王经,又勒兵取狄道城,被邓艾设计杀败。

●第一百十一回:邓士载智败姜伯约 诸葛诞义讨司马昭

姜维四伐中原,邓艾料敌如神,已经作好了准备。姜维布下疑兵,去攻南安,又被邓艾识破,在段谷中了邓艾的埋伏,张嶷(yí)阵亡,姜维退回汉中,仿诸葛亮兵败自贬的旧例,上表白贬为右将军。魏镇东大将军诸葛诞不满于司马昭的行为,便送子质于吴,联合东吴征讨司马昭。东吴大将军孙綝派兵援救,司马昭迫使曹髦御驾亲征,双方对峙于寿春。

●第一百十二回:救寿春于诠死节 取长城伯约鏖(áo)兵

司马昭采取钟会的建议,三面包围寿春,以分散诸葛诞的军心。诸葛诞暴虐无度(杀文钦),部将蒋班、焦彝等出城而降。吴将全端、文鸯等人投降司马昭,诸葛诞被杀,吴将于诠为乱军所杀。姜维乘魏国内乱之机,五伐中原。中散大夫谯周作《仇国论》一篇,劝阻姜维,维不听。姜维起兵进攻长城,守将司马望奋力抵抗。邓艾斧子来到,抵住了姜维,并采用缓兵之计等待救应。姜维忧被邓氏父子与关中兵三面夹击,又传东吴兵败,只得退兵。

●第一百十三回:丁奉定计斩孙林 姜维斗阵破邓艾

此时吴主孙亮才十六岁,大将军孙綝飞扬跋扈,吴主孙亮与全纪密谋除掉孙琳。全纪的母亲泄了密,全纪全家被杀,孙亮被废为会稽王。孙权的第六子孙休即位后,对孙綝明示恩宠,暗中防范。孙綝不知,愈发骄横。孙休与老将军丁奉定计斩了孙琳。后主刘禅派人作贺,孙休派人还礼,吴使薛羽谓吴主蜀之大厦将倾。孙休派使者到蜀国,说司马昭不日将篡位,必将入侵蜀、吴以示威,两国应早加防范。姜维得到此信,再次上表,率兵二十万六伐中原。于祁山安寨,与邓艾斗阵,将艾围在垓心,为司马望所救;二次斗阵,邓艾欲从后刺杀,却被姜维识破而大败之。邓艾派党均到成都行使反间计,结连中常侍宦官黄皓散布姜维怨上投魏流言,后主下星夜派人召姜班师。

●第一百十四回:曹髦驱车死南阙 姜维弃粮胜魏兵(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姜维揭穿后主听信小人之言,后主令姜维再回汉中,伺机伐魏。司马昭见曹髦对自己有怨愤之心,与贾充合谋,竟然在朝廷上对曹髦横加指责。曹髦不堪其辱,带人去杀司马昭,在路上却被贾充部下武士成济杀了。司马昭另立曹奂为帝,封昭为相国、晋公。乘魏国内乱,姜维借昭弑君之名兴师问罪,七伐中原,分三路出祁山。邓艾遣参军王瓘(guàn)诈降姜维,约邓艾里应外合,却被姜维识破,送给邓艾的密信又被截获,结果魏军大败。邓艾杂于军中而逃,王瓘投黑龙江死。但蜀军折了许多粮草,栈道又被王瓘烧毁,姜维只好退兵。

●第一百十五回:诏班师后主信谗 托屯田姜维辟祸

姜维一意孤行,八伐中原,谯周、廖化劝阻不听。司马望按照邓艾的计策,于洮阳巧设伏兵,射死了夏侯霸。张翼攻打祁山,与邓艾相持。后主刘禅溺于酒色,不理朝政,又听从黄皓的谗言命姜维班师。姜维只得遵命。回到成都后,刘禅一连十日不上朝。姜维欲杀宦官黄皓,却被刘禅拦住,反说他容不下一个宦官。姜维见刘禅信任宦官,怕刘禅加害于自己,从秘书郎郤正言,便要求领兵八万往陕西沓中屯田避祸,既可以种麦补充军粮,又可以令魏军不敢轻易入侵,刘禅从之。司马昭见时机成熟,拜钟会为镇西将军,配合邓艾,趁蜀国腐败兴兵灭蜀。

●第一百十六回:钟会分兵汉中道 武侯显圣定军山

司马昭听说蜀主昏庸,姜维避祸在沓中屯田,便派邓艾和钟会各起大军,浩浩荡荡杀奔蜀国。姜维向刘禅求援,刘禅向宦官询问此事,宦官装神弄鬼,说蜀国天下太平,魏国土地不久也将归蜀。刘禅听信巫婆的鬼话,竟然不再听姜维所言,不肯发兵。姜维的告急文书全被宦官隐藏起来。钟会一举夺下了阳安关,蒋舒投降,傅佥战败自刎。阳安关附近是定军山,诸葛亮正葬于此。是夜,诸葛亮在定军山显灵,告诫钟会蜀汉气数已尽,劝钟会进川之后,不要乱杀无辜。钟会听言,在军前立出一支白旗,上书“保国安民”,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汉中百姓出城相迎。乐城守将王含、汉城守将蒋斌投降,钟会因此得了汉中。姜维此时被邓艾战败,后用声东击西之计,使得魏将诸葛绪退兵,退守剑阁。

●第一百十七回:邓士载偷度阴平 诸葛瞻战死绵竹

邓艾部将诸葛绪违了军令,钟会下令将诸葛绪押送魏国,自此钟、邓二人不睦。钟会攻打剑阁,邓艾则带领精兵取道阴平岭,从险峻之地度过,攻取江油、涪城,军民俱降(江油守将马邈投降并献了地图)。邓艾挥师进攻绵竹,后主从郤正之言,召孔明之子诸葛瞻来应敌。诸葛瞻守绵竹,拼死力战,邓艾欲招降不成,乃设计围困蜀军,诸葛瞻自刎而死,其子诸葛尚战死于军中。

●第一百十八回: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

邓艾进军成都,兵临城下,后主令谯周作降书至雒城请降,邓艾重待降使。后主来日出降,蜀汉灭亡。其子北地王刘谌坚决不降,割妻并三子头至昭烈庙中,哭着祭了祖庙,眼出血而自刎。姜维见刘禅令自己归降,大惊失语,在危急中忽生一计,为复兴汉室,假意投降了钟会,并与钟会结为了兄弟,离间其与邓艾关系,欲借钟会之力消灭邓艾。邓艾夺下成都以后,恃功而傲。听说姜维降了钟会,非常痛恨钟会。于是派人送信给司马昭,说大军疲惫,要留在蜀中休养,并说应厚待蜀后主刘禅。司马昭见信,深疑邓艾有自专之心,于是派人送去诏书,让邓艾行事之前必须奏报。邓艾又上书给司马昭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司马昭看后大惊,便封钟会为太尉,命令他观察、防范邓艾。钟会受封,向姜维请教制约邓艾的方法。姜维让钟会向朝廷上书说邓艾专权,结好蜀人,早晚必反。然后又派人截了邓艾给朝廷的文书,仿照他的笔迹重新写成,里面全是傲慢之语。司马昭看后大怒,令钟会收服邓艾,又假计邓艾而实防钟会,与曹奂出师长安。

●第一百十九回:假投降巧计成虚话 再受禅依样画葫芦

钟会与姜维星夜驱兵来到成都,派卫瓘出其不意地收捕了邓艾。邓艾的军马全部归钟会统领。姜维劝钟会另谋出路。自此,两人每日商议谋反大事。一日,钟会接到司马昭书信,说已率大军来到长安。钟会大为惊恐,知道司马昭已怀疑他要谋反。于是与姜维商量决定,诈称魏太后有遗诏,令讨伐司马昭,诸将不服。钟会将诸将困在宫内,并准备将不顺从者全部杀掉。却不想部将胡烈遣子胡渊出告卫瓘,卫瓘引军来收钟会。钟会被乱箭射死,姜维仰天长叹后,自刎身亡。邓艾也被卫瓘派去的田续杀死。蜀后主刘禅被送往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第二天,后主亲自到司马昭府下拜谢。司马昭设宴款待,并在席上演奏蜀国音乐,座中蜀官纷纷落泪,后主嬉笑自若。酒过三巡,司马昭问后主是否思念蜀国,后主回答“乐不思蜀”。一会儿,后主起身如厕,旧臣郤正跟出来说:“您怎能说乐不思蜀?如果司马昭再问,您就哭着说祖先之墓都远在蜀地,无日不思西蜀。这样,司马昭必定会放你归蜀。”回到席上,司马昭果然又问后主是否思念蜀国。后主照郤正所言回答,但欲哭无泪,干脆闭上眼睛。司马说:“你这话怎么有些像郤正的话?”后主睁开眼睛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司马昭见后主如此诚实,便不再疑他。魏主奂封昭为晋王,昭立长子司马炎为世子。司马昭中风而死,司马炎效曹丕废帝之事,以与汉家报仇为由逼迫曹奂禅位,曹奂只得举行禅让大典,将江山让给了司马炎,魏国宣告灭亡。这时距汉献帝禅让皇位给曹丕仅四十五年。司马炎封曹奂为陈留王,不准他再入洛阳,然后改国号为大晋。大事已定,司马炎每日设朝,与群臣商议伐吴之策。

▲第一百二十回: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吴主孙休听说司马炎已篡魏,知道他必伐东吴,忧患成疾,卧床不起。孙休召丞相濮阳兴入宫,令太子出拜。孙休手指太子而死。濮阳公与群臣商议,欲立太子为君。众臣都议太子年幼,不能治国,于是立乌程侯孙皓为君。当年七月,孙皓即位,沉溺酒色,宠幸宦官,且凶暴日甚,杀忠臣四十余人。群臣不敢劝谏。孙皓奢侈无度,大兴土木,国库空虚,人民怨声载道。晋帝司马炎派羊祜前往伐吴,吴国将军陆抗屯兵襄阳,与羊祜和平相处。孙皓大怒,罢免陆抗。羊祜上表让伐吴,司马炎为许,后又悔之,羊祜病死,死前荐杜预。杜预上请伐吴,司马炎许之,拜杜预为大都督,遣王濬等人分兵攻击东吴。孙皓以铁锁横断江路,又作铁锥暗置江中,以御晋军大船,但王浚用木筏数十,上载麻油火炬,烧融了铁链,直抵金陵城。孙皓自缚,效法刘禅,率文武百官开门归降,从此,东吴皆归大晋,吴国宣告灭亡。至此,三国归晋,天下统一。这正是所谓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本材料来自《百度文库》)

  朱鹭

  《仪礼·大射仪》曰:“建鼓在阼阶西南鼓。”《传》云:“建犹树也,以木贯而载之,树之跗也。”《隋书·乐志》曰:“建鼓,殷所作。又栖翔鹭於其上,不知何代所加。或曰,鹄也,取其声扬而远闻。或曰,鹭,鼓精也。或曰,皆非也。《诗云》:‘振振鹭,鹭于飞。鼓咽咽,醉言归。’言古之君子,悲周道之衰,颂声之息,饰鼓以鹭,存其风流。未知孰是。”孔颖达曰:“楚威王时,有朱鹭合沓飞翔而来舞,旧鼓吹《朱鹭曲》是也。”然则汉曲盖因饰鼓以鹭而名曲焉。宋何承天《朱路篇》曰:“朱路扬和鸾,翠盖曜金华。”但盛称路车之美,与汉曲异矣。

  朱鹭,鱼以乌。鹭何食?食茄下。不之食,不以吐,将以问诛者。

  思悲翁

  思悲翁,唐思,夺我美人侵以遇。悲翁也,但我思。蓬首狗,逐狡兔,食交君。枭子五,枭母六,拉沓高飞暮安宿。

  艾如张

  艾与刈同,《说文》曰:“芟草也。”如读为而,犹《春秋》曰“星陨如雨”也。古词曰:“艾而张罗。”又曰:“雀以高飞奈雀何?”《谷梁传》曰:“艾兰以为防,置旃以为辕门。”谓因搜狩以习武事也。兰,香草也,言艾草以为田之大防是也。若陈苏子卿云:“张机蓬艾侧。”唐李贺云:“艾叶绿花谁翦刻。”俱失古题本意。

  艾而张罗,行成之。四时和,山出黄雀亦有罗,雀以高飞奈雀何?为此倚欲,谁肯礞室。

  上之回

  《汉书》曰:“孝文十四年,匈奴入朝那萧关,遂至彭阳。使骑兵入烧回中宫,候骑至雍甘泉。”回中地在安定,其中有宫也。《武帝纪》曰:“元封四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通回中道,遂北出萧关。”吴兢《乐府解题》曰:“汉武通回中道,后数出游幸焉。”沈建《广题》曰:“汉曲皆美当时之事。”按石关,宫阙名,近甘泉宫。相如《上林赋》云“蹶石关,历封峦”是也。

  上之回所中,益夏将至。行将北,以承甘泉宫。寒暑德。游石关,望诸国。月支臣,匈奴服。令从百官疾驱驰,千秋万岁乐无极。

  翁离

  拥离趾中可筑室,何用葺之蕙用兰。拥离趾中。

  战城南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筑室,何以南何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巫山高

  《乐府解题》曰:“古词言,江淮水深,无梁可度,临水远望,思归而已。若齐王融‘想像巫山高’,梁范云‘巫山高不极’。杂以阳台神女之事,无复远望思归之意也。”又有《演巫山高》,不详所起。

  巫山高,高以大;淮水深,难以逝。我欲东归,害不为?我集无高曳,水何汤汤回回。临水远望,泣下沾衣。远道之人心思归,谓之何!

  上陵

  《古今乐录》曰:“汉章帝元和中,有宗庙食举六曲,加《重来》《上陵》二曲,为《上陵》食举。”《后汉书·礼仪志》曰:“正月上丁祠南郊,次北郊、明堂、高庙、世祖庙,谓之五供。礼毕,以次上陵。西都旧有上陵。东都之仪,太官上食,太常乐奏食举。”按古词大略言神仙事,不知与食举曲同否。宋何承天《上陵者篇》曰:“上陵者相追攀。”但言升高望远、伤时怨叹而已。

  上陵何美美,下津风以寒。问客从何来,言从水中央。桂树为君船,青丝为君笮,木兰为君棹,黄金错其间。沧海之雀赤翅鸿,白雁随。山林乍开乍合,曾不知日月明。醴泉之水,光泽何蔚蔚。芝为车,龙为马,览遨游,四海外。甘露初二年,芝生铜池中,仙人下来饮,延寿千万岁。

  将进酒

  古词曰:“将进酒,乘大白。”大略以饮酒放歌为言。宋何承天《将进酒篇》曰:“将进酒,庆三朝。备繁礼,荐嘉肴。”则言朝会进酒,且以濡首荒志为戒。若梁昭明太子云“洛阳轻薄子”,但叙游乐饮酒而已。

  将进酒,乘大白。辨加哉,诗审搏。放故歌,心所作。同阴气,诗悉索。使禹良工观者苦。

  君马黄

  君马黄,臣马苍,二马同逐臣马良。易之有騩蔡有赭,美人归以南,驾车驰马,美人伤我心;佳人归以北,驾车驰马,佳人安终极。

  芳树

  《乐府解题》曰:“古词中有云:‘妒之子愁杀人,君有他心,乐不可禁。’若齐王融‘相思早春日’,谢朓‘早玩华池阴’,但言时暮、众芳歇绝而已。”

  芳树日月,君乱如於风。芳树不上无心温而鹄,三而为行。临兰池,心中怀我怅。心不可匡,目不可顾,妒人之子愁杀人。君有他心,乐不可禁。王将何似,如孙如鱼乎?悲矣。

  有所思

  《乐府解题》曰:“古词言‘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闻君有他心,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已往,勿复相思而与君绝’也。”按《古今乐录》汉太乐食举第七曲亦用之,不知与此同否。若齐王融“如何有所思”,梁刘绘“别离安可再”,但言离思而已。宋何承天《有所思篇》曰:“有所思,思昔人,曾、闵二子善养亲。”则言生罹荼苦,哀慈亲之不得见也。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雉子斑

  《乐府解题》曰:“古词云:‘雉子高飞止,黄鹄飞之以千里,雄来飞,从雌视。’若梁简文帝‘妒场时向陇’,但咏雉而已。”宋何承天有《雉子游原泽篇》,则言避世之士,抗志清霄,视卿相功名犹冰炭之不相入也。

  雉子,斑如此。之于雉梁。无以吾翁孺,雉子。知得雉子高蜚止,黄鹄蜚,之以千里,王可思。雄来蜚从雌,视子趋一雉。雉子,车大驾马滕,被王送行所中。尧羊蜚从王孙行。

  圣人出

  圣人出,阴阳和。美人出,游九河。佳人来,騑离哉何。驾六飞龙四时和。君之臣明护不道,美人哉,宜天子。免甘星筮乐甫始,美人子,含四海。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临高台

  《乐府解题》曰:“古词言:‘临高台,下见清水中有黄鹄飞翻,关弓射之,令我主万年。’若齐谢朓‘千里常思归’,但言临望伤情而已。”宋何承天《临高台篇》曰:“临高台,望天衢,飘然轻举凌太虚。”则言超帝乡而会瑶台也。

  临高台以轩,下有清水清且寒。江有香草目以兰,黄鹄高飞离哉翻。关弓射鹄,令我主寿万年。

  远如期

  一曰《远期》。《宋书·乐志》有《晚芝曲》,沈约言旧史云“诂不可解”,疑是汉《远期曲》也。《古今乐录》曰:“汉太乐食举曲有《远期》,至魏省之。”

  远如期,益如寿。处天左侧,大乐万岁,与天无极。雅乐陈,佳哉纷。单于自归,动如惊心。虞心大佳,万人还来,谒者引乡殿陈,累世未尝闻之。增寿万年亦诚哉。

  石留

  石留凉阳凉石水流为沙锡以微河为香向始〈奚禾〉冷将风阳北逝肯无敢与于扬心邪怀兰志金安薄北方开留离兰。

  汉铙歌上·朱鹭梁·王僧孺

  因风弄玉水,映日上金堤。犹持畏罗缴,未得异凫鹥。闻君爱白雉,兼因重碧鸡。未能声似凤,聊变色如珪。原识昆明路,乘流饮复栖。

  同前裴宪伯

  秋来惧寒劲,岁去畏冰坚。群飞向葭下,奋羽欲南迁。暂戏龙池侧,时往凤楼前。所叹恩光歇,不得久联翩。

  同前陈·后主

  参差蒲未齐,沉漾苦浮绿。朱鹭戏苹藻,徘徊留涧曲。涧曲多岩树,逶迤复断续。振振虽以明,汤汤今又瞩。

  同前张正见

  金堤有朱鹭,刷羽望沧瀛。周诗振雅曲,汉鼓发奇声。时将赤雁并,乍逐彩鸾行。别有翻潮处,异色不相惊。

  同前苏子卿

  玉山一朱鹭,容与入王畿。欲向天池饮,还绕上林飞。金堤晒羽翮,丹水浴毛衣。非贪葭下食,怀恩自远归。

  同前唐·张籍

  翩翩兮朱鹭,来泛春塘栖绿树。羽毛如翦色如染,远飞欲下双翅敛。避人引子入深壍,动处水纹开滟滟。谁知豪家网尔躯,不如饮啄江海隅。

  作者: 瑜玥 2006-5-9 20:29 回复此发言

  --------------------------------------------------------------------------------

  9 《乐府诗·卷十六》

  艾如张陈·苏子卿

  谁在闲门外,罗家诸少年。张机蓬艾侧,结网槿篱边。若能飞自勉,岂为纟曾所缠。黄雀傥为诫,朱丝犹可延。

  同前唐·李贺

  锦襜褕,绣裆襦。强强饮啄哺尔雏。陇东卧穟满风雨,莫信笼媒陇西去。齐人织网如素空,张在野春平碧中。网丝漠漠无形影,误尔触之伤首红。艾叶绿花谁剪刻,中藏祸机不可测。

  上之回梁·简文帝

  前旆拂回中,后车临桂宫。轻丝驻云罕,春色绕川风。桃林方灼灼,柳路日曈曈。笳声骇胡骑,清磬詟山戎。微臣今拜手,原帝永无穷。

  同前陈·张正见

  林光称避暑,回中乃吉行。龙媒蹑影駃,玉辇御云轻。风乌绕鳷鹊,彩鹢照昆明。欲知钟箭远,遥听宝鸡声。

  同前隋·萧■

  发城西畤,回舆事北游。山寒石道冻,叶下故宫秋。朔路传清警,边风卷画旒。岁馀巡省毕,拥仗返皇州。

  同前陈子良

  承平重游乐,诏跸上之回。属车响流水,清笳转落梅。岭云盖道转,岩花映绶开。下辇便高宴,何如在瑶台。

  同前唐·卢照邻

  回中道路险,萧关烽候多。五营屯北地,万乘出西河。单于拜玉玺,天子按雕戈。振旅汾川曲,秋风横大歌。

  同前李白

  三十六离宫,楼台与天通。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乐意何极,金舆向回中。万乘出黄道,千旗扬彩虹。前军细柳北,后骑甘泉东。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但慕瑶池宴,归来乐未穷。

  同前李贺

  上之回,大旗喜。悬虹彗,挞凤尾。剑匣破,舞蛟龙。蚩尤死,鼓逢逢。天高庆雷齐坠地,地无惊烟海千里。

  战城南梁·吴均

  躞蹀青骊马,往战城南畿。五历鱼丽阵,三入九重围。名慑武安将,血污奏王衣。为君意气重,无功终不归。

  同前陈·张正见

  蓟北驰胡骑,城南接短兵。云屯两阵合,剑聚七星明。旗交无复影,角愤有馀声。战罢披军策,还嗟李少卿。

  同前唐·卢照邻

  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潭。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

  同前李白

  去年战,桑乾源;今年战,葱河道。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秦家筑城备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然。烽火然不息,征战无已时。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同前刘驾

  城南征战多,城北无饥鸦。白骨马蹄下,谁言皆有家。城前水声苦,倏忽流万古。莫争城外地,城里有闲土。

  同前二首僧贯休

  万里桑乾傍,茫茫古蕃壤。将军貌憔悴,抚剑悲年长。胡兵尚陵逼,久住亦非强。邯郸少年辈,个个有伎俩,拖枪半夜去,雪片大如掌。

  碛中有阴兵,战马时惊蹶。轻猛李陵心,摧残苏武节。黄金锁子甲,风吹色如铁。十载不封侯,茫茫向谁说。

  作者: 瑜玥 2006-5-9 20:29 回复此发言

  --------------------------------------------------------------------------------

  10 铙歌

  铙歌,是汉代的武乐,用於军旅之中,以壮军威、扬士气的凯歌。铙,形状像铎无舌,有柄可执,是一种铜制的打击乐器,配合萧、笳、笛、鼓,故称铙歌。铙歌的名称,起於东汉明帝时,后汉书礼仪志引蔡邕礼乐志云:「汉乐四品,…其短箫铙歌。军乐也。其传曰:『黄帝、歧伯所作,以建威扬德,风劝士也。』盖周官所谓『王大捷,令凯乐,军大献,令凯歌』者也。」今存汉铙歌十八曲,即朱鹭、思悲翁、艾如张、上之回、拥离、战城南、巫山高、上陵、将进酒、君马黄、芳树、有所思、雉子斑、圣人出、上邪、临高台、远如期、石留。据古今乐录云:又有务成、玄云、黄爵、钓竿四曲,也是铙歌,但歌词已亡佚。铙歌的名称,虽始见於东汉,但铙歌之实,西汉武帝时已有。据陈沆的诗比兴笺考证,认为圣人出、上之回、上陵、远如期为宣帝时的作品,据吴兢乐府解题及郭茂倩乐府诗集所载,上之回是武帝元封四年(西元前一○七)所发生的故事。且其中尚有武帝前后的诗,内容也不限於军中的凯歌,大抵是杂言体民间的歌谣,其间尚有歌辞与声辞相杂的现象,以致不可句读。陈本礼汉诗统笺云:「汉铙歌不尽军中乐,其诗有讽、有颂、有祭祀乐章,…似汉杂曲。」(邱燮友)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邹忌又问他:“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然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邹忌讽齐王纳谏》习题

  『含答案』

  1.对“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理解正确的是 ( )

  A.从反面讽刺 B.含蓄地嘲讽 C.从正面说服 D.委婉地规劝

  2.对下列加黑字注音和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朝服衣冠 朝:cháo朝廷、朝堂

  B.时时而间进 间:jiàn间或、偶然

  C.能谤讥于市朝 谤:bàng指责别人的过失

  D.期年之后 期:jī一周(年)

  3.下列对邹忌的赞美,语气由轻到重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③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②③①

  4.对下列句子中涉及到的称呼,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

  ①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③臣之妾畏臣 ④臣之妻私臣 ⑤王之蔽甚矣 ⑥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⑤/②③④/⑥

  C.①⑤/②⑥/③④ D.①②/③④⑥/⑤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5—8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关”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5.加黑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高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C.朝服衣冠:衣服 D.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6.对加黑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②皆以美于徐公 ③以告,则杀之 ④皆以美于徐公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C.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7.句式与其他各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忌不自信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又弗如远甚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8.下列语言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君美甚,徐公何能及也!”——妻子赞美于前,比较于后,发自内心,出自真情。

  B.“徐公何能及也!”——小妾急急回答,惟恐不能表白感情,似乎战战兢兢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从容言之,貌似深思熟虑,实则阿谀逢迎。

  D.邹忌问妻子用生活化的“我”,显得亲切而随和,邹忌问小妾与客,用书面语“吾”,显得生硬,表现了一种倨傲。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9—12题。

  江乙对楚宣王

  《战国策》

  楚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①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②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注:①昭奚恤,楚国贵族,楚宜王的名将,在中原各诸侯国中有较大影响。

  ②专属,单独地托付。

  9.解释下列句中加黑的词

  (1)群臣莫对:

  ______________

  (2)虎求百兽:

  ______________

  (3)天帝使我长百兽:

  ______________

  (4)子以我为不信:

  ______________

  10.下列句中加黑词语,其用法与现代汉浯相同的一项是 ( )

  A.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

  B.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C.今王之地方五千里

  D.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

  11.分别比较下列句子中加黑词语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虎求百兽而食之

  天帝使我长百兽

  子无敢食我也

  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

  A.两个“百兽”意思不同,“无”和“不”意思也不同。

  B.两个“百兽”意思不同,“无”和“不”意思相同。

  C.两个“百兽”意思相同,“无”和“不”意思也相同。

  D.两个“百兽”意思相同,“无”和“不”意思不同。

  12.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楚宣王问“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这个问题,表明楚宣王担心昭奚恤影响太大,自己将会受到昭奚恤的威胁。

  B.江乙在他所说的寓言故事中表达的含义是,北方是因为畏惧昭奚恤而畏惧楚宣王的。

  C.“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大王您不知道北方怕您,却认为他们是怕昭奚恤”。

  D.“犹百兽之畏虎也”是在委婉地告诉楚宣王,北方怕的是您,因而昭奚恤对您没有威胁。

  参考答案:

  1.D 2.A 3.D 4.C 5.C 6.C 7.A 8.D 9.(1)没有人(2)寻找(3)作主管者(4)言语真实10.B 11.B 12.B

  二

  1.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邹忌(zōu) 丽(yǐ) 朝服衣冠(guàn)

  B.孰与(shú) 弗如(fú ) 入朝(cháo)

  C.窥镜(kuì) 期年(qī) 纳谏(jiàn)

  D.间进(jiān) 旦日(dàn) 暮寝(qīn)

  2.加点词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吾孰与徐公美 B吾妻之美我者

  C皆以美于徐公 D君美甚

  3找出与“忌不自信”句式相同的一项( )

  A君美甚 B能谤讥于市朝

  C甚矣,汝之不惠 D古之人不余欺也

  4对“今齐地方千里”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在齐国这个地方有数千里的土地

  B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

  C今天齐国这个地方有数千里的土地

  D今天齐国土地方圆有千里之多

  5下面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是寡人之过也

  上书谏寡人者

  乃所大树百而书之曰

  能谤讥于市朝

  朝服衣冠

  虽欲言,无可进者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参考答案1B 2B 3D 4B 5A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8873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19
下一篇2024-01-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