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保成的发表论文

康保成的发表论文,第1张

1、《一捧雪》本事与“一捧雪”玉杯辨 《文献》,1988年第2期。
2、戏曲起源与中国文化的特质 《戏剧艺术》,1989年第1期。
3、近代传奇杂剧对传统戏曲形式的维护与背离 《文学遗产》,1991年第2期。
4、孟姜女故事与上古祓禊风俗 《戏剧艺术》,1992年第1期。
5、潮州出土《刘希必金钗记》考述 《文献》,1992年第3期。
6、《唐书》未必抄《外传》 贵妃何曾到东瀛——读《考证杨贵妃两项新发现》 日本九州大学《文学研究》第93辑,1996年。
7、说“青鸟飞去衔红巾” 《文学遗产》,1996年第5期。
8 、元杂剧呼妻为“大嫂”与兄弟共妻古俗 《扬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6期。
9、中国戏神初考 《文艺研究》,1998年第2期。
10、杨贵妃的被误解与杨贵妃形象的被理解 《文学遗产》,1998年第4期。
11、孤本明传奇《盐梅记》述略 《文献》,1999年第1期。
12、二郎神信仰及其周边考察 《文艺研究》,1999年第1期。
13、 “瓦舍”、“勾栏”新解 《文学遗产》,1999年第5期。
14、试论戏剧的本质与中国戏曲的特色 《古代文学研究集刊》,海口:南方出版社,1999年12月。
15、关于《惊鸿记》作者的新材料 《文学遗产》,2000年第5期。
16、 “竹竿子”再探 《文艺研究》,2001年第4期。
17、戏曲术语“科”、“介”与北剧、南戏之仪式渊源 《文学遗产》,2001年第2期。
18、 从《文学研究》到《文学评论》──对一段文学学术史的回顾 《东方文化》,2001年第6期。
19、“竹竿子”考补 台北《民俗曲艺》第132期,2001年9月。
20、古剧脚色“捷讥”来源考 《文史》,2002年第4期。
21、《踏谣娘》考源 《国学研究》第十辑,2002年11月。
22、元杂剧的“宾白”与“表白” 《学术研究》,2002年第11期。
23、元杂剧“题目”、“正名”的来源与性质 《文史》,2003年第4期。
24、《骷髅格》的真伪与渊源新探 《文学遗产》,2003年第2期。
25、佛教与中国皮影戏的发展 《文艺研究》,2003年第5期
26、元杂剧中的“次本” 《文学评论》,2003年第6期
27、试论陶渊明的“四皓”情结 《中国文化研究》,2004年第1期(春季号)。
28、从敷演佛经到敷演戏曲 《国学研究》,第十二辑,2004年6月。
29、 “务头”新说 《文学遗产》,2004年第4期
30、 酒令与元曲的传播 《文艺研究》,2005年8期
31、 如何面对窦娥的悲剧 《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32、 后戏剧时代的中国古代戏剧形态研究 《文艺研究》,2008年第1期。
33、 灯节与佛教关系新探 《民俗研究》,2008年第3期。
34、 先秦的散乐与夷乐 《文化遗产》,2008年第3期。
35、 五十年的追问:什么是戏剧?什么是中国戏剧史? 《文艺研究》,2009年第5期。
36、《燕子笺》传奇的被罢演与被上演——兼说文学的“测不准”原理 《学术研究》,2009年第8期。
37、陕西韩城宋墓壁画考释 《文艺研究》,2009年第11期。
38、佛经中的“谤佛”故事与大足“谤佛不孝”石刻——兼说变文、变相与戏剧之关系 《文史》,2010年第2期。
39、19世纪西方人扮演的中国戏剧——晚清华人海外观剧研究之一 《文学遗产》,2010年第4期。
40、清末广东戏剧演出图像说略——以《时事画报》、《赏奇画报》为对象 《学术研究》,2011年第2期。
41、 “佘太君”与“折太君”考 《文史》2011年第3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8885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1
下一篇2024-04-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