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演员师胜杰,去世3年后,女儿定居美国,妻子的坚持让人泪目

相声演员师胜杰,去世3年后,女儿定居美国,妻子的坚持让人泪目,第1张

师胜杰,著名相声大师、国家一级演员,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的关门弟子,其艺术特点,不仅继承了侯派相声的风格,而且形成了自己文雅清新质朴自然的表演风格。

舞台上形象清新可喜的师胜杰,用质朴自然的表演风格,成为了百姓眼中的“十大笑星”。代表作品有《郝市长》、《肝胆相照》、《小鞋匠的奇遇》、《同桌的你》、《招聘》、《打传呼》等相声、小品。

在演艺圈几十年,面对物欲横流的种种诱惑,师胜杰始终坚守相声阵地,不拍影视剧和广告,内心时刻谨记师父侯宝林大师的教诲:要想做好艺,首先做好人,这样说出话来才有权威;为发展相声艺术竭尽绵薄,做德艺双馨的艺人。

2018年9月28日,师胜杰因胰腺癌病逝,享年66岁。他的离去,将妻子宋艳推入了悲伤的深渊。

距离师胜杰已经病逝3年多,没有丈夫在身边的宋艳,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她是否走出丧夫的悲痛了?

01

师胜杰,1953年出生于天津市的一个相声世家,父亲师世元是相声名家,母亲高秀琴也从事相声。

为了支援东北的艺术建设,在师胜杰6岁时,师世元夫妇就举家搬去了哈尔滨,还担任了哈尔滨民间艺术团相声队队长。

去了哈尔滨,师胜杰一家住在道外的北市场,在当时是 娱乐 场所,里面聚集了诸多文艺表演,说书的、唱戏的、唱大鼓的、演皮影的应有尽有,饭馆、茶社比比皆是,热闹繁华。

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再加上父母的基因,这让师胜杰对艺术表演也有了十分浓厚的兴趣,更是拜在了朱相臣门下学习相声。

只要不上学,师胜杰就活跃在表演的舞台上,有表演天赋的他,也被哈尔滨市少年宫艺术团看中。1976年,师胜杰和姜昆合作相声《林海红英》脱颖而出,被调入到黑龙江龙江剧院曲艺队,成为一个专业的相声演员。

在曲艺队,师胜杰相识了宋艳。尽管那时候的师胜杰,还只是一个名不经传却业务突出的年轻演员,但那英俊帅气和才华横溢,却深深地吸引着宋艳。

彼时的宋艳,知性端庄且笑容甜美,性格外向的她,在剧团里有着极好的人缘,再加上勤快,她还将剧团男同事的衣服都包下来,经常给他们洗和缝补。

面对这样一个勤快且漂亮的姑娘,剧团的同事们都很喜欢宋艳。虽说宋艳身边不乏追求者,但宋艳却看中了帅气的师胜杰。

因为频繁的接触,让两人都互相有好感,两情相悦的他们,就像是两条汩汩流动的小溪,两颗心都在向彼此慢慢地靠近。

只是美好的爱情,也受到了不少的阻拦。有一天,剧团领导找到宋艳,对她说:你不该接触师胜杰,因为他家有问题。

在当时,正处于一个特殊年代,不论在哪里都很看中出身的问题。宋艳是一个勤快的姑娘,出身于工人家庭,正所谓根正苗红。

虽然两人都暗生情愫,互有好感,但出身不好的师胜杰,一直将爱意埋藏在心底,不敢袒露出来。不过宋艳却丝毫没有在意,反而还热情且大胆地帮师胜杰洗衣服,有说有笑的享受初恋的甜蜜。

02

为了不给宋艳惹麻烦,师胜杰只好在公开场合与宋艳保持一定的距离。

但纸还是包不住火,他们的亲密接触,再度被领导发现,而领导再次警告宋艳要远离师胜杰,给出的理由也很荒唐而简单:师胜杰是个需要彻底改观的人,你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学员,这是一个原则的问题。

看到领导这么严肃地和她说,宋艳也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如果再不和师胜杰划清界限的话,那肯定会对自己采取措施了,甚至还有可能会让自己离开舞台。

面对这样的后果,无疑是宋艳不能接受的,毕竟她对舞台有着十分的热爱,不能因为这件事情,断送了自己的演艺生涯。

虽然有领导在两人之间从中作梗,但毕竟两人没有确定恋爱关系,只是对彼此都有好感。领导本以为横加干预就会断绝两人的念想,却没有预料,这样做让师胜杰和宋艳的关系更加深厚了。

因为被领导说了,宋艳就主动回避师胜杰,两人甚至都不敢说话,即便是见面了,都将目光看向别处,就像是陌生人一样,而这样,也让剧团的同事们都感觉有些不正常,而这让他们更加注意两人了。

特殊年代的缘故,让师胜杰和宋艳不得不将心中的爱意压制下来。直到1979年,特殊时代过去后,师胜杰也有了敢于表达 情感 的机会,对宋艳表白。

那时,师胜杰很贫穷,反观宋艳的家庭还不错,这也成为了他们的阻挡。师胜杰和宋艳的感情很好,在他们的坚持下,打动了宋艳的父母,最终无奈地同意了两人的事情。

1981年,师胜杰和宋艳突破重重阻力,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用现在的话来说:两人当时是“裸婚”。

因为他们结婚没有房子,只能住在单位的办公室,等到下班后,两人就将两张办公桌凑到一起,行李往上面一铺,这就是他们的床。

这也让同事不禁调侃地说:天天在人家新房里办公,把新房当办公室,把婚床当办公桌,能有这种待遇的人不多,我们够幸运的啦!

03

随着师胜杰的表演出众,还获得了全国文艺汇演的一等奖,单位直接给师胜杰奖励了一套一屋一厨的房子。

这一屋一厨,就是一个卧室加一个厨房,总共才21平米,还只是毛坯。虽然很简陋,但对于师胜杰和宋艳这对夫妻来说,简直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那高兴得难以言表。

不但如此,师胜杰还拜在了相声大师侯宝林的门下,成为了侯宝林的关门弟子。

在师胜杰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宋艳也怀孕了。就在宋艳临产之际,师胜杰还迎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参加中国优秀曲艺节目赴西南西北演出团,这在当时,对年轻演员是一个莫大的荣誉。

只是看着妻子即将临产,师胜杰心里很矛盾。要是错过了,再想碰到这样的机会,那可十分难;但要是去的话,妻子生孩子不在身边,就连坐月子都没人照顾。

看着丈夫矛盾的模样,宋艳主动对师胜杰说:你去吧,你给孩子留个名就行了。

俗话说:女人生孩子就像是过鬼门关。有谁不想生孩子的时候,丈夫在身边陪伴着呢?

生下女儿后的宋艳,选择了将重心放在家庭,她放弃了热爱的舞台,退居幕后,进入黑龙江艺术研究院从事理论研究工作。

在幕后工作的宋艳,安心的相夫教子,在宋艳的支持下,师胜杰推出了《郝市长》、《肝胆相照》等一系列的相声佳作,还多次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成为了十大笑星、著名相声大师。

几十年以来,师胜杰一直忙于创作,不是在舞台上演出,就是在排练、收徒,几乎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事业上,和妻女陪伴的时间很少。

哪怕是在2011年,女儿师艺文结婚前一天,师胜杰还在外地演出。将一生都奉献在了舞台上的师胜杰,对家庭有着数不尽的亏欠,尤其是风雨相伴的妻子宋艳,他一直觉得还有时间去弥补她,但不料,猝不及防的癌症,打破了他的美梦。

因为身体不适,师胜杰去了医院检查身体,结果诊断为胰腺癌。面对这个结果,师胜杰和宋艳都宛如晴天霹雳。

师胜杰问医生:我身体一向不错,为什么会得胰腺癌啊?

医生告诉他:喝酒、抽烟、熬夜等不良习惯是诱发此病的主因。

听到“喝酒”两个字,宋艳心里就十分的难过。

04

还在特殊年代时,师胜杰就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被下放到北大荒烧酒厂当品酒师,每天品酒9个小时,喝的都是高度白酒。

这样的工作,对于当时年轻的师胜杰来说,无疑就是身心摧残。而且长期如此,师胜杰对酒精也有了依赖,即便是离开了烧酒厂,但也离不开白酒了。

结婚后,宋艳担心他喝酒会影响心脏和血压,便希望师胜杰能够戒酒,还将家里的酒都锁了起来,但师胜杰应酬很多,几乎每天还是会喝酒。

面对这样的师胜杰,宋艳也很无奈,只好时常跟在丈夫身边,甚至为了丈夫的面子,她只允许丈夫喝一杯。

但这次数一多,师胜杰就觉得脸上没面子,便极力阻止妻子一起去应酬,为了这件事情,两人还大吵过好几次,但每次师胜杰都不改。

师胜杰每天喝得红光满面,宋艳看到丈夫心脏和血压都正常,没有受到影响,也就不再管他喝不喝酒了。

但也就是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喝酒,才给师胜杰的身体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检查出胰腺癌的结果后,医生还悄然地对宋艳说:师老师这样的情况,很严重了,再加上是晚期,生命最多不会超过半年,你要有心理准备。

听到医生的话,宋艳心如刀割,躲进洗手间默默地流泪。就怕自己的悲伤影响到丈夫的情绪,调整好状态后,宋艳微笑地对丈夫说:医生说过了,只要你配合治疗,就能长期的带病生活。

听着妻子的话,师胜杰平静地说:别骗我,我知道胰腺癌晚期意味着什么,我不怕死,就是放心不下你和女儿,我现在很后悔,当初没有听你的话,要是喝酒节制一点,就不会这样了。

宋艳含着泪说:对不起,要是我当初态度强硬一点,让你滴酒不沾,也许不会有今天。

只可惜,人生没有如果,师胜杰和宋艳只能不断地懊悔和心痛。

因为不能手术,师胜杰只能接受药物治疗。宋艳也将东西都搬进了病房,将医院当成是第二个家。

为了能够让丈夫增加食欲,宋艳榨果汁、熬薏米粥,但师胜杰却什么也吃不下。没多久,师胜杰却喊饿,当他吃下一点,结果又全部吐了出来。

当病情发作时,师胜杰饱受疼痛折磨,为了减轻妻子的负担,他只好强忍着,不发出一点声音。看着丈夫难受的模样,宋艳就躲到走廊里哭。

悲痛和焦虑,让宋艳失眠憔悴,两次都差点晕倒在洗手间。

05

在相声界德高望重的师胜杰,不但有很多忠实的粉丝,还有很多徒弟,这些徒弟都有自己的家庭和事业。

为了不影响到其他人,师胜杰只能将自己患病的消息封锁。

直到一段时间后,一位粉丝在医院偶遇了师胜杰,得知了他患癌的消息,便将消息公布在了网络上,这才让无数人知道。

得知师胜杰患癌的消息,邹德江、李菁等徒弟纷纷赶往医院看望。当他们见到脸色苍白且憔悴的师父,这些男子汉们都忍不住泪奔。

之后,在徒弟们的帮助下,师胜杰从哈尔滨前往了上海医院接受治疗,看着师徒这份刻骨的情谊,师胜杰也忍不住流泪。

一旁的宋艳,帮丈夫拭去脸庞的泪水,安慰地说:能够遇到这些好徒弟,是我和你今生的幸运。

因为在上海没有亲人,所有的一切都要靠宋艳一人,一边要照顾丈夫,一边又要承受精神的压力,这让宋艳在短短的一个月,就瘦了6斤。

每当情绪低落时,她都只好躲到走廊或是洗手间偷偷流泪。而远在哈尔滨的女儿师艺文夫妇,时不时还会赶往上海去看望父亲。

师艺文对师胜杰说:爸,您外孙一直都惦记着你,要赶紧好起来,回去带他。

在师艺文离开上海时,她黯然地问妈妈:不知道爸爸还能坚持多久?

宋艳含着泪回道:晚期胰腺癌患者平均存活期只有半年,希望你爸能够创造奇迹。

话落,这对母女相拥而泣。

师胜杰患病的消息传出后,郭德纲也前往上海探望,按照相声界的辈分来说,郭德纲要叫师胜杰师叔。

虽然有辈分差,但郭德纲和师胜杰有着深厚的情谊,他对师胜杰说:师叔,你虽然瘦了,但精神还不错,拿出你说相声的劲头,这病魔迟早都会过去,快点康复,回到舞台上,朋友们都等着你呢。

听到郭德纲的话,师胜杰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说:我没把自己当成病人,一想起相声和你们,我的病就好了三分。

在分别时,郭德纲对宋艳说:师母,您辛苦了,我知道您承受了很多。

宋艳悲伤的说:只要你师叔身体能够好转,我再辛苦也愿意。

06

为了能早日离开医院回到舞台上,师胜杰每天早晨都会让宋艳陪着去楼下练嗓子,因为身体不好,练一会就要歇一歇。

看着辛苦的丈夫,宋艳说:相声有生命重要吗?别练了,回房休息吧!

这话让师胜杰很抵触,便烦躁的发火:这么长时间不演出,我的嗓子都快生锈了,现在不多练练,以后怎么登台?

几十年的相伴,宋艳知道丈夫的秉性,以及对相声的热爱,但却接受不了丈夫的粗暴,这也让她当时就流下了眼泪。

在师胜杰患病后,宋艳一直处于焦虑、惊恐、痛苦,以及承受精神和体力的双重负荷,她心里充满了无尽的委屈。

看着哭泣的妻子,师胜杰诚恳的道歉:对不起,我心里烦躁,你别和我计较好吗?

宋艳点点头:咱们都老夫老妻了,我怎么会因为这点小事与你生气呢?

2018年春节,为了驱散丈夫的悲伤,宋艳将病房收拾的很鲜红。看着妻子忙碌的身影,师胜杰的眼泪不由得模糊了眼眶。

宋艳原本就是优秀的演员,但为了家庭,她甘愿退居幕后。结婚37年来,正是宋艳默默无闻的支持,才能让师胜杰无后顾之忧的扑在事业上。

他哽咽着对妻子说:对不起,我这些年没尽到丈夫的责任,欠你的太多了。

宋艳眼泪也流下,说:别这么说,你善良顾家,洁身自好,与你一起生活我很幸福。

2018年8月,师胜杰病情恶化。9月28日,师胜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旅程。弥留之际,他对妻子告别:我不能陪你了,对不起,我走后,你要坚强。

在送别仪式上,宋艳向丈夫告别:胜杰,一路走好,我会尊重你的遗愿,坚强地活下去。我们做了37载夫妻,还没有做够,愿天堂里没有病痛,咱们来生再做夫妻!

师胜杰走后,女儿师艺文和丈夫选择去了美国定居,原本想将母亲宋艳接去生活的,但宋艳却婉拒了,因为她放不下师胜杰。

每逢清明节或是师胜杰忌日,宋艳都会去师胜杰墓前看望他,陪着他说会话,讲述这些日子的经历。

为了感受丈夫在身边,宋艳还将自己和师胜杰的合照镶入了怀表中,一直带在身上。

虽然师胜杰走了,但宋艳的痴爱却一直还在,而且这种对丈夫的痴爱将会伴随着她的余生。

2022年6月,师胜杰已经走了3年多了,如今的宋艳回归到了正常生活,但对丈夫师胜杰的思念一直都在,有时候还会在社交平台上发文,以此怀念

斯人已逝,只希望活着的人能够好好地生活下去!

-END-

  能看出来你的内心,我是说感情这片区域,还是比较单纯。不能再这样下去,不然你会错失很多,不单指你中意的女孩,还有你宝贵的时间。

  你先 慎重的考虑一下,或是让很有社会经验的朋友或家人帮你分析一下,这个女孩是不是真的适合你,你现在是要考虑婚姻的年龄了。不是大学生,喜欢就要在一起。你要看你们是否合适。单纯的女孩你要放更多的心思去保护她。

  如果你确定这就是你要持续发展的女孩,那就调整心态。你年长,马上要30而立的男人了,不能被小丫头搞的没了主意。

  她疏远你,有可能是欲擒故纵,试探你,那这样你就好好和她玩心理战术就好。你一同样的方式对她,偶尔热情体贴一下下,偶尔要表现出忽略她,至少要让她感觉,你可以对她很好,但是没有她,你照样很好;

  也有可能是小女孩面对朦胧暧昧的感情有点退缩,这样的话,你就放长线,不要,给她压力,让她慢慢接受你持续的温暖;

  再一种可能就是,你们之间的感觉有误差,她对你可能其实没有太多想法,是你因为喜欢她才会曲解了她的表示。也有可能小女孩,一时新鲜,对你确实产生过一点情愫,但脑袋发热过后,发现又没兴趣了,(这是正常现象)。你要想让她再度,真正的产生对你的爱慕,那就是千古不变的方法:在合适的时候要表现自己的优点,适度的表现关心(单独的关心不要在大家面前表现,要尽量私下里,这样才不会让她有太大压力)。

  最好,你先发动一下人脉,让你的可靠的朋友(女性)和她走的近一点,探探她的口风,这样你才好判断下一步怎么做。

  最重要的就是,喜欢就一定要尽快行动,失败了总比错过和悔恨好的多

无奈的爱:何庆魁之妻诉说前情往事

(2006年1月下半月版《知音》 作者/飞雪)

[本文写作背景]2005年8月18日,我国著名的小品演员高秀敏因心脏病突发,在睡梦中猝然辞世。在她的葬礼上,何庆魁悲恸欲绝。长久以来,人们都知道何庆魁、高秀敏一个写,一个演,两人珠联璧合,创造了演艺界“夫妻店”的佳话。事实上,鲜为人知的是,何庆魁和高秀敏并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夫妻,因为何庆魁没有和妻子张艳茹离婚,也没和高秀敏办理结婚手续。12年来,张艳茹一直是默默地站在何庆魁身后。

近日,在笔者的几经努力下,张艳茹终于愿意走到幕前。此时窗外,有秋阳轻洒,张艳茹的讲述如尘埃落定般极尽克制。但在我这个局外人听来,她淡然的语气里有些悲戚、有些隐忍,而更多的是在这场她自认为无法掌控的婚姻之战中,她存留的“美好”单纯的希冀以及对逝者的追思……

命运出现转机,幸福却那么稍纵即逝

1992年4月,一直在吉林省东辽县文化局戏剧创编室担任编剧的何庆魁突然成了名人,由他策划撰写的小品《包袱》在当年全国31家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小品大赛上获得了一等奖。一时间,全国众多小品界的名角纷纷给何庆魁来电,找他要本子。丈夫如此应接不暇,艳茹还是头一回见,她连连感叹,多年的苦日子终于到头了。那段时间,虽然何庆魁每天都忙忙碌碌,有时半个月都看不到人影,但张艳茹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记得那是个清冷的秋夜,已经临近12点了,何庆魁一身疲惫地回来了,张艳茹忙伺候他洗漱一番便上了床。没想到老何刚躺下就嘟囔了一句:“艳茹,我们离婚吧,我离不开秀敏!”便转过身沉沉睡去,她拼命想摇醒老何,可老何似乎睡得太沉了,怎么都不愿意醒来!张艳茹一下子呆在床边,半晌都没回过神。如潮往事如惊涛一般翻卷起来……

结婚之初,亲戚朋友都不看好下乡知青张艳茹和何庆魁的婚姻。庆魁虽然是农村人,但他只愿意做两件事:一是打鱼,二是写稿、投稿。每年,除了夏天在松花江里打鱼换回一点钱外,何庆魁没有其它收入。在整个封江的冬天,庆魁在炕上放一张小桌,不停地写稿,投稿,但年复一年,他写的稿子都如泥牛入海。

张艳茹和庆魁育有两儿一女,五口之家,靠张艳茹一个女人种田,日子穷得不成样子。因为穷,更因为屡屡投稿总不见发表,何庆魁处境很艰难。

1986年,随着知青返城政策的落实,张艳茹把庆魁和3个孩子都带回了扶余县城。当时她和老何一直都没有工作。每天凌晨,张艳茹就骑着自行车去郊外菜地上菜,她用两个大编织袋装满了菜,然后绑在自行车后架子上,推着步行十几里到菜市场叫卖,一家人的生计就靠一点点卖菜的小钱维持着。

人到中年,写了20多年稿还没成功,让妻子、孩子过着又穷又苦的日子,何庆魁心里也很痛苦,刚刚40岁出头的他瘦得没了形,腰也弯了。这时的庆魁很绝望,总怀疑自己根本就不是写东西的料。有一天夜里,庆魁在写东西,写着写着,他突然丢下笔,哭了。他说:“艳茹,我对不起你和孩子,这都大半辈子了,我还是一事无成,我可能根本就不是写稿子的料啊!”看着庆魁绝望的样子,张艳茹的心也很疼,她哭着说:“庆魁,无论别人怎样说你,但在我心里,你就是个才子,当初我嫁给你就是看上了你有才,家里再苦、再穷有我顶着,你不能放弃,不能绝望啊!”

何庆魁的命运出现转机是1989年,那年,他把自己写的拉场戏《谁娶谁》剧本拿给扶余县民间艺术团的人看,可是,人家接过去草草看一眼就退给了他。那时,高秀敏是扶余县民间艺术团的副团长,庆魁就把剧本拿给她看。高秀敏和何庆魁小时候因为演出就认识,她一直叫庆魁“老何大哥”,由于有这层关系,高秀敏认真看了庆魁的剧本,觉得剧本很好,就力排众议,亲自将这个剧本上演了。没想到,这个剧本竟然获得了当年全省文艺汇演一等奖。也正是因为这次成绩,1990年,邻近的东辽县文化局聘请何庆魁到戏剧创编室担任编剧,日子总算稍稍安定下来。

这时,张艳茹依然每天去市场卖菜,可何庆魁的创作一发不可收,连续写了好多个获奖剧本,直到1992年由他撰写、高秀敏主演的小品《包袱》在全国一举成名。

张艳茹没想到在付出二十多年的艰辛后,终于盼到苦尽甘来时,如惊天霹雳般听到老何抛过来这样一句话。她流着泪枯坐了一夜,怎么想都想不通。

第二天早晨,待孩子们都出门后,张艳茹端着杯茶坐到老何面前。从起床后,老何一直低着头抽闷烟,看见妻子过来,欲言又止。张艳茹先发话了:“你昨晚说的话是实心的吗?你咋能这样待我和孩子们呢?”

何庆魁将烟一甩,依然低着头,说:“艳茹,我对不起你和孩子,可我实在离不开她。我们离婚吧!”最后一句,老何像是拼尽了全身的力气。张艳茹的嘴角哆嗦着:“我明白干事业你离不开她,可她比你年轻,比你有名,她真能看上你吗?你还是和我在一起踏实,你还要想想孩子们哪!”何庆魁的眼圈也红了,但还是很坚决地说:“决定既然下了,我是不会变的!”张艳茹太明白丈夫了,她冲进厨房蹲在水池边放声悲哭。

如此“露骨”的表白,让脆弱的心该如何承受

自从摊牌以后,何庆魁很少回家了。孩子们也知道了爸爸的事,都很伤心。张艳茹每天都强打精神,她还安慰孩子,说爸爸总有一天会回心转意的,其实她心里也是这么想的。

只是事态的发展远远超出了张艳茹的想象,这时有知情人告诉她,其实早在1989年春节前,当时吉林电视台邀请高秀敏录制春节节目,台里给她一个本子,她看后不满意,就向台里推荐了何庆魁写的《双送礼》。《双送礼》就是后来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播出的赵本山和范伟演的乡长送甲鱼的小品的初稿。这样,何庆魁来到长春和高秀敏一起改写排练《双送礼》。两人住在省电视台对面的省老干部局招待所里,门挨门,朝夕相处了3个月。艺术上的志同道合激起了多年怀才不遇的何庆魁心底的激情,他们的感情迅速升温了。

那几年,省里各种汇演、调演多,几乎每个月,高秀敏和何庆魁都能单独见面。在何庆魁眼里,高秀敏是个非常美丽,非常完美的女人。而且他觉得,高秀敏天生就是一个笑星,因为她不论到哪里,只要往那里一站,本身就引人发笑。何庆魁决定此生专为高秀敏写本子,把她打造成红透全国的名人。得知这样的事实后,张艳茹感到天都要塌了!

这时,高秀敏被调进了吉林省曲艺团,何庆魁经常往长春跑。每次回到家,他都会提及离婚话题。他说为了高秀敏他什么都可以舍弃。还说为了事业,他必须和高秀敏走到一起。张艳茹脆弱的心已经无法承受如此“露骨”的表白。

一次回家后,都已经人高马大的孩子们给爸爸跪下了,但何庆魁对着孩子们别过脸去,狠下心说:“你爸写了快一辈子了,好不容易才看见一点希望。只有高秀敏才能让爸成功,等爸成功了,会回来的。”

每天沉浸在悲伤中,张艳茹的精神已到崩溃的边缘,她都不知道往后的日子该如何挺下去。

1993年元旦晚上,她倚在床上看电视,电视里正在放东北小品集锦。屏幕上赫然出现了高秀敏——她和另一位演员表演的正是由何庆魁编剧、拿到全国大奖的小品《包袱》。张艳茹都不知道自己当时抱着何种心态,居然没有冲上前去关掉电视,而是强抑着内心的伤痛看完了这个小品。丈夫的编剧确实相当精彩,而舞台上的高秀敏神采飞扬,演得也非常到位,以至于她看着看着,竟然忍不住笑了起来。那一刻,她发现自己似乎不那么讨厌高秀敏了。

随后,电视台还剪辑播放了《包袱》剧组在深圳领奖的境头。老何那天穿了一身西装,系了红领带,头发梳得纹丝不乱,记忆中张艳茹从未看到老何如此精神过,整个人容光焕发,连平素弯曲的腰板都挺得笔直笔直。张艳茹不禁在想:这是陪伴她二十多年、一直萎靡不振的老何吗?

第二天,张艳茹让儿子把他父亲找了回来,一家人时隔多日后又坐在了一个饭桌上。席间,孩子们不想搭理父亲,都闷着头吃饭。张艳茹倒了两杯酒,递了一杯给老何,她顾自仰起头一饮而尽,哭着说:“何庆魁,你走吧!我就当你是一匹野马,什么时候想回来随你的便。你可以和高秀敏在一起,但我永远不会同意离婚的!我要守着这个家,守着孩子们!”

何庆魁听着一下子呆住了,大儿子树春猛地站起来,冲着张艳茹喊道:“妈妈,你不能放爸爸走,爸爸对不起你,你放他走了,他再也不会回来了!”张艳茹拍了拍孩子的肩,说:“妈妈想了这么长时间,就明白了一个道理,若你爸心不在这了,十头驴都拉不回来。妈没什么文化,会拖你爸后腿的。我的脾气硬,你们就别劝了。”

这顿饭至今都在张艳茹的记忆里清晰如昨,多年后,一想起当年的情景,她的心都被扯得生疼……

女人何苦为难女人,想放手却又那么不甘

何庆魁自此算是正式从张艳茹的生活中抽离了。1993年夏天,高秀敏调到吉林省民间艺术团不久,就和丈夫离婚了。何庆魁也辞去工作到长春和高秀敏住到了一起。

那一年,是张艳茹家最艰难的一年,何庆魁去了长春,没了工资,全家就靠张艳茹一个人卖菜度日。不仅如此,因为何庆魁辞去了东辽县文化局的工作,文化局收回了分给何庆魁的房子。张艳茹和孩子们只好去东辽县城郊外的山下租了两间平房,那平房很破,旁边不远处还有许多座坟。因为遭遇了如此变故,3个孩子陆续都退学了。

这时张艳茹才44岁,白天,她在市场卖菜还好打发时间。她最怕夜晚,这些年,穷点苦点都没啥,只要看着庆魁点灯坐在那里写东西,张艳茹心就安,就觉得生活还有希望,可是,现在,希望没了,张艳茹的心又空又冷!

何庆魁去长春的第二年春天,有一天打电话回来,让二儿子树成去了一趟长春。何庆魁领着树成逛了商店,给他买了一块表,一身新衣服,临走还让他拿回来一万元钱给张艳茹。

树成对妈妈讲了他在长春的经历,他说他爸精神了,年轻了,干干净净的,再也不是从前那个糟老头子了。树成说,他还真诚地感谢了秀敏姨,因为在孩子们眼中,爸爸一直是穷困潦倒的形象,爸爸能变得清清爽爽,信心十足,树成当然高兴啊!树成还笑着告诉妈妈:那天他感谢秀敏姨时,她以为树成说的是反话,因此,酒桌上树成敬她酒,她一口就喝了。孩子讲这些时眉飞色舞,并没有太顾及妈妈的感受,张艳茹听了,心间真是五味杂陈,虽然一切都在预料之中,压抑许久的苦涩还是一层层往上翻涌。

树成从长春回来不久,有一天,何庆魁领着高秀敏也回来了。进了家门,何庆魁低头不语,高秀敏也小声地叫张艳茹嫂子,试探着和她说话。虽然张艳茹恨高秀敏恨了千遍万遍,但她真的到了张艳茹眼前,张艳茹反倒不愿意给人难堪了。

高秀敏给张艳茹和孩子们都带了礼物,还给张艳茹好几万块钱。张艳茹推着说什么也不要,何庆魁就接过来,放在了女儿手里。那天,张艳茹心里挺不是滋味,但看着高秀敏跟庆魁离开她家时,高秀敏不停地擦眼泪,张艳茹竟然替她想起来,女人哪,何苦为难女人呢?!

真正见识了张艳茹的态度后,高秀敏又多次来过她家,每次都大包小包地带东西,说话也小心翼翼,没有了电视上的大嗓门。看着这样的高秀敏,张艳茹也很难受,她问自己,该不该放手让何庆魁自由呢?

而且,张艳茹还发现何庆魁和高秀敏走到一起后,事业上一年一个台阶,他写的小品年年上春晚,后来又和赵本山、范伟等人成了好朋友。从这点上讲,张艳茹还得感谢高秀敏,给老何注入了新的艺术生命。而这些,都是她无力企及的。

1995年冬天,张艳茹让孩子把何庆魁叫回来,很正式地告诉了他离婚的想法。何庆魁一下子哭了,哭得很动容:“艳茹,我对不起你,我爱秀敏,她浑身都是戏,她帮我成功了,我离不开她。但你善良,通情达理,跟着我受了那么多苦,我没能给你什么,不能连婚姻也夺走哇!我永远不和你离婚。”老何这番动情的话令张艳茹心里颇感安慰,从此她再也没主动提出离婚的想法,三个人就这样和平共处着,但每个人心中都写满深深的无奈。

斯人已逝,只留下无尽的追思和懊悔

1994年底,张艳茹带着3个孩子去了广州,投奔何庆魁的弟弟。他弟弟是广州一家化学工业公司的经理,很快给3个孩子都安排了工作。刚到广州日子很苦,但最苦的还不是生活,而是广州人对他们的排斥。因为刚从东北来,又听不懂当地方言,全家人不敢和邻居交往。有一次,邻居们竟然怀疑张家人都是毒贩子,居然还偷偷打电话报警,后来警察赶过来才证实了他们的清白。

何树春是长子,何庆魁离家对他打击最大,树春总认为他爸离开妈妈不是感情问题,而是因为贫穷和事业,因此他非常希望爸爸能回到妈妈身边。无数次树春喝醉了酒,就用烟头烧自己。为了照顾妈妈,树春30岁才结婚,他给女儿取名叫何家乐,给弟弟的女儿取名叫何家欢。他一直都企盼着全家团圆哪!

1996年冬天,张艳茹和女儿何萍回了一次东北。春节前,从东北回广州,路过北京时,树春打电话让张艳茹停留一下。他想让妈妈去看一下爸爸,看能不能有希望说动他爸回到妈妈身边。说不清为什么,那个冬天张艳茹也特别想念老何,特别希望老何能回来。

当时,何庆魁和高秀敏住在中央电视台附近的梅地亚宾馆里,何庆魁正在修改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演出的小品《拜年》,何庆魁把张艳茹母女安排在自己房间的隔壁。

一看见老何,张艳茹心中的感受更强烈了。在老何的房间里,张艳茹和何庆魁面对面地坐着,高秀敏和何萍分坐两边,大家谁都没有逃避,张艳茹盯着高秀敏的眼睛,流着泪说:“秀敏,老何跟你这么多年了,你把他还给我吧,我离不开老何!”高秀敏的脸上有些愧疚,但她紧跟着张艳茹的话说:“艳茹姐,我也离不开老何,现在,我和老何事业正在上升,老何也离不开我呀……”张艳茹瞅着何庆魁,何庆魁低着头,一声不吭,张艳茹不禁悲从中来,痛哭失声,何萍赶紧扶着妈妈回到了房间。张艳茹不想在北京再停留了,买了当晚的火车票要回广州。

当晚,临去火车站时,张艳茹让女儿给老何打电话,想让老何送她们一程,可是,电话通了没人接。在那个寒冷的深冬之夜,张艳茹带着女儿孤零零地悲伤地离开了北京。

那年春节,何庆魁突然飞来广州,在张艳茹身边呆了6天,一家人过了一个团圆的春节。6天后,何庆魁又要回东北了,张艳茹就到市场买了高秀敏最爱吃的新鲜曲麻菜,让老何带给她。张艳茹心里想:无论怎么说,高秀敏帮助老何成功了,老何选择去她那里不是她的错。

这些年来,何庆魁也挣了些钱,他给《刘老根2》做统筹时,赵本山送给他一辆沙漠王吉普车。何庆魁把这台车运到广州,给了树春。因为仇恨贫穷,树春发誓要干出个样子来,这些年,树春从洗厕所,做保安干起,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到2004年时,树春的粤吉化学用品有限公司已拥有资产100多万元了。

此时,何庆魁和高秀敏筹拍电视连续剧《圣水湖畔》,要成立一家影视公司,树春支持他爸,出资成立了庆魁影视公司。其实,树春并不特别喜欢搞影视,他投资帮爸爸成立影视公司,是想让爸爸知道他已经很有钱了,想让爸爸兑现离家时许下的诺言,回到妈妈身边。庆魁影视公司成立的当天,趁爸爸高兴,树春对他说:“爸,当初你离开妈时,你对我们承诺,等咱家富了,你就回到我妈身边,现在,你回到妈身边吧!”当时,老何忙着招呼到场的嘉宾,没在意树春的话。他不知道,那是树春最后一次劝他回到母亲身边。

2005年4月,《圣水湖畔》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获得了巨大成功。8月,正在何庆魁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中,准备筹拍《圣水湖畔》续集时,却无端地被卷进一场版权官司中,更让何庆魁和张艳茹痛不欲生的是,8月8日深夜,准备第二天回东北帮父亲处理官司的树春,酒后驾着那辆沙漠王吉普车钻进了一辆大货车底下,当场车毁人亡。站在树春遗体旁,何庆魁几次哭得昏过去。张艳茹理解他,他这一生,孩子小时他贫穷,没让孩子过上好日子;刚刚好一点,他又离开了孩子们和高秀敏生活在一起。何庆魁一直想做得更好些,让树春承认他是一个优秀的父亲,一个好父亲。可是,树春却开着他送的车永远离开了人世,不再给他机会了。

祸不单行,树春去了刚10天,高秀敏又突然地去了。高秀敏去世时,张艳茹正沉浸在丧子的悲痛中,猛听到高秀敏没了,张艳茹不禁痛哭失声。她让二儿子树成披重孝赶去长春,送高秀敏最后一程。

何庆魁赶往长春给高秀敏送葬时,张艳茹在松原的家里也给她设了灵堂。对着高秀敏的遗像,张艳茹泪流不止:“秀敏,其实,这些年过去了,我原谅了你,爱本无罪,你怎么走得这样早啊!到最后我也没真正把老何给你,你一定很遗憾吧!”

如今,张艳茹一直住在辽源市二儿子树成家中,多少次午夜梦回,想起长眠地下的高秀敏,她都懊悔不已。婚姻是自私的,他们三个人一直这样和平共处,实际上是硬生生将三个苦命的人拴进了一个死结里,终身不得解脱。如果当初自己果断一点,放手让老何到秀敏的身边,也许三个人都会真正快乐起来,而秀敏也不会留下终身的遗憾。可是如今,他们再也没有挽回的机会了。

斯人已逝,张艳茹唯愿活着的亲人能重寻安宁平静的生活,各自珍重!

在乐清柳市一带,对歌,又名斗歌、对口白、唱口白、文播台,是乐清民间文化的一束奇葩,其腔调唯配以

对歌乐清方言(西乡)才珠联璧合。每逢元宵佳节,人们都要聘请艺人去演唱“对歌”。相传为光绪年间闻福臻所创。《闻宅宗族谱福臻翁传记》载称:“……通宵达旦,互相斗歌,无论提唱何书,辄通遍背诵,莫差一字……”。每当演唱“对歌”时,由一人在台上演唱,俗称“坐台”,台下听众根据坐台所唱的内容可自由上台陪唱、对唱或斗唱,俗称“陪台”。坐台根据陪台所问,在“冬冬”五声鼓响之后,就要一一予以回答。所答内容既要切合实际,又要隅句押韵。否则就算输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8874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1
下一篇2024-04-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