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花文言文怎么说

喜欢花文言文怎么说,第1张

1 一篇描写自己喜欢的花的文言文

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编辑本段翻译 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爱的有很多。

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2 一篇描写自己喜欢的花的文言文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编辑本段翻译

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3

回答人的补充 2009-10-21 17:45 杂谈之梅语古之有云:“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然,其亦所漏之花也爱菊者其必有义愤填膺之念,然则无所愤发之者所欲为者,大有隐逸于世,实则对世俗之不公,怀才之不遇之费神也,尚欲求保其全之意,遂取隐之者也爱牡丹者,其乃实与世俗之念同步也,不足以评之也爱莲之人,虽洁身自好,然则有愤世嫉俗,然亦无奈之嫌也,何赞之有哉?瞎写的,难登大雅,请见谅!然则世间何为圣者哉?予以为当取之者,非梅不可为也坚毅者有云:“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其取梅之坚韧之魄而学之,虽身处艰难困境,亦愤发不息,苦中取乐何不为哉?取其桀骜不群者亦有之也:“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虽不融于世,然亦心存乾坤万里之意,于莲之较者,更胜之一筹也! 且梅亦为百花之先于世,“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试观群芳者,何之有为哉?有花然则不华也,散香亦未浓郁之使人厌之也,故尔怜之也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回答人的补充 2009-10-21 17:57 题目我觉得不是很好,内容也是我瞎凑乎的,你可别当真哦,只可以借鉴就好了 回答人的补充 2009-10-21 18:27 又改了一下,你看看怎么样?(题目)杂谈之梅语(第一节) 古之有云:“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然,予以为其亦所漏之花也(第二节) 爱菊者,其必有义愤填膺之念,然则无所愤发之所矣所欲为者,莫过于隐逸于世,此诚为对,怀才之不遇,世俗之不公之费神也,尚欲求明哲保身之念,遂取菊之意以喻己之隐逸之念也(第三节) 爱牡丹者,乃与世俗之念同步也,何足评之也( 第四节) 爱莲之人,虽有洁身自好之喻,然亦可谓有愤世嫉俗之嫌,诚则无奈之心者为,何赞之有哉?(第五节) 然则世间何为圣者哉?予以为当取之者,非梅不可为矣(第六节)尚坚毅者之有云:“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时”第七节) 其取梅之坚韧之魄而学之,虽身处艰难困境,亦愤发不息,苦中取乐何不为之而赞哉?(第八节)取其桀骜不群且心怀天下者亦有之也:“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虽不融于世,然亦心存乾坤万里之意,莲之较者,犹更胜之一筹之胸怀也! (第九节)且梅亦为百花之先而于世矣“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试观群芳者,何之有为哉?(第十节) 虽有花者,然则不华也,虽亦散香也,亦未浓郁至使人厌之也,故尔怜之也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4 初一(上)喜爱菊花的古文翻译

(你这篇我怎么没看过?我在初一学的是《童趣》,教材又改了???)

只有在每年篱笆移动去花绽放的时候,长久急需的兴趣(才)成了癖好。喜欢摘下(它们)插在花瓶中,(我)不喜欢玩为盆景。并非盆景不足以观赏,[“以”我不会翻]自己没有有可供种植的园圃,不能自己种植,在市场上买,又太多不好选择[这句我也不确定],所以(我)不采用它们罢了。这个插花,数量为单好,不适合插双数。每瓶花之躯一种花而不要颜色[“色”好像不译为颜色]不一的,瓶口要广口的而不要窄小的,广口花瓶(中的花)可舒展不拘束。从五七支花至三四十支花,必在瓶口以一丛怒放,由于不散漫,不耷拉在瓶口为好,正所谓“整把的宜紧”。有的亭亭玉立,有的飞舞横斜。花要参差,其间夹在花蕊,[以下不会翻]

(把你的课下注释补充上来,本翻译的错误,请广大网友纠正)

5 我想送你一朵花 用文言文怎么说

比较普通的说法我觉得应该是:吾欲将此花赠汝/吾欲赠汝此花

其实可以有很多种说法,

其中“我”可以有“吾”“余”等等

“送”可以译为“贻”“赠”“献”。等等,根据语境不同自己选择

“你”可以译为“汝”“尔”“卿”。等等,根据对象不同自己选择

所以可以把上述字词任一组合,就能够译出来

另外,课根据意思自己添加一些介词之类的,

例如加“于”可译为类似:此花吾欲赠于汝

另外一些字词如果意思有轻微偏差,可以自己按情况斟酌改动,因为毕竟语言翻译这东西没有标准的最好答案,只有更好的接近本意而已

6 我喜欢你用古文怎么说 唯美风

1、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2、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不见白头相携老,只许与君共天明。

4、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问情人花开花落,是造化羽扇纶巾。

5、思此星晨非昨夜 为谁风露立中霄。

6、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7、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以上都可以表白的。

7 关于爱茉莉花的文言文

北宋 叶廷珏《茉莉》:

露华洗出通身白,沈水熏成换骨香,近说根苗移上苑,体渐系出本南荒

南宋 刘克庄《茉莉》:

一卉能熏一室香,炎天犹觉玉肌凉野人不敢烦天女,自折琼枝置枕旁

清代 陈学洙《茉莉》:

玉骨冰肌耐暑天,移根远自过江船山塘日日花城市,园客家家雪满田新浴最宜纤手摘,半开偏得美人怜银床梦醒香何处,只在钗横髻发边

清代 王士禄《茉莉花》:

冰雪为容玉作胎,柔情合傍琐窗开香从清梦回时觉,花向美人头上开

       陈紫函与戴向宇是因戏结缘的,某次做节目时戴向宇搭了陈紫函的车,在上车后戴向宇给了陈紫函一份便当,两人才确定了彼此的心意。

    

         对于这个消息,网友纷纷表示过于震惊,毕竟在年纪上陈紫函大了戴向宇整整九岁。但从照片中陈紫函的状态来看,很显然,她是幸福的,脸上的笑容洋溢着太多的甜蜜。对于陈紫函,大家应该都不陌生,自千禧年出道以来,陈紫函这些年的演艺事业一直都是顺风顺水的。她的作品非常多,同时也有很多经典,比如《大汉天子》、《笑傲江湖》、《倚天屠龙记》、《白蛇传》、《神雕侠侣》和《活佛济公》。很多人可能都觉得,陈紫函能出演这么多的作品,主要原因还是她的长相,不可否认,她长得非常美,那是一种带着妖媚的美。 一个演员的长相,肯定是能在她的演艺事业中起到一些帮助,但想要长远地走下去,单靠美貌是不够的,因为娱乐圈最不缺的就是长得好看的女演员。

       陈紫函靠着美貌起步,然后靠着演技和实力一步步稳扎稳打,这才有了这么多部经典的作品和角色。在和戴向宇结婚前,很多网友都在为陈紫函的终身大事揪心,毕竟女神年纪已经不小了。但当得知陈紫函嫁给的是戴向宇时,网友又开始瞎操心,认为戴向宇年纪太小,再加上长得太帅,会不会不靠谱?但你有没有想过,陈紫函自己长得也很美,难不成非得找一个见不得人的人嫁了才叫靠谱。虽然网友经常质疑二人的婚姻,但本人却丝毫不受影响,低调中也能看出两个人其实非常相爱。近日,有网友曝光了一段视频,陈紫函工作时戴向宇突然现身探班,提前并没有告诉陈紫函,似乎是为了给她一个惊喜。戴向宇没有出现前,陈紫函一身红色西装,一副女强人的样子,直到旁边的人提醒陈紫函转身,她才看到一直默默站在她身后的戴向宇。

      陈紫函整个人的感觉瞬间就变了,从之前的女强人化身小娇妻,甜蜜地朝戴向宇走了过去,戴向宇眼中也是化不开的温柔。可以看出,两人的感情非常好,网友纷纷感慨,这一幕简直像极了现实版的小娘惹,虽然两人已经结婚几年了,陈紫函也已经45岁了,但两个人在一起的感觉就是爱情啊,特别甜蜜。不得不感慨,陈紫函真的是嫁对了,虽然戴向宇年纪小又长得帅,但却真心爱她,最后祝愿两人可以一直甜蜜幸福下去。 

孔子跟南子并没有什么关系,只是隔着细葛布做的帏帐见过一面。

孔子周游列国期间来到卫国,当时卫国实际的掌权者是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南子妖媚,名声不好,不过她仰慕孔子的能力和品德,知道孔子来了便很恭敬地请孔子去与她会见。于是就有了“子见南子”这一段。 

扩展资料:

孔子在周游列国的时候,曾多次拜访隐士,而到了卫国之后,卫国的男子就派人跟孔子说,天下有品德的人只要是看得起我卫国,并且愿意跟我的丈夫称兄道弟的人,就一定要来见我,而我也很想见你。

孔子遇到这突来的邀请,先是辞谢,只不过屡次辞谢不掉,就只好登门拜访,去见南子。在他们见面的时候,南子在两个人之间放了一张帷帐,避免跟孔子的直接接触,孔子进入大门之后,先是给她行了一个大礼,南子也给他回敬了两次礼。

这一段“子见南子”描述,是在我们常说的《史记》中出现,并且记录的非常详细,详细到细节都很生动,给人一种联想翩翩的感觉,这才会有人把这起事件联想成两个人的风流韵事。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孔子周游列国,第一个去的就是卫国,谁都知道灵公对孔子那是相当不错的。

但是灵公和南子这一对夫妻品德并不怎么好,南子是宋国人,只不过是嫁给了灵公,因为她的美貌深受宠爱,灵公为其新建了一所宫殿,灵公常常邀请各国来此探讨国事。而公子朝跟自己的妹妹南子是有过私混的,常常借着国事的名义,然后去宫殿里找妹妹私混。

但是这件事情被卫国的太子发现,南子很担心他会登基之后找自己算账,因此她需要寻找更多的人来支持自己,而孔子就是一个精神领袖,是一个很不错的合作者。孔子本不愿去登门拜访,但是觉得自己现在身在卫国,是想要让灵公推行自己的道义,而现在他的妻子邀我上门。

经过反复的权衡之下,孔子只好前去拜见。孔子前去的时候,是带上自己的一个弟子,那就是子路,子路觉得老师去见这么一个人,对南子感到非常厌恶,深怕孔子会被拉拢过去,因此,子路非常的不悦。

-子见南子

《红楼梦》中的人物,总是一出场便写得栩栩如生,使人仿佛听到了她们的声音笑貌。但是有一个人物却似乎是例外,这就是薛宝琴。冯育栋先生说,宝琴是“谜一般的人物”①。周五纯先生说:“《红楼梦》文字有没有不得力之处有。比如写宝琴,化了不少的功夫,但宝琴还是如纸糊的美人儿,没有什么生气。”②梁归智先生则提出问题说:“有一个大家都感到困惑却谁也没有详加研讨的问题,那就是薛宝琴在《石头记》中的地位。”③

雪芹用了不少笔墨,通过众人之口盛赞了宝琴的才貌和性格。显然,这个姑娘必是书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不料,直至八十回之末,人们也没看到她在书中占有什么重要地位.除了同大家一起玩玩,一起作作诗,关于她也没见有什么重要情节。想必她的主要事迹是在八十回之后吧

有高鹗的续书在,接着往下看就是了。没想到看完以后,人们更堕入了五里雾中。四十回内,宝琴几乎没有露面.只在最后,由王夫人交待了几句: “那琴姑娘,梅家娶了去,听见说是丰衣足食的,很好。”

看来要揭开这位薛小妹之谜,只有从八十回前的伏线、暗示和脂批中去找线索,似乎别无他途。

一 大观园的尖子

四十九回宝琴兄妹和贾家另外一些亲戚来到荣府。宝玉见过后,回来向袭人等道:“你们还不快看人去!……你们成n家只说宝姐姐是绝色的人物,你们如今瞧瞧他这妹子,更有大嫂子这两个妹子,我竟形容不出了。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人上之人来!”晴雯等早去瞧了一遍回来,对袭人说:“你快瞧瞧去!大太太的一个侄女儿,宝姑娘一个妹妹,大奶奶两个妹妹,倒象一把子四根水葱儿。”大嫂子这两个妹子和大太太的一个侄女儿,都是说来作陪衬的。后来探春称赞宝琴,才把话说明白了:“果然的话,据我看,连他姐姐并这些人总不及他。”

姐妹中生得最好的本来就是宝钗和黛玉,她两个是燕瘦环肥,一时瑜亮。今照探春说来,宝琴之美竟超过了她姐姐和大观园中包括黛玉在内的所有女孩子。她一定是肥瘦适中,增之一分则太肥,减之一分则太瘦;“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

芦雪庵联诗,宝琴黛玉共战湘云,结果诗句之多,湘云第一,宝琴第二,黛玉屈居第三。宝琴诗才之敏捷竟然超黛玉而追湘云。邢岫烟、李纨,宝琴三人的咏梅诗,众人称赞了一番,都指宝琴的一首更好。黛玉湘云二人斟了一小杯酒,齐贺宝琴。宝钗道:“你们天天捉弄厌了我,如今捉弄他来了。”黛玉的《桃花行》,宝琴戏说是她作的,宝玉也认为她确有此才。可见,宝琴的诗才兼有钗黛湘之所长。

以性格论,“宝琴年轻心热,又见诸姊妹都不是那轻薄脂粉,且又和姐姐皆和契,故也不肯怠慢。其中又见黛玉是个出类拔萃的,便更与黛玉亲敬异常。’宝钗对湘云说:“说你没心,却又有心;虽然有心,到底嘴太直了。我们这琴儿就有些象你。”这种写法表明,宝琴兼有湘钗黛性格上的优点:有宝钗之和而无其冷,有黛玉之高而无其僻,有湘云之快而无其憨。但是,所有这些都还是按照评论女孩的一般标准来看的。宝琴最重要的优点作者没有用明笔来写。薛姨妈因贾母有意求宝琴为孙妇,说了下列一段话:

“可惜这孩子没福.前年他父亲就没了。他从小儿见的世面倒多,跟他父母四山五岳都走遍了,他父亲是好乐的,各处因有买卖, 带着家眷,这一省逛一年,明年又往那一省逛半年,所以天下十停走了有五六停了。那年在这里,把他许了梅翰林的儿子,偏第二年他父亲就辞世了,他母亲又是痰症……”

从这段话里可以看出:宝琴的母亲有痰症,此时必已死去, 只不过没等说出来,凤姐就插嘴打断了。因父母双亡,兄妹才来到京缄,以后便长期住在薛姨妈家,成为其家的成员。以前是分家各过的,宝琴的父亲是普通商人,和薛蟠是皇商不同。宝琴自幼随父天下十停走了有五六停,见的世面很多。她必然视野宽广,思想甚为解放,而且注重实际,不象宝玉颇多幻想。这些都是贾府中人远不能相比的。

例如,宝琴的十首怀古诗中有两首涉及《西厢记》和《牡丹亭》。宝钗说:”不大懂得,不如另作两首为是。”,黛玉说:“咱们虽不曾看这些外传,不知底里,难道咱们连两本戏也没有见过不成”探春说:“这话正是了。”李纨说:“况且又不是看了‘西厢’‘牡丹’的词曲,怕看了邪书.这竟无妨,只管留着。”显然,四个人都看过这种“邪书”,否则为什么都赶紧表白说没有看过呢宝琴呢,她既然写了那两首诗,就是认为看这类书是极平常的事,不需要装作没有看过。这就比上面那四个人高了一筹。

宝玉要起社咏水仙腊梅,宝钗戏说要邀一社咏太极图。宝琴借题发挥说:“我八岁时节,跟我父亲到西海沿子上买洋货,谁知有个真真国的女孩子,……有人说他通中国的诗书,会讲五经,能作诗填词……”后来她念出了那金发女郎作的那首雄浑豪放的“昨夜朱楼梦”。这表明宝琴由于胸怀广阔,她对诗的见解有所不同,她若认真作诗,其风格必然也是雄浑豪放的。这也表明,她去过外国, 接触过外国社会和文化。

象这样一个项儿尖儿的人物,在书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

二 尘世上的兼美

庚辰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有回前脂批如下:

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故写是回,使二人合而为一。……

俞平伯先生非常重视这条脂批,说:“这对于读《红楼梦》的是个新观点。”④但是,这一观点后来基本上被否定了。

愚见以为,“钗黛合一”之说有重新加以讨论的必要,而要评论此说,必须先弄明白上述脂批说的是什么。脂砚在《红楼梦》成书过程中是起了重要作用的,他深知拟书底里,负责整理抄写,可能不少素材是由他提供的。所以,对于一条脂批,不宜于还未弄清它的含意就轻易地予以否定。实际上,越使我们感到奇怪的脂批,其中恐怕越有深意。

我认为, “钗黛合一”的观点在雪芹的整体艺术构思中占有重要位置,甚至可以说是统率全书的。这一观点有两个方而:脂批中“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说的是第一个方面,简单地说就是“一身分为二女”。批中其余的话说的是第二个方面,简单地说就是“二女合而为一”。

现在先看“一身分为二女”是什么意思。书的主人公贾宝玉是生于封建末世的一个贵公子。他应当走什么样的生活道路,这是《红楼梦》所要处理的最重大的问题之一。《红楼梦》是要反封建的。为要处理宝玉的生活道路问题,作者可以塑造他成为这样一个人:一方而反对封建礼教,一方面又有强烈的事业心。在封建制度下,二者是矛盾的。要想有所作为建功立业,就要顺应封建礼教;否则就难以有所作为。宝玉怎样选择他的生活道路呢要解决这个问题,书中就要写他经常自己做思想斗争.这就非常沉闷,不象是小说了。雪芹不是那样处理的。他塑造了薛宝钗和林黛玉二女,把本来要赋予宝玉一身的两种互相对立的思想分别赋予钗黛二女,使黛玉具有叛逆思想而宝钗认为人应有所作为。二女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物,并不是概念化的.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为了加强二女的对立性,他使二女在容貌、才华、性格等方面都互为对立而,各有千秋。正如俞平伯先生所说,二女“若两峰对峙,双水分流,各极其妙莫能相下,必如此方极情场之盛,必如此方尽文章之妙。”④这样,雪芹就用二女的矛盾和纠纷代替了本来要写的宝玉自己的思想斗争。为了让黛玉在贾府这个封建贵族家庭中不致于太孤立,作者使宝玉也成为一个厌弃封建礼教的叛逆者而缺少事业心那一面。

我们知道,前五回对于理解全书是非常重要的,其中第五回尤为重要。尘世之外的虚幻世界中,有三种力量在生活道路上争夺宝玉。一是警幻仙子,她要培养宝玉成为情种情痴,不管世人诽谤而坚持“意*”二字。二是宁荣二公之灵,他们希望宝玉读书上进,克绍箕裘。三是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他们要度脱宝玉悟道觉迷,出家当和尚。这天,警幻遇见了宁荣二公之灵, 双方会谈达成协议:由警幻出面,引宝玉梦魂到太虚幻境,设法教导,让他既做情种情痴,又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警幻先带他到薄命司,让他看那些册子。正册第一页上就是一图二女,后面那四句话无非是让他既纳宝钗停机之谏,又怜黛玉咏絮之才。然后让他听《红楼梦曲》。[引子]后面第一支曲子就是一曲二女的[终身误],这是让他既重金玉良姻,又重木石前盟。第二支曲子[枉凝眉],海内外研究者中都有人主张,此曲也是一曲二女,这是对宝玉说,二女都很好都和你有缘嘛,“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显然,这一图和二曲都是雪芹对“一身分为二女”所做的提示。看了册子听了曲,“痴儿竟尚未悟”。 于是警幻打出了王牌,将其妹乳名兼美字可卿者配与宝玉成婚。兼美姑娘是雪芹对“二女合而为一”所做的提示。婚后第二天,宝玉和兼美携手出去游顽,迎面一道黑溪阻路,这就是迷津。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早派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驾一木筏埋伏在迷津中,单等宝玉到来,就要把他拉下木筏,渡到彼岸,让他当和尚。警幻从后追来喊话道:“快休前进,作速回头要紧!”话犹未了,迷津内竟有许多夜叉海鬼将宝玉拖将下去。宝玉喊道:“可卿救我!”这就是说,只有“二女合而为一”的兼美才飞能将宝玉救出迷津,使他找到正确的生活道路。

幻境中的事情是雪芹用浪漫主义的笔法来示意书中后面的情节的,那么,书十是否有一个“二女合而为一”的尘世上的兼美呢

有的,但这不足秦可卿。秦可卿的容貌只是“生的袅娜纤巧”,并非“鲜艳妖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她的思想性格和钗黛毫无共同之处,才华更谈不到。幻境中的兼美字可卿,只不过是作者借以暗示秦可卿和宝玉的不正当关系而已。至于程乙本说的秦可卿“又起个官名叫做兼美”,那是高鹗妄加的,因为直到程甲本还没有那句话。

这个尘世上的兼美是谁呢这不是别人,就是我们的宝琴姑娘!上节巾我们已经看到,宝琴在容貌、才华、性格等方面兼钗黛之美而过之。但更重要的还要从思想上来看。

宝琴兄妹生于普通商人家庭,其父带他们到处经商,从而使他们广泛接触社会和商业活动。他们属于康雍乾时期的新兴市民阶层。这种新兴市民的思想意识和要求在当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他们有发展其所经营的事业的要求,有反封建的自发倾向。两个方面在他们的思想中是统一的。所以,宝琴的思想正是钗黛思想的合一。不是硬捏在一起的合一,而是经过扬弃提高到一个新层次的合一。

宝琴恰恰是雪芹有意塑造的,在容貌、才华,性格、思想上全面的,尘世上的活的兼美。所以,“钗黛合一”不是抽象概念,不是幻想,而是《红楼梦》中真有这样一个人物。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对于“钗黛合一”之说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

宝琴作为“钗黛合一”进人大观园是起一种启示的作用,预示宝玉日后将走上正确的道路,奋志著书从事启蒙工作。⑤

宝琴进人贾府的四十九回,回目上联是“琉璃世界白雪红梅”,接着五十伺有关于梅花的大量描写,下列一段文字尤其值得注意:

一看四面粉妆银砌,忽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身后一个、丫环抱着一瓶红梅。……只见宝琴背后转出一个披大红猩毡的人来,贾母道:“那又是那个女孩儿”众人笑道:“我们都在这里,那是宝玉。”

宝琴是末世冰雪中一枝报春的梅花。她站在山坡上遥遥等待,等待宝玉能够从后面跟上来.作者的寓意何其深远!

八十回前,这枝报春梅花是含苞未放的。她的主要事迹还在八十回后。我们必须对此也进行探索,才能全面地认识她在书中的重要地位。

三 暖香坞的十三首诗谜

第五十回和五十一回,众人在暖香坞雅制春灯谜。宝钗、宝玉、黛玉各有一首诗谜,宝琴以十个地方的古迹为题作了十首怀古诗,既怀往事,又是谜语。宝琴是“谜一般的人物”,为了探索八十回后雪芹是要怎样写这个人物的,我们就从这十三首诗谜着手吧。

暖香坞除此还有几个谜语,书上都给出了谜底。惟有这十三首诗谜没有谜底,“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蔡义江先生⑥和梁归智先生③认为这些诗谜都隐寓书上人物的事迹,认为这才是真正的谜底。我非常同意两位的观点,但对所隐的人或事物和两位的看法稍有不同⑦。十三首诗谜是一个整体。我认为宝钗诗谜和黛玉诗谜相当《红楼梦曲》的[引子],赤壁怀古相当[尾声]其余十首诗谜隐十二个女子如下:黛玉、宝钗、湘云、元春、李纨、风姐、尤三姐、惜春、探春、秦可卿、迎春、宝琴。宝玉诗谜隐同他有爱情婚姻关系的前三女,宝琴其余九首诗谜依次隐其余九女。这是有别于太虚幻境正册十二钗的另一种十二钗,可称之为“暖香坞十二钗”。这是以尤三姐和宝琴代替了那里的妙玉和巧姐。十二钗本来是不固定的,例如四十九回就明文列出了又一种十二钗。

现在我们分析隐尤三姐和宝琴的那两首诗谜:

广陵怀古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这首诗用于尤三姐非常贴切。“蝉噪”指贾蓉、贾琏等对三姐的戏弄, “鸦栖”指贾珍对她的污辱。三姐破着没脸,这些人才不敢欺负,“蝉噪鸦栖”才算转眼过去了。“隋堤”多柳,指柳湘莲。三姐思嫁柳二郎,贾琏在路上恰好遇到他,把亲事说妥。“隋堤风景近如何”这是说,三姐思想湘莲,不知他近日景况如何,盼他“早早回来完了终身大事”,诗的后两句是说,因为宁府素有风流之名,只有门前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所以“惹得纷纷口舌多”:二姐三姐“与贾珍贾蓉等素有聚尘之诮”,连宝玉也说“真真一对尤物”。结果湘莲退婚,“情小妹耻情归地府,冷二郎一冷入空门”。

梅花观怀古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这诗只要看题目中的“梅花”二字和第一句中的“梅”字就知道说的是宝琴,不会是别人。这是她怀古诗的最后一首,以最后这首诗说她自己,这种安排也是很得体的。“不在梅边在柳边”,这句诗的含意再明显不过:日后宝琴没有嫁给梅翰林之子,而是嫁给了一个姓柳的,遍查书中男性人物,姓柳的只有柳湘莲和第十四回送殡的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柳芳。柳芳既袭子爵,早已使君有妇。所以宝琴只能是嫁给了柳湘莲!诗的第二句说,这位冷郎君因见宝琴的画像而生爱慕之情,正象柳梦梅见到杜丽娘的画像一样。魂寄梅花观的杜丽娘和柳梦梅是一梅一柳,比作梅花的薛小妹和柳二郎也是一梅一柳,恰相对照。“春香”这个名字是借用.“香”字谐音“湘”字,“春香”借指湘莲。三四两句说:宝琴湘莲婚后因故分离。去秋相别,今又西风萧瑟。宝琴日夜想念湘莲,盼他到来丰妻团圆,既云“莫忆春香到”,则团圆已不可得矣。

十二钗应代表妇女中的十二种类型。幻境十二钗是警幻显给宝玉看的,因而有局限性。尤三姐、宝琴,湘莲都属于贾府之外的普通市民阶层,而二女都与湘莲有婚姻关系。以二女代替幻境十二钗中的妙玉巧姐而形成暖香坞十二钗很可能是雪芹在五次增删中较晚期的构思。

四 柳絮词和梅花诗

上节对《梅花观怀古》的分析有没有附会之嫌呢如果只有那首诗,自然难免使人觉得孤证不足信。那么,让我们再看宝琴的一词一诗。

第七十回“史湘云偶填柳絮词”后,姑娘们以柳絮为题起社填词,限各色小调。这次起社是八十回前的最后一次,接着荣府屡有变端,此后更必大故迭起,恐怕八十回后也很难再有起杜之事了。所以,这次起社所填的五首词决非无病呻吟,其中必有寓意,或预示贾家败亡后诸芳如柳絮飘零,或隐含填词者本人的日后遭遇。笔者曾分析湘云的《如梦令》和探春、宝玉的《南柯子》⑤此处我们看宝琴的《西江月》: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此词中“明月梅花一梦”分明就是说宝琴没有嫁给梅氏子。“汉苑”植有柳树,“隋堤”植柳尤多,都指柳湘莲而言。“汉苑”借指长安。‘汉苑零星有限”,这是说在京城时柳湘莲和宝琴已相遇定情或已订婚,但尚相见无多。当年隋炀帝是从北到南凿河筑堤,所以“隋堤点缀无穷”说二人成婚是在薛家由北回南以后。三四两句是回想贾家败亡时,“三春去后诸芳尽”,宝琴自己和梅氏子的姻事也成为一梦。“明月梅花一梦”还含有这样的意思:宝琴曾和梅氏子在月下相见,相见后即成永别。此词上半阕等于说“不在梅边在柳边”,只不过说得更详细些而已。

尤三姐自刎时有悼词说:“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这就是“落红庭院”。“香雪”形容柳絮。此词下半阕是说江南江北发生战事。有的人血洒在庭院,有的人逃去后不知如柳絮飘落到谁家。江南江北一带尽都是如此。上节说,宝琴湘莲婚后因故分离。由此词看来,二人是在战乱中离散。“最是离人恨重”,二人分散后,深怀离恨而不能再聚。“几处落红庭院”有可能隐含宝琴有和尤三姐同样的悲惨结局。

现在看宝琴的《咏红梅花》: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竟奢华。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虹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作为咏梅,第一句说的当然是梅枝梅花。其寓意是说贾家盛时,大观园花木繁茂。下句说园中儿女的衣妆争奇斗艳,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恰有大段文字写众人的雪中装束。 薛家是在荣府东北上一所幽静房舍内居住。“闲庭曲槛无余雪”,“雪”字谐薛字,贾家衰败后,薛家回南,那所房舍内就没有薛家的人了。“落霞”指落下的梅花而言,“流水空山有落霞”意谓梅氏子死去,宝琴和他的姻事成空,如流水落花般去了。

“幽梦冷随红袖笛”,“冷”字指冷二郎,这句诗说湘莲和宝琴互相人梦而在梦中相随。这正象柳梦梅和杜丽娘在梦中相遇一样。“香’字谐“湘”字,指湘莲。“游仙香泛绛河槎”则是说工人如牛女会于银河而成婚了。“前身定是瑶台种”:这样的好夫妻前身定是瑶台之金童玉女,“无复相疑色相差”:岂能由于尘世之处境不同对此良缘有所怀疑呢处境有何不同,看下节自知。此诗未说到二人婚后之事,调子较为欢快。

五 不是冤家不聚头

以上两节是从宝琴的角度来看她和湘莲的关系的,本节再从湘莲的角度来看一下。

四十七回湘莲一出场就和薛家发生了异乎寻常的关系,正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他苦打了薛蟠,因而“惧祸走他乡’。薛家一家人恨透了他。薛蟠“睡在炕上痛骂柳湘莲,又命小厮们去拆他的房子,打死他,和他打官司,”薛姨妈“意欲告诉王夫人,遣人寻拿柳湘莲,”幸亏宝钗劝住。

奇怪的是,六十六回湘莲和薛蟠竟结拜了生死弟兄。后来湘莲进京,“先来拜见薛姨妈,又遇见薛蝌,……薛姨妈也不念旧事,只感新恩,母子们十分称谢。又说起亲事一节,凡一应东西皆已妥当,只等择日。柳湘莲也感激不尽。”象这样出人意料的描写显然是重要伏笔。此处写湘莲和薛氏母子亲如家人,又写薛家替他筹办亲事,这不简直象是薛家要招他人赘为婿吗“又遇见薛蝌”五字也决非闲文,因为他们日后是亲郎舅。

尤三姐自刎后,湘莲大哭一场,“出门无所之,昏昏默默。自想方才之事,原来尤三姐这样标致,又这等刚烈, 自悔不及。”下面的几句话也很奇特:

正走之间,只见薛蟠的小厮寻他家去,那湘莲只管出神。那小厮带到新房中,十分齐整。

此处正写湘莲思念尤三姐,下面就要跟着道士走了。怎么忽然插入这些话写他仿佛到了薛家新房之中呢这似乎是节外生枝,毫无必要,所以后来的版本把这些完全删去了。现在我们就懂了:这正是暗示湘莲没有做成尤家的女婿,日后却成为薛家的女婿。

下面写湘莲跟道士出家的写法也有深意:

柳湘莲听了,不觉冷然如寒冰侵骨,掣出那股雄剑,将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便随那道士,不知往那里去了。后回便见。

六十七回开始,有一段类似的话:

柳湘莲见尤三姐身亡,痴情眷恋,却被道人数句冷言打破迷关,竟自截发出家,跟随疯道人飘然而去,不知何往,暂且不表。

这些话显然表明,所说的出家并不是真出家,“将万极烦恼丝一挥而尽”不过是一时激动,否则跟老道出家何必削发呢既说“不知往那里去了,后回便见”,又说“不知何往,暂且不表”,可见以后还要写他的事迹。既然要写,就必是重要事迹,否则岂非蛇足吗

甄士隐《好了歌解》中有一句说:“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粱。”旁有脂批“柳湘莲一千人”。这表明柳湘莲日后落草当了山大王。这是在什么时候呢应是在和宝琴成婚之前。成婚时,一在绿林,一是民家女,因而说“色相差”,上节说,二人婚后在战乱中分离,这显然是湘莲等造反而被朝廷战败。

《红缕梦》主要是写“诸芳”。作者白云:“忽念及当日所月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 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又借石头的话说:“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巾所有之人,……亦令世人换新眼目,……”高续实际上只写了林黛玉一芳,连薛宝钗都写得疲疲塌塌,史湘云、薛宝琴更“一并使其泯灭”了。雪芹在八十回后写宝琴,虽因当时文网有难以下笔之处,但一定会用曲笔写得十分精彩动人的。

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全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爱莲说》的艺术特点:

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这使文章更具思想特色。

全文不到一百五十字,所表现的内容却是丰富的。这里有爱花史的概述,有对莲花的描绘,有对诸花的品评,有自己感情的抒发。而这一切,无不是为了突出“爱莲”的主旨,宜接写莲,约占了篇幅的三分之一。真是既惜墨如金,又详略得当,而无文意不足。

作者娴熟地运用拟人化手法,赋予了花儿各自不同的思想性格和品德情操。菊花,是隐逸者的形象;牡丹,是富贵者的形象;而莲花则是美的理想的化身。它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娴静多姿;又像高洁不凡的雅士,风度翩翩;还象洁身自好的君子,高标傲世。

回答于 2021-06-14

赞同45

1

下一条回答

电子图书书-京东数码,尖货新品,选大牌有保障!

电子图书书-京东数码,精选商品,超值特惠,尖货新品,这么便宜,别再犹豫!「京东」品类全,折扣狠,送货快,省事又省心,享受购物就在「JDcom」!

北京京东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告

头顶种植头发需要好多钱-淘宝综合购物平台,年终盛典,优惠不停!

头顶种植头发需要好多钱-寻找新潮流,新风向,就上淘宝买买买,好货不用等,大牌集结,全网低价,放心之选!网购逛淘宝,更高性价比,榜单好物,品质优选,乐享不停!

杭州易宏广告有限公司广告

大家还在搜

六年级上册语文下载

七年级上册语文笔记

表白情话最暖心长句

爱莲说的意思是什么

爱莲说的说

分手后挽留句子

老婆大人零食店加盟

上海翻译公司

植头发费用大约要多少钱-淘宝综合购物平台,年终盛典,优惠不停!

植头发费用大约要多少钱-寻找新潮流,新风向,就上淘宝买买买,好货不用等,大牌集结,全网低价,放心之选!网购逛淘宝,更高性价比,榜单好物,品质优选,乐享不停!

广告

爱莲说的意思

视频回答

暖暖后宫皇妃

117点赞1评论

更多专家

《爱莲说》的意思是什么?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马上提问

最美的花火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lanqiuwangzi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garlic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1888493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篮球大图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动物乐园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AKA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爱莲说的意思

原文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②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有的版本为“甚”)爱牡丹。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④中通外直,不蔓(wàn)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⑤予谓菊,花之隐逸(yì)者也;⑥牡丹,花之富贵者也;⑦莲,花之君子者也。⑧噫(yì)!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⑩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①水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朵,值得喜爱的有很多。②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大多很喜欢牡丹;③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污秽沾染,在清水中洗涤而不显妖媚,④它的茎里面是通透的,外面则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挺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可亲近而不庄重的玩弄它。  ⑤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⑥牡丹,是花中的大富大贵者;⑦莲花,是花中的君子。⑧唉!对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⑨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人还有谁呢?⑩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注释  北宋仁宗嘉佑八年(1063年),周敦颐与沈希颜、钱拓共游雩都罗岩(今江西赣州于都县)时创作的,有诗刻石。  爱莲说:出自《周濂溪集(周元公集)》。“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死后皇帝所赐的称号)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北宋哲学家。周敦颐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也称杂说。这种文体一般讲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是著名的隐士。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盛:特别,十分。甚:很,十分。  可:值得。  独:只,唯独。  蕃(fán):多。  自:自从  予(yù):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庄重。 妖媚  焉:声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谓“李唐”。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此为意译,只直译为: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显清芬。  远:遥远,空间距离大,  远播,远远的传送出去。  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植”通“直”,竖立。  近:靠近,走近(形容词)。  可:只能  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者:的人。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噫(yì):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但似乎最近重庆市教委认定为前一种解释)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当然人很多了。  宜乎:当然  众:多  节奏划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岁月不寒

10点赞843浏览

爱一个人放不下该怎么办,怎么挽回一个人

值得一看的放不下相关信息推荐

临沂市兰山区优志尚广告

植发一次维持多久_毛发种植很贵吗

头发种植相关信息推荐

碧莲盛广告

— 为你推荐更多精彩内容 —

游戏王作者高桥和希原来是见义勇为去世的!你如何评价他的一生?

视频回答

验证码つ枽2

  回答于 2022-11-08

61点赞0浏览

河南一景区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怎样看待这一景象?你会出门旅行吗?

现在全面开放了,不需要看行程码,也不需要看核酸报告,三年的疫情好像说结束就结束了。河南一景区人山人海

小小爱说

  回答于 2022-12-27

244浏览

1、雪见结局

雪见好感度要高,跳炉时选择”镇妖剑“让雪见活下(如果雪见的好感度远远高过其他人将会自动触发选择”镇妖剑“的选项),最后打重楼时不能打过他。景天到处会找雪见,最后再一个村庄内找到,长乡厮守。

2、小葵结局

龙葵好感度要高。铸剑时选择“魔剑”(如果龙葵的好感度比其他人都高会自动触发”魔剑“选项)。最后与重楼一战时要战败。

决斗失败之后景天返回人间,而龙葵体内那妖媚的另一半也主动离开,因为景天已经足够可以保护龙葵。临走之前,她叮嘱龙葵道:“如果喜欢就大声说出来!”蓝葵接受了红葵的叮嘱并前往古城镇向景天表白。

3、雪见+小葵完美结局

小葵和雪见好感度最高,铸剑时任选其一。最终景天在招式上胜了一招(前提是最后的决斗必须战胜重楼),重楼很是欣慰,以复活在铸剑厅死去的龙葵(或雪见)作为自己对朋友的心意,这二人今后想必会无休止地友好战斗下去吧!而景天携雪见与两个龙葵返回渝州当铺,在人间过起了幸福而又平凡的生活。

4、花楹结局

铸剑时选择“魔剑”,花楹好感度较高(不一定要最高),但其他人的好感度要小于60。打完邪剑仙后,紫萱为封印锁妖塔牺牲。重楼将小葵化成两个实体,并约景天十年后的今天,冰风之谷一战。随后十年景天一人独自修练,而小葵则是回古城镇生活。这十年,景天已修至无剑之境。一日在野外遇到花楹,花楹随著景天四处游荡。

5、紫萱结局

紫萱好感度最高。雪见好感度大于小葵,铸剑时选择“镇妖剑”。打完蜀山山战役结束。最后战胜重楼。龙葵为了景天死了,紫宣要牺牲自己,这是重楼用自己的力量封锁了锁妖塔。景天和紫宣住的很近,重楼去找景田喝酒。

我想给你介绍一个系列的,就是男主角都是认识的,都是阿哥或贝勒的。都有点虐心

狂情暴君,霸爱狂徒,夺爱夫君,铁心郎君,残酷情郎,丫鬟娘娘,冷清伏君,邪肆情郎。

其中好几个男主或女主是认识的好兄弟或朋友,有穿插,陪衬。但每本都很感人。我很喜欢。对了,作者是郑媛,网上都可以看。还有一个系列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8863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1
下一篇2024-04-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