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是屈原的一首长篇抒情诗,共375句,也有说373句,(从洪氏说删去“曰黄昏以为期,恙中道而改路”二句)近2500左右字。作于楚怀王24到25年期间,(即公元前305到304年)是屈原被流放以后的作品。楚怀王16年,屈原因草拟宪令,主张变法,联齐抗秦,被反对派力量合伙陷害,而免左徒之职,后来楚国在丹阳,蓝田败于秦,才又将屈原召回朝廷,任其出使齐国,楚怀王 25年顷襄王继位后也良莠不分,其弟子兰因楚怀王客死于秦事再献谗言诽谤屈原,顷襄王一怒之下留放屈原到江南,屈原的远大政治抱负未得实现投身汩罗江而饮恨终生。我们读《史记》记载有: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令一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可见屈原是被人谗言所害,无法施展抱负而作《离骚》。
《离骚》是屈原流放以后写成的,《离骚》是诗的标题,历史上解释有许多,司马迁解释是离忧,王逸解释为别愁,班固解释是遭遇忧愁,近人又解释为发牢骚。我认为从字面上解释都有道理,但是,从诗的内容去分析,屈原是遭到小人陷害,被楚怀王冷落,疏远以后,感到怀才不遇,想与楚怀王顷诉志向和抱负才写了这篇长诗。从这样角度去分析,《离骚》的意思应该是陈述自己骚动不安的心情,也就是对自己的修养,要离开这种骚动不安的心情,我想我们应该从这样正面去理解。
《离骚》的全诗内容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和一个礼辞。第一部分讲述自己的身世,为楚怀王立法改革却遭到小人陷害,表白了自己做了大量有益于国家的工作还是无法改变勾心斗角的现状,表明了自己痛苦心情和困惑。第二部分描述自己无法解脱现实中的痛苦和困惑,还是借女嬃劝告自己入境随俗,由现实转向了幻想,追求美好理想的实现。第三部分描述自己追求的理想不能实现,结果接受巫咸意见,远游离乡,但又恋恋不舍,爱国思想和理想的抱负使他还想期待楚怀王醒悟。最后一段写故乡人都不理解他,他又何必留恋故乡,还是随彭咸,投水自尽!
综观《离骚》全诗,不仅仅文辞流畅,浪漫主义色彩浓郁,表明作者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他想用在高雅的诗形式来感化楚怀王,诗一开头介绍自己高贵的身世和内在的美质,诗中写了许多香草、名花,表明自己是高洁和完美,读来非常飘逸纯洁,体现作者不与世俗小人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具体分析,我想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是以忧怨为核心的丰富复杂的情感主题。全诗表现的是作者内美外修,怀才不遇,仕途受挫,上下求索,壮志难酬,以身殉国的过程。作为高阳帝的后代,屈原把这个“我”极度地完美化了,不仅是从人格、外貌、家世,甚至连出生年月也是寅年寅月寅日,这个“我”的一切都完美无缺,高贵正统。这也许正是屈原内心自我的完美形象。“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这样完美的我却得不到楚怀王的理解,所以情感出现徘徊彷徨,上下求索,神灵幻象的历程。“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正是他爱国无门痛苦心理历程的积极写照。第二是浓郁的地方主义色彩写照。诗产生的地方是当时的楚国,所以《离骚》属于楚辞 ,诗一开头就有“帝高阳之苗裔兮” 也就是说楚人来自西北方的夏人后裔,根据《战国策�6�1楚策一》“楚,天下之强国也。楚地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陉之塞、郇阳,地方五千里。”说明当时楚国是在中原一带,诗中大量运用楚语、楚物、楚地、楚声等,如诗中运用楚语有余、纷、兮、些、只、羌 、谇、 謇、纷、侘、傺等,吸收了大量楚国方言;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 和生动性;楚地有苍梧、县圃、 嵫、咸池、扶桑、九疑、湘、等;楚物有芷、兰、蕙、蘅、菊、芙蓉、荃、江离等,全诗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全诗声韵上还悲壮顿挫、气势驰聘,或韵或语。第三是浪漫主义的描写格调。全诗隐含着神圣与世俗,永恒于化灭,美好与丑恶,孤独与群体,现实与虚幻,交织与对立的结构,布满了整个时间和空间,用浪漫的表现手法使人情感上为之吸引、感动、赞叹、神往。诗中运用大量香草名花,给人有一种高贵,素雅的感受,这也许作者受到诗经的影响,诗经中描写花草也比较多,同时作者把这些花草通过浪漫主义的笔法,反复说明自己的内才的完美和修养的境界,通过神游的描写也是表明作者苦苦寻求真理和施展才能的求索,在现实中的失败只能通过虚幻的浪漫想象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构成了他若即若离怨愤。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点评《离骚》
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4.《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5.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6.《离骚》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对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上位者的荒唐的两句: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7.《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
8.《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9.《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10.《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作为男性游仙者追求者或被追求者的神女(或仙女),是游仙文学女性形象中出现最多、影响最广、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
这一类女性形象在不同文体游仙作品中有着不同的表现。
在诗歌中,她们通常是被追求者。这是从游仙诗的远祖《楚辞》那儿传承下来的《离骚》中,主人公凡五次求女,先后求帝宫之玉女、高丘之神女、宓妃、有娀之佚女和有虞之二姚。《九章·思美人》亦云:“思美人兮,掔涕而伫眙。媒绝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值得注意的是,屈赋中出现的求女情节,其重心在“求”而不在“女”,而且总是阻隔重重,求而不得。这是因为屈赋中之求女是对求君的隐喻,《离骚》所谓“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是最明显的表白。而这种隐喻成立的中介则是楚国的迎神巫术,这就是体现在《九歌》中的以性恋诱惑为基础的通神术,即朱熹《楚辞辨正》所说的“以阴巫下阳神,或以阳巫接阴鬼”。由此,当主人公把君臣关系类比为神巫关系时,在以自己为男性的前提下,很自然地会以求女来隐喻求君。同时,《九歌》中人神之恋的短暂性和悲剧性又恰与主人公和君王关系极为相似
离骚》中的“求女”有什么喻意?
《离骚》中有著名的“三求女”情节。一是求宓妃(神话传说中称洛水女神),《离骚》曰:“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二是求娀氏之佚女(神话传说中为帝喾之妃,即简狄),《离骚》曰:“览相观于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氏之佚女。”三是求虞氏之二姚(神话传说中为夏侯少康之妃),《离骚》曰:“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古今关于“三求女”喻意的解说多种多样,似成一个难解之谜。综括可分为十类。
1、以求女比喻追求贤臣。王逸首创此说。他在《楚辞章句》中曰:“女以喻臣。言己虽去,意不能已,犹复顾念楚国无有贤臣。”
2、以求女比喻追求贤君。以宋人朱熹为代表。他在《楚辞集注》中曰:“女,神女,盖以比贤君也。于此又无所遇,故下章欲游春宫,求宓妃,见佚女,留二姚,皆求贤君之意也。”
3、以求女比喻追求美政。明人汪瑗《楚辞集解》曰:“游春宫而求宓妃,盖遐想乎羲皇之上矣;其媒高辛之佚女者,盖欲因民以致治,王道也,不得已而思其次也;其留少康之二姚者,盖欲拨乱以反正,霸道也,是又其次也。”汪瑗认为屈原三次求女是追求“王道”、“霸道”、“拨乱以反正”等美政。
4、以求女比喻追求淑女。清人戴震《屈原赋注》曰:“淑女以比贤士,自视孤特,哀无贤士与己为侣,此原求女之意也。”又说:“托言欲求淑女以自广,故历往贤妃所产之地。冀或一遇于今日。”清人钱澄之《庄屈合诂》认为“求女”即《诗经•车 》“恶褒女以乱国,思得贤女以为内助”。
5、以求女比喻追求理想。近人马茂元《楚辞选》(1)说:求女是“借求爱的炽热和失恋的苦痛来象征自己对理想的追求”。胡念贻在《楚辞选注及考证》(2)中注释《离骚》“求女”原文中的“聊浮游以逍遥”时说:“回应上文,寻求理想的人物。”并说:“这‘女’就是比喻他的理想。”周建忠《楚辞考论》(3)称:“胡氏的‘理想’说,实际上是求君求臣而且并不局限于楚境之内的综合之说。”因此,周建忠又称“理想”说为“综合”说。
6、以求女比喻追求爱情。顾农在《〈离骚〉新论》(4)一文中认为,《离骚》求女没有政治方面的寄托,虽然《离骚》前一部分写的是政治,但作者在诗里扮演的角色,始终是一个一往情深而不被理解反遭打击的女性。后一部分则以男性角色出现,主要就是求女,求女的情节有:先叩阍求女(追求神女),再下山求女(以神话传说里的几个著名女性来比拟实际生活中的女性),籍以抒写自己私生活情感上的追求,又出国求女。为此,顾农指出,屈原并不是一个快乐的单身汉,决不是一个没有恋爱经历的人,屈原求女,仅在追求爱情,以美好的爱情来填补政治上失落后落下的心灵空白,并不是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或其他什么政治上的人际关系。
7、以求女比喻追求知音。赵逵夫在《〈离骚〉的比喻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貌问题》(5)一文中提出,《离骚》不存在抒情主人公形貌不统一的问题,即《离骚》不存在一个以夫妇或男子比喻君臣关系的比喻系统,其抒情主人公始终是一个伟岸的男性长者的形象。至于《离骚》后半部分所谓“求女”,并不是求合楚王或另求明君以致求使女婢妾,而是屈原寻求知音和理解的心情的写照。胡大雷认为是求知己,他在《从屈原的人生痛苦论〈离骚〉求女指寓》(6)一文中认为,屈原最大的人生痛苦是不被人理解,《离骚》、《九章》中反复申述这一点,而先秦时常以男女之间关系比喻知己关系,因此,求女就是求知己,但屈原又把求知己不成归结为介绍者的失职。
8、以求女暗斥郑袖。最早提出此说的是明代的赵南星,他在《离骚经订注》的跋语中有屈原“患郑袖之蛊”的说法。随后,黄文焕《楚辞合论•听女》说:“二十五篇多言女,……盖寓意在斥郑袖耳。惟暗斥郑袖,故多引古之妃嫔,以此为君王配焉。怀王外惑于上官大夫,内惑于郑袖。”清人屈复《楚辞新注》亦承袭此说。
9、以求女比喻追求贤后妃。明人赵南星认为求女是以求贤后妃而配予楚怀王。他在《离骚经订注•跋》中曰:“屈原患郑袖之蛊,亦托为远游,求古圣帝之妃,以配怀王。”
10、以求女比喻追求通君侧之人。清人梅冲《离骚经解•自叙》解释求女时说:“言己之自达于君而门不可入……君不可见,冀得君之左右而通之。”游国恩《楚辞论文集•楚辞女姓中心论》(7)说:“有的说,求女比求君;有的说,求女比求贤;又有的说,求女比求隐士;更有的说,求女比求贤诸侯;或者竟又以为真是求女人。……其实,屈原之所谓求女者,不过是想求一个可以通君侧的人罢了。因为他自比弃妇,所以想要重返夫家,非有一个能在夫主面前说得到话的人不可。又因他自比女子,所以通话的人不能是男人,这是显然的道理。”褚斌杰《楚辞要论》(8)亦认为是寻求可通君侧的人。
对于《离骚》“求女”的解释有近二十种说法,常见的为以上十种。十说之中,以“求女暗斥郑袖”的说法为大多数楚辞学者认可。此说自明代赵南星、黄文焕之后,清代主此说者较多。如贺宽《饮骚》、林云铭《楚辞灯》、钱澄之《庄屈合诂》、方楘如《离骚经解略》、顾成天《九歌解自序》、夏大霖《屈骚心印》、鲁笔《楚辞达》等等。林云铭说:“此篇自首至尾,千头万绪,看来只是一条线直贯到底,并无重复。至所谓求女一节,按《史记》:张仪至楚,厚币靳尚,设诡辩于郑袖,怀王竟听郑袖,郑后稚子子兰劝王入武关,稚子何知,其为袖宫中主之无疑,故又断其内惑于郑袖。即《卜居》篇亦有‘事妇人’之句。明明当日党人与郑袖表里,贪婪求索,残害忠直,举朝皆袖私人。奈党人可以名言,而袖必不便形之笔墨。”据林云铭的阐述,主要有三层意思:第一,《史记》记载郑袖蒙蔽怀王,谗害忠良,弄权干政,是屈原之政敌,这是屈原暗斥郑袖的主要原因。第二,除《史记》可作暗斥郑袖的证据之外,屈原《卜居》中的‘事妇人’也是证据,此处亦指郑袖;第三,因郑袖是楚怀王宠妃,屈原在作品中不便直言斥责郑袖。这些说法也合乎情理。今人陈子展《楚辞直解》(9)力主此说。
至于《离骚》中“三求女”情节,也有认为是“五求女”。如闻一多《离骚解诂》(10)。《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王逸《楚辞章句》释此说:“言己求贤不得,疾谗恶佞,将上诉天帝,使阍人开关,又倚天门望而距我,使我不得入也。”闻一多说:“王说非是。自此以一下一大段皆言求女事,此二句若解为上诉天帝,则与下文语气不属。下文曰:‘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详审文意,确为求女不得而发。‘结幽兰而延伫’与《九歌•大司命篇》‘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九章•思美人篇》‘思美人兮,揽涕而 眙。媒绝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语意同。结幽兰,谓结言于幽兰(详下),将以贻诸彼美,以致钦慕之忱也。‘世溷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语意又同。彼为求有虞二姚不得而发,则此亦为求女不得而发也。然则此求女为求何女乎?司马相如《大人赋》曰:‘排阊阖而入帝宫兮,载玉女而与之归。’以此推之,《离骚》之叩阊阖,盖为求玉女也。帝宫之玉女既不可求,高丘之神女(详下)复不可见,故翻然改图,求诸下女。‘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下女者,谓宓妃、简狄及有虞之二姚,此皆人神,对帝宫、高丘之天神言之,故曰下女耳。”按闻一多的说法,第一次是求玉女;第二次是求神女,此指《离骚》“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并说:“《文选•高唐赋》神女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高丘若即巫山之高丘,则‘哀高丘之无女’,必谓巫山神女。”第三次求宓妃;第四次求有娀之佚女;第五次求有虞之二姚。闻一多对求女的释述可备一说。而罗漫在《〈离骚〉“求女”与怀王丧后》(11)一文中,又将求女理解为“求五女”,即五位美人:天女、宓妃、简狄、二姚。
注释:
⑴马茂元《楚辞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4月。
⑵胡念贻《楚辞选注及考证》,岳麓书社,1984年11月。
⑶周建忠《楚辞考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12月。
⑷见《天津师大学报》,1991年5月。
⑸见《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4期。
⑹见《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⑺游国恩《楚辞论文集》,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1月。
⑻褚斌杰《楚辞要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⑼陈子展《楚辞直解》,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1月。
⑽闻一多《离骚解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12月。
⑾见《社会科学辑刊》,1993年第3期。
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实现理想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关于《离骚》的创作年代,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屈原放逐,著《离骚》。”据此则当作于屈原放逐后。今人对此说法不一,有说作于楚怀王时屈原被疏远后,还是作于楚顷襄王时屈原被流放后,有说作于怀王末顷襄王初,有说始作于怀王时而成于顷襄王初,迄无定论。写作时间当在秋天。
《离骚》作为长篇巨制,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主要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描述了诗人和当朝统治者的矛盾,即理想与现实的对立;二是描述了诗人心灵的痛苦和纠结,进取和退隐的矛盾。
全诗的主题思想,即通过诗人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终生的描写,强烈地抒发了他遭谗被害的苦闷和矛盾的心情,表达了他为国献身的精神,以及与国家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挚的爱国主义和同情人民的感情,表现了他勇于追求真理和光明、坚持正义和理想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同时深刻地揭露了以楚君为首的楚国贵族集团腐朽黑暗的本质,抨击他们颠倒是非、结党营私、谗害贤能、邪恶误国的罪行。
1、凤求凰·琴歌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2、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3、思帝乡——唐·韦庄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4、白头吟——汉·卓文君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5、南歌子——唐·温庭筠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6、竹枝词——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7、车遥遥——宋·范成大
车遥遥,马憧憧。 君游东山东复东,安得奋飞逐西风。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月暂晦,星常明。 留明待月复,三五共盈盈。
8、长安古意(节选)——唐·卢照邻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9、野有蔓草(诗经)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10、诗经·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相爱相守,相知相伴,从古至今,爱情一直是文人墨客不断吟诵的题材。绝美爱情诗词,看古人如何表白。
古诗里的绝美表白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诗经·小戎》
那个君子,品德如玉一般美好。他住在他的板屋里,我的心里好烦乱。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越人歌》
山上的枝呀,都有枝桠,我喜欢你,你知道不知道呀?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求凰》
有一个美丽的女子呀,见了一面,就再也忘不掉。一天不见到她,我就想她想得发狂。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白头吟》
我想要一个一心一意的人,从一而终,相伴到老。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美丽善良的女子呀,我真的很喜欢你。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韦庄《思帝乡》
我想嫁给你,这一生,都无怨无悔。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范成大《车遥遥篇》
多么祈望我是星星你是月,每一个夜里你我光明洁白的光彩辉映着。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上邪》
我想和你相知相惜,一直到生命的尽头。
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古相思曲》
只因为在人群中看了你一眼,就让我思念到如今。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长安古意》
如果能和你结成姻缘,像一对和谐的比目鱼,谁还害怕死亡,只愿做一对鸳鸯而不羡慕神仙。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九歌·湘夫人》
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我喜欢你呀,却不敢说给你知道。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李之仪《卜算子》
只希望你的心和我的心一样,那么,我一定不辜负这情意。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曹植《明月上高楼》
我愿意化作西南风,在人间消失而进入你的怀抱中!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唐伯虎《一剪梅》
从早晨到晚上一直在看着天色云霞,行走时想念您啊,坐着时也是想念您!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击鼓》
我想和你约定,生死永不分离。就想这样握着你的手,一直走到人生的尽头。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风雨》
众里嫣然通一顾,人间颜色如尘土。
——王国维《蝶恋花》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诗经·野有蔓草》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仓央嘉措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范成大《车遥遥篇》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做仙。
——卢照邻《长安古意》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李之仪《卜算子》
今岁东风巧剪裁,含情只待使君来。
——苏轼《吉祥寺花将落而述古不至》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韦庄《思帝乡》
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红楼梦》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孔雀东南飞》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越人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