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李白……,第1张

李白生平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相信道教,有超脱尘俗的思想;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他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李白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此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此后11年内,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他仍然关心国事,希望重获朝廷任用。天宝三载,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好友,次年分手后未再会面。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一带隐居。次年十二月他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应邀入永王李幕府。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李白也因此获罪,被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得归,时已59岁。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还北上准备从军杀敌,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病逝。

李白诗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采。李白一生关心国事,希望为国立功,不满黑暗现实。他的《古风》59首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对唐玄宗后期政治的黑暗腐败,广泛地进行了揭露批判,反映了贤能之士没有出路的悲愤心情。言多讽兴,气骨高举。李白固然迫切要求建功立业,为国效劳,但他并不艳羡荣华富贵,而是认为“钟鼓馔玉不足贵”(《将进酒》)。在建树功业以后,他要以战国时代高士鲁仲连为榜样,不受爵禄,飘然引退。其思想明显地受到道家特别是庄子的影响。李白的不少诗篇,表现了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这种内容常常结合着对统治者的批判。他的一部分乐府诗,反映妇女的生活及其痛苦,其中着重写思妇忆念征人,还写了商妇、弃妇和宫女的怨情。他的《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丁都护歌》、《秋浦歌》“炉火照天地”,分别描绘了农民、船夫、矿工的生活,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关怀。李白一生写下不少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他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等,形象雄伟,气势磅礴,都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类诗篇,正象他若干歌咏大鹏鸟的作品那样,表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开阔胸襟,从侧面反映了他追求不平凡事物的渴望。另外一些诗篇,像《秋登宣城谢眺北楼》、《独坐敬亭山》、《清溪行》,则善于刻画幽静的景色,清新隽永,风格接近王维、孟浩然一派。李白还有不少歌唱爱情和友谊的诗篇。其乐府诗篇,常常从女子怀人的角度来表达委婉深挚的爱情。还有若干寄赠、怀念妻室的诗,感情也颇为深挚。李白投赠友人的作品数量很多,佳篇不少。其中有的诗表现了鲜明的政治态度,更多的是表现日常送别、相思之感,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沙丘城下寄杜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赠汪伦》等等,感情深挚,形象鲜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李白诗歌内容也包含着一部分封建糟粕,其中较多的是宣扬人生若梦、及时行乐、纵酒狂欢的消极虚无思想和表现求仙访道、炼丹服药的宗教迷信。他描写妇女和爱情题材的诗,也有少数存在庸俗情调。李白诗歌中大量采用夸张手法和生动的比喻。他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其十五),刻画他长安政治活动失败后深广的忧思,是广泛流传的名句。他如“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写自己的怀才不遇;“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写仕途艰难;“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写朋友间的深厚友谊等,都以鲜明突出的形象打动读者。李白诗歌的想象是很丰富和惊人的。他的“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都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对长安和诗友的怀念。《梁甫吟》、《古风》“西上莲花山”分别通过幻想方式来表现自己在长安受到谗毁和安史叛军对中原地区的蹂躏;《远别离》更通过迷离惝恍的传说来表现对唐玄宗后期政局的隐忧;它们都显得形象鲜明,寓意深刻。《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则借助于神话传说,构造出色彩缤纷、惊心动魄的境界。李白诗歌丰富的想象力在篇幅较长的七言歌行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方面明显地可以看出受到屈原的影响。在体裁方面,李白擅长形式比较自由的古诗和绝句,不爱写格律严整的律诗。《古风》59首是他五古的代表作品。他乐府中的五古,继承汉魏六朝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文笔朴素生动,并倾注着诗人洋溢的热情。他的七言古诗(包括乐府七言歌行和一般七古)具有更大的创造性。写景则形象雄伟壮阔,气势磅礴,色彩缤纷,抒情则感情奔放激荡,跳脱起伏,变化多端。从文学渊源说,这类诗受屈原作品和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最深。李白擅长绝句。他的绝句,在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基础上,锻炼提高,更为精警。五绝如《静夜思》、《玉阶怨》等,蕴藉含蓄,意味深长。七绝佳作更多,语言明朗精练,声调和谐优美,写景抒情,深入浅出。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其二、《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历来评唐代七言绝句,认为李白与王昌龄最称擅场;李白集中七律最少,仅十多首,也少佳作。五律有70多首,有的写得很好,说明他能写律诗,只是不爱多写。李白的乐府诗,虽用乐府旧题,却能自出新意,唐人以乐府古题写诗的,当推李白的成就最为杰出。他的某些歌行和绝句,虽不用乐府题目,也富有乐府诗的风味。他诗歌语言的最大特色,可以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具体表现为语言直率自然,音节和谐流畅,浑然天成,不假雕饰,散发着民歌的气息。这主要得力于学习汉魏六朝的乐府民歌。但他不是仅仅学习、模拟民歌语言,而是在学习基础上加以提高,使之更加精练、优美,含意深长。他的七言古诗除明朗自然外,语言更以雄健奔放见长。杜甫《春日忆李白》诗称誉李白诗“清新”、“俊逸”,道出了它语言风格的显著特色。李白诗歌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唐代韩愈、李贺,宋代欧阳修、苏轼、陆游,明代高启,清代屈大均、黄景仁、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向李白诗歌汲取营养,受其影响。李白还有若干词作。《尊前集》著录12首,《花庵绝妙词选》著录7首。其中《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3首,体裁实为七言绝句,当时配乐演唱。其他传为李白作的长短句均不甚可信。其中《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忆秦娥》“箫声咽”两篇最为著名,但这两首词是否李白作品,颇滋后世疑问。李白的散文,今存60多篇。多对偶句,没有摆脱当时流行的骈文风尚。但语言比较自然流畅,与其诗歌风格有相似之处。其中《与韩荆州书》、《春夜宴从弟桃花(一作“李”)园序》两文,为后代选本所取,传诵较广。

唐人所编的李白集子,现在没有流传下来。北宋有《李太白文集》30卷,刻于苏州,世称“苏本”。后又有根据苏本翻刻的蜀本,是现存最早的李白集,康熙年间缪曰芑据以翻刻,世称缪本。最早为李白集作注者,是南宋杨齐贤的《李翰林集》25卷,注释颇为繁富。今人瞿蜕园、朱金城的《李白集校注》是迄今为止李白集注释中最详备的本子。关于研究李白的著作:五四运动以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有李长之著《道教徒诗人李白及其痛苦》、戚惟翰著《李白研究》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有詹著《李白诗文系年》、《李白诗论丛》、王运熙等著《李白研究》等。除此以外,还有不少单篇论文,中华书局曾选择其一部分较有代表性的,于20世纪60年代编成《李白研究论文集》出版。

]《李白研究》

李白,中国诗歌史上的天才、奇才,其诗不仅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而且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永恒的艺术魅力,以致流传到今天,仍能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与此同时,历代诗评家也对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进行了持续不断的品评和研究,到十九世纪末,已经积累了相当可观的成果。然而,在李白研究史上,二十世纪所取得的成绩和进展无疑最大。这一百年中,学界在传统的印象式的、琐碎的诗歌品评的基础上,开始运用较为现代的、科学的、系统的诗歌理论来研究李白及其诗歌艺术,取得的成就至深且巨;在李白诗文校注和文集的整理方面,更是硕果累累,佳作迭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从事李白研究的学者自发成立了李白研究会,定期召开全国性或国际性的李白研究学术研讨会,连续出版了多种专门刊载李白研究论文的刊物,极大地促进了李白诗歌的进一步普及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为了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本世纪李白研究所取得的巨大进展和成果,本文拟采取分阶段和分专题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介绍。

第一节 二十世纪李白研究概述

本世纪上半叶 严格说来,具有现代学术意义的李白研究,是从本世纪二十年代才开始的。伍非百的《诗界革命家李白作品的批评》,是本世纪较早运用现代诗歌理论对李白进行批评的文章,该文无论是行文的方式还是论述的角度,都与传统的点评、集说异趋,而是从人格特质和艺术形式两方面,高度评价了李白对当时诗歌革新的贡献。稍后,又陆续出现了相当数量的从思想、性格、情感和艺术特质等角度对李白进行较为细致研究的文章,如崔宪家的《浪漫主义的诗人李白》、陆渊的《情圣李白》、徐嘉瑞的《颓废之文人李白》、缕启愉的《李白个性的遗传及其儿童期生活》、李长之的《李白的文艺造诣与谢朓》、浩乘的《李白的佛教思想》、萧望卿的《李白的宇宙意义及人生观》等。同时,用类似理论和方法研究李白的专著也不少,如李守章的《李白研究》、汪炳焜的《李太白传》、李长之的《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戚维翰的《李白研究》等,其中李长之著视角尤为新颖、分析尤为独到,在学术界具有较大的影响。

就具体问题而言,关于李白氏族和籍贯问题的讨论,无疑是本世纪上半叶李白研究领域中最引人注目的风景。这次讨论是从李宜琛的《李白的籍贯与生地》开始的,他在该文中提出李白应生于西域的说法。此后陈寅恪在《李太白氏族之疑问》中又详细考证,亦断定李白"生于西域,不生于中国"。而与之异说的文章则有王立中的《〈李太白国籍问题〉之商榷》。

五六十年代 从五十年代开始,学界又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来分析和评价李白的思想和诗歌,学界还展开了关于李白的人民性和进步意义的讨论。这次讨论是从林庚发表《诗人李白》一文开始的。林庚在该文中指出,李白并非像过去有些人想像的那样脱离现实,相反,他对政治,对祖国,对人民是很关心的;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的某些情况,同时也表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于这些看法,当时许多学者都表示赞同。而他们对林庚提出的李白歌颂"太平盛世"是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李白的布衣感是与农民起义"一而二二而一"的的观点,则发表了不同的看法。

五六十年代李白的生平研究,除了对李白的家世和出生地继续进行讨论,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即李白的经济来源。这一问题是由麦朝枢的《李白的经济来源――读李漫笔之一》引起的,他认为李白和他的父亲都是贩运铜铁的商人而李白则"兼涉采冶"之业。该文发表以后,立即引起了学界的注意,相继出现了耿元瑞的《李白是靠经商过活吗?――对〈李白的经济来源〉一文的质疑》、慕荣华的《李白是做生意的?》、李廷先的《为李白一辨――读麦朝枢〈李白的经济来源〉一文后》等商榷文章。

这一时期的李白诗歌艺术研究的新 势是学界开始普遍用浪漫主义的理论来分析其诗。林庚在其《诗人李白》中说"李白从市民阶级萌芽中所得到的主要是独往独来的自由生活,个性解放的要求,自由意志与浪漫主义的精神",后来专论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文章一下子多了起来,如胡国瑞的《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及艺术特点》、孙殊青的《论李白诗歌的积极浪漫主义》、谢善继的《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黄海章的《试论构成李白诗歌积极浪漫主义的因素》等。

文革期间 从1967年到1976年,李白并没有被人冷落,其中最可注意的就是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提出的李白生于中亚碎叶说,他在该书中认为李白当生于中央亚细亚的碎叶城,其位置在今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托克马克。此说一出,马上得到了学界众多的响应,如余恕诚的《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的又一确证》、殷孟伦的《试论唐代碎叶城的地理位置》等。就是到八十年代以后,也还有人响应此说。

文革后期,李白研究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当时有些人用"评法批儒"的观点来分析和评价李白,普遍认为李白是法家,说李白具有强烈的尊法反儒的思想倾向和战斗精神,而且他们还将之与杜甫进行比较,扬李抑杜。

八十年代以后 本世纪最后二十年,可以说是李白研究的复苏期和高潮期。从七十年代末开始,学界又重新用学术批评和科学研究的眼光来对待李白及其文学创作,再加上有相当多的学者在文革虽然被剥夺了撰写李白研究论文的权利,但是他们一直没有停止对李白研究的思考,所以在文革结束到八十年代中期,就出版了将近二十部李白研究专著,论文更是难计其数。

当然,八九十年代李白研究的兴盛局面不只体现在发表成果的数量上,更体现在空前的深度和广度上,此时人们发现和讨论的问题较之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多。

就李白生平研究而言,人们除了对李白的出生地、家世问题和李白的经济来源等问题继续探讨外,还就李白一生入京的次数和时间、寄家东鲁、长流夜郎等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

李白思想研究方面,学界则拓宽思路,多角度、分层次地研究李白的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乃至盛唐文化之关系,对李白与宗教之关系的研究也更为深入和全面。

在李白诗歌的现实性的研究方面,人们对李白诗歌是否反映了"盛唐气象"的讨论较之五六十年代更为深入。

在李白诗歌的艺术研究方面,人们也逐渐改变用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的理论模式来套的思路,开始从意象、结构、语言、声律、诗体、审美观、创作心理、文化价值等角度进行更新颖细致的探讨。同时人们还将李白与古今中外的许多诗人进行比较,试图寻找李白诗歌的艺术渊源、艺术魅力及中外优秀的诗歌作品共同的艺术规律。在具体作品研究方面,此时学界对《蜀道难》作意和主题的研究、对李白词真伪问题的讨论较之五六十年代都更为热烈和持久。

在作品考订和整理方面,八九十年代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这二十年间,除出版了十几部李白诗选、文选,还先后出版了《李白集校注》、《李白全集编年注释》、《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等三部各有特色的李白全集的新整理本,充分全面显示了本世纪李白作品整理和研究的实绩,同时也为李白研究的进一步推进和开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李白研究史上,本世纪八九十年代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李白研究会的成立、李白研究刊物的出版和李白学的初步创建等方面。1985年5月在安徽马鞍山市召开了"中日李白诗词研讨会",在这次会议上有人提出成立"中日李白诗歌研讨会"。经过有关方面和全国李白研究专家们的共同努力,1987年11月成立了"中国李白学会",并决定出版会刊《李白学刊》(后改名《中国李白研究》),学会秘书处和会刊编辑部都设在马鞍山市的"李白纪念馆"内。到1998年为止,李白研究会共召开了六次年会暨李白研究国际研讨会,先后出版了会议论文集一部、会刊九部、相关论文集一部。除了安徽省马鞍山市建立了李白纪念馆,成立了李白研究所,四川省的江油市、湖北省安陆市、山东省济南市也都建有李白纪念馆和李白研究机构。其中江油市李白纪念馆先后举办李白研究学术会议多次,出版《李白研究论丛》两辑;湖北安陆编辑出版了《李白在安陆》等著作;山东济宁李白纪念馆也出版了《李白在山东论丛》等著作。

可以说,在本世纪最后的二十年中,李白纪念活动和学术讨论遍地开花,使李白研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

李白在浪漫主义诗歌发展中的地位

我国文学史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个伟大的传统在唐诗中都发展到新的高度。李白的诗歌在浪漫主义诗歌发展中有着崇高的地位。

远古时代人民口头创作的神话传说,是我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的萌芽。到了战国时代,屈原吸取前代文学和文化的成就,在现实斗争中创造了一系列光辉的诗篇,以宏富博大的内容,奇情状采的形式,“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辞家之前”,为浪漫主义传统创造了第一个高峰。和他同时的庄子在哲理散文中创造了许多幻想奇丽的寓言,也对浪漫主义传统有重要贡献。从两汉到唐初,浪漫主义传统在民间和进步文人创作中不断发展着,汉魏六朝乐府民歌中的《陌上桑》、《木兰词》等等作品,曹植、阮籍、左思、陶渊明、鲍照的某些诗篇,以及六朝志怪小说中的优秀传说,都对浪漫主义传统有所丰富。到盛唐时代更出现了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歌高潮。

李白的诗歌,继承了前代浪漫主义创作的成就,以他叛逆的思想,豪放的风格,反映了盛唐时代乐观向上的创造精神以及不满封建秩序的潜在力量,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这些成就,使他的诗成为屈原以后浪漫主义诗歌的新的高峰。

李白对唐代诗歌的革新也有杰出的贡献。他继承了陈子昂诗歌革新的主张,在理论和实践上使诗歌革新取得了最后的成功。他在《古风》第一首中,回顾了整个诗歌发展的历史,指出“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并以自豪的精神肯定了唐诗力挽颓风,恢复风雅传统的正确道路。在《古风》第三十五首中,又批评了当时残余的讲求模拟雕琢、忽视思想内容的形式主义诗风:“一曲斐然子,雕虫丧天真。”在创作实践上,他也和陈子昂有相似之处,多写古体,少写律诗,但他在学习乐府民歌以及大力开拓七言诗上,成就却远远超过陈子昂。他这些努力对诗歌革新任务的完成起了巨大作用。李阳冰在他死后为他编的诗集《草堂集》序中说:“卢黄门云:‘陈拾遗横制颓波,天下质文,翕然一变。’至今朝诗体,尚有梁陈宫掖之风,至公大变,扫地以尽。”这是对他革新诗歌功绩的正确评价。

李白诗歌对后代的影响也是极为深远的。他的诗名在当代已广泛传扬,到贞元时期,他的没有定卷的诗集已“家家有之”。中唐韩愈、孟郊大力赞扬他的诗歌,并从他吸收经验,以创造自己的横放杰出的诗风。李贺浪漫主义的诗风更显然是受过他更多启发的。宋代诗人苏舜钦、王令、苏轼、陆游,明清诗人高启、杨慎、黄景仁、龚自珍等也莫不从他的诗中吸收营养。此外,宋代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的词,也受过他的影响。他那些“戏万乘若僚友”的事迹传说,被写入戏曲小说,流传民间,更表现酷爱自由的人民对他的热爱。

]《李白研究》

一、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一)、 诗歌内容的丰富多样

李白诗歌的内容是异常丰富的 , 他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他像边塞诗人那样写了不少边塞诗 , 然而他却比边塞诗人更强烈地谴责批判了唐王朝所发动的一些开疆拓土、穷兵黩武的不义战争 , 深刻反映了这些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 如《战城南》、《古风》三十四 ( 相檄如流星) , 同时他也热情歌颂唐朝保卫国境安全的正义战争和战士们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 , 如《塞上曲》、《塞下曲》 , 希望通过打仗早日结束战争 :“何当破月氏 , 然后方高枕”,“横行负勇气 , 一战静妖氛”( 《塞下曲》其二、其六)

他也像山水田园诗派诗人那样描写了祖国山水的自然风光。

边塞诗派和山水田园诗派的诗人都写过的赠别送行、吟唱友谊以及闺情、宫怨、恋歌、爱情, 李白也都广泛地真切地予以表现、描写过 , 并且都有名篇杰构 ,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水沙丘下寄杜甫》等;像《子夜吴歌》、《关山月》、《北风行》、《春思》、《长干行》、《玉阶怨》、《妾薄命》等;像《杨叛儿》、《夜坐吟》等。应该说 , 李白是兼有王孟高岑之长 ,“可算一个集大成的诗人”(《中国诗史》) 。

(二)、内容的独创

1、表现个人理想和愤世嫉俗的精神。所谓个人理想是指其拯物济世的雄心壮志和对个人的自由解放的热烈追求。而愤世嫉俗的精神则是指其轻视功名富贵、蔑视王侯权贵和封建等级、礼法制度。李白的伟大 , 不仅在于他具有这样的理想和精神 , 而且在于他的这种理想比其他诗人都执著 , 他的这种精神比其他诗人都强烈 , 而且这种精神也很少有人有。他拯物济世的理想在年轻时就已确立 , 那就是“奋其智能 , 愿为辅弼 , 使寰区大定 , 海县清一”, 然后功成身退。诗人的一生始终不渝地为这个理想而追求奋斗。即使是在长安从政失败后 , 心情极度消极悲伤时 , 他也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进酒》),“东山高卧时起来 , 欲济苍生应未晚”( 《梁园吟》) , 终有一天能“奋其智能”, 乘风破浪 ,“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 到达理想的彼岸。

对统治者的傲岸和不可驯服 , 对功名富贵和权豪势耍的高度蔑视 , 是李白不同于其他诗人的最鲜明的个性特征 , 也是其诗思想内容上伟大而显著的特色。他追求政治理想的早日实现 , 但他不愿为了这个理想而向统治者卑身屈膝:

安能摧居折腰事权贵 , 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在长安“扬眉吐气 , 激昂青云”时 , 是“戏万乘若僚友 , 视优俦列如草芥”( 苏轼《李太白碑阴记》)。

凤凰初下紫泥诏 ,谒帝称觞登御筵。揄扬九重万乘主 , 谑浪赤墀青琐贤。( 《玉壶吟》 )

昔在长安醉花柳 , 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 , 风流肯落他 人后。 ( 《流夜郎赠辛判官》 )

其友人任华也说他是“承恩召入凡几回,待诏归来任半醉” (《杂言寄李白》) 。他在长安从政失败了 , 也仍然傲岸不凡 , 睥睨一切 , 不向统治者摇尾乞怜 , 也不哀伤哭泣 , 而是引吭高歌 :

一生傲岸若不谐 , 思疏媒劳志多乖。严陵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达亦不足贵 , 穷亦不足悲。韩信羞将绛灌比 ,祢衡耻逐屠沽儿。君不见李北海 , 英风豪气今安在 君不见裴尚书 , 土坟三尺蒿棘居。少年早欲五湖去 , 见此弥将钟鼎疏。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在李白看来 , 皇帝和他 , 君臣之间不是主子和奴仆的关系 , 而是主客关系 , 是平等的 , 严陵和汉光武、商山四皓和汉高祖之间即此。这思想境界已够高 , 他不可能像黄巢那样反皇权 , 也不可能像孙悟空一样“皇帝轮流做 , 明年到我家”。叶燮《原诗·外篇下》:“观白挥洒万乘之前 , 无异长安醉眠 , 此何如气也 ! ……历观千古 有大名者 , 舍白之外 , 孰能有是气乎 !”

其《行路难》、《登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云》、《将进酒》等也反映了这种精神。诗人的一生多次受到打击 , 但他不是被黑暗残酷的现实所压倒、征服 , 而是顽强地冲破这现实 , 凌跨现实。虽然他最后还是在残酷的封建制度下悲剧地结束了他的一生 , 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直到他临死时仍未减退。他的绝笔诗《临路(当为终) 歌》说:

大鹏飞兮振八裔 , 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 , 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 , 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读之仍然激动人心 !

与愤世嫉俗精神紧密联系的 , 是诗人强烈追求个人的自由解放。但他的所谓自由 , 只是饮酒求仙 , 放浪江湖 , 是“ 呼尔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 , 是“黄金白壁买歌笑 , 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焦郡元参军》),是“人生在世不称意 , 明朝散发弄偏舟”(《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这在当时无疑具有反抗黑暗现实、反抗封建礼法的进步的积极意义 , 但也应指出 , 这条自由之路是不光明的 , 不健康的 , 是一种消极的反抗。

我们也应指出 , 李白的思想上、诗歌中也有矛盾之处和消极颓废的东西。他一方面鄙弃功名 , 说“功名富贵若长在 , 汉水亦应西北流”(《江上吟》)、“钟鼓馔玉不足贵 , 但愿长醉不愿醒”(《将进酒》); 但另一方面 , 他也追求功名 , 而且一旦有了功名 , 就不免沾沾自喜 , 洋洋自得。他在长安得意时就曾自我吹嘘道:

幸陪鸾驾出鸿都 , 身骑飞龙天马驹。王公大人借颜色 , 全章紫绶来相趋。当时结交何纷纷 , 片言道合唯有君。 ( 《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 )

宋代陆游对此就曾讥刺道 :“以布衣得翰林供奉 , 此何足道 ! 遂云‘当时笑我微贱者 , 去却来请谒为交欢 \', 宜其终身坎坛也。”李白于长安赐金放还后 , 也曾低首下气地请求独孤驸马的援引 , 他的《走笔赠独孤驸马》诗就自白道:

长揖蒙垂国士恩,壮心剖出酌知己。一别蹉跎朝市间 , 青云之交不可攀。

郭沫若说李白与独孤驸马并非“青云之交

问题一: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既然提到李白,恐怕无人不知不晓,特别是他的同时代朋友和后世文人们在李白身上寄托着自己的希望,十分赞誉他对达官贵族的“轻蔑”态度,一首诗歌更是着意刻画他“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种平生傲岸、叛逆不羁的形象被后人拔高夸大,其实真是一场天大的误会,李白并非像他自己宣称或别人颂扬的那样远离权贵,而是一生都应酬周旋、奔走于朱门显宦之间

从青年时代起,李白就遍访四川地方要员,拿着当时的“名片”投刺京城来蜀的官僚,得到过以礼部尚书衔出任益州长史的苏廷页赏识为了十年寒窗脱青衿,一朝能为帝王师,他隐居岷山待价而沽,广汉太守慕名前去看望他,使他的名声渐大开元十三年(725年),25岁的李白走出三峡漫游东南,展开了广泛的干谒活动,他不仅娶了唐高宗时宰相许圉师的孙女为妻,还先后向各地官员上书拜见,希望能荐用自己,但却大失所望而归,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10年后,他来到了国都长安,寓居在玉真公主别馆,谒见了宰相张说的儿子、驸马都尉张土自以及一批朝臣大官,期望“攀龙见明主”,然而仍无结果,只好悻悻出京漫游,愤慨不平中写下了著名的《蜀道难》、《行路难》等诗歌,以此隐喻胸中磊落不满之气于是他改装换巾趋向山林,隐居蒿庐,交结与皇室有密切关系的道士,试图走出一条世俗垂青、贵人揄扬的“终南捷径”应该说,这条捷径是以肉体磨难换得的,深山大泽之中结草为庐、凿穴而居、饮食粗糙、单衣遮体,那种被文入们所诗化的麈尾鹤氅、跨蹇寻诗,或踏雪访梅、钓竿斗笠的隐士生活是很少见的中国的隐士大多是扬言孤峰逍遥隐逸,实际上是欲邀求时誉擢居美职隐土超出尘表的卓异人格固然羡慕,但栉风沐雨的艰苦生涯绝不像人们幻想的那样潇洒超脱

天宝元年(742年)初夏,可能是玉真公主和道士吴筠的推荐,隐居的李白被征召入京他洋洋得意:“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认为自己将被重用,代草君言、建立功业,甚至把玄宗比作汉武帝,把自己比成司马相如入京召见于金銮殿后,李白果然受到皇帝重视,命供奉翰林,在一年多受宠遇的日子里,演出了七宝床赐食、高力土脱靴、杨贵妃磨砚、饮酒眠闹市、狂笔草蛮书等广为传诵的奇闻逸事许多曾讥笑过李白“落魄微贱”的势利小人,这时却纷纷请谒与他称兄道弟、酒宴交欢,这更使李白满面春风,十分光荣,不得志时拼命想做官,得志后便尽可能明哲保身,于是他出入宫掖献赋作词,侍从皇帝讨好贵妃,交结王公大官赠诗宴酬,写了许多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无聊诗歌

但不知是唐玄宗对他那些歌颂宫廷生活的《清平调词》、《宫中行乐词》等不感到清新、俊逸,还是翰林院里那些候补闲员的同事们谗言诋毁,或是他本人褊狭,十分清高的声称要浪浮江湖,反正没等到他“功成”便被“赐金还山”,实际上就是被皇帝下令驱逐出朝了在唐玄宗的眼里见过多少“神气高朗”的文人,李白只不过是一个有“穷相”的布衣隐士,充其量和当时的梨园弟子、侍奉乐师是同等的材料,召他入朝只是用其名气与才华作延揽精英的摆设,并非为了让他治国参政

李白对自己忠心报君之心不被理解感到委曲不平他对好佞之辈  的谗毁极其愤慨,常常表现出浮云富贵、粪土王侯的清高气概,但又  十分留恋不舍宫廷侍从的生活,所以他不仅在皇帝面前以恭谨小臣礼  范的形象出现,而且攀龙附凤心向往之的和李唐皇室联宗结谱,其矛  盾百出的庸俗气简直让人不敢与他刚正傲岸的性格相吻合他颂扬唐  王朝的列祖列宗,他讴歌唐玄宗是明主、英君、圣皇,甚至将皇帝比  做太阳,从没有谴责君王的昏聩荒*,他时时怀念玄宗的知遇之恩和  供奉惠渥,他把>>

问题二: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附近的秦安县),隋朝末年其先租因罪住在中亚细亚。李白的家世和出生地至今还是个谜,学术界说法不一。一说李白就诞生在安西都护府所辖的碎叶城,五岁时随父迁到绵州昌隆县青莲乡。

李白性情豪放,喜爱纵横家的作风,爱好任侠之事,轻视财货。早年在蜀中度过。他的父亲是个富商。李白二十五岁开始漫游全国,走过湖北,江西,河南,山东等地。

李白蔑视权贵,传说他喝醉酒,曾在玄宗面前使高力士给他脱靴。高力士认为这是很大的耻辱,就摘取李白诗句激怒杨贵妃。玄宗每次让李白做官,杨贵妃就加以阻止。李白知道玄宗的亲信对他有意见,于是恳求还家。玄宗赐给他财物,放他离开。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豪迈瑰丽,诗里有突破现实的幻想,也有对当时民生疾苦的反映和对政治黑暗的抨击。他的散文具有清新明朗,奔放流畅的特点。

著有《李太白全集》。

生在盛世的李白而对乱世英雄致以礼赞,当然不仅仅是发思古之幽情。因为通过这类人物,诗人更能够抒发自己“心雄万夫”的气概和热情,表现在历史中建立辉煌功业、积极创造自我价值的人生愿望。同时,这也成为时代理想的人格化写照。

李白把排难解纷的济世理想和纵放不羁的个性自由统一起来,以求得圆满的人生。他对人生道路的设计是分两步进行的:首先是建立奇功伟业,如云:“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赠韦秘书子春》)“两龙争斗时,天地动风云。酒酣舞长剑,仓卒解汉纷。”(《送张秀才谒高中丞》)而功成之后,却又不贪恋富贵名位,而以“五湖”、“沧州”为家,向往自由的生活。他早年在干谒求仕期间不讳言这一点:“功成拂衣去,摇曳沧州旁。”(《玉真公主馆苦雨》)在仕途最得意时不放弃这一点:“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翰林读书言怀》)“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直到晚年,他仍矢志不移:“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赠韦秘书子春》)这种人生理想集中表现了诗人“羞伐其德”和热爱自由的意识:“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终然不受赏,羞与时人同。”(《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

“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辞》)这些诗句都是诗人心迹的自我表白。由于他的自由意识是如此强烈,当遇到现实生活中丑恶力量的阻梗时,他的愤怒和抗争也表现得格外强烈。

在中国古代诗人中,李白的个性之活跃和解放是少有的。

他一生不以功名显,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李白反权贵的思想意识,是随着他的生活实践的丰富而日益自觉和成熟起来的。在早期,主要表现为“不屈己、不干人”、“平交王侯”的平等要求,正如他在诗中所说:“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流夜郎赠辛判官》)“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玉壶吟》)他有时也发出轻蔑权贵的豪语,如“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等,但主要还是表现内心的高傲。而随着对高层权力集团实际情况的了解,他进一步揭示了布衣和权贵的对立:“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古风》第十五)“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古风》第三十九)“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i蜓嘲龙,鱼目混珍;嫫母衣锦,西施负薪。”

(《鸣皋歌送岑征君》)并对因谄事帝王而窃据权位者的丑态极尽嘲讽之能事,如《古风》之二十四: >>

问题三: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李白是一个诗风豪迈奔放又富有想象力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 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问题四: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 baikebaidu/view/2133

去看看

问题五:古代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李白的性格和思想分析

作者:木易

在大唐多若满天繁星的诗人中,李白是唯一被人们誉为既有侠肝义胆,又有仙风、道骨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传奇的一生,豪放飘逸的诗风,确实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使我们一说起李白,就可以想见一个飘然不群的诗仙形象。

其实自贺知章称李白为谪仙人起,李白的形象就定型了。然而这种定型化了的诗仙形象,也使人们与李白产生了一种近乎膜拜者与偶像之间的距离,一种雾里看花、云中观月的可望而不可及的隔膜限制了我们走入李白心灵的殿堂。

现在让我们走进李白的思想。李白的一生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接受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要求济苍生、安社稷,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道家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他还深受游侠思想影响,敢于蔑视封建秩序,敢于打破传统偶像。儒家思想和道家、游侠本不相容,但李白却把这三者结合起来。

(1)A怀才不遇、生不逢时,是李白诗歌的常调,与这中常调相伴随的则是政治上的遭弃感和无归依感。李白少时就有很强的功名事业心,“以当世之务自负”。这强烈的济事观念,显然是来自儒家的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不过,李白不是一个普通的本分的读书人,它的豪侠性格以及作为浪漫主义诗人所特有的非凡气质,即丰富的想象力和脱离实际的异想天开,是来自儒家的济事思想,溶入了来自诗人自身的主体精神的催化剂,自然地膨胀为天下舍我其谁的自大、自负与功名唾手可得的狂妄。然而,李白的自大与自负,又常常与现实相忤,是诗人陷于政治前途无依无托的心境。B李白一生理想远大,抱负高远。“济苍生”,“安社稷”是他最大的愿望,即使在遭谗毁,贬谪之时,他也怀着“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盖”政治理想,而不是避世隐居。所以,大量的歌颂古代英雄名臣的诗篇出现在他的笔下。 他对诸葛亮君臣如鱼得水,无比羡慕,并表示“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他深情的呤咏着张良,谢安。他一方面又说:“留侯将绮里,出处未云殊。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安史之乱起,李白视形势如楚汉之争,并以张良,韩信自况;入永王磷幕府后,又以谢安自比,直至六十岁投军时,还以西汉大侠剧孟自许:“丰道谢病还,无因东南征。五夫未见顾,剧孟阻先行”。这里都表现了诗人的儒家思想。

(2)至于说到李白的遗世独立的思想,则他在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所作的一种心里调适,是一种既然不能在政治上实现“兼善天下”的理想,那唯有独善其身的人生态度。这样一种人生态度对李白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使得李白很快从政治的失意上振作过来,再以他从政治中得回的感悟写下了那许多的名篇。

A李白追求自由的道家思想还表现在他对古人的认同上。在李白理想的古人中,他留意最多感触最深的人物有四类:其一是纵横家式的奇人,如鲁仲连、郦食其等;其二是由隐而仕、为帝王师友的将相,如傅说、姜子牙、管仲、诸葛亮等;其三是不贪高位功成身退的宰相,如张良等;其四是襟怀高洁、性情淡泊的隐士(包括神仙),如商山四皓、东方朔、陶渊明等。这四类人虽然不全是战国时期的“士”,但都不同程度地具有战国人士所特有的种种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其中相当一部分都与统治集团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注重维护自己的尊严。他们的人生价值不在于功名的大小和地位的高低,而在于自我意志的实现。对此李白充满了强烈的认同欲,在他的人生实践中,他以实现自我意志为基点,自觉地将心中的理想人物与自我人格融为一体,全身心地感受和体验古人的理想境界,寻找自己的人格寄托,并试图用古人的风范去叩开政治的大门,像他们那样自由而独立地生活。

B另外追求自由平等的政治关系也表现了李白的道家思想。战国时期,士从原来的等级中游离出来>>

问题六: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既然提到李白,恐怕无人不知不晓,特别是他的同时代朋友和后世文人们在李白身上寄托着自己的希望,十分赞誉他对达官贵族的“轻蔑”态度,一首诗歌更是着意刻画他“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种平生傲岸、叛逆不羁的形象被后人拔高夸大,其实真是一场天大的误会,李白并非像他自己宣称或别人颂扬的那样远离权贵,而是一生都应酬周旋、奔走于朱门显宦之间

从青年时代起,李白就遍访四川地方要员,拿着当时的“名片”投刺京城来蜀的官僚,得到过以礼部尚书衔出任益州长史的苏廷页赏识为了十年寒窗脱青衿,一朝能为帝王师,他隐居岷山待价而沽,广汉太守慕名前去看望他,使他的名声渐大开元十三年(725年),25岁的李白走出三峡漫游东南,展开了广泛的干谒活动,他不仅娶了唐高宗时宰相许圉师的孙女为妻,还先后向各地官员上书拜见,希望能荐用自己,但却大失所望而归,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10年后,他来到了国都长安,寓居在玉真公主别馆,谒见了宰相张说的儿子、驸马都尉张土自以及一批朝臣大官,期望“攀龙见明主”,然而仍无结果,只好悻悻出京漫游,愤慨不平中写下了著名的《蜀道难》、《行路难》等诗歌,以此隐喻胸中磊落不满之气于是他改装换巾趋向山林,隐居蒿庐,交结与皇室有密切关系的道士,试图走出一条世俗垂青、贵人揄扬的“终南捷径”应该说,这条捷径是以肉体磨难换得的,深山大泽之中结草为庐、凿穴而居、饮食粗糙、单衣遮体,那种被文入们所诗化的麈尾鹤氅、跨蹇寻诗,或踏雪访梅、钓竿斗笠的隐士生活是很少见的中国的隐士大多是扬言孤峰逍遥隐逸,实际上是欲邀求时誉擢居美职隐土超出尘表的卓异人格固然羡慕,但栉风沐雨的艰苦生涯绝不像人们幻想的那样潇洒超脱

天宝元年(742年)初夏,可能是玉真公主和道士吴筠的推荐,隐居的李白被征召入京他洋洋得意:“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认为自己将被重用,代草君言、建立功业,甚至把玄宗比作汉武帝,把自己比成司马相如入京召见于金銮殿后,李白果然受到皇帝重视,命供奉翰林,在一年多受宠遇的日子里,演出了七宝床赐食、高力土脱靴、杨贵妃磨砚、饮酒眠闹市、狂笔草蛮书等广为传诵的奇闻逸事许多曾讥笑过李白“落魄微贱”的势利小人,这时却纷纷请谒与他称兄道弟、酒宴交欢,这更使李白满面春风,十分光荣,不得志时拼命想做官,得志后便尽可能明哲保身,于是他出入宫掖献赋作词,侍从皇帝讨好贵妃,交结王公大官赠诗宴酬,写了许多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无聊诗歌

但不知是唐玄宗对他那些歌颂宫廷生活的《清平调词》、《宫中行乐词》等不感到清新、俊逸,还是翰林院里那些候补闲员的同事们谗言诋毁,或是他本人褊狭,十分清高的声称要浪浮江湖,反正没等到他“功成”便被“赐金还山”,实际上就是被皇帝下令驱逐出朝了在唐玄宗的眼里见过多少“神气高朗”的文人,李白只不过是一个有“穷相”的布衣隐士,充其量和当时的梨园弟子、侍奉乐师是同等的材料,召他入朝只是用其名气与才华作延揽精英的摆设,并非为了让他治国参政

李白对自己忠心报君之心不被理解感到委曲不平他对好佞之辈  的谗毁极其愤慨,常常表现出浮云富贵、粪土王侯的清高气概,但又  十分留恋不舍宫廷侍从的生活,所以他不仅在皇帝面前以恭谨小臣礼  范的形象出现,而且攀龙附凤心向往之的和李唐皇室联宗结谱,其矛  盾百出的庸俗气简直让人不敢与他刚正傲岸的性格相吻合他颂扬唐  王朝的列祖列宗,他讴歌唐玄宗是明主、英君、圣皇,甚至将皇帝比  做太阳,从没有谴责君王的昏聩荒*,他时时怀念玄宗的知遇之恩和  供奉惠渥,他把>>

问题七:李白是一个什么学家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问题八:李白是一位什么样的诗人? 李白的诗歌 丹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他一生不以功名显露,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来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问题九: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附近的秦安县),隋朝末年其先租因罪住在中亚细亚。李白的家世和出生地至今还是个谜,学术界说法不一。一说李白就诞生在安西都护府所辖的碎叶城,五岁时随父迁到绵州昌隆县青莲乡。

李白性情豪放,喜爱纵横家的作风,爱好任侠之事,轻视财货。早年在蜀中度过。他的父亲是个富商。李白二十五岁开始漫游全国,走过湖北,江西,河南,山东等地。

李白蔑视权贵,传说他喝醉酒,曾在玄宗面前使高力士给他脱靴。高力士认为这是很大的耻辱,就摘取李白诗句激怒杨贵妃。玄宗每次让李白做官,杨贵妃就加以阻止。李白知道玄宗的亲信对他有意见,于是恳求还家。玄宗赐给他财物,放他离开。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豪迈瑰丽,诗里有突破现实的幻想,也有对当时民生疾苦的反映和对政治黑暗的抨击。他的散文具有清新明朗,奔放流畅的特点。

著有《李太白全集》。

生在盛世的李白而对乱世英雄致以礼赞,当然不仅仅是发思古之幽情。因为通过这类人物,诗人更能够抒发自己“心雄万夫”的气概和热情,表现在历史中建立辉煌功业、积极创造自我价值的人生愿望。同时,这也成为时代理想的人格化写照。

李白把排难解纷的济世理想和纵放不羁的个性自由统一起来,以求得圆满的人生。他对人生道路的设计是分两步进行的:首先是建立奇功伟业,如云:“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赠韦秘书子春》)“两龙争斗时,天地动风云。酒酣舞长剑,仓卒解汉纷。”(《送张秀才谒高中丞》)而功成之后,却又不贪恋富贵名位,而以“五湖”、“沧州”为家,向往自由的生活。他早年在干谒求仕期间不讳言这一点:“功成拂衣去,摇曳沧州旁。”(《玉真公主馆苦雨》)在仕途最得意时不放弃这一点:“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翰林读书言怀》)“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直到晚年,他仍矢志不移:“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赠韦秘书子春》)这种人生理想集中表现了诗人“羞伐其德”和热爱自由的意识:“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终然不受赏,羞与时人同。”(《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

“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辞》)这些诗句都是诗人心迹的自我表白。由于他的自由意识是如此强烈,当遇到现实生活中丑恶力量的阻梗时,他的愤怒和抗争也表现得格外强烈。

在中国古代诗人中,李白的个性之活跃和解放是少有的。

他一生不以功名显,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李白反权贵的思想意识,是随着他的生活实践的丰富而日益自觉和成熟起来的。在早期,主要表现为“不屈己、不干人”、“平交王侯”的平等要求,正如他在诗中所说:“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流夜郎赠辛判官》)“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玉壶吟》)他有时也发出轻蔑权贵的豪语,如“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等,但主要还是表现内心的高傲。而随着对高层权力集团实际情况的了解,他进一步揭示了布衣和权贵的对立:“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古风》第十五)“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古风》第三十九)“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i蜓嘲龙,鱼目混珍;嫫母衣锦,西施负薪。”

(《鸣皋歌送岑征君》)并对因谄事帝王而窃据权位者的丑态极尽嘲讽之能事,如《古风》之二十四: >>

问题十: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 baikebaidu/view/2133

去看看

从“安史之乱”参加永王李璘幕府直至去世

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乱起,李白怀着消除叛乱、恢复国家统一和安定的志愿,参加了永王李璘的队伍,不料永王和肃宗争夺帝位,肃宗消灭了李璘的队伍,李白获罪,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县一带),诗人含不白之冤,发出无声的垂泣:“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江夏别宋之悌》)。幸好,中途遇大赦,得以放还。《早发白帝城》一诗就记述了当时的心情。上元二年(761),已六十一岁的李白,听说太尉李光弼率兵追击史朝义,决定投军,但行到金陵因病折回,“天夺壮士心,长吁别吴京”《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翼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

李白(701-762)

「子之文章,杰力人上。地辟天开,云蒸雨降。播产万物,玮丽瑰奇。大巧自然,人力和施 又如长河,浩浩奔放。万里一泻,末势尤壮。大骋阙辞,至于如此。意气飘然,发扬俦伟」宋曾巩《代人际李白文》。

中国人几乎没人不知道李白的,因为李白是站在盛唐诗坛高峰之巅的为大诗人,在中国诗歌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堪称中国诗坛第一人。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祖于隋末战乱逃至碎叶(今吉而吉斯共和国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于此。李白少年时代就「观奇书」,「游神仙」,「好剑术」,有多方面的才能和兴趣,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举家迁居四川绵州,曾任翰林供奉。因称「李翰林」。贺之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人又称「李谪仙」。然而唐玄宗只让李白待诏翰林,作文学侍从之臣,李白的大志无法实现。李白性格傲岸不,也不能忍受「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生活。三年后李白因遭谗毁,自请还山,离开长安。他只能游山访仙,痛饮狂歌,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愤。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建立伟业,成为非凡人物的理想。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曾应邀入永王李璘幕府,又以为获得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咏出「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豪迈诗句。永王军队为唐肃宗消灭后,李白也受牵连入狱,后来在流放夜郎的途中遇赦。直到六十一岁时,李白还请求从军入幕,希望能有「一割之用」,却因病在途中折回,未能如愿,六十二岁时在他的族叔当涂县(安徽马鞍山)令的李阳冰家。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阳奋发的典型音调。李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多次以大鹏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博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但李白在长安三年失意而归,使他激昂的政治热情,再受到现实的冲撞时,便转化为怀才不遇的悲愤狂歌,从胸中喷涌而出:「大道如青天, 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 赤鸡白狗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李白还以痛快淋漓的饮酒诗,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愁。《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与这种豪放奔涌,无所掩抑的感情气势相适应,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着特点是:想象神奇,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形成了雄奇飘逸的风格。《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邱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而当大梦初醒来,幻境消失,又引出了对人生世事的感慨:「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这种想落天外的特点,大大发展了庄子寓言,屈原初次的浪漫精神和表现手法,也融汇了道教的神仙意象,具有令人惊叹不已的艺术魅力,赢得了一代「诗仙」的赞誉。

李白的诗歌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他的七言古诗(《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 ); 五言古诗(《古风》59首); 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为中华诗坛第一人。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安西都护府),后迁居四川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一见,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后漫游江湖间,永王李璘聘为幕僚璘起兵,事败,白坐流放夜郎(在今贵州省)中途遇赦,至当涂依李阳冰,未几卒是唐代著名诗人,有《李太白集》李白所作词,宋人已有传说(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证以崔令钦《教坊记》及今所传敦煌卷子,唐开元间已有词调然今传篇章是否果出于太白,甚难断定今仍录《菩萨蛮》,《忆秦娥》各一首

李白,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 其诗风雄奇豪放, 想像丰富, 语言流转自然, 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私素材, 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 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李白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于西域的碎叶, 五岁时随家人定居于昌隆(今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

李白少时, 好任侠, 且喜纵横 昌隆所在的绵州地区, 自汉末以来, 便是道教活跃的地方

因此, 李白从少年时起, 常去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

后来, 他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隐居于眠山, 潜心学习, 多年不进城市 他们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 饲养了许多奇禽异鸟 这些美丽而驯良的鸟儿, 由于饲养惯了, 定时飞来求食, 好像能听懂人的语言似的, 一声呼唤, 便从四处飞落阶前, 甚至可以在人的手里啄食谷粒, 一点都不害怕 这件事被远近传作奇闻, 最后竟使绵州刺史亲自到山中观看鸟儿们的就食情况 这位刺史见他们能指挥鸟类的行动, 认定他们有道术, 便想推荐二人去参加道科的考试 可是, 二人都婉言拒绝了

当时有名的纵横家赵蕤也是李白的好友, 此人于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就著成了《长短经》十卷 那时李白才十六岁 赵蕤这部博考六经异同、分析天下形势、讲求兴亡冶乱之道的纵横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极大的兴趣 他以后一心要建功立业, 喜谈王霸之道, 也正是受到这部书的影响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 李白出蜀, "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 他乘舟沿江出峡, 渐行渐远, 家乡的山峦逐渐隐没不可辨认了, 只有从三峡流出的水仍跟随着他, 推送着他的行舟, 把他要送到一个陌生而又遥远的城市中去

1·江陵幸遇司马祯

李白没有想到在江陵会有一次不平凡的会见, 他居然见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马祯

天台道士司马帧不仅学得一整套的道家法术, 而且写得一手好篆, 诗也飘逸如仙 玄宗对其非常尊敬, 曾将他召至内殿, 请教经法, 还为他造了阳台观, 并派胞妹玉真公主随其学道

李白能见到这个备受恩宠的道士, 自然十分开心, 还送上了自己的诗文供其审阅 李白器宇轩昂, 资质不凡, 司马祯一见己十分欣赏, 及至看了他的诗文, 更是惊叹不已, 称赞其“有仙风道骨, 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因为他看到李白不仅仪表气度非凡, 而且才情文章也超人一等, 又不汲汲于当世的荣禄仕宦, 这是他几十年来在朝在野都没有遇见过的人才, 所以他用道家最高的褒奖的话赞美他 这也就是说他有“仙根”, 即有先天成仙的因素, 和后来贺知章赞美他是“谪仙人”的意思差不多, 都是把他看做非凡之人 这便是李白的风度和诗文的风格给予人的总的印象

李白为司马祯如此高的评价欢欣鼓舞 他决心去追求“神游八极之表”这样一个永生的、不朽的世界 兴奋之余, 他写成大赋《大鹏遇希有鸟赋》, 以大鹏自喻, 夸写大鹏的庞大迅猛 这是李白最早名扬天下的文章

从江陵起, 他开始了他鹏程万里的飞翔

2·洞庭葬友

李白自江陵南下, 途经岳阳, 再向南去, 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之一

可是正当泛舟洞庭时, 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 李白自蜀同来的旅伴吴指南暴病身亡 李白悲痛万分, 他伏在朋友的身边, 号陶大哭, "泣尽继之以血" 由于他哭得过于伤痛, 路人听到都为之伤心落泪 旅途上遇到这样的不幸, 真是无可奈何, 李白只好把吴指南暂时殡葬于洞庭湖边, 自己继续东游, 决心在东南之游以后再来搬运朋友的尸骨

李白来到了庐山, 在此写下了烩炙人口的《望庐山瀑布》诗

李白到了六代故都金陵 此地江山雄性, 虎踞龙盘, 六朝宫阅历历在目 这既引起李白许多感慨, 也引起了他对自己所处时代的自豪感 他认为往日之都, 己呈一片衰颓之气, 没有什么好观赏的了, 根本不及当今皇帝垂拱而治, 天下呈现出的一片太平景象

金陵的霸气虽己消亡, 但金陵的儿女却饱含深情地接待李白 当李白告别金陵时, 吴姬压酒, 金陵子弟殷勤相送, 频频举杯劝饮, 惜别之情如东流的江水, 流过了人们的心头, 使人难以忘却

李白告别金陵后, 从江上前往扬州

扬州是当时的一个国际都市 李白从没有看到过如此热闹的城市, 与同游诸人盘桓了一些时日 到了盛夏, 李白与一些年轻的朋友 《系马垂杨下, 衔杯大道边 天边看绿水, 海上见青山》, 好不惬意 到了秋天, 他在淮南(治所在扬州)病倒了 卧病他乡, 思绪很多, 既感叹自己建功立业的希望渺茫, 又深深地思念家乡, 惟一能给他带来点安慰的, 便是远地友人的书信

李白在准南病好之后, 又到了姑苏 这里是当年吴王夫差与美女西施日夜酣歌醉舞的地方, 李白怀古有感, 写了一首咏史诗《乌栖曲》 这首诗后来得到了贺知章的赞赏, 称其 "可以泣鬼神矣" 由此看来, 李白的乐府诗有时虽袭用旧题, 却多别出新意

姑苏的历史遗迹固然引起了李白的怀古之情, 美丽单纯的吴姬、越女更让李白赞美不己 在昔日西施浣纱的茑萝山下, 李白以自己的生花妙笔为现今在浣纱石上的越女留下了一幅幅优美的速写

李白由越西归, 回到了荆门

在荆门他一呆就是三个月 虽然思乡心切, 但功业没有一点成就, 他自觉难于回转家园 最后, 他决定再度漫游

首先, 他来到洞庭湖, 把吴指南的尸骨移葬到江夏(今湖北武昌) 他在江夏结识了僧行融, 又从他那里了解到孟浩然的为人, 于是便去襄阳拜见孟浩然, 由此写下了著名的五律诗 《赠孟浩然》

不久, 李白到了安陆, 在小寿山中的道观住了下来 然而, 隐居于此并非长久之计, 他仍然想寻找机会, 以求仕进 在隐居寿山时, 李白以干谒游说的方式结交官吏, 提高自己的声誉

李白的文才得到了武后时宰相许圉师的赏识, 便将其招为女婿 李白与夫人许氏在离许家较近的白兆山的桃花岩下过了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 可是美好的夫妻生活并没有令李白外出漫游以图功业的心志有所衰微减退 他以安州妻家为根据地, 又几次出游, 结识了 一些官吏和贵公子, 并于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 谒见荆州长史兼襄州刺史韩朝宗

封建帝王常在冬天狩猎 玄宗即位后, 己有过多次狩猎, 每次都带外国使臣同去, 耀武扬威, 以此震慑邻国 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 玄宗又有一次狞猎, 正好李白也在西游, 因上《大猎赋》, 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他的《大猎赋》希图以 "大道匡君, 示物周博", 而 "圣朝园池遐荒, 殚穷六合", 幅员辽阔, 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 夸耀本朝远胜汉朝, 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 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

李白西来的目的是献赋, 另外, 也趁此游览一下长安, 领略这座"万国朝拜"的帝京风光 他居住在终南山脚下, 常登临终南山远眺 当他登上终南山的北峰时, 眼前呈现出泱泱大国的风貌 他深感生存在这样的国家是不平凡的, 因此颇有自豪之感 可一想到这兴旺发达的帝国内部己产生了腐朽的因素, 他的轩昂情绪又受到打击"

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 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 最后两句说 "何时人少室, 王母应相逢", 是祝她入道成仙 李白还在送卫尉张卿的诗中陈述自己景况很苦, 希望引荐, 愿为朝廷效劳 由此, 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

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 李白有次去紫极宫, 不料竟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 他早就拜读过贺老的诗, 这次相遇, 自然立刻上前拜见, 并呈上袖中的诗本 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 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出去换酒与李白共饮 李白瑰丽的诗歌和啸洒出尘的丰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 竟说:“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

一年快过去了, 李白仍然作客长安, 没有机会出任, 他的心情有些沮丧 好友诚意相邀, 希望他同去青山之阳的别业幽居, 但李白无意前往 这次去长安, 抱着建功立业的理想, 却毫无着落, 这使李白感到失望并有点愤懑 往王公大人门前干谒求告, 也极不得意, 只有发出"行路难, 归去来"的感叹, 离开了长安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 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 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 对其十分仰慕, 便召李白进宫 李白进宫朝见那天, 玄宗降辇步迎, “以七宝床赐食于前, 亲手调羹” 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 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 胸有成竹, 对答如流 玄宗大为赞赏, 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 职务是草拟文告, 陪侍皇帝左右 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从, 利用他敏捷的诗才, 赋诗纪实 虽非记功, 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 以盛况向后人夸示 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 同僚不胜艳羡, 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天宝初, 每年冬天玄宗都带着酋长、使臣去温家狞猎, 李白自然侍从同去, 当场写赋宣扬玄宗的盛德, 歌颂圣朝威力, 深得玄宗赏识 此时, 玄宗宠爱杨玉环, 每与她在宫中游乐时, 玄宗都要李白写些行乐词, 谱人新曲歌唱 李白怀着“长揖蒙垂国士恩, 壮士剖心酬知己”的心情, 竭尽才思采写这些诗

在长安时, 李白除了供奉翰林、陪侍君王之外, 也经常在长安市上行走 他发现国家在繁荣的景象中, 正蕴藏着深重的危机 那便是最能够接近皇帝的专横的宦官和骄纵的外戚 他们如乌云一般笼罩着长安, 笼罩着中国, 给李白以强烈的压抑感

与此同时, 李白放浪形骸的行为又被翰林学士张坦所诽谤, 两人之间产生了一些嫌隙 宦官和外戚的受宠, 使李白"大济苍生"的热情骤然冷了下来, 自己虽在长安, 但也没有施展自己管、晏之术的机会

朝政的腐败, 同僚的诋毁, 使李白不胜感慨, 他写了一首《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表示有意归山 谁料就在此时, 倒被赐金放还, 这似乎令李白感到非常意外 这次被赐金放还似乎是李白说了不合时宜的话

这次的归山, 实在是体面一点的放逐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 李白到了东都洛阳 在这里, 他遇到正在蹭蹬不遇的杜甫 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 此时, 李白已名扬全国, 而杜甫风华正茂, 却困守洛城 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 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业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 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 两人以平等的身份, 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在洛阳时, 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 访道求仙

这年秋天, 两人如约到了梁宋 两人在此抒怀遣兴, 借古评今 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 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 然而, 三人各有大志, 理想相同 三人畅游甚欢, 评文论诗, 纵谈天下大势, 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 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 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年的秋冬之际, 李杜又一次分手, 各自寻找道教的师承去造真簏(道教的秘文)、授道簏去了 李白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清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簏, 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 成为道士 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 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篆的盖寮, 为他造了真寰 此次的求仙访道, 李白得到了完满的结果

天宝四年 (公元745年)秋天, 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 他们两次相约, 三次会见, 知交之情不断加深 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 也偕同去齐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 就在这年冬天, 两人分手, 李白准备重访江东

李白离开东鲁, 便从任城乘船, 沿运河到了扬州 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 也就没有多滞留

到了会稽, 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 不久, 孔巢文也到了会稽, 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文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 泛舟静湖, 往来剡溪等处, 倘佯山水之中, 即兴描写了这一带的秀丽山川和美丽妇女

在金陵, 李白遇见了崔成甫 两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 情怀更加相投 每次游玩时, 都尽情畅游, 不计早晚 他们泛舟秦淮河, 通宵达旦地唱歌, 引得两岸人家不胜惊异, 拍手为他们助兴 两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 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为默契, 友情更深厚, 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诗系在衣服上, 每当想念, 便吟诵一番

李白在吴越漫游了几年, 漂泊不定 这时国家混乱, 情况一年比一年差 在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心情引导下, 他决计去幽燕(今北京一带), 以探虚实

到了幽燕之后, 李白亲眼看到安禄山秣马厉兵, 形势己很危急, 自己却无能为力 安史之乱前两三年, 李白漫游于宣城、当涂、南陵、秋浦一带, 仍然衣食依人, 经常赋诗投赠地方官, 以求帮助

在此次漫游期间, 李白因夫人许氏病亡, 又娶宗氏 家庭多变, 国家多事, 李白一面求仙学道, 一面企图为国建功, 对于国家安危, 颇多关切, 虽然仍事漫游, 已与过去有所不同

天宝十四年, 安史之乱策发, 李白避居庐山 那时, 他的胸中始终存在着退隐与济世两种矛盾的思想 永王李磷恰在此时出师东巡, 李白应邀人幕

李白人幕后, 力劝永王勤王灭贼, 而对于政治上的无远见, 他也作过自我检讨 同在江南的萧颖士、孔巢文、刘晏也曾被永王所邀而拒不 参加, 以此免祸, 李白在这点上显然不及他们

永王不久即败北, 李白也因之被系浔阳狱 这时崔涣宣慰江南, 收罗人才 李白上诗求救, 夫人宗氏也为他啼泣求援 将吴兵三千军驻扎在浔阳的宋若思, 把李白从监牢中解救出来, 并让他参加了幕府 李白成为宋若思的幕僚, 为宋写过一些文表, 并跟随他到了武昌 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 并以宋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 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 但不知什么原因, 后来不但未见任用, 反被长流夜郎(今贵州梓潼), 完全出乎意料 因为当时永王幕下的武将均巴得到了重用 事情之所以发生变故, 可能与崔涣、张镐这批人的失势有关

至德二年 (公元757年)冬, 李白由浔阳道前往流放之所——夜郎 因为所判的罪是长流, 即将一去不返, 而李白此时已届暮年, "夜郎万里道, 西上令人老", 不由更觉忧伤

由于李白在海内素负盛名, 此行沿路受到地方官的宴请, 大家都很尊重他, 并没有把他看做一个遭流放的罪人

乾元二年 (公元759年), 李白行至巫山, 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 宣布大赦, 规定死者从流, 流以下完全赦免 这样, 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 终于获得了自由 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 而那首著名的《朝发自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

到了江夏, 由于老友良宰正在当地做太守, 李白便逗留了一阵 乾元二年, 李白应友人之邀, 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 发思古之幽情, 赋诗抒怀 不久, 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 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 他往来于两地之间, 仍然依人为生 上元二年, 己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 在金陵, 他的生活相当窘迫, 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上元三年 (公元762年), 李白病重, 在病塌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 赋 《临终歌》而与世长辞, 终年六十二岁

女主叫秦安雅的重生小说是《重生之心动》。《重生之心动》是在网上连载的一部都市重生类小说,作者是初恋璀璨如夏花。小说主要讲述了主角重生在了过去并且重新经历过去的一切的故事。

内容简介:

秦安回到初三开学的第一天,他向一直暗恋着的叶竹澜表白了。在这个会有“第八套全国中小学生广播体操,原地踏步走……”的时代,在这个会有“为了革命保护视力……”的时代,在三八线依然横亘在少男少女课桌上的时代,秦安所最迫切要做的并不是因为成绩太差被扫地出门,换班后发奋学习一扫前耻,而是如何安慰叶竹澜。

叶竹澜,秦安十三岁的初恋情人,正被秦安始料未及的大胆表白弄得胆颤心惊,她被吓坏了。

那是一个纯纯的年代,你的手指触碰到我的掌心,便会脸红心跳一整天的时代。

秦安回到初三开学的第一天,他向一直暗恋着的叶竹澜表白了。

在这个会有“第八套全国中小学生广播体操,原地踏步走……”的时代,在这个会有“为了革命保护视力……”的时代,在三八线依然横亘在少男少女课桌上的时代,秦安所最迫切要做的并不是因为成绩太差被扫地出门,换班后发奋学习一扫前耻,而是如何安慰叶竹澜。

叶竹澜,秦安十三岁的初恋情人,正被秦安始料未及的大胆表白弄得胆颤心惊,她被吓坏了。

那是一个纯纯的年代,你的手指触碰到我的掌心,便会脸红心跳一整天的时代。已完本,有外篇陆续放出。

获得成绩:

总点击:3188074

总推荐:376417

会员周点击:1700

月点击:40227

2011年2月16日:获得3万收藏

2011年3月25日:获得30万推荐 来自异世界的大魔王企图征服地球,为了拯救地球,李路由只好先收留这位大魔王……一朵自称公主殿下的小女孩。

本书有实体版与漫画版,漫画版于2014年9月20日起,在《漫王》连载。

实体版于淘宝有售,地址看夏花新浪微博

作者公告:这是一本纯洁的,温暖的,温馨的,温柔的,淡淡的,简单的,满满的,涨涨的,饱饱的都是幸福的小说。

第一本自行筹备重生,分阶段二次重生小说,观看本书,请携带智商,放下节操。因涉政现被和谐。 曾用名:我的女王是只猫

遇到一只小女孩,她说自己叫“南猫猫猫猫猫”,是一只猫,正在寻找自己的大将军,征服地球,奴役全人类!

本书在起点连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8118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26
下一篇2024-03-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