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比那个出的学生成才率高、著名校友多

大连理工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比那个出的学生成才率高、著名校友多,第1张

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的声誉越来越坏,文聘到处发,不断有学生围攻校长解释。大连理工大学的长处不是机械,而现任校长还是原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副校长欧进萍院士调任的。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最强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一级国家重点学科之一,王牌专业,势力非常强暴大。

哈尔滨工业大学是不仅是211高校,而且是首批"985工程"的9所高校之一,是中国一流的,顶尖的高校,国际知名,理工科强校,实力和成果显赫,有26个专业全国第一。是国家确定的首先建设九所世界一流大学之一,教育部支持并鼓励建设的中国常青藤大学即"C9"。

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威海校区除有原专业外,还发展有海洋工程、船舶工程等国家急需重点的专业。随着国家对航天、海洋和国防的不断重视及投资的加大,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地位和发展也在不断大提高。

2011年6月23日中共中央直属的《光明日报》胡占凡总编辑说:哈工大是出人才、出成果、出精神的一所高等学府,在很多方面都走在国内前列,一些先进经验值得在全国高校中推广。

在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哈尔滨工业大学以19项二级指标全部为A的优异成绩获得“优秀”评价。评估专家组组长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杨叔子院士感慨地说:“哈工大是一本书,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我们要好好学习哈工大这本活生生的教科书。”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实力超群,是造就工学杰出人才的理想之地。

附:

1 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门、学术腐败及其它(转载)

2 华科大为独立学院学生颁学位证 学生不满“围攻”校长

2011年7月2日晚上9点,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报告厅灯火通明。几百名学生把教室挤得水泄不通,站累了的学生席地而坐。

抬头就是一排红色的字:院长与同学聊天交流会。只是教室里的气氛丝毫未见聊天的“温柔”。

“只有一个华科大,只有一个华科大……”一脸义愤的学生们汗流浃背,口号声此起彼伏,代表抗议的牌子被高高举过头顶。

学生们喊口号的对象是“根叔”——李培根,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2010年,他曾因一篇名为《记忆》的毕业致辞,成为学生们追捧赞美的对象,学生们曾经疯狂地大喊“根叔”、“根叔”。

一年后,“根叔”被同样激烈地却完全相反的情绪包围着。

他的发言屡次被学生的嘘声打断,他的承诺多次遭学生质疑。

个别学生为他说了几句好话,被其他学生大喊:“托、托、托……”

那天,他屡屡拧开矿泉水瓶盖,扬起脖子给自己灌水。

“大家安静一下,可以听我把话说完再提问,我会尊重每一位同学讲话的权利……”这是他当晚重复最多的话。

将根叔拖入“舆情风暴”的,是华中科技大学给两个独立学院——武昌分校和文华学院的部分学生,发放了华中科技大学的学位证,该学位证与本校学位证一模一样,无任何差别。

“武昌分校哪里来的?”

华中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华科”),原华中理工大学,全国重点,高考一类本科重点线。华科学生向来以学习、持重为外界称道。两个独立学院武昌分校和文华学院则是高考三类本科线。

2010年,华科的理科分数线为607分,文科555分;文华学院理科486分,文科465分;武昌分校理科497分,文科482分。华科本校与两个独立学院的分数线相差一百多分。

早在根叔面对学生质疑之前,有关华科“学位门”的事件就已经在网上发酵。

6月23日,华科武昌分校在主页上挂上一篇文章,题是《1881名毕业生喜获学位,授予率再创历史新高》。该文称,“6月22日,2011届毕业生中有1881名获得了华科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

而在同一主页的另一条消息则与之形成某种对峙。该消息称,华中科技大学800多名学生未能如期毕业。

“武昌分校是个什么东东?哪里蹦出来的?谁听说过?他们那里居然有大批学生拿到我们学校的学位证,我们自己的学生反倒毕不了业?”这无疑刺激了部分华科学子的神经。

质疑声此起彼伏。

从6月底开始,大量愤怒的贴子占据猫扑、校内网、天涯。由此掀起了“学位门”事件。

学生质疑学校“卖文凭”

一名网名为“wgl”的学生在白云黄鹤BBS发帖:“为这些学长学姐悲哀啊,还不如读个文华,高中也不必那么用功了……以后有人报华科,就叫他们报文华学院吧、读武昌分校吧。是不,根叔?”

除了发泄情绪,一些学生还发帖指出,独立学院的学生拿华科的学位证对华科学生并不公平。

比如,独立学院学生拿着华科学位证去找工作,不明真相的用人单位就录用了。几年来,因一些独立学院毕业生鱼目混珠,使用人单位对华中科技大学的教学质量产生质疑。还有,华科和独立学院平时考试的难易程度不同、评分标准不同,有些独立学院学生的平均成绩看上去就比华科学生要高,出国的时候,他们反而更有竞争力……

这些帖子在各大论坛转发、置顶、蔓延,学生的愤怒也渐渐发酵。由质疑教育的公平转向质疑学校“卖文凭”到质疑根叔。

7月2日,一名名为“pgli”的用户在白云黄鹤的BBS上发出邀请帖:“出差差不多一星期,昨天才回来,有意见有疑问的同学,我很想与你们见面,今天晚上行吗?”

“pgli”就是校长李培根,于是就出现了文中开头的一幕。

校长说:“学校没有做不光彩的事情”

在7月2日的见面会上,“根叔”解释,为独立学院发证是历史遗留问题。目前,国家的独立学院和分校都是依托国内比较有实力和办学条件比较成熟的大学来联合办学,来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关于学校授予独立学院的学生学士学位,是符合国家教育部规定的。独立学院没有授予学位证的资格,所以一直由华科授予。但独立学院学生的毕业证是独立学院自己发的,跟华科本校的不一样。他解释:“我们招了人家进来,不能不给人家颁学位证啊?这么不厚道,说不管人家,就不管人家……”话音未落,引来学生一片嘘声。

一名学生直接站起来打断他:“你一直在谈怎么维护文华学院学生的利益,那本校学生的利益呢?在座各位的利益呢?”场下一片叫好。

学生提到,独立学院的学生在找工作时,往往会隐去毕业证,只出示学位证,说自己是华科的。

“根叔”答:“这个我们没有办法控制,但有办法辨认,毕业证是不一样的。内行人招人会问哪里毕业的,跟主校有什么关系。”

学生不服地私语:“大部分招人的都是外行。”

“我承认不能说一点影响都没有。这是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产物。”根叔坦承。但他强调,“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我们学校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做不光彩的事情。”

围攻“根叔”:“你欠了一个具体日期”

“根叔”也提到了,独立学院的最终趋势是完全与本校脱钩,武昌分校和文华学院也在积极准备独立。

“根叔”说,“脱钩要有准备,各个独立学院准备的程度也不完全一样,没准备好就把它踢开,那是不厚道的,也是不负责任的。”

学生要求:“学校能不能用公文直接说明?”

“根叔”答:“没问题。”

学生追问:“具体什么时间?几月几日?告诉大家它不存在了,以维护学校的名誉。”

“根叔”答:“谢谢您的建议。”

学生再追问:“几号?你欠了一个具体的日期!”

“贞操”与“小三”校长说:“我没有办法改变中国现实”

见面会上,更有学生和根叔大方讨论起“贞操”和“小三”。

学生说,“刚才李校长提到,我们跟他们(独立学院)断绝关系,我们是不地道、不厚道的。我想问一下,关乎一个‘贞操’的问题。如果一名‘小三’插足了一段正常婚姻,需要对‘小三’讲地道、讲厚道吗?这本身是一个关乎学校‘贞操’的问题,是严重问题,请为我们指点!”

教室里瞬间掌声雷动。

“同学……同学……”根叔摇手示意:“我已经多次跟大家解释过了,不能够把这个事情和‘贞操’联系起来。不能这样打比喻。这是中国教育在特定历史时期,适应了老百姓要求的一个产物。我没有办法改变中国的这个现实,李培根是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的……”

7月8日晚上9时31分,“根叔”再次在“白云黄鹤”BBS发帖,兑现见面会上的诺言。

据悉,华科“学位门”事件已经不是第一次爆发了。

很多2007年毕业的学生就对2007年的那次“学位门”记忆犹新。同样是引爆于网络,同样是根叔出面解释。随着毕业生陆续离校,事件逐渐冷却。

记者上周拨通了“根叔”的电话,但其以不方便发表意见为由,拒绝了采访

看来这个学越来越差了,原来是个吹牛大学,只会出风头。

小行星示意图

据了解,1995年12月6日,国家天文台兴隆基地观测发现了一颗小行星(1995 XO2),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轨道周期337年。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公报》通知,这颗永久编号52487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华中 科技 大学星”。其编号中的52谐音“吾爱”,而487则与华中 科技 大学在教育部中的备案编号一致,两者相互呼应,寄托着爱校之情。

华中 科技 大学被誉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中彰显担当。近年来,该校在 科技 前沿取得多项突破,如合作研制的“天琴一号”试验卫星成功发射,测出国际最精确万有引力常数G等。学校积极推动物理、天文和空间科学等交叉学科发展。1983年10月,学校开始筹建实验室天体物理教研室(挂靠物理系),1996年组建天体物理团队,2014年在物理学院成立粒子与天体物理研究所,2019年正式成立天文系,开启了中国中部地区天文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先河。

据介绍,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被国际公认可以由发现者进行命名的天体,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对小行星发现者获得命名权以及命名小行星有着严格的规定和认可、审批程序。早期小行星一般以古代神话故事中女神的名字命名,后来命名逐渐演变成行星发现者对特定人物、地点、景观、事件的推崇或纪念。由于小行星命名的严肃性、唯一性以及永久不可更改性,能获得小行星命名,已是世界公认的殊荣。

链接:

这些天文领域中的华中 科技 大学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 科技 大学物理学院引力中心教授罗俊带领引力中心团队经过30多年的山洞蛰伏,于2018年成功测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数G值。这实现了对国际顶尖水平的赶超,为物理学界确定高精度的引力常数G的推荐值作出实质性贡献,也为提升我国在基础物理学领域的话语权作出了实质性贡献。

2018年,该研究成果在《自然》杂志上刊发。研究成果还入选中国 科技 部评选的“2018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以及中国科学院等单位评选的2018年中国十大 科技 进展新闻。最新出版的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第二册的课本,华中 科技 大学万有引力G值研究成果被收入其中。

为提高G值的测量精度,该团队在此过程中研发了一批高精端的仪器设备。这些仪器为精密重力测量国家重大 科技 基础设施以及空间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2019年12月20日,“天琴一号”卫星升空。“天琴一号”主载荷是由华中 科技 大学物理学院引力中心与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天琴中心共同研制。

2020年5月,“天琴一号”任务周期正式结束。据实验人员介绍,经过多方评估,天琴一号六大技术在轨验证全部通过,每项技术指标都优于任务目标,达到国内同类技术的最高水平。华中 科技 大学引力中心承担的高精度惯性传感器在轨测试结果,将项目组之前保持的国内最好水平又提高两个数量级,达到了国际同类装置的领先水平。

2021年1月,华中 科技 大学研制并交付使用首台高精度量子重力仪。经过多个点位的双盲测量评估,以及多家单位的专家综合评定,该仪器精度达到微伽水平,受到用户好评,已顺利通过验收。2022年,由华中 科技 大学立项的国产设备获得了全球重力场数据,这是我国首次使用国产自主卫星测得这一数据,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德后第三个有能力自主探测全球重力场的国家。

此外,2019年4月,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面世,华中 科技 大学物理学院吴庆文教授参与到了黑洞照片“冲洗”过程中。吴庆文和其研究生冯建超博士主要参与了理论分析方面的工作。

2019年,华中 科技 大学成立了华中地区首个天文系。2020年华中 科技 大学加入“中国空间站巡天望远镜粤港澳大湾区科学中心”。2021年成立国家天文台-华中 科技 大学“天眼联合研究中心”,推动中部地区FAST相关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湖北日报)

百慕大肥鹅主要靠骂她的三十岁垃圾前男友收获了第一批粉丝。 发表过看不起武大的言论,结果被扒出来自己是个二本。说自己是小汤唯,结果视频里看起来像汤唯奶奶的保姆。以前发表过很多奇怪的没脑子(但很想表示自己有脑子)的言论。不丑也不美的普通二本女大学生水平,喜欢标榜自己有文化但说的话真的没啥水平。 被三十岁前男友抛弃的具体经过是肥鹅以为自己傍上了个在国外的有钱老男人,总是在微博里暗搓搓的炫。 谁知大哥一毛不拔,有钱也不给她花,动不动就wx失踪不搭理她,对她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每次叫她出来就是直接去宾馆,有点白嫖女大学生的意思,鹅还以为自己遇到真爱了。 她之前追华科男的时候,天天在微博直播追男内容,吹得她和华科男都互相喜欢、故意渲染氛围华科男不表白是因为太直男傻傻的。结果有天晚上好像约了那男的,华科男的放了她鸽子,她失意落魄的在微博哭丧,刚好她现任出现撩了她,她没过两天就无缝衔接和现任在一起了。 而且她之前追华科男时候,华科男身边也是有其他女生的,肥鹅还在微博放狠话说自己一个月搞不定的别人半年都不行,结果华科男在肥鹅脱单后的一两个星期后就交了女朋友。 现在就每天在微博发一些日常动态,翻她的微博整个就一刚接触社交网络的小孩子的QQ空间的既视感,一天十几条微博,全是碎碎念,果然我还是适应不了微博啊。

华中科技大学是一所实力强劲,综合实力很强的理科类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的校园坐落在湖北省武汉市。学校的面积很大,达7千多亩。                           

武汉位于我国南方,夏天格外炎热,为了防暑降温,华中大十分重视室外绿化。                    

华中大自建校以来特别爱惜树木,广泛种植树木80多万棵。  

另外,校园东面与武汉森林公园相接,从高空俯瞰校园俨然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             

于是,华中科技大学就有了“森林大学”的美称。                 

因为森林的存在,华中科技大学的校园内总是会看到一些小动物出没。像是小鸟、松鼠之类的都很常见。              

该校位于东湖之畔,喻家山脚下,校园内森林密布,草木茂盛,环境优美,非常适合野生动物生存。               

不久之前,华中科技大学的学生在校园里发现了一只白狐,可可爱爱,憨厚可掬,真是萌翻了! 

近日,又有同学在晚上发现了一大两小的野猪一家在路灯下慢慢悠悠地散步。              

这位同学用手机拍下了这一幕。  

这三头野猪并不是华中科技大学饲养的,而是外来的。       

事件一出,华中科技大学在微博上提醒同学们要注意安全,小心野生动物出没。           

经过武汉市的动物专家研究,这三头野猪应该是从马鞍山森林公园内跑过来的。                  

马鞍山森林公园距离华中科技大学很近,里面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动物。           

其实早在2015年,华中科技大学校园里就出现过野猪。       

那次野猪不仅仅是在马路上散步了,还公然闯入学生公寓,将学生吓得胆战心惊。     

后来还是在警方的帮助下才顺利将野猪捕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8044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26
下一篇2024-03-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