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理学院表白墙有几个

湖南文理学院表白墙有几个,第1张

三个。据湖南文理学院官网信息显示,截止到2022年12月21日,该学校共有三个表白墙。湖南文理学院,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是一所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产教融合工程应用型本科规划高校。

中国药科大学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现在有两个校区:

玄武门校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央路童家巷24号;

江宁校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龙眠大道639号;

江宁校区主要是本科生,玄武门校区主要是研究生。

专门的药科大学有三个。

南药,中国药科大学,药化,药分,生药,微生物与生化药学,制药工程,海洋药学

北药,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刚刚的)

广东药学院,不了解。

我南药的,南北药实力差不多,各有侧重,南药沾着211,在南京,分数高些,但也高不到哪儿去。分数都不比前几年了,原来一直很高,现在南药提档线大致比一本高二三十分左右。北药好像现在是二本了。

业内原来有“两院三系的”说法,两院就是南北药,三系:

北京大学药学院(原北京医科大学药学系),药化,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生药

复旦大学药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药学系),药理

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原华西医科大学药学系),药剂,临床药学,药管

大致排名是中国药科大学,北大,沈阳药科大学,复旦,浙大,川大。

研究所: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化,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剂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药理,药化,药剂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药分

在中国药科大学就读是一番什么样的体验?

知乎用户

答案里面比较喜欢匿名学弟/学妹的写给所有想报考中国药科大学的学弟学妹

楼上有许多人已经谈了药大各方面,我就随便聊聊我这7年

我06年到药大,7年里,从燕子矶到江宁,从药学院到商学院,从06年两岸黄土吓得直接有人退学到现在两岸翠柳,公交出行从远赴大中线到盛科线转盛中线,再到后来的地铁,时长也从2小时到现在1小时,宿舍由4组团到7组团,看着药大由一片黄土地到现在的模样,体验良多,特别是等待了7年的图书馆终于让我用上了几天,只想说记忆最深刻的竟然是 阿兵川菜馆~~

1说说第一感受

当年校车开进一片黄土地,教学楼、宿舍、食堂,活脱脱一个高中模样,我看到很多人眼中盈满了泪花,我想大抵因为这不是她们想要的大学吧。第二天就有父母直接带小孩离开了,也有类似我班上同学直接跟我说他不要呆这里,于是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去了英国。当时的我什么都不懂,现在想来是有些懊恼自己的没勇气的。

2关于男女

先说点有意思的,前面很多人提到了药大男女比例1:2,确实如此,药学院时我班9男24女,但如果有男生就此要想入非非的话,我只能偷偷告诉你,嗯,药大的女生,唉……都是才女。所以,200人大教室上课,男生的聚焦点只有二三处。当然还得承认现实的是药大女生的聚焦点更少啊,嗯,这样就平衡了,所以情侣还是蛮多的。

说实话,药大的情侣都蛮苦的,特别06年,约会的地都没几个,大冬天的单身就还是不要出去逛了,任何黑点的地方都能突然蹦出一对情侣,真心是不容易的,那时候去晚了就没有那种私密的地了啊,想想那时也是拼了。后来,渐渐的有了篮球场,有了实验组团,后场延伸到留学生宿舍,再后来有了后花园,本想着药大情侣约会这下幸福了,没想到的是清纯的师妹们没防住强大的师兄啊,而且06的江宁3k人到现在1w+,地方大了也架不住人多啊,情况仍然是你走一路怎么都得遇到那么3对吧,嗯保守点;最强的体验来自于研究生篮球场那对的疯狂,我还记得当时想说一句“多冷的天啊,这么拼”。最后,如果你要是想来药大爱一场的,我这里跟你学校呐喊下:校长大人,还能不能让学弟学妹们安静的谈场恋爱啦!

当然,说这么多,这都不是药大情侣约会最多的地方,最多的后面说

3关于学习氛围

如果只能用一句话,那我想说:药大的学习氛围不像大学,更像高中,跟社会严重脱节。

上面所说的药大学生约会最多的地点:教室,每个教室走一走,总是能看到很多自习的情侣,所以教室两边的3人座最受欢迎,总能见到一女生认真学习,旁边一男生睡着很香。或者依偎着睡着,抑或相互调戏下。这种情况最苦是我这种单身学习者,本来就容易分散精力,还来教室秀恩爱,特别是看到有美女的情侣我一般直接换教室的,真心不能愉快的学习了。

忘了听谁说过,在往江宁大学城的地铁上,那些背着双肩包的,很大可能就是药大的。事实上也是这样子的,每天清晨上课,中午下课,一个个背着鼓鼓的双肩包的同学涌向食堂。

真心佩服那些从早到晚学习的女生,佩服他们的努力,但也为她们感到惋惜,这里面大部分人已经难以走出这个怪圈了,因为只要离开考试,他们就不再是优秀的那一类。社会甚至严重点说生命需要的不是他们这样子的。最后,那些像高中一样做着类似努力的学生,只能走向研究生,到了研究生才发现这也不是他们想要的。但此时时光已不能倒流。

药大的学习氛围是浓厚,但是那种浓厚的教科书学习气氛,这点我极不喜欢,由于药学知识大部分在于记忆,少部分在于理解,但也仅仅是理解,是比较少有思考的,所以很多人学着学着就丧失了思考的能力,当然中国式的教育从小到大就很少有教人独立思考的,一般都是别人灌输的,也情有可原。直到后来我也才发现,大学不是在于你学到了很多很多的知识,在于你是否学会了学习的能力,特别是独立思考+快速学习的能力。

每年学习气氛最浓的时节当属考试前1个月了,几乎所有的教室都能坐满,特别是有空调的地方,所以那个月食堂里各种人自习,那一年药大食堂自习的孩子们还上了南京的报纸,最苦的是这时候吃饭难觅一座,有时拿着个饭盆等到苦,更牛的人呢站着吃。我想说,人家学校是赶早去占图书馆,我们是赶早去占食堂,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学校养着一群吃货不走了呢。

另外,药大让我感伤的是真的太缺少人文气息了。谁说理科院校缺点人文是应该的,那我很丑是不是也无所谓呢,我得想办法美化下啊,因为我需要完整。如果我们这群药大学子用还不错的智商配上还不错的人文气质,那在茫茫人海中,我们也能亮起来的。

人类是群居动物,群体的力量真的太强大了,强大到你很难做你想做的自己。我知道的也有许多人能从这个怪圈中走出来,而我自己,真的是爬出来的,而且爬出来的时间太晚太晚。

4关于药大社团及活动

也许现在已经好多了吧,也希望是好了的,但我体验的那个年代药大的社团及活动的特色就是:为了社团而社团,为了活动而活动。真正干出对社会有贡献、或有意义、或有助于提升成员的社团是有的,但也是极少的。

其实,工作后才明白,社团这种东西真的可以是接轨社会的桥梁,有点类似于公司,如果你真心有追求做的好,有才有能力的精英自然汇聚,不然留下的可能都是混着的,这样子真的不好。我记得当时也入了社团,后来也带过一些人,我后悔没有让人家在这里学到东西,因为有好些个真正有思想、有能力的在看到社团的真相之后就离开了。

我并不想完全否定,我想说的是离应该能起到的作用差远了,太远太远,希望后来者能一步步走通。

5关于药大人

本来是不想提人这个环节的体验的,妄自评论别人很没素质,但还是从自身出发谈谈我眼中的药大人,说群体不说个例哈,也可以当我胡说。

在我看来至少现在药大的优秀不在药大本身,在于药大真的有很好的生源,这里面有些人是不管扔在哪里都不会被埋没的,是这些人撑起了药大名声,但是更多的不是这种人,很多人需要鞭策,需要很多、很正确的引导,而这往往是药大所缺乏的,当然也可能是师生比例太大顾不过来。

按照二八原则,我们100人中怎么也得有20个精英吧,甚至像名气还算不错的院校应该更高的,可是我总感觉不到有这么高的比例,甚至比这低多了。真心不明白是药大人坑了药大,还是药大坑了药大人。

人们总是只看到那些成功的药大人,却没看到有多少埋没在人海中,老一代的我没体验过,但那时候确实不一样的,那时连整个社会都不一样。或许是我们这代药大人还没能跟上时代的脚步。

无论是工作还是其他中,两个药大人初次遇见都少能激起那种母校的热情,都很难认为对方从母校出来的也一样优秀。好多也都是笑笑而过,我曾想过是不是那些成名的人并不是真的热爱药大,而是因这是个还不错的平台,一个有资源的平台。我也曾想哪些回校的校友是不是只是因为药大将他和朋友们、和老同学联系在了一块,而不是因为药大本身。如果真的是这样子的,那说明学校给到药大人的真的太少,以至于难以产生至深的感情。药大人的成功是许多人也许是一步步摸索出来的。

也许是我自己接触不到那些药大精英的缘故,我总觉得药大人是相对是不善言词的,特别是实验室的磨练,让很多学子特别是研究生失去了说太多的欲望,做好研究就好,做好实验就好,做好生产就好,虽然药大是医药代表的摇篮,而医药代表是交际能力较强的,但我所知道的,很多人都是被社会逼出来的,幸好我们都是聪明人,被逼一下还是可以改变很多现实的可能的。

止于此

6关于奇闻趣事

排第一的肯定是短裤哥,那位一年到头都是只穿短裤短袖的哥们,曾有幸跟他吃过饭还。那是药大一道亮丽的风景,大冬天的穿个短裤,冬天最怕见到他,尼玛,你不冷,我看着很冷啊,也是醉了,别人穿短裤我很冷,应该是心理学问题吧。

那一年,沸点剧社舞美部吸入了一位唯一的男生,化妆美容甩女生几条街的那种,羡慕啊,哥在剧务部干着各种杂活,人家被各种美女围着请教皮肤保养。

那一年,某班毕业宿舍带学士帽拍裸照,貌似没发学位证

那一年,某宿舍毕业用投影仪投到对面女生宿舍楼播放日本爱情动作片,貌似也没拿到学位证

那一年,某生觉得监考太严,怒骂监考老师,没拿到学位证

那一年,某班同学聚会在东南门川菜馆,酸菜鱼(也许是辣子鸡,忘了菜名)吃到最后发现菜底静静地躺着一只死老鼠,听说都吐了,最后强大的该班在学校发各种小广告传播,最终让这家川菜馆毫无生意,倒闭了。

每一年,药化等四大考试时,药学院宿舍的灯都是亮整晚的。那一年,药化考试前早上,某生碰了一下别人,被人家骂道:“碰你妹啊,这下好了,全忘了”,这什么节奏。

每一年,毕业的表白季,总有人点蜡烛,总有人在女生宿舍楼下大喊我爱你之类。早去哪了~

每一年,很多有意思的事持续上演着。

7关于眼界

药大太小,小到只能看到眼前方寸之地;药大太偏,偏到看不到远方;

由于本人从很小的地方出来,本来就眼界不太宽阔,加上药大太偏,接触不到世界,而又缺乏领路人,所以看到的范围很小,看到的世界也很小,特别是看到的整个行业都很小,出来之后才真正感觉到世界很大,很大你有太多空间,只要你有能力。

之前有答主提到的本科3000+,研究生4500+的薪水就被自己所看到的误导,你走出去会发现在医药行业里,上1w月薪的工作除了做代表之外,还是有很多的,至少我现在觉得8k-1w工作还是可以找到的,只是你没发现。

在学校里,甚至很多老师的观念都是陈旧的,当然许多老师只是按照书本上个课而已,也没有观念。这也可能导致我们的学生眼界无法打开的原因。

以上各种情况,怪谁,当然怪学生自己,自己的选择,而且药大总有一些人做得非常好,为什么不能是你,所以怨不得学校的。

8关于实验室

这是药大在药学行业里最优秀的地方,有比较完备的实验室,有还算不错的实验条件。曾经我嫌弃实验室的设备又少,又破烂,直到后来我发现从别的地方考过来的研究生整个本科实验都没做过多少回。所以,这也是很多研究所或者高校喜欢我校学生的原因,动手能力强啊,怎么说也都是练过的,许多仪器也还是认得的的。

不过,如果就这样不思进取的话就没意思的,毕竟药大的设备配置不是顶尖的,主要不是因为我们好,而是因为那些比的学校太烂了,回头想想也不是应该骄傲,只是该好好利用的。

实验室关键还是靠人的,听说最近余老板的化合物卖了10亿,某老板的一个化合物卖了3千万等,药大实验室的产出还是可以惊人的,可能很多学生都想不到,就那实验室出来的动则好几千万。

实验确实是很有乐趣的,但我却不是很喜欢,我对动物实验一直有些排斥,那种体验一般般。如果再回到学校,还是做做药剂实验有意思些。不过实习是在药化实验室的,每天帮着师兄摇分液漏斗,每天洗刷仪器,记得某天梦醒时分竟然摆着个手持分液漏斗的姿势。

9关于实验型研究生

写到这,我有些饿了,烂个尾吧,回头补充。

身在药学院时,太多的同学去了实验室(药化居多),很多继续读博,却没有一个说喜欢的,真的竟然没一个,大多是一个认命的态度,更多的是信誓旦旦的说着毕业后再也不想做实验了,结果毕业了找不到其他工作,继续实验去~更有一些为了逃脱实验去做代表,然后又在后悔没有早出来做代表。

跟过好几个师兄,至少药化实验室是这样子的,药理也是,枯燥的日子真的是很难熬的。一定要耐得住寂寞的人才适合做实验啊。与其看中药大的药化学科排名第一,还不如真去体验一番,当你发现不喜欢的话还是不要去了。我当年也是体验过了毅然考商院研究生,当然也是我当时找不到好工作,太悲痛的体验了。

我是敬重做实验的研究生的,他们很多时候是真的创造着价值,而且我做不来,所还得佩服。

10关于商学院研究生

这个好像也没什么好说的,看看书,看看文献,研究研究政策,想想注册等等,然后找一家好的企业实习,实习最重要,最好去能锻炼到自己的地方实习,比如外企的医学部、市场部等。

我觉得商院研究生比药院好些的地方就是,这里更自由一些,而且很多东西都是从行业角度出发,而不是从学科出发,所以看到的东西更多,看到的机会更多。虽然没有药学院学生那么强的药学知识学术能力,但最终至少混得旗鼓相当吧~

11写在最后

终于是烂尾了~回头看情况补充吧~还是做个小小声明~

药大除了以上也有许许多多好的,我没有写上来~因为困了

还有很多很多可写的,可我一时也想不起来~

以上所有的话都属于一家之言,并无任何绝对的地方,一定要误解的话,请当笑话看看~

---------------------------------------------------------------------分割一记--------------------

问了下朋友为啥处女赞同都不破不了,才发现原来我一直都在从我的角度出发讲我体验的过程,未注意药大的改变,也未去思考看问题的人想知道什么,确实是有问题的,就当我随便聊聊吧,许多事情也还会在药大持续上演,该看懂的人自然应该会懂的。

最后胡邹一句:我们选择的那些有80%是或大或小的坑,总要踩到坑的,那没事,走出来,回头再看看坑,没经历坑的固然走的快,但走出坑的应该是可以走得更稳一点的~

知乎用户

说说几位药大的老师(司承运,2013年6月)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梅贻琦

一、杨访。访哥、访爷。

杨访是教高等数学的老师,他教的数学能给人一种“这才是数学啊”的感受,真的!上了他的课,你会觉得你以前学的“数学”都不过是没有灵魂的“算数”。而真正的数学,其实和哲学只有一墙之隔,就像古希腊的数学家们往往也都是哲学家一样。杨访教数学,就是把数学当哲学来教,他会讲以前那些哲人的事迹,讲他们的思想和精神。他非常注重“思想与思维”而不是“方法与技巧”。他会告诉你“数学不是工具,而是一种思考方法,一种智慧。”

有好多次听他在课堂上讲艾萨克牛顿,讲路易斯柯西,讲布鲁克泰勒,还有一大堆的牛逼的数学家的故事,杨访就喜欢讲这些人物的故事,还讲得一脸陶醉样呢!他会讲一个理论产生的过程,讲这些伟人们的求真精神,还要讲他们的“科学情操”与“人文情怀”……哎呀,当时听得我真是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喔!实在是有一种“人类的智慧是何其伟大”的骄傲和有一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感慨。总的来说啊,能提炼出一种思维态度,能握住数学的灵魂,并且在课堂上传播给学生,啧啧啧,杨访不愧是杨访啊!

杨访以前是跑步来学校上课的,每天长跑过来,又长跑回去。现在50多岁了,不跑步了,改成一大早骑自行车从南京来江宁上课。上次我感叹说:“我以前骑自行车从南京到江宁,花了3小时呐!”然后杨访马上就来一句:“你不看看你骑什么车,我骑什么车?我那自行车,高档的哎,不少钱喃!我嘛我一辆顶你好几辆喃!”

他天天背那个几十年前的款式的屎**牛皮单肩包,还经常穿一件很多年以前的款式的那种拉链皮夹克衫,然后配个体闲裤,再加上他那种独特的发型。哎哟,侉得喔!又侉又别扭!不过呢,他才不管这些呢,他的时间都花在数学上了。他做了好多好多的教学材料,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这东西做了20多年了哎!我那边的东西多得嘛,多得我一千个G的好几个硬盘都塞爆~掉了哎!”

他50多岁的人了,可惜好像前几年才刚评上副教授。药大毕竟不是靠数学吃饭的,也没怎么重视数学。上次吃饭的时候我问他:“你为什么要在药大,为什么不去一些数学土壤好一些的学校呢?”然后他回答我说:“没关系哎,认识的人也都在这边,也熟悉习惯了。反正到哪边,我都是做最强的哎~对吧?”说“最强的哎”的时候还一脸不屑地夹个花生米丢进嘴里。

我大四实习那会儿,没找到实习导师,就打电话给杨访,然后他就跟我说:“哎哟你找徐开俊哎,徐开俊!他人很好的哎,我跟你讲噢,他不要你,你就抱大腿死活不走,然后他就要你了哎!肯定的哎!”再后来,我就在徐开俊老师那边实习了。

杨访他还有口臭,是长期抽烟的缘故吧。想想以前有一次,我和同学还问他“老师你晚上刷不刷牙啊?”然后他就皱眉头,还跟我们扯“老巴子”的典故。还有一次,徐开俊老师开车带我们几个实习生去方山玩,路上聊到杨访每天骑一小时自行车来学校上课,当时徐开俊老师就用一种很夸张的表情笑着说:“哎哟~杨访,出了名的杨疯子哎~!”

每年公选课,杨访都会开高数课公选,但是每年都因为报名人数太少,被教务处刷掉了。杨访说其实很早以前报名人数很多的,后来学生渐渐地“实际”了,毕竟数学和药学类的专业课比,没什么直接的实际用途,然后报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每年新生来了,杨访也都会做一场入门性质的“高数学习方法”讲座,去听的人总是一开始很多,然后人陆陆续续地离开,等讲座结束,就剩不下几个人了。我大四那年他做完讲座我送他走,看着他外八字的步伐,拎着我给他买的宵夜,走起路来像鸭子似的,然后就在校门口被我目送上地铁,回家去了。其实当时我很想跟他说,“真希望明年还能再见到你”。只是这句话一直憋在心里,没有再说出来。

杨访,这个又挫又垮、不修边幅,一旦混进人群里就平凡地好像再也找不到了的人。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我最最崇拜的数学老师。

二、何正大。正大哥。

何正大,是教我们物理和计算机的老师。当初他自我介绍的时候我没认真听,看到身边有人记下他名字叫“何正太”,我也就这么写了。后来我发现我错了。又后来我发现居然好多人都记错了。哈哈笑死了。我们后来都私下叫他“正大哥”的,但是要是按错误的记法,岂不是要叫“正太哥”?

正大哥教书很认真的。除了会举很多好玩的例子加深理解以外,每个物理理论,他都会在黑板上写下详细的理论推导过程。他想让我们从理论上“理解”物理而不是“记住”物理。他的物理课,明晰而且有意思,实在是充满了“理论的力量”,回味无穷啊。当然咯,有时候推导过程中参考系变化了、正负号没注意什么的,就“当场”推导错了,然后他就会和我们一起找哪一步出错了。有一次一直没发现错误出在哪边,直到11点半下课铃响了都没得出结果,他就叫下课,让我们去吃饭,然后他自己和几个感兴趣的同学一起在黑板上推导讨论,黑板写满了,擦掉,然后又写满了又擦掉。后来终于发现问题出在哪儿了,大家都开心得不得了,一起去吃午饭,而当时已经快1点半了。

他因为这些特点,所以上课进度很慢的。到后来赶不上进度了,就说要给我们“补课”——我的天哪,考试周的前2天,在2天之内上了9节物理课。当时我们都觉得“我勒个去呀,这太夸张了吧!”然后那个时候正大哥就问我们说:“你们其它课的课时进度都结束了吗?”然后我们就喊:“没有啊!杨访的高数也要补课呢!”然后正大哥就阴险地笑:“嗯……看来有比我上得还慢的呀!”

正大哥考试前还会自己整理复习资料,就是教学重点、典型错题什么的,整理好了就发给我们,然后还会联系学习委员通知班上的人要“加油”,我们都感动死了。后来物理课结束了,我们以为再也见不到正大哥了。没想到大二上学期计算机课第一堂课时,走进来的老师居然是正大哥,我们都大吃一惊!然后他说:“这个,不好意思呀……不过我很荣幸!嗯,又要和你们‘耳鬓厮磨’一个学期了啊!”然后班上的人都激动得不得了!敲桌子打板凳,又鼓掌又欢呼的。

正大哥既教物理,又教计算机。当然还教物理和计算机的实验课。而且还发短信和我讨论过道德、宗教、哲学,他学识很深,我也深受他的启发与教诲。不过他很忙的,一次实验至少占用半天时间,每周一次实验,而这只是一个班的某一门实验要占用的时间。而且后来我才知道,一个学期下来,一门实验课只有350块钱的教学补贴。他这样又是计算机又是物理的,可凭我们学校的物理和计算机的师资,是很难发表什么文章的啊,唉,想必他也很难评上什么高级点儿的“职称”来改善生活的吧。

大四有一天,我吃完晚饭,从食堂去教学楼的路上,看见正大哥骑自行车去食堂。他当时没注意到我,而我却发现暮色中的他和两年前相比,显得消瘦了好多。

三、陈金龙。陈Sir。

“我叫陈金龙,你们叫我陈Sir就可以了。可(ge)清楚啦?”

药物分析教研室的陈金龙。听丁黎大Boss说:“陈老师啊,是我们从外校引进的一位,优秀人才嗯。”说这句话的时候丁黎大Boss带着他特有的又自信又正经又那啥的“你懂得”的笑容,都笑死我们了。不过话说回来,陈Sir确实是人才啊,很踏实很负责的那种。他教我们药物分析和药物色谱分析,也带我们药物色谱分析实验。第一次实验课的时候他跟我们说:“那个,大家好,我叫陈金龙,哎,你们叫我陈Sir就可以了。可(ge)清楚啦?”他总是把“可”念成“哥”。然后我们都笑。他看见我们都笑了,就说:“喔,都清楚了”。

陈Sir带实验可细致了。别的班的老师讲几句,大家开始做实验。陈Sir要讲一大堆,讲得很细。然后大家做实验了,他还经常绕来绕去,看到不太规范的就要说上两句。有时候一群人做实验,身体把仪器挡住了,他就把头凑进人群里、或者说是“把头塞进人堆里”去看,然后看到什么不规范的就大声对全实验室的人说:“哎你们注意一下噢,这个XXX应该XXX,不能XXX噢!可(ge)清楚啦?”当时我们还编了一个很经典的笑话呢!说对面实验室的同学做完实验跑过来问“你们做完了没啊?”然后还在放PPT的陈Sir淡定地回答说:“啊?我们还没开始呤。”

有一次做实验,书上实验原理写得不是很清楚,还为了便于计算而引入了好多参数,搞出来一个计算公式都看不懂,哎其实我最不喜欢这种公式了!自以为高效率了,其实呢?简直是丧心病狂!然后呢,我就把计算公式一步一步推导成最原始、也最“不便于计算”、但最最“一目了然”的公式。推导写了整整一章纸,然后带过去问陈Sir:“老师,这个原理是不是这样,然后这样,然后这样……最后就得出这个?”我一边说一边用手指相应的公式,然后我每次说“这样”的时候,陈Sir都很铿锵有力地说:“嗯!”但是到我最后指着结论说“得出这个”的时候,陈Sir突然抬起头,跟我说了个:“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7976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25
下一篇2024-03-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