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笔记:第三章——药动学

药理学笔记:第三章——药动学,第1张

掌握药物的吸收、分布及其影响因素,P450酶系及其抑制剂和诱导剂,药物排泄途径及其影响肾排泄的因素,血浆蛋白结合率和肝肠循环的概念。

 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为药动学,研究药物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平衡后药理效应强弱与药物血浆浓度成比例。医生可用药动学规律计算药物剂量以达到所需的血药浓度并掌握药效的强弱久暂。比单凭经验处方取得较好的疗效。

 第一节 药物体内过程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需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是吸收、分布、排泄。

 1、被动转运 (顺梯度转运): 药物依赖于膜两侧的浓度差,从高浓度的一侧向低浓度的一侧扩散转运的过程。多数药物属于被动转运。

 (1)特点: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无饱和现象和竞争性抑制。

 (2)影响扩散速度的因素:

 ①膜两侧的药物浓度差。

 ②药物理化性质:分子量小、脂溶性大、极性小、非解离型的药易通过生物膜转运,反之难跨膜转运。

 2、主动转运:是一种逆浓度(或电位)差的转运。

 特点:需要载体,消耗能量,有饱和现象和竞争性抑制。

 二、吸 收

 药物的吸收是指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静脉注射无吸收过程。吸收速度与程度主要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剂型、剂量和给药途径。

 (一)吸收方式

 1多数药按简单扩散进入(吸收)。

 (1) 影响扩散速度的因素:1)膜的性质,面积及膜两侧的浓度梯度,2)药物的性质,分子量小的(200D以下),脂溶性大的(油水分布系数大的),极性小的(不易离子化的)药较易通过。

 (2) 吸收分布排泄的一个可变因素,与环境的酸碱度有关。

 (3)离子障现象:非离子型药可自由穿透,而离子型药被限制在膜的一侧。离子障与吸收有关,可以理解为“酸酸易吸收,酸碱难吸收”。如弱酸性药在胃液中非离子型多,在胃中即可被吸收。弱碱性药在酸性胃液中离子型多,主要在小肠吸收。

 2少数药按主动转运而吸收,特点:1)与正常代谢物相似的药物,如5-氟尿嘧啶、甲基多巴等;2)靠载体主动转运而吸收的;3)对药物在体内分布及肾排泄关系密切。

 3易化扩散是靠载体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方式,如葡萄糖的吸收,吸收速度较快。

 4吞噬作用:如维生素和蛋白质。

 (二)消化道吸收

 固体药如片剂、胶囊剂在胃肠道必须先崩解、溶解后才可能被吸收。

 1胃肠道给药 口服给药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小肠是主要吸收部位(pH接近中性,粘膜吸收面广,缓慢蠕动增加药物与粘膜接触机会)。

 (1)口腔粘膜:脂溶性药物如硝酸甘油 (舌下给药) 以简单扩散方式被吸收。

 (2)胃:小的水溶性分子如酒精可自胃粘膜吸收。

 (3)小肠、大肠:大多数药物在小肠被吸收。

 多数药物口服虽然方便有效,但其缺点:

 1)首关消除:有些药首次通过肝脏就发生转化(被肠液或肠菌酶破坏,或肝药酶代谢等),进入体循环量减少。舌下及直肠给药虽可避免首关消除,吸收也较迅速,但吸收不规则,少用。

 2)吸收较慢,欠完全,不适用于在胃肠破坏的,对胃刺激大的,和昏迷及婴儿等不能口服的病人。

 3)影响药物在胃和肠中吸收的因素:

 ①溶解度:多数药物以脂溶扩散的方式被吸收。

 ②PH: PH 主要通过改变解离与非解离分子的比值而影响吸收(离子障现象)。

 弱酸性药在酸性环境中非解离型多,脂溶性大,吸收多;反之在碱性环境中吸收少。

 弱碱性药在碱性环境中非解离型多,脂溶性大,吸收多;反之在酸性环境中吸收少。

 (三)注射吸收>

 注射给药可将药注射至身体任何部位发挥作用。注射给药需要医护进行,不方便,如剂量有误和过量注入无法回收。有的药品口服比注射吸收快,如安定,苯妥英钠等。

 1) 静脉注射可使药迅速而准确进入体循环,没有吸收过程。

 2) 肌肉注射(im)及皮下注射(sc) 药物脂溶性高、局部血流量大易吸收,较口服快。吸收速度取决于局部循环,局部热敷或按摩可加速吸收,注射液中加入少量缩血管药则可延长药物的局部作用。

 3) 动脉注射(ia)可将药物输送至该动脉分布部位发挥局部疗效以减少全身反应。例如将溶纤药直接用导管注入冠状动脉以治疗心肌梗塞。

 (四)其他

 1呼吸道给药 肺泡表面积大,且血流量大,药物吸收极其迅速,气体及挥发性药物(如全身麻醉药)可直接进入肺泡。

 1) 雾剂可将药液雾化为直径达5μm左右微粒,可达到肺泡而迅速吸收。2~5μm直径以下的微粒可重被呼出,10μm直径微粒可在小支气管沉积。后者可用于异丙肾上腺素治疗支气管哮喘。

 2) 较大雾粒的喷雾剂只能用于鼻咽部的局部治疗,如抗菌、消炎、祛痰、通鼻塞等。

 2 经皮给药 除汗腺外,皮肤不透水,但脂溶性药可缓慢通透,可经皮给药达到局部或全身药效,促皮吸收剂氮酮,可与药物制成贴皮剂,如硝酸甘油可制成缓释贴皮剂预防心绞痛发作,每日只贴一次。

 三、分 布

 分布:进入循环的药向不同部位转移的过程。

 药物在体内是不均匀分布,决定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因素:

 1、药物的理化性质:如分子大小,脂溶性。再分布现象:药先向血流量大的器官分布,后向血流量小的组织转移的现象。如硫喷妥先在血流量大的脑中发挥麻醉效应,然后向脂肪等组织转移,效应消失

 2、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为可逆性疏松结合,结合型药物分子量增大,不能跨膜转运、代谢和排泄,并暂时失去药理活性,某些药物可在血浆蛋白结合部位上发生竞争排挤现象。

 药物分子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和药物与受体蛋白结合情况相似):具有饱和性与可逆性;结合物无活性和竞争置换现象。

 竞争置换现象意义:

 1)两个药物能竞争与同一蛋白结合而发生置换现象,使游离型(有活性)药浓度增加,导致中毒;

 2)与内源性代谢物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如磺胺药置换胆红素与血浆蛋白结合,引起新生儿核黄疸症。

 3)注射白蛋白可与药物结合而影响疗效;血浆蛋白过少(如肝硬化)或变质(如尿毒症)时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下降,易发生毒性反应。

 假平衡现象:血药浓度趋向“稳定”,药与组织蛋白亲和力不同,血药浓度与组织内浓度不相等。

 3、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如碘在甲状腺中浓度比血浆高1万倍。

 4、药物的pKa及体液pH: 如用碳酸氢钠碱化血液和尿,促进弱酸性药巴比妥类药物由脑细胞向血浆中转运和从尿排泄,是重要救治措施之一。

 5、特殊屏障:

 (1)血脑屏障是由血-脑、血-脑脊液及脑脊液-脑三种屏障的总称,能阻碍药物穿透的主要是前二者。

 1)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致密,基底膜外有一层星状细胞包围,药物难穿透,脑组织浓度一般较底;

 2)分子量小脂溶性高的药易通过血脑屏障,但脑脊液中药物浓度低于血浆浓度(大脑自我保护机制)。

 (2)胎盘屏障是胎盘绒毛与子宫血窦间的屏障,妊娠期间禁用可通过此屏障引起胎儿不良反应的药物。

 四、生物转化(代谢)

 生物转化:药物灭活与体内消除的过程。生物转化与排泄统称为消除。

 药物在体内生物转化后的结果:

 (1) 失活—成为无药理活性

 (2) 活化—无药理活性成为有药理活性或产生有毒物质。

 1、生物转化类型及其催化酶:

 (1)生物转化类型:(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为氧化、还原或水解,是母药加入极性基因如-OH,使多数药物灭活,但少数活化变为活性或毒性代谢物,故生物转化不能称为解毒过程。

 第二步为结合,是母药或代谢物与内源性物质如葡萄糖醛酸和甘氨酸结合。结合物一般极性增加,活性降低或灭活。

 2催化酶:

 ①专一性酶:如乙酰胆碱酯酶(AchE)、单胺氧化酶、它们分别转化Ach和单胺类药物。

 ②非专一性酶: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肝药酶)。

 组成:细胞色素P450,细胞色素b5和辅酶Ⅱ(NADPH)。

 功能:促进多种药物和生理代谢物的生物转化。

 3肝药酶:肝脏微粒体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是促进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由于没有相应的还原产物,又名单加氧酶,能对数百种药物起反应。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的特点:诱导与抑制。

 肝药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钠和苯妥英钠,能诱导酶的活性,加速自身或其它药物的代谢,使药物效应减弱,如苯巴比妥长期应用后产生耐受性。

 肝药酶抑制剂:如异烟肼和氯霉素,能抑制酶的活性,降低其它药物的代谢,使药物效应敏化。

 五、排 泄

 排泄:药物原形和代谢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1肾排泄(主要排泄途径):

 肾排泄的方式:

 (1) 药物及其代谢物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后随尿排出;

 (2) 肾小管外主动分泌到肾小管内排出。

 (3) 影响因素:

 ①药物肾小管中重吸收量与尿液PH有关(离子障原理加速排泄是药物中毒常用的解毒方法)。

 ②同类药物之间有竞争性抑制排泄现象,如丙磺舒抑制青霉素肾小管主动分泌,延效并增强。

 2胆排泄:药物自胆排泄有酸性、碱性及中性三个主动排泄通道。

 肝肠循环:自胆汁排入十二指肠的结合型药物在小肠中经水解后再被重吸收。洋地黄毒甙肝肠循环较多,与其作用持久有关。在胆道引流病人,药物的半衰期显著缩短,如氯霉素、洋地黄等。

 3其他排泄:

 1)乳汁pH略低于血浆,碱性药可自乳汁排泄,哺乳婴儿可能受累。

 2)胃液酸度更高,某些生物碱(如吗啡等)注射给药也可向胃液扩散,洗胃是中毒治疗和诊断的措施。3)肺脏是某些挥发性药的主要排泄途径,检测呼出气中的乙醇量是诊断酒后驾车的快速简便的方法。

 4)药物也可自唾液及汗液排泄。粪中药物多数是口服未被吸收的药物。

 第二节 药动学的基本参数及概念

 掌握药动学基本概念及其重要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药-时曲线下面积、生物利用度、药峰时间、药峰浓度、消除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清除率等。

 一 、一次性血管外给药三个时期

 1、 潜伏期(短:吸收快)——有效期——残留期(长:蓄积中毒)

 2、 时量关系:血药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3、 房室概念与房室模型

 1)、一室模型:假定身体由一个房室组成,给药后药物立即均匀地分别于整个房室,并以一定的速率从该室消除。单次静注给药时,时量(对数浓度)曲线呈单指数消除。

 2)、二室模型: 假定身体由两个房室组成,即中央室 (血流丰富的器官如心、肝、肾)和周边室 (血流量少的器官如骨、脂肪)。给药后药物立即分布到中央室,然后缓慢分布到周边室。单次静注给药时,时量(对数浓度)曲线呈双指数衰减即分为分布相和消除相。

 二、药动学重要参数

 1、消除半衰期及意义: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是决定给药间隔时间的重要参数之一。

 2、生物利用度:药物吸收速度与程度的一种量度。可药时曲线下面积AUC计算,F=口服AUC/注射AUC

 3、表观分布容积Vd :是指血药浓度与体内药物量间的一个比值,Vd=A/C=体内药量/血药浓度。可反映药物分布的广泛程度或药物与组织结合的程度。

 4、药-时曲线下面积AUC 代表一次用药后的吸收总量,反映药物的吸收程度。

 三、药物消除动力学

 1一级消除动力学(恒比消除):多数药消除半衰期恒定,与血药浓度无关。

 血浆清除率(Cl):即单位时间内多少容积血浆中的药物被消除干净(单位用L•h-1 )。

 消除速率:单位时间内被机体消除的药量。常用表观分布容积 (Vd)计算。

 Vd及Cl的区别:

 ①是两个独立的药动学指标,各有其固定的数值,互不影响,也不因剂量大小而改变其数值。

 ②Vd是表观数值,不是实际的体液间隔大小。多数药的Vd值均大于血浆容积。

 ③Cl不是药物的实际排泄量。Cl是肝肾等消除能力的总和。

 ④与组织亲和力大的脂溶性药物其 Vd可能比实际体重的容积还大。

 ⑤肝清除率大的药物,首关消除多,其口服生物利用度小。

 2零级消除动力学(恒量消除):消除半衰期不恒定,随血浆浓度高低而变化(量大长,量小短)。

 3续恒速给药:稳态血药浓度Css:给药与消除速度相等(经5个半衰期达到有效浓度或体内消除)。

 ①单次给药时,经5个t1/2体内药量基本消除(>96%)。

 ②恒速静脉滴注药物时,血药浓度没有波动地逐渐上升,经5个t1/2达到稳态浓度(Css,坪值)。

 ③连续分次给药,即每隔一定时间(如一个t1/2)给予等量药时,血药浓度波动上升,经5个t1/2达Css

 ④首剂加倍(负荷剂量):可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Csst1/2特长或特短的或零级动力学药物不可用。

 4一级药动学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1)F=A/D×100%口服剂量(D)由于不能100%吸收及存在首关消除效应,能进入体循环的药量(A)只占D的一部分,这就是生物利用度(F)。药动学计算时应采用绝对生物利用度,相对生物利用度作为评比药物制剂质量的指标。生物利用度还包括吸收速度问题,达峰时间(Tpeak)是一个参考指标。

 2)A=C•Vd或C=A/Vd体内药量(A)与血药浓度(C)比值固定,在许多药动学公式中,A与C可通用,如At=也可用Ct=

 3)Cp=[D]+[DP] 血浆中药物有游离型(D)与血浆蛋白结合型(DP),定量测定时需将血浆蛋白沉淀除去,故通常所说的血浆药物浓度(Cp)是指[D]与[DP]的总和。只有透析法或超离心法才可能将二者分离以计算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100% 。

 4)曲线下面积(AUC)是一个可用实验方法测定的药动学指标。它反映进入体循环药量的多少。时量曲线某一时间区段下的AUC反映该时间内的体内药量。AUC是独立于房室模型的药动学参数,常用于估算血浆清除率(Cl)。

 5)ke=0693/t1/2=RE/A=CL/Vd消除速率常数是药物瞬时消除的百分率而不是单位时间药物消除速率(RE),是决定t1/2的参数,但其本身又取决于Cl及Vd,故不是独立的药动学指标。

 6)Vd=A/C0=A/AUC ke 表现分布容积(Vd)是独立的药动学指标,不是实际的体液容积,取决于药物在体液的分布。Vd大的药物与组织蛋白结合多,主要分布于细胞内液及组织间液。Vd小的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多,较集中于血浆。Vd不因A多少而变化。

 7)CL=keVd=RE/Cp=A/AUC 血浆清除率(Cl)是肝肾等清除率的总和,也不是实际的药物消除速率(RE),是另一个独立于A的重要药动学指标,但受肝肾功能的影响。

 8)t1/2=0693/ke=0693Vd/CL 血浆药物消除半衰期(t1/2)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药动学指标,虽然独立于A,但受Cl及Vd双重制约,Cl大时t1/2短,Vd 大时t1/2长。

 9)稳态时RA=RE=CSS•Cl=CSS•Vd•ke 故 CSS是恒速连续给药达到稳态时平均血药浓度,应该和预期的有效浓度相等。必要时可以按达到的CSS与预期的CSS比值调整剂量或给药速度(RA)。

 10)分次定时定量给药时,CSS上下波动。当每t1/2给药一次时,其峰值(CSS- max)与谷值(CSS- min)的比值为2,缩短给药间隔可以减少CSS波动。

 11)每t1/2给药一次时,首次给予加倍剂量,即负荷剂量(D1)可以立即达到CSS

药学是研究药物的来源、炮制、性状、作用、分析、鉴定、调配、生产、保管和合成新药等。药学主要是侧重于药物本身的基础研究,它是偏药理;而制药工程是药学、化学和工程学的一个交叉学科,它的重点在于工程,侧重于制造生产。

药学的主要任务是不断提供更有效的药物和提高药物质量,保证用药安全,使病患得以以伤害最小,效益最大的方式治疗或治愈疾病。 

药学的就业前景

第一个就业方向是考研继续深造,毕业之后可以去从事科研,在大学研究所和一些药厂的研究的部门从事药物的研发工作。

第二个就业方向是药剂师,就是在医院的一些药剂科、药房、药厂从事制药检验、临床药学,就是传统的配药、发药这样的一些工作。

第三个就业方向是药检人员,就是在药检所从事药物的质量鉴定和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等这样的工作。

-药学

答案:D

治疗药物监测(TDM)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监测患者用药的全过程,分析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药师与临床医师一起制订和调整合理的个体化用药方案,是药物治疗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提供药学服务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药学服务模式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 传统药学服务模式:以药品的配制和销售为主要服务内容,药师主要起到药品的配制和销售的作用。

2 临床药学服务模式:在传统药学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用药的监督和指导,药师参与到临床用药中,为医生、护士和患者提供药品使用方案,提高用药合理性。

3 现代药学服务模式:在临床药学服务模式的基础上,药师通过开展药品治疗效果的监测和评价、药物安全性的评估和管理、药品信息的咨询和传递等工作,形成了全面的药学服务体系。

4 个性化药学服务模式:以基因检测和分析为基础,根据患者的基因型、临床症状和药物代谢特点,开展个体化用药指导和调整,实现精准用药和最佳疗效。

综上所述,随着药学服务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药学服务模式不断更新,从传统药学服务模式到现代药学服务模式,再到个性化药学服务模式,药师的服务内容和角色也不断扩展和升级,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药学服务。

  (1)参加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必修、选修内容学习。

 (2)一个月以上的脱产专业学习、专业学位课程学习。

 (3)参加学术会议、专题报告会、出国考察、发表论文、培训、讲学、出版论著,研究性工作计划、总结和报告,调研或考察报告、阅读专业期刊等;须提交论文原件及相关证明。

 (4)获得科研成果奖励或国家专利等;须提交成果或专利证书复印件及单位关于本人参与工作的证明。

 (5)国家执业药师资格标准制定、考试命题、继续教育内容遴选评审;须提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和中国执业药师协会的证明。

 (6)单位组织的业务学习;须提交所在单位组织业务学习的证明。

 (7)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可的其他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

1药学知识的复习技巧

1充分利用教学大纲及教材 教学大纲是指导性教学文件。

药理学教学大纲规定了“重点”和“一般(不是重点)”的内容。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编写并加以阐述的。

因此必须在大纲的指导及细心听老师讲授和做好药理实验的基础上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此外,也可参考其他一些书籍。

2掌握重点及难点内容 任何章节均有重点。总论的重点是药效学与药动学。

药效学的重点和难点是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量效关系(效能、强度、LD50 、ED50、治疗指数等 )、药物作用的二重性(尤其是不良反应的种类及其产主的原因)。药动学的重点和难点是药物跨膜转运(尤其是被动转运规律)、首过消除(首关消除)、生物转化、消除动力学、药动学参数和多次给药动力学。

药物相互作用则是影响药物作用因素的重点。当然,非重点内容也不能忽视,因为它代表学习了解总论的知识面和深度,这些内容也是医务人员工作中需要的知识,也是考试时选择题复盖的内容。

3掌握药理学的主要概论及规律 药理学的主要概论及基本规律是总论重要内容。例如一级动力学(线性动力学)及零级动力学的概论、药效学与药动学参数(亲和力、效应力、pD2、pA2、pd2、半衰期、消除速率常数、血浆清除率、表观分布容积、生物利用度等 )。

药理学规律如激动药、部分激动药、竞争性拮搞药等的作用规律,药物跨膜转运规律、多次给药动力学规律等。了解总论这些概论的内涵,掌握药理学基本规律,从而为学习药理学各论打下良好的基础。

4学习药理学总论中的公式 药理学是一门定量科学,学习药理学总论时应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公式,不要把精力花在过多的公式推导上,应着重理解这些公式如何精确地提示了内在规律性、概论,或表明了参数的估算方法、临床意义,或反映了各种指标间的关系。这是总论中主要原因的难点,现举例并作一些说明。

在药效学中,[LR]/[RT] =[L]/(K D+[L])是受体动力学基本公式。它表明:(1)药效(或受体占领数)与药量的关系是曲线(直方双曲线)。

(2)药效与对数药物浓度的作图呈“S”型(两端平坦中间陡),提示用药需注意剂量,量过小无效,量过大时不仅药效不增加反而导致药物中毒;同一类的不同药物有不同的效价与效能。(3)药效(或受体占领数)随药量出现规律性变化:当E=Emax/2,KD=[L],即解离常数等于药效为最大效应一半时的药物浓度;在药浓为1KD、2DK、3DK时,药效为最大效应的50%、67%和75%。

(4)应用上述公式,可对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作进一步研究,如直线化求受体动力学参数,求亲和指数pD2、拮抗指数pA2等。 在药动学中,(1)Ct=Coe -kt,是药动学最基本的公式;表示静注给药后药浓随时间的变化呈指数衰减,lgC对t作图则为线性,表明定比消除规律;本公式从一级动力学定义式(dc/dt=-Ket)推导而来,又可进一步得出 t1/2=0693/Kt ,这是 t1/2 的估算方法,因为从时量数据求出的Ke值是一个常数,故t1/2恒定(不受给药剂量或血药浓度的影响),该式还表明 t1/2 与 Ke 值互成反比,二者反映同一问题(主要反映药物的消除速度)。

(2)Vd=A/Co 不仅表明Vd的定义(体内药量按Co计算所占有的体积),还表明其临床意义:一方面,当A一定时Vd与Co呈反比,Vd大时Co一定小,Co小表示药物进入组织中多(分布广),即Vd大表示药物分布广;另一方面,要维持一定药效的浓度,则Vd大的药物给药剂量要大些。(3)定时定量多次给药时到达稳态浓度 Css 的时间为 5 个半衰期(不受给药剂量及给药间隔时间的影响);实际 Css 过高或过低时按已达到的 Css 及原给药速度 RA 调整给药速度的公式;决定Css高低的公式(Css= F Dm / Ke Vd r):即定时定量多次给药的血药浓度,与生物利用度(指吸收率)及给药剂量呈正比,而与给药间隔时间、表观分布容积及消除速度常数呈反比;一般按每个半衰期给药时负荷剂量是维持剂量的2倍(即首剂加倍)。

(4)其他公式,如 F=A/DX100%,在此指绝对生物利用度即吸收率;重要参数血浆清除的估算式:CL=KVA/AUC。(以上药动学公式均指一级动力学) 5比较类似的或相反的要领 如药物与毒物,药效学与药动学,效能与强度,质反应与量反应,耐受性、快速耐受性与耐药性,习惯性与成瘾性,副作用(副反应)与毒性,后遗效应与停药反应,治疗指数与安全范围,峰药浓度与稳态浓度受体向上调节与向下调节等。

对这些相似的或相反的要领应注意鉴别,找出它们的异同之处,这样可加深对有关要领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2关于药剂学的知识

什么是药剂学?药剂学是什么意思? 药剂学(pharmaceutics),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具体地讲,药剂学是以物理学、化学、药理、药物化学、药材学及中医基础理论为基础,密切与医疗及生产实践相结合来研究药物配制的理论和生产过程的合理化及有关操作技能,确保药物制剂的安全、有效、稳定。 临床药剂学:是应用现代医药学理论与技术,紧密结合临床实际,研究制剂及合理用药的一门应用科学。

它应属于药剂学范畴。临床药剂学的理论落实到剂型设计中以提高药品质量的一种科学实践,对提高用药水平和医疗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临床药学与临床药剂学的关系 临床药剂学是研究合理用药的科学,其焦点集中在药物的剂型及使用方法上,它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将临床药理学理论应用到剂型设计和给药方案上。它与临床药理学一样,是临床药学的基础。

其目的是为培养临床药师开展临床药学的能力。 临床药学属医院药学的范畴,是一门应用学科。

从业剂学发展的历史进程看药剂学经历了物理药剂学时代(50年代)-生物药剂学时代(60~70年代)-临床药学时代(80年代)-药物传递系统时代(DDS90年代)。临床药学是在药剂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随着医院药学的发展,药剂科演变成为药学部,医院药学的重点应该是临床药学。 药剂学常用术语 药品(pharmaceutical):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体的疾病,调节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用量的物质。

通常包括原料药、植物药和制剂。 药物制剂(pharmaceuticalpreparations):根据药典、药品标准或其它适当处方,将原料药物按某剂型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药剂。

药物剂型(dosageform):任何药物供临床应用之前,都必须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简称剂型。

制剂学(pharmaceuticalengineering):研究制剂的生产工艺和理论的科学。 基础药剂学:物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动学与临床药学。

工业药剂学与医院药学(临床药学、调剂学) 药剂学的任务 一、研究药物制剂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二、研究开发药物新剂型 三、研究开发新辅料 四、改革和开发中药新剂型 五、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六、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的研究与开发 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一、工业药剂学(industrialpharmaceutics) 二、物理药剂学(physicalpharmaceutics) 三、药用高分子材料学(polymersinpharmaceutics) 四、生物药剂学(biopharmaceutics) 五、药物动力学(pharmacakiics) 六、临床药剂学(clinicalpharmaceutics) 药剂学的发展: 1传统制剂:膏、丹、丸、散; 2近代制剂:普通制剂(第一代) 3现代制剂:缓释制剂(第二代) 控释制剂(第三代) 靶向制剂(第四代) 中药药剂学常用术语 药物与药品 药物:凡用于治疗、预防及诊断疾病的物质总称为药物,简称为药。一般可分为天然药物和人工合成药物两大类。

药品:其在实质上与药物没有区别,严格地讲药品则是指将原料药物经加工制成的可直接应用的成品。 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如:汤剂、散剂、丸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 制剂:根据药典、部颁标准或其他规定处方,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药物制品,称为制剂。

方剂:根据医师临时处方,将药物或制剂经配制而成,标明具体使用对象、用法和用量的制品,称为方剂。制剂和方剂都属于药剂的范畴。

成药:指可以不经医师处方公开销售的制剂。以中药材为原料,按中医药理论组方、应用的成药,称为中成药。

来自。

 药学论文是药学工作者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的重要体现。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药学本科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药学本科毕业论文篇1

 医院药学服务状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人们健康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要求有用药知情权和用药选择权;另外,药品分类制度的实行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乐于采取自我药疗的手段来进行保健与治疗。

 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保证用药的安全与效果,提供全面的药学服务,已经成为了广大医药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药学服务的现状

 11药学服务体系未形成 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药学服务的概念与体系,并且有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与之相适应,同时还有相应的行业自律的管理机制来弥补法律规定上的不足。

 而药学服务这个概念引入我国的时间还不久,当前药学服务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大家对药学服务的认识还不够,药学服务体系在我国还是一个空白。

 12药学服务机构不完善 提供药学服务的一个重要场所是医院药房,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药房进行的仍然是简单的制剂、处方调配、发药的工作,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封闭的、被动的服务模式上。

 医院药房的药师在工作中缺乏与医师和患者的交流沟通,不能主动地参与药学服务工作。

 社会药房作为另一个提供药学服务的重要场所,在欧美发达国家也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

 在我国,有相关数据表明,药品供应重心正逐步地由医院药房向社会药房转移,民众日常使用的药品有一半来自医院外药房的比例。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药房更应该发挥药学服务的作用,但是实际情况非常不令人满意。

 目前,我国社会药房的药师主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药物销售上,对如何做好药学服务及其意义没有足够的认识,服务范围狭窄,缺乏深度和广度,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众用药的质量、效果和安全。

 13药学服务提供者整体素质堪忧 作为药学服务提供者的药师,整体素质堪忧。

 在最近的一次对执业药师调查的数据显示,719%的被调查人员对于常用OTC 药物的使用方法比较熟悉;674%的人认为能够准确理解开方者的意图, 并按照要求调配处方; 505%的人认为熟悉常用药物的配伍禁忌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472%的人认为熟悉常用抗菌药物的治疗周期。

 这表明多数被调查者的工作还处于药师工作比较初始的审核、调配处方阶段,缺乏提供药学服务所要求的能力,在提供药学服务方面还存在相当的困难。

 2药学服务开展不力的原因

 21药学服务起步晚,缺乏制度保障 我国,传统药学工作理念现在还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而药学服务的理念进入我国也不过短短数年,影响甚微。

 直至2003年2月25日,我国第一个与药学服务相关的行业规范《优良药房工作规范(试行)》(GPP)才由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发布。

 而相关的法律法规至今也还没有能够制定出来。

 缺乏国家法律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仅靠一部行业规范来推动药学服务的发展确实举步维艰。

 22药学服务提供机构对药学服务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医院长期以来"重医轻药",医院药房工作质量的评价标准并没有将药学服务质量纳入其中,主要以药品供应以及药房经济效益情况为依据。

 对药师工作的评价也不考虑药物治疗效果。

 这使得药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更重视药品的供应,而不是如何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

 而社会药房的发展仍在起步阶段,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与发展的规律认识不够,在经营上以经济效益为重,对药学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少开展药学服务的氛围。

 大部分社会药房药师的工作以销售为主,有的地方甚至让药师当起了"药托"。

 23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与选拔机制存在问题 我国药学高等教育一直沿袭前苏联过于学术化的培养方式,药学课程的设置以化学为主干,知识系统主要是为科学研究服务。

 而生物医学课程所占比例很小,导致学生生物医学知识欠缺。

 同时,药学学生临床实习时间普遍不足甚至没有,这很不利于对学生实际处理合理用药问题能力的培养。

 药学服务要求药师不仅要懂得药学知识,还应该懂得医学,管理学的知识,并且还要具有较强的与医生和患者交流的能力。

 以目前的药学模式所培养的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不足使他们对开展药学服务工作感到力不从心,只能充当"药品售货员"的职能。

 另外,作为药师选拔机制中重要一环的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其内容的设置偏重于工业生产及大化学知识方面,忽略了临床用药、药房咨询、用药指导等方面的知识考核。

 这种机制很不利于选拔具有药学服务能力的专业人才,也使得执业药师资格的获得者不重视临床实践,导致我国执业药师普遍缺乏面向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的能力,对于处方药物是否会发生相互作用,剂量是否正确等问题,缺乏审核把关的能力。

 3解决开展药学服务困境的对策

 31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药学服务体系 借鉴国外的实践经验,确立一套药学服务标准化方法指导原则。

 以WHO的GPP的主要内容与要求为依托,参考发达国家的药学服务相关规范,结合我国目前医疗改革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与药学服务相关的法律规范与行业规范。

 根据医院药房与社会药房各自的特点,确定相应的药学服务实施的量化指标。

 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使有关各界充分认识药师在患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和实施药学服务能够给患者和社会带来的益处。

 全方位推动我国药学服务事业的发展。

 32转变观念,建立新的药房工作制度 无论医院药房还是社会药房,都应该明确这一点,药房其实不只是卖药,在销售药品的同时,还应把健康提供给消费者。

 充分认识到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不但可以使消费者获得更好的治疗与保健,同时也可以提高单位自身的竞争力。

 将药学服务纳入药师的评价体系,以GPP为指导,重新构建药房的服务规范。

 根据医院药房和社会药房的不同情况设置各自专门的药学服务区域,配备相应设施,安排专职药师,提供相应服务。

 33改革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与选拔机制 优化教学计划,改革传统教育模式。

 调整化学类课程内容与学时,增加生物医学课程,临床基础课程以及管理类课程,使药学教育模式由"化学模式"转为"生物医学-管理学-药学"模式。

 增加临床实习时间,让学生有更多机会直接面对患者,了解患者的用药史,参与建立患者药历,对治疗药物进行监测等工作,培养他们的药学服务意识与能力。

药学本科毕业论文篇2

 新形势下医院药学发展的要求与转变

 摘要 随着医药卫生改革和现代制药技术的发展,医院药学逐渐由以往的单一供应服务型模式向科技服务型扩展,从传统的药品调配到参与临床的合理用药是药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医院药学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

 关键词 医院药学; 发展

 在医疗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医院药学已经逐渐成为药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

 医院药学的发展,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有着直接影响,时刻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药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

 本文从药学发展的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探讨如下。

 1 医院药学的概念

 医院药学是研究、实践医院药品供应、药事管理、药物制剂、药学技术和以患者为中心、药品为手段,运用药学专业知识指导、参与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1]。

 医院药学包括下列专业:药品调剂、药品供应、药物制剂、药品检验、临床药学、临床药理、药事管理、药物研究等。

 其内容涉及化学、物理学、药理学、药剂学、临床医学、治疗学、生物学、临床检验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信息学、法学和伦理学等学科。

 医院药学这一概念是20世纪40年代中期由美国提出的,现已广泛为世界各国所接受,我国在80年代才明确提出这一概念。

 2 医院药学的发展阶段

 随着社会化的前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医学药学事业有了很大的进步。

 医院药学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

 21 传统药学阶段 传统的药师服务是按方配发药品。

 在配方服务岗位上,药师的责任主要是认清处方、保证质量和交待清楚用法,通过发药窗口与患者接触。

 药剂科的工作就是保障药品供应、调配简单制剂。

 22 医院药学服务阶段 此阶段的特点是以合理用药为中心的临床药学服务。

 自70年代末临床药学概念引入我国以来,全国各医院根据自己的特点积极开展了临床药学实践。

 临床药学的兴起是药师服务的一次突破。

 药师与临床结合,参与药物治疗,推动合理用药。

 在药师与患者关系方面突破了原来配方的局限,关系到患者的用药方案,调剂工作由传统窗口供应服务型向技术服务型转变。

 23 药学监护阶段 90年代初,美国Minnesota大学药学院Hepler和Srtand教学提出了药学监护(Pharmaceuical Care, PC)的概念[2],这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医院药学界的广泛关注。

 按照最初定义,药学监护是提供负责的药物治疗,目的在于实现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既定结果。

 这些结果包括:(1)治愈疾病;(2)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症状;(3)阻止或延缓疾病进程;(4)预防疾病或症状的发生[3]。

 指出药学监护具有3种职能,即识别潜在的和实际存在的药物问题的发生。

 美国《医院药师协会》药学监护的统一定义是:药师的使命是提供药学监护。

 药学监护是提供直接的、负责的、与药物有关的关心照顾,目的是获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确定结果。

 由于上述定义不够完善,又作了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新的定义为“药学监护是执业者(如临床药师)对患者药物有关需要承担责任并为满足这些需要负责实践”。

 PC强调药师在药物治疗中必须承担责任,要求医院药学的各个环节都要以患者为中心,药品为手段,运用药学专业技术知识来开展工作、提供服务。

 例如,用艾绒不仅达到治疗的目的,还要考虑到患者生存的质量;解除患者用药顾虑,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宣传药物的正确使用,防止药品不良反应;如何减轻患者负担等。

 “PC”这一概念的出现,标志着医院药学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时代。

 人们开始明确医院药学专业的发展方向,认识到医院药学实践必须由过去“以产品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模式,即从“对物”转变为“对人”,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在药房)等候服务为上门(病房、门诊)为患者服务。

 PC要求药师必须去临床,成为药学治疗小组成员,直接接触患者,参与临床药学治疗,并对患者的药物治疗结果承担责任。

 也就是说,医师和护士合作共同对患者的健康负责。

 药学监护与医疗监护、护理监护一样,是为了满足患者需要,是强调患者药物治疗有关的需要。

 药师需要弄清楚患者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包括非处方药物OTC),根据患者的情况,评估用药是否合理有效,制定治疗方案,并对治疗的进展情况定期随访。

 药师必须学会如何确定患者的药物治疗需要及如何制定满足这些需要的监护计划。

 近年来,国外医院药学学科发展突飞猛进,逐步从多年来医院药学的单一供就服务型模式向科技服务型发展,以患者为本,向临床延伸。

 药学部(药剂科)在医院是技术职能部门,不是单纯“买卖药品”。

 结合到笔者所在医院,自从开展临床药学以来,药剂科、临床药学室做了大量服务于临床的工作,如:首先建立了由医师、临床药师和护士组成的临床治疗团队,开展起了具体的临床合理用药工作;参与临床药物治疗,进行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开展药学查房,为患者提供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参加查房、会诊、病例讨论和疑难、危重患者的医疗救治,协同医师做好药物使用与遴选;对临床药物治疗提出意见或调整建议,与医师共同探讨对药物的治疗方案。

 开展了使用抗生素专项整治工作,已进行了临床应用监测,对临床大夫实施了处方点评与超常预警,从而促进了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同时,掌握与临床用药相关的药物信息,提供用药信息与药学咨询服务,向公众宣传合理用药知识,真正使临床药师在治疗患者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未来医院药学发展方向主要是药学监护。

 面向21世纪,适应医学药学发展的要求,承担起患者监护中的责任,为药师在患者治疗中发挥作用提供了机遇,也是挑战。

 另外,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特别是医疗保险制度的出台和对药品收入在医疗保险制度中的规定要求必须重视合理用药,避免造成药品浪费,减少患者经济负担,逐步实施药学监护实践,推动我国医院药学不断向前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吴永佩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1

 [2] Heple CD, Strand LM Opportumities and resplnsibil ities in pharceutical care[J] Am J Hosp pharm,1990,47:533

 [3] 余自我,王宏图,张楠森药学监护实践――21世纪中国药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0,20(6):355

 新形势下医院药学发展的要求与转变2

 [摘要]新形势下,笔者就临床药学管理思想,电脑网络化管理,信息与咨询服务,提高药师专业知识等方面分析医院药学面临的要求和转变。

 关键词:临床药学网络化管理信息服务专业知识

 随着科技进步与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用药需求不断增加。

 面对新形式的发展与变化,现代医院药学如何转变职能、拓宽药学服务的内容、转变药学人员的思想观念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是对医院药学发展的一个挑战。

 医院药学要正确处理并兼顾国家、患者、医院三者的利益,通过医、药、护三方密切合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在药品使用中体现以服务病人为中心、以合理用药为核心,开展药学技术服务。

 笔者在多年的药师工作实践中,积极思考,总结经验,认为新形势下医院药学发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转变。

 1建立临床药学管理思想

 传统的医院工作模式使药学专业人员的职能停留在技术含量较低的事务性工作上,医院领导对医院药学重视不够,这为临床药学的发展造成了困难。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医院应定期安排从事临床药学工作的药师学习必要的临床医学知识。

 使之在科室轮转,参与管理患者,处理医嘱和药物治疗,增进医、药、护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医院药师的药学服务水平,推动临床药学工作的发展。

 事实上临床药学已经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通过药师进入临床,协助医师提出个体化给药方案,并监测患者的整个用药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临床疗效。

 药师走向临床,医药结合,参与合理用药,保证病人用药安全有效,这是临床药学的基本任务,也是加速临床药学发展的关键。

 培养专职临床药师长期深入病房参与药物治疗,发挥药学所长,积极培养药师走向临床与医师合作,为病人药物治疗服务,加快临床药学发展。

 通过药学与临床医学的有效结合而实施医院药学及药学监护工作,药师的工作才不再是单纯地保证药品质量,而是以病人为中心,与医师合作共同保证服务质量。

 即根据各个医院的特色和技术要求,将药学实践工作尽可能与临床分科接轨,划分为专科药师,以便提供相应的高质量的药学服务。

 2进一步加强电脑网络化管理

 目前我国医疗行业已基本进入电脑全程化管理。

 从药品入库开始基本实现了电算化,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药品管理方面,由于数量完全在控制之下,不仅可以减少无意的浪费,还可以杜绝工作人员私用和盗用。

 在提高服务质量方面,减少了病人看病的环节,使整个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疗水平,从而整体提高了服务质量。

 同时,为了加强医疗管理和工作需要,药品电脑管理系统程序须不断完善与更新,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和现代化管理的要求。

 电脑用于药品管理,主要是药库和药房药品等,应加强提高计算机药品系统程序,实施全程电算化管理,促使药房药品数量、金额双向管理,避免收费处划价的药品库存不稳定。

 3加强药物信息、咨询工作,开展信息资料交流和咨询服务

 药物信息交流及咨询服务是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医院,这方面工作已有一定的基础。

 但从发展来看,不仅是选择、储备各种医药书刊、杂志及资料供药学人员参考和编写定期刊物供院内医务人员参考,如何扩大服务范围,值得研究,例如编制本院病人用的药品资料,为药事委员会编写和修改本院处方集,提供拟增添的新药系统资料与原有同类药物相比和价格分析,汇总有关物药不良反应资料,供增删药品品种参考。

 提供有关药物及医疗保健方面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信息,将有关资料加以综合分析,帮助医药人员在为病人治疗、科研、学术活动中提供服务,建立院内计算机联网的药物咨询系统,开展咨询服务,争取与院外药物信息交流。

 4不断提高药师的药学专业知识

 促进合理用药是药学服务的核心内容,药物则是药师开展药学服务的载体。

 所以药师必须加强药物结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机制等知识的学习,并在为病人提供药学服务同时,要积极参与药物不良反应监察、药物流行病学研究、药物经济学分析、药物利用评价、新药开发等相关课题的研究,不断拓展医院药学领域的深度和广度。

 作为综合性医院的药师还应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有义务为实习生、进修生、医护人员开展学术讲座及至整个社会进行临床药学普及知识教育。

 总之,在新的形式下,医院药学需要在制度上做相应的转变,以及严格要求药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才能满足科技进步与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严宝霞临床药学各论[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1999

 [2] 王茜,朱立勤提高新时期现代化医院药学的服务质量[J]天津药学, 2008, 20(6): 49-50

 [3] 张琦媛,关于县级医院药学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J]医院管理,1007-8517 (2010) 02-0203-01

 [4] 蒋亚萍加强医院药学管理创新医院药学服务[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2):106-108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9961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8
下一篇2024-04-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