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工程职业学院到底怎样?

广西工程职业学院到底怎样?,第1张

广西工程职业学院不错的。不会有乱收费现象。

广西工程职业学院是2007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核准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

截至2021年6月,学院有规划用地1770亩,校舍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设有土木工程学院、汽车与机电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铁道与航空学院、国防科技学院、教育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

师资队伍

学院将本着整体优化、重点突出、上下结合、全面建设的原则,以组建和培训学科带头人为重点,建设了一支结构合理、专业配套、素质精良的师资队伍。

师资主要来源有:一是聘请区内外名校教授、企事业单位学术型的领导和骨干尖子作为学科带头人、客座教授和“双师型”教师。二是招聘少量的身体健康、能胜任教学工作的退休教师。三是聘请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和有教学或管理经验的中青年教师形成一支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

——广西工程职业学院

广西优秀中专有广西电子技工学校、广西玉林农业学校、广西梧州商贸学校、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广西幼儿师范学校等。中专也是挺不错的,主要是要选择个好的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实训课多,真正能学到东西,学了技能就方便就业了。

广西电子技工学校

广西电子技工学校是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专门为社会培养电子信息技术人才的省部级重点技工学校,隶属于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是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自治区扶贫办、自治区财政厅联合认定为广西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广西大石山区特困村屯家庭子女职业教育试点工程培训基地;是一所集中等职业教育、职业短期培训、职业资格等级鉴定为一体,在区内外颇具实力与影响的重点学校。

广西玉林农业学校

广西玉林农业学校是玉林市唯一一所自治区直属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创建于1956年。学校占地面积366亩,校舍建筑面积85000多平方米,实验实习设备总值1900多万元。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全校230多名教职工中,研究生11人,专任本科学历教师180多人,高级讲师41人,中级职称技术人员75人,“双师型”教师占教师的比例为861%。

广西梧州商贸学校

广西梧州商贸学校前身是"广西梧州供销学校",自1979年起,实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贺州地区供销社两级管理制。学校实行全封闭管理,校园实行全程视频监控,学习、生活秩序井然。自1994年至2005年,广西梧州商贸学校连年获得全国、全区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学生管理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广西机电工程学校

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创办于一九六O年四月,一九八四年七月学校获得农业部安排的“世界银行”教育科研贷款。一九八八年十月被农业部授予“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先进单位”;一九九O年农业部农业中专办学水平评估学校为A等学校,一九九一年一月被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省部级重点中专”;二OOO年五月学校再次被国家教育部等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专”。二OO四年三月,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承担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任务的职业学校”。

广西幼儿师范学校

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是1938年中国著名幼儿教育家张雪门创办的北平香山慈幼院桂林分院广西幼稚师范学校。2009年3月,学校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有南宁校区、平果校区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639亩,总建筑面积约1711万平方米;设有6个教学系部,附属幼儿园1所,有21个专科专业(方向);有教职工421人,全日制在校专科生学生5999人。

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历史可追溯到1928年创校之初的土木工程预科班,1932年土木工程系作为广西大学第一个工科系成立,1997年组建为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学院有教职员工178人,其中专任教师143人,博士生导师33人,正高职称45人,副高职称57人,有在校本科生2083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202人。

学院设置有建筑工程系、道路与桥梁工程系、岩土与地下工程系、建筑规划系、水利工程系、工程力学系及国家级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广西工学院概况

广西工学院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直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地方工科院校。学校始建于1958年,1982年合并广西轻工业学院、广西机械工业学院、广西石油化工学院。1985年从南宁迁至柳州办学,成为广西工业重镇——柳州市唯一的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是一所以工为主,理、管、文、经、法、教育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学科性高等院校。占地面积2000多亩(含独立学院1000亩),建筑面积4333万平方米。设有1所独立学院,13个系,2个二级学院,3个教学部,22个研究所(中心)。有47个本科专业;学校2002年开始与兄弟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2006年2月获得硕士授予单位,设立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学校增列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目前,硕士研究生培养覆盖17个二级学科。学校面向全国29个省市招生,截至目前,共有全日制普通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5000余人,独立学院本科生8000余人。

学校有教职工1200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的教师近40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近70%。一批教师成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广西八桂名师、广西高校教学名师、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获得者、广西优秀教师、广西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柳州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等。

学校现有重型车辆零部件先进设计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1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5个,广西重点实验室基地1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自治区优质专业8个,自治区精品课程15门,自治区教学团队4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车辆工程设计、制造及控制技术”团队成为广西高校首批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车辆零部件先进设计与制造创新研究团队”获得自治区级立项建设。2000年,学校被教育部批准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坚持立足地方,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2010年,招生第一志愿率达941%,就业率达9382%以上。

学校大力实施“科技强校”战略。近5年来,学校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和广西科技开发、柳州市科技开发、校企合作等各类科研项目100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近5000篇,进入SCI、EI、ISTP三大检索近600篇;获得专利授权、软件著作权112项,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奖近80项;年平均科研与技术服务总经费达3000万元。

学校依托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展校企科技合作,先后与柳州高新区、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柳州市经委等单位共建广西铟锑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汽车车身电子工程技术中心、广西工程机械技术研究中心、广西预应力机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商用车驾驶室工程研究中心等5个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柳州市中小企业公共技术促进中心、正菱集团——广西工学院数控机床研究中心、柳州高新区——广西工学院生物技术孵化器、柳州市医药人才小高地研发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是“广西汽配联盟技术转移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与企业联合申报和合作包括国家星火计划、火炬计划项目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多项,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积极探索创新办学体制。1994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柳州市委、市政府积极倡导下,广西工学院和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等13家国有大中型企业联合发起成立了广西工学院董事会。时任柳州市委书记兼任名誉董事长,市长兼任董事长,广西工学院院长任常务副董事长。目前,董事单位已发展到40多家。董事会的成立,大大加强了学校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在办学条件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联系,搭建了产学研合作的良好平台,强化了“校市相融、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

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学校与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爱尔兰、越南以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数十所高校及学术教育机构建立了长期交流与合作关系,开放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突出成绩。学校是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自治区级文明单位、自治区级安全文明校园、柳州市精神文明单位,被柳州市人民政府命名为“花园式单位”,12次荣获“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当前,学校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面对新的重大机遇,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特色发展,跨越发展的理念,积极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师资队伍和学科团队建设工程”、“科研平台建设工程”、“教职工安居工程”和“校园文化建设工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更积极地服务于柳州市 “二次创业、升级转型,聚集人气、做大城市,建设更加美好的柳州”的实施,更积极地服务于桂中区域经济的崛起,更积极地服务于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更积极地服务于广西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进程,为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地方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2011年5月)鐧惧害鍦板浘

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已经改名为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期末考试成绩可以到学校的教务处网站查询。

网址是:http://wwwlsjwccom/。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创建于2002年,是一所由柳州市人民政府和广西科技大学合办、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

院现设有机械工程系、土木工程系、经济管理系、汽车工程系、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艺术与设计系、外国语言文学系、食品与化学工程系、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基础教学部、计算机教学部、外语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公共艺术教学部等8个系6个教学部,在校生10170余人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7942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25
下一篇2024-03-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