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资料简介 元朝的建立者薛禅可汗忽必烈生平故事

忽必烈资料简介 元朝的建立者薛禅可汗忽必烈生平故事,第1张

孛儿只斤·忽必烈(Хубилайхаан,1215年—1294年),蒙古族,元朝的创建者。是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蒙古尊号“薛禅汗”,他青年时代,便“思大有为于天下”。孛儿只斤·忽必烈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元朝。他在位期间,建立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使得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他也曾多次派兵侵略邻国,但多遭失败。同其祖父成吉思汗一样,忽必烈是蒙古民族光辉历史的缔造者,是蒙古族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位35年,1294年正月,在大都病逝,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庙号世祖。

忽必烈生于1215年9月23日。那一年,成吉思汗攻克了金中都。忽必烈生活于蒙古帝国的黄金时代。他出生之时,蒙古人开始开疆扩土;他长成之时,蒙古大军已经无远弗届,把疆域远远地扩张到了北方和西方。在这段蒙古史上最辉煌的时期里,忽必烈和他的祖父成吉思汗无疑是两个最显赫的蒙古人。欧亚的历史是从蒙古人开始的。在13世纪最初的几十年间,他们经过不断的蚕食,建立了世界历史上最庞大的帝国。其疆域北部从朝鲜半岛一直延伸到俄罗斯西部;南部从缅甸一直到达伊拉克。他们的军队曾一路打到今天的波兰和匈牙利。在此过程中,他们消灭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王朝,包括统治中东和波斯的阿巴斯王朝、金朝和南宋王朝、中亚的花剌子模等。在几十年间,蒙古人统治了欧亚大部分地区,并对其他地区形成威胁之势。

宪宗元年(公元1251年),忽必烈受命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早在藩王时期就思“大有为于天下”,并热心于学习汉文化。曾先后召僧海云(宋印简)、僧子聪(刘秉忠)、王鹗、元好问、张德辉、张文谦、窦默等,问以儒学治道。先后任用 儒士整饬邢州吏治;立经略司于汴梁,整顿河南军政;屯田唐、邓等州。忽必烈在蒙哥汗时受命治理漠南汉地军国大事。他依靠一批 儒生幕僚的帮助,几年内,在中原若干地区内建立起统治秩序,并搜罗和培养了一批治国人才。同时,他还奉蒙哥之命,领兵发动了灭亡大理国(1252年六月,忽必烈去曲先脑儿<蒙哥驻夏之地>进见蒙哥汗。蒙哥命忽必烈率军征云南。1253年,忽必烈率领大军在六盘山度夏。秋天,大军经过临洮进入藏族地区,到达忒刺(今四川松潘)地方。1254年初,忽必烈军包围了大理城。大理军民出城迎战失利。段兴智和高祥弃城逃走,大理城陷。忽必烈派大将也古和霸突鲁追击高祥,斩于姚州。)和侵掠南宋的两次战争。

忽必烈从青年时代就已结识中原文士,熟悉中原汉地的情况。1251年蒙哥即位后,忽必烈受命治理汉地,在以后十年间,继续聚集流落的儒生和地方军阀的门客,在他周围组成一个幕僚集团。1252年,宋军攻打河南边地。忽必烈请准蒙哥在河南设经略司,任命蒙哥、史天泽、杨惟中、赵璧为经略使。1253年,蒙哥分赏诸王,忽必烈得到京兆封地。忽必烈建立京兆宣抚司。1254年夏,忽必烈驻六盘山。1256年,忽必烈又增受怀孟州封地。其后遭受贬谪,忽必烈势力的发展,引起蒙哥的疑忌。1257年,蒙哥命阿蓝答儿等在关中设钩考局,查核京兆、河南财赋。阿蓝答儿等从河南经略司、京兆宣抚司的官员中,罗织一百余条罪状,旨在除灭忽必烈所信用的官员,削弱他的势力。这年十二月,又亲自去朝见蒙哥。蒙哥见忽必烈来朝,相对泣下,要他不必再作表白。(文字《中国通史》)1260年,忽必烈派幕僚覃澄为怀孟路总管。

  罗敷一个无辜的美女,当了千年第三者

  刘琨(270~317),西晋诗人。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东北)人。他年轻时就有“隽朗”之誉,以雄豪著名。他听说好友祖逖被任用,曾与亲故写信说:“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晋书·祖逖传》还记载过他和祖逖共被同寝,夜间闻鸡起舞的故事。怀帝永嘉元年 (307),刘琨为并州刺史,但“善于怀抚,而短于控御,一日之中,虽归者数千,去者亦以相继”(《晋书·刘琨传》)。后又误信谗言,被□人所乘,败于刘聪,父母亦皆遇害。愍帝建兴三年 (315),刘琨为司空,都督并、冀、幽三州诸军事,但不久又败于石勒。败后投奔幽州刺史鲜卑人段匹□,相约共同扶助晋室。后因段匹□的部下末波暗通石勒,俘获琨子刘群,并迫使刘群作书约琨为内应反对段匹□。事泄,刘琨被段匹□杀害。《隋书·经籍志》有《刘琨集》 9卷,又《别集》12卷,均佚。明代张溥辑为《刘中山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扶风歌 扶风歌 答卢谌诗 胡姬年十五 重赠卢谌诗

  赵南星(1550-1627) 明高邑(今属河北)人。字梦白,号侪鹤。别号清都散客。明朝政治家、文学家。万历进士,任河南汝南县推官,后任文选员外郎。因直言上疏,陈述时政四大害,触犯时忌,不得已乞归乡里。后再起考郎中,主京察,旋即遭诬陷,被贬斥为民。在乡里与邹元标、顾宪成,同被称为“三君”,为东林党重要人物。光宗即位,任左都御史。天启三年,任吏部尚书。时宦官魏忠贤专政,政治腐败,他与之对抗,革除旧弊,选用贤能。为魏忠贤所嫉,魏忠贤假托君命,发布诏旨,革去官职,谪戍山西代县,不久病死。后被追谥忠毅。所作散曲淋漓酣畅,小曲也有成就。笑话集《笑赞》中多有讽世之作。有《赵忠毅集》、《味檗斋文集》、《芳茹园乐府》、《史韵》、《学庸正说》等。

  赵佗(?-前137年),真定(今石家庄市东古城)人。公元前218年,奉秦始皇命令征岭南,略定南越后,任为南海郡(治所在今广州市)龙川(今广档龙川县

  )令。秦二世时,赵佗受南海尉任嚣托,行南海尉事。秦亡后,出兵击并桂林郡( 治所在今广西桂平县西南古城)、象郡(治所在今广西崇左县),自立为南越王, 实行“和揖百越”的民族平等政策,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当地经济文化。汉高祖十 一年(前196年)下诏赞誉赵佗的政绩,封其为南越王,并派大夫陆贾出使招抚。 赵佗接受诏封,奉汉称臣。吕后当朝,对南越实行货物禁运,赵佗三次上书,无效 ,遂于高后五年(前183年)愤 然独立, 自号“南越武帝”。 汉文帝元年(前 1779年),文帝下诏修葺赵佗先人墓(在今石家庄市郊区赵陵铺村东南),置守邑 ,岁时奉祀,交如见赵佗故乡亲属,封官厚赐,还亲书《赐尉佗书》,派陆贾持书 赴南越。赵佗遂取消帝号,写了《上文帝书》,表示臣服汉室、治理南越的心迹。 赵佗卒于汉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年)治越近80年,为开发岭南、 维护多民族国家 统一做出了贡献。

  毛亨,西汉学者,一说是河间(今河北河间)人,一说是鲁(今山东曲阜)人。传说其诗学传自子夏,曾作《毛诗训诂传》,简称《毛传》以授毛苌,故世人称他“大毛公”。《诗经》经秦火后,至汉时流传本有齐、鲁、韩、毛四家,自西汉经学家郑玄为《毛诗》作笺后,学毛诗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其余三家先后失传,只有毛诗流传至今,为研究《诗经》提供了重要的古训古义。

  展子虔(约550-604) 隋代画家,渤海(今沧州一带)人。年轻时勤奋好学,酷爱绘画,曾游历了大江南北许多地方。他还在洛阳、长安等地寺院里画过许多壁画。他一生经历北齐、北周,到了隋代,官朝散大夫、帐内都督,但政绩并不显著。绘画方面,擅长台阁、人物、车马,也工画远近山水。他的画细致传神,画马立者有走势,卧者则腹有起跃之势;画山水树木层次分明,比例适当,人称“有咫尺千里之趣”;画人物描法细腻,以色晕开面部,神采如生。他是隋代唯一有画迹传世的画家,现存故宫博物院的《游春图》为我国传世最古名画之一,金碧设色,景物秾丽,山峦树石空钩无皴,使人有“人在山中游,马在道上走,岸边有桃花,水中有行舟”的立体感。

  僧一行,俗姓张,名遂,魏州昌乐县(今河南南乐)人,唐开国功臣张公瑾后裔,父张擅,曾任武功令。一行自幼聪明敏捷,过目不忘。20岁左右便博览经史,对天文历算尤感兴趣。他曾向长安玄都观道士尹崇借阅扬雄的《太玄经》,不几天,便去还书。尹崇大惑不解,对一行说:此书意义深奥,我钻研积年还不很了解,你正可细加研求,何必急着还书呢?没想到一行竟回答:我已究其义理。说着一行便拿出他新写成的《大衍玄图》和《义诀》。经过一番交谈讨论,尹崇终于相信一行果然已得《太玄经》奥秘。尹崇称赞一行是颜回再世,从此一行名声大振。其时正值武三思专权,武三思出于某种目的,想与一行结交,一行却鄙视武氏作为,躲着不见。不久,一行便出家为僧,师事嵩山沙门普寂。普寂让他四出游学,增长学识。据说,一行曾为了学算术,不远千里来到天台山国清寺,向一位隐名大德请教。得其指点后,一行算术更精,声振遐迩。

  景龙四年(710年),唐睿宗李旦即位,睿宗便命东都留守韦安石礼聘一行出山,一行又称病婉拒,随即又回到荆州当阳山,向沙门悟真学习梵律。到开元五年(717年),唐玄宗又命一行族叔张洽到荆州,硬将一行请出山。玄宗将一行请入皇宫后,问他有什么本领。一行谦虚说:“略能记览,他无所长”。玄宗便叫宦官拿出一本宫女名册,一行浏览一过,便能掩卷背诵,无一遗漏,玄宗不觉降榻施礼,称赞一行为圣人。

  此后一段时间,一行常留住宫中,玄宗数访以安国抚民之道,一行多能坦率应对。如开元十年(722年),玄宗爱女永穆公主出嫁,玄宗命主管部门优厚陪嫁,一依皇姑太平公主旧例。一行以为,高宗末年,唯有一女,因此厚礼陪嫁,后来太平公主骄奢干政,也终于得罪,所以不应引太平公主为例。玄宗采纳了一行意见,立即收回成命,仍依常礼发遣。一行的谏诤,大都如此。

  一行进京前一年,印度高僧善无畏也来到长安传播佛教密宗。一行进京后便拜善无畏为师,并成为善无畏得力助手之一。一行不仅协助善无畏翻译《大日经》,而且还撰写了《大日经疏》20卷。《大日经疏》除了对经中“文有隐伏,前后相明,事理互陈”的地方解释明白,并注明许多事相的作法和意义之外,更重要的是发扬了大乘佛教出世世间不二的积极精神。而一行本身也就是这种精神的身体力行者。

  实际上,一行进京后的主要工作也不是弘法,而是研究科学,具体地说,就是研究天文历法,并为此做出杰出贡献。

  开元九年(721年),麟德历预报日食不准,表明李淳风编制的历法自麟德二年(665年)起用后历50多年,误差已越来越大,应及早修正。唐玄宗便把这一任务交给一行,要他“考前代诸家历法,改撰新历”。一行受命后不是对旧历进行简单的增改,而是决心在实测日月五星运行情况的基础上另编新历。为此,一行受命之初,便要求重造已失的黄道游仪和水运浑天仪。新造的这两种仪器是在当时著名的机械师梁令瓒和一行共同努力下完成的。这两种仪器虽是分别脱颖于唐初天文学家李淳风所作的浑仪和东汉张衡所作的水运浑天仪,但又有所创新和发展。他们在水运浑天仪上安上自动报时器:“立二木人于地平之上,前置鼓以候辰刻,每一刻自然击鼓,每辰则自然撞钟”,这实际上已是世界上最早的机械钟。在漏壶的制作方面,梁令瓒、一行等使各部件“各施轮轴,钩键交错,关锁相持”,这种平行联动装置,实际上也是最早的擒纵器。

  一行主持的天文实测工作中以我国第一次全国范围的“四海测验”最为著名。开元十三年(725年)、十四年(726年),一行分别派人到北起铁勒(今苏联贝加尔湖附近),南起林邑(今越南中部)的13个地点,测量北极出地高度(即地理纬度),冬、夏至和春、秋分日影长度,以及冬、夏至昼夜漏刻长度,为编造新历提供必要数据。一行等实测的子午线长度与近代测量结果相比虽有一定误差,但它毕竟是世界上第一次实测子午线,其意义自然不可低估。这一实测工作的意义还在于,它以实测结果再次推翻了《周髀算经》“王畿千里影差一寸”的说法,从而完全否定了盖天说的理论,进一步确立浑天说的稳固地位。

  不仅如此,一行在天文实测中还发现了恒星的位置与汉代相比较已有一定变化,这比1718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发现恒星自行也早了近千年。

  经过几年的准备,一行从开元二十三年(725年)着手编修新历,至开元二十五年完成草稿,同年一行去世。遗著经张说、陈玄景等人整理编定,共52卷。其中包括:专题探讨、评说古今历法优劣的《历议》10卷;研究前代各家历法的论集《古今历书》24卷;翻译、研究印度历法的《天竺九执历》1卷;新历法本身的各种数值表《立成法》12卷;推算古今若干年代日月五星位置的长编《长历》3卷;以及新历法本身《开元大衍历经》1卷。这些论著构成了一个内容丰富多彩、结构严谨完善的体系,为我国历法史上的一个创举。

  一行的《太衍历》比过去有许多创新,如一行对太阳视运动情况的描述:“日南至(冬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适日北至(夏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就是我国古代对太阳视运动迟疾总体规律的第一次正确描述。一行确立的五星近日点黄经进动的新概念与他给出的进动值也是我国古代对五星运动认识的一大进步。一行的“五星爻象历”(五星运动不均匀性改正值表,比起张子信、刘焯的“入气加减”法,也具有更清楚的天文含义和更成熟的计算方法。大衍历还第一次以表格形式给出了24节气的食差值,首创了九服食差的近似计算法,还首次提出九服晷漏的近似计算法。一行确立的不等间距的二次内插公式,也比刘焯发明的等间距二次内插法更具优越性,这也证明一行具有很高的数学造诣。

  一行示灭后,有人诬告一行抄袭了印度的九执历,玄宗便命太史令以灵台的历年观测记录考校诸历,结果是“大衍(历)十得七八,麟德(历)亦三四,而九执(历)才一二”,实践证明一行的《大衍历》比过去的《麟德历》与印度传入的九执历更精确,是当时最好的一部历法。故宋朝人编修的《新唐书·历志》也称赞说:“自太初(汉武帝时)至麟德(唐高宗时)历有23家,与天虽近而未密也;至一行,密矣·其倚数立法,固无以易也;后世虽有改作者,皆依仿而已。”

  由于一行对我国的天文历法研究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所以一行圆寂后,唐玄宗便谥以“大慧禅师”美称,并为一行“制碑文,亲书于石”,又“出内库钱50万为起塔于铜人之原”。《宋高僧传》说,天下释子无不以此为荣。实际上,一行的成就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

  赵孟俯(赵孟頫)是我国元代最有才华的书画大家,在绘画史,书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赵孟俯一门的书画,在元初称誉于大江南北。 赵孟俯字子昂,号松雪,又号松雪道人,别号欧波,又号鸥波亭,曾号水晶宫等。湖州(浙江吴兴)人。生于南宋理宗宝二年(1254年),卒于元英宗至治二年 (1322年)。

  赵孟俯本系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幼小聪慧,读书过目成诵,为人才华横溢,仪容出众,诗文清远,书画双绝。宋亡后他在元廷当官,“官居一品,名满天下”,不但在艺术上成就巨大,在政治上也荣际显赫。在京期间,也敢与佞臣桑哥作斗,一 时为人称颂。

  赵孟俯多才多艺,对诗词、书法、绘画、音乐均有极深造诣,特别是书画方面成绩尤为突出,从题材上说,山水、人物、竹石、花鸟、鞍马画都擅长;从艺术表现形式上说,无论工笔、写意、青绿、水墨也都十分精彩。在山水画方面他可称大家,具有任意用各种方法进行创作的才能,而同时又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这一点在中国绘画 史上还很少有人能与他相比。同时还精于鉴定古器物、名书画。 赵孟俯的妻子管道生善于画竹,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女画家之一,她的书画学自丈夫。他们的儿子赵雍也是知名画家,并且精于书画鉴赏。

  赵孟俯的书画作品流失比较严重,许多海外大博物馆、私人收藏家均藏有他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幼舆丘壑图》,这是他山水画中的代表作,画的是晋代名士谢鲲放达不拘,优游寄迹于一丘一壑的故事。此图为绢本,大青绿,山石树木细笔空勾填以青绿,不加皴点,吸收了顾恺之《洛神赋图》的画法,极为古朴雅拙。可惜这 幅作品已流落到美国,现藏于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 1986年,纽约拍卖行中出现一幅赵孟俯的《惠兰图》卷,赵孟俯作品一般由大博物馆收藏,即使私人藏有他的作品,非到万不得以也不会拿出来拍卖。这个消息震动了全世界的收藏界人士,他们都想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将此画纳入自己的收藏目录。拍卖中竞争异常激烈,价格扶摇直上,最后以33万美元成交,买家是台湾寒舍主人、全岛首富蔡万霖。 赵孟俯的书法作品也具有极高的市场价值。1990年11月28日,纽约佳士 得拍卖行拍卖一幅他的《小楷妙法莲花经》,估价25万美元,当时正值海湾危机严 重之时,战争指日可待,世界艺术市场因受其影响而显疲软,这个估价已显过高,拍卖结果,高出估价一倍,以50万美元卖出。 上述两例说明,赵孟俯书画作品已具有中国古代书画的象征意义,其价格具有典型意义,如果中国书画在世界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则赵孟俯作品的价格会再升高一步,但目前由于整个中国书画在世界艺术市场中还未成为主要对象,所以其价格比起欧洲油 画还显低,他的作品价格仅是印象派作品价格的三十分之一。

  李夫人:汉武帝妃李妍,云鬓花颜,婀娜多姿,精通音律,擅长歌舞。其兄李延年为宫中乐师,通过他的举荐而入宫,立刻受到了宠爱。一年以后生下一子,被封为昌邑王。李夫人身体羸弱,日渐憔悴。临终深托父兄,欲擒故纵,不令汉武帝见她。果然,武帝对其思念不已。其兄李广利兵败无能,仍被封为大将军。

  汉武帝喜欢炼金,所以推动了化学工业的进程和发展;喜欢美人,所以推动了房中术的

  发展兼带动求神访仙的风气;喜欢李夫人,意外地推动了戏剧事业的发展。

  武帝听信方士的妄说,嫌旧宫矮小,同时也想使后宫可以容纳更多佳丽,于是在太初元年修了“建章宫”,周长三十里,可容纳千门万户,台阶都以美玉装饰。当时各宫的美女,共有18000人,武帝“能三日不食,不能一日无女人。”即使这样,这位刘彻也还不满足,总是想再找一位绝色佳人。宫廷乐师李延年精通音律,能作曲,能填词,也能编舞,是天生的艺术家。某天,汉武帝摆宴的时候,李延年侍宴,在席中一边自弹自做的一首新歌:“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这首作曲的首度演出很成功,武帝叹息道:“世间哪有你所唱的那种佳人?”李延年打蛇随棒上,趁势说:“陛下,歌中唱的,就是延年的小妹。”武帝心中一动,立命召李氏入宫,一看,果然是沉鱼落雁、妙丽善舞。武帝遂纳李氏为妃,号为李夫人。于是,春从春游夜专夜,从此君王不早朝。不久李夫人怀孕,生下一个男婴封为昌邑王。

  其实,李夫人也跟她哥哥一样,都是歌坛、舞林、音乐圈三栖发展的演艺人士,不过,武帝向来不在乎这个。戏子,戏子又怎么啦,卫皇后不也一样是流行歌手出身吗?他宠爱的妃子,除了陈阿娇,别说出身公卿列侯,连良家女子都找不到。一天,武帝去李夫人宫中,忽然觉得头痒,于是用李夫人的玉簪搔头。这件事传到后宫,人人想学李夫人的样子,头上都插了玉簪,一时长安玉价加倍。玉搔头一说,从此而来。

  可惜情深不寿,李夫人入宫只短短几年,却不幸染病在身,不久病入膏肓,直至卧床不起。武帝亲自去看她。李夫人一见武帝到来,急忙以被覆面,说:“妾长久卧病,容貌已毁,不可复见陛下,愿以昌邑王及兄弟相托。”汉武帝坚持想看一看,以赏赐黄金及封赠李夫人的兄弟官爵作为交换条件,她仍执意不肯。武帝甜言蜜语说,“你年轻的时候人人都说你美丽,但是和你现在的样子相比,我更爱你备受摧残的容颜……”李夫人只是背着脸,独自啜泣。武帝辛辛苦苦背了一晚上的诗,都没有讨到李夫人的欢心,心里不悦,拂袖而去。

  汉武帝离开后,李夫人的姐妹们都埋怨她。李夫人叹气说:“我本出身微贱,皇帝眷恋我,只因平时容貌而已。现在他如果看见我没有平时漂亮,必然心生嫌恶,惟恐弃之不及,怎么会在我死去后照顾我的儿子和兄弟?”几天后李夫人去世。李夫人拒见武帝,非但没有激怒他,反而激起他无限的痛苦,将李夫人用皇后礼安葬,命画师将她生前的形象画下来挂在甘泉宫。武帝思念李夫人之情日夕递增,对她的儿子钟爱有加,将李延年推引为全国音乐协会主席,又把一事无成尽打败仗的李广利提拔成大将军。

  有时,这些艺人阅人太多,反而看透世态炎凉,颇有识人之明。李夫人就是一例。

  武帝想念李夫人,可惜既没有录音也没有录影,只能召来一个方士,让他在宫中设坛招魂,好能与李夫人再见一面。这个方士在晚上点灯烛,请武帝在帐帷里观望,摇晃烛影中,隐约的身影翩然而至,纤纤玉手,袅袅腰身,却又徐徐远去。这就是最早的戏剧,只有简单的动作。武帝痴痴的看着那个仿如李夫人的身影,凄然写下:“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来迟。”而汉武帝的诗,则是最早的影评。

  后来美国的诗歌巨擎庞德,也给这位东方的最早的戏剧演员作了一首诗,“丝绸的窸窣已不复闻,/尘土在宫院里飘飞,/听不到脚步声,而树叶/卷成堆,静止不动,/她,我心中的欢乐,长眠在下面:/一张潮湿的叶子粘在门槛上。”歌颂这位戏剧主角和观众之间的情感互动。叶子,就成了最佳道具。

  李昉fang三声(925-996) 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人,宋代著名学者。后汉乾佑年间(948年)进士。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雍熙元年(984年)加中书侍郎。他的主要功绩是主编了三部巨著:《太平御览》始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完成于八年(983年),开始叫《太平总类》,因太宗每天阅览,改题为《太平御览》,全书共一千卷,分五十五部,编撰时广采各种书籍一千六百多种。《太平广记》是一部小说总集,因成书于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故名。全书共五百卷,分九十二大类。内容采录自汉代至宋初的小说、笔记、稗史,保存了大量古小说资料。《文苑英华》是一部诗文总集。全书起自南朝梁末,下至晚唐五代,作家两千二百人,诗文作品约两万篇。全书共一千卷,分赋、诗等三十八类。三部书与《册府元龟》合称宋代四大书。他还曾参加编撰《旧五代史》,自己有文集五卷,已失传。

男人喝多了给女人打电话,无非就这几个原因。1、真的想你,一般男人在酒后给你打电话就是心理真的想你,酒后心理面想的那个人才是自己最喜欢的,所以,若是酒后安娜人打电话跟你表白,那就是真的,没有骗你,你就答应了吧。2、还没有忘了你,你们已经分手很久,但他喝醉后给你打电话,说明他的心里还在想着你,还忘不了你,所以,酒后就不由得给你打电话了。3、打错了,这条理由够奇葩,不过除了以上两种,估计也就只有这一种可能了。如果是这种你就不要多想了,人阿基只是就后手抖,按错了电话号码而已,千万不要多情哦!

相信许多女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我认识一些女生,半夜三更了还接到男生的电话。这些男生中有她们的男朋友,有她们的追求者,还有不太熟悉的男生朋友,接到电话的大体主题就是找女生聊天,最后表达关心,还有一种是直接表达对女生的兴趣。

不知道你们接到这种电话会是怎样的心情,如果你们接到了喜欢人的醉酒电话,可能你的大脑中会觉得他喜欢你,毕竟你潜意识里希望这是事实,同时你的意识在不断给你希望的事情找证据。

如果是你不太喜欢的追求者给你打的电话,你可能会觉得他low,他有病,大晚上骚扰你。

如果是你的男性朋友给你莫名其妙的酒醉关心,可能你会心生疑惑。

总之你的意识可能会寻找证据,支持潜意识希望的结果

由于我身边的女生很多都经历过这种事情,后来我开始做调查,得出了结论:男生之所以酒后表达对你的爱意,是因为他表达完第二天可以不用负责。

如果你答应了他的示好,他还能有自己的退路,比如昨晚喝多啦,你别在意啦。

如果你没有答应他的示好,他还可以说酒后吐真言,对你都是真感情,或者借着酒精来掩盖自己的感情,比如“我一直都对你有好感,只不过平时都藏在心里”

你看他一来他没有顾及着大晚上是否有吵到你休息,二来他连表达对你的喜欢还要借着酒精,这样的男人是否能够肩负起你们的未来,我表示怀疑,三来他酒后表达对你的好感完全把节奏放在自己手里没有诚意。这样的男生对你真的是喜欢吗?我看未必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也许有的男生是真的喜欢你呢?当然这只是少数,判断的依据就是他是否尊重你,是否有把对你的好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而不是嘴上撩撩你,逗逗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7904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25
下一篇2024-03-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