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女性不必男性差的诗句
2 关于示爱的诗句
关于女性不必男性差的诗句 1形容"女子不差男子"的诗句有哪些
1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秋瑾
2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秋瑾
3 膝室空怀忧国恨,谁将巾帼易兜鍪。--秋瑾
4 今古争传女状头,红颜谁说不封侯?马家妇共沈家女,曾有威名振九州。 《芝龛记》
5 支撑乾坤女土司,将军才调绝尘姿。靴刀帕首桃花马,不愧名称娘子军。 《芝龛记》
6 莫重男儿薄女儿,平台诗句赐娥眉。吾侪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亦有雌。 《芝龛记》
7 百万军中救父回,千群胡马一时灰。而今浙水名犹在,想见将军昔日才。 《芝龛记》
8 谪来尘世耻为男,翠鬓荷戈上将坛。忠孝而今归女子,千秋羞说左宁南。 《芝龛记》
9 忠孝声名播帝都,将军报国有良姝。可怜不倩丹青笔,绘出娉婷两女图。 《芝龛记》
10 结束戎装貌出奇,个人如玉锦驼骑。同心两女肩朝事,多少男儿首自低。 《芝龛记》
11 肉食朝臣尽素餐,精忠报国赖红颜。壮哉奇女谈军事,鼎足当年花木兰。《芝龛记》
12 女子如何?雄心共在!抖擞精神河岳新。召天下,我蛾眉英发,重整乾坤!《芝龛记》
13 巾帼不让须眉的事例
《芝龛记》题后八章 董寅伯之王父所作传奇
1今古争传女状头,红颜谁说不封侯?马家妇共沈家女,曾有威名振九州。
2 支撑乾坤女土司,将军才调绝尘姿。靴刀帕首桃花马,不愧名称娘子军。
3 莫重男儿薄女儿,平台诗句赐娥眉。吾侪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亦有雌。
4 百万军中救父回,千群胡马一时灰。而今浙水名犹在,想见将军昔日才。
5 谪来尘世耻为男,翠鬓荷戈上将坛。忠孝而今归女子,千秋羞说左宁南。
6 忠孝声名播帝都,将军报国有良姝。可怜不倩丹青笔,绘出娉婷两女图。
7 结束戎装貌出奇,个人如玉锦驼骑。同心两女肩朝事,多少男儿首自低。
8肉食朝臣尽素餐,精忠报国赖红颜。壮哉奇女谈军事,鼎足当年花木兰。
9女子如何?雄心共在!抖擞精神河岳新。召天下,我蛾眉英发,重整乾坤!
2说明女人不比男人差的古诗
从三月里款款走来的女子仿佛盛开的玫瑰,轻轻奏响了世界上最美的赞歌在春天苏醒的大地上放飞希望如春风一般明媚,似阳光一样灿烂从三月里款款走来的女子伸出双手捧出蔚蓝海水般冷静的智慧带着明月皓洁的神秘淡而清,美而雅,宛若清池里洁白的莲花女人如画,如一抹桂林山水,清丽、神奇女人如烟,仿佛温婉朦胧的江南水乡,安详、静谧女人如歌,似淙淙如练的飞瀑,开朗、奔放女人如水,宛然山间清澈透明的小溪,纯净,润泽性情沉静的女人,宁静端庄、仪态大方姿态优雅的女人,如天山般秀丽、妩媚、神采飞扬……。
3描述女人不输男儿的成语
巾帼英雄
jīn guó yīng xióng
[释义] 巾帼:古代妇女用的头巾和发饰;为妇女的代称。女性中的英雄。
[语出] 《晋书》:“亮遗懿巾帼妇人之饰以辱之。”
[正音] 帼;不能读作“ɡuǒ”。
[辨形] 帼;不能写作“国”。
[近义] 女中丈夫
[用法] 专用于形容富有英雄本色的女人。一般作主语、宾语。
[结构] 偏正式。
[例句] 古往今来;我国有无数~;令男儿由衷敬佩。
4证明女人比男人强的名言
巾帼不让须眉(说明女人至少不比男人差啊,那就是和男人一样,或者可能比男人强啊。)
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说明没有女人,男人就根本不可能成功啊。相反,没有男人,女人照样可以成功(因为没有人说:每一个成功的女人背后都有一个男人),可见女人比男人厉害)
妇女能顶半边天(另外半边天要靠男人+不男不女的人共同来顶啊,说明男人顶不了半边天嘛,说明男人不如女人)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比如,一男+一女,就干活不累,如果一男+一男,干活就会累啊,这就说明一女胜一男嘛)
英雄难过美人关(再厉害都过不了美人关啊,一妇当关,万夫莫开,说明美人天下无敌,当然比男人强多了)
关于示爱的诗句 1最浪漫的表白诗句有,请大家推荐几句
1、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2、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3、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4、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5、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6、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7、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8、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9、只缘感君一回顾, 使我思君朝与暮。
10、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爱情表白诗
藏中:鼓角自严寒海月,圣代止戈资庙略。
一欢适我两家愿,锦堂昼永绣帘垂。愁君路远销年月,骨寒只爱布与缯。
再三劝你早修行。藏头:严陵高揖汉天子,戈戟林间入镐京。
我心独爱伊川水,永日垂帷绝四邻。远追甫白感至諴,爱妾坠楼何足言。
你牵桥头探侬意。藏尾:依稀和气解冬严,无因暂泊鲁阳戈。
世间此恨偏敦我,白砂碧玉味方永。舜格有苗旬太远,求之不得心常爱。
这里元无我与你。递进:严陵钓处江初满,干戈况复尘随眼。
大都我瘦胜君肥,那堪夜永思氛氲。衣衫难作远裁缝,但看青山不爱名。
这里元无我与你。递退:谁见森森晓态严,四营渐废旧戈鋋。
待汝书封我自开,愁人夜永不得眠。因声远报浮丘子,为爱诗名吟至死。
你落平沙翔林意。
3表白的诗词
前世500次的回眸才换来了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我只知道好好珍惜自己拥有的,放弃那些伤害自己的!
其实在爱情的路程中不存在谁对不起谁,只存在谁不在乎谁!
爱情小诗段一
爱情的图腾
像花朵般舒展
一路上那些闪耀的碎钻
明媚得让人
睁不开双眼
爱情小诗段二
弯曲的藤蔓下
我永远留着你最爱的长发
风吹过发际
不知怎的
思绪总飘离
爱情小诗段三
想起你不经意的一瞥
想起你开朗的笑
想起你最爱的那支曲子
还有
你那浓密的眉毛
爱情小诗段四
以前发来的短信
我怎么也不舍得删掉
你温柔细致的用词
你缓缓的语调
爱情小诗段五
逝去的几脉馨香
淡淡的在心底萦绕
哭泣、锁眉或微笑
有谁会知道
爱情小诗段六
世界好小又好大
我沉溺了,不能自拔
如果这就是生活
那思念真是团
妖娆鲜丽的野火
爱情小诗段七
要尽快浮出水面
明明知道已经不可能
想象中的巫仙森林啊
可以显一下神通
告诉他
我的心情吗
4有关表白的诗词
1、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2、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3、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4、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5、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6、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7、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8、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9、只缘感君一回顾, 使我思君朝与暮。
10、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5关于表白的古诗词
关于爱情表白经典诗词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本事诗十首·选二》
乌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6可以用来表白的诗句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朱由崧(1607年9月5日-1646年5月23日,1644年-1645年在位),南明弘光帝,为明神宗朱翊钧之孙,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堂兄弟,福王朱常洵长子。明思宗上吊后,1644年5月朱由崧被拥立于南京,建立弘光政权。1645年,与清军作战中被叛将田维乘出卖,后被清军杀害于北京。葬河南洛阳孟津东山头村。
1617年,十岁的朱由崧被封为德昌郡王,后来又立为福王世子。本以为可以像他的父亲一样,锦衣玉食,无忧无虑终其一生。没想到天不遂人愿,明末李自成农民军攻陷洛阳,老福王朱常洵遇害。福王妃邹氏及世子由崧在大臣的护卫下,逃出洛阳,从孟津过黄河,避难于怀庆府(今河南省沁阳市)。1644年,李自成攻占怀庆时,与潞王等一起逃到淮安。崇祯十六年秋七月(1643),朱由崧袭封福王。1644年5月,在南京被拥立为帝,建立南明弘光政权。
朱由崧逃离洛阳时,子朱连璧在家园张景明保护下,先藏于洛阳老城孟坑一带,后逃至新安县仓头乡陈湾村定居。至今已繁衍13代人,大部分随小浪底移民迁居孟州市城关镇陈湾村。
1644年3月19日,崇祯帝自尽于煤山。这对大江南北的明朝诸臣来说,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事已至此,原来形同陪衬的南京留都的政治作用就凸现出来。很显然,摆在留守诸臣面前的首要任务是拥立新君,组织政权。说到血统亲近,福王,桂王,惠王成为不二人选。而由于福王在三藩中年龄最大,又加上没头苍蝇一样乱跑乱撞,流串到南京附近(淮安)。比起其他两个远在广西的藩王来,自然近水楼台先得月。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江南士绅中部分东林党人从狭隘的一己私利出发,以福王昏庸为名,坚决反对。但内中隐情却要追溯到天启朝时,为反对老福王继统和老福王之母郑贵妃干政,东林党人已和福藩结下不解之仇。为防止朱由崧登位之后趁机报复。以东林领袖钱谦益为首,以立贤为名,大张旗鼓地推出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继承人——潞王。
潞王血统偏远,自然缺乏继立的理由。但他的所谓贤名,却赢得了许多人的同情和支持。直至今天许多不明内情的人还以为憾事。其实,抛开潞王是否真贤不说,封建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自有其现实考量。当时政治以内阁负责,即使皇帝昏庸,负责的臣下仍可以维持政治机构的正常运转。以局势而论,留都诸臣需要的只是一个形式上的精神领袖。而并不一定非要雄才大略的贤君不可。历史上司马睿能偏安东晋,他也只不过是一个懦弱无能的君主而已。关键在于臣下齐心协力,方能维持危局。现在以立贤为名抛开福王。明王朝散居各地,小有贤名及野心才具的龙子龙孙,大有人在。既然潞王可立,何人不可立?他们自然不可能要求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普选,却总有大批的野心家趁机上下其手,借拥立争功。南明的局势势必将土崩瓦解,一发不可收拾了。
南京的拥立大会正开得热闹不堪之时,远在淮安的朱由崧却慌了神。作为三大热门侯选人之一,却没有人来请他发表竞选演说,施政纲领。前来表忠心,搞投机的也寥寥无几。这一切都使朱由嵩感到情况不妙。而实际上,史可法,马士英等南明重臣一开始就是把他们所挑选和准备拥立的皇帝看作土偶木像的。不论是谁为君,重要的是不会妨碍他们掌握手中的权力。从心底深处,曾经天威凛然的皇帝对这些重臣不过是一个象征,一个摆设。在史可法指出福王不可立的七大理由中,其一就是“干预有司”。是的,重臣忌讳的正是一个“干预有司”的皇帝。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在大家看来脑满肠肥,糊涂昏庸的朱由崧竟走出一着妙棋,一举击溃了南京城内自以为得计的衮衮诸公。据《南渡录》记载:“时王(朱由崧)闻,惧不得立,书召南窜总兵高杰与黄得功、刘良佐协谋拥戴。刘泽清素狡,先附立潞议,至是以兵不敌,改计从杰等。”朱由崧竟懂得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真理,直接向雄踞江北的三镇总兵求助。高杰,黄得功本人本来就是野心勃勃的流串军阀,见有“定策拥立”的大买卖可做,真是无本而有万利的好机会。于是一拍即合,甩开他们的顶头上司——正与史可法密商的凤阳总督马士英。做起了定策元勋。消息传到南京,所有人无不大惊失色。马士英老于官场,见自己部将窝里反,想来争也没用。连忙向朱由崧表白心迹,成为从龙文臣第一人。史可法一开始还蒙在鼓里,指手画脚的不服,又在写给马士英的信中痛骂朱由崧昏聩糊涂。没想到却成为落在别人手中的把柄。随即马士英便带领大军杀气腾腾的护送朱由崧来到南京浦口。大势已定,满心悔恨的史可法和东林党人也只好接受这个现实了。
朱由崧求助于三镇军阀拥立,对以后的局势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最直接的作用即是使他自己得偿心愿,顺利地登上了至尊的宝座。而间接影响,则是江北诸镇以“天子恩人”,“从龙元勋”自居,南京从皇帝到重臣再没有人可以控制这支飞扬跋扈的军队。从此开了南明军阀勋镇势力尾大不掉的滥觞。其实,高杰与黄得功、刘良佐等都是出自行伍的悍勇匹夫,其部下各怀心事,却不乏良将猛士。倘若朱由崧稍有他祖上太祖,成祖的权谋阅历,只要驾驭得当,完全可以在仰仗三镇拥立之时,施加手段影响,使三镇为己所用。可惜,朱由崧继承了乃父的心宽体胖,却没有继承乃祖的雄才武略。求助于三镇而得帝位,已算得上是他的超常发挥,想做皇帝心切,一开始就高开了价钱,自贬了身价。三镇也看清了这位“承天启运”之人乃是阿斗。从此对他的权威再也不屑一顾。
马士英等以拥戴有功,把持朝政,起用阉党余孽,贪赃枉法,与高弘图等东林余党针锋相对。清顺治二年三
月,宁南侯左良玉称奉太子密诏,入诛奸臣马士英以清君侧,起于武昌,进逼南京。时清军迅速南下,连续破徐州,渡淮河,兵临扬州城下。1645年四月二十五日,扬州失守,史可法殉难。消息传到南京,弘光帝方寸大乱,顾不上通知其他人,就与马士英和少数宦官仓皇出逃,一路辗转来到芜湖。芜湖守将正是拥立有功的江北四镇之一——黄得功,他尚对京城变故一无所知。当知道自己的“天子门生”是张惶失措,弃都而来时。内心不胜感慨,但仍然决定以死报国,对这位昏君效忠到底。
五月十五日大臣赵之龙、王锋、钱谦益等献南京城投降。五月二十八日,在尾随而来的满洲重兵压迫下,黄得功部将田雄,马得功策谋降清。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黄得功被暗箭射中,随即自刎而死。弘光帝则被田雄活捉,献给清军邀功,解至北京,弘光政权覆灭。据郑达《野史无文》记载:当时田雄背着朱由崧,马得功在后面紧紧抱着朱由崧的双脚,生怕这个活宝贝飞掉,朱由崧痛哭流涕的哀求两人,却毫无效果,于是恨得咬住田雄的脖子,血流满衣。当时朱由崧的痛悔愤恨之情,可见一斑。但亡国之君,总是难逃一死。次年五月,这位南明天子,就在北京被加以谋为不轨的罪名凌迟处死,年仅四十岁。
朱由崧,字福八,明神宗朱翊钧之孙,福忠王(明恭宗)朱常洵的庶长子。1607年(万历三十五年)七月生于福王京邸,生母姚氏。
1614年(万历四十二年),朱由崧随其父福王朱常洵就藩于洛阳。
1620年(万历四十八年)七月,朱由崧封德昌王,后进封为福王世子。
1641年(崇祯十四年)正月,李自成陷洛阳,福王朱常洵从城上以绳索垂至平地逃出城外,藏匿于迎恩寺,后被农民军搜出,被杀害。朱由崧缒城逃脱,前往怀庆避难,
1643年(崇祯十六年)五月,袭封福王。崇祯帝亲手拿起了宫中的玉带,派遣内侍去送给他。 1644年(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正月,怀庆有农民军进攻,朱由崧逃亡到卫辉,投奔潞王朱常淓。三月初四,卫辉也有农民军进攻的警报,朱由崧随潞王逃往淮安,与南逃的周王、崇王一同寓居于湖嘴舟中。
三月十一日周王朱恭枵薨于舟上,三月十八日福王朱由崧上岸,住在杜光绍园中。
三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农民军攻陷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缢殉国的消息传至淮安。崇祯帝在北京殉国后,留都南京以及南方各省仍在明朝的控制之下。
四月,南京诸臣皆认为国家不可一日无君,议立新帝。但对帝位谁属则有一番论战。 从血统上来说,明光宗朱常洛有天启帝朱由校、崇祯帝朱由检二子,天启帝朱由校无子,而崇祯帝朱由检也殉国了,崇祯帝的太子及永、定二王陷入清军之手,所以应从明神宗之子、明光宗诸弟中选择。福王朱常洵为第三子,以常洵居长。朱由崧为朱常洵长子,身在南京附近的淮安,因此在崇祯太子及定、永二王无法至南京继位的情况下,福王本为第一顺位。然而东林党人却持相反意见,以东林领袖钱谦益为首,以立贤为名,主张立明神宗之侄潞王朱常淓。史可法并称福王“在藩不忠不孝,恐难主天下”。
潞王朱常淓血统偏远,自然缺乏继立的理由。但他的贤名,却赢得了许多人的同情和支持。当时政治以内阁负责,即使皇帝昏庸,负责的臣下仍可以维持政治机构的正常运转。以局势而论,留都诸臣需要的只是一个形式上的精神领袖。而并不一定非要雄才大略的贤君不可。在史可法指出福王不可立的七大理由中,其一就是“干预有司”。他们不可能要求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普选,却总有大批的野心家趁机上下其手,借拥立争功。南明的局势势必将土崩瓦解,一发不可收拾了。
朱由崧在原总督京营太监卢九德的帮助下,直接向雄踞江北的三镇总兵求助。 高杰,黄得功本人本来就是野心勃勃的流窜军阀,见有“定策拥立”的大买卖可做,真是无本而有万利的好机会。于是一拍即合,甩开他们的顶头上司——正与史可法密商的凤阳总督马士英。做起了定策元勋。消息传到南京,所有人无不大惊失色。马士英老于官场,见自己部将窝里反,想来争也没用。连忙向朱由崧表白心迹,成为从龙文臣第一人。史可法一开始还蒙在鼓里,指手画脚的不服,又在写给马士英的信中痛骂朱由崧昏聩糊涂。没想到却成为落在别人手中的把柄。随即马士英便带领大军杀气腾腾的护送朱由崧来到南京浦口。大势已定,满心悔恨的史可法和东林党人也只好接受这个现实了。
1644年(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四月二十六日,张慎言、高弘图、姜曰广、李沾、郭维经、诚意伯刘孔昭、司礼太监韩赞周等在朝中会议,李沾、刘孔昭、韩赞周议立福王,议遂定以福王继统,告庙并修武英殿。 凤阳总督马士英与江北四镇黄得功、高杰、刘良佐、刘泽清等人前往淮安迎接朱由崧。四月二十七日甲申,南京礼部率百司迎福王于仪征。 1644年(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四月二十八日,朱由崧至浦口,魏国公徐弘基等渡江迎接。翌日舟泊观音门燕子矶。四月三十日,南京百官迎见朱由崧于龙江关舟中,请其为监国。朱由崧身穿角巾葛衣,坐于卧榻之上,推说自己未携宫眷一人,准备避难浙东。众臣力劝,朱由崧同意。
五月初一,朱由崧骑马自三山门环城向东,拜谒孝陵和懿文太子陵,随后经朝阳门入东华门,谒奉先殿,出西华门,以南京内守备府为行宫。五月初二群臣至行宫劝进,朱由崧以太子及定王、永王不知下落,且瑞王、惠王、桂王均为叔父行,应择贤迎立。诸臣再三劝进,朱由崧根据明代宗即位的故事监国。五月初三庚寅自大明门入大内,至武英殿行监国礼。也就在这一天,吴三桂引清摄政王多尔衮入北京。
五月十五日,朱由崧即皇帝位于南京紫禁城武英殿,以次年为弘光元年。其国号依旧为“明”,史称“南明”。 朱由崧求助于三镇军阀拥立,对以后的局势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最直接的作用即是使他自己得偿心愿,顺利地登上了至尊的宝座。而间接影响,则是江北诸镇以“天子恩人”,“从龙元勋”自居,南京从皇帝到重臣再没有人可以控制这支飞扬跋扈的军队。从此开了南明军阀勋镇势力尾大不掉的滥觞。其实,高杰与黄得功、刘良佐等都是出自行伍的悍勇匹夫,其部下各怀心事,却不乏良将猛士。倘若朱由崧稍有他祖上明太祖、明成祖的权谋阅历,只要驾驭得当,完全可以在仰仗三镇拥立之时,施加手段影响,使三镇为己所用。可惜,朱由崧继承了乃父的心宽体胖,却没有继承乃祖的雄才武略。求助于三镇而得帝位,已算得上是他的超常发挥,想做皇帝心切,一开始就高开了价钱,自贬了身价。三镇也看清了这位“承天启运”之人乃是阿斗。从此对他的权威再也不屑一顾。朱由崧在执政期间,沉湎于酒色之中。掌握朝廷实权的马士英、阮大铖等人也是醉生梦死,利用手中的权力鬻官肥家。阮大铖公然以行贿作为理财妙方。弘光朝廷刚刚建立便露出亡国之象的政以贿成,腐败已极,由此可见一斑。
1645年(弘光元年,顺治二年)三月初一,有自称崇祯太子朱慈烺者至南京,朱由崧命令将其关入兵马司监狱,后命百官审北来太子于午门外,终裁断为伪太子王之明。宁南侯左良玉乃举兵于武昌,称奉太子密诏,以“救太子、诛士英”为名顺流而下,进逼南京。黄得功、阮大铖率兵御之,南明发生内讧。正值此时,清军在豫王多铎率领下大举南下,攻陷归德、颍州、太和、泗州、徐州等地,渡淮河,兵临扬州城下。
四月,清军围攻江北重镇扬州。史可法急忙向朝廷求援,但却因为镇将们个个拥兵自重、意图观望,最终扬州在被围一天后沦陷(四月二十五日),史可法殉难。五月初八,清军自瓜洲渡江,镇江巡抚杨文骢逃奔苏州,靖虏伯郑鸿逵逃入东海,总兵蒋云台投降。南京闭城门。五月初十,朱由崧传旨放归所选淑女,当天午夜尤召梨园入宫演剧。翌日凌晨二漏时,朱由崧率内官四五十人骑马出通济门,莫知所踪。天亮后百官入朝,见宫女、内臣、优伶杂沓逃奔西华门外,方知弘光帝已出逃。南京城内大哗,马士英携邹太后出奔,市民救北来太子出狱,扶其入宫,在武英殿即位。 1645年(弘光元年,顺治二年)五月十二日,朱由崧至太平府,以按察院为行宫,寻即移驾芜湖,投奔江北四镇之一的芜湖守将靖国公黄得功,他尚对京城变故一无所知。当知道自己的“天子门生”是张惶失措,弃都而来时。内心不胜感慨,但仍然决定以死报国,对这位新君效忠到底。
1645年(弘光元年,顺治二年),清军攻打重镇扬州,史可法率城中百姓抵御清军,清军围困百日,损失惨重。史可法急忙向朝廷求援,弘光帝却没理他,最终因寡不敌众,扬州沦陷,接着清军直逼南京,明军守军弹尽粮绝,眼看南京就要沦陷,正在与爱妃饮酒作乐的朱由崧急忙进宫召集大臣商议,那些平时只会阿谀奉承的奸臣一句话也没说。
1645年(弘光元年,顺治二年)五月十五日,清军进入南京,魏国公徐文爵、保国公朱国弼、灵璧侯汤国祚、定远侯邓文郁,及尚书钱谦益、大臣赵之龙、大学士王铎、都御史唐世济等人剃发降清。
清军攻克南京后,多铎命降将刘良佐带清兵追击弘光帝。众叛亲离的弘光帝只好和爱妃逃到芜湖,清军追来,弘光帝只好与清军作战。明军支架不住。 五月二十二日,总兵田雄、马得功、丘钺、张杰、黄名、陈献策冲上御舟,劫持弘光帝,将其献给清军。豫王多铎命去锁链,以红绳捆绑。五月二十五日,朱由崧乘无幔小轿入南京聚宝门,头蒙缁素帕,身衣蓝布袍,以油扇掩面,两妃乘驴随后,夹路百姓唾骂,有投瓦砾者。多铎在灵璧侯府设宴,命朱由崧居于北来太子之下。 宴罢,拘弘光帝于江宁县署。 1645年(弘光元年,顺治二年)闰六月,隆武帝朱聿键即位于福州,遥上朱由崧尊号为圣安皇帝。当年九月,朱由崧与皇太后邹氏、潞王朱常淓等人被押送至北京,安置居住。清太医院节日时馈宴,朱由崧酣饮极乐。
1646年(隆武二年,顺治三年)四月九日,有人向摄政王多尔衮进言,称在京居住的故明衡王、荆王欲起兵反清。五月,弘光帝与秦王朱存极、晋王朱审烜、潞王朱常淓、荆王朱慈煃、德王朱由栎、衡王朱由棷和“太子”王之明等十七人被斩首于菜市口(一说弘光帝以弓弦勒毙),年仅四十岁。朱由崧王妃黄氏之弟黄盐梅购得棺木,与黄妃合葬于河南孟津县东山头村。
弘光帝被杀的消息南传后,监国鲁王朱以海上谥号为赧皇帝,不久又上庙谥为质宗安皇帝。永历帝于1657年(永历十一年,顺治十四年)四月改弘光帝庙号曰安宗,谥号奉天遵道宽和静穆修文布武温恭仁孝简皇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