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故事的看法200字

对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故事的看法200字,第1张

红楼梦爱情表白的方式带有十足的中国文化的特点。宝玉的表白是三个字:“你放心!”这比西方恋爱男女常说的“我爱你”,内涵要丰富得多也深刻的多。它包含着决心、誓言、宣示、信任、责任诸多内容。“我爱你”,是一方对另一方情感趋向的单一表达;“你放心”,是对双方溶解在一起的爱的情感的概括。“我爱你”的情感分量比较轻泛,“你放心”的情感分量凝重而深挚。“我爱你”可能是刹那间的情感流露,“你放心”是海枯石烂不变心的终生誓言。 《红楼梦》称得上是中国的爱情宝典……现代人如果不熟悉《红楼梦》,他们的爱情语言符号会显得单调而不够典雅。不读懂贾宝玉,就不知道什么叫对所爱女性的体贴。不理解林黛玉,就不明白恋爱中的女性的复杂心理。 宝黛爱情故事的第四方因素是否存在,研究者多予忽略。我持肯定的态度。这“第四方”不是别人,乃是地位、身份和美貌与钗黛具有同等竞争力度的史湘云。 论容貌,林黛玉的美是超群的。王熙凤说所有的丫鬟比起来,“都没晴雯生得好”,但是王夫人眼里的晴雯,“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读者可以想像黛玉的眼睛是何等动人的美丽。黛玉的身材也超乎寻常的美,“行动处似弱柳扶风”,一句已思过半矣。但宝钗也美不让人。明显的是,她雪白丰腴的身体,透露出一种情感的美。所以宝玉第一次看到,就惊呆了。她又善于养护自己的身体,吃冷香丸,可以增加体内热量,避免衣服穿得臃肿。陈寅恪先生考证,宝钗此举和欧洲贵妇为同一取义。 《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情知欲、灵和肉、情爱和性爱、爱情和婚姻,恰好是分离的而不是合一的。《红楼梦》里的婚姻,大都是失败的、残缺的,尤其少有与爱情的结合。中国传统社会男女之间的爱情感受,婚姻与爱情分离,足以成“痛”。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虽然是个悲剧,但是很真实,曹雪芹写出了两人懵懂的感情,少女的娇羞、少男的炽热爱意,让人不由得心神向往。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贾宝玉对感情并不真诚,他是喜欢林黛玉的,但是他没有跟贾母或者王夫人说以后一定要娶林黛玉为妻,不像薛蟠,他虽然是个好色之徒,但是他第一次看到林黛玉的时候,他就下定决心要把林黛玉娶回家,他一回家就跟薛夫人说自己要娶林黛玉为妻。

其实贾宝玉为他和林妹妹的爱情是做过一些工作的,你看兴儿跟尤二姐以及尤三姐讨论的时候,兴儿听到尤二姐要把尤三姐许配给贾宝玉,他立刻摇了摇头,他说:“别人我不知道,宝玉我是知道的,宝玉他以后是要林黛玉的,这是贾母定下来的”,很多人会很奇怪,兴儿是贾琏的心腹,他是怎么知道贾宝玉要娶林黛玉的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兴儿平日和贾宝玉的心腹茗烟玩得很好,所以贾宝玉悄悄让茗烟向外人传递一个消息,那就是自己以后一定会娶林黛玉,茗烟自然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所有的下人,并且告知他们这都是贾母的主意,贾母在贾府中的地位是最高的,自然不会有人去问她为什么会有这个打算。

但是贾宝玉还是算错了一步,他万万没想到王夫人心仪的是薛宝钗,林黛玉平时的表现太小家子气了,最主要的是林黛玉的病很重,她之前给人一种命不久矣的感觉,最后贾母也同意了让薛宝钗嫁给贾宝玉,林黛玉绝望地烧掉了宝玉的情信,泪尽而亡,贾宝玉也没有得到幸福,他和薛宝钗之间没有共同语言,他最后出家了。这个结局不是曹雪芹亲自写的,是高鹗续写的,要是让曹雪芹写的话,估计会是另一个版本。

  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故事的心理过程

  黛玉的爱情是纯粹而彻底的,她从看见宝玉的第一眼就爱上了他,从未思虑怀疑过,一生人中没有一分钟摇摆。不像宝钗,是在入宫失败后才退而求其次地选择了做贾家媳妇。

  对黛玉来说,爱便是爱,爱的是这个人,不是他的背景,他的前途,因此从未对宝玉有过任何要求或劝诫。只要他是他,她便希望与他永远厮守,两相情悦。她想的是“你只管你,你好我自好,你失我自失”,生命的设置永远以宝玉为前提。

  黛玉的爱如此澄明清澈,高贵得莫可名状,曹雪芹惟有给她设定了一段前世姻缘:离恨天灵河岸三生石畔有绛珠仙草,生得袅娜可爱,神瑛侍者见了,日以露水灌溉,使其得换人形,修成女体。那草衔恩未报,遂发下一段宏愿:倘若他下世为人,我也跟他走一遭,将一生的眼泪还他,也还得过了——仿佛惟有这样的理由,才可以解释世上怎么会有那么绝对的爱情。

  曹雪芹为林黛玉的眼泪找到了缘由,却找不到归宿。她写:“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更为谁?”全不能为自己的爱做主。

  她是孤身一人投在外祖母膝下寻求依傍的,上无父母怜恤,下无兄弟扶持,倘若宝玉辜负了她的爱,她便贫穷得一无所有,又怎能不多嗔,不多愁,不多疑?

  疑心的最集中表现便是伤心宝玉“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因此她每每地讥讽宝钗,察言观色。然而一旦“蘅芜君兰言解疑癖”,宝钗送来燕窝,又说了许多知心话儿之后,她便立刻视宝钗如亲姐,推心置腑地做起知己来,再不想与她争竞。她认了薛姨妈做母亲,对宝琴直呼妹妹,甚至袭人奉茶时,宝钗喝了一口才递给她,她也毫不计较地接过来喝了——如此含蓄又坦然地表白了敬爱之情。

  最初看到那一回时只觉得好,觉得两个女孩子亲密无间。长大后再看,才觉触目惊心——袭人手上只有一杯茶,世上也只有一个贾宝玉。袭人说:“那位渴了那位先接了,我再倒去。”宝钗抢先喝了一口,却将剩下的半杯递在黛玉手中。连袭人也觉得不妥,且知黛玉是素性好洁的,遂说:“我再倒去。”然而黛玉竟坦然饮干,将杯放下。

  这一段描写真是不敢往深里想,越想越觉得心疼。茶,在中国礼仪上的讲究实在是太丰富了。一授一递,一敬一饮,莫不有诸多含义,从端茶送客到斟茶赔礼,茶都是重要的道具。《红楼梦》里是很在意茶道的,也很在乎茶礼,王熙凤开黛玉玩笑:“你既吃了我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就指的是下聘的“茶订”。新妇进门,一杯媳妇茶是省不了的;收房纳妾,那妾也要先给正室敬茶;宝钗喝过的半杯茶,几乎相当于开出的题目,而黛玉竟然将它接受了下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几乎可以理解为黛玉愿意与宝钗平分秋色,共事一夫,正如《儿女英雄传》中的何玉凤承认了张金凤。

  想到这一层,不能不让人心惊。可惜后四十回的续稿不见了,不然我相信宝、黛、钗之间的感情交流必然有更多的层次,不仅是三角纷争那么简单。高鹗简化了黛玉情感的层次,又给写回到最初的小女儿心性,将黛玉的形象定格在小心眼爱吃醋的调调上了,其实做不得准。前八十回里宝钗和黛玉都是有过挣扎与妥协的,连同他们身边的人也都在寻找一个成全的方法,所谓薛姨妈提到的“四角俱全”。

  喜爱黛玉的人必不能接受我的这种猜想,我自己也不相信黛玉最终会肯与别人分享爱情。她的结局注定是泪尽人亡,然而在泪尽之前,她是想过委曲求全的吧?不然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她突然不再追究“金玉良姻”的传言了。

  爱一个人,爱到了极处,便是无嗔,无怨,无悔,甚至无妒,只是一心一意地为他着想,想他好,想他快乐,想他活得轻松。

  林黛玉,不单是因为吃醋和伤心而流泪,更煎熬的是这个退让与思考的过程。她在爱情上,其实是相当的隐忍和明决,除了爱,什么也不想要。

  这样的决绝与大度,有多少人能做到呢?谁还能再说黛玉小气?

实际上是宝黛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有一见钟情的感觉了,后来随着时间发展慢慢接触,才发现两人有很多的共同点,包括人生观世界观,他们互为知己的同时又相互爱慕,在贾府这个复杂的环境中是十分难得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如果,谢谢

原文:

黛玉道:“宝姐姐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不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前儿和你好,如今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今儿和你好,后来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你和他好他偏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你不和他好他偏要和你好你怎么样?”

宝玉呆了半晌,忽然大笑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黛玉道:“瓢之漂水奈何?”宝玉道:“非瓢漂水,水自流,瓢自漂耳!”

扩展资料:

人物介绍:

1、贾宝玉

书中的情节主要是以他为中心,故事从他的前世写起,几乎就是在写他一生。厌恶世俗名利,追求浪漫美学情怀的满足。住在怡红院,在诗社中号为‘怡红公子’更是母亲眼中的‘混世魔王’。

2、林黛玉

与贾宝玉相映衬,为‘木石前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性灵形象的典型。林黛玉为贾母外孙女,即宝玉的姑表妹,寄居贾府,父母双亡,品貌风流,体弱多病,多愁善感,才情高捷,文采风流,字颦颦(本无字,这个字是贾宝玉所赠),住在潇湘馆。

林黛玉、薛宝钗无疑分别是《红楼梦》的女一号和女二号,贾宝玉、林黛玉两人爱情悲据贯穿始终。由多情潇洒的宝玉,娇嫩多病的黛玉,塑造了一个发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动人爱情悲剧。作者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

故事讲述的是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贾府,渐渐与公子贾宝玉相恋,本来这是一段美好的姻缘,但却又因凤姐从中使用掉包计,让贾宝玉娶了戴黄金锁的薛宝钗,以至于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

《红楼梦》的思想意义还在于对于生活中积极的一面,对于那些在反封建主义生活道路上的叛逆者,特别是对违背了封建礼教的爱情,作了热情的歌颂。作者在书中塑造了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两个叛逆性格的典型形象。

他们有着共同的思想倾向,反对封建婚姻制度,要求平等相爱的自由婚姻;反对八股时文,喜欢以诗词歌赋来抒写“性灵”;反对世俗利禄观念,主张做一个品质高洁的人。他们反封建的表现形式密切结合着他们不同的处境和不同的性格。

贾宝玉被逼得发呆,终于和封建家庭决绝;林黛玉则是以哭泣和一死来控诉封建社会对她的迫害。他们这种反抗要求和精神状态,正体现了那一历史时期要求进步的青年的思想面貌。

-红楼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7610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23
下一篇2024-03-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