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尔卡大提琴曲是什么意思

波尔卡大提琴曲是什么意思,第1张

就是由大提琴演奏的一种舞曲。波尔卡指的是一种捷克民间舞蹈。其舞曲可分为急速、徐缓以及妈祖卡节奏等三种类型,通常为二拍子,三部曲式,节奏非常活泼跳跃。波尔卡在十九世纪初发源于波希米亚,指的是一种男女对舞的舞曲。

1、加洛普:

一种舞蹈,其本义为“急驰、飞奔、迅速运输”。它是起源于德国的—种二拍子快速轮舞,原名“霍普塞”。这种舞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传入法国以后,才有了加洛甫这个名字。加洛甫音乐特点是,它有一个或两个中段,前面有引子,后面有尾声,舞曲具有欢乐的气氛。

2、波尔卡:

一种捷克民间舞蹈。英文名为polka,舞曲大致分为急速、徐缓和玛祖卡节奏等三种类型,一般为二拍子,三部曲式,节奏活泼跳跃,在第二拍的后半拍上常作稍微停顿的装饰性处理。

波尔卡的由来

19世纪中叶,波尔卡传到英美,与华尔兹一道取代了乡村舞和科蒂林舞。波尔卡热使得其它中欧舞蹈也开始流行,如舞步相对比较简单易学的加洛普、波洛奈兹、雷多瓦、玛祖卡、斯科蒂克等。

加洛普的舞步与华尔兹、波尔卡相似,但节奏与波尔卡相近,是2/4拍,舞伴们舞步迅疾,只偶尔才有些旋转。波洛奈兹的主要牲是3/4拍,速度适中。它是庄重雄伟的队列舞蹈,常用于化装舞会的开场。

"波尔卡"舞曲

“波尔卡”是一种题材,指一种男女对舞的舞曲。它起源于捷克民间,曾经风行全欧,西洋不少著名作曲家都写过这种体裁的音乐作品。舞曲大致分为急速、徐缓和玛祖卡节奏等三种类型,一般为二拍子,节奏活泼、欢快。

波尔卡 波尔卡(Polka),是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这种舞蹈的舞曲也称作波尔卡。

[编辑本段]波尔卡舞蹈

“波尔卡”一词在捷克语中为“半步”,描述的是一只脚与另一脚之间按2/4拍子飞快交替。波尔卡是一种轻快活泼的舞蹈,舞者面对面站立,男伴的右手抱着女伴的腰部,左手向旁伸开握住女伴的右手,按这种姿势,成对地沿着舞厅周围逆时针方向旋转行进。主要的舞步有两种:一种是单足弹跳步,可以前进、后退或旋转,称为波尔卡步;另一种是脚跟、脚尖轮流击地的动作。

波尔卡起源于捷克农民舞蹈,发展于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往日的东波希米亚。尽管它应该是由捷克民间舞发展过来的,但波希米亚的史学家们却认为它是一位农家少女在星期日为了自娱而发明的。

1840年,波尔卡由专业舞蹈家带到巴黎,在奥德翁剧院表演;巴黎的舞蹈大师们又把它改编成一种有5个花样的舞蹈,深受公众喜爱。1944年,巴黎的舞蹈教师采拉里乌斯把它带到伦敦,又传遍英国,从温莎城堡到小城镇的舞会上都在跳波尔卡。作曲家斯美塔纳的《被出卖的新娘》和魏恩贝格尔的《风笛手什万达》等歌剧中也都运用了波尔卡舞。19世纪中叶,波尔卡传到英美,与华尔兹一道取代了乡村舞和科蒂林舞。

[编辑本段]波尔卡舞曲

波尔卡舞曲大致分为急速、徐缓和玛祖卡节奏等三种类型,一般为二拍子,三部曲式,节奏活泼跳跃,在第二拍的后半拍上常作稍微停顿的装饰性处理。捷克民族音乐的奠基者斯美塔那最先将此种舞曲形式用于器乐和歌剧创作。

是一种捷克民间舞蹈

波尔卡舞曲一词在捷克词中为“半步”,描述的是一只脚和另一脚之间按2/4拍子飞快交替。它原先是捷克农民舞蹈,后发展于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往日的东波希米亚

波尔卡是从19世纪中叶传到英美的,和华尔兹一道取代了乡村舞以及科蒂林舞。波尔卡热会让其它中欧舞蹈也开始流行,比如舞步相对较为简单易学的波洛奈兹、雷多瓦等

波尔卡在1833年首次进入布拉格舞厅,于1840年在巴黎表演一举成功,进而使得波尔卡一下闯进了巴黎的沙龙以及舞厅。另外,大多波希米亚的史学家们认为它是一位农家少女在星期日为自娱而发明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7320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21
下一篇2024-03-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