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的时候你会用古诗词表白吗?

七夕的时候你会用古诗词表白吗?,第1张

从古至今在中国的文化中诞生了很多诗词,恋人们使用这些诗词进行表白,在彰显浪漫的前提条件下还富有诗意和情感色彩,让人感到十分的浪漫。

第一句就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了,这句话常常被人们用来表示长相厮守的愿望,所以说如果今年要给另一半发红包的时候,带上这一句也是十分合适的。

第二句就是愿作鸳鸯不羡仙,中国古代的鸟类比如比翼鸟和鸳鸯都是十分浓厚的彰显爱情的色彩,但是鸳鸯是出轨类型的动物,交配后雄鸳鸯会另外择偶,可以说是渣男的最好代言词了。

第三句就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但这句话其实是元稹写给自己已故亡妻的话语,所以说不懂的朋友们千万不要乱用诗词。

第四句就是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菜叶,此物最相思,但是这句话其实是写给友人的诗词,各位千万不要被最相思给迷惑了,其实古人的感情也是很单纯的,最相思都无法表示情侣关系而是朋友关系,实在是令人感到十分的费解。

第五句就是春风十里不如你,但是此句实则是杜牧写给歌姬道别的诗句,颇有残花败柳之感,而这春风十里,其实居然是烟花之地。

每年的七夕,有对象人都会别出心裁的为其准备一份惊喜,例如一捧999朵玫瑰(当然更土豪的会准备9999朵)、一场出人意料的求婚仪式、一顿浪漫的烛光晚餐

甚至还有些人会借用古诗词来委婉的表达自己的情感,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诗词的原意,和如今所代表的情感并不相同

事实上,一些词语看似凄美其实是凄惨,如果不懂诗词的原意和出处而随意使用,可能闹出笑话的就是自己了,说不定还会引起误解,尤其是针对那些才高八斗的才女,各位认为呢?

  作品简介

 《题大庾岭北驿》由宋之问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大庚岭为五岭之一,古人以此为南北分界,有北雁南飞至此不过岭南之传说。诗是作者流放钦州途经大庚岭时所作。全诗写贬谪岭南的伤感,于旅途中抒发情怀。开头以比兴入手,写望雁思乡,再写岭南境恶,更衬怀乡情切。最后两句由写景转为抒情,暗祈能见到红梅采寄亲眷,以表衷情。这首诗旨在写“愁”,却未着“愁”字,情致凄婉,愁绪满怀,以情布景,以景托情,情真意切,柔婉动人。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原文

 《 题大庾岭北驿

 作者: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解

 大庾岭:在今江西省大庾县南,为五岭之一。北驿:大庾岭北面的驿站。

 阳月:阴历十月。

 至此回:相传北雁南飞对大庾岭便止息下来,待春北返。此:指大庾岭。

 殊未已:还没有停止。殊:还。"我行"句意谓自己要去的贬谪之地还远,所以自己还不能停下。

 复归来:再回来。

 潮初落:潮水刚落下去。初:刚刚。

 瘴:南方湿热天气山林间对人有害的毒气。

 望乡处:远望故乡的地方,指站在大庾岭处。在江西、广东交界处,为五岭之一。

 北驿:大庾岭北面的驿站。

 陇头梅:大庾岭地处南方,十月即开梅花。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陇头:即为“岭头”。

  韵译

 阴历十月的时候,大雁就开始南飞,据说飞到大庾岭,它们就全部折回。

 鸟儿不进,我却行程未止远涉岭南,真不知何日何时,我才能遇赦归来?

 潮水退落了,江面静静地泛着涟漪,深山老林昏暗暗,瘴气浓重散不开。

 来日我登上高山顶,向北遥望故乡,抑或能看到:那山头上初放的红梅。

  讲解

 这是诗人流放时途经大庾岭之作。全诗通过描写途中所见景物,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对官场坎坷的慨叹和思念家乡的感情。诗先写诗人见雁南飞,触景生情,传说中雁南飞至大庾岭而北回,而自己却行程无尽头,不知何日能归。人雁相比,人不如雁,深切表现了诗人忧伤哀怨的复杂的内心感情。后四句写大庾岭黄昏的凄迷景色,江潮初落,水面平静,瘴气缭绕,故乡何在?明晨踏上岭头时,再望一望故乡吧!虽然见不到她的踪影,但岭上盛开的梅花该是可以见到的!悲苦和乡思在此一露无遗。全诗写的是“愁”,却未着一“愁”字。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感到愁绪满怀,凄恻缠绵。诗人以情布景,又以景衬情,使情景融合,传情达意,因而情真意切,动人心弦。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诗人登上大庾岭前的所见所感: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十月份开始南飞的大雁,据说飞到大庾岭後便不再南飞,来年春天便开始飞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可我这次被贬谪的路程还很遥远,尚需继续南行,更不知何年何月才是归期。

 这首诗的后四句描写诗人眼前的'景色及诗人的想象: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驿站前方,潮水初落,江面静悄悄的;深山密林中,瘴气弥漫,云雾濛濛。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明日登上山岭回头眺望家乡的时候,虽然是十月,也应该见到陇头的梅花了。

  评析

 这是宋之问流放钦州(治所在今广西钦州东北)途经大庾岭时,写在岭北驿的一首五律。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又名梅岭。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因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

 本来,在武后、中宗两朝,宋之问颇得宠幸,睿宗执政后,却成了谪罪之人,发配岭南,其心中的痛苦哀伤自是可知。所以当他到达大庾岭北驿时,眼望那苍茫山色、长天雁群,想到明日就要过岭,一岭之隔,与中原便咫尺天涯,顿时迁谪失意的痛苦,怀土思乡的忧伤一起涌上心头。悲切之音脱口而出:“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意谓:阳月(即农历十月)雁南飞至此而北回,而我呢,却像“孤雁独南翔”(曹丕《杂诗》),非但不能滞留,还要翻山越岭,到那荒远的瘴疠之乡;群雁北归有定期,而我呢,何时才能重来大庾岭,再返故乡和亲人团聚!由雁而后及人,诗人用的是比兴手法。两两相形,沉郁、幽怨,人不如雁的感慨深蕴其中。这一鲜明对照,把诗人那忧伤、哀怨、思念、向往等等痛苦复杂的内心情感表现得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

 人雁比较以后,五六两句,诗人又点缀了眼前景色:“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黄昏到来了,江潮初落,水面平静得令人寂寞,林间瘴气缭绕,一片迷蒙。这景象又给诗人平添了一段忧伤。因为江潮落去,江水尚有平静的时候,而诗人心潮起伏,却无一刻安宁。丛林迷瞑,瘴气如烟,故乡望眼难寻;前路如何,又难以卜知。失意的痛苦,乡思的烦恼,面对此景就更使他不堪忍受。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恼人的景象,愁杀了这位落魄南去的逐臣,昏暗的境界,又恰似他内心的迷离惝恍。因此,这二句写景接上二句的抒情,转承得实在好,以景衬情,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烘托出悲苦的心情,使抒情又推进一层,更加深刻细腻,更加强烈具体了。

 最后二句,诗人又从写景转为抒情。他在心中暗暗祈愿:“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明晨踏上岭头的时候,再望一望故乡吧!虽然见不到她的踪影,但岭上盛开的梅花该是可以见到的!《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诗人暗用了这一典故。虽然家不可归,但他十分希望也能寄一枝梅,安慰家乡的亲人。

 情致凄婉,绵长不断,诗人怀乡之情已经升发到最高点,然而却收得含吐不露。宋人沈义父说:“以景结情最好”,“含有余不尽之意”。(《乐府指迷》)这一联恰好如此,诗人没有接续上文去写实景,而是拓开一笔,写了想象,虚拟一段情景来关合全诗。这样不但深化了主题,而且情韵醇厚,含悠然不尽之意,令人神驰遐想。

 全诗写的是“愁”,却未着一“愁”字。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感到愁绪满怀,凄恻缠绵。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艺术魅力呢?因为“善道景者,绝去形容,略加点缀”,“善言情者,吞吐深浅,欲露还藏”(陆时雍《诗镜总论》)。这首诗正是在道景言情上别具匠心。诗人以情布景,又以景衬情,使情景融合,写出了真实的感受,因而情真意切,动人心弦。

  鉴赏问答

 ①这首诗抒发的是羁旅行役之愁,但全诗不见一个“愁”字,诗人究竟将“愁”藏在哪儿呢?

 答诗人把“愁”藏在南飞的大雁里,藏在江潮里,藏在森林里,藏在梅花里。

 解题指要“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在诗词创作中称此类为“虚”,因此不能以虚为虚,必须化景物为情思,这也是诗词鉴赏的一把钥匙。所以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必须到诗人所写的景物中去寻找才行。

 ②诗人以“应见陇头梅”作结,含有不少潜台词,请展开联想,加以发挥:

 答诗人想象明天岭上看到的将是盛开的红梅,多想折一枝寄给家人以报平安,但能逢上“驿使”吗?即使逢上驿使,恐怕也不愿意为迁客逐臣带上一枝梅远去。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解题指要在诗词创作时,必须骑上联想的骏马,驰骋于广袤的时间和空间,鉴赏也应这样。在回答这道题时,还应结合诗人当时的遭遇何心境,这样才能“想”得合情合理。

  作者介绍

 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县)人。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宋之问约生于唐高宗显庆元年( 656年~712年),并没有显赫的门第家世。父亲宋令文起自乡闾,矢志于学,交友重义,“比德同道。理阃探索词源论讨”,多才多艺,不仅“富文辞,且工书,有力绝人,世称三绝。”唐高宗时做到左骁卫郎将和校理图书旧籍的东台详正学士,饶著声誉。在父亲的影响下,宋之问和弟弟宋之悌,宋之逊自幼勤奋好学,各得父之一绝;宋之悌骁勇过人,宋之逊精于草隶,宋之问则工专文词,成当时佳话美谈。上元二年( 675年),长得身材高昂、仪表堂堂的宋之问进士及第,登临“龙门”,踏上了仕进正途。

 宋之问春风得意之日,已是武则皇后实际把握朝政之时。武后承应“贞观”,励精图治,选拔人才,不拘一格,宋之问以才名与杨炯被召分直内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今河南洛阳市东北)参军。永隆二年( 681年),又与杨炯同入崇文馆充学士。天授元年( 690年)秋,武后称帝,改国号为周,敕召宋之问与杨炯分直于洛阳西入阁。15年间,宋之问很快由从九品殿中内教跻身五品学士,为时人钦慕。唐朝学士之职,以文学言语被天子顾问,出入侍从,礼遇尤宠。家世低微的宋之问以此更是感恩耀荣,视为得秩于禄的捷径与保障。他在《奉敕从太平公主游九龙潭寻宴安平王别序》中说:“下官少怀微尚,早事灵丘,践畴昔之桃源,留不能去;攀君王之桂树,情可何之。”典型地表白了他的这种心态。武后雅好文词乐章,宋之问巧思文华取幸。一次游洛阳龙门,武后命群臣赋诗,左史东方虬诗先成,武后赏赐锦袍。及宋之问《龙门应制》诗成奉上,“文理兼美,左右称善”武后夺东方虬锦袍转赐给他。这样的予夺,既反映了武后对靡丽颂德诗风的提倡,也表现了宋之问这时的创作方向,对他的声名和地位都有很大的影响。武周时期,宋之问不仅扈从武后朝会游豫,而且奉承武后近幸的媚臣外戚宴乐优游,自感“志事仅得,形骸两忘。”这样的追求和生活使他逐渐沉溺和堕落,并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了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政治漩涡之中。

 宋之问在武后晚年先后转任尚书监丞、左奉宸内供奉,武后媚臣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雅爱其才”,召他与好友杜审言、阎朝隐、沈佺期、王无竞、尹元凯及李适、富嘉谟、刘允济等文士预修。宋之问与阎士隐等多代工张赋篇入集,倾心媚附。书成,于长安二年( 703年)迁司礼主簿。神龙元年( 705年)正月,宰相张柬之与太子典膳郎王同皎等逼武后退位,诛杀二张,迎立唐中宗,宋之问与杜审言等友皆遭贬谪。宋之问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诸事艰难,慕念昔荣,次年春便秘密逃还洛阳,探知友人张伸之与王同皎等媒诛宰相武三思(时张柬之被贬),后使人告密,擢任鸿胪主簿,“由是深为义士所讥”。景龙元年( 707年)七月,太子杀武三思父子后死事,宋之问上表歌颂武氏父子功德,请造唐中宗神武颂碑,探获赏识,于次年迁考功员外郎,并与杜审言、武平一、沈佺期、阎朝隐等首选修文馆直学士,“及典举,引拔后进,多知名者。”其时朝廷朋党争立,由于他倾附安乐公主,遭太平公主忌恨,进言中宗.于景龙三年( 7O9年)将他下迁越州(今浙江绍兴市)长史。

 唐中宗年间的政治动荡及个人宠辱无常的经历,使宋之问感触良深,而由朽烂陈腐的宫廷来到清新秀丽的水乡,也使他开始涤净心灵,境界升华。他在越州写的《祭禹庙文》,在真诚歌颂了大禹治水、救灾拯民的千古圣德之后写道:“先王为心,享是明德。后之从政,忌斯好佞。酌镜水而励清,援竹箭以自直;谒上帝之休佑,期下人之苏息。”反映了这种思想情感上的转变。因此,他在越州登山涉险,访察民生,“颇自力为政”诗歌创作也开始转入了健康清新的轨道,“流布京师,人人传讽。”但是,就在宋之问开始走上“新生”之路的时候,又一次宫廷政变将他逼上了绝境。景云元年( 710年)六月,临海郡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诛杀韦后和安乐公主,拥立唐睿宗,以宋之问尝附二张及武三思诏流钦州(今广西钦州市东北),后以赦改桂州。先天元年( 712年)八月,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宋之问被赐死于徙所,结束了最后的人生旅程。

 宋之问政治上无足称道,品行也多有可讥,但却是知名当世的诗人。由于宫廷诗人的局限,代笔捉刀的束囿,志向理想的低浅,他的诗文不少是歌颂功德、粉饰太平、浮华空泛之作,但随着颠簸人生,接触社会,历练生活,他也创作了一些好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他在杨炯死后写的《祭杨盈川文》,采用四四制式,字字有声,句句华歆,内容言简辞切,悲凉真挚,催人泪下,与他代笔写的《为宗尚书祭梁宣王文》、《为宗尚书兄弟祭鲁忠王文》等相比,文华情感,殊若天壤。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作为诗人,宋之问年轻时即已知名,“尤善五言诗,其时无能出其右者。”从《宋之问集》和《全唐诗》所收作品来看,他对当时体裁多能把握,运用熟谙,佳作名句也有可观。如短歌《冬霄引·赠司马承桢》诉友情句:“明月的的寒潭中,青枯幽幽吟劲风。此情不向俗人说,爱而不见恨无穷。”五言古诗《题张老松树》喻高洁句:“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七言古诗《明河篇》思征夫句;“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向津。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城都卖卜人。”五言绝句《送杜审言》表离别:“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五言长律《灵隐寺》绘胜景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皆清新坦易,抒情真挚,畅美如画。宋之问为文赋诗,讲求比兴,属对精密,点划入微,对诗的声律化有重大贡献。他与沈佺期在齐、梁沈放、庾信到初唐四杰创作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加以实践和总结,使律诗各体制都达到了成熟定型的地步,明确划开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并运用这种形式,写出了优秀的作品,如《江亭晚望》、《晚泊湘江》、《题大庾岭北驿》、《度大庾岭》等。

  英汉对照

  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 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 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 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 应见陇头梅。

  INSCRIBED ON THE WALL OF AN INN NORTH OF DAYU MOUNTAIN

 Song Zhiwen

 They say that wildgeese, flying southward,

 Here turn back, this very month

 Shall my own southward journey

 Ever be retraced, I wonder

 The river is pausing at ebb-tide,

 And the woods are thick with clinging mist --

 But tomorrow morning, over the mountain,

 Dawn will be white with the plum-trees of home

适合婚礼上表白的古诗词汇总如下

1、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3、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4、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捋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5、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6、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7、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8、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9、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10、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11、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12、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13、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14、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15、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必然是《诗经》的十五国风部分啊!

从《周南》的《关雎》、《汉广》开始,到《邶风·静女》、《卫风·木瓜》、《王风·采葛》,再到《郑风》的《女曰鸡鸣》、《风雨》、《子衿》、《野有蔓草》,《秦风》的《蒹葭》、《晨风》……或是热烈奔放,或是朦胧羞涩,或是痴情凄恻,每一篇都美得不可方物: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周南·关雎》

以这首诗的知名度,单是拿出其中一句,想必姑娘也该知道你的意思了。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周南·汉广》

这首有点苦情,如果追了很久追不到,可以用这首表达一下自己情思缠绕,无以解脱,并以此打动姑娘。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邶风·静女》

这首就有点意思了,通篇都是在说姑娘温柔娴静以及对她的深深情意。这里强调最后一句,如果姑娘曾经送过你什么东西,你就可以貌似不经意地用最后一句回复她了(比如说姑娘送了你一个本子,你就可以把这一句写到本子的首页,然后有意识地让她看到)。“我稀罕的不是你送我的东西,而是你本人啊。”

乌夜啼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7296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21
下一篇2024-03-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