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见义勇为表彰通报范文3篇

学校见义勇为表彰通报范文3篇,第1张

 有那样一些学生,在他人安全受到侵害时,勇敢地伸出了手,这种的见义勇为的精神值得我们赞颂。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学校见义勇为表彰通报范文,供大家参考!

学校见义勇为表彰通报范文一

 各院系部:

 xxx5年3月29日下午,大位会计学院会计xxx班张拓等同学前往合肥市植物园踏青游览。途中突遇一女孩不慎落入深水潭之中,在这紧急关头,张拓同学全然不顾自己不会游泳,冒着生命危险跳入水中,与另一名女青年一同奋力将女孩救起,因抢救及时女孩无生命危险。张拓同学见义勇为的事迹在全院师生中产生了积极的反响,xx教育网、新浪网、xx商报、市场星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采访报道。

 为表彰先进典型,弘扬社会美德,传递爱心教育的正能量,彰显财贸素养教育的成果,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新风尚,经学院研究决定,授予张拓同学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奖励3000元奖金,予以通报表彰。学院号召全体学生学习张拓同学见义勇为的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当代大学生。

 xx财贸职业学院

 xxx5年4月2日

学校见义勇为表彰通报范文二

 5月27日下午,在东浦汽车站,我校xx班学生张潮炳同学不顾自身安危,毅然涉水抢救一名不慎落水的同校女生,上演了惊险和感人的一幕。

 当天下午3时多,正是学校双休日放学的时间,不少学生在东浦汽车站等待公交车,离车站不到两米的地方就是西巷江。突然,一名女生不慎跌入江中,不通水性的她很快被水流淹没了,情况十分危急,张潮炳同学发现后,没来得及脱衣服便一头扎进水里,一手托住落水者的下巴,另一只手划着水,奋力将挣扎中的女生救起。由于当天天气不是很热,河水温度较低,女生被救上来后已经失去知觉,张潮炳没有多做思量,立即将该名并不认识的同学送到附近的东浦人民医院抢救,不久之后落水者恢复了呼吸,脱离了危险,此时他才放心离开医院。

 第二天下午,女生家长找到了张潮炳,表达了感谢之意,并用现金2000元作为答谢,可是张潮炳并没有接受,他说救人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需要回报。

 张潮炳同学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舍己救人,为学校广大师生作出了表率。鉴于张潮炳同学的表现,学校决定给予通报表扬。希望全校师生能够以该同学为榜样,弘扬正气,传承和发扬见义勇为的精神,努力为建设“平安校园”和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xuexila

 xxxx年xx月xx日

学校见义勇为表彰通报范文三

 全校各团支部:

 xxxX年11月16日傍晚时分,我校高三5名体训生练习长跑返校,突然看见一辆没有牌照的电动三轮车从xx方向疾驰而来,将公交车站旁的一名老太婆撞倒在地,三轮车主不顾伤者呻吟,驾车逃离现场。这5名学生义愤填膺,以100米冲刺的速度追赶三轮车,在场的百姓拨打了120,将伤者急送医院抢救。这几名学生追了3000余米,终于在沱牌公司南大门将车主抓住,劝其回到事故现场。随后,他们拨打110,xx派出所民警火速赶到现场,将肇事车主抓获归案。

 这5名同学分别是高三5班宋京展,高三12班赵晨,高三、8班胡德财,高三18班杨小龙、李红霖。

 这5位同学是当代中学生的优秀代表和先进典型,反映了新时代中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是全校学生学习的榜样,为了进一步宣传学习他们的感人事迹,教育和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健康成长,学校团委决定,授予宋京展、赵晨、胡德财、杨小龙、李红霖同学“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并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向他们学习的教育活动。

 学习他们,就要学习他们英勇果敢、见义勇为的英雄气概。他们的英勇行为伸张了人间正义,弘扬了社会正气,为我们的社会撑起了一片文明的天空,奏响了一曲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正义之歌。

 学习他们,就要学习他们乐于助人、淳朴善良的优秀品质。学习他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为人淳朴善良,乐于助人,无私奉献,不图名利,不计得失,积极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

 学习他们,就要学习他刻苦学习、立志成才的进取精神。作为当代中学生,他们理想信念坚定,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跨入理想大学,他们学习勤奋,刻苦提高艺体专业成绩,不断提高能力和素质。

 他们是我校广大学生的优秀代表,是我们学校的骄傲和光荣。他们的先进事迹,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和谐校园的一个很好的活教材。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就是为了在我们学校更好地营造一个讲文明、知荣辱、树正气的良好氛围,以更多、更好的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向社会展示我校师生的风采。

  有那样一些学生,在他人安全受到侵害时,勇敢地伸出了手,这种的见义勇为的精神值得我们赞颂。

表彰学生见义勇为的通报范文篇一

 xxx2年xx月29日上午,我院教师xx、胡xx和教工家属陈师傅在学院新教工宿舍,机智勇敢的抓到了一名正在实施偷盗电动车的小偷,此事在全院师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根据学院相关规定,决定给予杨xx、胡xx和陈师傅三人一定的现金奖励,并就xx、胡xx和陈师傅见义勇为事迹在全院通报表扬。

 希望全体师生员工以杨健、胡志诚和陈师傅为榜样,大力倡导见义勇为精神,全面弘扬社会正气,为维护学院稳定、建设和谐平安校园作出积极贡献!

 haoshilao

 xxxx年xx月xx日

表彰学生见义勇为的通报范文篇二

 20xx年1月8日,粤北山城始兴正值数九寒冬。傍晚时分,一位年近七旬的肖姓老人如往常一样,骑着电动车去幼儿园接他年仅三岁半的孙女回家,当他们行至墨江平湖水闸旁时,因用力过猛,连人带车翻下6米多高的墨江河堤,然后掉入近两米深的冰冷河水中,爷孙俩在河中沉浮挣扎。当即引来五、六十人围观,但因堤高水深,且水下情况不明,导致施救困难太大,因此无人进行施救,爷孙俩命悬一线。这危急一幕,正被路过此地的始兴县中等职业学校罗树海老师看见,他不假思索,飞身从六米多高的堤上跳到堤下岸边,再跳入两米多深冰冷的河水中救人,经过数分钟的奋力救援,终将小孩和老人安全救上岸。当看到随后赶到的1xx警察和120医生把爷孙俩送往医院治疗时,罗树海老师才穿着湿透的单衣,拖着疲惫的身躯,默默地离开现场,回了家。晚上,他感到双脚剧痛,到医院检查后方知跳河救人时,大腿神经韧带受到损伤,需半个月左右时间才能恢复正常。后来,罗树海老师勇救落水爷孙的事迹经一目击者向始兴县有关方面爆料,经《南方日报》、《韶关日报》、始兴县人民政府网等媒体专题报道后,才渐为人知。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曾风保获知此事,当即作出批示,指出罗树海老师的行为就是我市广大教师践行韶关教育精神厚德笃行,立己树人的生动写照,要求全市教育系统迅速掀起学习热潮,弘扬美好师德,并安排市教育工会的同志会同市教育基金会的领导前往慰问,送上慰问金,表示亲切的慰问,并致以崇高敬意!

 生命最可贵。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关键时刻,罗树海老师将自己的生命安危置之度外,奋勇救人,以自己的大义行为挽救了两条生命,其行为高尚,其精神可嘉。被救者与罗树海无亲情血缘关系,他完全可以装作视而不见悄然离开,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毫不犹豫地该出手时就出手。教师代表社会良心,塑造人的灵魂。身为人民教师,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了真、善、美,树立了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他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是名副其实的道德楷模、践行新时期广东精神和韶关教育精神的典范,是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决定对见义勇为的罗树海老师予以全市通报表彰,并号召全市教育工作者向罗树海老师学习致敬!学习他奋不顾身、见义勇为的高尚品德,学习他淡泊名利、不计得失的博大胸怀,争当一名大爱的传递者、正义的践行者,努力践行韶关教育精神,树正气,铸师魂,为打造粤北特色的师德师风品牌、建设幸福美好新韶关作出更大的贡献!

 特此通报。

 中共xx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xx市教育局

 年1月17日

表彰学生见义勇为的通报范文篇三

 全校各团支部:

 这5名同学分别是高三5班宋京展,高三12班赵晨,高三、8班胡德财,高三18班杨小龙、李红霖。

 这5位同学是当代中学生的优秀代表和先进典型,反映了新时代中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是全校学生学习的榜样,为了进一步宣传学习他们的感人事迹,教育和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健康成长,学校团委决定,授予宋京展、赵晨、胡德财、杨小龙、李红霖同学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并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向他们学习的教育活动。

 学习他们,就要学习他们英勇果敢、见义勇为的英雄气概。他们的英勇行为伸张了人间正义,弘扬了社会正气,为我们的社会撑起了一片文明的天空,奏响了一曲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正义之歌。

 学习他们,就要学习他们乐于助人、淳朴善良的优秀品质。学习他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为人淳朴善良,乐于助人,无私奉献,不图名利,不计得失,积极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

 学习他们,就要学习他刻苦学习、立志成才的进取精神。作为当代中学生,他们理想信念坚定,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跨入理想大学,他们学习勤奋,刻苦提高艺体专业成绩,不断提高能力和素质。

 他们是我校广大学生的优秀代表,是我们学校的骄傲和光荣。他们的先进事迹,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和谐校园的一个很好的活教材。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就是为了在我们学校更好地营造一个讲文明、知荣辱、树正气的良好氛围,以更多、更好的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向社会展示我校师生的风采。

 在学习教育活动中,团委要求:各支部要采取主题班会、写学习心得体会等灵活多样的形式,积极推动学习教育活动,认真学习、宣传和讨论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可贵精神,迅速在我校广大团员青年中掀起学习热潮。要组织和号召广大团员青年在学习教育活动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以实际行动为建设和谐校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共青团xx省xx县xx中学委员会

 xxxX年11月21日

表彰学生见义勇为的通报范文篇四

 近日,学院发文,对20xx级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谢xx同学通报表彰,号召全院同学向他学习。

 20xx年8月28日,谢xx同学在舒城县飞霞公园内救助一名落水儿童。当时,一名六岁女童在公园湖边玩耍,由于栏杆经久失修,突然断裂,女童不慎落入水中。女童在水中挣扎着、呼喊着。谢xx同学本身水性较好,见状根本来不及时间思考其他,连鞋子都没脱就跳入水中,直向女童呼救的方向游去,一把抱住女童的腰,把她抬出水面并救上岸。由于救援及时,女童并无大碍。女童的父母向谢xx同学连连道谢,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急切地想知道谢xx同学的姓名和学校。然而从小接受优良品德教育的谢xx同学,认为自己只是做了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去帮助别人,并未留下姓名等信息。事后,落水儿童的家长几经周折打听到谢xx同学的姓名和学校,向我院发来感谢信。

 谢xx同学在他人遇到困难时勇于伸出援手,见义勇为、助人为乐不留名,是当代大学生雷锋精神的完美体现,为学院赢得了良好的声誉。经学院党委研究决定,对水利工程系谢xx同学通报表彰。希望全体同学以谢xx同学为榜样,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精神文明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展现新一代大学生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为将来回报社会打实基础。

 年月日

1、王强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石妙娜。一心一意喜欢班花刘若琳。唱歌好听,爱打篮球,还有就是帅。与贾淳,马泽平号称“ZHY战队”(“最后尾儿”)。

2、刘若琳

品学兼优,长得好看。爱好是英语和王强,虽然表面上不敢明确表现出来,但在学习和生活中各个方面都关心着王强。

3、贾淳

外号“猴哥”,凡事喜欢打头阵,讲义气,偶尔喜欢撩闲,与王强,马泽平号称“ZHY战队”(“最后尾儿”)。

4、马泽平

肠胃不好,厕所达人,一天好几趟厕所,大多数时间都在找纸、借纸和用纸。然而对于各种射击非常有天赋,比如枪、弓箭。心中也住着一个喜欢的女生。与王强,贾淳号称“ZHY战队”(“最后尾儿”)。

5、徐小明

虽然是伪学霸,但是因为其对外显出的认真态度,往往得到老师(张岩)的偏心,哪怕经常问题回答错误也不会被老师责怪。

6、石妙娜

讲大连话方言(雄性声音),脾气暴躁,上课经常跑题喜欢粉红色上衣,经常涂抹鲜红色口红。

-茶啊二中

#教案# 导语《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写的一篇随笔短文。他告诉人们无论阅读或写作,都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励,追求艺术的完美。 为大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高三上册语文第八课《咬文嚼字》课文原文

 郭沫若先生的剧本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上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骨气的”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他研究这两种语法的强弱不同,“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有时或许竟会“不是”;“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而且还必须有附带语省略去了。根据这种见解,他把另一文里“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话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这是炼字的好例,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一番。那位演员把“是”改为“这”,确实改的好,不过郭先生如果记得《水浒》,就会明白一般民众骂人,都用“你这什么”式的语法。石秀骂梁中书说:“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杨雄醉骂潘巧云说:“你这贱 人!你这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这你这……”一口气就骂了六个“你这”。看看这些实例,“你这什么”倒不仅是“坚决的判断”,而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你是什么”便只是不带情感的判断。纵有情感也不能在文字本身上见出来。不过它也不一定就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含义”。《红楼梦》里茗烟骂金荣说:“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这里“你是”含有假定语气,也带“你不是”一点讥刺的意味。如果改成“你这好小子!”神情就完全不对了。从此可知“你这”式语法并非在任何情形之下都比“你是”式语法都来得更有力。其次,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嫉,在赞美时便不适宜。二、“是”在逻辑上是连接词,相当于等号。“有”的性质完全不同,在“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中,风度是动词的宾词。在“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中,风度便变成主词和“你(的)”平行。根本不成一句话。

 这番话不免罗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藉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炼。咬文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例如《史记》李广射虎一段:

 李广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更复射,终不能入石矣。

 这本是一段好文章,王若虚在《史记辨惑》里说它“凡多三石字”,当改为: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或改为: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在表面上似乎改得简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见“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改为“既知其为石”便失去这意味。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改为“终不能入”便觉索然无味。这种分别,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细心玩索一番,自会明白。

 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为“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于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频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远离不易捉摸,它可以联想到燃烧 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水”“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月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越限于直指的意义就越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他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义含糊甚至支离。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约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

 这是一个善用联想意义的例子,联想意义也是最易误用而生流弊。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喜欢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越走就越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从前作诗文的人都依“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事类统编”之类书籍。要找词藻典故,都到那里去乞灵。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外“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数籍还是“付梓”“杀青”。象这样例子举不胜举。他们是从前人所谓“套语”,我们所谓“滥调”。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所说的“套版反应”。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于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因为就作者说,“套版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离不掉“套版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不过习惯力量的深度常非我们的意料所及。沿着习惯去做总比新创更省力,人生来有惰性。常使我们不知不觉的一滑就滑到“套板反应”里去。你如果随便在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大半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韩愈谈他自己做古文“惟陈言之务去”。这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语言跟着思维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是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

 以上只是随便举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例子举不尽道理也说不完。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业的讨论中,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本着这个精神,他随处留心玩索,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须的好习惯。它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受一时兴会所生的幻觉迷惑而轻易自满。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文的精炼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2高三上册语文第八课《咬文嚼字》教案

 [教学目的]

 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培养阅读、写作“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精神。

 3、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4、明确字词意义有词典义和联想义的区别。

 (解说:教学目的的确定最重要的依据有两条:一是单元要求,二是本课编者提示。这两者新编课本均有,万不可忽视。)

 [教学重点]

 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①在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拎出观点。

 ②确定课文的中心论点。

 ③评价作者观点。

 2、写法揣摩

 ①学习本文由实例引入,中间才牵出中心论点的写法,以打破中学生写议论文总爱在开头揭旨的俗套。

 ②学习本文透辟例析的方法,以克服中学生议论文中“论点+论据=论证”的流弊。

 [教学方法]

 自读,理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自由举书中例分析作者如何正确运用例证法;熟悉典故及词语。

 [教学步骤]

 今天,我们来一同学习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一篇谈文章的文章《咬文嚼字》,在大家预习——粗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读,以求能分析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并借鉴一些文章的写法,让我们的文章也变得美起来。

 二、解题

 1、投影映出: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我国现代美学家。教师口头说明:清代,安徽桐城出了以方苞、姚鼐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学家,其文章特点在于简洁。朱先生早年曾在桐城派古文家吴汝纶的私塾中读书,旧学功底很深。

 2、让学生明确本文论题是“咬文嚼字”,它只是圈定论述范围,而其论点要在文章中求取。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①本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四大段。

 ②在理清段落层次大意的基础上,讨论中心论点。

 2、具体研习,突破重点、难点。

 第1段从实例入手,引入论题→第2题以静态例(《史记》李广射虎)与动态例(贾岛苦吟)初步论证中心论点→第3段以正面例(东坡诗句等)与反面例(“套板反应”现象,说明咬文嚼字之难,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第4段,水到渠成,加以总结。)

 解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颇易引起争议,这是因为:一是本文结构与一般的议论文不同,它不是从观点出发,进行演绎论证,而是从个别到一般,然后再到个别;即从实例到论点,然后再展开证明;这样它便不是开章明义,而是中间揭旨,中心论点在第3段才出现。二是本文中有的分论点,有的重要论据貌似中心论点,像“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思想情感上“推敲”这样的话,并且课后练习第四题的设计(“从读过的诗文中再单一两个例子说明这个论断”)也很能迷惑一些浅尝辄止的学生。为此中心论点的辨析要作为重点,并且让全班学生充分参与,讨论与评析并重。)

 3、欣赏品味。

 课文的第3自然段是核心段,可作典型剖析。

 第3段计有7个完整句,第①句到第⑦句可以看作一个句群(意群)。第①句又承第前文揭示中心论点,第②句岔开,稍带一笔说到“咬文嚼字”的另一面,因非作者主攻方面,一句便打住。第③句承①句稍展开。第④句承①③说明原因。第⑤句进一步申说。第⑥句与第⑦句(含例)是从反面证明。如作图解,可这样画。

 剖析这个核心段可以确立其在全课中的地位,进而有利于确定它在全文中的地位;再者也可以窥知作为有深厚桐城派古文根底的朱先生文章的雅洁谨严的风格。

 4、课堂训练。

 ①本文标题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明确:观点与论题的异同(前面题解时没触及):①论题只是要论述的问题,论点是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②论题多用短语及非判断句,非陈述句表达,而论点则要用判断句或陈述句表达;③论题指示、框定观点;论点围绕、点击论题。

 ②完成课后练习二。

 明确:

 A、朱光潜与马南郁所论述的对象不尽相同:朱文兼顾阅读、创作两方面,马文单说阅读。如果说阅读有时只须观其大略而舍弃细枝末节的话,那创作则决不可粗枝大叶,须知炼字即炼意,即调整思想情感,最精确地表情达意。

 B、“不求甚解”“观其大略”这是粗读,“咬文嚼字”“锱铢必较”这是细读。有的书只须粗读,而且有时受种种条件(如时间)限制,也只能粗读,但粗读并不意味着不把握要旨,还是要做到“会意”。有的书必须细读,如文艺欣赏,只有咬文嚼字,函泳品味,才能沉潜其中。

 C、读书不求甚解的人并不一定反对咬文嚼字。多数认为“未晓处且放过”,不要死抠,待一段时间可以再细读。

 因而这两种读书方法和态度并不完全对立,读书究竟取何法要视对象和条件而定。

 (解说:这两道题的设计很有匠心。第1题考查归纳推理(概括能力)。第2题所用的材料曾在旧高中课本第六册选用过。摘录马南邮貌似截然相反的观点及论据,让学生进行比较辨析,有利于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选这两题作为课堂练习旨在巩固对本课中心论点的认识,并初步培养对读书的正确态度方法。)

 5、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通过对文章论证结构的把握、段落层次关系的分析以及典型语段的品味来揭示文章的中心论点,最后我们还通过做课后第二题,达到对作者观点的进一步认识,并初步评价了作者的观点。

 (解说:此小结旨在使学生明确本课所有的教学活动是围绕着分析和评价作者的观点的教学目标进行的,专心致志,决不旁鹜。作者的观点总的来说是正确的,但不可拘泥,也不可不看所读对象及读书条件等刻意套用。)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三、四题。

 2、自选一个段落分析作者如何运用例证法,即怎样运用实例充分展开证明论点的

 [课堂板书设计]

 (预先写在投影塑料纸上,按授课程序逐步显示)

3高三上册语文第八课《咬文嚼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文中有关几个实例的尝试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而自觉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注意对本文语言的质疑分析,培养求实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圈点文中关键词句,总结出咬文嚼字的实质和方法。

 2、结合语境,探知字句含义,严谨的推敲、运用语言。

 三、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

 古代有个将军老吃败仗,他给皇帝的奏折中写道:“臣……屡战屡败……”他的一个谋臣看了后,把奏折中的“屡战屡败”这四个字稍稍改动了一下,变成了“屡败屡战”奏折呈上后,那个将军不但没有被皇上治罪,反而受到了皇上的嘉奖,那么,皇帝嘉奖将军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他不放弃,越挫越勇,为国杀敌不顾个人安危荣辱,在连连败北的情况下仍坚持奋勇杀敌。

 中国的语言文字非常精妙,有时一字之差意思就会不同,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语言文字的文章,《咬文嚼字》

 2、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作者简介:朱光潜,我国的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奠基人之一。代表作品:《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西方美学史》是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咬文嚼字》这篇随笔也体现了他淡泊名利,奋斗不息的精神。

 字词梳理:锱铢必较、清沁肺腑、没镞、岑寂、蕴藉、付梓、尺牍、下乘、倒涎

 “咬文嚼字”在词典中的含义和在本文中的含义:

 (1)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2)形容卖弄才学

 (3)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既然这个词在词典中的含义是带有贬义的,作者却它作为自己的观点,可见作者有自己的道理和想法,请大家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关键语句,说说“咬文嚼字”在本文中是指什么?作者赋予了“咬文嚼字”什么样的新意呢?(用原文回答)

 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咬文嚼字”在朱光潜先生这里就是对语言文字的锤炼。作者在这里贬词褒用,赋予了它新的含义。

 接下来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联想到的或是自己通过预习搜集到的一些有关于语言文字锤炼的诗句或故事。

 3、再读课文,思考讨论: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作者为了说明咬文嚼字的重要性,为了给我们说明咬文嚼字这个问题,文章列举了哪些事例分别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分析讨论:

 (1)郭沫若改台词

 (宋玉,我特别的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宋玉,我特别的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是”是单纯的叙述语。

 “你这”是坚决的判断,而且带有极端憎恶的情感。

 说明的道理:同一种改法,不同的效果,原因在于不同情感的句子不可以千篇一律的去改,应分析情感,把握句式特点进行修改,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一种说法一种意味,斟酌文字,就是调整思想感情。

 (2)王若虚改《史记》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改后失去了: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

 欧阳修原本将《醉翁亭记》开头写作:“滁州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用了几十个字,后来改定,仅“环滁皆山也”五字。

 这一句历来被誉为锤炼字句的典范。这是修改的更简洁的成功示例。

 说明的道理:文句是否简洁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怎么样表述才最符合原文的意味,也就是说咬文嚼字的精髓是调整思想情感。文章的字数不同,意味也不同。文章的好坏,主要是意味,是表达效果,而不在繁简。

 (3)韩贾“推敲”

 对于推敲的故事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作者是如何咬文嚼字的,他对于二人的推敲故事有着什么样的态度?我们也运用这种精神对诗句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

 说明的道理:无论用哪个字好像都有道理,关键在于不同的字表现的意境不同,每个字蕴含的意境又是合乎情境的。所以文字是否更漂亮华丽也不是评判的标准,而是词句是否合乎情感的表达。文章中字眼不同,意境就不同。用什么字要看表现什么意境,推敲文字的实质,是推敲思想情感。

 (4)苏轼写诗

 文字联想意义的运用有正负两种情况,请各用一个成语。正面:点石成金

 负面:陈词滥调

 合情合理的想象,“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道理:善于运用联想意义,更加丰富、有蕴藉

 (5)套板反应

 “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王嫱、西施都是“柳腰桃面”,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别离都是“柳岸霸桥”……

 什么是套板反应?有什么弊端?

 套板反应是运用词的联想意义时,看到一事物立即联想到套语滥调;弊端是束缚了语言创新,是文学向前发展的障碍。

 4、深入课文、体悟探究:

 《咬文嚼字》一文中,作者告诉了我们哪些品味语言的方法?结合具体实例总结,分析要有理有据。

 质疑的精神独立思考的精神创新的精神

 北宋教育家程颐说:“学者先要会疑”,北宋哲学家张载也说“学则须疑”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都是说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比如,推敲的故事已经早有定论,可是作者却却持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并讲出了一番道理,由此可见,先生是不盲从的,是富有独立精神的,只有敢于怀疑,善于独立思考,才会有新的见解。

 5、拓展训练——咬文嚼字的运用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 )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思考:

 你认为填入哪个字能准确地体现诗题中的“早”字?

 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从而传达出准确的诗意。

 诗人郑谷把齐己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深为叹服,便拜郑谷为“一字师”。

 四、教学总结

 那么我们在用词时遵循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呢,是不是看这个字是否能准确生动形象的表现出原句的意境,作者的情感,也就是说文字的推敲,实际上就是意味,意境,思想感情的推敲,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不管大家不管大家填的是怎样的字,只要我们具备了这样的努力思考,努力创新的精神,勇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就是好的,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坚持下去,继续发扬咬文嚼字的精神,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提高自身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致力于追求文学语言的准确美、意蕴美、创新美。

 五、作业布置

 咬文嚼字的运用

 相传北宋诗人苏东坡、和他的妹妹苏小妹,黄庭坚在一起赏画,评文论诗。见上面题联很有趣:“轻风细柳,淡月梅花”。苏小妹说:“如果在这两句当中各嵌一字,该填什么字才恰当呢?”

 请同学们在四字句中间各添加一个字更好的表现诗句的意境。

4高三上册语文第八课《咬文嚼字》教学反思

 本次公开课给学生们上的是高中必修五第三单元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这篇文章,课后,我对自己的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做了认真的反思,由于这是一篇文艺随笔,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采用故事形式导入课文,营造了较为融洽的课堂气氛,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讲述联想到的或是通过预习搜集到的一些有关于语言文字锤炼的诗句或故事。同时对他们的讲述及时地给予肯定,让他们体会到一种成就感,让他们成为教学的热情参与者,在拓展训练环节,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各抒己见,学生们表现出的热情与智慧让整堂课的教学氛围轻松而活跃。

5高三上册语文第八课《咬文嚼字》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年9月19日—1986年3月6日),字孟实,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县(今安徽省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朱家老屋人,现当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二、文学常识

 咬文嚼字,也许有的人认为是语文学习中的事。其实,这里所说的“咬文嚼字”,是对所学的内容认真进行分析、推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这些知识,从而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三、重点字词

 深恶痛绝:(shen wu tong jue)厌恶、痛恨到极点。

 锱铢必较:(zi zhu bi jiao)锱、铢都是古代极小的重量单位,六铢等于一锱,四锱等于一两。较:计较。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比喻气量狭小。

 咬文嚼字:(yao wen jiao zi)指过分地斟酌字句。用于讽刺那些专门死抠字眼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的人。也讽刺那些讲话时爱卖弄自己学识的人。

 索然无味:(suo ran wu wei)形容枯燥乏味。索然,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

 四、内容赏析

 第一段,写郭沫若为了准确表达作品人物情感,修改台词,以便“够味”。

 第二段,分析了修改的原因及作用,强调了文字修改和表达情感的密切关系。

 第三段,突出对文学作品语言的特殊要求,强调咬文嚼字。

 第四段,描写李广射虎一段原文或改文的对比。

 第五段,强调更改的目的是为表达思想情感的内容服务的。

 第六段,强调阅读和写作。

 第七段,对“误用”而生流弊的条分缕析。

 第八段,概括提倡“咬文嚼字”的真正意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7068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19
下一篇2024-03-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