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是什么意思?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是什么意思?,第1张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句话总结的真好。如果你真的希望有个好前程的话,你必须“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但行好事”是好前程的保障,这个大家都知道,也理解。啥都不干,躺在那里,好前程肯定躺不过来。

“莫问前程”,对一般人而言,也是很重要的。

人到的能力和精力总是有限的。你去问前程了,肯定要占用你行好事的时间。更重要的,你去问前程了,如果影响到你的心情,影响到你的情绪,那就更麻烦了。前程好了你兴奋,前程坏了你痛苦,这都不好。

情绪是潜意识的一部分。潜意识的优先级,本来就比显意识高,稍不留神,就会造成显意识的中断。

情绪一上来,更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身体迫不得已,更要优先保障情绪脑的能量供给。可供你启动显意识的能量就更少了。

一方面,没了显意识的保驾护航,只有潜意识在工作,是非常危险的。例如,开车的时候,突然窜出一个人,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新手的话,潜意识肯定会去打方向盘。想想这个后果吧。一方面,没有了显意识主动工作,你怎么去行好事?心情一乱,你啥事都干不下去了。好前程就更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这其实是要求我们,只能关注过程和方向,千万不要关注结果。

所以,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孟子说“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个问前程,就是“非礼”和“不为”之一了。

再退一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积极主动的人,应该专注于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逐步扩展自己的能力圈。消极被动的人,才会关注自己不想参与、不能解决的事情和问题,抓住那些超出个人能力的事情不放,结果怨天尤人,一味把自己推到受害者的位置上,最后造成自己的能力圈越来越小。

我们要时时用显意识去控制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在自己能办的事情上多想办法、多采取行动,而不要去管那些什么客观原因,先把自己能办的事情做到最好。习惯于这种思路的人,慢慢会发现,他的能力圈通常会跑到关注圈的外面去。

平庸者永远关注那些跟他压根就没什么关系的事,或者他解决不了的问题。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从根本上就不想让自己做点什么。

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意思是自身要多做义举,做好当下,而不要去牵挂往后的发展。

出自明代的《增广贤文》: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河狭水激,人急计生。

译文为自身要多做义举,做好当下,而不要去牵挂往后的发展。河道窄水流湍急,人能在事态紧急的时候,突然想出办法。

扩展资料:

一、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读音与造句示例

读音dàn xíng hào shì,mò wèn qián chéng;

造句

例1、在我看来,行善未必要拘泥于放生、祭拜等一类具体的仪式,生活中秉承“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也是一种不错的境界。

例2、“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是东新街道冠云东里社区65岁老人刘学林一直以来坚持的信念。

二、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出处《增广贤文》简介

《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儿童启蒙书目。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

《增广贤文》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

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6484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15
下一篇2024-03-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