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碧玉:国内唯一高考750学霸,14岁进清华,后来怎样?

何碧玉:国内唯一高考750学霸,14岁进清华,后来怎样?,第1张

从小到大,何碧玉都展现出异于常人的学习天赋和学习能力。在她还小的时候,就参加了一些竞赛比赛,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她10岁那一年,她成功考进了河南省唯一的一所超常教育实验班--新乡市一中少儿班,这个少年班,都是由那些智力、学习能力异于常人的孩子组成,就是我们俗称的:“神童班”。甚至乎,在她所在的由许多聪明、有天分的孩子组成的“神童班”中,她各方面的表现,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何碧玉最著名最让人惊叹的成绩就是:在高考中考出了750分的成绩。仅仅14岁,何碧玉就已经将初中、高中的课本全部修习完成,并且还学习了很多课本外的知识。14岁,她就已经参加高考了,何碧玉尚且年幼的面庞,让许多和她一起高考的同学十分诧异。

更让人诧异的是,年仅14岁的她,在高考中居然取得了750分的成绩。14岁高考生本来就让人觉得不可思议,750分,更是让许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偏偏这个小女孩办到了。14岁的何碧玉就让许多人目瞪口呆,是当年高考的理科状元

2000年,何碧玉以优异的成绩被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生物科学专业录取,她创造的高分奇迹,至今没有被打破。在进入清华大学学习以后,何碧玉没有像许多人预测的一样跟不上学习进度,反而是轻轻松松地就跟上了学习进度,并且取得了优越的学习成绩,学习成果也让人瞩目。

2004年,何碧玉成功从清华大学毕业,并成功得到了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邀请,前往美国留学。后来何碧玉更是取得了神经学博士学位,并且在美国研究机构从事研究工作。

直到何碧玉担任美国一个研究所的教授助理的时候,何碧玉仍然只是二十出头,十分年轻的年龄。二十出头就取得了如此研究成果,可以说,何碧玉是一个很成功的天才学者了。

女学霸赴美留学工作不归,引来议论纷纷

可以说,何碧玉的学习能力是受到了许多人的肯定的,但是有人却将她赴美留学,没有归国工作这个行为扩大化,引来众人议论纷纷,何碧玉在外出留学后,就一直在美国工作,这一点却让许多所谓的爱国人士抓住不放,对她冷嘲热讽。

何碧玉曾经在别人的采访中说过:她在美国学习和科研的时候,觉得美国的科研、学习环境和氛围更好,而且自己在美国的工作很顺利,生活也很开心,因此没有想过要回国。相较于在国内读书的时候,感觉轻松很多,没有那么多的限制和压力。并且,何碧玉表示,目前没有回国工作的打算。

何碧玉此言一出,引来了许多所谓爱国网友的围攻,纷纷批评指责她出去学习就忘了自己的国家了,并且对她不打算回国的言论感到很气愤。

其实,何碧玉的选择并没有多大的过错,不回国发展,并不像许多网友口中的忘记祖国了。不得不承认的是,国内的科研、学习的环境和氛围并没有美国的好,许多体系、许多实验设备也没有完善。在许多研究者眼里,美国的研究环境、主题、研究力量、自由度等等许多方面都是他们考虑的地方。我们不得不承认,国内在许多地方是不如别人的。

所以,何碧玉当时选择在美国发展,对她从事的研究工作来说,是比较好的选择。

很多人总是抓着“科学是没有国界的,科学家是有国界的。”这一句话的后半句来说,认为许多本国科学家在国外从事研究工作就是忘记祖国。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就科学而言,也是分种类的。何碧玉研究的方向是医学的方向,与我们经常提及的爱国科学家研究的军工方向并不相关,研究军工国防,也许是与国家有关系。但是研究医学,造福的终归是全世界的人类,美国有更好的条件让学者研究医学研究生命科学,可以让全人类共同进步,为什么就不能去呢?

相信何碧玉本身,也是抱着学习、研究、为促进全人类医学进步贡献力量而作出这个选择的。如果因为一个学者向往学习、向往更好的研学条件而去攻击她,未免有点道德绑架的意味了吧

留学工作不归国,并不代表不爱国、忘记祖国。借此攻击别人的人,何不将这些心思放在别的地方,仔细想想自己又为这个国家做了些什么呢?

如果每一个选择外出留学工作的人都被误会,那还有谁敢去外出留学工作?君不见钱学森邓稼先等伟大的科学家仍需要外出“取经”,许多优秀的企业家也在外工作取经,在世界舞台大展华人风采,杨振宁落叶归根给中国科学界带来多大的进步……

以小见大,国内科研环境也仍然在进步:

很多优秀的研究人员都选择在美国从事研究、国内研究机构留不住他们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实力不足。无论是金钱、资金、政策、氛围等方面,国内的研究机构与美国相比,仍然是有许多不足之处,这是值得我们去改造还反思的,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对研究机构也越来越重视,国内研究环境也在逐渐改良,国家政府也设立了许多的优惠政策去保障研究人员的利益,国内研究设施设备也越来越完善。相信,随着国内科研的不断进步,国内也会成为如何碧玉这些优秀的学者向往的圣地。

每年的高考结束后,就会有许多学霸级人物诞生,高考学霸是无数考生都非常羡慕的对象,在人们的心中都把学霸和天才级人物设为自己学习的榜样,他们的考试成绩不仅非常优异,而且学习能力也比别人强很多,但是也有许多人调侃道,学霸只适合学习,就算是高分考上重点大学,但是也不代表毕业之后就能高人一等,有时候学霸的人生道路也不一定能一帆风顺,称心如意!

今天小编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中国高考史上最厉害的2位学霸,其中一位年仅14岁就高考满分,另外一位高考分数也只差一分就能满分,他们都是典型的学霸级人物,从小就聪明伶俐,貌似刚出生的时候就注定不平凡,学习能力特别强,在平时的学习当中,几乎是没怎么用心的,但是每次考试依然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这类人是老师和同学眼中实至名归的学霸,作为学霸级人物,他们的未来发展也是很令人羡慕的。

第一位学霸:王端鹏

下面小编要跟大家介绍的第一位主人公,他就是高考史上最厉害的学霸之一——王端鹏,他在小的时候,每一门功课的考试成绩都十分优异,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人物,年纪小小就阅览群书,在山东省参加高考,取得了749分的高考成绩,离高考满分仅仅只差一分,王端鹏当时所获得的分数,在山东省理科中排名第一,连他的班主任都惊叹“不可思议”。

王端鹏被人们称为高考界中的一位“考神”,成为了许多学子和家长非常羡慕的对象,作为一名理科生,王端鹏也并不是典型的书呆子,只会埋头读书,他的兴趣比较广泛,除了学习之外,偶尔也会踢踢足球,做做运动,锻炼自己的身体,王端鹏非常喜欢钻研历史和物理科目,王端鹏所取得的高考分数,其中也包括了他参加国家奥数竞赛当中所获得的加分20分。如此出色的他并没有选择出国深造发展,而是留在了国内,凭自己的能力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贡献,如今的他在中科院从事高分子化学应用研究员。

第二位学霸:何碧玉

接下来的这位主人公也是非常厉害的“考神”之一,她的高考成绩750分满分,是一位实力非常强的女学霸,所创下的记录至今无人打破,年纪轻轻就被人们尊称为“神童”。

而这位高考学霸就是何碧玉,她是河南省高考中一位风云人物,当年高考的她年仅14岁,却考出了750分满分的优异成绩,直接被清华大学的物理系录取,对于这位年仅14岁就能高考满分的学生,人们都感到很不可思议。

何碧玉在国内完成学业后,选择到美国留学,如今的她也取得了神经学科的博士,成功的成为了美国纽约大学的一名助理教授,留在了国外扎根发展,但是她所做出的选择却备受人们的争议,因为人们觉得祖国精心培养出了她,而她却选择到别的国家做贡献,没有为自己的祖国教育事业做出任何一点贡献。

其实小编个人认为知识是没有国界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相信她学有所成之后一定会报效自己的祖国,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制套在别人的身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没有对与错之分!对此,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

历史高考最高分748分。

张镇风,总分748分。1998年全国高考状元。语文:150分;英语:150分;数学:148分;理综:300分。

张镇风,1998年全国高考状元。在中国高考史上,他缔造了传奇。除了数学失了2分,其余都是满分。关于他报考哪所大学?后来发展如何?几乎没有任何报道或线索。有消息称,目前他在美国一家跨国公司做CEO,但已无从考证。

扩展资料:

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高考状元:

王端鹏,总分749分。2004年山东省高考状元。语文:138分;英语:142分;数学:149分;理综:300分;加分:20分。

2004年高考,烟台二中校实验班学生王端鹏以749分的高分获得山东省理科“状元”,成为烟台市学生在“恢复高考”27年来,第二次夺得全省文化成绩最高分。

王端鹏绝不是“死读书”的“书呆子”,他热心班级工作,喜欢篮球、羽毛球等体育运动,还是学校各类辩论赛的骨干;他爱钻研问题,课余时间喜欢阅读课外书,对近代物理学、文学、军事都很感兴趣。

王端鹏是高考分数为749分,离高考满分只差一分,其中数学科目为149分,语文科目取得138分,英语142分,单科成绩均名列全校第一。

另外他在参加奥赛另外获得了20分的加分,高考成绩在当年的山东省理科生当中位列第一,王端鹏在校期间曾获得"省三好学生"、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全国生物奥赛二等奖、全国化学奥赛三等奖,是同学和老师眼中典型的学霸级人物。如今的王端鹏担任中科院从事研究员。

历史上高考满分750状元黎雨佳:

四川省理科高考状元来自树德中学的黎雨佳,高考成绩:语136,数150,外144,综合290,裸分成绩720分,但是!重点来了,人家早在之前就拿到了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30分,意味着这位学霸拥有750分总分的成绩,什么概念高考总分也就750分而已啊!

黎雨佳属于典型性学霸,她说特别享受“刷题”的过程,“有时候很无聊,就拿两套题出来做呗。”黎雨佳每个星期会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甚至要精确到每一天、每一个小时。

黎雨佳的教材和练习册放在书架上,几乎每一页都标注了很多符号。她每个星期会写一篇周记,把当周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心情记录下来。她说,有时候状态不好,写周记的过程也是自我梳理的过程,所以十分有必要。

黎雨佳说,很多人说反对题海战术,但在她看来,没有足够的练习,没有见过足够多的题型,在考场上是没有自信的。

黎雨佳的兴趣比较广泛,她喜欢音乐,喜欢听周杰伦的歌,喜欢动漫,还喜欢看书,喜欢杜甫的诗歌。她经常与语文老师袁学民谈天说地。这个假期,黎雨佳很忙。每天上午到驾校学车,下午弹吉他。

一年一度的高考来临了,这决定着我们未来要往哪一个方向发展,要走哪一条路的关键转折点,应该是让很多人都做好了全力以赴的准备。毕竟过去十几年的时光,就是为了今朝一搏。

像我们作为过来人,体验过高考带来的紧张和刺激,但是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也不过如此,不就是一场考试嘛。

其实很多人说高考会决定我们今后的命运决定我们的人生。也有的人说只有考上了好的大学,那么我们的人生才会是精彩的。其实并不是说非得要考上大学,人生才会精彩。

毕竟在这个社会上面,三百六十行,行行行都能够出状元。只要是我们自己喜欢的,热爱的,并且愿意为之去奋斗,那么我们今后的生活都不会过得太差。

现在回想一下我们高中的生活,有哪一些难忘的瞬间让你久久不能忘怀,每每想起来,不是面带微笑就是暗自伤神。下面让我们来看看网友们的一些难忘瞬间,是否也有你的同款难忘回忆。

忘不了,来不及表白的隔壁班的女生。

对于很多人来说,高中的生活都是埋头苦读,拼命学习中度过的,这样子的生活其实是很枯燥无味的,需要人下很大的决心和毅力才能够去完成。

而对于我一个学渣来说,这样子的生活是很煎熬的。很多时候面对一道题它认识我,我不认识他,别人花一分钟就做出来的,我即使做上几个小时也完成不了。 所以我的高中生活在学习上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我也没有想过自己要考上多么好的大学,只想着努力一下,能够有个大学就好了。而在感情上,我有过自己曾经的暗恋女神,那就是隔壁班的一个女生。

现在回想高中生活,那些苦闷的学习生活我已经不怎么记得了。唯一让我觉得遗憾的,久久不能忘怀的就是自己曾经暗恋的女生。本想着在高考结束之后,自己能够鼓起勇气向她表白,可是后来还是没有踏出这一步,直到现在,我再也没有见过他。

每年临近高考的这段时间,都会有一部分高三学子不想在临近毕业给自己的青春留下遗憾,在这个情窦初开的年龄,青春的荷尔蒙作用下,有这些想法的学生可以理解,但我在这里想强调的是,距离考高还有两周的时间,一定要认识到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不要扰乱自己和对方的备考节奏,还是再坚持一下,高考过后,再去表白吧。

表白会耽误学习吗

在许多传统思想的家长看来,只有考上大学,你才能有一份好工作从而走上人生巅峰,只有十年的寒窗苦读,才能考上好的大学。当然,这也是对的。

父母害怕孩子早恋,其实他们最关心的是早恋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许多学生不得不等到高考后才会和心上人表白,这一定与父母和学校的反对有关。但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是,在高中坠入爱河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根据华中师范大学的调查,在高中生选择异性的因素中,外表仅排在第二位,而优秀的学习成绩和高智商,确占学生选择情侣标准的近40%。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高考状元往往是在爱情和学习上收获颇丰的人生赢家。

 趁年轻,多恋爱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在青春期,青少年会加速多巴胺的分泌。这会让他们更兴奋,更渴望恋爱。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一阶段的爱情,是青少年认识自我和认同的重要时期。与其说他们真的遇到了一段难忘的爱情,还不如说他们在“初恋”中认识了自己,从“多喝水”中学会了关心他人,从“看球赛”中学会了宽容对方,在爱人的眼中看到了自己,学会了与异性交往。

在一份对高中青少年的调查报告中,那些找到心仪“恋人”的青少年在生活中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不惊慌,更从容,更积极,并且觉得爱情让生活变得更好。良好的亲密关系就像一间练习室。双方都在慢慢学习,如何理解对方的情绪,懂得怎样长期相爱的人,也能更好地与家人相处。朦胧的爱情是美丽的,同时也是脆弱的。那些最后把校服换成婚纱的情侣,往往更有可能拥有稳定长期的关系。

高考结束了,如果现在不坦白,就可能会后悔,因为错过了高中最后一次向自己喜欢的对象,表达感情的机会。

 鼓起勇气,不留遗憾

你要有勇气,承担表白之后,被拒绝的后果,这是客观存在的。表白不一定要在一起。我想你应该告诉对方,如果他/她接受了,你可以继续向前走在一起;如果他/她不接受,你也可以结束过去的心动画面。如果你不坦白,并且一直在猜测对方的想法,你可能会后悔当初为什么不勇敢。

因此,相对于高考前的表白来说,高考后表白才是有意义的,此刻不要再担心谈恋爱会影响高考复习,可以毫无牵挂的向对方表达自己的心意,如果表白成功了,两人的关系会能更进一步;如果你没有成功,那就把表白当作毕业的告别吧。

高考全国第一名:韩牧岑、韩鑫阳、韩衍隽。

高考状元 一般指中国大陆地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各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高考成绩第一名。按照高考分数是否加分分为裸分状元与加分状元。

按照高考分科分为文科状元与理科状元。另外还有复读状元。长期以来,高考状元作为中国各地区高考的第一名,因其特有的商业价值和教育影响引起了全社会的强烈关注。

1977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自此高考状元的称谓产生了。

高考状元作为中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头名,状元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无与伦比,必然是中国高校竞相争夺的最优质生源。

能否赢得高考状元青睐体现了高校在最优秀考生心目中的地位,反映了一所大学的社会声誉和核心竞争力,关乎一所大学是否为中国顶尖大学和中国一流大学的面子。

国家政策倾斜力度、经济形势变化、办学声望大小、区位地域优势、专业优先选择权、状元奖学金额度和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影响全国高考状元选择高校的最主要因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6389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14
下一篇2024-03-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