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电单车使用方法和步骤

共享电单车使用方法和步骤,第1张

使用的路径和方法大同小异,下面我以人民出行共享电单车为例;

如何使用人民出行共享电单车

第1步:找到人民出行平台

微信或支付宝搜索人民出行小程序,或应用商店搜索人民出行App,完成注册后,即可开始使用。

第2步:找到车辆

App用户打开人民出行App,进入首页,点击定位功能,定位到您当前位置,即可显示周边可用车辆的图标,选择您方便提取的用车,进行预约用车(最多可保留10分钟)。

小程序用户打开人民出行小程序,附近车辆,点击定位功能,定位到您当前位置,即可显示周边可用车辆的图标,选择您方便提取的用车,进行预约用车(最多可保留10分钟)。

到达车辆附近,可点击鸣笛找车,车辆即可发出响声。

第3步 开锁骑行

开锁前确认目的地是否在还车区域,地图上蓝色区域为正常还车区域。

扫描车身二维码立即开锁,即可用车。

请在服务区内骑行,部分城市车辆如果骑行驶出服务区外会自动断电,骑行回至服务区域车辆恢复续电。

如果在骑行期间临时有事,可以选择临时锁车。锁车期间其他人是不允许骑走这辆车的,回来后还可以继续骑行。(临时锁车期间,会持续计费,但只收时长费)

第4步:规范还车

确认到达服务区域内的停车点,若不在停车区域内还车,将支付最高50元调度费。

关锁完成后,点击立即还车,进行支付,完成骑行。

其实微信扫共享电动车的方法很简单,但是还是有一些小伙伴不知道,下面我将所知道的方法分享给你,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演示版本:微信版本8016)

详细步骤如下:

1、我们打开微信APP后,首先点击一下右上角的放大镜图标。

2、在上方搜索框内输入该电动车名称,再点击搜一搜(以哈啰为例)

3、然后点击进入哈啰小程序。

4、接着点击上方的扫一扫,扫描这辆共享电动车的二维码就可以了。

2019 年,人民网会同国家发改委、公安部、工信部等十余个中央部委,正式启动“人民出行-5G智能出行”项目。

在共享电动自行车领域,人民出行是唯一获得央企认可和注资的“国家队”企业。

人民出行公共电动自行车符合新国标标准,获得3C认证,严格遵循一车一牌,每辆电动自行车均购买保险,力争为用户做到“通行无忧”。

在新一代共享电动自行车上,人民出行采用RFID识别与90度定向停车,支持蓝牙道钉、AI视觉识别等技术,进一步规范停放行为。

在功能上,车辆采用48伏锂电池,一块电池充满电仅需125度电,满电状态下续航可达80-100公里;配备可承重15kg重量的铝制车筐,LED光源防水感应大灯,夜间自动开启;超耐磨免维修实心轮胎,高于鞍座的手提架,刹车系统、IP67整车防水功能以及车速达到15KM/h时发出超速警示音。

共享电动车在街头小巷还是比较常见的,使用的情况并不是特别多,或者说从使用率上来讲,一天可能会有1~3个人用它,还是在比较繁华的地段,在一些郊区之类的,这个设备也不是太普及。

共享电动车从市场的定价来说,方便性来说,个人认为还是很不错的,因为大部分共享电单车就是一块钱10分钟,如果你开了会员之类的,可能还会有一定的优惠,比如推出套餐性的服务,你一周可以请7次,一次只要在一个小时之内都算是你这个周卡的服务范围就会省下一部分费用,这个价格大多数人还是能接受的,只不过它的摆放点设置是不太合理的,因为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可能,有的情况是有人需要,但是没有他摆放的地方非常集中。

比如说在市中心这些购物广场附近,这个就很常见,但是你要是到了一些郊区,你就几乎看不到这个东西,但是现实的情况就是市中心的公共交通很发达,无论是坐公交还是赶地铁都完全来得及,距离比较近的步行就可以了,相反是那些住在城乡结合部或者郊区的人,他们坐公交到了离家最近的那个地,可能还有比较长的一段距离,这个想用的时候却没有了,就大大降低了它的市场占有率。

如果这种电动车能够长远的发展下去,从成本上控制住,然后从摆放点的设置上更合理一点,估计也还是有利润可图的,之前那么多单车都没有生存下去,就是因为竞争太激烈,然后数量太多,做这个业务的人太多了,所以他们就很大一部分市场利润都被分出去了,再加上一些内幕的操作,比如不正当的集资,不正当的投资,才导致全面崩盘,但共享电动车还是一个不错的东西的。

共享电车骑行操作步骤如下:

1需要下载专用的app,然后扫描电车上的二维码就解锁骑行了。

2共享电动车在行驶前需要先用脚蹬脚踏,然后拧下转把车子才可以行驶。在使用电动份额的时候要重视,另外,建议在使用电动份额的时候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骑摩托车时,请一定不要进入自动车道,在自动车道内行驶。

3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共享交通工具越来越多,第一个共享交通工具是共享自行车,后来又出现了共享自行车和共享汽车。共享的登场,提高了人们的便利性和移动体验。如果不想因为稍微的移动而利用公共交通工具的话,可以利用共享服务。

4在使用这些公共交通工具之前,都需要下载对应的app,完成实名制注册。要利用车的份额,必须要有一定金额的押金才能使用。如果使用租车服务违反的话,使用者必须处理违规并支付罚金。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利用者不处理违规行为而支付罚金的话,押金的一部分则会被扣掉。

1、第一步,扫描车身上的二维码,进入相应的小程序。根据小程序的提醒完成注册登记和实名认证。

2、第二步,寻找共享电动车的位置。可以使用手机内的小程序定位当前所在的位置。显示周围可以用的共享电动车辆图标,根据地图的显示进行找车。

3、第三步,解开共享电动车的车锁。需要在开锁前确认电动车的车身情况是否完好,然后就可以通过扫描车身上的二维码完成开锁。开锁完后就可以佩戴好头盔,使用电动车了。电滴出行是上海骑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互联网平台,专注于互联网租车技术研发和市场运营,是国内领先的中短途电动车分时租赁出行平台。

作者 | 孔明明

编辑 | 魏佳

电单车正在成为新的战场。

6月12日,哈啰出行、宁德时代和蚂蚁金服宣布首期共同出资10亿人民币成立合资公司,推出定位两轮电动车基础能源网络的“哈啰换电服务”, 哈啰 出行联合创始人、CEO杨磊兼任合资公司CEO。在此之前, 哈啰 已经推出长租、短租、售卖为一体的电动车新零售平台,“换电模式类似于 汽车 加油站”,杨磊表示。

6月17日,滴滴发布关于两轮车组织架构调整的内部邮件。邮件中,滴滴方面表示将出行单车事业部(内部代号“海棠湾”)、电单车事业部(内部代号“黑马”),正式整合升级为两轮车事业部(内部代号为“海马”)。

但和三年前开始的共享单车战争相比,资本、巨头和创业者进入 电单车 行业的声势小了许多。

共享单车战争从2016年8月份开始。摩拜、ofo作为共享单车的代表企业,在此后八九个月时间里,双双完成E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近20亿美元,投资者阵容豪华——几乎所有的明星投资公司和巨头都进入了这一战场,更有无数共享单车公司在这一过程中倒闭。

共享单车市场的疯狂,催生了很多共享模式,共享电单车正是发迹于此。但 电单车 行业此后的发展并不顺利。

政策监管从严、安全难以保障、运营成本过高,这些都是摆在共享电单车创业者面前的难题。它远比共享单车面临的市场情况严峻且复杂。

2018年5月15日正式出台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通称“新国标”)给创业者们重新带来了希望。新国标于2019年4月15日开始执行——它被市场称为“史上最严”电动自行车新国标,这也标志着沿用了20年之久的电动自行车国标退出 历史 舞台。

按照新国标标准,超过90%的电动车将被划归为电动摩托车,需要按照机动车进行管理。这一重大变革,对 电单车 行业的创业者来说,意味着新的机会。

但事实上,接受 燃 财经 (ID:rancaijing) 采访的大多数从业者都表示不想被公开报道,希望可以先默默发展业务。他们达成的共识是,共享电单车行业仍在发展初期,未来3-5年才可能迎来爆发期。

“因为共享单车的斗争把行业搞乱了,我们现在就是害怕”,从业者梁辉告诉燃 财经 , “很多人以为共享电单车这件事情已经到终点了,但在我们的判断里,这个行业只是刚刚起步。”

“害怕什么?”

“害怕一种完全不确定的东西,就像一种应激反应。”梁辉说。

但是这场看不见的两轮战争,并不会因为参与者的不安而缓慢推进。一场水面之下的厮杀,正在悄悄上演。

6月12日,在宁德时代、蚂蚁金服、哈啰出行的战略合作发布会上, 哈啰 出行联合创始人兼CEO杨磊将中国定义为“两个轮子上的大国”,他给出的数据是, 中国每天将近有5亿人通过两轮出行的方式解决日常0-10公里的出行。

在杨磊看来,共享单车仅解决了1-2公里内的出行需求,而更大的产业机会,是两轮交通出行。

“两轮出行市场是高于四轮出行市场的”,梁辉向燃 财经 分析,“欧美国家地广人稀, 汽车 是他们的主流产业,但中国的整体国情是拥堵,只有两轮市场才能解决出行的拥堵问题”。

梁辉认为,在交通行业里,两轮是出行领域最高的流量口,这是由两轮的出行频次决定的。从这个角度分析,两轮出行必然会被巨头放在较高的战略地位——这对它们来说,意味着抢占更多的流量口。

共享单车的斗争已经落下帷幕,滴滴、美团、阿里分别整合了各大共享单车公司,而在单车之外,电单车也是两轮出行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单车就像快车,而电单车更像专车 ,电单车的体验相比之下会更好也更舒适”,在梁辉看来,电单车比单车更有想象空间的地方在于,在未来,智能化也可以和电单车相结合,许多智能 汽车 的技术可以迁移到电单车上来。

从业者周西告诉 燃 财经 (ID:rancaijing) ,电单车比单车的出行距离长,所以电单车和单车相比,收费更高,活动范围更大,运力也就相对越高——作为一门分时租赁的生意,共享电单车的运力越高,就意味着越赚钱。虽然电单车成本相对更高,但在合理运营的情况下,车费足以让公司实现盈利。

梁辉也认为, 经过共享单车行业的喧嚣之后,行业和资本市场都比较冷静,大家不需要去砸市场和过度竞争,可以一点点去优化服务模型,定价也会更合理,“回到生意的本质。”

另一方面,据哈啰给出的数据,中国每天接近28亿次出行,其中有10亿次依赖于两轮出行完成。而这10亿次里面主要的服务依赖于电单车,在中国存量电单车的规模有35亿台,每年新增的电瓶车销量大概在四千万台。

在他们的描述中,摆在面前的,是一个巨大且等待被填补的市场。

不同于共享单车的激烈厮杀,不同的从业者,切入电单车市场的角度各不相同。

“县级城市在这几十年中各方面发展都很好,但公共交通一直是一个需要补充的市场”,周西告诉燃 财经 。

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目前有2800多个县级城市。电动车为县城、乡镇很重要的交通工具。家住江苏省丹阳市后巷镇的罗彬告诉燃 财经 ,仅他自己家里,就有3台电动车。

在周西看来,目前共享电单车遇到的问题很多,政府监管、偷盗损耗、运营成本都是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政府决策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也没有跟中国基层政府打交道的经验。”除了政府关系,在技术和运营上,周西所在的公司也花费了很多精力去不断优化, “所以这个市场,一定非常慢。”

6月20日刚宣布获得数千万元A轮融资的永友智行,主要研发符合“新国标”的两轮电动车和换电柜。其联合创始人龚届乐告诉燃 财经 ,他们目前进入的市场是五六线往下的县级城市。但他们更多的是针对电单车已有的存量市场,为市面上的存量两轮电动车进行电池底座套件升级,使其能够使用永友智行的换电服务。

虽然哈啰出行换电服务业务负责人陈君表示,哈啰成立的换电合资公司,面向的是全 社会 有需求的两轮电动车出行用户,但在龚届乐看来,哈啰做的事情和他们在本质逻辑上不同。“哈啰更多的是在以共享电单车的逻辑在做换电。对哈啰来说,做换电是它大战略里的一个附属战略——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来减少共享单车的运营成本。”

接受燃 财经 采访时,龚届乐正在一个小县城里谈业务,“每天在各地跑。”他也认为,要做这个市场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相应的政策因素太多,涉及的部门也多,“一个个死磕。”

龚届乐认为,共享电单车之所以一直没能发展起来,原因是因为没有基站——也就是换电柜的基础设施建设。

“换电的事情解决了,运营成本就会下降,共享电单车会成为一门好生意。在之前共享电单车的运营模式里,运营成本过高,融资能力有限,商业模式就运转不起来。”龚届乐说,如果其他大公司想要进入这个市场,他们也不排斥进行合作。

事实上,滴滴出行2018年1月便在内部孵育了电单车项目“街兔电单车”;被美团收购的摩拜,也在2018年7月推出自己的电动助力车,但目前都没有过大的动静。哈啰电单车则于2018年9月开始了第一批的投放。燃 财经 分别就电单车市场的目前布局向滴滴、美团询问,双方均称现在不方便回应。

龚届乐认为,滴滴、美团现在更多的是在观望状态:“大家都认为这个赛道很好,但还在各自为政的阶段。”

陈君则表示,据他们分析,中国35亿电动车存量市场,在二三线城市分布了40%以上,所以哈啰换电会先从二三线城市来做。

在周西的观察中,大公司现在更多的是在地级市进行布局,和他们发生交锋的机会不多。“大家从哪个市场进入没有好坏之分,但我们会认为,不能用之前的互联网思维去做交通这件事情。”

“现在大家的整个想法还是悄悄的进村,可能已经在县城里面做很大了但不说,因为共享单车当时那么多人同时在竞争,打到最后确实很尴尬。”龚届乐说。

战场隐蔽,不意味着轻松,反而可能意味着困难更多——因为门槛够高,所以市场尚未爆发。对先入局者来说,大的机会后面是更大的挑战。

从共享电单车的发展过程来看,这个市场一直面对诸多困难和不确定。

2017年1月,7号电单车在深圳上线,仅1天就被叫停,已投放的400辆车被责令收回;2月中旬,小蜜公共电动单车出现在北京市海淀区街头,仅两天后,就被海淀区交通支队约谈,要求全部收回;3月28日,共享电单车小鹿单车在天津上线仅12天便停止了用车服务,退出天津市场。

2017年5月22日,交通部发布了《共享单车征求意见稿》,明确表示“不鼓励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2017年8月,多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不鼓励发展共享电单车。

2019年3月,滴滴街兔在泉州刚上线便被约谈;哈啰电单车相比于单车业务也只覆盖了三分之一的城市。

电动车新国标的实行,对共享电单车行业来说,显然是个利好。

在今年3月份新出台的《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实施监督的意见》中, 共享电动车清理标准变成了以是否符合新国标为前提,即达标共享电动车现在已不在政府的清理范畴中。

新国标将电动车分为电动自行车、电动轻便摩托车、电动摩托车,其中电动自行车划归非机动车;电动轻便摩托车和电动摩托车划归机动车。

新国标规定,一款符合国家标注的电动自行车必须有脚踏骑行能力、最高车速不超过25km/h、整车质量不超过55公斤,电机功率不大于400W、电池电压48V。缺少以上任意一条,将会被视为“超标车”。

新国标在淘汰了大量不合格企业和占据原市场近九成的超标电动车后,面对用户需求量大和购买欲低的矛盾,共享电动车或许会成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但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

在艾瑞咨询出行行业分析师冉闯闯看来,电单车前期投入要求较高,需要足够的资本;重运营对许多公司来说也意味着挑战。他也认为,消费者对共享电单车的接受度也有限:“县城虽然适合电动车出行,但基本每家每户都有,选择共享电单车的比例有待观察。”

罗彬也认为,如果有共享电单车他愿意尝试,但更多时候还是倾向于使用自己的电单车,“因为使用率高,自己有一辆会更方便。”

在“找电驴”创始人郭华南看来,新国标落地之后,电动车锂电池基本上能用3-5年,对消费者来说,买一台电动车成本如果均摊到每年来看相对较低,消费者对共享电单车的接受度和消费动力还有待观察。

祥峰投资合伙人、摩拜早期投资人赵楠告诉燃 财经 , 他不看好共享电单车行业的原因是,运营成本比单车行业高太多,维护、换电、运营等都非常复杂,人为破坏性也远高于单车。 “拿这个概念去讲故事圈新钱,可以看看是否能圈得到,但我个人不看好。”

梁辉则认为,共享电单车企业之前遇到的问题都是正常现象,在产业趋势正确的情况下,每家企业都会有自己的发展模式,内部管理、资金、团队出现问题都是正常现象,但这不代表行业本身有问题。“我只能说这个行业是在往前推进的。围绕行业基础的东西做,提升运营效率,回归商业本质,这才是这个行业的关键点。另外,要谨慎对待资本、用好资本。”

龚届乐比他们显然都更乐观一点:“这又将会是一场大戏。戏还没开始,同学,请你买票等候。”

题图来源于视觉中国。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梁辉、周西、罗彬均为化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6038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12
下一篇2024-03-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