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九一八手抄报内容

勿忘九一八手抄报内容,第1张

勿忘九一八手抄报:

       九一八事变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发生在中国东北的震惊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不仅是日本帝国主义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始,也是法西斯国家在世界上点燃的第一把侵略战火,它的爆发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序幕的揭开,同时它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英雄事迹:张占元

       张占元,字冠一,一九零六年出生,锡伯族,任东北军张学良卫旅连长。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国民党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东北军按照蒋介石“绝对不抵抗”的命令退入关内。

       但是,年仅二十五岁的张占元,仍然身先士卒率部向日军发起进攻,身中三弹,英勇殉国。张占元给张家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后人,他战死后,妻子一直守寡,直到去世。

英雄事迹:何香凝

       何香凝,原名谏,又名瑞谏,别号双清楼主,汉族,中国国民党左派杰出代表。九一八事变后,目睹蒋介石不顾民族大义,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发动政策,她痛心疾首,怒火万丈。

有名的有,吕庆余,王希生(原吕王乡由此得名),杨运(杨运镇),宋光

大石桥市蟠龙山烈士纪念馆

第一部分是前言及组画,概述地介绍了解放战争中的大石桥,登录了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吕麟、张福聚、李旭等415名,建国后牺牲的烈士贾锡荣等320名。 第二部分是烈士遗像及其事迹介绍,全馆收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遗像13张。其中最著名的有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军长王德泰烈士。他是大石桥市博洛铺镇詹屯村人。1931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1936年11月中旬在蒙江与抚松边境的小汤河战役中壮烈牺牲,时年29年。 高福源烈士,出生于大石桥市博洛铺镇马屯村,先后入北京大学、东北讲武堂学习。历任东北军连长,张学良卫队营长、团长等职。东北军67军107师619团上校团长,西安事变前不久曾为国共两党联合抗日搭桥奔走,1937年被国民党杀害,**《西安事变》中有位被红军俘虏的东北军团长,在中国***“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正确主张感召下,自告奋勇,请求红军允许他回去,冒着生命危险说服张学良停止内战,调转枪口,共同抗日,这个军官的原型就是高福源烈士。宋光烈士,原名李长庚,山东省边联县土山区人,1937年参加抗日工作,1940年加入中国***,“八一五”后调来东北,1946年6月任营口县第二区区长,同年11月7日在敌后工作中被国民党包围,突围时负伤被捕,受尽敌人严刑拷打,表现了一名***员坚贞不屈的英雄品质,同年11月17日英勇就义。为纪念宋光烈士,原博洛铺区改为宋光区,把他经常活动的三家子村,改名为宋光村。还有原解放战争时期第四纵队十师师长杜光华烈士、原九区区长丁建烈士等。

 孙蔚如部

  抗日战争开始后,1937年7月下旬第38军赵寿山的第17师、第177师的529旅(旅长许权中)、教导团(团长李振西)开赴前线,参加了保定、娘子关、忻口诸战役。其中,第17师与教导团在娘子关战役中,与敌血战九昼夜,予敌以重大杀伤,教导团也付出了重大牺牲,全团伤亡官兵1800多人。529旅在忻口战役正面防守14天,全旅3000多人,伤亡2000多人,其中以***员阎揆要为团长的1057团原有200多名***员,忻口战役后就只剩下60多名党员了。

  1938年7月,38军扩编为第31军团。11月,第31军团又改编为第4集团军,孙蔚如任总司令。下辖第38军和第96军。第38军军长赵寿山,下辖第17师和第55师。第96军军长李兴中,下辖第177师和新编第14师。

  1938年7月,孙蔚如部全部开赴晋南中条山抗日前线。这支军队在中条山坚持抗战近三年,先后粉碎了日军的11次大扫荡,其中,以“血战永济”、“六六战役”、“望原会战”最为惨烈悲壮!血战永济中,17师补充团102团团副杨法震、教导团团副魏鸿纪牺牲,教导团三营营长张希文和该营全部殉国。“六六战役”中,177师新兵团有800多名壮士因弹尽粮绝,被日军逼上黄河崖边,高呼口号,集体跳崖,全部壮烈牺牲,无一人投降被俘,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吞山河的生命绝唱。第4集团军有21万人牺牲在中条山下、黄河岸边,而日军也始终未能越过黄河,进入西北。

  1940年8月,第4集团军为策应八路军发动的百团大战,派出部队在同蒲铁路南段沿线,深入敌后破坏铁路公路。部队出击在安邑、运城、闻喜、夏县一带,先后数十次,打得敌人缩守据点,不敢妄动。

  1940年10月,第4集团军离开中条山,调防河南,守备巩县、汜水、荥阳、广武百余里防线。10月2日,黄河北岸日军强渡黄河,进占郑州,第4集团军在荥阳、广武地区与敌展开鏖战,配合友军收复了郑州。在3个月的广武战役中,第17师担任主要作战任务,全师伤亡官兵2280余名。其中102团损失了1个营,有些连队仅余二三十人,但部队士气依然如故。

  1944年4月中旬,日军发动河南战役。第4集团军在巩县以东奋勇阻击,530团坚守虎牢关据点7昼夜。虎牢关之役共毙伤日军2500余名,177师伤亡400余官兵。另外在登汜和韩城镇两次大战中,均予日军以重创。1945年5月,在豫西战役中,96军与日军血战官道口,在交战中,***员连长张国华指挥全连向山头冲击,身负重伤,排长余得水带领全排战士与敌冲杀,不幸阵亡,但终将日军击退,保障了关中的安全。

  日本投降时,孙蔚如任武汉战区总受降官。在19天中,他负责解除日军武装21万人,接受工厂、仓库等300余所,遣编伪军3个军9万余人。

  冯钦哉部

  第27路军于1937年9月改称第98军,编入第14集团军。1939年10月,原169师师长武士敏接任军长。此后冯钦哉升任第1战区副司令长官,第98军被改为第2战区东路军(东路军总指挥为朱德)直辖,驻防于中条山。

  1939年,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阎锡山密令其部队消灭山西新军,还派人拉拢武士敏夹击山西新军,被武士敏义正辞严地拒绝了。他表示坚决与八路军合作,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共同抗日,不把日军赶出中国绝不罢休。

  1939年下半年,由于日军的残酷进攻和国民党内投降妥协空气的影响,国民党朱怀冰等部队都离开了艰苦的山西根据地,而武士敏则坚决与中共合作,在官兵中经常宣传“抗日高于一切,坚持抗战到底”的道理。在武士敏的领导下,98军与八路军密切配合,打退了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多次猖狂进攻,坚持了山西的抗日战争,为稳定全国抗日战争的局势,支持正面战场作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41年5月,日军集结临汾、长治、晋城10万多人向中条山进攻。国民党驻守中条山的部队约20万人。由于无充分准备,庞大的后勤机关不能疏散,部队无法展开战斗,结果受到严重损失,国民党2万多人投降,4万多人被俘,1万多人牺牲,其余10万多则奉命退过黄河,唯武士敏率领的第98军转战各地,坚决与八路军一起在山西抗击日军。日军多次派人劝武士敏投降,但均遭拒绝。一次,日军派一个认识武士敏的叛徒来劝降,武士敏大怒:“我是一个军人,我应该死在抗日的战场!”遂将叛徒扣压。9月下旬,日军集中主力3万余人,将98军合围在沁水县东峪、西峪。武士敏临危不惧,亲临马头山前线,指挥部队顽强抵抗,浴血奋战,并多次组织突围,终因敌人封锁严密,受到严重挫折。在突围中,武士敏被敌人子弹击中下腭,他高呼:“拼到底,不成功,便成仁!”尔后壮烈牺牲,时年49岁。

  武士敏殉国后,国民党军委会调黄埔一期生刘希程继任该军军长。98军此后在蒋介石的改造下,逐步演变为国民党中央军嫡系部队。1944年98军被裁撤,所部整编为169师,被调往西南地区,归入远征军,驻守滇西。冯钦哉部的历史至此结束。

远去的飞鹰(电视剧)

剧情简介:1929年,身为东北军航空兵的高志航被张学良将军派往黑河,从土匪手中换回几天前被匪首于青山击 福建东南卫视远去的飞鹰剧照落的日军飞机。高志航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并在黑河邂逅了俄罗斯美女葛莉儿,葛莉儿被这个有留法背景的中国飞行员深深吸引,不顾一切地跟他来到了沈阳。

  九一八事变后,高志航主动请缨抗日,张学良虽然自己深陷不抵抗的涡流中,但还是举荐高志航加盟国军入驻杭州笕桥机场。

  由于空军有禁令,不允许飞行员有外国配偶,葛莉儿和高志航只能选择了离婚,葛莉儿回到高志航的通化老家,拜别公婆,独自一人踏上颠沛流离之路,从此杳无音信。大女儿丽良后来托人在黑河等地打听生母消息,都 福建东南卫视远去的飞鹰海报未有消息,葛莉儿成了一个永远的谜。

  大实业家的外孙女叶蓉然钦慕高志航,二人暗生情愫。

  上海淞沪战事爆发,国军十九路军等奋勇抵抗来犯日军,高志航的飞鹰航空队奉命升空,迎战日机。淞沪空战,震动全球,中国空军以弱胜强,重创日本空军,创造了世界空战史上的一个奇迹,高志航及飞鹰队成为了国民英雄。

  为了壮大中国空军,高志航领命前往苏联接运一批新飞机回国,途径周家口(现周口交通路西段现代城)机场,被阴谋截击的日军飞机偷袭,高志航冒着枪林弹雨,拖着受伤的双腿顽强地突进机舱,企图强行起飞,迎战日机,不料在半空中遭遇日机炮火,高志航英勇殉国,历史悲壮地定格在了一九三 福建东南卫视远去的飞鹰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全国各界人士沉痛悼念高志航,中共中央亲送花圈挽联。周恩来题写的挽联是,高志航烈士千古。蒋介石的挽联是,高志航英雄殉国,死之伟大生之有威,永垂千古。

我的团长我的团(电视剧)

剧情简介:时间回转到1942年,中国大地正深陷于抗日战争的苦难之中,各地军民的反抗斗争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60年前从红土高原延伸出了这样一条条抗战生命线,它们构筑了高原新的脊梁。中国军民如何前仆后继地浴血奋战消灭日寇保卫抗战生命线的真实历史故事。

  1942年,中国大地正深陷于抗日战争的苦难之中,各地军民的反抗斗争进行得如火如荼…… 虞啸卿在一个离中缅边境不远叫作禅达的地方,一群来自五湖四海、不同出身不同身份甚至是不同政见的溃兵和百姓,因为种种命运际遇的原因而相会于此:北平人孟烦了、军医郝兽医、湖南兵不辣、上海军官阿译、东北佬迷龙、豆饼、要麻、蛇屁股、康丫、川妹子陈小醉……战争的苦难和身体的伤病让他们过着绝望的日子,他们互相厌憎又相依为命,不饿死不病死成为他们每天生存的最高目标。为了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下生存下来,别无选择的他们不得不摒弃前仇、恩怨、偏见、狭隘而团结一致组成一支小分队,在现实的困境中他们认识到了民族存亡的大义,于是义无返顾共同投入到打击日本侵略者、保卫家园、捍卫尊严、为抗战胜利不惜付出生命代价的正义斗争中,用血肉之躯书写一曲曲铁血卫国的悲壮战歌!

  一场战役过后小分队死伤惨重,硝烟弥漫中突然闯进一人,这个用诡计杀死了在仓库外封杀的四个日本兵的诡异男人自称是川军团团长龙文章!回到禅达,龙文章被宪兵逮捕,原来他不是什么团长,只是一个在团副死后摘了团副军衔给自己挂上的中尉。其他人被关在收容站,就在众人揣测身世极端坎坷的龙文章已经被枪毙之际,传来新师长虞啸卿正式任命龙文章为团长的消息…… 张立宪[1]在和日军凭怒江对峙的时刻,绝地求生的他们邂逅了一个有红色倾向的学生,龙文章和他相见恨晚,在理想与灵魂的辩论中面红耳赤…最后龙文章意味深长地说:我们太老,他们太年青……

  不久,龙文章拉出一支十三人突击队从红色学生说过的一处没被日军监控的湾流通过怒江去对岸和顺镇救回孟烦了的双亲。日占区的疮痍让众人觉得满心罪过,而龙文章把他所谓的搭救变成了一场渡江侦察,期间众人邂逅了一支***游击队,曾经和龙文章辩论的红色学生已经是游击队员……突击队成功撤回东岸,游击队为了不让日军发现那条过江通道而全军覆没……

  虞啸卿正在准备一场大规模的渡江攻势,打算拿下已成心腹之患的南天门,一年多来日军已经把整座山改造成了庞大的堡垒,而以炮灰团从江那边得来的经验,这样的攻势一定是必败。龙文章力止,虞啸卿给他半个月时间去寻找放弃攻击的证据。龙文章和孟烦了被迫出没西岸,在日军眼皮底下绘制南天门工事图。在龙文章收集不可攻击的证据时,同样找到了攻下南天门的方法,但他无法说出“那个极其惨烈的方法”,因为他爱惜这个被戏称为炮灰团的每个人的性命,他心里清楚,“那个极其惨烈的方法”将意味着什么……

  这是一场战争,一场从此将炮灰团深深烙在历史长轴上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死亡之战……

狙击手(电视剧)

剧情简介:本剧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中期的中条山战役前后,讲述了一个生活在富裕家庭的大少爷,在与日寇的浴血奋战中,与八路军 剧照不断摩擦,又并肩作战,逐渐成长为一个英雄的故事。同时,八路军女战士九儿,八路军连长大春,龙少的初恋情人苏云晓和丈夫文轩,龙少小兄弟石头,以及日军冷血狙击手芥川,都以神枪著名,因此这也是一部演绎神枪杀敌,充满传奇色彩的电视剧。

九一八事变的英雄事迹:

1、张占元

张占元,字冠一,一九零六年出生,锡伯族,任东北军张学良卫旅连长。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国民党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东北军按照蒋介石“绝对不抵抗”的命令退入关内。

但是,年仅二十五岁的张占元,仍然身先士卒率部向日军发起进攻,身中三弹,英勇殉国。张占元给张家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后人,他战死后,妻子一直守寡,直到去世。

2、何香凝

何香凝,原名谏,又名瑞谏,别号双清楼主,汉族,中国国民党左派杰出代表。九一八事变后,目睹蒋介石不顾民族大义,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发动政策,她痛心疾首,怒火万丈。

她取出一条自己的裙子,奋笔疾书写下:“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河山,万世同羞耻。吾妇女们,愿赴沙场死,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 ——为中日战争赠蒋介石及中国军人以女服有感而作”。

并附寄一副续范亭的对联:“井底孤蛙小天小地自高自大,厕中怪石不中不正又臭又顽。”蒋介石遭此辱骂,咬牙切齿却不敢公然报复,只好悻悻作罢。

3、杨靖宇

1932年,杨靖宇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日军对他的身体进行解剖,发现附中除了棉花和树叶再无其它东西。

4、赵一曼

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之后,赵一曼被派到东北地区领带革命战斗。日军为了从她这里获得情报,对其连夜进行审问。面对凶残的日本人,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者伤痛,怒斥侵略军的各种罪行,日军见状,使用更严酷的刑罚进行折磨,最终还是壮烈的死在了日本人的枪口之下。

5、马占山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在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下,二十多万东北军奉行不抵抗,放弃东三省。作为曾经的东北军,马占山此时已就任黑龙江省代理主席并兼军事指挥,一手掌控黑龙江的军政大权。他不顾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告诉手下的士兵,只要有敢犯我疆土者就不惜全力出击,保家卫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5416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07
下一篇2024-03-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