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人历来喜将中药名入诗,或镶嵌,或直书,或隐含,或影射,名与诗词赋融为一体,字与义珠联璧合,不少此类诗篇写得妙趣横生。
较早出现的药谜诗是以隐含影射手法开出药帖,流传甚广的有三国时“曹操军中考华佗”。曹初见华,想一探虚实,给他开了副帖子,实际是首四言谜语诗:“胸中荷花,西湖秋英。晴空夜珠,初入其境。长生不老,永远康宁。老娘获利,警惕家人。五除三十,假满期临。胸有大略,军师难混。医生接骨,老实忠诚。无能缺技,药店关门。”华佗知是试卷,挥笔答出16种药名:穿心莲、杭菊、满天星、生地、万年青、千年健、益母、防己、商陆、当归、远志、苦参、续断、厚朴、白术、没药。
古人写药诗,大量的篇章还是将药名嵌入诗中,或借用汉字的谐音,巧妙地将药名隐藏其中。唐朝著名诗人皮日休和陆龟蒙是一对志趣相投的文坛好友。一日,两人相约到城外郊游,郊外那一派生机盎然的自然情趣,勾起皮日休诗兴大发,遂作七绝一首:“数曲急流冲细竹,叶舟来往尽能通。草香不冷无近远,志在天台一遇中。”陆龟蒙当即猜出诗中暗含的“竹叶、通草、远志”三味中药名。接着陆龟蒙亦不甘示弱地吟了一首七绝:“桂叶似茸含露紫,葛花如绶蘸溪黄。连云更入幽深地,骨录闲携相猎郎。”皮日休也猜出诗中所含的“紫葛、黄连、地骨”三味中药名。这种将前后两句尾首字相连构成“连珠体”读来饶有趣味。
唐代还有一无名氏作过这样一首七绝:“七泽兰芳千里春,三湘花落石磷磷。有时浪白微风起,坐钓藤阴不见人。”该诗虽为一幅风景画卷,但其中嵌插了四味中药名:泽兰、络(落)石、白微、钩(钓)藤。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有一首《荆州即事药名诗》:“前湖后湖水,初夏半夏凉。夜阑香梦破,一雁度衡阳。”诗人靠自己深厚的艺术功底,在赞美荆州住所环境优雅,寄托对意中人相思之情的同时,天衣无缝地谐出了四种中药名:前胡(湖)、半夏、兰(阑)香、杜(度)衡。
北宋的洪皓,曾任礼部尚书,出使金,被无理扣押,历15载始放归。他在被扣留期间坚贞不屈,并写下了许多爱国思乡的诗篇。其中《集药名次韵》颇为有趣:“独活他乡已九秋,肠肝续断更刚留。遥知母老相思子,没药医治尽白头。”巧妙地将六味中药名嵌入诗中流露出深沉真挚的思乡念母之情。
诗歌发展到词出现后,中药名也随之进入词中,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与夫人完婚不久,便奔赴疆场杀敌。思念亲人时曾用中药名写了一首《定风波·静夜思》词:“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镂织流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苁蓉)起,弄水银塘,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荒。”整首词以二十四味中药连缀得如穿线珍珠,深含亲切缠绵之意。
宋代药诗大家陈亚也填过一阕闺怨词《生查子·药名闺情》:“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字字苦参商,故要槟榔读。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何时菊花开?犹有回乡风。”这首词共嵌入十一个药名,把妻子思夫归之深情表达得惟妙惟肖,耐人寻味。据古籍《迂叟诗话》载:“陈亚郎中滑稽,尝为药名诗百首,其美者有‘风月前湖夜,轩窗半夏凉’,不失诗家之体。”(董家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