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十首写花木的古诗,要写出象征意义。今晚必要,好的追加分。

要十首写花木的古诗,要写出象征意义。今晚必要,好的追加分。,第1张

未称为松主,时时一愧怀。

唐成彦雄

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

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四松

唐杜甫

四松初移时,大抵三尺强。别来忽三载,离立如人长。

会看根不拔,莫计枝凋伤。幽色幸秀发,疏柯亦昂藏。

所插小藩篱,本亦有堤防。终然掁拨损,得吝千叶黄。

敢为故林主,黎庶犹未康。避贼今始归,春草满空堂。

览物叹衰谢,及兹慰凄凉。清风为我起,洒面若微霜。

足以送老姿,聊待偃盖张。我生无根带,配尔亦茫茫。

有情且赋诗,事迹可两忘。勿矜千载后,惨澹蟠穹苍。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唐韩溉

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徵梦欲分。翠色本宜霜后见,

寒声偏向月中闻。啼猿想带苍山雨,归鹤应和紫府云。

莫向东园竞桃李,春光还是不容君。

古松感兴

唐皇甫松

皇天后土力,使我向此生。贵贱不我均,若为天地情。

我家世道德,旨意匡文明。家集四百卷,独立天地经。

寄言青松姿,岂羡朱槿荣。昭昭大化光,共此遗芳馨。

南轩松

唐李白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扶风歌》(汉乐府)刘琨

南山石嵬嵬。松柏何离离。上枝拂青云。中心十数围。洛阳发中梁。松树窃自悲。斧锯截是松。松树东西摧。特作四轮车。载至洛阳宫。观者莫不叹。问是何山材。谁能刻镂此。公输与鲁班。被之用丹漆。熏用苏合香。本自南山松。今为宫殿梁。

《赠从弟》(三国)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咏史·其二》(东晋)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咏怀诗八十二首其五十》阮籍

步游三衢旁。惆怅念所思。岂为今朝见。恍惚诚有之。泽中生乔松。万世未可期。高鸟摩天飞。凌云共游嬉。岂有孤行士。垂涕悲故时。

《咏怀诗八十二首其十三》阮籍

登高临四野。北望青山阿。松柏翳冈岑。飞鸟鸣相过。感慨怀辛酸。怨毒常苦多。李公悲东门。苏子狭三河。求仁自得仁。岂复叹咨嗟。

《咏怀诗八十二首其六十五》阮籍

朝出上东门。遥望首阳基。松柏郁森沈。鹂黄相与嬉。逍遥九曲间。徘徊欲何之。念我平居时。郁然思妖姬。

《拟嵇中散咏松诗》(晋)谢道蕴

遥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凋。愿想游下憩,瞻彼万仞条。腾跃未能升,顿足俟王乔。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晨。远去何所依。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咏寒松诗》(南朝)范云

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松柏篇并序》(南北朝)鲍照

余患脚上气四十余日,知旧先借傅玄集,以余病剧,遂见还。开袠,适见乐府诗龟鹤篇,于危病中见长逝词。恻然酸怀抱。如此重病,弥时不差,呼吸乏喘,举目悲矣,火药间阙而拟之。

松柏受命独,历代长不衰。人生浮且脆,鴥若晨风悲。东海迸逝川,西山导落晖。南郊悦籍短,蒿里收永归。谅无畴昔时,百病起尽期。志士惜牛刀,忍勉自疗治。倾家行药事,颠沛去迎医。徒备火石苦,奄至不得辞。龟龄安可获,岱宗限已迫。睿圣不得留,为善何所益。舍此赤县居,就彼黄垆宅。永离九原亲,长与三辰隔。属纩生望尽,阖棺世业埋。事痛存人心,恨结亡者怀。祖葬既云及,圹(土+遂)亦已开。室族内外哭,亲疏同共哀。外姻远近至,名列通夜台。扶舆出殡宫,低回恋庭室。天地有尽期,我去无还日。居者今已尽,人事从此毕。火歇烟既没,形销声亦灭。鬼神来依我,生人永辞诀。大暮杳悠悠,长夜无时节。郁湮重冥下,烦冤难具说。安寝委沉寞,恋恋念平生。事业有余结,刊述未及成。资储无担石,儿女皆孩婴。一朝放舍去,万恨缠我情。追忆世上事,束教以自拘。明发靡怡悆,夕归多忧虞。撤闲晨径流,辍宴式酒濡。知今瞑目苦,恨失尔时娱。遥遥远民居,独埋深壤中。墓前人迹灭,冢上草日丰。空床响鸣蜩,高松结悲风。长寐无觉期,谁知逝者穷。生存处交广,连榻舒华茵。已没一何苦,楛哉不容身。昔日平居时,晨夕对六亲。今日掩奈何,一见无谐因。礼席有降杀,三龄速过隙。几筵就收撤,室宇改畴昔。行女游归途,仕子复王役。家世本平常,独有亡者剧。时祀望归来,四节静茔丘。孝子抚坟号,父子知来不。欲还心依恋,欲见绝无由。烦冤荒陇侧,肝心尽崩抽。

《斅颜鲁公送挺赟归翠微寺》(唐)卢纶

挺赟惠学该儒释,袖有颜徐真草迹。一斋三请纪行诗,诮我垂鞭弄鸣镝。寺悬金榜半山隅,石路荒凉松树枯。

虎迹印雪大如斗,闰月暮天过得无。

《涧底松》 (唐)白居易

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两不知。

谁喻苍苍造物意,但与之材不与地。金张世禄原宪贤,

牛衣寒贱貂蝉贵。貂蝉与牛衣,高下虽有殊;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历历天上种白榆!

《题遗爱寺前溪松》(唐)白居易

偃亚长松树,侵临小石溪。静将流水对,高共远峰齐。翠盖烟笼密,花幢雪压低。与僧清影坐,借鹤稳枝栖。笔写形难似,琴偷韵易迷。暑天风槭槭,晴夜露凄凄。独契依为舍,闲行绕作蹊。栋梁君莫采,留著伴幽栖。

《孤松》(唐)柳宗元

孤松停翠盖,托根临广路。不以险自防,遂为明所误。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咏松》(宋)吴芾

古人长抱济人心,道上栽松直到今。

今日若能增种植,会看百世长青阴。

《咏松》(清)陆惠心

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

《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毛泽东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咏松》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兰花诗 十二首

古 风

唐 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广群芳谱

清 刘灏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广群芳谱

清 刘灏

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

咏 兰

元 余同麓

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题 画 兰

清 郑燮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浣 溪 沙 兰 花

仿佛铜瓶见露苗,疏花冷落澹含娇。

湘江清泪滴春潮,岂有心心同婉娈。

并无叶叶助风标,断肠一集是离骚。

咏 兰

朱 德

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

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咏 兰 诗

张学良

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

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花。

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幽 兰

唐 崔涂

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春风每到迟。

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

明 陈汝言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

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

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咏同心兰四绝句

清 钱谦益

新妆才罢采兰时,忽见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妆成敛拜喜盈眉。

兰 花

秋 瑾

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

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

《诗经·斯干》

如竹苞矣,

如松茂矣。

——《诗经选》P200

叠石流泉,

茂林修竹。

——晋·王羲之《兰亭序》

竹亦得风,

夭然而笑。

——苏轼

修竹凝妆,

垂杨系马。

——宋·陆睿词句

(郑板桥诗三首)

枝长叶少,枝短叶多。

世间如此,英雄奈何。

不是春风,不是秋风。

新篁初放,在夏月中。

能驱我暑,能豁我胸。

竹称为君,石呼为丈。

赐以佳名,千秋无让。

空山结盟,介节贞朗。

五色为奇,一青足仰。

唐·李贺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栽堪钓绵鳞。

《唐诗百家全集》

题新竹

唐·杜牧

数茎幽玉色,晚夕翠烟分。

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渐笼当槛日,欲得八帘云。

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庭 竹

唐·刘禹锡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唐诗百家全集·刘禹锡柳宗元卷》

酬人雨后玩竹

唐·薛涛

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

众类亦云茂,虚心能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唐诗百家全集卷》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独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同上)

栽竹拂枝,拂尘洒露。

君子取之,最有用处。

千笔淡墨,画出细竹。

抽得心丝,无不肖曲。

竹中有竹,竹外有竹。

渭川千亩,此为巨族。

——以上三首选自《墨竹画谱》

赋予得临池竹

唐·唐太宗

贞条障曲砌,翠叶贯寒霜。

拂牖分龙影,临池得凤凰。

《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冉冉孤生竹,结根太山阿。

——汉代诗。

慈老竹

唐·李白

里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

不学蒲柳质,贞心常自保。

当涂慈老山,竹堪为箫管。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全唐诗精华类鉴赏集成》

《山居秋暝》诗句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竿万竿斜。

竹窗闻风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以上选自《唐诗三百首》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窗雪。

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

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

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

风霁竹已回,猗猗散青玉。

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篱菊。

此君知健否,归扫南轩绿。

——作于元丰二年(1020)湖州

於潜僧绿筠轩

宋·苏轼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欠大嚼,世间哪有扬州鹤。

《苏轼诗选注》

兰花诗十首

爱 兰

不是生来偏爱兰,缘于神姿自天然。

心逐碧草摇清风,嗅得幽香沁心田。

寻 兰

心仪兰花爱意浓,山中寻踪乐春风。

攀登危岩拨荆棘,一见芳姿露笑客。

采 兰

云遮雾罩溪水潺,登高攀崖觅幽兰。

采取奇草花悦目,忘尽饥饿和严寒。

养 兰

阳台莳兰数十丛,朝顾暮看日相逢。

道出不怕君笑我,糟糠说我已发疯。

赏 兰

采回兰花盆中栽,馨香引得蝶飞来。

惹我夜半无睡意,灯照芳容细观测。

梦 兰

痴心兰花登山采,归来未歇数盆栽。

天姿仙影日三顾,多少次第梦中开。

画 兰

一方宣纸几笔墨,画出兰花迎春开。

不知墨香是花香,引得蝴蝶堂上来。

题 兰

阳台兰花巧安排,春夏秋冬轮回汗。

风送天香沁肺腑,自有狼毫抒胸怀。

读 兰

始自子称王者香,空谷幽兰天下芳。

莳养数盆显神韵,引我诗情读华章。

咏 兰

碧草生在幽谷中,沐日浴露姿从容。

天赐神香自悠远,引来蝴蝶弄清风。

孔 丘《猗兰操》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何彼苍天,不得其所。

逍遥九州,无所定处。

时人暗蔽,不知贤者。

年纪逝迈,一身将老。

屈 原《九歌》

绿叶兮素权,芳菲菲兮龚余。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李 白《孤兰》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苏 轼《兰花草》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默。

时最风露香,蓬艾深不风。

丹青与真色,欲裱离骚传。

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

郑燮 咏兰诗二首

留得根棵大,何怨叶短稀。

春雷潜夜发,香气入云飞。

峭壁一千尺,兰花在空碧。

下有采樵人,伸手折不得。

鲁 迅《咏兰》

椒焚桂折佳人老,独托幽岩展素心。

岂惜芳馨遗志者,故乡如醉有荆榛。

古 风

唐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兰 花

清刘灏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和答诗十首·和松树〗

书名:《全唐诗》 作者:白居易

亭亭山上松,一一生朝阳。森耸上参天,柯条百尺长。

漠漠尘中槐,两两夹康庄。婆娑低覆地,枝干亦寻常。

八月白露降,槐叶次第黄。岁暮满山雪,松色郁青苍。

彼如君子心,秉操贯冰霜。此如小人面,变态随炎凉。

共知松胜槐,诚欲栽道傍。粪土种瑶草,瑶草终不芳。

尚可以斧斤,伐之为栋梁。杀身获其所,为君构明堂。

不然终天年,老死在南冈。不愿亚枝叶,低随槐树行

唐·李颀《望秦川》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高骈《对雪》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题台岛易苏民先生《兰竹图》

劲节独能持,幽香有所思。

比邻兄与弟,同气复连枝。

唐·杜牧《题新竹》

数茎幽玉色,晚夕翠烟分。

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渐笼当槛日,欲得八帘云。

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回答者: 409002564 | 二级 | 2011-9-17 21:13

莫老师布置的题目可要自己写 回答者: h124150413 | 三级 | 2011-9-18 09:59

银杏——古老文明 松柏——坚强伟大 芝兰——正气清远

百合——团结友好 紫荆——兄弟和睦 椿萱——父母健康

竹子——正直虚心 红枫——革命热诚 杨柳枝——依依不舍

石榴——子孙繁昌 并蒂莲——夫妻恩爱 牡丹——繁华富贵

梅花——坚贞不屈 茶花——战斗英雄 万年青——友谊长存

吉祥草——鸿运祥瑞 寿星草—延年益寿 桂花—高尚不俗

橄榄枝——和平 黄月季——胜利 含羞草——知耻

夭桃——淑女 铁树——庄严 菊花——高洁

合欢——消愤 红豆——相思 荷花——无邪 回答者: 落告 | 二级 | 2011-9-18 14:46

花所代表的含义,每一种花都不一样

玫瑰花语

玫瑰:爱情、爱与美、容光焕发

玫瑰(红):热情、热爱着您

玫瑰(粉红):感动、爱的宣言、铭记于心

玫瑰(白):天真、纯洁、尊敬

玫瑰(黄):不贞、嫉妒

玫瑰(捧花):幸福之爱

郁金香花语

郁金香:爱的表白、荣誉、祝福永恒

郁金香(红):爱的宣言、喜悦、热爱

郁金香(粉):美人、热爱、幸福

郁金香(黄):高贵、珍重、财富

郁金香(紫):无尽的爱、最爱

郁金香(白):纯情、纯洁

郁金香(双色):美丽的你、喜相逢

郁金香(羽毛):情意绵绵

百合花语

百合:顺利、心想事成、祝福、高贵

百合(香水):纯洁、婚礼的祝福、高贵

百合(白):纯洁、庄严、心心相印

百合(葵):胜利、荣誉、富贵

百合(姬):财富、荣誉、清纯、高雅

狐尾百合:尊贵、欣欣向荣、杰出

玉米百合:执著的爱、勇敢

编笠百合:才能、威严、杰出

圣诞百合:喜洋洋、庆祝、真情

水仙百合:喜悦、期待相逢

康乃馨花语

康乃馨:母亲我爱您、热情、真情

康乃馨(红):相信你的爱

康乃馨(粉红):热爱、亮丽

康乃馨(白):吾爱永在、真情、纯洁

爱丽斯花语

鸢尾(爱丽斯):好消息、使者、想念你

德国鸢尾:神圣

小鸢尾:协力抵挡、同心

天堂鸟花语

天堂鸟:潇洒、多情公子

水仙花语

中国水仙:多情、想你

西洋水仙:期盼爱情、爱你、纯洁

黄水仙:重温爱情

山水仙:美好时光、欣欣向荣

向日葵花语

向日葵:爱慕、光辉、忠诚

山茶花语

山茶花:可爱、谦让、理想的爱、了不起的魅力

非洲菊花语

非洲菊(扶郎花):神秘、兴奋

雏菊花语

雏菊(延命菊):愉快、幸福、纯洁、天真、和平、希望、美人

三色堇花语

三色堇:沉思、请想念我

玛格丽特花语

玛格丽特:骄傲、满意、喜悦

牡丹花语

明清在关外对峙时期,吴三桂作为一个明朝将领,虽然参加过一些战斗,但是败多于胜,过大于功。然而,出人意外的是,在明末清初政治形势急剧变化的时刻,他却在各种政治势力之间屡行投机,左右逢源,一跃而成为政治舞台上的一颗“新星”。

首先,明朝政府对吴三桂表示了特别的重视。到崇祯十七年(1644)初,在经过与李自成起义军的长期战斗之后,明军主力损失殆尽。此时,李自成起义军又师出西安,北渡黄河,很短时间内,连下临汾、太原、真定、宣府、大同,矛头所向,直指北京。面临覆亡命运的明朝便把赌注押在了关外拥有重兵的吴三桂身上。不少朝臣如王永吉、吴麟征等先后上疏,要求撤宁远之师以入卫京城。在这种舆论的推动下,崇祯皇帝先是于二月间召见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询问吴三桂的兵力情况并将吴襄提升为中军府都督,而后,又于三月五日将吴三桂加封为平西伯,飞檄急调其入卫京师。一时之间,朝野舆论几乎一致把吴三桂看成是挽救明皇朝的唯一救星了。

在吴三桂接到撤离宁远的诏书之前,由于去秋中后所、前屯卫、中前所三城的失守,宁远早已是处于清军包围下的一座孤城。为了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吴三桂已有弃守宁远之意。因而,在北京发出撤兵通知后,不过十天,吴三桂便已将宁远兵民五十万众撤至山海关。接着,又自山海关率师进京,二十日抵达永平。但是,就在此时,北京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明朝未待吴三桂率师至京便已于三月十九日被李自成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的灭亡使吴三桂失去倚靠,为了寻找新的主人,此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吴三桂便在各种政治势力间进行投机活动。

永平和北京之间相距数百里,吴三桂于三月二十三日抵达蓟州时始得知李自成进京和崇祯皇帝吊死的消息。不久,在京的绝大多数明朝官员投降李自成的消息也纷纷传来。面对敌我悬殊的军事、政治形势,为了保住自己的特权地位,吴三桂最初决定投降李自成,恰在此时,李自成派来的招降人员李甲、陈乙也到达吴三桂军中,吴三桂遂“决意归李”,率领所部继续西进,并且还于所过途中,大张告示,宣称进京“朝见新主”。几天以后,李自成在致左良玉等人的檄文中也声称:“唐通、吴三桂、左光先等知天命有在,回面革心”。可见,在李自成进京之初,吴三桂确曾投降过李自成。

吴三桂之“决意降李”,并非是其立场的转变,而是在敌我形势悬殊下的投机之举。他希望自己的投降至少可以保证已有的特权和在京家小财产的安全,也许还抱有充当新王朝的佐命功臣的幻想。但是,农民军进京以后的革命措施使得吴三桂的这些幻想成了泡影。就在吴三桂刚刚决定投降李自成并向北京派出约降使者不久,从三月二十五日开始,农民军***刘宗敏、李过等便开始了对俘获的明朝在京官员进行拷夹、追赃等行动,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也在被拷夹之列。吴襄也私下致书吴三桂,要他“亟来救父”。两三天后,这些消息和吴襄私函一起到达了正在西进的吴三桂军中。这对吴三桂的降李活动来说不啻是当头一棒。带有戏剧性的是,就在吴三桂得知其父被拷夹的同时或稍早些时候,李自成也注意到吴三桂对巩固自己政权的重要性,指示刘宗敏释放吴襄并命吴襄写信,劝告吴三桂投降。同时,又派出了降将唐通、降官王则尧、张若麒、左懋泰等人携带吴襄手书和大批银两直至吴三桂军中,进一步劝其投降。从时间上来说,这批招降人员到达吴三桂军中的时间仅比吴襄致吴三桂的私函晚到一两日(约在三月二十九日左右),而两封信的内容却截然相反,这不能不使吴三桂认为李自成的招降不过是一场骗局,是想诱己进京再行消灭。因此他立即停止西进,率部重返山海关。在致父吴襄的复信中表示与李自成的决裂。促使吴三桂降而复叛的还有一个陈圆圆被掳的问题。明末清初的不少史书都记载,甲申之变时,陈圆圆在北京被李自成的重要将领刘宗敏所占有,吴三桂得知后,盛怒之下叛李降清。这些记载,把对一个女人的争夺作为吴三桂叛李降清的主要原因,显然是失之片面的。但是,这一事件的确触发了吴三桂的感情。明末,封建士大夫不惜重金购置美妾已成为一种风气。陈圆圆既是吴三桂以千金之资所购得,而他本人又是拥兵数万的封疆大吏,在自己的这一特殊财产受到侵犯之时,他在感情上无论如何是不能与之合作的。因此,否认或是忽视陈圆圆被刘宗敏所掳掠这一事件对吴三桂举兵反李的作用,也是失之于片面的。

在政治上和李自成相决裂使得吴三桂处于腹背受敌的局面。山海关之西,李自成重兵近在咫尺,一场恶战迫在眉睫。山海关之东,又有日益逼近的宿敌强大的清兵。降李的道路既已堵塞,为图本身生存之计,吴三桂被迫把目光转向了雄踞东北的清朝政权。

核之《清世祖实录》卷3 顺治元年三月并无清军攻打山海关事。以此可知,此为吴三桂和李自成决裂后所制造的假军情。

在他确知前者并未引起各界人士的恶感而后者却得到了大部分亡明官僚士绅甚至部分儒生的同情或支持后,四月初十左右,吴三桂才开始了他的联清击李计划的实施。

吴三桂致多尔衮的第一封求援信,表现了他最初对联清击李这一重大问题的基本立场。在此信中,吴三桂屡称明朝为“我国”、“我朝”,称清朝为“北朝”。也就是说,吴三桂是以明朝臣子的身份向清朝求援,请兵之目的是“灭流寇”,并使明朝得以“中兴”,而不是让清入主中原。在消灭农民起义军之后,将以“子女玉帛”和部分土地作为对清朝出兵的酬谢和报答。在清军进关路线问题上,吴三桂要求清兵“直入中协、西协”,而他本人却“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门”。即是说,只允许清兵从喜峰口、龙井关、墙子岭、密云等处进入明境。这些地方,既是以往历次清兵进入内地之旧路,又是李自成大军驻扎之处。按照这一规定,不但可以保护自身安全,防止清军乘机行其假途灭虢之计,而且还可以促使清军与李自成主力进行火并,他自己可坐收渔翁之利。这就是吴三桂最初实行的联清击李的政策。因为当时山海关形势虽然紧张,但李自成大军尚未东行,吴三桂尚未到达山穷水尽的地步,他对清仍心存疑惧。很快,就在吴三桂派出的使者携带书信刚刚出发时,李、吴军事对峙形势又有了新的发展。在吴三桂于四月初连败降将唐通、白广恩之后,李自成开始注意到山海关方面局势的严重性,便对吴三桂施加更大的军事压力。四月初六日,李自成增派万人东援并运大炮出城,两天以后,又“发数万骑东行”。这些消息,当在十日前后传至山海关。李自成大军东来,山海关将作为主要战场。这样,清军即使从中协、西协等处入境也解救不了吴三桂即将覆亡的命运。在形势的逼迫下,吴三桂被迫改变初衷,由不许清兵自山海关进关转而迫切要求其自山海关进兵,以与即将到来的农民军作正面的交锋。据《沈馆录》卷七载:吴三桂使者转达了他的紧急请求:“贼锋东指,列郡瓦解,唯山海关独存,而兵弱力单,势难抵挡。今闻大王业已出兵,若及此时促兵来救,当开山海关门以迎大王。大王一入关门,则北京指日可定,愿速进兵”。清军主帅多尔衮接受了他的请兵,“即遣学士詹霸、来衮往锦州,谕汉军赍红衣炮,向山海关进发”。次日,多尔衮所率的全部军队也转向山海关进发。这说明,在清兵入关路线问题上,由于李、吴军事对峙形势的变化,吴三桂临时改变了决定,而这临时作出的新决定,是由使者代为口头转达的。

长期以来,山海关一直是清军入关作战的重要障碍,此次多尔衮率师入境,最初,其行军路线也仍是走密云、蓟州。此时,吴三桂却请求主动献关,这对清军来说,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所以一接到吴三桂的来信,多尔衮便立即决定全部军队折而向南。次日,又迅速复信吴三桂,告以共捐前嫌,许诺“封以故土,晋为藩王”,“世世子孙,长享富贵”。为了共同镇压农民起义军,清、吴之间的联合阵线就这样初步形成了。

在吴三桂派出求援使者不久,四月十三日,李自成亲率六万大军奔向山海关。此时,被年初以来的一系列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李自成,对当时军事对峙的严重性是估计不足的。在他看来,不但自己的军事实力远远超过吴三桂,而且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及其家属也都控制在自己手中。吴三桂不是在大兵东向途中卷甲归降,也一定会在战争中被轻而易举地消灭掉。对于吴三桂勾结清兵入关的现实可能性,则更是连想也不曾想。因此,在大军出发之时,他还携带了崇祯帝的两个儿子和吴襄随行,把政治上招降吴三桂作为此行的主要目的。李自成的这种轻敌麻痹思想和政治解决的幻想正好被吴三桂所利用。他得知李自成亲自率军东征的消息后,随即派出了山海关士绅、儒生李友松、谭邃寰、刘泰临、刘台山、黄镇庵、高选等六人“轻身绐贼”,迎候李自成大军于北京之东不远的三河县,表示投降之意,以拖延时日,等待清兵。在派赴清军求援的使者携带多尔衮的复信返回山海关后,吴三桂马上又致书多尔衮,求其“速整虎旅,直入山海”。李自成直至行抵关门之时,吴三桂派去接洽投降的代表妄图脱逃,才发现吴三桂假投降的真实意图,但已贻误了轻兵速进夺取关门的有利时机。而多尔衮却在接到吴三桂的二次求援信后,经过一昼夜的强行军,于二十一日抵达关门十五里之外。这时,吴军已与农民军在石河战斗了一天。李自成未能在清军到达之前攻下山海关,已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清军的到达更使清、吴联军在数量上超过了李军。这样,尽管两军尚未交锋,但战争的胜负已经大致决定了。

四月二十一日,清军抵达关门附近的当夜,便开始进行紧张的战斗部署,“夜半移阵骈阗之声四面皆至”。清军统帅多尔衮利用吴三桂所处的危急局面,逼迫吴三桂放弃联清击李的政策而彻底投降清朝。出于这一目的,次日平明,清军进迫关门前五里许,“即顿兵不进”。“驻兵欢喜岭,高张旗帜以待”。此时,由于连日以来农民军所发动的强大攻势,山海关已危在旦夕,吴军内部也出现了瓦解的迹象。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吴三桂得知了清军到达的消息,马上“遣使往请,九王犹未之信,请之者再三,九王始信,而犹未及行”。吴三桂初次遣使往请,多尔衮顿兵不进,固然是因为不明吴三桂之真意和城中之虚实,是一种军事上的持重。而在“请之者再三”亦即了解了上述情况后,仍然观望,则显系借机逼迫吴三桂作出更大的让步。果然,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在清、吴之间“往返八次”之后,吴三桂又向清军作出了新的让步,这就是剃发归顺清皇朝和割让包括北京在内的黄河以北的大片领土。在此同时,吴三桂也提出了“毋伤百姓,毋犯陵寝,访东宫及二王所在,立之南京”,作为允许清兵入关的条件,并得到了清军主帅多尔衮的同意。这样,一方面是吴三桂在政治上降清,一方面清朝又允许其拥立明朝故太子。尽管这一约定的两个方面是直接矛盾的,但却是清、吴联合中的新突破,对于击败李自成农民军起了重要的保证作用。

清军入城后的当天下午,清、吴联军和李自成为数甚少的农民军交战于山海关外的一片石。次日,四月二十二日爆发了决定命运的惨烈的石河大战。根据清、吴双方的约定,首先由吴三桂率领所部和李自成大军作正面交锋。在战斗进行到最紧张的时刻,清军突然从阵后绕出并向李军发动了猛烈的进攻。李自成事先对清军入关毫无所知,兼之以连日作战,李军士气也处于再而衰的境地,虽然拚命搏战,最终抵挡不住清、吴两军的凶猛攻击,遭到严重的损失,“积尸相枕,弥满大野’。农民军被击败了,李自成被迫率余众西走。决定三方命运的山海关之战就以清吴联合作战的胜利和李自成农民军的失败而告结束。

自明初以来,山海关一直是北京的门户和屏障。关门既已为清、吴军所有,北京即告危急。在军事上异常被动的形势下,李自成被迫西撤,途中,将吴三桂父吴襄及家属三十余口全部杀死。二十六日,返回北京,二十九日草草即位于武英殿,三十日晨,仓皇撤离北京,率军西行归陕。与此同时,清、吴联军紧追不舍,长驱直入。五月二日进入北京,不久宣布迁都于此。这样,以吴三桂献关降清为转折点,中国社会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而吴三桂献关降清为清进据中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吴三桂也因此得到了新主人的最高奖赏:山海关之战刚刚结束,摄政王多尔衮即于军中承制,给吴三桂进爵为平西王。他请兵击败李自成,实现了亡明士大夫的共同愿望,又得到了南明政权的赏识:南京福王政权建立伊始,便将他遥封为蓟国公,还派专使北上,携银犒军。一时之间,吴三桂这样一个在政治漩涡中挣扎图存、反复投机之人,竟然被戴上了“纯忠极孝、报国复仇、裂土分藩”的“世间伟人”的桂冠,成为了明清之际风靡一时的人物!

2杀故主晋爵亲王

清兵入关后,由于各种政治势力的对比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清政府又实行了高官厚禄收买的政策,亡明官僚纷纷归降清朝。吴三桂也放弃了拥立明太子的主张。尽管如此,作为降清的汉族地主阶级的代表,吴三桂和清政府之间仍有着相当大的距离。首先,吴三桂之乞师击李,打的是“复君父之仇”的旗号。在清兵入关之初,这一旗号因有利于清政府联合汉族地主阶级共同镇压李自成起义军,也一度为清朝统治者所容许。但从长远看来,这一旗号又和清政府取代明朝、建立其对全国的统治的总目标相矛盾。其次,吴三桂在降清之初,仍与明朝残余势力保持着一定的联系。对南京福王政权,他甚至表示:“不忍一矢相加遗”。再次,和其他降官不同的是,吴三桂还拥有一支由自己独立统率的部队。因此,在入关之初,清朝政府对其外示优宠,内存疑忌,并未授之以事权。除在政治上对其严加防范之外,在军事上,也只是利用他对李自成起义军的仇恨,使其率兵击李。根据清政府的指令,顺治元年(1644)六月,吴三桂师出山东,平定李自成余部,九月,又从英王阿济格西征李自成。在李自成主力基本被消灭之后,顺治二年八月,清政府将其从前线调回,“出镇锦州”。对于清政府的这种安排,吴三桂了然于心。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提什么“复君父之仇”,而是望风转舵,称崇祯帝为“故主”,反复表白自己“矢忠新朝”了。三年之后,清朝政府又调吴三桂入关,与八旗将领李国翰同镇汉中,剿杀西北地区的抗清义军余部。在此期间,吴三桂为了表示自己对“新朝”的忠诚,不但对农民军残部进行残酷的镇压,动辄屠城,而且,对一些起兵抗清的朱明后裔,他也不遗余力地去斩尽杀绝。吴三桂思想和行动的转变使得清朝中央政府对他更加倚重,在西北地区抗清义军残部被剿杀殆尽之后,顺治八年,清朝政府又命三桂和李国翰一起率军入川,攻打张献忠义军余部。几年之中,先后平定重庆、成都等两川重镇。顺治十四年,又以平西大将军职,南征云贵,攻打南明最后一个政权——桂王永历政权。顺治十六年,下云南。十八年,师出缅甸,擒斩桂王。十几年间,吴三桂率部从西北打到西南边陲,为清朝确立对全国的统治建立了特殊的功勋。因此,清朝对他也由原先的控制使用改为放手使用。不但在李国翰死后,让他独承方面之任,而且在一切军事活动中也“假以便宜,不复中制,用人,吏、兵二部不得掣肘,用财,户部不得稽迟”。同时,在职务上,也一再升迁。顺治十六年攻下云南后,即委其开藩设府,镇守云南,总管军民事务,康熙元年(1662)十一月,又以擒斩桂王功,晋爵亲王,兼辖贵州。其子吴应熊也选尚公主,号称“和硕额驸”,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就这样,吴三桂以千百万抗清义军的头颅博得了清政府的信任,并使自己攀上了一生中权势的顶峰。

后人对于吴三桂的评价不一,甚至是两极化。

有人认为,由于他作为汉人,却与清朝勾结,导致大顺政权及南明政权等汉人政权的覆亡,加上曾杀死永历帝、明朝皇族、大臣等,故他的行为应被视为“汉奸”。因此故经常有人拿“现代吴三桂”这个称号来攻击对手。 吴三桂

也有人认为,在动荡的明清交际时代,吴三桂不过是忠于他和他的家族利益行事,所谓汉奸评价实在太过苛刻。更有人指撰写《圆圆曲》讥讽吴三桂的吴梅村本人,最后竟然自己去做到清廷的国子监祭酒侍讲,在道德高度上实在没有资格去写诗辱骂同样是投清的吴三桂。

现玉田县南部窝洛沽镇,仍保留着完整的《吴氏家谱》,其中记载,吴三桂引清入关的原因,皆因李自成逼迫吴三桂投降,未果,一怒之下,在北京杀吴家百余口,原文如下:“李贼进京,于宣武门外,杀吴家百余口”,并未闻怒发冲冠为红颜。家仇所使,这才是他引清入关的真正原因。

史书点评

《清史稿》:圣祖初亲政,举大事书殿柱,即首“三籓”。可喜乞归老,曷尝言撤籓?撤籓自廷议,实上指也。三桂反,精忠等响应,东南六七行省皆陷寇。上先发兵守荆州,阻寇毋使遽北。分遣禁旅屯太原、兖州、江宁、南昌,首尾相顾,次第渐进,千里赴斗而师不劳。三桂白首举事,意上方少,诸王诸将帅佐开国者皆物故,变起且恇扰。及闻上从容指挥,军报迅速,阃外用命,始叹非所料。制胜於庙堂,岂不然欤?上不欲归咎建议撤籓诸臣,三桂等奉诏罢镇,亦必曲意保全之。惜乎三桂等未能喻也![1]

康熙微服私访记(一)

康熙微服私访记一由《八宝粥记》《犁头记》《铜鼎记》《紫砂记》等四个故事组成

《康熙微服私访记1·八宝粥记》分集介绍第一集

宫内戏园,康熙及祖母老太后在看戏。洋人大臣南怀仁起电石灯给太后逗乐。台上正演出《玉堂春》苏三起解一折。扮演崇公道的戏子冒死进谏,要求满汉平等,疾呼圣安,玉堂春利用演戏之机,谏劝康熙处事要公道,犯下顶撞之罪,被康熙赏银并流放出关。但康熙深感民族不和的问题所在,并留下戏中枷锁道具。洋人老师南怀仁送了康熙一个小闹钟,康熙上弦时拆坏了只好请南怀仁给装上,南怀仁由小闹钟的机械原理论及治国之道。于世龙借讲金批唐诗,引出金圣叹冤案,劝说康熙要注重民族团结。康熙意识到自己八岁登基时冤杀了八家秀才,深感愧疚,便和法印做一个枷锁自责。早朝时,康熙戴枷端坐宝座,令众官大惊失色。康熙先罪已之行为,令众臣寐食不安,纷纷效仿戴枷请罪。

第二集

苏州府朱国治贪赃枉法、收受贿赂,屡被自称“我来也”飞贼所盗,为掩人耳目,不敢声张。他暗中布置抓捕“我来也”。满人地方官哈六同自恃是正黄旗和百朱的支持,为非作歹,横行苏州,但他终将被捕。哈家所为传人京中,因满汉不和问题严重,康熙决定微服私访,查出根源。

第三集

康熙一行微服来到苏州,却见一粥铺老板把粥店的牌匾换了,粥字去米只留二弓方知今日的苏州并不太平,为了查清来由,康熙买下粥铺,亲自扮做老板掌勺卖起八宝粥。 朱国治独女云巧,是一清雅脱俗的美女,她誓死不嫁父亲指定的夫婿哈六同,这天路遇私访的康熙,被他气度吸引。朱国治听到于世龙要来苏州的风声,急忙把古宝之物收藏起来,他的女儿云巧钟情于康熙,暗地差丫环坠儿去探听康熙的情况。 康熙以粥铺为据点,不断向客人探查社会情况。为了从牢头嘴里打探到金圣叹案的情况,康熙用十壶酒相换。

第四集

康熙一行在街头,苏州恶少哈六同欺行霸市,倚仗旗人身份,欺压汉人秀才谭一德,康熙等十分愤慨,出手相助,恰好被云巧看见,更增添了对康熙的爱慕。是夜,康熙和谭一德如同故交,从八宝粥谈起,论及国家民族要象八宝粥般凝聚在一起,和睦相处,康熙大受启发,谭一德借题发挥,写下《八宝粥记》一文,由粥论及国事,谈满汉一家,呼吁民族平等团结,受到康熙称赞。

第五集

专偷官不偷民的飞贼“我来也”被朱国治鞭挞重伤,在牢中发高烧。“我来也”施巧计,牢头请来大夫为其诊治。哈同不肯放过谭一德母子俩,着人将他们的棚子烧了,把谭一德也抓了起来。康熙闻讯,十分气愤,即派法印去找于世龙给朱国治下了一道手偷,放了谭一德,并封谭为苏州府监察。云巧欲向康熙表白心迹,康熙却装疯卖傻,云巧很生气。

第六集

谭一德和朱国治同堂坐审,却被朱国治、哈六同羞辱和起哄。谭一德一肚子气到粥铺喝粥,坠儿却刁难他,谭气得摔盘子,坠儿也摔盘子,两个对摔盘子,惊动了正在里屋卿卿我我的康熙和云巧,宜妃窃喜,叫小桃红拿一叠盘子给谭摔。坠儿量谭一德不敢和她比,熟料谭上了火气,一个接一个地摔。“我来也”让牢头请人到牢中写了诉状,托牢头带给于世龙。哈六同心怀鬼胎到了粥铺,试探康熙是不是于世龙派来的人。朱国治故意给谭一德难堪,给他配了又老又踱的老马,连衙役也是又老又踱。去到府门时,朱国治早就散堂了,谭又气又恼,击鼓升堂。却被狡诈的朱国治阻拦。康熙与云巧春帐度暖,宜妃醋意大发,和谭一德借酒浇愁,认谭为干弟弟,二人喝得酩酊大醉。

第七集

谭一德在监察府贴出告示,要民众告官诉冤,但却元人敢来举报。康熙等人的粥铺也日渐萧条。朱国治和谭一德分别去见于世龙,当于世龙的面,谭一德痛斥贪官朱国治。康熙下决心查清楚苏州府的事,搞好满汉平等,满汉团结,遂令三德子到牢中去见“我来也”。

第八集

谭一德在于世龙处得不到支持,牢骚满腹回苏州向康熙抱怨朝廷昏庸。康熙为获朱国治、哈六同贪赃在法的证据,假扮成写状子的混人牢中,换出“我来也”,让 “我来也”到朱家和哈家窃取书信证据,原来“我来也”即是金圣叹的儿子。朱国治嗅到风声不对,连夜把自己贪污受贿的财宝金银转移到寺庙中藏匿,为了毁灭罪证,又放火烧了自己的房子。

第九集

接到康熙查办朱国治、哈六同的圣旨,于世龙夜垦赶往苏州。朱国治提审我来也,发觉可疑之处,遂提审牢头,牢头供出三德子。三德子在堂上漏嘴暴露了身份,穷途末路的朱国治把三德子、谭一德悉数抓了起来。康熙向云巧表白了自己的皇上身份,云巧求康熙恩准免朱国治一死。 哈六国同带人搜捕康熙等,康熙表明身份,躲在暗处的朱国治向康熙发出弩箭,云巧眼明手快,在飞镖射朱国治的同时,用身护住康熙,她被毒箭射中身亡。 谭一德被封为苏州知府。 哈六同被御林军推下问斩。 康熙、宜妃一行人向云巧姑娘的孤坟肃立致哀,坠儿看破红尘上山为尼。 正源粥铺重新开始,康熙亲题的“八宝粥”匾高高挂悬,苏州人学喝御粥。

《康熙微服私访记1·犁头记》分集介绍

第一集

夜。宫内铁匠房。

康熙赤膊在与和尚法印学打铁犁头。大臣们候于铁匠房外,待康熙回南书房后,重臣索额图送上奏折说山东青州知府洪原道奏,五莲县县令罗世长私分库中税粮。康熙闻奏大怒,下令查办。原来罗世长是为了受灾农民不误农时,把税粮赊给农民当种子,但他还是被刑部削职抓捕了。康熙从宜妃处闻说现在还有流民,并有人饿死之事,不敢相信。次日早朝,康熙让众大臣扮流民样。众人臣学得惟妙惟俏,康熙命人记下扮演流民的大臣,降官职一级,罚俘薪半年,以惩戒报喜不报忧,欺君罔上之过。自己也罚俸半年,所罚之款捐与流民。

第二集

索额图担心享发,着刑部尽快了结罗世长一案。山东青州大地主韩保德嫁女,知府洪原遭前往祝贺。原来洪收受了韩保德的银两,来给韩家助威的。为显排场,韩家抬出利士钱,却有一丐抢去钱箱分与众人,原来这乞丐是罗世长的女儿罗锦红所扮。为的是让五莲乡亲向知府呈万民帖,但却遭官兵抓赶。康熙终于看到了罗世长的奏本,为查实情,一面着八府巡按于世龙前往山东调查,一面决定微服私访。康熙一行来到山东青州,住进了旅店,康熙初见淳朴民风,大为感动,为应酬乡民喝醉了。

第三集

索额图担心贪污税粮事发,令索安仁到青州府与洪原道密谋对策。

街上,康熙用自己的苏绣袍子换下叫花子的脏衣服,装扮成叫花子的模样。文丐受锦红之托找何师爷帮忙打探罗世长案情。康熙在街头和众丐抢窝头吃,一童丐带他加入了丐帮。丐帮帮主正是锦红,她接到何师爷案报,是夜要将罗世长大刑问死,锦红欲率众丐冲衙造反,康熙劝其不如找于世龙申冤。

第四集

宜妃等担心康熙装扮叫花子饿坏身体,主仆共想照顾康熙的法子。洪原道夜审罗世长,欲将其置于死地,康熙急中生智,设法通知了宜妃,宜妃等人连夜商量如何搭救。锦红率众丐夜围衙门,康熙极力阻拦,阻拦之中发现锦红本是女儿身。洪原道要对罗世长用酷刑,罗世长欲撞拄寻死,被及时赶到的三德子带来的八府巡按手谕所阻止。京城内的索额图串通太子蓄意谋反。锦红带领众丐习武。宜妃想主意“舍粥行善”,这样既可以让康熙不至于挨饿,又不暴露他的“万岁爷”身份。于是街头出现了追着叫花子舍粥的奇事。狡诈的洪原道怀疑手谕有假,着差人以回公文方式到德州找于世龙核实。于世龙知是康熙所为,故依汁而行。但狡猾的索安仁还是嗅出了味道。

第五集

五莲县的乡民到青州府为罗世长请命。混在丐帮里的康熙身上长了虱子,而他也从中了解了洪原道横行乡里的罪行。太子一直为康熙不把时政交给自己而耿耿于怀,趁康熙出访之机,私下召集六部大员训戒,并当众责罚两朝重臣徐大人。索安仁获知康熙已到了青州,便和京城的索额图、皇太子密谋趁机除掉康熙,篡夺皇权。索安仁和洪原道令官兵搜查青州全城,想趁乱杀死康熙。康熙探得何师爷手中有洪原道、索额图贪污受贿的帐本证据,着三德子和法印要不惜任何代价弄到手。京城里,皇太子在索额图的窜掇下,急不可待地要登基。

第六集

索安仁狂捕滥抓,企图趁乱除掉康熙,洪原道听说要谋杀皇帝,吓得魂不附体,但又不得不做到师爷家取证据的三德子和法印没见着何师爷,法印留下一偈提示。索安仁见查不到康熙的下落,又见满城有人舍粥给乞丐,心生疑窦,又叫洪原道抓捕全城的乞丐,因为他估计康熙藏在乞丐群中。康熙用计骗过抓捕乞丐的官兵。三德子和法印终于从何师爷处拿到了帐本证据,但刚出何家门,他们便被官兵抓住了。为逃避追捕,康熙带着锦红回到宜妃处,宜妃大力不快,醋意十分。堂审时,三德子急中生智,躲过拷打关。

第七集

索安仁想用囚车将三德子、法印游街,引诱康熙出来,谁知,康熙都不上当,他看见索安仁连已经表白了身份的三德子都敢抓,知道索安仁等人已是末路狂徒了,为防不测,他要宜妃等人前往迎接八府巡按于世龙。索安仁终于从拷问乞丐中尸旬康熙下落,但康熙早有准备撤走了,素安仁扑了个空。何师爷劝洪原道辞官请罪,但洪原道深知自己罪孽深重,三德子、法印游街回来,却见康熙也被关了起来,甚感惊异。于世龙不日将抵青州,洪原道卷起细软欲潜逃,索安仁却孤泣一掷,企图拼个鱼死网破。索安仁连夜闯入牢内查找康熙,并欲行刺康熙,紧急关头,三德子崩裤露阴救驾,却被索安仁剑刺,何师爷冲过来挡住了索安仁的剑,这时,于世龙率锦衣卫及时赶到,索安仁饮毒自毙。金殿之上,康熙即查办索额图、洪原道等人,并封罗世长为青州府知府,锦红被封为后宫红妃,小童乞也被收为义子进宫就学。

《康熙微服私访记1·铜鼎记》分集介绍

第一集

宫中小太监偷了一只小铜鼎瓶,被康熙遇上,小太监咬断舌头自杀,康熙心有疑虑。城里盗匪猖撅,一孤寡老太太被盗匪霸占了房子,赶出门外,被一好心的力巴连锁救助。小铜鼎原是小太监为徐公公所偷,徐公公与宫廷内务总管纳岚勾结,大肆侵吞国库宫廷财宝。康熙、于世龙、三德子在紫金城上看到墙外一院子屋顶冒烟,甚感意外。

第二集

东北边事不断,康熙派信吏前往交涉。康熙丢了珠串,来问宜妃,宜妃说没看见,康熙不快,宜妃欲以死示清白,被康熙拦住。连锁先微不至地照顾老太太,令老太太感动,两人以母子相称。盗贼大络子,二琉璃一伙打探到寿之堂药铺李木庵藏有《大明皇帝医案》,遂生盗筋之心,到藏春楼花钱请来妓女马赛赛到药铺,诈李木奄开了店门,实施打劫,恰好被康熙一行碰上相助,李木庵始得脱身。李木奄感激康熙等人相助,请康熙等人喝酒,莫间透露《大明皇帝医案》是从宫内流出的,并盖有内务府印,这使康熙吃惊不小。

第三集

《大明皇帝医案》到底还是失窃了,康熙得知该书是由人市上的苦力拿来换药的,决定一查到底。黑帮头子牟九插柳挡道诈钱,被微服私访的康熙看到了,即令三德子和法印去查牟九的底细和坐车人的身份,原来坐车人是大总管纳岚。牟九到南书屋见纳岚,纳岚要他帮查找医书的下落。牟九在人市找到连锁,诈出了医书的下落,又碰上微服的康熙,牟九见康熙是外地人,欲诈其银两,法印、三德子和他打了起来,兵丁起来赶至,两边的人鸟兽散。康熙三人装作和尚撞开黑窝,却被贼人放恶狗追咬,狼狈不堪。康熙气极,令于世龙带兵捣黑窝。

第四集

总管府内,纳岚向小妾卖弄自己的权势,暗地里干着卖官的勾当。于世龙在顺天府大堂提审犯人,康熙等人让马赛赛在另室认证人,但他们都不是牟九那帮黑窝的人,而是一些流氓地痞。牟九查到医书落在李木庵手里。连锁向老老太太坦白了自己为了给她抓药治病,利用到总管府盘炕的机会,偷了医书的事,老太太要把自己的房子卖了拿钱把医书赎回来还给总管府。连锁却说自己去顺天府投案自首。于世龙查不到医书的下落,只好提审马赛赛,马赛赛给他出了两个主意。康熙等再回到中药铺向李木庵打探医书的下落,探出

是连锁所为。

第五集

老太太被强人抢去的房,在街邻的具保下,于世龙判发老太太。老太太高高兴兴领着连锁回家去,连锁出去办事前脚刚走,牟脚后脚便到。牟九绑了老太太,逼她说出连锁下落。为找到李木奄,康熙等人也来到人市,被误为是找活干的,被内

务府总管府的管家看中,要康熙进府陪害花痴病的**说话,康熙举荐了三德子。牟九逼老太太,危急关头,康熙、法印赶到赶跑牟九,救下老太 太。 槽子进到总管府,意外见到了小太监偷的铜鼎被**丢在上,又发现纳总管和牟九有不正常的交往。

为了毁掉医书,纳岚要牟九放火烧了药铺、李木庵也被烧死了。

第六集

康熙为了彻底查清医书一案,和法印、三德子装成小商贩租下老太太的房子住,为掩人耳目,又把马赛赛接过来住,扮袋是女眷,康熙还特地从宜妃和小桃红那里拣了她们的旧衣服过来给马赛赛,马赛赛受宠若惊,以为康熙看上了她,自作多情想留康熙过夜,康熙百般躲避,马赛赛恼羞成怒,把康熙送的衣服扔了出来。盗贼大络子和二琉璃把盗来的财金装在一口本箱里,藏在老太大的房里,不想房子被判还老太太,二人为找回本箱抓了连锁,用活埋来威胁逼他说出木箱下落,连锁死也不答应被二匪活埋,危急之时,康熙等人赶到救出连锁。

第七集

康熙从连锁嘴里探知找木箱的盗贼是大络子和二琉璃,着于世龙追捕。连锁在老太太房里找到木箱,找到了医书,便连夜装了车拉着木箱赶往三河县投案。康熙一行在路上与大络子、二硫隅不期而遇,大络子以马赛赛做人质,要康熙等陪他们吃饭过关,恰逢捕贼的官兵至,领头的军爷昏头昏脑,不明三德子的暗示,三德子只好故意和法印争吵,想引起官兵的注意,谁知道昏官军爷反而要捕三德子,康熙一看不好,也出手相助,当下混战成一团,刚好于世龙率兵赶到。连锁带着医书击鼓投案,刚好碰上康熙坐审犯人,连锁交书有功免罪,马赛赛配给连锁作媳妇,纳岚被革职问斩,临死看手里抓着的一把铜钱,叹道:“要这么多钱干吗?”

《康熙微服私访记1·紫砂记》分集介绍

第一集

南怀仁教康熙学英文CHINA中国即瓷器的意思,由此,康熙给南怀讲瓷器和紫砂壶,不小心碰掉了一把壶,康熙看到紫砂壶的碎片上有几行字,意识这壶里有冤情故事。康熙在宫里四处查找有暗字的紫砂壶,他读壶中字句显示了一冤案,下决心要查清此案。宜兴恶霸班得五威逼制壶匠人张鸣远交出"供春"壶。手段十人分凶残,使张鸣远家破人亡,这正是紫砂匠人的冤情所在。

第二集

康熙决定再次微服私访,宜妃要一起去,康熙只好答应。班得五以选美女进宫为名,收受银两。康熙为了从紫砂钠掌柜嘴里了解到制壶匠的情况,买了一大堆壶,宜妃回到旅店一把壶接一把壶地摔,想找出有字的壶来。康熙装成茶客在街上打听"贡壶"来源。班得五想利用自己认领的女儿彩云进宫做宫女弄个皇亲国戚的称号,逼彩云到刘大姑的霓裳班学身段,彩云极不情愿。宜妃和小桃红专司摔壶,三德子专司买壶,一时间,宜兴城里紫砂壶贵。

第三集

县官宋达安和班得五相互勾结,敲诈勒索乡民。宜兴城里人人都相争到宜妃暂宿的门前卖壶。城里壶贵终于惊动了张鸣远。引起了他的心思和不安。宋达安为图清官之名,定下规矩,凡告官者须送匾,而且还视匾的大小名词的好坏来定官司的输赢。康熙终于找到了张鸣远,但张却不相信他。对自己的身世闭口不言。班得五也来到张鸣远的草庵,要强夺康熙手里的壶,康熙不给,班得五欲开枪行凶,被张鸣远用泥弹封住枪膛,枪管爆炸。彩云从霓裳班逃出,被宜妃所救,彩云说出自己并非班得五亲生,而是被收养的养女,准备送进宫或送青楼赚钱的,宜妃同情其身世收留了她,却意外从彩云手里看到康熙的扇子。

第四集

康熙一脸乌黑架着伤了腿的张鸣远回到住处,宜妃又气又疼。得五带着家丁满城找逃走的彩云未果,路遇小桃红,便抓了小桃红顶替。康熙和三德子去找桃红,却遇上美女交办司在选美,几个老朽对候选美女品头论足,让康熙恼怒不已。于世龙决计效仿康熙微服私访,叫了我来也相随。康熙相中彩云,和彩云细语绵绵。法印冲进班得五院中,找到了小桃红。

第五集

县官宋达安审案自以为是,不料却让胖女戏耍了一回,气得七窍生烟。于世龙和我来也扮成游医来到宜兴明察暗访。宜妃为救不出小桃红而伤心,又气康照若无其事地跟张鸣远捏壶。康熙得知班得五将小桃红掳了去,决定将计就计,利用小桃红找出班得五的免死牌。紫砂壶老板见宜妃等人砸壶,以为壶中有宝,将铺中的壶全砸了,宝没找着,人却疯了。宋达安得知于世龙要来宜兴的消息,以为升官的机会来了,欣喜若狂。张鸣远到山上取供春壶,却被班得五手下人抓住打昏装进了棺材里,抬回班得五院门时,被康熙等人救出。张鸣远感念康熙两次救命之恩,自愿将供春壶相送,并愿诉说壶中冤情。

第六集

于世龙给花柳病人治病,把人家的生殖器剪掉了,惹来众人围攻,于世龙妙语解围。班得五在家中供祭免死牌,被小桃红看见了。并告知三德子向康熙报告。宋达安为了邀功报赏,竟把勒索来的匾额布置展览。张鸣远向康熙诉说了壶里的奇冤大苦,班得五为了将张家祖传的供春壶占为已有,逼死他的妻儿,又乱杀无辜,栽赃张鸣远,为小紫砂壶竟害得张鸣远家破人亡,数条人命。康熙震怒,决心扬善惩恶。

第七集

康熙终于查清了班得五倚仗有免死牌,横行霸道,鱼肉乡邻的罪行,并查清免死牌是太宗皇帝为感谢班得海救驾之恩而赐的,后来传到了班得五手上。为了找出免死牌,康熙让彩云回家和小桃红一起到班家秘室偷换出了免死牌。康熙提审班得五,他仗有免死牌,依然气焰嚣张,不想手中所持的免死牌是假的,被问斩,宋达安也被查处,大快人心。张鸣远为感昭雪用尽心血制紫砂送给康熙谢恩,康熙也制壶分送宜妃众人,内藏四字"国泰民安"。此时有报到,北方又生事,康熙风尘仆仆再踏征途为民分忧。

PS:没办法 太多了 只好给你网址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3664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24
下一篇2024-02-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