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梦溪笔谈》晏元现公为童子时········仁宗朝,卒至大用
原文: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之阙下,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僚择胜燕饮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自中批除晏殊执政莫谕所因,次日进复,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惟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加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译):晏殊少年时,张知白以“神童”名义把他推荐给朝廷,召至殿下,正赶上皇帝亲自考试进士,就命晏殊做试卷晏殊见到试题,就说“臣十天前已做过这样的题目,有草稿在,请另选试题”皇帝非常喜欢他的质朴不隐入朝办事后,当时天下无事,容许百官各择胜景之处宴饮,当时的朝臣士大夫们各自饮宴欢会,以至于市楼酒馆,都大设帷帐提供宴饮游乐的方便晏殊当时很穷,没钱出门游玩宴饮,就在家与兄弟们讲习诗书一天皇宫中给太选讲官,忽然皇帝御点晏殊上任执政大臣不知为什么皇上选中宴殊,转天上朝复命,皇上说:“最近听说馆阁大臣们都嬉游宴饮,一天到晚沉醉其中,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教 读书”晏殊上任后,有了面圣的机会,皇帝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语言质朴不拘,说“为臣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皇上因此更饮赏他的诚实,懂得侍奉君王的大体,眷宠日深仁宗登位后,得以大用(官至宰相)。
2 阅读《晏殊初仕》 一文,完成文后题目小题1:①正值、恰好 ②明白 ③更加 ④最终(4分,1分1个)(2)B(2分)
小题1:惟/殊/杜门与兄弟读书
小题1:①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因为家里贫穷,没有钱可以做这些事。
②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到鸡鸣与狗叫的声音。
小题1:文段中晏殊不隐瞒自己曾经做过试题,请求另出题;受命后老实说出不能去宴游的原因。可看出晏殊是一个质朴、诚实、谨慎、忠厚的人。
小题1:试题分析: “适 谕 益 卒”四个字在文言文中的经常出现,各句中都是在考查它们的常规意思。在课内文言文中都能找到它们的影子如"卒获有所闻"的"卒","曾益其所不能"中的"益"等
例句中的"于"可译为"给",A D中的"于"是"在"的意思,C中的"于"是"比"的意思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做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题,一定要牢记课外考查看课内的原则。用心想一想,都能在课内找到这此词的影子,这样词语就不难解释了。但是平时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的常规用法是必须知道的。尤其是文言文课文下面注解里面的词语。
小题1:试题分析:第一个是通假字,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字,解释时先指出通哪个字,然后释义。第二个根据语境可知是“道路”的意思。第三个“得到”,根据语境,译为“找到”更准确。第四个出自《晏子使楚》,原句是: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意思是: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病”的意思是“辱”。
点评:句子的停顿要坚持两个原则:(1)结构原则: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2)意义原则:即根据语意停顿,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还要坚持五个规律即(1)主谓之间要停顿(2)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3)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要停顿(4)发语词和关联词之间要停顿(5)古今异义词之间要停顿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直”“以”‘交通’等。“直”是通假字,通"只"只是的意思,“以”是因为的意思,‘交通’是交错相通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1:试题分析:“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这个语句体现了人物是个诚实的人,“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惟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句中的"谨厚”是"上"对人物的评价,也正是人物品质的体现由此我们根据这些关键词句不难得出答案
点评: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的。还要提取出文中的关键语句,或是别人对人物的评价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梦溪笔谈》中「诚实的晏殊」一文,开头是:晏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试题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在电视剧《国子监来了个女弟子》中卓文远第19集表白。
相关剧情:卓文远终于还是和桑祈开口表明心意了,但是桑祈早已心有所属,只是那个人并不是他。还没等桑祈回答,卓文远便自顾自继续道。
其实他心中清楚,桑祈和晏云之两情相悦,只不过他喜欢桑祈是自己的事情。说着,他拉紧了手里的弓,射中了一只狂奔的野兔。桑祈将弓箭转向一边,望着眼前的大树道,再好的猎手若是没有猎物的话,也会什么都打不到。
第20集剧情:
任命书上并无桑祈名字,虽然早就料到,但晏云之还是有些失望。这次科举,卓文远不仅拔得头筹,还被任命礼部侍郎,一时之间很是风光。几位学子连连夸赞,不由得提到了晏云之的教学水平,又听闻晏云之近日到桑府提亲,真可谓是事业爱情双丰收。
卓文远听闻此,心中满是不悦,急忙出言反驳,惹得那学子尴尬十足。迟迟不见桑祈踪影,晏云之只好询问闫琰。可闫琰正借酒消愁,哪里有心思考虑桑祈的去向。
苏解语不喜欢桑羽。
苏解语是汴京的第一才女,大家闺秀,名门中的典范,琴棋书画,还会诗词歌赋,她从小就喜欢晏云之,视晏云之为夫君的第一人选,又是哥哥的好友。
但是晏云之喜欢的是桑祈,处处暗中帮助桑祈,不单单是因为喜欢,而且桑祈还是他好友桑羽的妹妹,要多加照顾。
苏解语使的手段
苏解语借着母亲去世,跑到郊外为母亲守孝四年,这一举动看起来合情合理,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后来她回京后再次向晏云之表面心意说起,她其实是乘着这个机会先远离晏云之,让晏云之记起她的好,说白了就是欲情故纵。
只可惜这一招对晏云之无效。然后在回来的第一天看到晏云之对桑太尉之女桑祈不一样,为了桑祈,晏云之那样怕抛头露面的人竟然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登台演奏。这一刻,苏解语坐不住了,直接跟上去故意在言语上想让桑祈误会。
可惜桑祈是个神经大条的人,根本没有听出苏解语的言外之意,而且此时桑祈对晏云之也没有特殊的感情。但是一眼看穿的晏云之可就不乐意了,看到苏解语故意让人误导他俩有婚约,直接当面揭穿苏解语两人没有婚约,自己对她也没有其它感情。
很多时候,虽然我觉得一个人对你好,但我不一定知道那是爱情还是友情。
毕竟很多感情的界限是模糊的。繁华世界,有些人最擅长各种粉饰太平。他们不诚实,你很困惑。这样可能会误解友情,或者耽误爱情。
尤其是男人,对爱情的态度不是很明确。你无法理解,也无法理解他的内心。
你带着爱远走高飞,最后你害怕乌龙茶。即使是你的朋友也没必要这么做。可是,你不甘心,明明那么喜欢他,却不能放弃一个女人的矜持,主动去捅破这层窗户纸。
其实他不难发现,到底是爱情还是友情。如果一个男人经常对你表现出这些行为,他就不会把你当普通朋友,而是深爱着你。
其实有些感情一开始很单纯,不一定会往爱的方向发展。
但随着相处,逐渐升温。当一方明白其意图时,他/她可能不敢表达。毕竟,如果他/她被拒绝,他/她可能会受到伤害。
对于有些男人来说,被女人拒绝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所以会小心翼翼的掩盖起来,等着女人发现。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女人都是精致的,她们会被自己的感觉所迷惑。尤其是在喜欢的人面前,不了解就不敢贸然表白。
所以很多感情出了问题,最终失去了对方。这就是原因。其实一个人是爱你,还是只是把你当普通朋友,取决于你在他心里是否重要。
如果是普通朋友,男人可能会在乎你,但他会懂得保持两人之间的界限。如果你不告诉他什么,他一般不会轻易越境。
但如果他把你放在心里,他会把一切都放在心里。
剧中,国子监来了一个女弟子,桑琪想进国子监实现哥哥的遗愿。正巧颜的老朋友,他的哥哥,是任。因为以前女性没有地位,不能和男性一起学习。
起初,颜是的人,这也是因为她是一个老朋友的妹妹。她尽力帮助每个人,和每个人争论。
齐入国子监后,随着两人接触的增多,这种感情在燕云身上有了微妙的变化。他以为只是把桑琪当朋友,却忍不住关注她的一举一动。
当他听说桑琪有危险时,他默默地派人跟着她去了学校。无论她去哪里,他都会陪着她。但他不肯承认自己喜欢,桑琪。
颜有一个青梅竹马的女朋友苏婕妤。因为他以前未婚,而苏婕妤又暗中崇拜他,所以他一直取了颜未婚妻的名字。
所有人都认为他们的婚姻只是早晚的事,而颜从未被曝光过。
但是颜注意到他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哥哥,开始照顾他的妹妹。一开始和苏方言没什么关系。
在他看来,请不要拒绝与异性发生暧昧关系,以免产生误会。这是对爱情的尊重。
所以不管我是和他一起玩还是和他妈妈见面聊天,我和颜都会把我的意见直接传达给她。
感情上不拖沓,爱就是爱,不划清界限,才是负责任的男人的行为。
有些男人觉得女人在生活中处理感情的时候有些夸张,其实只是普通的异性朋友。
而女性的敏感往往是男性超越世界第一,与异性朋友的不当言行会引起女性的误解和妄想。
如果你的男性朋友想让你和异性朋友保持距离,断然拒绝异性的暧昧,只想和你在一起,不要那么疑神疑鬼,他已经深深爱上你了。
他没告诉你。一个是胆小,一个是没有遇到合适的时机。
我读过一个故事。因为大学毕业后,邻居跟他结婚了,有了孩子。
之后,女儿拿到了硕士和博士学位。这时,她开始后悔自己的选择。因为丈夫只有高中学历,两人几乎不会说普通话,所以离婚了。
但是,她老公不但没有怨恨她,还干脆和她结婚了,把一半的财产都给了她。
他做到了。“我就知道你不是池塘里的什么东西。能陪我走过这一生,生儿育女,我很感激。
我不会后悔第一次学习的决定。因为我爱你,我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什么是真爱?有些人经常说山盟海誓,甜言蜜语,其实想成就你的人是真的爱你。
生活中总有男人。或者我喜欢女的,但是如果他的工作人员都比她好可能有点难。对于一个男人来说,自己的女人超过自己是一种耻辱。
所以他想为她花钱。我觉得她是金丝雀,但我不想在她的生活中帮助她。
在燕桑琪的公司里,已经做了很多努力来促进她的进步。有好几次他遇到危险的时候,他都觉得如果自己不能走到她身边,她就有自救的能力。
所以他二叔就算打破不收徒弟的誓言,也能给她争取到学武的机会,为她铺路。
一个男人再怎么甜言蜜语,也打不过他为你献出生命的手臂。这样的男人才是真爱。
但是,男人不能把爱情当成人生最重要的东西。
但是,如果一个男人爱一个女人,他会站在她的立场考虑很多事情。
他想让她有足够的安全感。希望她有能力在这个世界上独立生活。
被爱情束缚的女人很单纯,真正爱你的男人却希望他踩在自己肩膀上。请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如果男人把这些事情进行到底,他们就不再怀疑。他不把你当朋友。我真的爱你。
ticle>
第14集。在剧中晏云之约桑祈山湖边,暧昧地亲吻桑祈,向桑祈表白。桑祈心花怒放,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拉着晏云之再亲一次。晏云之高兴地抱起桑祈亲吻,两人心意相通,很是甜腻,正式在一起。晏云之和桑祈河边拥吻出自电视剧《国子监来了个女弟子》,是由许佩珊执导,赵露思、徐开骋领衔主演,任豪、安泳畅、敖瑞鹏、李星瑶、杜煜等主演,张月特别出演的校园古装网剧,该剧于2021在9月22日在腾讯视频,优酷播出。该剧改编自花千辞所著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大司马桑公的独女桑祈为了完成赌约,决定进入国子监,和青梅竹马的好友卓文远等少年公子们成为了同窗,也成了国子监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女弟子的故事。此剧依靠别出心裁的剧情深受大众喜爱。
宋 晏殊《蝶恋花》
一、
《蝶恋花》是北宋仁宗朝丞相晏殊的一首名词,这首词,经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把其中的句子“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列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境界”的第一境界之后,更是人尽皆知宋词中的佼佼者!词的意旨也明确得很,似乎并不需要再作解释。但我读了不少现代大多数的词学名家的解释后,总觉心有未安,非要把心中要说的话写出来不可。现在,先让我们来欣赏这首词。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二、
在解释这首词之前让我们先看看作者。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抚州市)。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深获真宗的赏识而赐同进士出身。后复试,擢秘书省正字,尽阅秘阁藏书,学问益博。迁翰林学士,深为真宗所倚重,《宋史》本传载曰:“帝每访殊以事,率用方寸小纸细书,已答奏,辄并槁(应高上木下)封上,帝重其慎密。”仁宗继位后,更加信任他,历居要职。庆历中,更晋官至集贤殿大学士,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文武二职的宰相)。一年后罢相,贬为工部尚书,接着出任颖州、陈州、许州等地的地方官,后升任兵部尚书。六十四岁病逝,仁宗虽亲临丧事,但以不视疾为恨,特罢朝二日,死后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仁宗亲篆其碑曰:“旧学之碑。”
晏殊高才硕学,识见过人,知人善任。1027年,他留守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时,鉴于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于是“大兴学校,以教诸生。”延范仲淹以教生徒,吸引贤才,当是时,四方求学者咸集,其后显身于场屋与朝廷的,大多出于此。除范仲淹外,韩琦、富弼、欧阳修、宋祁等历史名臣,都出自他的门下。一时间把五代以来荒废已久的教育事业很快地振兴起来,一方面为国兴学,并且另一方面也为国养才和储才。
除了在教育上有所改革外,《宋史》也提到两件事显示出他的高超识见。本传说:“仁宗即位,章献太后奉遗诏权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决其议者。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垂帘听之。皆毋得见。议遂定。”另一事是:“陜西方用兵(指西夏寇边),殊请罢内臣监兵,不以阵图授诸将,使得应敌为攻守,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备战斗。又请出宫中长物助边费,凡他司之领财利者,悉罢还度支。悉为施行。”足见他真是识见超群,文武全才。
他在文学方面的贡献也是多方面的。能诗善词,文章瞻丽,四六文、书法无不工。《宋史》本传说他“晚岁笃学不倦,文集二百四十卷,及删次梁陈以后名臣述作为集,选一百卷。”现尚存世为《珠玉词》及清人所辑的《晏元献遗文》。又编有类书《类要》,仅存残本。
他的词风继承五代,深受冯延己的影响,工于造语,写景言情均属上乘。一般评论认为他的词作内容贫乏,这是很不公允的。因为词在当时仍以写景抒情为主调,一直到了范仲淹才开始将边愁融入词作中,但也未能蔚以成风。冯煦《蒿庵论词》说得比较平实。“晏同叔去五代未远,馨烈所扇,得之最先,故左宫右徵,和婉而明丽,为北宋倚声家初祖。”要而言之,他在宋词的地位是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位置上,并对欧阳修、晏几道有一定的影响。他一方面吸收了《阳春集》的清丽蕴藉,另一方面又避免了《花间集》的浓艳纤巧,足见他在取舍之间从而形成自己特定的词风,论者誉其“导宋词之先路”,诚为恰当的评论!
三、
对作者晏殊有了一个基本认识后,我们便可以进一步去探究他这首词的确切意旨了。这首词的主题是写离别以及离别后的伤痛。明显地,跟他离别的人是一位女性,而且是一去无回,也未曾留下地址。整首词所写事件发生的时间就在昨天黄昏到今天的清晨,并且事件的直接结果是让晏殊澈夜无眠与悲痛无已。“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给人带来的苦楚,它的光辉斜斜地照射入诗人红红的门内,直照到破晓时分。诗人晏殊失恋了,对方离他而去,他连月亮也怪罪起来了。是不是正因为他深深爱着对方,但对方却离他而去,才引发出这深深的伤痛?“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这是稍后一点儿另一位词人欧阳永叔的名句。诚然,假如你在情感上没有深陷进去的话,离愁也只不过是淡淡的一种无可奈何而已!当前真实的悲痛,不正因为是无法自拔的一往情深所引致的吗?那又干风月底事?也正因为是澈夜无眠,他见证了清晨门外栏杆旁笼罩在一片惨雾愁烟中的菊花,见证了哭泣的兰花叶尖上的泪珠(露珠),见证了横梁帷幕上双双的燕子竟因为才刚刚有点儿初凉却不辞而别。这一系列清晨的秋景居然是这般的令人神伤!但是,还不止如此而已,下面才是诗人晏殊要真切表白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门前原先是绿意盎然的一棵树,现在经秋日的西风在昨夜一吹之后,竟然开始凋谢了。树经受不起西风的轻寒,开始凋残萎谢,而人呢?他在词里真的只是说那棵树吗?不是的,他客观地说的是树而主观地说的却是人-他自己。原先跟她在一起时是快乐的、幸福的,充满着人生希望的,现在她却离他远去,对他来说,正好像秋日的西风对一棵碧绿的树所造成的摧残一样,一下子便生意尽失!失去了她,人生还有什么乐趣?这便是古今中外所有的失恋的人共同的实感。借树喻人,在晏殊稍早一点的五代词中李后主便用过,他在亡国之后被禁闭起来,在他的词中说:“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注)那棵寂寞的梧桐树不就是李后主本人吗?孤孤单单地在深院里而与外界清朗的秋天隔成两个世界。在这儿,晏殊显然继承了李后主相同的手法,并且同样是登楼,同样是秋日就更明显不过了。然而他仍不完全死心,独自登上高楼眺望远处,天涯望断,盼望她会回头,盼望她会回心转意!这里用了个“独”字真是高妙,首先是响应前面双燕而形成对比,显示出当前的他是如何的形只影单,进一步更刻划出他那了无生意的形躯攀上高楼的企盼与企盼的失落而产生的内心孤寂凄苦。答案是清楚不过的,对方昨天离他而去后并没有再回头。诗人晏殊很想把内心对她的思念和苦楚写在信上告诉她,这儿彩笺和尺素指的都是信,重复地说出,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我想写信给她啊!我想写信给她啊!但是,她已下定决心不再理晏殊了,并没有留下地址,离开了这伤心地而远适他方。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向她剖白呢她又会去什么地方呢?“山长水阔知何处?”-这是晏殊内心中兴起的另一个疑问。独自站在高楼上,天涯望断,然而只眺望到山河远隔,而人呢?“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她已远去,不曾留下地址,这就是他们的悲哀!事件发生在约九百多年前北宋初期,我仍可读出晏殊当时的悲痛!
那个女孩子是谁?她叫什么名字?他们为什么会分手?这发生在晏殊当宰相之前还是当了宰相之后?他在哪儿认识她的?她干什么的?我细读了《宋史晏殊传》和查核了许多书籍,但完全找不出任何线索!然而这很重要吗?重要的恐怕是晏殊曾为这一件事深深地痛苦过,并且在他的其它词作里也表达出同样的失落与后悔,我觉得,这已足够。所谓的足够,我的意思是我们距离他所处的时代已九百余年,仍能感受到他那份苦楚、无奈与后悔!读晏殊的这首词,我真切地验证了他当时澈夜无眠和伤心流泪的情景。他既然那么爱她,为什么不娶她为妻?我也曾兴起过这样的疑问。然而,人生似乎总有一些非个人所能掌控的东西,又似乎不是,而是双方的特殊性格铸塑了这特殊的悲哀,谁又能说得清楚?我相信他们再也没有重逢,这憾恨便变成了他们心灵深处的永恒!
四、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见出晏殊当时内心的悲痛。西风之凋碧树正充尽地道出那离别对他生命的冲击。有趣的是叶嘉莹女士却有完全不同的了解。叶女士在她的《嘉陵谈词》书里《谈诗歌的欣赏与人间词话的三境界》一文中说:“在台湾,四季无鲜明之变化,此三句词所表现之境界颇不易体会得到,而在大陆的北方,每当玉露凋伤金风乍起之时,草木的黄落变衰是一种极其急促而明显的现象。长林落叶,四野风飘,转眼间便显示出天地的高迥。新寒似水,不仅侵入肌骨,更且沁人心脾。偶尔登高望远,一种苍茫寥廓之感,会使人觉得爽然若所失。”显然叶女士未读懂此处以树喻人之词旨!我出生于广州,成长于南中国的香港,在台湾读大学。大学时期对她的说法信以为真,后来长期居住在纬度极高的北欧始知其不然!每年的观察,都没有发现西风一夜之间凋碧树的现象,而是渐进式的。显然晏殊只是透过文学的手笔借树以喻人,说出自己内心的冲击而已!叶女士花了这么多华丽的辞藻去解说,正显示出她未正视晏殊内心之真实感受!
在她同一书中,有《大晏词的欣赏》一文,见解则更是新奇,她把晏殊归类为“大晏乃是一个理性的诗人”。在该文里,她说:“一般说来,诗人的性格可大别为两种:一种是属于成功的类型,而另一种则是属于失败的类型。属于成功的一型,就性格而言,可以目之为理性的诗人,而属于失败的一型,则可目之为纯情的诗人。”这种说法显然犯了两重错误。第一是哲学术语的滥用。第二是用成功型与失败型去区分诗人的“性格”为两种类别显然不合常理。假如以这观点再跟诗人的事业成功或失败产生一个必然的关连则更牵强。因为事业成功的诗人并不能保证其它方面就无挫折,尤其像感情一类的波折!这就会引致悲伤。而事业失败的诗人,也可能会在其它方面有所获,这就会引致快乐。并且,我们只能说某种某种的性格较易导致成功,或某种某种的性格较易导致失败等。而相反地用成功型或失败型去说一个人或诗人的“性格”则未之或闻!再由此进一步去推演出“理性的诗人”与“纯情的诗人”就更缺乏说服力了。至于理性一辞,依康德,可划分纯粹理性与实践理性,前者是理性的思辨使用,后者是理性的实践使用。不知叶嘉莹女士采取那一种?还是另有其它?显然,叶女士作这种区分受到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把诗人区分为“主观之诗人”与“客观之诗人”的误导。她在该文中也承认这一点。现在就让我们检查一下王国维先生的说法。《人间词话》里说:“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越深则材料越丰富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越浅则性情越真,李后主是也。”
首先我愿意指出王国维先生这一段话有两点错误。第一、《水浒传》、《红楼梦》的作者根本就不是诗人,更不是什么所谓的客观之诗人,他们是小说家。小说家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于创作小说当然是有利的条件之一,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还要看是写那一类型的小说。我看不出吴承恩、曹雪芹与诗人或客观之诗人有什么关系。第二、是哲学术语的滥用。“主观”、“客观”可以这样随意使用?是知识论的还是形上学的抑美学的使用?王国维先生没有界定。在《人间词话》里也就使用了一次而已。我们同情地了解他的上下文,可知他无非主要想说明“抒情”与“写实”各有不同的偏重罢了,何事于主观、客观?难道真的加上一些高来高去的哲学术语就更引人入胜或增加说服力?显然,叶嘉莹女士未经批判地将王国维先生的“主观之诗人”发展成“纯情的诗人”,而将“客观之诗人”发展成“理性的诗人”。她更把晏殊归类于“理性的诗人”之列!并据此把晏殊的一些作品作出了符合她的设定下之奇特解释。像晏殊的《浣溪沙》:“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惜眼前人。”同样的一句“不如怜惜眼前人”,在晏殊的《玉楼春》又出现了。“不如怜惜眼前人,免使劳魂兼役梦”,依我的了解,晏殊深切地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好好珍惜对方(可能跟《蝶恋花》里说的是同一个女孩子!)现在徒然地哀叹山河远隔,落花风雨,以及弄得现在魂劳梦役的,这又何补于事?为什么非要等到眼前的人真正地离他而去了他才会真正的觉悟?他才觉察出这是何等的愚昧?我想他心头里一直发出的话就是:“何必当初!为什么会这样?”但是,叶嘉莹女士却有完全不同的意解。由于她认定了晏殊是“理性的诗人”,所以她在同一文中如此解释说:“如满目一句,除念远之情外,它更使读者想到人生对一切不可获得的事物的响往之无益。落花一句,除伤春之情外,则更使人想到人生对一切不可挽回的事物的伤感之徒劳。至于不如怜取眼前人一句,它所使人想到的也不仅是眼前的一个人而已,而所该珍惜把握的现在的一切。而大晏在另一首玉楼春词中也曾有句云:不如怜取眼前人,免使劳魂兼役梦。由此一句之重复使用,我们更可以体认出来大晏之所屡次提到的眼前人,实在只是表现了大晏的一种明决的面对现实的理性。”确然无疑地,叶女士是先预设了一种看法,再由这种看法去解释晏殊词的内容,才会产生出如此异于正常的理解!很像晏殊变成了理性的诗人后,他的悲痛也变成了是理性的了。有理性的悲伤吗?叶女士在同一文中如此说:“我以为在正中的伤感中,有着执着的热情。在六一的伤感中,有着豪宕的意兴。而在大晏的伤感中,所有的则是一种旷达的怀抱。”固哉!这真是深文罗织啊!读晏殊的《蝶恋花》,相隔整整九百多年,他真实的伤痛,我仍能体切地感同身受,而叶女士在其所谓的“理性的诗人”的导引下,竟漠视别人的悲痛也如此!这正显示出她从未理解以树喻人之词旨实彰彰明甚。肯定地,理性的诗人是子虚乌有的。那么,你认为世界上会有客观之诗人吗?他又是谁?
(注):晏殊另一首词《采桑子》如此写:“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眬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手法与此相似,显然脱胎自李后主。
附:
王国维的“三重境界”说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以诗人的灵动,美学家的敏感,哲学家的参悟,串联了晏殊的《蝶恋花》,欧阳修的《蝶恋花》,辛稼轩的《青玉案》三首词中的三句话(这三句话即:“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把本来不相干的这三句名言连缀成“三重境界”之说,将历史上无数大事业家、大学问家成功的秘密结晶于文学意象之中。
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昨天晚上,猛烈的西风刮来,碧绿的大树上,一片一片树叶凋落。有一点迷茫,有一点凄凉。这是一种变化的意象,时序在变,物象在变,世事在变,心态也在变。在“一叶”的飘零中觉察到秋的到来,“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仿佛看到了秋后的冬以及紧接着的烂漫的春。
第二境重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一种执着地在既定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追求真理,而为之“不悔”,而为之“憔悴”。这里不仅有躯体上之苦乏,亦有心志之锤炼,甚至如王国维所说的可以“不悔”到“牺牲其一生之福祉”。
第三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元宵佳节,游人如织,灯火如海,鲜花如潮,就在这样的情景千百度地寻觅,可怎么也找不到,最后在蓦然的一次回首时,却发现佳人就在灯火阑珊处。换言之,寻找到方向对头的道路,又执着地追求,经过千辛万苦,最终豁然开朗,求得“真”与“是”,从而将自己的发现汇入真理之长河中,这是何等的欣慰!
他并不喜欢宋佳音,卓文远一直以来喜欢的都是桑祈,两人是从小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但是桑祈和别人打赌进入了国子监, 因为她的无心之举,反而推动了自己和晏云之之间的感情进展,桑祈和晏云之两人终成眷属。卓文远并没有得到心爱的女孩,后来他为了政治联姻娶了宋佳音。
他和宋佳音两人之间并没有感情,在桑祈和晏云之两人的感情突飞猛进的时候,最难的要当属男二号卓文远了,他是比男主角更早认识桑祈的,他一直陪在桑祈身边,渴望有一天自己可以娶到心爱的女孩,但是没想到中途没等他到表白桑祈,女主角就被晏云之截胡了。
相比起男主角晏云之来说,卓文远的魅力丝毫不逊色,他从小就陪伴在桑祈的身边,桑祈的性格非常跳脱,经常做一些无厘头和匪夷所思的事,但这些在卓文远看来都无伤大雅,他很耐心也很用心的包容着桑祈,无论桑祈做任何看上去不符合常理的事,他都会用心包容并且纵容着她。
但只可惜桑祈只将他当成好朋友,卓文远为了挽回桑祈做了很多错事,包括听他姑姑的话,他也为了家族选择隐忍自己的感情。当女主角的感情稳定之后,卓文远就开始黑化了,据悉最后他会给男女主角造成一定的感情阻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