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英雄互娱研运的首款次时代TPS 海战 竞技手游《巅峰 战舰 》自去年上线PVE舰队副本以来,通过真实还原的二战著名历史战役以及充满挑战的boss,获得无数玩家好评。今日《巅峰战舰》在舰队PVE副本玩法的基础上,新增“舰队竞速”功能,记录舰队在副本中的巅峰时刻。同时新增两位指挥官,独有的技能将为瞬息万变的战场带来更多可能。
舰队PVE竞速挑战 成就最速通关殊荣
在《巅峰战舰》PVE舰队副本挑战中,高难度的副本不仅需要玩家有精湛的个人操作,同时更考验队友之间的配合。舰队在通关副本后,将会获得丰厚的奖励。现在舰队之间对于副本挑战的重点,也将从通关变为如何最速完成挑战。在新版本中,全新上线了舰队竞速系统,该系统会记录舰队通关副本的时间。为记录这一荣誉时刻,游戏内还将设置最速通关排行榜,彰显舰队实力。同时最速通关副本的舰队还将获得丰厚的道具奖励。各位舰长赶快组建一支强大舰队,向副本最速通关发起挑战吧。
全新传奇指挥官登场 战场局势由你掌控
《巅峰战舰》在上一版本中增添了“传奇指挥官”系统,玩家在获得该指挥官后,将可以使用该指挥官的专属技能。在今日更新的版本中,再次新增两名传奇指挥官,分别是吕特晏斯,以及卡尔邓尼茨。首先吕特晏斯是德国传奇战舰俾斯麦的指挥官,在游戏中,他的技能可以带来大幅提升侦测范围的效果。在战局中,洞悉敌人位置,是玩家战略部署的关键,在合理的时机释放该技能,将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战略效果。
另一位传奇指挥官是玩家熟悉的潜艇“狼群战术”创始人,卡尔邓尼茨。在游戏中,该位指挥官将继续发挥他在潜艇方面的天赋。卡尔邓尼茨的技能是可以大幅提升潜艇在水下的时间,并且提升航速和鱼雷速度,成为战列舰以及航母的噩梦。
此次《巅峰战舰》全新舰队竞速系统的上线,将各大舰队PVE副本的挑战难度上升了一个新的层次,各大著名舰队将会向副本的最速通关发起冲击。同时新上线的两位海军名将也为战术带来更多变化。各位舰长赶快下载游戏,在手机上来一场真正的海战吧。
《碧蓝航线》胡德背景故事是什么?,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想知道关于《碧蓝航线》胡德背景故事是什么?的信息,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下面小编带给大家有关《碧蓝航线》胡德背景故事是什么?详情,一起来看看吧~
玩《碧蓝航线》的小伙伴们,多少对于自己喜欢的舰娘的现实历史背景故事想要有所了解吧,胡德高贵优雅的**姐,隐藏巨乳。皇家金皮战巡,改版后技能优秀,皇家窑子队主力输出之一。那么历史上的胡德号表现如何呢?那就请欣赏由小编带来的《碧蓝航线》舰娘历史背景故事大全之胡德篇!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是为皇家海军建造的最后一艘战列巡洋舰,也是唯一一艘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她的名字来自于18世纪时的海军上将萨缪尔·胡德(Samuel Hood)。胡德下水后长达20年的时间里她都是世界上最大最强的战舰,她被称为全能的胡德(The Mighty Hood)也反映了她的地位。
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最初作为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的改进版本进行设计,工作开始于1915年,在德国开始建造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后,皇家海军大舰队(Grand Fleet)的指挥官约翰·杰利科认为皇家海军不需要更多战列舰,并且现役的战列巡洋舰不如德国的新造舰,于是倾向于更改新设计为有高航速的战列巡洋舰。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就此诞生,原设计具有15英寸(381毫米)主炮和160000匹马力,使340000吨战舰可以以32节的速度航行。1916年4月,胡德、豪、罗德尼三舰的建造订单下达,4号舰安森的订单在6月下达。
1917年早期,由于人工和资源需要被用于建造和修复被德国U艇威胁的运输船,另外三艘海军上将级的建造被暂停。由于胡德非常接近于完成,她的建造得以继续以防止德国建造出新的战列巡洋舰。一战结束后另外三艘海军上将级的建造被取消,使胡德成为唯一一艘建成服役的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
胡德在1918年8月22日下水,1920年5月15日服役,在随后的20年里都是皇家海军,以及世界上最大的战舰(直到俾斯麦号下水)。满载排水量47430吨,全长860英尺(约2623米),最大航速28节,乘员1325人。装备4座双联15英寸MK I型主炮,12门55英寸(140毫米)副炮,6具固定鱼雷发射管。到1941年改造鱼雷管和部分副炮被拆除以升级防空火力。
胡德本来的设计就有较低的干舷高度以达成高速指标,后续增加的装甲防护则进一步提升了吃水,使胡德的艉甲板距离水面极近,在不良海况和天气下海水很容易漫入船舱,导致舰上水兵生活状况不甚如意,这也给胡德带来了另外一个别称:皇家海军最大的潜艇。
历史上的胡德号:
大战之间
服役后不久,胡德就成为了大西洋舰队战列巡洋舰队的旗舰。1923年9月,胡德和反击以及第一轻巡洋舰队出发进行环球航行,自西向东经过了巴拿马运河。这次航行旨在向英国各个自治领展现皇家海军的强大,提醒他们对于英国海上霸权的依赖性,以鼓励他们为英国提供资金,舰艇和设施。舰队在10个月的航行后于1924年9月返回母港。之后胡德每年参加地中海舰队的演习,这个惯例一直维持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从1929年5月到1931年3月,胡德接受了一次大规模改造。
1935年1月23日,胡德和声望相撞,随后胡德进行了一次大修。同年8月,胡德参加了纪念乔治五世继位25周年的海上阅兵。
胡德原本计划在1941年接受大规模现代化改造,换装新的锅炉和涡轮机,新的副炮和防空炮,并改装强化装甲。由于20年不间断的活跃服役,战舰有很多损伤,亟需大修,举例来说舰上的冷凝器效率已经低到不足以产生足够的水分给舰上生活使用,,蒸汽管道多处泄漏导致舰上制暖系统无法使用,这还导致战舰无法达到设计的最高时速。然而随着大战的爆发,皇家海军不可能把胡德除役进行改造,因此胡德并没有像其他一些一战时期的战列舰一样接受现代化改造。
二次世界大战
大战初期胡德主要被部署在冰岛和法罗群岛附近,她的任务是保护商船队,并阻止德国伪装巡洋舰和破袭舰队突破封锁进入大西洋。1939年9月25日,舰队被德国轰炸机攻击,胡德被一发250千克炸弹命中。1940年4月到6月她接受了维修和改造。
1940年七月,胡德和皇家方舟号航母组成的舰队参与了米尔斯克比尔港海战。法国投降后,英国海军部要求法国交出麾下的舰艇以防止她们落入纳粹手中然而真的不是趁机坑法国吗,法国方面拒绝后皇家海军向停泊在港口的法国舰队开火。交火中胡德命中了敦刻尔克号战列舰。胡德自身在全速回避鱼雷时损坏了她的锅炉。经过短暂的维修后,同年10月胡德出航拦截德国的袖珍战列舰舍尔海军上将号,12月又被派出寻找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不过两次任务都无疾而终。
丹麦海峡海战
1941年5月,德国最新的战列舰俾斯麦号出航,胡德和新近服役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被派遣追踪德国舰艇,防止她们突破进入大西洋袭击商船。5月23日,诺福克和萨福克号重巡洋舰发现了俾斯麦,次日胡德和威尔士亲王在格陵兰岛和冰岛之间的丹麦海峡与德国战舰遭遇。
凌晨5点52分英舰率先开火,胡德向领头的德舰欧根亲王开火在遭遇前俾斯麦的雷达由于一些原因损坏,所以欧根亲王移动到队形前方以便使用雷达提供侦查,德舰在5点55分反击,集中攻击胡德。胡德的两个烟囱之间副炮和防空炮的弹药储备被击中起火。大约6时,胡德左转20度以允许后部炮塔开火,此时胡德被俾斯麦的第5轮齐射命中。其中一枚炮弹似乎命中了桅杆顶上的观瞄平台,鉴于飞散到甲板上的碎片和尸块的数量。一束巨大的火流从主桅杆的附近喷涌而出,紧接着后弹药库被引爆,完全摧毁了船艉部,并把战舰切断成两段。胡德在3分钟内完全沉没。她的舰艏近乎垂直下沉,是最后沉入水中的部分。1418名船员随着胡德沉入海底,只有3人生还,在沉没2小时后被驱逐舰Electra救起。在沉没海域水面虽然有大量的残骸,却没有看到尸体。
时候调查提出了多种可能性,最终得到接受的理论认为,其中一个4英寸火炮的弹药储藏先被引爆,这个爆炸破坏了主炮弹药库的舱壁,引爆了主炮的弹药,摧毁了战舰。虽然到底由什么引爆了4英寸弹药已经不得而知,因为爆炸发生的区域已经被完全破坏。
2001年,英国广播公司第四频道出资搜索胡德和俾斯麦的残骸,用于其纪念战斗60周年的纪录片中。俾斯麦和胡德的残骸先后在战斗海域内被找到。胡德和大部分残骸分散在两片区域内,舰首部分向左倾覆,船舯倒扣,船艉则以一定角度从海床翘起,可以观察到船舵仍然保持在20度转向的位置,说明战舰最后的转向命令确实被执行。船舯的一部分缺失,被认为是弹药爆炸留下的痕迹。
2002年,该海域被英国政府宣布为战争遗址,受到军事遗址保护法案的保护。2012年,英国政府批准将胡德的舰钟打捞上岸。最终于2015年,考察队成功取回胡德的舰钟,在维护复原后,被置于皇家海军博物馆展出到2016年5月。
战列巡洋舰?快速战列舰?
由于全世界事实上只有皇家海军曾经大规模使用战列巡洋舰,对于战列巡洋舰如何定义并没有准确的说法。尽管从官方定义上,胡德一直是战列巡洋舰,但是近代一些观点认为胡德应该被分类为快速战列舰,因为从设计角度来说,胡德拥有和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相同的火力和防护,但是航速要快很多。美国的海军高层大为欣赏胡德的设计,不过也称她为快速战列舰,甚至提出美国应该也建造类似设计的快速战列舰。不过事实上美国仍然延续之前确立的标准战列舰设计思路,设计了较慢航速但是防护优秀的南达科他级战列舰,以及轻装甲高航速的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两级战舰都因为华盛顿海军条约取消建造。直到二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才放弃标准战列舰设计,重拾快速战列舰思路,设计了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以及后续舰级。
虽然胡德的防护性能吸收了日德兰海战的经验,但是受限于她的前日德兰时期的设计,改造后的防护也无法跟上武器和弹药技术的进步,尤其随着1920年后新一代装备16英寸主炮的战列舰的建成,防护上的劣势更加明显。海军部深知这一点,因此始终把胡德作为战列巡洋舰来使用。在她的生涯晚期,二战时期的新造快速战列舰在装甲防护上已经优于胡德,不过仍然少有装备重火力(15寸及以上)的战舰能追上俾斯麦的速度。
在游戏中胡德是立绘中的佼佼者,本来被吐槽的贫乳已经在夏日皮肤中得到了解决(原来是隐藏巨乳)。改版后实力也加强了,游戏和现实都呢么给力的她各位还不给她买个皮肤,让你的皇家窑子队在战场上所向无敌。您就是指挥官吗,贵安。皇家海军的荣耀——胡德,与胜利一同来到您的身边!
《碧蓝航线》俾斯麦选择什么装备好?,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想知道关于《碧蓝航线》俾斯麦选择什么装备好?的信息,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下面小编带给大家有关《碧蓝航线》俾斯麦选择什么装备好?详情,一起来看看吧~
《碧蓝航线》俾斯麦装备推荐。碧蓝航线在7月20号左右建造池就要加入新的金皮战列舰俾斯麦了,很多指挥官在得到舰娘后不清楚用什么装备好,下面就让铁骨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俾斯麦用什么装备好吧!
综述:
俾斯麦作为战列舰装备为主炮,副炮,防空炮和设备。主炮副炮分三种弹药类型,不推荐通常弹,在穿甲弹和高爆单之中进行选择。
高爆弹和穿甲弹的区别在于,高爆弹有概率点燃,对轻甲目标伤害加成,对重甲目标伤害减少;穿甲弹则是对重甲目标伤害加成,会穿透多个目标造成伤害,对轻甲会过穿,伤害-50%。
所以显而易见,轻甲敌人多的时候用高爆弹,重甲敌人多的时候用穿甲弹。
主炮选择:
穿甲类推荐:
1双联装406mm主炮MK5T3
特点:伤害高(所属科技箱——克洛希德)
2双联装381mm主炮T3
特点:装填快(所属科技箱——威斯克)
高爆类推荐:
1双联装406mm主炮MK6T3
特点:伤害高(PVE可以无脑选择)(所属科技箱——克洛希德)
2410mm连装炮T3
特点:装填快(所属科技箱——藏王重工)
副炮选择:
这里只推荐155mm三连装炮T3
(所属科技箱——藏王重工)
防空炮选择:
PVE无脑选择八连装40mm"砰砰"炮T3
设备选择:
方案一:双链式装弹机
(以装填速度为主)
方案二:链式装弹机+火控雷达
(以输出和命中为主)
三舰性能对比(1寸=33CM):
蒙大拿:
速度:巡航15节,全速28节
续航力:15000海里/15节
装甲:
侧面装甲: 大于16吋
防水隔壁: 大于18吋
炮塔防盾: 大于18吋
舰桥装甲: 大于18吋
甲板装甲: 大于6吋
主炮:4座三联装16英寸MK7火炮
-----------------------------
长门:
最高航速:264节,改装后25节;
续航力:5500海里/16节,改装后10600海里/16节;
武备:8门4座双联装410毫米/45倍主炮
装甲:
侧舷装甲带:305毫米
炮塔正面:356毫米(改装后457毫米)
炮塔顶部:127毫米(改装后250毫米)
装甲甲板:75毫米(改装后甲板75~127毫米)
司令塔:336毫米
-----------------------------
俾斯麦
航速:308节
续航力:8525海里/19节,9500海里/16节。
武备:8门双联装380毫米/52倍径(按英国标准是48倍口径)SKC34主炮;
装甲:
主侧舷装甲320毫米;
双层装甲甲板,上装甲甲板50-80毫米,主装甲甲板80-120毫米(布置在第三甲板位置,与主舷侧装甲一同重叠在弹道上);
主炮炮塔130-360毫米,炮座340毫米;指挥塔350毫米;防雷装甲45毫米。
===============================
对抗分析:
技术设定在二战水平,不考虑鱼雷、导弹、俯冲轰炸机。
双方同时进入战场水域。
由于蒙大拿是未建造企划,没有实战参考;分析基于长门和俾斯麦的作战经历参考。
日本海军普遍拥有雷达、火控设备性能低下不可靠的诟病,虽然后期改装安装了雷达系统,但只能说长门号的雷达还是基本上等同于瞎子,基本还是靠炮手和侦察机来发现敌舰,校准炮线。因此,在先期索敌上存在劣势。
俾斯麦的建造技术水平很高,俾斯麦级的KCn/A装甲抗弹性能大约是美国依阿华(IOWA)级的ClassA装甲的115-120%,而日本大和级(YAMATO)的VH装甲抗弹性能只有美国ClassA装甲的84%(以测试样品来说如此,但并不一定是所有产品)。同时,俾斯麦配备有雷达系统;在实战中,俾斯麦秒杀胡德的战斗充分表明,其具有优秀的射击精度。但是,其电子元件毕竟在技术水平上落后于蒙大拿级,因此,在先期索敌上仍不具有优势。
在射程上,拥有16'口径的蒙大拿级显然具有优势,先敌射击的优势加上出色的火控系统,如果在18KM外形成跨射或直接命中的话,可以直接把长门打瘫在海面上;即使首发齐射未命中,长门的机动性能并不优秀,全速脱离或机动规避也难以逃脱噩运,因此可以说,如果不从指挥官的战略角度,而从单纯的进入战场“PK”角度而言,长门基本上不具备实力,可以基本忽视其战力。
接下来就是蒙大拿和俾斯麦的对决,蒙大拿的射程较远,不过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俾斯麦的炮虽然只是15'口径,不过穿甲能力不容小觑,并且其最大航速高于前者,使得前者无法利用射程优势进行打击。在视距对射的时候,两舰都拥有较高的命中精度,蒙大拿的主炮在18288米时穿甲威力为521毫米,可以确保撕开俾斯麦的所有装甲;而俾斯麦已知击穿的装甲未一战后老式的英12'装甲,没有证据表明其可以击穿威尔士亲王的145'侧甲,所以,能否对前者造成致命性伤害还未可知。
======================================
因此,最终的胜利者应该是蒙大拿级;但是,如果未命中锅炉,以俾斯麦的航速应该可以甩掉蒙大拿,撤出战斗。
但是,战场上瞬息万变,战术安排,天气情况 ,哪怕一片云都能扭转战局的胜负;并不是说长门和俾斯麦并没有胜算,也不是说蒙大拿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轻松碾压。但是,就技术水平对比的话,应该是这个结果无误。
以上。
1936年7月1日,“俾斯麦”号战列舰在B&V造船公司位于汉堡的布隆·福斯(Blohm&Voss)造船厂的9号船台上铺设龙骨,正式开工建造,建造编号为BV509。船体的建造工作于1938年9月完成,并开始转移到下水道上。1939年2月14日情人节,“俾斯麦”号战列舰举行了下水仪式。
“俾斯麦”号的下水仪式非常隆重,元首希特勒及大小官员数千人参加,并请来了俾斯麦的孙女多萝西亚·冯·洛伊文费尔德女士,由她将她的祖父——著名的铁血宰相奥托·冯·俾斯麦——的名字命名给新战列舰。当天13点30分,“俾斯麦”号顺利下水。这是德国第四艘以俾斯麦的名字命名的军舰,第一艘在1877年,是一艘小型的海防舰;第二艘在1897年,是一艘巡洋舰;第三艘在一战期间,没有建成。
“俾斯麦”号下水后经过18个月的舾装,于1940年8月24日正式加入海军现役。1940年9月15日前往基尔湾开始服役后的测试工作,不久返回B&V造船厂进行最后的设备调整。1941年3月6日起到波罗的海进行训练工作,并开始形成战斗力。随后一直在波罗的海停留,直到1941年5月参加“莱茵演习”作战为止。
突破大西洋
俾斯麦号的第一次及唯一一次的任务,是于1941年5月18日实行的莱茵演习行动(Rheinübung),伴随的有重巡洋舰欧根亲王号。德国另外的主力军舰,包括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因机械故障或战损而不能参加该行动;而俾斯麦号的姊妹舰提尔皮茨号还未完成海上测试。舰队由刚瑟·吕特晏斯(Günther Lütjens)海军上将指挥。德军的目标包括:尽量袭扰盟军的船舶以使英军暂缓派出护航运输队,令双方在地中海及北非的势力暂时平均;转移地中海的英国皇家海军力量令隆美尔及其部队由克里特岛入侵利比亚的计划风险减低。英国海军部早已怀疑德军会突破大西洋,而俾斯麦号已经出发的消息亦被Ultra情报机关解密(破解恩尼格玛密码讯息)证实,并且瑞典巡洋舰哥得兰号已发现了俾斯麦号的行踪。在3日后,俾斯麦号于接近卑尔根的挪威格里姆斯塔峡湾
(Grimstadfjorden)下锚时被喷火式侦察机发现并拍下了照片。皇家海军的战列舰及其他军舰己作好部署,密切留意俾斯麦号进入大西洋时将会途经的各条航线。
德军先取北航向,再取西北航向,成功平安无事地穿过挪威海,向格陵兰方向前进,驶向冰岛与格陵兰之间的丹麦海峡,即大西洋入口。由于舰队的航线距离北极圈很近,因此英国航空侦察没有发现德国人。由于德国人的主要目标是运输队,吕特晏斯希望能在浓雾的帮助下悄悄地突入大西洋。
1941年5月23日傍晚,德军被配备有雷达的重巡洋舰萨福克号及诺福克号发现,当时两舰正在丹麦海峡巡逻,期待德军的突破。对方舰只在短暂交火后,英军巡洋舰自知不是对手,被迫释放烟雾并退往德军的射程范围外,以雷达尾随德军。同时,俾斯麦号主炮射击产生的巨大震动导致桅杆上的凝结冰脱落砸坏其雷达,迫使吕特晏斯命令欧根亲王号行驶至舰队前方,为舰队提供前方的雷达搜索。该决定在之后使英军分不清德军舰只,因为两艘德舰自身的轮廓十分相似,舰身喷涂的伪装也一样。
丹麦海峡海战
1941年5月24日,星期日,凌晨5时,德军舰队准备离开丹麦海峡,欧根亲王号的声纳探测到在左舷处有2艘未判明舰只。德舰立即做好了战斗准备。英国拦截舰队包括刚完工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及胡德号战列巡洋舰,由兰斯洛特·霍兰海军中将指挥。英国编队由胡德号打头阵,威尔士亲王号殿后。胡德号被视为皇家海军的骄傲,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列巡洋舰,但其弱点是甲板装甲相当薄弱。霍兰中将命令己方舰首对准德舰,以图尽快缩短双方距离。因为他知道胡德号的甲板装甲很薄弱,而假如炮战中双方距离超过10,000码的话,敌方的炮弹就很可能会落到己方军舰的甲板上,反之则会落到装甲带上。5时49分,霍兰命令向德军领头舰——欧根亲王号开火,因为英国人误将欧根亲王号当成了俾斯麦号。胡德号在5时52分主炮抢先开火,威尔士亲王号随后也向欧根亲王号开火。直到打了2轮齐射后,霍兰才发现攻击的目标是错误的,立刻命令将火力转向俾斯麦号,但已浪费了很多时间,并造成了一些混乱。当时双方距离大约为125英里,即109海里左右。
5时55分,德国编队开火还击,集中火力攻击胡德号。由于英舰的错误判断,所以一开始炮击时并未命中德舰,反观德舰就没有犯这种错误,所以炮弹不断准确地向英舰射去。尽管霍兰拥有比德舰更强大的火力,但战场形势对吕特晏斯有利——由于英国战舰舰首正对德舰,胡德号和威尔士亲王号分别只能使用四门和六门前主炮,而德国军舰却能使用全部火力向英国人还击。此时俾斯麦号发射第三次齐射,命中胡德号中部,造成救生艇甲板产生火灾,并迅速蔓延。霍兰中将此时意识到己方处于不利地位,于是命令左舵二十度,以发挥全部火力。6时整,胡德号刚完成转向,俾斯麦号进行第五次齐射,一发(一说2发)炮弹贯穿了胡德号的薄弱的甲板装甲,引爆了主弹药库。胡德号瞬间折成两半,迅速沉入海中,包括霍兰中将在内的1418名官兵阵亡,仅有3人获救。德舰立刻将炮火指向威尔士亲王号。该舰舰桥遭一发15英寸炮弹击中,除舰长与一信号兵外所有舰桥人员阵亡。另外各处遭4发15英寸炮弹及4发8英寸炮弹击中,舰体受重创,数门主炮因故障与战损而无法发射,在重伤之下失去战斗力,被迫退出战斗。
德国人也为胜利付出了很大代价。俾斯麦舰中弹三发,位于舰艏的二号燃料槽受损破裂;左舷被命中一发水中弹(来自威尔士亲王号),导致左舷一座锅炉被击毁,2号发电机舱被水淹没,舰体首倾3°左倾9°,右侧螺旋桨尖出水,航速下降至26节。为日后被围歼埋下了祸根。
追击
英国人很快确定了俾斯麦号的位置,并集结了大量的军舰前来围击,包括约翰·托维上将指挥的本土舰队及詹姆斯·索默维尔中将指挥的地中海H舰队。1941年5月24日,俾斯麦号遭到从胜利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剑鱼式鱼雷机的攻击,被命中1枚鱼雷,但仅造成了轻微的损伤。随后欧根亲王号继续前进,进入大西洋,俾斯麦号则转向前往法国圣纳泽尔以修理损伤。其后英国人差点失去了同俾斯麦号的接触,但舰长吕钦斯上将的错误决定(吕钦斯以为英军仍然知道他在哪里,所以向本土发了电报,该电报被英军截获)使英军再次发现了俾斯麦号。
覆灭
1941年5月26日,俾斯麦号再遭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的“剑鱼”式鱼雷轰炸机空袭,被3枚鱼雷击中,其中1枚击中舰尾,沉重的结构受到损坏后向下压迫到舵机,导致俾斯麦号的舵角卡死在15度。这使俾斯麦号已无法回避英国舰队的攻击(在海流和风的影响下,俾斯麦只能向北北西方向前进,而这是英军的包围网中央),速度再度降低,而且很难控制航向。
1941年5月27日晨,英军的主力追击舰队赶到,包括英王乔治五世号与罗德尼号战列舰及巡洋舰、驱逐舰,用炮弹、鱼雷轮番对操纵失灵的“俾斯麦”号进行轮番攻击。于八点左右俾斯麦号进入战列舰主炮射程,两舰迅速接近,并用其16英寸及14英寸主炮轰击俾斯麦号。俾斯麦,前后火控站先后被击破,甚至在前20分钟内舰艏的两门主炮就先后报废。事实上,从战斗开始,到战斗结束,俾斯麦号一直只攻击罗德尼号,但是1496英寸炮无法贯穿“BIG SEVEN”中以惊世骇俗防护能力著称的纳尔逊级战列舰罗德尼号。俾斯麦号中弹26枚,加上至少1枚鱼雷。最后的一枚16英寸炮弹是在极近的距离发射的(大约3,000码)。但直到10时25分俾斯麦号仍然没有沉没,甚至引擎尚在运转。在没有希望的情况下,德国人开始准备自沉军舰以避免被俘获。英国多塞特郡号重巡洋舰随后在近距离发射了3枚鱼雷,全部命中。10时36分,俾斯麦号终于沉没于布雷斯特以西400海里水域。“永不沉没的战舰”沉没了,大西洋海成为它的水下坟墓 。英军指挥官托维上将在战斗后说:“就像一战时的德意志帝国海军一样,俾斯麦号进行了一次最勇敢的战斗,抵抗着数倍于己的敌人,以至于在她沉没时她的旗帜还在飞扬。”
自沉是击沉?
根据俾斯麦上幸存者的回忆以及俾斯麦纪念站上的资料,显示10点20打开的通海阀 27 May 1941 / 1020 On the Bismarck, men who survived the fusillade began to make their way off the ship Awaiting them was the oil-covered waters of the North Atlantic, the final refuge for Bismarck’s crew As survivors leapt overboard, some were thrown against the ship’s side and perished Others hit the water only to be killed when hitting the bilge keel or a jagged torpedo blister that was lurking beneath the surface Scuttling charges had been set and Fregattenkapitän Hans Oels made his way through the ship instructing those he found to jump over the side Watertight doors, seacocks and flooding valves were opened as Bismarck was prepared for scuttling In Section XIII of the battery deck, Oels discovered around 300 men surging toward the ladders He screamed at them to maintain order, but a huge explosion ripped through the crowd killing many including Oels
然后10点39船就沉了 27 May 1941 / 1039 Colours still flying, Bismarck took a heavy list to port The port secondary guns were almost submerged At 1039, Bismarck capsized to port and sank in position 48º 10' north, 16º 12' west taking Günther Lütjens, Ernst Lindemann and hundreds more down with her
如果按照自沉论(核心区域没受损)俾斯麦这种吨位会仅仅19分钟就沉没么?那我们来看看彩虹行动吧。 Gleich nachdem die Grand Fleet am Vormittag des 21 Juni 1919 Scapa Flow zu einem Manöver in der Nordsee verlassen hatte, erschien die Gelegenheit günstig, und von Reuter gab um 1100 Uhr den Befehl zur Selbstversenkung: „Paragraph Elf Bestätigen Als die Briten bemerkten, was wirklich geschah, war es für ein wirkungsvolles Eingreifen zu spät Als erstes Schiff versank um 1216 Uhr die SMS Friedrich der Große und als letztes die SMS Hindenburg um 17:00 Uhr 德语资料里记载彩虹行动里确认打开通海阀是在11点,然后腓特烈大帝号12点16第一个沉,兴登堡号17点最后一个沉。 前后对比俾斯麦从打开通海阀到沉没只用了19分钟,明显船只已经大量进水。此时打不打开通海阀已经无关痛痒,无非就是加快沉船速度而已。
这艘船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设计好了。原计划在英德两国海军协议范围内建造一艘35万吨级战舰。但德国海军司令埃里希雷德尔认为这艘35万吨的战舰无法满足德国的需求,于是开始秘密研究建造更大的战舰。当法国新一代敦刻尔克级战列舰开始建造时,德国决定建造一艘排水量超过4万吨的超级战列舰,当时代号为“G”。1936年7月1日,美国军舰G号的龙骨在汉堡的布鲁姆福思造船厂安放,该造船厂后来被命名为俾斯麦号。1939年2月14日下水,1940年8月24日正式服役。第一任船长是恩斯特林德曼船长。
服役时,“俾斯麦”号的标准排水量为41700吨,超过了《英德海军协定》规定的35000吨。至于总排水量,“俾斯麦”号和它的姊妹舰“提尔皮茨”号都达到了5万吨。与其他战列舰相比,“俾斯麦”号由于基尔运河水深的限制而更加宽阔,这使得它能够在风雨飘摇的北大西洋中稳定航行。此外,其巨大的载油量也使其能够参与类似于太平洋上的远距离作战。主炮为双联装8炮47倍口径380mm/skc34,主炮射速高达每分钟3发,为同期战列舰最高水平;主塔前后对称布置,桥前后各两座。射程不低于纳尔逊的45倍口径16寸主炮,性能在当时非常先进。主炮穿甲弹采用“高初速轻型子弹”,在中近程具有良好的威力,但对远程目标的着舰速度性能相应下降。其装甲防护遵循“增量装甲方案”的设计模式,是同期战列舰中防护规模最大的。其主要装甲堡垒的侧墙覆盖了70%的水线长度和56%的侧高。装甲总重量占同期战列舰比重最大,占标准排水量的4185%。此外,在实现大防护尺度的同时,依托大防护尺度提供的空中补偿,将主横甲布置在第三甲板,使其在弹道上与主侧甲同时重叠,大大加强了对舰体关键部位的防护,超越同时建造的其他战列舰。其鱼雷防御系统的设计是抵御250kgTNT的水下爆炸,但实际上可以抵御德国300kgRDX的高爆,令人惊叹。此外,它的装甲材料也很出色。根据战后在弗吉尼亚海军基地的测试,俾斯麦kcn/a装甲的弹性抗力约为美国衣阿华A级装甲的115-120%,而日本大和vh装甲的弹性抗力仅为美国A级装甲的84%。坚固的焊接船体、高质量的装甲防护和308节的航速,使俾斯麦号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吸引和对付任何敌方战列舰。其主炮的威力可以轻易摧毁敌方护航舰队。上述条件使俾斯麦号得以突围,进入大西洋的广阔水域。德国油轮负责加油,停留在大西洋,攻击敌方护航舰队,不被英美舰船、潜艇和军舰发现。
俾斯麦号是以德国著名铁腕大臣俾斯麦命名的第四艘战舰。它是德国海军的骄傲。——的标准排量是4。2万吨,航速30节,武器装备惊人,4门双联381毫米主炮,6门双联150毫米副炮,8门双联105毫米高射炮,8门双联37毫米高射炮,2门四联20毫米高射炮,2门单管20毫米高射炮,2门四联533毫米鱼雷发射管,4架舰载水上飞机,2000年还装备了先进的电子设备,如“海拍”雷达、雷达告警器和无线电测向仪,这些都是它的结晶也秉承了德国军舰一贯重视防护的传统,边水线330mm厚优质装甲,主d100mm厚装甲
1941年5月18日,俾斯麦号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任务在重巡洋舰“欧根亲王”号的陪同下在莱茵河完成。德国其他主要战舰,包括两艘沙尔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因机械故障或战损无法参与此次行动;然而,“俾斯麦”号的姊妹舰“提尔皮茨”号还没有完成海试。这支舰队由海军上将冈特卢金斯指挥。德军的目标包括:尽可能骚扰盟军船只,让英军暂缓派遣护航舰队,暂时平均地中海和北非的兵力;皇家海军在地中海的转移降低了隆美尔及其军队从克里特岛入侵利比亚的计划风险。
英国海军部早就怀疑德军会突破大西洋。俾斯麦已经出发的消息已经被超级情报机构对英格玛秘密信息的解密所证实。瑞典巡洋舰金兰号也发现了俾斯麦的行踪。三天后,俾斯麦在挪威卑尔根附近的格林斯塔德峡湾抛锚时,被一架喷火侦察机发现并拍下了照片。皇家海军战列舰和其他战舰已经部署,密切关注俾斯麦号进入大西洋时将采取的各种路线。
德军先向北,再向西北,成功安全渡过挪威海,向格陵兰岛进发,向冰岛和格陵兰岛之间的丹麦海峡进发,这是大西洋的入口。由于舰队的航线非常靠近北极圈,英航的空中侦察没有发现德国人。由于德国人的主要目标是运输船队,吕特晏斯希望借助浓雾潜入大西洋。
5月23日晚,德军被装备雷达的重巡洋舰萨福克号和诺福克号发现。当时有两艘船正在丹麦海峡巡逻,期待德国的突破。短暂交火后,英国巡洋舰自知不是对手,被迫释放烟雾,撤退到德国的射程之内,并用雷达跟踪德国人。与此同时,“俾斯麦”号主炮射击产生的巨大震动导致桅杆上凝结的冰块脱落并折断其雷达,迫使吕特晏斯命令“欧根亲王”号开到舰队前方,在舰队前方提供雷达搜索。这个决定后来使英军无法区分德国船只,因为两艘德国船只的轮廓非常相似,船体上涂的迷彩也是一样的。
5月24日星期天早上5点,德国舰队正要离开丹麦海峡,这时欧根亲王号的声纳探测到左舷有两艘不明船只。德国船只准备立即投入战斗。英国拦截舰队由新完工的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和战斗巡洋舰胡德号组成,由荷兰兰斯洛特海军中将指挥。英国编队由胡德率领,威尔士亲王紧随其后。胡德被认为是皇家海军的骄傲,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斗巡洋舰,但它的弱点是它的水平装甲相当薄弱。
中将霍兰德命令他的舰首瞄准德国舰,以便尽快缩短双方的距离。因为他知道胡德的甲板装甲非常薄弱,如果双方在炮战中的距离超过10000码,敌人的炮弹很可能会落在自己战舰的甲板上,否则就会落在装甲带上。5时49分,荷兰下令向德国旗舰“欧根亲王”号开火,于是英国人将“欧根亲王”号误认为“俾斯麦”号。5点52分,胡德首先从主炮开火,随后威尔士亲王号向尤金亲王开火。两轮齐射后,荷兰发现目标不对,立即下令火力转向俾斯麦,但这浪费了很多时间,也造成了一些混乱。当时双方的距离大约是125英里,也就是109海里左右。
5时55分,德军编队还击,将火力集中在胡德身上。由于英舰判断失误,炮击开始时没有击中德舰。另一方面,德国船只没有犯这样的错误,所以炮弹不断准确地射向英国船只。虽然荷兰的火力比德国的强,但战场形势对吕特晏斯有利。因为英国军舰面对的是德国舰艇,胡德和威尔士亲王只能分别使用4门主炮和6门主炮,而德国军舰可以动用全部火力反击英国人。此时,“俾斯麦”号第三次齐射,击中胡德中部,引起救生艇甲板起火,火势迅速蔓延。这时,中将霍兰德意识到自己一方处于劣势,于是他命令左舵保持20度,以发挥他的全部火力。6点钟,兜帽刚转完,俾斯麦第五次齐射。一颗子弹穿透了胡德薄弱的甲板装甲,引爆了主弹药库。引擎盖立即对折,迅速沉入大海。包括中将霍兰德在内的1418名官兵阵亡,只有三人获救。德国船只立即将枪口对准了威尔士亲王号。这艘船的舰桥被一枚15英寸的炮弹击中,除了船长和一名信号员,舰桥上所有的人都遇难了。此外,4枚15英寸炮弹和4枚8英寸炮弹被击中,舰体严重受损。由于故障和战损,几门主炮无法发射,在重伤的情况下失去战斗力,被迫退出战斗。
德国人也为他们的胜利付出了代价。“俾斯麦”号被击中三次,2号燃料箱受损开裂,大量重油泄漏,使航速降至28节。但是,和英军的惨重损失相比,损失真的微不足道。在这场战斗中,俾斯麦的技术优势非常明显。不到10分钟就击沉了皇家海军最骄傲的战舰之一。
英国人很快发现了俾斯麦,并集结了大量战舰包围它,包括海军上将约翰托维指挥的地方舰队和中将詹姆斯萨默维尔指挥的地中海H舰队。5月24日,“俾斯麦”号遭到了从“胜利”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箭鱼”鱼雷飞机的攻击,被鱼雷击中,但仅造成轻微损伤。随后“欧根亲王”号继续前进,进入大西洋,而“俾斯麦”号则转向圣纳泽尔港修理受损船只。此后,英国人几乎与俾斯麦失去了联系。然而,5月26日,“俾斯麦”号遭到皇家方舟航空的攻击,被三枚鱼雷击中,其中一枚击中船尾。重型结构受损后压在舵机上,导致俾斯麦号舵角死亡,使俾斯麦号无法逃脱英国舰队的攻击。速度再次下降,很难控制航向。
5月27日上午,英军主力追击舰队抵达,包括战列舰乔治五世号和罗德尼号,于8点左右进入射程。两艘船迅速靠近并用它们的16英寸和14英寸主炮轰炸了俾斯麦号。俾斯麦号没有还击,因为它的舵机失灵,航向不确定。俾斯麦号被至少十枚甚至上百枚大口径穿甲弹、上百枚小口径炮弹和至少一枚鱼雷击中。最后一枚16英寸炮弹是在非常近的距离发射的。但直到10点25分,“俾斯麦”号才沉没,甚至发动机还在运转。没有希望,德国人开始准备击沉军舰以避免被俘。英国重巡洋舰多塞特号随后近距离发射了三枚鱼雷,全部命中。10时39分,俾斯麦号终于在布雷斯特以西400海里处沉没。前后皇家海军派出大量战舰拦截俾斯麦号,其中包括多达8艘战列舰和战斗巡洋舰,以及两艘空母舰,也就是皇家海军一半左右的兵力,最终击沉了俾斯麦号。战斗结束后,英国指挥官托维海军上将说,“就像一战期间的德意志帝国海军一样,俾斯麦进行了最勇敢的战斗,与数倍于自己的敌人作战,所以她沉没的时候,她的旗帜还在飘扬。”
罗德尼实际上在离俾斯麦只有3600米的地方来回穿梭,九门主炮一排排开火。俾斯麦号的上层建筑在火焰中翻滚,浓烟弥漫,面目全非。机舱里的蒸汽管被炸了,充满了烟。海水涌入船舱,船体开始急剧向左倾斜。曾几何时,俾斯麦如今血流成河。它在甲板上爆炸并燃烧。到处都是尸体。主炮已经被摧毁,只有几门副炮还在战斗。大约十点钟,俾斯麦号开始下沉。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和罗德尼毫不留情,重炮继续倾泻。10点15分,德军舰艇的炮火全部沉寂,只能任英军宰割。托维看到德国军舰沉没只是时间问题。乔治五世国王和罗德尼号的燃料耗尽,于是他命令巡洋舰多塞特号和驱逐舰毛利号留下来做最后一击,其他战舰开始返航。10时30分,多塞特号驶至俾斯麦号右舷,近距离发射两枚鱼雷,均被击中。紧接着,一枚鱼雷在德舰左舷附近发射,“俾斯麦”号甲板上的数百名水兵不等舰长命令,纷纷跳海逃跑。10点36分,“俾斯麦”号永远沉入大西洋,数百名水手在海上挣扎获救。出于人道主义,多塞特放下绳索救出了约80名德国水兵,毛利也救出了25人。然而,德国潜艇被发现时,救援工作刚刚开始。多塞特和毛利立即停止救援,撤离现场。数百名在海上挣扎的德国水手最终被德国气象船萨克森瓦尔德号和一艘潜艇救起。俾斯麦号有2000名船员,总共只有113名幸存者。卢金斯和林德曼不在其中。
根据破译的德军密码,英军在“莱茵演习”中围捕了提前出海的补给舰和油轮。到6月23日,两艘补给船和五艘油轮共沉没五次,无一幸存。至此,“莱茵演习”计划宣告彻底破产,同时也宣布德国将结束使用大型水面舰艇破坏大西洋航线。从那以后,德国海军的水面舰艇就没有大的作为。
在俾斯麦之围,电子战已经初具规模。5月25日卢金斯发出的长电报无疑是最大的错误。如果英军不依靠这份电报来定位和测量德军舰船的基本位置,在不知道目标范围的情况下,就像大海捞针。箭鱼的鱼雷攻击对俾斯麦造成了致命的打击,在战舰的无线电引导下也成功了。俾斯麦巧妙地摆脱了英国巡洋舰的跟踪,是电子战中的神来之笔!可见,制电磁权在六十年前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更不用说今天的现代战争了。
飞机在这场战役中的作用,充分说明了制空权对海权的巨大影响。22日,英军首次发现德国船只乘飞机离开卑尔根。26日,搜寻失败,发现德舰被飞机跟踪,但正是飞机对德舰造成了致命伤害,最终导致其沉没!可以说,在整个海上恐慌战中,飞机总是在每一个关键时刻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反观德军,因为没有远洋空军,强大的俾斯麦成为了没有空中掩护的英军的敌人。
最重要的原因是燃油问题。即使德军有上述漏洞,如果俾斯麦有足够的燃料,也绝对可以在英军主力舰队到达之前进入岸基飞机保护圈。经过仔细计算,“俾斯麦”号的载油量为8000吨,可供军舰以最高速度航行8天。由于疏忽,在挪威卑尔根靠泊时未能加油,驶出丹麦海峡时未能按计划在海上加油。此时它已经消耗了2000吨燃油,随后被威尔士亲王号撞在船头油箱上,白白损失了1000吨燃油。经过三天两夜的高速航行,燃料所剩无几。在最后阶段,“俾斯麦”号始终不敢以超过28节的高速行驶。根本原因是没有足够的燃料!否则,最早在26日下午,就会在德国岸基飞机的作战半径之内。这种情况下,结果很难说。卢金斯确实精通海军战术,但他看不上后勤。卑尔根在挪威和丹麦海峡两次放弃补给的时候,就已经为俾斯麦号的沉没埋下了伏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