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有哪些经典情话呢?

《红楼梦》中有哪些经典情话呢?,第1张

1、木石前盟

林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的一棵绛珠仙草,贾宝玉的前身是补天石,亦即神瑛侍者。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灌溉绛珠草,使仙草既受天地精华,又受雨露滋养,于是脱掉草胎木质,修成女体。后来神瑛侍者下凡造历,绛珠仙草决定也下凡为人,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恩。

2、宝玉得名和抓周的故事

王夫人生了一位公子,一落胎胞,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便取名叫宝玉。周岁时,贾政要试宝玉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之物摆了无数,让宝玉抓取。谁知宝玉却抓了些脂粉钗环。贾政为此大怒,认为宝玉长大必为酒色之徒。

二人谈论宝玉聪明淘气,宝玉常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3、黛玉葬花

黛玉在其他姐妹嬉戏玩耍的时候,独自一人去桃树下,拿着袋子,将是下被风吹落的桃花一一捡起来装进袋子里,拿着锄头又在桃树旁边挖坑,将桃花埋起来。

她站在桃树下,一陈风吹过,桃花纷飞。大观园内的宝玉见黛玉不见了,便来后院寻找黛玉,看到了那柔美的身姿站在桃花雨之下,不知为何有种伤心的感觉。

宝玉跑到黛玉身边帮她一起葬花,两人默默无语。(黛玉葬花,不是因为她喜爱桃花,而是对桃花的同情,因为她自己不也是如此,体弱多病,每天泡在药罐里,又无父无母,因祖母怜惜,才得之庇佑,自己唯有的就是这娇美的皮囊,可是美丽终会随时间逝去,就像这桃花一般凋零)。

4、香菱学诗

香菱聪颖灵秀,求师心切,至诚至纯,不但好学乐学,而且善学苦学,终以自己的努力,取得骄人的成绩,她冥思苦想,已近入魔,但终于以自己的苦心诚心换得了诗神缪斯的青睐,觅得了佳句。

香菱在学诗的过程中不仅依靠聪敏和悟性,更是依靠苦与勤,第三次的诗作看似梦中偶得,实是多次锤炼苦心孤诣的结晶。

5、宝玉出家

宝玉先是和薛宝钗成婚,染后和贾兰一起去参加科举考试,双双考中,可宝玉考完后却没有回到贾府,而是突然失踪。

后来贾政在上京的路上遇见宝玉。贾宝玉出家为僧,跟着一僧一道,在一片白茫茫旷野中不知所终。

最后贾政说了一句:“我心里便有些诧异,只道宝玉果真有造化,高僧仙道来护佑他的。岂知宝玉是下凡历劫的,竟哄了老太太十九年!如今教我才明白。”

宝玉经典台词:

1、第三十六回 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

比如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该死于此时的,趁你们在,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就是我死的得时了。此后宝玉看见龄官与贾蔷,才意识到这话说的不对,说道:“我昨晚上的话竟说错了,怪道老爷说我是`管窥蠡测' .昨夜说你们的眼泪单葬我,这就错了.我竟不能全得了.从此后只是各人各得眼泪罢了. "自此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只是每每暗伤"不知将来葬我洒泪者为谁?"

2、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人吞了去,变个大王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

3、宝玉满脸泪痕道:家里姐姐妹妹都像白蛇传,单我像西门大官人,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打扮得小青一样,可见不是个好东西!

贾宝玉简介:

贾宝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男主角。他是女娲补天剩下未用的一块顽石和神瑛侍者转世真身,荣国府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次子,贾府通称宝二爷。因衔玉而诞,系贾府玉字辈嫡孙,故名贾宝玉。自幼深受祖母贾母疼爱,住贾母院。十二三岁时奉元妃旨意入住大观园怡红院。他与表妹林黛玉心灵相通,互为知己,发展了一段世间少有的纯洁之爱。然在贾府家长的刻意为之下与表姐薛宝钗成婚。婚后一二年中举,旋出家,回到青埂峰。

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故事(木石前盟、金玉良缘)是《红楼梦》三大主线之一。贾宝玉形象带有曹雪芹自传的色彩,但其本质上属于艺术虚构,是作者有意识塑造的集意*、补天济世、正邪两赋三大美德于一身的典型形象,在世界文学史上极具创新性。

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早期仅有前八十回抄本流传,八十回后部分未完成且原稿佚失。原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程伟元邀请高鹗协同整理出版百二十回全本,定名《红楼梦》。亦有版本作《金玉缘》。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歌颂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预见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

《红楼梦》的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这些理想和主张正是当时正在滋长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

表白是把自己的想法和心思告诉给别人。更多的含义是表达爱意,确定恋爱关系。红楼梦第32回,贾宝玉对黛玉最经典的表白,却给袭人带来了机会,这是这么回事?

错表白把袭人当黛玉

黛玉刚到贾府的头几年,无忧无虑,上有外祖母疼爱,下有表哥哥宠爱。他们到了十多岁,谈婚论嫁的年纪,以为婚姻本是水到渠成,谁知来了一个宝钗,打破了该有的节奏。

宝玉刚听了湘云和袭人要他好好学习的话,心里念着黛玉的好,因为黛玉从来不说这些话。

黛玉在门外听壁脚,正准备离开,宝玉一出门就见着黛玉,黛玉眼泪汪汪;宝玉抬起手来给黛玉擦眼泪,黛玉不自觉退后一步;宝玉憋了一肚子的话,脸红心跳,头上冒汗,拉着黛玉要和她说话;黛玉伸手给宝玉擦了汗。

这俩人,爱得死去活来,就差一句话。

“你放心”宝玉表白道。俩人电光火石的站立着,黛玉听了宝玉的一番话,心下明白“你的话,我早知道了!”黛玉推开宝玉离开了。

袭人给宝玉送扇子,宝玉汗水泪水迷糊了双眼,以为黛玉还站在面前,错把袭人当作黛玉,“好妹妹,我的这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便大胆说出来……"宝玉死生契约都说出来了。

宝玉错就错在表白的对象错了,袭人听了以后,彻底改变了后来的故事走向。

错表白袭人得信任

大观园本是青春的王国,袭人先前就和宝玉发生过警幻之事。

到了大观园,她最害怕有人会替代她的位置,晴雯打趣他,连“姑娘”都不是呢!袭人在贾府,在宝玉的身边,最大的希望就是成为宝玉的妾,她人也不错,待人温柔和顺,体贴周全。

大观园里女孩子太多,个个都美若天仙,她不停地提防这个那个女孩。晴雯是袭人最大的苦恼,麝月和宝玉洗澡都洗了几个小时。她眼里个个都是虎视眈眈,她得为自己想办法。

袭人去给王夫人告状,“论理,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两顿。若老爷再不管,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情来呢。”这一句就戳中王夫人的心,王夫人古板传统,遵循大家族的礼法,一个男孩子在女孩子圈里混,不思进取,必不是长法。宝玉没有长进,不作仕途经济的学问。王夫人自是最担忧,还会影响到她在贾府的地位。

袭人这样说也是这样想的,她一心要宝玉上进,她多次试图劝诫宝玉,完全没用,贾政打了宝玉,从贾母起,全家上下心痛得要命,宝玉不仅没有改过,还想这么多人为自己哭,就是死了也罢了。

袭人着急,王夫人着急,袭人这么得体的话一说,王夫人就把袭人当自己人了。

错表白袭人提议搬出大观园

袭人提议把宝玉搬出大观园,袭人继续说道:“…怎么变个法儿,以后竟还教二爷搬出园外来住就好了。”

第一个理由,女孩子都大了,应该有男女之分,宝钗黛玉也大了,这样每天在一起,叫人悬心。在清朝,男女授受不亲,拉一下手都是超越规矩,何况园子里只有宝玉一个男性,王夫人的心也悬着。

第二个理由是让别人看见了笑话,宝玉秉性喜欢女孩儿,终日厮混,难免出现不才之事。这也正是王夫人担忧的事情,贾府钟鸣鼎盛,簪缨之族,名声第一重要。也关乎宝玉的前途。

这两个理由击中王夫人的命门,前有金钏儿跳进引以为戒,后有大观园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王夫人终日提心吊胆。

但凡有些姿色的,王夫人都以为要引诱宝玉,金钏儿就是最好的例子,金钏儿和宝玉说了几句话,王夫人就把她赶了出去,金钏儿想不通,投进死了。后来晴雯也重蹈覆辙。

袭人全心为他们娘儿俩考虑 ,袭人真的是太好了。王夫人当即许诺,对袭人说:“…保全了他,就是保全了我。我自然不辜负你。”

错表白王夫人赏银子

得到王夫人的认可,王夫人决定把宝玉和袭人的关系确定下来。

金钏儿死了,凤姐请示给王夫人房里新安排一个丫头,王夫人把金钏儿的月例补贴给了玉钏儿。同时,王夫人专门问了凤姐,赵姨娘和周姨娘的月例是多少,然后按照惯例,把袭人的月例提到每月二两银子,从自己的月例里边扣除(王夫人月例20两)。

二两银子是姨娘的月例,这确定了袭人的地位。

凤姐提议直接开了脸,把袭人放到宝玉房里,王夫人没有答应。就因为如此,袭人没有名分,姨娘的月例也不是官银里扣得,名不正言不顺,后来袭人不得不离开宝玉,阴差阳错嫁给了蒋玉菡。

袭人给王夫人的打小报告直接导致了后文抄检大观园。我们以后再讲,今天就到此。

虽然宝玉表白错了人,宝黛感情更加深厚。宝玉一次又一次的希望黛玉明白他的心意,一次又一次落空;黛玉一次又一次的吃醋,花小心思试探宝玉,一次又一次落空。这是爱情的最高境界。

副标题:林黛玉身边有奸细?王夫人的处心积虑,被贾宝玉用两条手绢暴露

王夫人派人叫贾宝玉身边人过去回话,本想问贾宝玉被打的背后隐情,她叫的也不是袭人,而是怡红院内她的眼线。不想袭人考虑再三亲自过来,还向王夫人说了两件肺腑之言。

一,贾宝玉近来闹得不像话,该打。

二,贾宝玉年纪大了,不应该再住园子里和姐妹们一起。

王夫人成年人,加之这两年冷眼旁观宝黛之情早有心理准备。一听袭人如此说,就明白贾宝玉和林黛玉有事。

王夫人当时也不说破,有感于袭人深明大义,忠诚贤惠,反倒说了一番肺腑之言。 “你如今既说了这样的话,我就把他交给你了,好歹留心,保全了他,就是保全了我。我自然不辜负你。”

“我自然不辜负你” ,是承诺要给袭人身份地位了。袭人努力十几年,终于达成目的,再不需要提心吊胆为未来担心了。

这边袭人拿着王夫人给的玫瑰露回去,贾宝玉才醒,因不能吃太多东西,调和了一碗玫瑰露给他。

贾宝玉心中记挂着林黛玉,想要派人去问候。但白天刚对着袭人冲林黛玉表白一大段话,又怕袭人多想……贾宝玉此时典型的鸵鸟心态。以为不提袭人就不知道。殊不知袭人已经解决了他与林黛玉的私情问题,建议王夫人让贾宝玉搬出去。

贾宝玉为了调开袭人,特意让她去薛宝钗那里借本书。这又是有意思了。要说书,哪里有潇湘馆多呢?

作者故意让贾宝玉去蘅芜苑借书,调开袭人,代表贾宝玉对金玉良姻的不认同。而他的一番做作,注定破绽重重,又早被有心人看见。他以为避开袭人就万无一失,殊不知他身边还有一双眼睛在看着他的一举一动,随时汇报给王夫人。

贾宝玉支开袭人,叫来晴雯,让她去潇湘馆告诉林黛玉他已经好了,言外之意“别担心”。这里的“情意”,就是男朋友对女朋友的关心了。不过,也有两点要注意。

一,贾宝玉支开袭人,叫来晴雯,不是不信任袭人,而是有些事不方便再被袭人知道了。

随着贾宝玉和袭人关系日益亲密,仿佛“夫妻”一般,袭人已经脱离了贾宝玉心腹的职任,“做坏事”要背着她知道。晴雯取代袭人,成了贾宝玉的心腹,有淘气事一起做。

二,贾宝玉派晴雯去给林黛玉送信,不表示晴雯与林黛玉的关系更好。相反林黛玉和袭人的关系更亲近。

派晴雯送信,只代表贾宝玉将晴雯当做心腹,愿意用她做一些背着(袭)人的事。

晴雯没什么心机,也不清楚宝黛二人的感情,反而觉得贾宝玉这样很奇怪,就让他最好拿去点什么,省得林黛玉再生气。

从晴雯的话,也知道她对林黛玉不甚了解,前文她将林黛玉拒之门外,也未尝全是无心。

贾宝玉没办法,只得拿了两条旧手帕给她,叫送去给黛玉。

晴雯拿着两条旧手帕,一头雾水地去到潇湘馆。这一去就又引出好几个意思来。

首先,晴雯一进潇湘馆,就看到丫头春纤正在晾手帕。这个细节可不要错过。

当时已经是晚上,夜间露水重,春纤为什么大晚上洗手帕,晾手帕?

第一个原因当然是林黛玉才刚一直哭来着,洗了手帕明天用。

第二个原因,别忘了晴雯就是来送手帕的,还是个旧的。贾宝玉说林黛玉一定明白,代表手帕里有秘密。而春纤将手帕“晾出来”,是曝光的意思。

春纤是林黛玉身边第三个丫头。紫鹃是贾母所赐,雪雁是林家人。春纤无疑是王夫人安排。

王夫人既然在贾宝玉、赵姨娘身边都安排了人。她早不放心林黛玉,岂能不在潇湘馆安排眼线?

春纤的名字,与紫鹃、雪雁从鸟名不同。林黛玉并没有给她改名字。代表春纤来潇湘馆前就叫这名字,林黛玉碍于王夫人才保留她的本名,也证明春纤不是心腹。

纤者,细也。“纤人”特指体质孱弱的人;品格低下的人,是为小人。

体质纤弱指林黛玉,小人当然是春纤。

王夫人一定在林黛玉身边埋伏眼线,监视一举一动。这人无疑就是春纤。

其次,晴雯拿着手帕去给林黛玉,黛玉第一时间也有点困惑。

关于贾宝玉送手帕的意思,一直以来有多种说法。其实答案并不费解。如果将线索往回拉,从第二十四回到第二十七回,就是围绕着一块手帕,小红、贾芸和坠儿上演了一出现实版的《西厢记》。

前文贾宝玉和林黛玉偷看《西厢记》,是二人动情的开端。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说得就是这段故事。

随后曹雪芹不写宝黛,却详细介绍小红与贾芸出场,就是故意设计的明暗两条线。通过小红与贾芸借坠儿私相授受,影射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感情进展。

贾宝玉派晴雯给林黛玉送两条旧手帕,就与贾芸求坠儿给小红传递手帕是一个意思。“一来一回”之间,感情就此而生。

有意思在当日滴翠亭里,小红和坠儿正就贾芸捡到手帕一事说话,却被薛宝钗听了满耳,还借林黛玉金蝉脱壳。被认为是薛宝钗陷害林黛玉的罪证。

殊不知,作者如此设计就是暗示小红与贾芸的私情,影射的就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感情。林红玉就是林黛玉的“影”。

当时薛宝钗听到的“红、芸”私情,就是对照此时晴雯给林黛玉送手帕传递的“宝黛”私情。

好巧不巧,白天贾宝玉大胆向林黛玉表白的情节,偏偏被袭人听到,袭为钗副,袭人是薛宝钗的“影”,又是关联。

前后文两段围绕“手帕”展开的故事,都不是秘密。注定宝黛爱情将会受到严厉狙击。故事要连起来看才有意思。

更有意思的是,坠儿为利给小红和贾芸传递私情,如红娘一般被薛宝钗认作“奸*狗盗”之辈。后文她偷虾须镯,被晴雯不容,撵出怡红院。是奸贼不可留的意思。

可晴雯同样给宝黛传递了手帕,也被王夫人不容撵出。王夫人的理由同样是“奸贼不留”……这都不是巧合,而是曹雪芹有意描写男女之情在当时面对的巨大阻力!

最后,林黛玉开始没有体会出手帕的含义,直到晴雯走后,才猛然醒悟。一时间不由得魂荡神弛:

宝玉这番苦心,能领会我这番苦意,又令我可喜;我这番苦意,不知将来如何,又令我可悲;忽然好好地送两块旧帕子来,若不是领我深意,单看了这帕子,又令我可笑;再想令人私相传递与我,又可惧;我自己每每好哭,想来也无味,又令我可愧。如此左思右想,一时五内沸然炙起。黛玉由不得余意绵缠,令掌灯,也想不起嫌疑避讳等事,便向案上研墨蘸笔,便向那两块旧帕上走笔 写了三首诗,就是《题帕三绝》。

《题帕三绝》这三首诗是林黛玉的秘密,从来没给任何人看过。那么,这三首诗到底什么意思呢?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欢迎关注作者、点赞、收藏,《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

文|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贾宝玉哄林黛玉经典台词如下:

1、你死了,我做和尚。

2、林黛⽟道:“我回家去”。宝⽟笑道:“我跟了你去。”

3、 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

4、我为林妹妹病了呀!

5、想来妹妹是听冷漠的歌多了,闲时多瞧瞧西厢记,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

《红豆曲》的第一句便是“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很容易让人想到泪尽而逝的林黛玉。于是,有的读者便不加思索地认定宝玉这是为黛玉而唱,说明他即使身处社交酒局,依然时刻惦记黛玉。

这便中了作者曹雪芹先生的障眼法,被盲目的自我感受所蒙蔽。

当我们深入文本,看看《红豆曲》出现的时间和场合,就不难发现,宝玉的《红豆曲》,与黛玉毫无关系,而是宝玉为赋新词强说愁,也是宝玉病态审美的体现。

宝玉吟唱《红豆曲》时,宝黛正处于柔情蜜意中,黛玉并无相思之苦。

《红豆曲》句句悲苦,又是“相思血泪”,又是“新愁与旧愁”,实在太像林黛玉的写照。如果它出现在宝玉成婚后,那无可疑问地可以认定是为黛玉量身而作。因为,只有到了那时候,林黛玉才可能因爱而不得饱受相思之苦。

可是,《红豆曲》出现在第二十八回,此时的宝玉和黛玉,正处在柔情蜜意中。

我们不妨来梳理一下宝黛的感情线。

从所周知,宝黛的感情变化是从共读西厢开始的。在此之前,他们是纯洁的兄妹情。

共读西厢发生在第二十三回,也就是大家搬进大观园之后。因为共读西厢,宝玉和黛玉互相用西厢中的句子调侃,像极了小情侣之间互相调情,二人的感情由此更进了一步。

然后就是第二十六回,“潇湘馆春困发幽情”,春困中的黛玉自顾念了一句西厢中的句子,“每日家情思睡昏昏”,恰好被百无聊赖顺脚走到潇湘馆的宝玉听见,“不觉心内痒将起来”,于是对着紫鹃也说了一句西厢中的句子,“若共你多情**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

这句话太过直白露骨,于是黛玉生气了。黛玉生气,宝玉便好言好语地哄,这正是二人相处的日常,也算是一种小儿女间的情趣。

宝玉还没来得及把黛玉哄好,就被薛蟠以贾政的名义叫走了。

这一去,宝玉完全将黛玉抛诸脑后,尽情享受社交中的快乐,直到喝得“醉醺醺的回来”,既没想到要去看一眼黛玉,也没有打发人去看黛玉是否还在生气。

从宝玉的表现来看,他并不在意有没有把黛玉哄好,也不会去想黛玉是否还在生气。

所以,宝玉喝醉回来后,不但没有惦记黛玉,反而与前来探访的宝钗谈笑风生。

倒是黛玉自己把自己哄好了,不但不再生宝玉的气,而且“听见贾政叫了宝玉去了,一日不回来,心中也替他忧虑”。

从二人的表现不难看出,在这段感情里,宝玉处于主导地位,并不怎么在意黛玉,反而是黛玉心心念念都在宝玉身上。

所以,如果黛玉有相思之苦,宝玉也意识不到,更不会往心里去。

为了突出这一点,作者曹雪芹先生用妙笔描述了黛玉因自作多情而葬花。

为什么说是自作多情?原因有二:一是黛玉的悲怆因误会而起,只会晴雯以宝玉的名义把黛玉关在门外,加上黛玉听到了屋内宝玉和宝钗的“笑语之声”,便以为宝玉已经移情别恋了;二是黛玉去葬花,悲泣地吟唱《葬花词》恰好被宝玉听见,宝玉却完全不知道黛玉此举与自己有关。也就是说,宝玉并不知道黛玉葬花是被情所困。

接下来,宝玉一番表白,黛玉“不觉将昨晚的事都忘在九霄云外了”,二人便冰释前嫌了。

有过情感体验的人都知道,冰释前嫌之后,内心是相当甜蜜的,但因为是二人之间的秘密,不可表露出来,只能藏在心里,于是就有了第二十八回的宝玉忘乎所以说药方、黛玉假意不理他。

这是难得的甜蜜时刻,二人都深陷柔情蜜意之中。

正在这时,宝玉被冯紫英请去赴宴,就在这个宴席上,宝玉吟唱了《红豆曲》。

这样梳理下来,我们便能得出结论:此时的黛玉,并无相思之苦,更不会因相思而抛血泪,当然也没有“新愁与旧愁”。同样,此时的宝玉,没有愁苦的情绪,更不会想到黛玉的愁苦。

宝玉吟唱《红豆曲》,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也是他病态审美的体现。

没有愁苦却唱愁苦,这是为什么?辛弃疾早就告诉了我们: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没错,此时的宝玉,就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此时的宝玉,只有十三岁,是个从未尝过人间疾苦的半大孩子。但是,像很多喜欢学大人的孩子一样,宝玉也希望自己在社交中被当成大人看待。

这一点,作者在第二十六回刻意进行了描述。

这一回,宝玉终于想起了贾芸,于是把贾芸叫进来,并在比自己大了五六岁的贾芸面前进行了一番表演。

表演分两步,一是假装自己在看书:

宝玉穿著家常衣服,靸着鞋,倚在床上,拿着本书看。见他进来,将书掷下,早堆着笑立起身来。

宝玉并非勤学之人,更不会争分夺秒地看书。他此时“拿着本书看”,就是表演给贾芸看的。就连脂砚斋都说:“这是等芸哥看,故作款式;若果真看书,在隔纱窗子说话时已放下了。

为什么要假装看书?因为宝玉认了贾芸当儿子,这是拿着长辈的款,想表现自己堪为表率。

接下来就是表演的第二步:

那宝玉便和他说些没要紧的散话。又说道谁家的戏子好,谁家的花园好;又告诉他谁家的丫头标致,谁家的酒席丰盛,又是谁家有奇货,又是谁家有异物。

这些话,正是上流社会大人们的社交中常说的话题,宝玉说这些话,是怕贾芸拿他当孩子看。

这就是宝玉努力把自己装成大人的表现。

没错,装,贯穿着贾宝玉的始终,“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宝玉的装,就是表里不一。

宝玉在宴席上吟唱《红豆曲》,是他又一次的装,这次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因为这个宴席没有主题,宝玉便提议了个主题:“如今要说悲、愁、喜、乐四字,都要说出‘女儿’来。

男人的酒局以“女儿”为主题,这也是从古至今都不变的风格。于是,在这个主题的指引下,我们便看到了在座各位对女儿的审美。

为了便于对比,我们把宝玉的《红豆曲》放在最后分析,先来看冯紫英和蒋玉菡的女儿曲。

你是个可人,你是个多情,你是个刁钻古怪鬼灵精,你是个神仙也不灵。我说的话儿你全不信,只叫你去背地里细打听,才知道我疼你不疼!——冯紫英

从这首女儿词可看出,冯紫英有着青春少年的正常审美。他喜爱的女儿,是个“可人”“多情”的“刁钻古怪鬼灵精”,与史湘云的性格非常像。这样的女孩儿,才是身心健康的青春少女,有着顽皮淘气的一面。

可喜你天生成百媚娇,恰便似活神仙离碧霄。度青春,年正小;配鸾凤,真也着。呀!看天河正高,听谯楼鼓敲,剔银灯同入鸳帏悄。——蒋玉菡

从蒋玉菡的女儿曲中,可看出他对婚姻的渴望,这也与他的境遇分不开。

对婚姻的渴望,其实就是对家的渴望。像蒋玉菡这样的伶人,看似风光,实则缺少亲人的关爱。所以,他希望有一个百媚千娇而又年貌相当的人“同入鸳帏悄”,共同营造一个温馨的家。

相比较之下,再看宝玉的《红豆曲》,就不正常到病态了。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前面分析过了,此时的宝玉,并无愁苦,而且他的人生也还没有尝到过愁苦。他的相思之愁,不过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同时,我们也能从中看出他病态的审美。

宝玉提出以女儿的“悲、愁、喜、乐”为主题,最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侧重。冯紫英侧重于“女儿乐”,描述的是一个玩乐中的可爱女儿;蒋玉菡侧重于“女儿喜”,描述的是一个终成眷属的幸福女儿;贾宝玉则侧重于“女儿悲”,描述的是一个爱而不得的相思女儿。

这正是宝玉的病态审美,他喜欢黛玉,喜欢的正是黛玉的病弱之美。

我们把这首《红豆曲》和宝玉初见黛玉时的情景对比来看就能一目了然。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眼里黛玉的美,可用三个字来形容:愁、病、弱。这本是一种病态的美,而恰恰是这种病态的美,是宝玉最为欣赏的美。

也就是说,宝玉的审美,本身就是病态的

所以,宝玉此时所吟唱的《红豆曲》,不过是他病态审美的体现,并非为黛玉而唱

我们有必要理清这个因果关系:因为宝玉喜欢病弱的病态审美,所以黛玉变得越来越病弱,从而迎合了宝玉的审美。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因果关系,宝玉的《红豆曲》才成了预言。后来的黛玉,真的“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在“新愁与旧愁”中流尽了血泪。宝玉的《红豆曲》在前,黛玉流尽血泪在后,宝玉喜欢血泪是因,黛玉流尽血泪是果。

这才是黛玉真正的悲剧:为了迎合宝玉的病态审美,黛玉在病弱中泪尽而逝。而宝玉却把黛玉的这种愁苦,当成社交中的玩乐。

人物对话描写在小说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非常个性的直接描写,给人的感觉是一目了然。红楼梦,是一部将这种对话描写用到极致的代表作。

红楼梦中众多女孩子人物性格非常鲜明,靠得就是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曹雪芹非常擅长描写人性,但是更擅长写人物之间的对话。每个人物都好像是出现我们面前一样,非常鲜活。

而且对话的安排有分寸,无论是男主角贾宝玉还是女主角林黛玉,和薛宝钗以及丫头晴雯和袭人,都可以通过几句单纯的对话显示出她们鲜明的个性。

比如这句

“今儿得罪我的事儿小,倘若明天宝姑娘来,贝姑娘来,也得罪了,事情岂不大了”

这话不用分辨就知道是林黛玉的口吻。

而且故事中的悲喜欢乐也能够通过人物的对话,展现得越来越深刻。

最有情趣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他们之间经典的台词,多是两个人拌嘴,可以说拌嘴是他们交流感情的一种方式。

今天我们欣赏他们之间的经典的对白,那里面饱含的都是满满的爱。

经典之一,第20回

宝玉去宝钗那里玩,黛玉知道了,很不高兴。宝玉忙哄黛玉

“好好的又生气了?”

黛玉回答“你管我呢,我作践坏了身子,我死,与你何干!”

宝玉说“何苦来,大正月里要死要活的”黛玉说“偏要说死,我这会儿就死,你怕死你长命百岁”

宝玉笑道“要像只管这样闹,我还怕死呢,倒不如死了干净”

黛玉说“正是了,要这样闹不如死了干净”

宝玉忙说“我说自家死了干净,别错听了话赖人”

我们看这是非常亲切的一种手法,黛玉的心是比较孤傲,尤其是嘴尖伶俐,所以她在贾府上下都被认为是小心眼,不被同情,最后导致伤情致死。

其实在这些细微的地方已经暗示的很多了,而宝玉此时的“笑”和“忙”着哄她,两个字,更似乎有千钧之力。

但是这经典的对白还没有完,黛玉还是生气,宝玉紧接着打叠起千百样的款语温言来劝慰她

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间疏,先不僭后'也不知道”

面对这样的劝慰,黛玉啐他“我难道叫你疏他?我成了个什么人了呢!我为的是我的心。”

宝玉说“我也为的是我的心,难道你就知道你的心不知道我的心不成。”

黛玉听了低头不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2999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9
下一篇2024-02-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