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西安的人文特点(比如历史、人民生活特色等)

求西安的人文特点(比如历史、人民生活特色等),第1张

西安具有浓郁的人文风情:

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人,将其的生活方式和民俗风情概括为关中十大怪,它们分别是——

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盖、

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

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

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

不坐蹲起来、唱戏吼起来

在西安碑林,有一块清代碑石纪录了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八处著名的风景名胜,它们被称为关中八景,又称长安八景。这八景分别是——

华岳仙掌、骊山晚照、

灞柳风雪、曲江流饮、

雁塔晨钟、咸阳古渡、

草堂烟雾、太白积雪

流行于陕西以及西北等地的秦腔又称乱弹,又叫「梆子腔」,是中国戏曲四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西安方言为代表的的西北方言之一陕西话。西安的饮食文化同样博大精深,作为中国西北饮食的代表,以西安小吃最为著名,回族的清真饮食在其中占有很大比例。中国国画中的长安画派、起源于汉代以前的关中皮影戏、源于西周的陕西木偶戏以及色彩浓郁的户县农民画等都是西安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你心中的陕西印象呢?凉皮,肉夹馍和冰峰这样的三秦料理?什么油泼辣子一道菜,板凳不坐蹲起来的陕西八大怪?还是听说过却没听过的秦腔呢?要说这些可真真是打着游客标签的出土文物,在去往三秦大地的路上不妨调频到这几个老陕波段,咂摸着冒着热气的陕味流行文化,看看老陕是如何飙车的吧~

西北相声领头羊——苗阜王声

“喵汪”因春晚上的《满腹经纶》而名噪一时。他们是一块在陕西铜川长大的发小,地包天苗阜上了中专去了铁路,天天“啤酒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八宝粥,来,腿让一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痦子的四有王声去了陕西吃(师)饭(范)大学闻(文)屎(史)专业。是对曲艺的热爱,让这一对“贤伉俪”在毕业后又在一起钙(gay)里钙(gay)气的说起相声。(尽管这段写成这样,我还是要面不改色心不跳的说句,没毛病。)

他们的背景也与他们的定位有关,不同于郭德纲一开箱,于谦全家都得上岗的风格;苗阜满嘴跑火车,天马行空的瞎咧咧,而王声就负责紧随其后纠错和吐槽,江湖人称“人肉弹幕”。苗阜调门高嘴又碎,就像在打机关枪;王声稳重,就像消音器。就在这一快一慢间,直戳我们的笑点。

喵汪有非常鲜明的陕西特色,不仅擅长用陕西关中话和陕北话倒口(就是相声里模拟方言),更加是把老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夸张了细节,突出了楞(陕西话中中二的意思)的呈现在舞台上。比如陕北人爱吃洋芋叉叉(一种土豆丝做成的主食,很有特色欢迎品尝),他们就会在相声中调侃陕北老师训学生说的是“你脑袋里是进了洋芋皮了吧!”。苗阜吼一段秦腔,一般捧哏会说“这没膀子力气唱不来。”,而喵汪是谁,可是要中兴西北相声的人,直接就换成:“这歌儿没碗羊肉泡馍怕是撑不下来。”

话不多说,截个小段子给各位乡长们(乡长是陕西话朋友们的意思。)开开胃。

“于老师,三大爱好?” “喝酒,吸烟,烫头!” 呃,这段掐了,不好意思我跑偏了,又跑到老郭那里去了。重来!

喵汪讲吆喝。

苗:还有这包子,北京人说话偷懒,吆喝包子是“咧 包儿咧 咧 包儿得了热地咧,一个劲咧,这包儿热的咧,发面的包儿要热咧。”(好吧我承认是我偷懒了,挺好听的一段唱词,唱得实在太快,我记不下来,就胡诌的,额。)您到咱陕西看看,什么馅的,多少钱,几口吃完全能吆喝出来。

王:咦,不是吆喝旁的,就是吆喝馅和几口吃完?我没听明白怎么还吆喝出来几口能吃完?

苗:唉,对喽!我可以给您吆喝出来,您听一听啊。“包子,包子,包子,羊肉包子,一块钱一个,喋,喋 ,喋”,你看,喋喋喋,三口吃完。(注:陕西方言中,喋是吃的意思。)

王:嗨!

快别偷懒了,拿出爪机,精髓我可用文字描述不出来,快来换种口味爆笑一下。

推荐作品:《我爱陕西话》《同学会》资源见网易云音乐电台和喜马拉雅

相声新势力——卢鑫玉浩

这两位可是《笑傲江湖》的冠军,曾在陕西电台工作,同时与苗阜王声一起在西安青曲社说相声,后来离开了青曲社签约了东方卫视。如果说“喵汪”的努力方向是郭德纲和我于大爷的话,卢鑫玉浩这一对年轻力量就要和德云四少作比了。比起“骚浪贱”以及就差打马赛克的德云老司机们,卢鑫玉浩可谓文明,尽管传统活儿略欠火候,却胜在电台工作经历接触了很多艺术元素使得他们的作品让人耳目一新。三大buff加成,真是令他们不红都难。一、调侃流行文化,紧扣年轻人脉门。他们要在十里桃花里,说他个三生三世的相声。这时候观众不仅是衣食父母了,直接叫诸仙。而掌声就成了天雷滚滚。这种化用了热播剧集的大型奇幻仙侠相声真真是赚尽了天雷滚滚。二、别人的相声是插科打诨,他们的相声是歌舞升平。小岳岳唱红了《五环之歌》和《送情郎》,还是偏戏曲挂的。而卢鑫俨然相声界的权志龙啊。迈克杰克逊的《Beat it》舞步被说成是踩到了便便。韩国女团的《Nobody》词也填了小两口吵架的段子。三、地道陕味文化,毕竟青曲社浸*过,打了深深的烙印,摘一段乐一乐。

卢:最爱看的还是葫芦头七兄弟!(注:葫芦头是陕西的一种充满了大肠,但广受老陕喜爱的重口味美食。)

玉:呦,您这个剧应该是春发生投资拍摄的吧。(注:春发生是做葫芦头的老字号。)

卢:葫芦娃一出世,就拽着爷爷的裤脚说,“爷爷,爷爷,我(e)要喝冰峰!”,“喝(huo)撒冰峰,锅里有面汤!”

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地道老陕的生活方式。比起低配版芬达冰峰,老一辈人还是面汤爱好者。陕西面食名扬天下,别忘记吃油泼面的时候,向伙计要一大海碗免费的面汤才称得上是地道的老饕啊!

推荐作品:《相声新势力》《你的打开方式不对》资源见喜马拉雅,这两位偏歌舞,还是推荐直接看视频吧。

陕西方言摇滚

摇滚要有着一股子愤怒的生命力,而老陕的血液里就流淌着这种一点就着的耿直。关于秦腔,你可能只是在春晚上见识过华阴老腔,可是说起几位摇滚教父恐怕是如雷贯耳了,张楚,郑钧和许巍可都是陕西籍的。秦腔靠吼,这与摇滚一脉相承,咱老陕先天遗传。有不少用陕西话或者陕普唱摇滚的歌手,他们把自己对西安的感情,生活经历融进歌里,用陕普唱出来,从此八里村不在是一个破败的西安城中村,是黑撒乐队所唱的《流川枫与苍井空》中年少纯爱的见证。方言是本土文化的载体,也正因如此,这些音乐作品便更显厚重。

众陕西籍艺人《陕西木有啥》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陕西更是文化历史底蕴深厚。要不,怎么《鬼吹灯》里的摸金校尉要去陕西倒斗呢?历史书?呵呵,买的书你看不看自己心里没点13数么!纪录片?太枯燥!听导游讲解?还有没有点创意!就让这首创下“世界最长中文歌曲”吉尼斯世界纪录的《陕西木有啥》,带你在逼格满满的在动次打次中,了解陕西历史文化吧。(注:此曲长达26分钟,且易上瘾,入坑需谨慎。)

--

陕西其实木有啥

始皇嬴政统天下

唐僧译经大雁塔

西游故事传万家

名城名景扬中华

百位皇帝埋地下

炎黄二帝渭水源

文人墨客誉华夏

--

黑撒乐队《陕西美食》

“陕西不可错过的十大美食”,“回民街吃这些,就对了!”“只有地道老陕才知道的馆子。”等等等,是不是百度里输入“陕西”“美食”,然后整个屏幕就被这些爆款文章填满了?在这个自带BGM的城市,为什么还要满足于被公众号“洗脑”呢?这地界可是出了红花会的,让我们药,药,切克闹,手插兜,戴上耳机,好像回民街的王者,摩擦摩擦,似饿鬼,是吃货,跟着节奏一起出发。年轻就是爱吃,无惧流言蜚语,yeah!准备好相机,给美食开个光,只在深夜发,Hate Me Everyday!(表白PG one~)

--

从来不吃什么意大利的通心粉

好好尝一下俺们的岐山擀面皮

kfc的汉堡别看你价钱卖的美

一个腊汁肉夹馍就把你pk的找不见北

来根钟楼小奶糕如果你怕热

来碗春发生葫芦头如果你怕冷

乾一杯西北狼啤酒叫一声猛

不喝酒的女同志来开瓶冰峰

锅贴凉粉酸菜炒米春卷醪糟

三原熏鸡酸汤饺子灌汤包子

醋水香菜多来再来点辣子

--

Page Seven 胡先笙

老胡是西安新东方托福GREGMET的名师,数学学士,物理学硕士,历史学博士,更是曾移民加拿大白手起家搬过英语培训学校;可谓学贯古今,游历东西。一节英文阅读课,可以从逻辑讲到量子力学再讲到蒋介石。现在老胡在网易云音乐开起了电台,俨然要成为网红的架势,我只能说,这样的网红给我来一打!老胡自带陕普与散装英语效果,听他的电台就好比一个地道的陕西高级知识分子妙趣横生的跟你唠嗑,不知不觉中还增长了知识。《PAGE SEVEN 胡先笙》内容较为高深,会讲武则天PK叶卡捷琳娜谁才是一代女王,也会追踪热点聊聊人工智能。而《笙考数理化》就偏向科学史,老少咸宜,这可是国人都欠缺的一课啊,值得墙裂安利。

推荐作品:电台《PAGE SEVEN 胡先笙》《笙考数理化》资源见网易云音乐电台,微博名:笙栗子

河南大别山金刚台生态景区

我是个“老陕”,一个身处河南的陕西人,在河南30多年了。

作为一个信阳女婿,又在安阳生活了那么多年,对河南的了解仍然不是那么深刻。我想谈谈我对河南人的印象,感谢河南,接纳和包容我。

我不是河南人,但因为是河南人而骄傲。

李耘| 撰文

XIAXIA| 版式

陕西的河南人:通融、适应性强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时,心里泛起了犹豫:娶了个河南媳妇,生了个河南娃,人生的大半辈子在河南度过,带了一身河南气味,一口一个“中”字……应该已经算一个河南人了的我,再写这样的话题是否显得生分和多余。

但客观讲,我还是一个“老陕”,一个陕西的关中人,因为我出生在陕西、又在陕西长大,像芝麻种子只能结出芝麻而结不出西瓜,乌鸡的黑是黑在骨头里的。

我爱作文,又在河南生活了近四十年,最应该写的就是河南了,但理性又让我顾虑:外乡人说他乡会给人“说三道四”的印象,不人物也不地道;还有,就是我还继续身在河南,写不好会不会挨身边人的“黑砖”。

然而,我不写又觉得过意不去,毕竟《豫记》在近期成立十周年的日子,在不遗余力地在宣传河南形象,编辑老师也数次让我这个“老陕”谈谈对河南的印象,作为报答河南对我的接纳包容之恩,斗起胆写写我眼中的河南和河南人。如有不敬,请多海涵。

说起河南,一言难尽。有人说河南人是中国的吉普赛人,他们的人数最多、分布最广。

在我的老家陕西随处可见河南人,据不完全统计在古都西安,河南人可以占到三分之一以上,在关中平原的几乎每一个村庄都有几户河南人。

记忆中,我们村就有几户河南人,“河南担”是关中人对河南人的统称,主要是指河南人都是过去逃荒要饭,沿着陇海铁路过来的,一条扁担担起了全部家当,不存在贬义的成分。

我记得村里的几户河南人普遍比较能吃苦耐劳,待人热情大方,生产队的脏活累活,他们从来都一马当先抢着干,从不挑三拣四。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适应性、通融性比较强。

人称陕西人是“陕西冷娃”, “生、冷、蹭、倔”涵盖了他们的性格特点,一根筋、认死理、通融性差。和谁好,好得能穿一条裤子;和谁不对、记死仇,能一辈子不着嘴。

所以邻里之间,村民之间容易形成一些不好调和的“死疙瘩”,村里或邻里之间每遇不好调和的矛盾,首先想到的是让村里的河南客在中间调节,他们能屈能伸、能伏低伏小,能在中间左右周旋说和、通融矛盾,起到润滑和调和作用。

手巧的河南人

到哪都能干出不一样的精彩

河南人的另一个特点是胆大心细、脑子灵活,生活能力比较强。

我们村的几户河南人日子过得都不错。记得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也就是改革开放前夕,农村人不许搞副业,搞副业被认为是资本主义尾巴要被割掉。

村里有个叫“黑娃”的河南人,就经常偷偷摸摸、走街串巷地卖汽水。那个时候,汽水也是新鲜玩意儿,不多见,一般人也没喝过,但是黑娃卖的汽水都是自己做的。

几个瓶瓶罐罐,他一捣腾就是一瓶瓶打开瓶盖就冒白汽的汽水,喝了还怪爽怪解渴,令村里人对他刮目相看。

还有一件事让我终生难忘,还是在我小时候,也就是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村民的生活困难,缺衣少吃,村里就有人拿小麦到河南洛阳一带换干红苕片,以精换粗解决粮食问题。

那时我父亲戴着“右派”帽子,不能乱说乱动。

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我母亲就和村上一个我叫“振娃婆”的河南的妇女,坐着拉货的火车到洛阳拿小麦去换干红苕片,跑了十来天,把人没操心死,回来我们问母亲:

“害怕不害怕?”

“咋不害怕,去的时候还倒罢了,光想着只要能换成就行,回来时把人就折腾死了,一口袋麦换了四麻袋红苕片,好不容易求人帮着弄到洛阳车站,看着个往西的车不管三七二十一把麻袋就往上撩,坐到车上就担心车到西安停不停,那车也是走走停停慢的像老黄牛,黑了睡不着,看着满天的星星想我娃,也不知道走了几天几夜,到了西安站,车一慢就把麻袋往下撂。一路上多亏了有你振娃婆,人家自小在外头跑,胆大、有主意,不然妈怕都回不来了,将来你们一定要记着你振娃婆的好处。”

没有完美的河南人

到了八十年代,我在西安的一所大学上学时,班上有两个河南南阳的同学,学习成绩非常好,一直在班上遥遥领先,其他同学怎么赶也赶不上,一了解,原来他们基础很好,高考分数都在四百多分,我考了三百多分,还感觉了不起,其实和人家没法比。听他们说在河南考学非常困难,竞争异常激烈,像我的三百多分在河南最多上个大专。

大学毕业后,我来到河南工作,真正地和河南人共起了事,真切地感受到河南人的勤劳善良、自强不息和敢想敢干。

同时由于 社会 的开放,人们思想的活跃, 社会 上出现一些不正之风,河南的形象受到一定的影响,比如当时 社会 上流传的段子“十亿人民九亿骗,河南人民是教练,总部设在驻马店。”等等。

我也属于受害者,每次回老家,老家人都用异样的眼睛看我,和我打交道谨小慎微,我给他们说哪里都有好人有坏人,上帝把好人坏人是平均分配的,河南人多,坏人可能就多,但好人也多你们就看不见吗!

当然人无完人,河南人也有不少毛病和缺点,比如河南人生活上不甚讲究,吃饭爱凑合,吃上顿不管下顿;卫生习惯也差些,屋里不注意收拾,也不爱添置家具。

还有就是有时原则性较差,爱占小便宜,目光不够长远。“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这些问题,我想可能和过去生活艰苦、没有保障有关。

随着近些年经济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河南人的这些缺点也有了大的改进,河南的整体形象也越来越好。

过去去外地,有人问我是哪里人?我好说是“陕西人”或者“西北人”,就是吱吱唔唔不愿说是河南人,现在有人问我是哪里人?我就自豪地、理直气壮地告诉他:“我是河南人!”

肉丸胡辣汤、麻花油茶、油饼菜夹馍、锅贴豆浆、包子豆腐脑西安的早餐丰富多样,城市生活的点点滴滴也悄悄藏在这一碗人间烟火里。

1

肉丸胡辣汤,早餐的仪式感

早餐是生活美学的开场白。无论是家中妈妈精心准备的一餐,还是街边早已开门的早餐店,只要餐食上桌,美好的一天便开始了。

西安人美好的一天,便是从一碗地道的肉丸胡辣汤开始的。和河南胡辣汤不同的是,西安胡辣汤更加浓稠。牛羊骨熬制的底汤,肉丸和蔬菜在汤中翻滚,勾芡必不可少。恰好的胡辣汤考验着师父的功夫,汤浓香,稠度刚好,肉丸嚼劲十足,菜品不软烂。一碗上桌,油泼辣子的香气随着勺子的搅拌蕴藏在胡辣汤的每一个角落,入口麻为先,辣为辅,香味浓郁,浓稠度刚好。一碗胡辣汤下肚,能量满满的一天也开始了。

2

油茶麻花,低调的美食之星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老陕难忘的家乡味道中,油茶麻花咸香绵软的滋味总是令人难以忘怀的。半发酵的软麻花,软绵可口,浸泡在以小麦面粉和杏仁、花椒等调味料用清油炒熟熬成汤的油茶中。有时会根据客人偏好加入芝麻、花生、黄豆、麻叶等调味。待到麻花在油茶中泡的软绵,挟一筷入口,油香、面香和嚼碎的芝麻、杏仁、黄豆、花生干果的香味混合在一起,饱腹感、满足感化作肚中暖流慢慢充溢全身。

3

香酥牛肉饼,名声不小的宫廷御点

牛肉饼色泽金黄,外面的表皮酥松脆香,面香十足,里面的牛肉鲜嫩微辣,油香味加上麻麻的葱花牛肉,味道适口,香而不腻。葱香四溢,酥到掉渣的牛肉饼在西安大街小巷的名气可不小,来过西安的朋友们也会好奇,牛肉饼就牛肉饼,为什么店铺牌匾还得加个宫廷?

在历史底蕴深厚的十三朝古都西安,可不能小瞧了这牛肉饼,它也是有一千两百多年历史的。在唐代,牛肉饼就曾为宫廷御点。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寄胡麻饼与杨万州》一诗中写道:“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香得似辅兴无”,诗中所指的胡麻饼就是如今的“香酥牛肉饼”。

时过境迁,牛肉饼依旧流传在这大街小巷之间,西安街头巷尾还有许多店挂着“宫廷牛肉饼”的牌子。

4

甑糕,西安甜食界yyds

晨雾刚刚升起,街巷远远就看见一辆三轮,盖着厚厚棉被的一口大锅被稳稳当当的安置在三轮车上,掀开厚重的棉被,热气里混杂着枣香、豆香、米香扑面而来。

热气腾腾的甑糕映入眼帘,软糯的糯米被蒸的喷香,红枣和豆子也在高温的蒸腾下变得软糯。只包含糯米和红枣传统的甑糕也有,糯米、大枣、大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2714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7
下一篇2024-02-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