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傲雪如梅
2018年6月20日 星期三 雷阵雨
这几天,我认真阅读了《傲慢与偏见》(英)简·奥斯丁 著
首先,作者明确划定了婚姻的“好坏”标准。以作者奥斯丁看来,不幸的婚姻大致有两种情况。
故事中,夏洛特本是个聪明女子。因为家里贫穷,兄弟姐妹多,人长得不漂亮,到了27岁还是个“老姑娘”,在家里受到兄弟姐妹的排挤。
她之所以痛快答应嫁给家底殷实,自命不凡,不能自圆其说的蠢人柯林斯,只是为了能够有个“归属”,有个能够确保她,不致挨冻受饥的“保险箱”。
婚后她尝不到任何天伦之乐,是一桩没有爱情的婚姻。
莉迪亚是个放荡不羁,轻狂女子,不听家人劝说,我行我素,因为贪婪男孩美貌和感情冲动的缘故,跟着威克姆私奔。
后经达西搭救,两个人才苟合成亲,但婚后不久“情淡爱驰”“……男的经常去城里寻欢作乐,女的躲在姐姐家里寻求慰藉。也是一段不幸的婚姻。
书中告诫人们“没有爱情可千万不能结婚”。
故事中,姐姐简·贝内特与宾利一见钟情、互相爱慕,情意融洽,恩爱弥笃是幸福美满的一对。
故事主人公,伊丽莎白她对达西的求婚,先拒绝后接受。这充分说明“没有爱情可千万不能结婚”。
作者认为,恋爱婚姻中,既然是关系到终生幸福的大事,那就一定要严肃谨慎,切不可让表面现象蒙住眼睛。
伊丽莎白刚开始,因为受到达西的怠慢,便对她产生了偏见。听信别人的无耻谰言,进一步加深了对达西的偏见和憎恶。
后来经过妹妹莉迪亚私奔这件事,多亏达西挽救,慷慨解囊 、左右逢源,从中周旋,最后息事宁人。
原来傲慢的达西,后来善解人意,慷慨解囊、助人为善,绅士风度和对伊丽莎白真情表白让她折服。
重新认识到达西是一个优秀的,值得依赖的终身伴侣。
自信满满地答应了达西的第二次求婚。
《傲慢与偏见》无论是曲折的爱情还是丰富的人物性格都让我意犹未尽的一遍遍的拜读。
主人公伊丽莎白一家人的性格多样,让人觉得妙趣横生贝内特先生是个顾家的老绅士,却放任妻子和女儿的不得体行为,宁愿躲进图书室寻求平静。
贝内特太太是一个神经质虚荣心十足的女人,将每个女儿嫁出去是她这一生唯一的大事,却从不费心、管教女儿的举止。
简•贝内特是贝内特家的大女儿,容貌美丽、性情温柔、沉静。
伊莉沙白•贝内特是贝内特家的二女儿,个性活泼大方、聪慧与美貌并俱。
三女儿玛丽容貌不若其它姊妹出色 ,因此便在品德及知识上用功。
排行第四的基蒂和么妹莉迪亚注重享乐、个性浮华,最热忠跳舞,举止常失礼而不自知。
这本书充满了女性色彩,这是我喜欢它的理由之一而这本书中,最激动人心的一段也不过是威克姆与伊利莎白之妹私奔(而且结局并不悲惨)。
作者能想到的最恶劣的行径,也只是一些人与人之间的简单欺骗;贯穿全文的一件事就是母亲如何嫁女儿。
它很好地反映了一个时代的风格 ,读完之后,头脑中不难形成当时欧洲女性社会的状况——所有女子都以嫁出去作为一种荣誉,而不管嫁给谁 ,婚娶成了妇女唯一的人生目标。
真正的感情既少见,又难以被理解。作者深刻揭露与批判的正是这些。傲慢、偏见、是我们很常见的弱点和毛病。
每一个人其实都很容易被自己的主观印象所驱使,因而容易对别的人不正确的注解,进而造成了彼此之间的误会。
一个人所给予的第一印象,固然可以影响到很多事。但并非一定不会改变 ,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才能有更客观一点的论点。
就好像故事中女主角对达西的看法,就是因为了解才有所改变。此书反应的社会现实确是如此一针见血,她讲的是婚姻,与爱情无关。
作品中,智慧的伟力得到了最充分的施展,因而对人性的透彻理解,对其千姿百态的恰如其分描述,四处洋溢的机智幽默,所有这一切都是用最精湛的语言表述出来的。
在作品中对每个人物刻画的惟妙惟肖,书中确运用“最精湛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人性最透彻的理”,四处洋溢着“机智幽默”,令人感到“光彩夺目”情趣盎然。
以这样的一句话,来作为本书的开头。让人不由浮想联翩,这是一部轻喜剧,来讲一个皆大欢喜的爱情故事。吸引读者对书中故事的迫切阅读的魔力。
书中的人物对话,既鲜明生动,富有个性,又有含意丰富,耐人寻味。
对话,是文学创作,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材料和基本手段。作者在创造人物对话时 ,一方面注意用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形象,另一方面又善于利用说话人,听话人,读者在动机和理解上的差异,制造多层次语调,让阅读者身临其境。
《傲慢与偏见》一书用精湛的语言,幽默机智的对话,吸引阅读者意犹未尽一遍遍去拜读,是一本值得仔细阅读的经典作品。
无戒365挑战营
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讲述了19世纪初期英国乡绅之女伊丽莎白班内特五姐妹的爱情与择偶的故事。
作为一部以婚姻、爱情为剧情推进线索的小说,作者简奥斯汀在作品中着墨较多的有两段爱情故事:一是简与宾利,一是伊丽莎白与达西。这两段爱情故事最后都以幸福美满的结局收尾,但即便是美好的爱情,也曾历经坎坷,有个人、环境以及各种现实因素的阻挠,这篇文章就以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婚姻爱情为基础,去探寻人性本质—“傲慢”与“偏见”,并在与之对抗的过程中,洞察简奥斯汀笔墨背后对“爱”的坚守。
读过《傲慢与偏见》的读者都知道,开篇有这么一句话: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女孩子们把男人的钱包当成第一考虑因素,毕竟在当时,女人没有工作,也没有继承权,唯一让自己生活的不错的办法就是找个富裕的人结婚。
就像书里说的那样:“只考虑金钱的婚姻是荒谬的,不考虑金钱的婚姻是愚蠢的。”
所以当一年有五千镑收入的宾利出现在女孩们的视野里的时候,故事就此开始了。
在18世纪的英国,参与舞会就是未婚青年男女相识的重要社交活动,所以宾利一搬到内德菲尔,就立即举办了一场舞会,舞会那天,与宾利同时来的是达西,不仅一表人才,而且也很有钱,这就使得达西也迅速成为舞会的焦点。
达西对眼前熙熙攘攘的人群始终保持着冷漠的旁观态度,当宾利介绍伊丽莎白给达西认识时,达西并不领情,甚至拒绝了伊丽莎白伴舞的邀请。
这段达西略带傲慢的话不巧被伊丽莎白听见,她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由此莎白对这位傲慢的达西先生的偏见产生了。
而偏见一旦产生,就会在我们的心中建立一个固有的刻板系统,让我们不能客观的看待眼前发生的事件,相反还会对我们认为的“真相”深信不疑。
当伊丽莎白在外出游玩时遇到了帅气绅士的年轻军官威克姆,他讨人喜欢的言谈举止与达西的傲慢印象截然不同,而正在他们聊的火热时,达西和宾利正巧路过,这次偶然的遇见以达西很不友好的掉头离开结束。
不知缘由的伊丽莎白听信了威克姆的谎言:
威克姆的父亲是老达西的管家,老达西曾在遗嘱中给了威克姆一个牧师的职位,但是达西因为嫉妒剥夺了他的权利,但他又不愿意揭发达西的恶行,因为他谨记达西父亲的恩情。
他将自己说成是被人辜负又以德报怨的人,将自己的遭遇归因于达西的“傲慢与自大”,伊丽莎白对这番言论深信不疑,她没想到达西是这样阴险恶毒的小人,因此更加厌恶达西,对达西的偏见也加深了。
不久之后,达西的表兄菲兹威廉上校在于伊丽莎白的聊天中,提到达西破环了宾利和伊丽莎白姐姐简的婚事,并直白的解释是达西嫌弃简的出身以及家境,因而让朋友宾利“及时止损”。到这里,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甚至了她的头脑。
她为姐姐失去幸福而伤心,也不能原谅达西的所作所为,所以在达西全然不顾两人的家庭背景和社会阶层,放下自己的理智让感情占据上方,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向她吐露真心时,她断然拒绝了,骄傲的达西先生当然接受不了这种直白的拒绝,言语冲撞间也将自己的“傲慢”展露无遗:
她和达西前期的关系,简奥斯汀用一句流传甚广的台词生动概括:
偏见让你无法接受我,傲慢让我无法爱上你。
达西在表白失败之后,也开始了自我反思与思考,之后给伊丽莎白留下一封信便扬长而去,这封信将伊丽莎白对他的偏见和误会作了解释,尤其是关于对威克姆的谎言和对简的伤害。
他叙述了威克姆事件的来龙去脉,真挚而诚恳,甚至牵扯到了她的妹妹:
威克姆最初要求用同等的财富去取代老达西遗嘱中的 “牧师” 职位,在获取财富不久就将其挥霍一空,后来当得知“牧师”一职空出来后,又希望达西能够帮助他获取,深知他本性的达西拒绝了他的请求,为了获取钱财的威克姆就开始引诱达西的妹妹乔治安娜,被达西发现后驱逐。
看到这里后,伊丽莎白对达西的看法有了初步的改观。
而对于简与宾利的事情,达西承认了自己确实有阻挠,但为什么阻挠是处于对朋友宾利的关心:
一是因为在达西的角度看来,简对宾利的情意远不及宾利对简的爱:
二是达西曾无意间听到班内特太太的言论,她以女儿攀附权贵为荣,一些可笑的言论令他不想让朋友牵扯进去。
虽然不知道达西所说是否是事实,但这封信对两人的关系进行了缓冲。
后来在彭伯里,通过管家的介绍伊丽莎白了解到达西在当地很受人们尊敬,而且对妹妹乔治安娜非常爱护,而在庄园偶遇达西时,这次意外的相处,让伊丽莎白除了对达西的偏见。
在这期间,伊丽莎白收到了妹妹莉迪亚与威克姆私奔的电报,这也验证了达西对威克姆的描述,至此对达西的偏见完全消失。而与此同时,这桩丑闻对家庭的冲撞,让一家人深陷舆论中心,也正是达西默默的安排好了一切,找到莉迪亚,并给了威克姆一大笔钱,安排好了他们的婚事,让班内特一家的生活归于平静。
这种默默付出甚至不让伊丽莎白知晓的方式,维护了伊丽莎白的自尊,伊丽莎白在妹妹回家说漏嘴的时候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感受到了达西对自己的爱,回忆起与达西的相处,才知道自己早就爱上了达西。
拉德克里夫人在《尤多尔弗的奥秘》中写道:
不要相信初次印象,只有养成沉稳、端庄的心性,才能抵消强烈情感的作用。
保持理智,才能在“初次印象”不太愉快的时候,抑制由自己强烈情感所带来的偏见,也只有保持理智,才能进行思考与自我反思,消除自己的傲慢。
伊丽莎白与达西从歇斯底里的争吵到回归理智的思考,再到坦诚的交流,才是两个人走向美满结局的推进剂。
我们知道,在当时的英国,妇女缺乏生活来源,社会地位低下,甚至连继承权也可以被剥夺,小说当中班内特太太一提起此事就痛骂不已,却无法改变这样的事实。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妇女不得不把嫁人当成跳板,依附在男权社会里面,鉴于社会地位、物质生活的考虑,当时人们对“爱情、婚姻”不得不掺杂了很多功利性的东西。
小说中伊丽莎白不受时代背景的限制,坚持追求自己真正的爱情以及独立的人格,简奥斯汀通过描写伊丽莎白一生中经历的几次求婚,最为明显的体现了伊丽莎白所代表的作者的婚姻爱情观念,表现了在当时男权社会压制下伊丽莎白所代表的女性意识的觉醒,也表达了简奥斯汀对爱的坚守。
其中最早求婚的是柯林斯。柯林斯是伊丽莎白的表哥,也是班内特家的财产继承人,因此一旦伊丽莎白的父亲去世,伊丽莎白和她的姐妹们就要为栖身之所和生计发愁,正因为如此,柯林斯在面对伊丽莎白时有一种莫名的掌控感,他认为伊丽莎白会基于生存考虑答应他的求婚。
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伊丽莎白并没有唯唯诺诺的接受,而是十分果断的拒绝了他的求婚,这是伊丽莎白女性独立意识十分明显的地方,她不会把自己的爱情当作一场交易。
接下来就是达西的求婚,达西向伊丽莎白求婚两次。第一次求婚时,达西带着他傲慢的态度,以一种屈身的姿态来向伊丽莎白求婚,颇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而伊丽莎白虽然知道达西的社会地位和财富颇丰,但是达西的姿态没有让伊丽莎白感受到爱,而且此时伊丽莎白对达西带有偏见(达西诋毁她的家人和破幻她姐姐的幸福),让她拒绝了达西的求婚。
第二次求婚时,达西放下了他的傲慢,伊丽莎白也放下了她的偏见,看到了达西对自己的尊重与爱,这个时候他们才是精神上的门当户对,于是答应了达西的求婚。
在伊丽莎白眼里,她的爱情和人生不是金钱和社会地位的附属,她想要的是尊重和真正的爱情,她追求的是女性的独立与自由。
伊丽莎白代表的就是简奥斯汀在爱情里的态度,简奥斯汀在创作《傲慢与偏见》之前,爱上了一个叫做汤姆的青年,这个青年像达西一样傲慢,但不是因为社会地位和财富,而是因为自己学识的优秀,这一点也可以确认,因为他后来成为了爱尔兰首席大律师。
简奥斯汀与他的相识也是从不愉快到互相欣赏,就像书中的伊丽莎白和达西,但不同的是,因为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汤姆最后娶了一位上流社会的大家闺秀,而简奥斯汀的家人也希望她能嫁给上流社会的人。
但是与汤姆不同的是,简奥斯汀终身未婚,将所有的感情都投入到了自己的文学创作,这才有了《傲慢与偏见》等著作的问世。
她的作品大都以美好的结局收尾,不知道这是对当时社会的讽刺,还是对爱情的憧憬,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作品当中都表达了简奥斯汀对爱情的坚守以及对女性独立人格的呼吁。
简奥斯汀的书没有多么的奇伟瑰丽,她不过是在表现生活,她作品中出现的都是你我普通生活中会遇到的人。
她的婚姻爱情观念十分的超前,在爱情、婚姻方面,她称得上是历史上最深刻的洞察者,她以一种很温柔的方式将自己对“爱”的看法写给世人看,她曾经在给侄女芬妮的信中嘱咐道:
关于爱情与婚姻,不要吹毛求疵,更不要过于草率。
没有爱情的结合是一场悲剧,如果对方的缺点盖过良好的品质,也应该果断放弃这一段关系。
尽管她写了六部关于爱情的小说,却终身未婚,并不是因为爱情不眷顾她,而是她选择对“爱“的坚守,就像书中班内特先生对伊丽莎白说的那样:
我知道你和一个在理智上无法匹配你的人在一起是不会幸福的。
简·奥斯汀的作品有一个特点,标题既是书中主人翁的性格特点和全书主题,初次看到《傲慢与偏见》,光是看标题对这本书内容不知所云,当读完整本书再回顾主题时,全书前后贯穿,主旨一目了然。
《傲慢与偏见》全书以男主角达西的傲慢与女主角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为主题,讲述了在浪博恩这个小镇上的姑娘们与其追求者们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通过一些简单的故事,向读者折射出很多关于婚姻的真谛,使得本书成为了一本百年适用的婚恋教科书。
主人翁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婚姻经历了几转回合,最终才得以结为良配,过上了灰姑娘和王子般的幸福生活。这段童话般的恋情也向读者揭示了婚姻中门当户对的本质:真正的门当户对,不是门第和财富,而是超越简单的表面主义,两个人能够达到思想的同步和灵魂的共契。
1、门第之差,产生的傲慢与偏见
伊丽莎白出生在一个偏远乡镇的小资家庭,家里五个姐妹,没有男丁,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伊丽莎白的姐妹没有财产继承权,父亲的田产地产房产都必须由旁系亲属的男丁继承,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家庭背景中的伊丽莎白,可以说是一个贫穷的姑娘。
伊丽莎白初次在舞会上见到每年有一万英镑收入的达西,达西不苟言笑,在开朗健谈的彬格莱的衬托下,显得与整个舞会上的人格格不入,因为达西的高傲和木讷,第一次见面就在伊丽莎白的内心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之后的见面更是处处带着偏见,将达西曲解为一个不近人情的傲慢公子哥。
认识了彬格莱一家后,漂亮温柔的姐姐吉英很讨他们的欢心,被邀请到彬格莱家里做客,因为淋了大雨生了一场大病,无法返回家里,只得留在彬格莱家里休养,伊丽莎白担心姐姐,就彬格莱家里照顾吉英,去照顾姐姐的伊丽莎白和常住彬格莱家的达西有了短暂相处的机会。
不善表达的达西,总是难以抑制的表现出对伊丽莎白的关注,而他不同寻常的关注被伊丽莎白误认为达西是在找机会戏耍她,再加上前几次在舞会上留下的不好印象,使得伊丽莎白对达西总是恶言相对。达西一方面控制不住内心对伊丽莎白产生的情愫,一面为了所谓的门第悬殊在刻意的克制感情。因为两不相知,使得两人在误会中走的越来越远。
后来军队驻扎在浪博恩附近的小镇上,伊丽莎白认识了幽默风趣的韦翰,从韦翰的口中伊丽莎白得知了韦翰和达西之间发生的一些事情的始末,使得达西在伊丽莎白心中的印象再一次恶化,从前他认为达西只是一个高傲的公子哥,如今达西在她心中变成了一个十恶不赦,违背道义的坏家伙。
再加上达西破坏了吉英和彬格莱的良缘,伊丽莎白对达西的这些“所作所为”产生了嫉妒厌恶和痛恨的感觉,当达西抑制不住心中感情向伊丽莎白表白时,伊丽莎白不但没有给达西好脸色,还把自己心中所有的愤怒都宣泄在达西身上,达西只能失望而归,伊丽莎白还因为出了口恶气洋洋得意好一阵子。
两个拥有同样高度的思想和同样深度的灵魂的人,在感情上迟迟无法更进一步,甚至不知不觉结下了怨,究其原因是因为一个放不下面子,一个看不清事实。
达西出生在富裕家庭,家财万贯,无数富家**为他痴心守候,姨妈凯瑟琳一直盼望着达西能够与自己的女儿结为良配,彬格莱**一直对达西青睐有加,无论达西走到哪里,他都会因为自己那丰厚的家底而受到尊敬,因此达西从来无须为了得到什么而屈尊降贵,从资产和个人修养方面来说,达西有自己傲慢的资本。
伊丽莎白出生在小镇上,虽然家里不算贫穷,但是她除了能从书本上增长见识之外,没有其他的途径让自己变成一个能够看懂人性的通透女子。一次伊丽莎白去看望自己的好朋友夏洛蒂,被凯瑟琳夫人邀请到家里做客,凯瑟琳夫人问到伊丽莎白的教育时,伊丽莎白坦言她的姐妹们没有请过家庭教师,也没有专门的学习过各种艺术,由此可见,伊丽莎白的生活环境太狭小,因此导致她看人片面,无法看透一个人的本质。
2、双向奔赴,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
达西在表白被拒后,给伊丽莎白留了一封信,说明了他与韦翰恩怨的原委以及干扰吉英彬格莱婚姻的始末,为了不让伊丽莎白反感,达西选择了不告而别,骑马离开了姨妈家,留下了内心矛盾的伊丽莎白。
伊丽莎白从达西的信中看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她反复咀嚼手中的信,不断回想与达西相处的细节,不断的分析韦翰的种种行为,最后得知自己一直以自己的判断力去给达西下定义,使得自己误会了一个慷慨正直的好人,伊丽莎白内心十分自责。
当误会揭开,两人发现自己内心都牵挂着彼此,伊丽莎白慢慢打开心结,放下偏见去重新审视达西的好,达西也开始一点点改变自己,不再傲慢,试着去接受伊丽莎白和她的一切(包括她的家人)。
记得在本书同名**中,有一个很搞笑的画面“达西与彬格莱为了得到自己心上人的芳心,两人在伊丽莎白家旁边的小河边演习求婚画面”,在这个画面中,丝毫看不出达西的高傲,能看出来的是一个陷入爱情中的青年,面对爱情时的悸动和不知所措,可贵的是达西在一步步的向前进。
与此同时,当初发誓不会嫁给达西的伊丽莎白,在误会被解开后也开始期盼着与达西的爱情能够萌芽,吉英为了追求爱情远赴伦敦,寄住于舅妈家,伊丽莎白因为担心吉英,也随后去了伦敦,见到舅舅舅妈后,伊丽莎白和两位长辈一起到达西的家里去参观。
听着仆人和佃户们对达西的极高评价,伊丽莎白对自己以往对达西的偏见和恶意感到十分内疚,原本计划好归程时间的达西,突然提前一天回到了家里,伊丽莎白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遇到了达西,张皇失措中显现出了她对达西强烈的爱意。
两人互诉衷肠,把以往的种种误会全部摊开来讲,真相大白后,两人的内心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和坦然,爱情的种子悄悄的在他们心中发芽。达西迫不及待的把自己最爱的妹妹介绍给伊丽莎白,并且放下了以往的身段去和伊丽莎白的亲人相处。伊丽莎白也越来越欣赏这个不善言辞却善良慷慨的真男人。
原本伊丽莎白放不下自己内心的门第之差,不愿别人误解她为了攀高枝而故意接近达西,所以伊丽莎白一直克制着自己内心的情感,奈何上天不给她选择沉默的机会,达西的姨妈凯瑟琳气势汹汹的来到伊丽莎白家里,对伊丽莎白及她的家人一番侮辱谩骂,在不经意间透露出达西对伊丽莎白的情感,间接的促成了两人的姻缘。
伊丽莎白终于放下心结,达西也不在意伊丽莎白的家世,并且极力的帮助自己心爱的女人解决难题,两人终于在一个美好的清晨拥吻在一起,开始了美好爱情之旅。
3、灵魂共契、才是真正的门当户对
说到门当户对,我想这是一个贯穿古今中外的热门话题,在婚姻中门当户对显得极其重要,每个人都知道面对婚姻应该选一个遇自己门当户对、势均力敌的伴侣。
如今的很多网文和电视剧纷纷给人们树立了一种错误的爱情观,那就是“只要你有几分姿色,心存善良和天真,你就可以会遇到霸道总裁,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而事实上,这种事情几乎不可能发生,曾在戴维·布鲁克斯的书《社会动物》中看到过一个关于男士择偶标准的内容:
选择配偶不是一股脑热就选择,一般不会被感情完全控制,会考虑伴偶对自己及以后的家庭的帮助,相比男人,女人不太容易被男性的外貌所吸引;
相比身材普通,脸蛋漂亮,男人更喜欢身材诱人,脸蛋普通的异性,女人更偏爱容貌端正,比自己年龄略大,略高大强壮的男人。
绝大多数男人和女人会爱上与自己同种族、同社会阶层、同信仰、同教育和经济背景,在外貌特征、智力水平、政治态度、人生愿景、价值观、兴趣爱好以及社交和沟通技巧等方面也与自己相似的人 ,所谓三观也就是如此。
在《傲慢与偏见》中,达西与伊丽莎白的婚姻看似是王子爱上灰姑娘,历经坎坷结为夫妻幸福共度一生的故事,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达西对自己的另一半有着极高的要求,不仅仅是简单的外表美丽就能满足达西的择偶观,在一次谈话中达西曾坦言自己对一个自己欣赏的女子的标准:
她必须在仪表和步态、说话的声调、谈吐和表达方面,具备高雅和独到之处。
她必须具有很高的素养,而这惟有通过广泛的阅读,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
在与伊丽莎白多次的交流中,达西发现她就是这样的一个独立思考,喜欢阅读的姑娘,于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伊丽莎白对配偶的选择标准亦是如此,她不在意金钱或是容貌的诱惑,这一点从她处理与柯林斯和韦翰的感情中可以看得出。
在她的众多追求者中,那个一直被误会的达西才是她真正的灵魂伴侣。好在最后他们都没有错过彼此,走到了一起,成为了幸福的一对璧人。
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婚后生活很幸福,低门高嫁的伊丽莎白在达西的大家庭中并没有显示出小门户的气息,相反她用自己最大的包容去爱屋及乌,照顾好达西的每一位亲人。
两人的爱情也一直甜蜜,两人一起做着喜欢的事,有聊不完的话题。伊丽莎白与达西之所以这么幸福,一个原因是因为达西足够富有,两人无需为生活奔波,少了贫贱夫妻百事哀的那份愁苦。
而真正使这段婚姻幸福的是两个人的势均力敌,他们的家庭贫富差距很大,但从这方面来看,伊丽莎白与达西不可能结为良配,但是他们抛却了门第之见,勇敢的选择的内心所向。
两人的思想层次和价值观相互契合,使得这段婚姻能够在时间的流逝和外界的施压下变得越来越牢固。从他们的婚姻中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婚姻的真相:
真正让婚姻稳定的不是两个家庭的贫富相近,婚姻也不是靠着家庭的施压而长久的存活下去的。真正幸福的婚姻是两个同等高度的灵魂的携手共进,肩并肩去战胜生活的一切困难,去创造更多的爱。
14人点赞
随笔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0331f0d3bdb3
宾利**给简来信说,他们一家要在伦敦过冬,还告诉简她们已经住到达西先生的家里,他们两家人的关系越来越亲密,她猜测她的哥哥和达西**能够在一起。
简看了信以后觉得希望都破灭了,十分伤心,她把信的内容告诉了伊丽莎白。
伊丽莎白没说话,内心却很气愤,她担心简,又怨恨让自己姐姐难过的那帮人,觉得他们辜负了姐姐的心意。
简虽然难过,但是不愿意把人往坏处想,总是设想别人有难言之隐,伊丽莎白虽然不赞同,但也不想反驳自己的姐姐,让她伤心,所以她们几乎不再提起宾利先生。
因为宾利先生一直没回来,贝内特太太总是牵肠挂肚,伊丽莎白的安慰都听不下去,只能自我安慰,他们会在夏天回来。
不知不觉过了一个星期,贝内特太太迎来了她的弟弟和弟媳,加德纳夫妻每年都会来这里过圣诞节。
加德纳先生是一位商人,但是他聪明,风度翩翩,教养远胜过他的姐姐。
加德纳太太比贝内特太太年轻好几岁,待人亲切,气质高雅,很受几位外侄女的喜爱,她也尤为喜爱两个大的女孩。
等加德纳太太分完礼物后,她就坐下来听贝内特太太倒苦水,倾诉委屈。
加德纳太太早有所闻,因为她已经收到了简和伊丽莎白写来的信,于是敷衍了几句,又转移话题,谈起别的事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