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21回故事情节

红楼梦第21回故事情节,第1张

第二十一回 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史湘云在贾府玩,夜里和林黛玉睡在一起。贾宝玉一早起床就往林黛玉房间跑,要史湘云给他梳头。袭人跟贾宝玉说:一个男孩子老往女孩子房间跑,这样很不好。薛宝钗觉得袭人有见识。

贾宝玉被袭人和薛宝钗说了一番,很不高兴,成天都没有理睬袭人,袭人想只有慢慢劝他。

王熙凤的女儿大姐儿出天花,王熙凤急忙供奉痘疹娘娘,按旧时规矩,家里供奉了痘疹娘娘,家里夫妻就不能同床。贾琏和王熙凤分床睡,贾琏觉得十分难熬,就找厨子"多浑虫"的老婆通奸,被平儿知道了。王熙凤看到贾琏身上有长头发,就怀疑贾琏在外玩女人,平儿替贾琏打掩护,使一场风波平息了。贾琏十分感谢平儿。

袭人很了不起,妥妥是一个宅斗女孩,就她向王夫人进言一节,不仅对那些宝玉喜欢亲近的人给以暗搓搓的一刀又不着痕迹,还趁机向王夫人表白忠心,递了投名状,就可以看出袭人的城府。

袭人对黛玉,晴雯四儿以及芳官都应该是嫉妒的。晴雯是宝玉身边第一人,常常揭袭人的短,骂袭人是花尾巴狗,是个连姑娘还没有挣下的丫头,四儿是宝玉与袭人闹别扭时提拨的,暗地里还凭着与宝玉生日相同而说是要与宝玉做夫妻的,一个芳官更了不得,离经叛道不说,而且赢得宝玉宠爱。对这一切袭人是又羡慕又嫉妒,但并不太放在心上,毕竟大家都是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她们谁都越不过袭人去。

但黛玉就不一样了。黛玉是贾母正正经经的嫡亲外孙女,是曾经的候府千金**,探花郎的女儿,又袅娜风流,又才华横溢,地位,出身都高出袭人,仅这些也罢了,这些都是人力不可改变的东西,但感情呢怎么感情也要超过她去了《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宝玉一时忘了情,错将袭人认做黛玉,一把拉住前去寻他的袭人说:

“好妹妹,我的这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死也甘心!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这里,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掩着。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

袭人本来因为为宝玉破了处,自认为与宝玉的感情高出任何人,宝玉即使娶了妻也会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与妻子只有夫妻之情,而没有男女之情,因而虽对宝玉过分宠爱黛玉酸溜溜的,但还能容忍,甚至守着宝玉与湘云吐槽黛玉的懒,赞美宝钗的豁达,暗喜自己与宝玉的情谊超过宝钗。但是,当她听到宝玉对黛玉的一番深情表白,心里就不淡定了,当晚,就找到王夫人告了黑状。

是的,你没看错,第三十四回,许多人以为那是袭人为了宝玉着想而做的,其实不是,若真是如此,早在与宝玉云雨之后就该考虑了,哪里等到今天。且不说她与宝玉算不算越礼,但为宝玉身子着想,她也该说一说,但她没有,宝钗大清早的跑进怡红院她也没有,甚至湘云为宝玉梳头,她也只是喝了一肚子醋却并未发声,只因为她有信心,她们谁与宝玉的感情也越不过她去,只有黛玉,当袭人听到宝玉说睡里梦里都忘不掉黛玉时,岂能会不妒火中烧,果断向黛玉伸出了黑手。

袭人告状很有技巧,她会打着为人着想的幌子,她找到王夫人,先说宝玉挨打是应该的,抓住王夫人的心,然后说宝玉不听自己的劝,只亲近那些狐媚子,暗合了王夫人的意,接着指出表姐弟表兄妹在一起不合适,这样一条线下来,矛头针指向了哪里,傻子都能品出来,难怪被灌了米汤的王夫人一连声的喊袭人“我的儿″,不但把自己的儿子交给了袭人,还踢了袭人的工资,许了袭人姨娘的地位。却不知自己被袭人狠狠地利用了一把,成了袭人争夺宝玉心中地位的工具。可惜袭人千算万算,也没有想到金玉良缘成就之后,他被嫁给了戏子蒋玉涵,成为了蒋夫人。只落得''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红楼梦》知识竞赛的参考答案是:

例:宝黛诉衷肠湘云带丫环翠缕来贾府,拾到宝玉不慎丢失的金麒麟;黛玉不放心湘云的到来,尤其担心金麒麟又引来“金玉良缘”之说,因此悄悄前来欲察二人之意,听到宝玉在湘云、袭人面前对自己不避嫌疑的称扬,心有所感;接着,宝玉向黛玉倾吐了积聚已久的肺腑之言。

共读西厢宝玉到沁芳桥边桃花底下看《西厢记》,正准备将落花送进池中,黛玉说她早已准备了一个花冢,正来葬花。黛玉发现《西厢记》,两人共品。宝玉借书中词句向黛玉表白爱情,却引起口角,宝玉赔礼讨饶。黛玉也借书中词句嘲笑宝玉。于是两人收拾落花,葬到花冢里去。

贾宝玉喜欢林黛玉。

虽然贾宝玉一直被认为是个多情公子,但是对于林黛玉以外的其他女子,他多数是怜惜与疼爱之情,也有些是一种欣赏。对于宝姐姐,他更多的是一种敬重,因为才华也好,因为世故也罢,他对宝钗是一种敬而远之的欣赏罢了。

对于林黛玉,他的感情则是不同。在男女感情方面,他的心里只有林妹妹一个人,他可以为她做任何事。故事中宝玉也有对黛玉表白感情的桥段,所以两人是互相爱慕的。为了黛玉,宝玉几次疯癫和痴傻,都可以看出他的痴心情长。

林黛玉形象

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荣府幺女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母亲贾敏是贾代善和贾母四个女儿里最小的女儿,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贾府通称林姑娘。

林黛玉是古代文学作品中极富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从小聪明清秀,父母对她爱如珍宝。5岁上学,6至7岁母亲早亡,10岁接到贾母身边抚养教育。11岁时父亲逝世,从此常住贾府,养成了孤标傲世的性格。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是稳固的和牢不可破的爱情。

情到深处,是不需要更多语言的。在四十五回以后,贾宝玉和林黛玉,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吵架,也没有那么多话唧唧歪歪了。如果说之前两人还有很多不放心的话,那么,现在,他们彼此已经对对方深信不疑了。所以,爱已经深深根植于心底,再不需要热恋时期的那样罗嗦的甚至矫情的表白了。而这时候的感情,才是稳固的和牢不可破的了。

请看,五十二回,贾宝玉和林黛玉这样的一段对话:

大家说了一回方散。宝玉因让诸姊妹先行,自己落后。黛玉便又叫住他问道:"袭人到底多早晚回来。"宝玉道:“自然等送了殡才来呢。觉心里有许多话,只是口里不知要说什么,想了一想,也笑道:"明儿再说罢。

"一面下了阶矶,低头正欲迈步,复又忙回身问道:"如今的夜越发长了,你一夜咳嗽几遍醒几次"黛玉道:"昨儿夜里好了,只嗽了两遍,却只睡了四更一个更次,就再不能睡了。"宝玉又笑道:"正是有句要紧的话,这会子才想起来。"一面说,一面便挨过身来,

悄悄道:"我想宝姐姐送你的燕窝____"一语未了,只见赵姨娘走了进来瞧黛玉,问:"姑娘这两天好"黛玉便知他是从探春处来,从门前过,顺路的人情。黛玉忙陪笑让坐,说:"难得姨娘想着,怪冷的,亲身走来。"又忙命倒茶,一面又使眼色与宝玉。宝玉会意,便走了出来。

这段话,我们可以份两部分来读。

第一部分,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对话。

林黛玉问袭人多早晚回来。其实挂念的不是袭人,而是她知道贾宝玉在生活上依赖惯了袭人,怕贾宝玉过得不舒适。多么体贴的用心呐!

而贾宝玉呢?更甚。先是“因让诸姊妹先行,自己落后”,为的就是能够单独和林黛玉说话呀。而且是“觉心里有许多话,只是口里不知要说什么”,这就是情到深处的典型表现,因为彼此已经存在于彼此心中,话儿反而是多余的了。那种想说又不想说,欲说还休的感觉,其实是无比甜蜜的。

第二部分就是应付赵姨娘。

这实在像小夫妻俩的一次小默契。好精明的主妇,一眼就看穿了赵姨娘的虚情与假意,有这样的妻子,该是何等幸福的事情。而且,小妻子是那么默契,心里是这么想,表面却一点不怠慢,忙着倒茶,还说什么大冷天的,可谓八面玲珑滴水不漏。一面却使眼色让丈夫离开,躲过这个“天敌”。很多人一直说,林黛玉可以谈恋爱,不可以做妻子。这时的林黛玉,难道又比薛宝钗差吗?大家一直以为,贾宝玉和林黛玉结合未必幸福。是这样的吗?不是。曹雪芹用这些暧昧的描写告诉人们,如果他俩结合,那才是真正的心灵交融的幸福呀。在曹雪芹和贾宝玉的心里,今生不能与林黛玉结合成为夫妻,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痛。所以,在下意识里,在前八十回,曹雪芹是有意无意的把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相处一些场景,描写得像小夫妻一样的甜蜜的,这其实是一种“补偿性的描写”。不信,请看:林黛玉为贾宝玉戴斗笠。渔翁渔婆的笑话。耗子精的典故。包括这一次,让人们恍然以为就是这两人婚后的甜蜜生活呢。

  很多时候,痛苦也可以是快乐的和幸福的,但那是在精神的世界里,在幻想的国度里。

副标题:林黛玉身边有奸细?王夫人的处心积虑,被贾宝玉用两条手绢暴露

王夫人派人叫贾宝玉身边人过去回话,本想问贾宝玉被打的背后隐情,她叫的也不是袭人,而是怡红院内她的眼线。不想袭人考虑再三亲自过来,还向王夫人说了两件肺腑之言。

一,贾宝玉近来闹得不像话,该打。

二,贾宝玉年纪大了,不应该再住园子里和姐妹们一起。

王夫人成年人,加之这两年冷眼旁观宝黛之情早有心理准备。一听袭人如此说,就明白贾宝玉和林黛玉有事。

王夫人当时也不说破,有感于袭人深明大义,忠诚贤惠,反倒说了一番肺腑之言。 “你如今既说了这样的话,我就把他交给你了,好歹留心,保全了他,就是保全了我。我自然不辜负你。”

“我自然不辜负你” ,是承诺要给袭人身份地位了。袭人努力十几年,终于达成目的,再不需要提心吊胆为未来担心了。

这边袭人拿着王夫人给的玫瑰露回去,贾宝玉才醒,因不能吃太多东西,调和了一碗玫瑰露给他。

贾宝玉心中记挂着林黛玉,想要派人去问候。但白天刚对着袭人冲林黛玉表白一大段话,又怕袭人多想……贾宝玉此时典型的鸵鸟心态。以为不提袭人就不知道。殊不知袭人已经解决了他与林黛玉的私情问题,建议王夫人让贾宝玉搬出去。

贾宝玉为了调开袭人,特意让她去薛宝钗那里借本书。这又是有意思了。要说书,哪里有潇湘馆多呢?

作者故意让贾宝玉去蘅芜苑借书,调开袭人,代表贾宝玉对金玉良姻的不认同。而他的一番做作,注定破绽重重,又早被有心人看见。他以为避开袭人就万无一失,殊不知他身边还有一双眼睛在看着他的一举一动,随时汇报给王夫人。

贾宝玉支开袭人,叫来晴雯,让她去潇湘馆告诉林黛玉他已经好了,言外之意“别担心”。这里的“情意”,就是男朋友对女朋友的关心了。不过,也有两点要注意。

一,贾宝玉支开袭人,叫来晴雯,不是不信任袭人,而是有些事不方便再被袭人知道了。

随着贾宝玉和袭人关系日益亲密,仿佛“夫妻”一般,袭人已经脱离了贾宝玉心腹的职任,“做坏事”要背着她知道。晴雯取代袭人,成了贾宝玉的心腹,有淘气事一起做。

二,贾宝玉派晴雯去给林黛玉送信,不表示晴雯与林黛玉的关系更好。相反林黛玉和袭人的关系更亲近。

派晴雯送信,只代表贾宝玉将晴雯当做心腹,愿意用她做一些背着(袭)人的事。

晴雯没什么心机,也不清楚宝黛二人的感情,反而觉得贾宝玉这样很奇怪,就让他最好拿去点什么,省得林黛玉再生气。

从晴雯的话,也知道她对林黛玉不甚了解,前文她将林黛玉拒之门外,也未尝全是无心。

贾宝玉没办法,只得拿了两条旧手帕给她,叫送去给黛玉。

晴雯拿着两条旧手帕,一头雾水地去到潇湘馆。这一去就又引出好几个意思来。

首先,晴雯一进潇湘馆,就看到丫头春纤正在晾手帕。这个细节可不要错过。

当时已经是晚上,夜间露水重,春纤为什么大晚上洗手帕,晾手帕?

第一个原因当然是林黛玉才刚一直哭来着,洗了手帕明天用。

第二个原因,别忘了晴雯就是来送手帕的,还是个旧的。贾宝玉说林黛玉一定明白,代表手帕里有秘密。而春纤将手帕“晾出来”,是曝光的意思。

春纤是林黛玉身边第三个丫头。紫鹃是贾母所赐,雪雁是林家人。春纤无疑是王夫人安排。

王夫人既然在贾宝玉、赵姨娘身边都安排了人。她早不放心林黛玉,岂能不在潇湘馆安排眼线?

春纤的名字,与紫鹃、雪雁从鸟名不同。林黛玉并没有给她改名字。代表春纤来潇湘馆前就叫这名字,林黛玉碍于王夫人才保留她的本名,也证明春纤不是心腹。

纤者,细也。“纤人”特指体质孱弱的人;品格低下的人,是为小人。

体质纤弱指林黛玉,小人当然是春纤。

王夫人一定在林黛玉身边埋伏眼线,监视一举一动。这人无疑就是春纤。

其次,晴雯拿着手帕去给林黛玉,黛玉第一时间也有点困惑。

关于贾宝玉送手帕的意思,一直以来有多种说法。其实答案并不费解。如果将线索往回拉,从第二十四回到第二十七回,就是围绕着一块手帕,小红、贾芸和坠儿上演了一出现实版的《西厢记》。

前文贾宝玉和林黛玉偷看《西厢记》,是二人动情的开端。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说得就是这段故事。

随后曹雪芹不写宝黛,却详细介绍小红与贾芸出场,就是故意设计的明暗两条线。通过小红与贾芸借坠儿私相授受,影射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感情进展。

贾宝玉派晴雯给林黛玉送两条旧手帕,就与贾芸求坠儿给小红传递手帕是一个意思。“一来一回”之间,感情就此而生。

有意思在当日滴翠亭里,小红和坠儿正就贾芸捡到手帕一事说话,却被薛宝钗听了满耳,还借林黛玉金蝉脱壳。被认为是薛宝钗陷害林黛玉的罪证。

殊不知,作者如此设计就是暗示小红与贾芸的私情,影射的就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感情。林红玉就是林黛玉的“影”。

当时薛宝钗听到的“红、芸”私情,就是对照此时晴雯给林黛玉送手帕传递的“宝黛”私情。

好巧不巧,白天贾宝玉大胆向林黛玉表白的情节,偏偏被袭人听到,袭为钗副,袭人是薛宝钗的“影”,又是关联。

前后文两段围绕“手帕”展开的故事,都不是秘密。注定宝黛爱情将会受到严厉狙击。故事要连起来看才有意思。

更有意思的是,坠儿为利给小红和贾芸传递私情,如红娘一般被薛宝钗认作“奸*狗盗”之辈。后文她偷虾须镯,被晴雯不容,撵出怡红院。是奸贼不可留的意思。

可晴雯同样给宝黛传递了手帕,也被王夫人不容撵出。王夫人的理由同样是“奸贼不留”……这都不是巧合,而是曹雪芹有意描写男女之情在当时面对的巨大阻力!

最后,林黛玉开始没有体会出手帕的含义,直到晴雯走后,才猛然醒悟。一时间不由得魂荡神弛:

宝玉这番苦心,能领会我这番苦意,又令我可喜;我这番苦意,不知将来如何,又令我可悲;忽然好好地送两块旧帕子来,若不是领我深意,单看了这帕子,又令我可笑;再想令人私相传递与我,又可惧;我自己每每好哭,想来也无味,又令我可愧。如此左思右想,一时五内沸然炙起。黛玉由不得余意绵缠,令掌灯,也想不起嫌疑避讳等事,便向案上研墨蘸笔,便向那两块旧帕上走笔 写了三首诗,就是《题帕三绝》。

《题帕三绝》这三首诗是林黛玉的秘密,从来没给任何人看过。那么,这三首诗到底什么意思呢?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欢迎关注作者、点赞、收藏,《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

文|君笺雅侃红楼

副标题:林黛玉作《题帕三绝》,曹雪芹说她“病由此萌”,她得了什么病?

且说贾宝玉被打后,林黛玉哭得双眼肿如桃子一般。袭人那边去王夫人处进言,贾宝玉却并不知晓。他胡乱睡了一下,醒来后还不放心黛玉。就支开已经回来的袭人,让她去蘅芜苑找薛宝钗借书去。随后就拿了两条旧手帕,派晴雯给黛玉送过去,并告知“不用担心”。

贾宝玉送来两条旧手帕,一开始黛玉也觉得费解,等到深思一下才恍然而悟,一时间心荡神驰,不能自已。

要说两条旧手帕的含义,并不那么难理解。贾宝玉被打,林黛玉悲痛万分。贾宝玉给她两条自己用过的旧手帕,正是不分彼此的亲密之意。

古人的手帕属于贴身之物,极为私密。共享手帕,只能是夫妻之间的亲密事。这是一。

二,当日宝黛同看《西厢记》,张生和崔莺莺就是靠红娘为他们传递手帕等表计之物定情。

前文贾芸和小红也是通过坠儿传递手帕定情,影射宝黛。

贾宝玉派晴雯给林黛玉送去两条旧手帕,就是要与小红、贾芸故事对看。

林黛玉想起二人同看《西厢记》,恍然而悟手帕是贾宝玉向她传情的用意。才会情难自禁,不能自持。

《题帕三绝》是林黛玉的一个秘密,谁也不知道这三首诗,包括贾宝玉,起码在八十回结束前没人知道。

林黛玉接收到宝玉之情,所作三首诗,必定与贾宝玉给她送来的两方手帕代表的情意有关。

前文我们介绍过,两方手帕就是贾宝玉在效仿《西厢记》向林黛玉表白。那么,《题帕三绝》毫无疑问是林黛玉的“定情诗”。

黛玉在写完之后觉得 “浑身火热,面上作烧 ”。只因那个时代的女子,对“情”之一字视为禁忌。她与贾宝玉私下定情,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却又让她不禁欢欣鼓舞,情潮澎湃,以至于 “一时方上床睡去,犹拿着那帕子思索” 。

不过,曹雪芹在这里又埋下了一个阴影,他说林黛玉 “却不知病由此萌” ,林黛玉身体本就不好,此时又萌生一病。病上加病,正是日后泪尽而亡,十七八岁夭折伏笔。

那么,林黛玉究竟又得了什么病呢?原文并无任何交代。但还记得元春省亲所点的第四出剧目么?《离魂》出自《牡丹亭》,脂砚斋有批语: 《牡丹亭》伏林黛玉之死 。

《牡丹亭》中杜丽娘梦到书生柳梦梅后,醒来暮春染病,于中秋夜“相思”而死。杜丽娘是“相思病”。

后文中秋夜,林黛玉与史湘云联诗,有名句 “冷月葬花魂” ,暗示她死于中秋之夜。

《牡丹亭》伏林黛玉之死,预示她和杜丽娘一样,都是因相思死于中秋夜。她最终泪尽而亡,源于此番所得之相思之疾。

那么,相思病往往是求不得。按说林黛玉和贾宝玉不能有情人终成眷属,也可以相思病。最近的距离,有最远的感情。

但杜丽娘死的时候,柳梦梅不在。也就预示林黛玉死的时候,贾宝玉也不在。

八十回后续书说贾宝玉迎娶薛宝钗当晚,林黛玉死在潇湘馆。看似很美,其实与原文线索不相符。

君笺雅侃红楼的观点,认为林黛玉最终结局,是像晴雯一样,离开贾府后而死。

王夫人和贾元春都不支持宝黛姻缘。贾元春省亲时,修改“蓼汀花溆”为花溆,去掉的蓼汀一词出自唐代诗人罗业的《雁》诗,若结合林黛玉第六十二回所作《折足雁》酒令,以及第六十三回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出自昭君出塞典故,再结合潇湘妃子之典故。可知黛玉最终是与贾探春一起,远嫁异国为王妃后泪尽而亡客死他乡!比如,林黛玉相思而死就更有的放矢。

当然,还有很多线索,都预示林黛玉相思而死时,并不在贾宝玉身边,且已经离开了贾家远嫁他乡。而《题帕三绝》也影射了这段故事。

《题帕三绝》三首诗,是林黛玉对贾宝玉表白的回应。却写了自己感情的前世今生。

其一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鮹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题帕三绝·一》说得是林黛玉的“此时”。贾宝玉被打后,黛玉一颗心系在贾宝玉身上,打在他身却痛在她“心”。为此流了很多眼泪,以至于眼睛都哭肿。

贾宝玉明白黛玉的感情,派晴雯送来两条手帕表明心意,正是白天说得“你放心”。可越是这样表白,对未来的未知,越让黛玉伤心。

其二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题帕三绝·二》说得是林黛玉生情之后的心路历程,可说是“曾经”。

她每天没有心情做任何事,脑中、心中,眼中都被感情充满,感情盈溢换做眼泪抛洒,情不绝泪难断。

黛玉为情流泪,枕巾和衣袖已经拭不去她的情泪,只能任由泪水无尽长流。

其三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题帕三绝哦·三》说得则是“未来”,也就是林黛玉死前的心路历程。

由于林黛玉远嫁,身边人、眼前景已经物是人非,挥之不去的是曾经的过往。但最终连记忆也开始混淆模糊时,唯有眼泪流得越发汹涌起来。

身边人不清楚她的心事为谁,也不明白她的眼泪为谁,虽然也像当初宝玉一样待她,只可惜并不是黛玉所求,自然眼泪不是为他流,竹子上也不会像湘妃洒泪成斑一般,留下情泪的斑痕!

《题帕三绝》写得就是宝黛爱情的“前世今生”全过程。从生发到终结,更交代了林黛玉客死异国他乡,泪尽他人面前。

这也契合贾探春如娇杏一般的人生。正是林黛玉之死,才让贾探春 “日边红杏倚云栽” ,得了侥幸升为王妃,受国王宠爱一生。

日是国王。红杏是探春。云则是黛玉。

当然,阅读总是用主观的思想去客观解读。黛玉远嫁,是君笺雅侃红楼根据原文线索背后的典故梳理,至于是不是,则见仁见智了。

不过,林黛玉因相思而死不会错,贾宝玉这两块旧手帕,成全了黛玉之情,却也要了她的命。

有意思的是这里林黛玉情思难眠泪长流,那边薛宝钗也哭了一夜。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欢迎关注作者、点赞、收藏,《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2094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3
下一篇2024-02-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