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由整理的师父影评,欢迎阅读。
师父影评(一)
虽然迷恋武侠,但是不见得功夫片都要去看。《道士下山》我打开电脑看10分钟就关了。
我喜欢的武侠影视,无非两种,现实一点的、要不就假到头的,比如《功夫》《英雄》那种华丽的神作。
关注了一下《师父》的影评,基本就是两点,武打真实的有力度,有看不懂的地方。我昨天去观影,原以为又是包场一样,结果后面坐个女的,挺无语的,我觉得她肯定是看懵了没怎么懂,我倒是很惊觉得自己看懂了。
片中各种出卖与欺骗,师父出卖徒弟、徒弟算计师父,军阀算计武行,武行大姐大蒋雯丽算计大局,一切的一切确实不是一下就能懂的,有人评价说就一句话:这个世界容不下真英雄。
至于大伙说结局没看懂,我觉得很好理解,不圆满不挺好的吗,又不是童话。给你们自己想象的空间,蒋雯丽呢就是嘴上说说一定杀了廖凡,一直就没想真杀他,廖凡有真本事、回答问题很睿智,徒弟有实力有骨气,刚巧小宋佳的遭遇和自己同病相怜,正好军行想霸占武行没人出头,借廖凡手杀军界老大,既为郑大哥雪耻又为武行解围何乐不为呢,命令各大门派高手去单挑廖凡就是知道肯定斗不过他但求不出人命,追到火车站看到廖凡的女人没有下手,也恰恰是综合刚以上诸多因素,把事做给明面人看放过廖凡生路。
再有我觉得自己对武学尤其是冷兵器的认识又上一个台阶,很值得在平时的练习中加以运用提高。
师父影评(二)
看罢《师父》,欣喜和失望是皆有的。这是一部优点和缺点都太过明显的**,在武打效果的呈现上是超乎预料的精彩,但作为一部**作品却硬伤太多,深觉可惜。
无可挑剔的老派动作戏
刚刚才在金马奖上摘得了最佳动作设计,《师父》的动作戏无疑是整部**最赏心悦目的部分。自编自导,甚至自己担任动作设计的徐皓峰说:“好莱坞港式韩式什么的都不会,就只会老天津式的。”正是这种老天津式的武打设计,让《师父》的武斗场景有着特别不一样的质感。和现在武侠片里面典型大开大合、故作潇洒的武术,或好莱坞那种实用主义至上、拳拳到肉的蛮打都不一样,《师父》的武打戏点到即止,而且透着一股暗劲。这股暗劲尤其体现在高手过招之间,两人往往距离极短,动作看似不快也不大,但最为直接而不花哨,往往在几手之间就见胜负,不拖沓,不缠斗,是武打戏中难得的干净利落和爽快。
除了武打动作上的设计,徐皓峰的武戏还有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场和仪式感。我最喜欢的两场武戏,一场是廖凡和他戏中的妻子边谈情边打架的一幕。一边是老神在在地诉说往事,一边是惊慌失措的打手。嘴上不含糊,手上也不含糊,逼得对方数十人不敢越半步雷池,这边则从容离去,那种泰山压顶的气势看得人大呼过瘾。
另一场武戏当然就是最后的高潮决战。持不同武器的对手轮番上阵,但都被廖凡一一化解攻破。而这场武戏最让我喜欢的地方,除了动作的利落和悦目,更重要的是一种“武道”的重现。一方虽人多势众,但也是轮番挑战,没有群涌而上;一方虽技艺高超,但也是点到即止,没有伤人性命。于是廖凡每打败一人,拦路的对手就退后一步,直至被全部撂倒,廖凡扬长而去。仿佛一场武道的试炼,充满了仪式感,而这种仪式感实际上在这部**里随处可见,营造出一种曾经“武道至上”的尊崇感,这和《一代宗师》倒有一些异曲同工之妙。
凌乱失控的节奏感
但仅有动作上的惊艳,是成不了《一代宗师》的。《师父》最让人失望的地方,就是其凌乱失控的节奏感。可能是因为**本身改编自短篇小说,《师父》更像是由一个个漂亮的碎片胡乱拼合起来的四不像,充斥着无意义的慢镜头和各种故弄玄虚的分镜。很多段落的处理更像是导演的一时兴起,完全没有考虑到**整体的氛围和节奏,所以虽然故事的逻辑勉强算是通顺,但是基调的保持却是灾难性的。观众往往酝酿好了一种情绪,下一段就被导演自行打破,实在尴尬。
这让我不其然想起《刺客聂隐娘》,侯孝贤在处理这部**时,故事上是刻意留白的,所以习惯了直白的**逻辑的观众可能会云里雾里,但他在**整体氛围上的把握却是到了严苛的地步,从头到尾的每一个段落和细节,都是为再现真实的唐朝而设的。相反,《师父》在**语言上的随心所至则使**整体都呈现出一种不真实的滑稽感,我认为这是这部**最失败的地方。
僵硬突兀的人物和情感
整体氛围和节奏上的失控,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里面人物和情感的僵硬和突兀。廖凡饰演的陈师父和他徒弟之间的情谊也好,陈师父和他妻子之间的爱情也好,都来得那么莫名其妙。例如师徒之间的情谊,这是引发最后高潮的原因,本应好好刻画,但两人之间情感上的互动在**里几乎为零,乃至于最后徒弟身死,师父留下的那一滴泪显得如此刻意而不自然。
再例如师父和他妻子之间的爱情,这两人的互动倒是够了,但问题是几乎感觉不到火花的存在,两人都似乎在端着样子演戏,说着故作深沉的台词,却看不到情在里头。实际上**里的所有人物都有这种问题,在**一开始的时候,这种端着样子能让人有不明觉厉的感觉,但如果整部**都是如此,只会使人物形象流于表面,观众无法投入感情,人物行动的动机也经不起推敲,而使故事本身也黯然失色。
师父影评(三)
最近看了几集电视剧《师傅》,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有了更深刻的悟读。
《师傅》讲述上世纪80年代,师傅老铁(李幼斌饰)带领三个徒弟艰苦工作的故事。由夏雨、李幼斌、斯琴高娃主演。
老铁是一家工厂的高级焊工,是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改革开放伊始,他收了三个性格各异的徒弟,老铁对他们言传身教。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老铁一家和这三个徒弟之间发生了很多故事。
大徒弟通过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走上领导岗位,却在经济大潮中迷失了自己,走向了犯罪的道路,在师傅的感召下幡然悔悟;二徒弟勤劳致富并娶了师傅女儿,但家庭生活一波三折,在经历了商海拼搏和工厂改革后才明白幸福生活的意义;三徒弟继承了师傅的技术和精神,从一个调皮捣蛋的顽劣青年成长为新一代工人的楷模,接过了师傅的旗帜。老铁师傅教会三个徒弟本领,更教会他们做人,师徒情如父子,他们一起为生活为信念拼搏。
剧中,师傅老铁与三个徒弟之间的“斗法”无不诠释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他们时而温馨,时而调侃,时而严肃,时而搞笑,特别是师傅“老铁”的台词深刻且幽默,十分给力,经典语句层出不穷,看后令人拍手叫绝。夏雨在戏中是远近闻名的“打架王”,从让人头疼的街头小混混到传统产业工人的代表人物,许风经过重重磨练最终完成了蜕变的过程。许风的成长史也让很多男性观众找到了共鸣,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心灵成长史,而女性观众们则也从许风身上看到了一个男人成熟蜕变的全过程。
而驾驭这一切的,正是师傅---老铁。
第一:身正为范。老铁在工厂是无冕之王,用工人的话说就是不是领导胜似领导。老铁能有这样的权威,并非单纯来自于过硬的技术,更在于他是一种进取型人格以及完美道德的代表。老铁在事业上的表现可以用他自己的话来概括,“是金子早晚要发光,是疯子早晚要疯的”,他是想要带领自己的徒弟以及工友“去天上飞”的“雄鹰”,在工厂里,他用自己的技术和职业道德说话,而在家里,他用自己的细腻和深刻来经营亲情和爱情,成为三个徒弟的道德标杆。因而桀骜不驯的许风对老铁说“你就是我永远的北斗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人格的魅力就是无声的教育。师德的高度决定了教育的高度。
做师傅的,要想身正,就要做好两项修炼:一是修心,二是修脑。修心就是修炼师德,就是真正树立全心全意为徒弟服务的思想,即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徒弟,为了一切徒弟,为了徒弟一切的思想。修脑就是修炼教育智慧,只有有了科学的方法才能探索教育发展规律,徒弟成长规律,也只有有科学的方法,才能在继承中务实,在务实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修心比修脑还有意义,因为心是管方向的,脑是管方法的,方法是为方向服务的,也就是说你再有智慧,如果你没有一颗火热的奉献之心,那你的智慧和方法也会一文不值。
第二:学高为师。在《师傅》一剧中,李幼斌扮演的老铁师傅是当代工人的杰出代表,高级焊工,荣誉无数。在和日本工人的大比武中以自己精湛的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赢得了三徒弟许凤臣服,三个徒弟决定发愤图强,做一个和师傅一样的人。徒弟对师傅的崇拜,首先是从崇拜师傅精湛的技术开始的。
第三:攻心为上,因材施教。老铁和唐僧一样总共收了三个徒弟,大徒弟有文化,二徒弟憨厚,三徒弟许风最不服管教。许风的个性更像孙悟空,刚开始总是惹是生非,搞得大家苦不堪言。师傅老铁就像唐僧,有着自己的一套道理,对人对事都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英雄男人。他三徒弟徐风之间的更是唇枪舌战,互不相让,二人在剧中胜似一对欢喜冤家,不仅台词给力,还多次逼得李幼斌发出咆哮体。剧中面对日本专家,许风民族情绪高涨,发生了语言上的冲突,这时老铁因势利导:“你想让人尊重你,就得长本事,以后打仗的机会不多了,可是比能耐的机会多了,我说你缺心眼吧你就是缺心眼,还倒立拿大顶,你把头发磨光了也白搭,去,给我备战去。”末了,还照着许凤的屁股踢了一脚,严师慈父的爱就在这一脚上。
《师傅》在这里向人们表达了一个民族优良传统,优秀人材培养成长的完美过程。优秀人材的培养,如同美玉雕刻,需要历尽千辛万苦,精雕细刻,才能光彩照人、惊艳四方。这就所谓的“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人材也是在刻苦磨练,遂步完善成材成器的。
我们做教师的也是一样,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强调身教胜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尤其是班主任,他的世界观、他的品德、他的行为、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
教育是一门科学,育人成才是一种精雕细刻的艺术,在工作中只有讲究科学、创新、艺术,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