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氏有哪些人物影响力?

叶氏有哪些人物影响力?,第1张

叶剑英:广东省梅县人,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之一。早年任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后参加北伐战争、领导广州起义。解放后,曾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

叶帅

叶 挺:广东省惠阳人,中国无产阶级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领导过“八一”南昌起义,参加过广州起义。后任新四军军长,因飞机失事而遇难身亡。

叶挺

叶 适:温州永嘉(今属浙江省)人,宋代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官至礼部侍郎,著有《习学记言》、《水心先生文集》等。

叶适

叶 欣:上海松江人,清代著名画家,为“金陵八家”之一。

叶 燮:吴江(今属江苏省)人,清代文学家,长于诗论,著有《原诗》等书。

叶 紫:湖南益阳人,现代小说家。作品有《丰收》、《山村一夜》和《星》等。

叶仁遇:宋代著名画家,所绘题材多取自江南市肆风俗田家景物。叶梦得:宋代吴县人,著名文学家,官至户部尚书,著有《石林春秋传》、《石林居士建康集》、《石林词》、《石林诗话》等书。

叶子奇:龙泉(今属浙江省)人,明代学者,著有《草木子》四卷。

叶绍袁:吴江(今属江苏省)人,明代文学家,著作有《叶天廖四种》等。

叶子奇:龙泉(今属浙江省)人,明代学者,著有《草木子》四卷。

叶清臣(1000─1049) 北宋名臣。字道卿,长洲人(今苏州市)。天圣二年(1024)榜眼。历任光禄寺丞、集贤校理,迁太常丞,进直史馆。论范仲淹、余靖以言事被黜事,为仁宗采纳,仲淹等得近徙。同修起居注,权三司使。知永兴军时,修复三白渠,溉田六千顷,实绩显著,后人称颂。著作今存《述煮茶小品》等。皇祐元年卒,年五十(一作四十七)。《宋史》、《东都事略》有传。《全宋词》录其词一首。

叶正简(1107--1195),字子昂,号诚美,为广东南海大圃颜峰村叶氏始祖。妣梁氏、朱氏,俱封一品夫人,生七子:长子芾(元泳,又字元章)、次子蕡(元实)、三子蓁(元成)、四子荂(元荣)、五子藻(元明)、六子葵(元洙)、七子萍(元泗)。现后裔衍派东莞、南海、新会、台山、鹤山、新宁、花县、恩平、开平、三水、番禺、顺德、增城、从化、龙门、惠州、新安、中山、粤西、广西、海南和海外等地,有数十万之众。

叶向高: 叶向高,字进卿,号台山,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 (公元1559年),卒于明熹宗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福建福清人。父亲叶朝荣官至养利知州。叶向高于神宗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中进士,授庶吉士,进编修,升为南京国子监司业,改左中允。后被召为左庶子,充皇长子侍班官。不久,又升任南京礼部右侍郎,后改任吏部右侍郎。

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其他如《夜书所见》写儿童夜挑促织,景象鲜明,反衬出客中的孤寂;《嘉兴界》写江南水乡景色,颇饶风味;《田家三咏》写田家的生活片断,平易含蓄,词淡意远,耐人寻味。另外,周密《齐东野语》载其咏史诗《汉武帝》一首,颇尽讽刺揶揄之能事。

叶梦得:(1077~1148)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

叶梦鼎(1200—1279),字镇之,号西涧,浙江宁海东仓上宅人。本姓陈,六岁出继母族,改姓叶。少从学于郑霖。及长,复从学鄞县赵逢龙,天资颖悟,读书过目成诵;南宋绍定五年(1232)入太学。嘉熙元年(1237)以太学上舍试入优等,初授信州军事推官。后曾在袁州、吉州、隆兴等处任地方官。景定三年(1262)升兵部尚书,兼任国史编修及实录检讨。次年,调任吏部尚书。咸淳三年(1267),拜右丞相兼枢密使。

叶芝春,生于北宋咸平初年(公元998年-1042年),原籍江西省饶州市(旧称江南路豫章瓦屑坝),1023年间任淮南路马部军副都指挥使,麾兵驻蕲水县石桥镇(今罗田县石桥铺村),其家眷随军定居于此;后任泾原路行营马步军副部指挥使,1042年春征战西夏战死。战后,仁宗皇帝嘉其忠,追封为兵部侍郞。

叶高标(1593-1641),广东惠州府海丰县(今陆河县)人,是明末一位廉洁忠介,勇于谏诤,殉身职守的清官,被时人誉为”谏议名卿”,官至户部待郎,掌管全国粮草,崇祯帝亦给予职任最为清要的最高评价,并特赠他为太常寺少卿。对海丰有很大贡献。

叶富(1848-1880) 叶富,原名贵富,字梦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12月25日)生于广东广州府新安县九龙司(今香港岛),祖籍广东东莞水南人,清末海军爱国将领。

叶宪祖:明朝著名剧作家,少入太学,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知新会县,因平海盗有功迁大理寺评事,转工部主事。因建魏忠贤生祠不肯督工,不肯趋附魏忠贤被革职,遂归里讲学。崇祯三年(1630)起补南京刑部主事,出守顺庆(今四川南充市),又擢辰沅(今湖南沅陵县)备兵副使。以镇压苗民起义功转四川参政,再改广西按察使,因疾未赴。

叶名琛:(1807年~1859年4月9日),字昆臣,清朝中后期的政治人物,湖北汉阳人,官至两广总督擢授体仁阁大学士。英法联军时不战、不守、不议和,被俘往印度绝食而卒。

叶兑:元末明初名儒。他以平民身份向朱元璋献计,建议"北绝察罕,南并张士诚,抚温台,取闽越,都金陵"之方略,称"一纲三目之天下大计",数年之后,朱元璋削平天下,其攻取次第略如其计,事如当年诸葛亮隆中对一样。

叶茂才:明朝官吏。与顾宪成、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并称"东临八君子"。

叶启元:(1873~1949年)又名神勋,南安金淘人,。少时,到英国教会创办的泉州惠世医院当职工。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惠世医院举办的第二期医生班。英籍院长白瑜纯,见其为人诚实,聪颖好学,推荐他入医学班。在五年学程中,启元勤奋钻研,成绩优异,通晓内外各科,尤擅长外科手术及小儿科。毕业后,留院任医师。

叶李:(1242—1292)字太白,一字舜生,号亦愚,杭州富阳庆护里(今环山乡)人。少聪慧,性耿直。20岁入太学读书,与朱清相友善。南宋末年因反对投降派被流放。清朝乾隆帝评价:“才德兼优者,上也;其次,则以德为贵,而不论其才焉。当宋之亡也,有才如吕文焕、留梦炎、叶李辈,皆背国以降元。”

叶仁遇:宋代著名画家,所绘题材多取自江南市肆风俗田家景物。叶梦得:宋代吴县人,著名文学家,官至户部尚书,著有《石林春秋传》、《石林居士建康集》、《石林词》、《石林诗话》等书。

叶芸来:广西人,太平天国将领,在据守安庆与湘军奋战中,不幸城失人亡。

叶恭绰:广东番禺(今广州市)人,初任湖北农业学堂及方言学堂教习。曾拥护袁世凯称帝,后在国民党中任职,著有《遐庵江稿》、交通救国论》等书。

叶望:字世贤,雁门太守,汉末时为光禄大夫,灵帝时弃官归隐,人称“楼舟先生”。建安二年(197年)由青州渡江而南下,侨居丹阳之句容(今江苏省句容),为叶氏南迁之始祖

叶清臣,字道卿,宋苏州长洲人,其父叶参终至光禄卿。清臣自小聪敏好学,异于常人,善作诗文。天圣二年(1024 年)举进士,策对擢第二。宋代进士以策对擢高第,自清臣始,初授太常寺奉礼郎,签书苏州观察判官事,还朝后为光禄寺集贤校理通判。后擢升为起居舍人、龙图阁学士、权三司。在位期间,推荐任用了范仲淹、狄青、张亢、韩琦、田况、富弼等一大批贤臣能将,他曾说:“臣以为不患无人,患有人而不能用尔。”人称其 “天资英迈,遇事敢行,奏对无所屈”。老年上书仁宗,论天下事,陈《九议》、《十要》、《五利》,皆当世可行之策略。有文集120卷。其子均为集贤校理。

叶康直,字景温,元朝建州人,擢进士第,知光化县令。颇有政绩,受民拥戴。该县多为种竹之民,房舍皆为竹编之屋,常有火患,康直教民用陶瓦盖房,杜绝火灾,为政以利民与否为准则,当时丰稷为谷城令,亦受民爱,当地歌谣有“叶光化,丰谷城,清如水,平如衡”。后从陕西进提点刑狱转运副使,五路兵西征,康直领泾原粮道承受,内侍梁同以军饷缺乏妄奏,神宗怒械康直欲杀之,王安礼力谏,康直得归故治。元延佑(约1315年)初加直龙图阁知秦州中书舍人,后因拒外侵有功,进宝文阁待制陕西都运使,因病请知毫州,带领百姓通塞拓泽,“民获田数十万亩”,召为兵部侍郎,卒年64 岁。

叶伯巨,字居升,明朝宁海人,通经术,以国子生授平遥训导。洪武九年(1376年)星变异常,明太祖诏求直言之人进谏,伯巨上书提出:以少封诸王,除掉乱国祸源,削减王权,以绝汉晋之弊。主张法制,以法定刑,使治有所依,民有所则。并循序渐进,治理战争创伤,达到国家兴盛,民富兵强。

叶映榴,字炳霞,清江南上海人,清顺治十八年(1662年)进士,国子监博士,累迁至礼部侍郎。吴三桂叛赣南,北路绝,映榴与同行官员守拒险要,安抚流民,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授湖广粮储道,常常为便民之举而与上级官员力争。

叶一源,字九江,唐松阳人。幼有志操,能诗书,习骑射。唐高祖克长安,一源兵千余,间道趋太原。高祖使典机要。后从太宗平高丽,单骑陷虏,中流矢阵亡。

叶升,明朝安徽合肥人,原为左君弼手下将官,归明后,先后以右翼元帅,指挥佥事等职从征江州、吴地、明州。明洪武三年(1370年),论功行赏,授佥大都督府事,又同征西将军汤和以水军取四川、浙江等地,二年后出任都指挥使镇守西安。

叶天士(1667-1746 ),清医学家。名桂,字香岩,江苏吴县人。世代以医为业,叶天士自幼聪颖好学,继承祖传,成为名医,闻哪里有名医善治某病,就千寻百访,屈身求教,拜人家为师。不拘一格,集众人之长,成一家之学。

叶一栋:吴城镇西庄叶村人(当时属于新建县),清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居鸿胪寺卿(鸿胪寺是掌管朝会、宾客、礼仪等事的一个机构,鸿胪寺的正卿叫鸿胪寺卿,正四品,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长。)详见《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有记录的作品有:《重修望湖亭记》、《楷书圣母皇太后万寿颂册页》等

叶大经,字伯常,号封川,宋宝庆二年(1226)丙戌进士,历官二十余年,廉明清正,宋咸淳时期,升授八闽制置使,德佑二年(1276)丙子,时元兵大举入侵江南,文天祥因受元军主帅伯颜扣押,受其耻辱,逃回宋营后心中愤懑,将军队分境内四镇,固守抵抗元军,以精兵驻福建益江东,而轻广域,不报制置使。

叶允仁,吴县(江苏苏州)人,明末医学家。尝著《伤寒指南书》 六卷,叙述张仲景阴阳大论,六经脉证,察色视证,六经传变要领,并详论各类伤寒之别;辩明痉湿喝脉证及六经治例的伤寒证治与鉴别等内容。汪琥评其书以为与蕴要相类,比节庵六书明备。

叶衡,字梦锡,宋婺州金华人,绍兴十八年(1148 年)进士,初知临安府於潜县,该县户籍混乱,富户隐漏,税赋困难,叶衡定为九等,按贫富程度纳赋,成为诸县之间最安定富庶的县。政绩受到朝廷重视,擢升常州知事,后累升迁,官拜右丞相兼枢密使,皇帝经常同他商讨国事,后因进言宋文宗清除朝中党患,得罪金邦彦等人,受谗罢相,62 岁时去世,受赠资政殿学士。叶衡负才足智,兼悉军事,由县令而至宰相,不足10 年时间,提升之快,令当世人刮目。

叶一源,字九江,唐松阳人。幼有志操,能诗书,习骑射。唐高祖克长安,一源兵千余,间道趋太原。高祖使典机要。后从太宗平高丽,单骑陷虏,中流矢阵亡。

叶法善(616—720)字道元,括州括苍(今浙江丽水松阳)人。唐代道士、官吏。有摄养、占卜之术,历高宗、则天、中宗朝五十年,时被召入宫,尽礼问道。睿宗时官鸿胪卿,封越国公。他无病而终,享年105岁。

叶宗留(1404-1448),庆元(今浙江省庆元,位浙闽边界龙泉县南)人。明代矿工起义首领。

叶宪祖(1566年-1641年),浙江余姚人,晚明著名剧作家、戏曲家,是吴代表人物。字美度,一字相攸、号六桐、桐柏、解园居士、紫金道人等。

叶稚斐,名时章,字稚斐,号牧拙生。江苏吴县人。清代戏曲家。

与李玉、朱素臣等友善。善著传奇,因作《渔家哭》讥讽土豪,一度入狱。高奕《新传奇品》评“渔阳三挝,意气纵横”,作传奇8种,现存《琥珀匙》、《英雄概》二种。

叶堂,中国清代作曲家。号怀庭,字广明,一字广平。苏州人。生卒年不详。清唱昆曲,造诣颇深,创叶派唱口,一时成为习曲者准绳。叶派唱曲艺术由清传入民国,绵延不绝。尤工音律,乾隆五十四年(1789)与冯起凤合订《吟香堂曲谱》,选录《牡丹亭》、《长生殿》近百折。又3年,集毕生精力整理、制谱的巨著《纳书楹曲谱》问世,更为时人所重。

叶霖,字子雨,号石林旧隐。江苏扬州人。清同治、光逵(1862-1908)年间名医。尝为门人论四时阴阳伏气之理,撰成《伏气解》一卷。又深研《难经》,谨考经文,寻其意旨,旁采群籍,质以诸贤笺释,撰成《难经正义》六卷。此时西医学说已传入我国,故诠释内脏部分,杂采西说为证,以正其义。另撰有《脉学》、《痧疹辑要》,并增补参订王邦傅《脉诀乳海》、张鹤腾《增订伤暑全书》等。门人甚众。

叶弘(字志广,号南越),叶正简第七子叶元泗之孙,东莞塘厦大坪村人,南宋祥兴二年(1279)南宋行军都统。现存叶弘古墓石碑“宋都统叶公墓”,建于元朝武宗年间(1308-1311年)。

叶琛(字廷献),东莞茶山京山村人,成化十一年(1475)乙未科进士,福建莆田知县(阮通志作知府),升工部主事。

叶廷会(字以嘉),东莞德生桥(又名旧桥,今莞城公园路,已被水泥铺盖)人,明正德三年(1508)戊辰科吕柟榜进士,南京户部主事,历广西兵备副使,以清谨著,卒祀乡贤,东莞县志有传。

  警察抓到了伤害高珊珊的凶手,高珊珊当面指认了凶手,洪世贤的冤情得以洗清。

  高虹和洪家的恩怨也一笔勾销。艾莉留下遗书来到海边,一边忏悔自己的人生一边缓缓走向海里,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

  世贤回到酒店房间发现了艾莉的遗书,跑到海边救艾莉,在最后的危机关头世贤下决心不放开拉着艾莉的手,两人双双淹没在海水中。

  品如去拿艾莉和世贤的全家福,发现艾莉特意拍了一张黑白照片,就像是遗像,有种不详的预感。果然警察打来电话,说艾莉和世贤在海边双双遇难。

  洪家也接到了世贤和艾莉遇难的消息,全家人悲痛欲绝。

  高珊珊得知艾利和世贤去世的消息后,也感慨人生无常,决定去美国读书,暂时离开一段时间。

  珊珊鼓励文彦去跟品如表白,寻找自己的幸福。文彦在海边像品如讲出了自己的心声,请求品如原谅自己,重新开始。

  品如还还沉浸在世贤和艾莉过世的悲痛中,不能肯定自己的感情。

  国荣晚年丧子,心灰意冷,决定退休好好照顾妻子家庭,要把旭峰建设交给文彦和世馨管理,高虹也决定退休安享晚年。

  高珊珊再次鼓励文彦向品如求婚,品如终于答应。林奕德也向宝莲求婚,宝莲高兴的答应。文彦和品如,宝莲和林奕德的婚礼同时举行,艾莉和世贤在天上仿佛看到了这一幕,真心的为他们祝福。

主人公林品如(秋瓷炫饰演)出生贫寒家庭,和被收养的妹妹艾丽(李彩桦饰演)一起长大。林如嫁给了家中经营房地产的富豪洪世贤(凌潇肃饰演)为妻,却得不到婆婆的喜爱,在家里做受气小媳妇,被百般欺辱和虐待,但是她却一直默默忍受,而长久以来的膝下无子也让她在洪家的地位很低。

《回家的诱惑 2011》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odBT3KEcnKKfwcQfGXztaA

pwd=0qo5

提取码:0qo5 

叶姓-迁徙分布

叶姓始祖诸梁公

得姓之后的叶氏人,最初发展很缓慢,见于史籍的叶氏名人也不是很多,臧励禾《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收录的叶氏名人仅有叶子韶一人;《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收录的唐朝以前名人也只有叶万椿、三国吴人叶雄、晋人叶谭、叶子韶四人,而叶万椿还是为淮南王刘安所遇群仙“八公”之一的“自号”,并非一定姓叶;叶雄是叶调国叶氏后裔。

因此,关于叶氏的迁徙情况只能从现存的一些谱牒资料中窥知端倪。

据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南阳堂《叶氏族谱》记载,自叶公起,叶氏族人多代出河南。

叶氏始祖沈诸梁,居于春秋时楚国叶地(今河南叶县),直至终老。

叶公生有二子:长子名重,为周楚邑令,配樊氏,生凝,为楚大夫;次子名才,袭父爵,字芈骝凸,号璧英,一子名盼,后为司马。

其十一世叶淑和为秦朝长沙(今湖南长沙)太守;二十世叶崇,为西汉颍川(今河南禹州)太守;二十五世叶颁,为长沙(今湖南长沙)太守;四十七世叶尤,字茂永,东汉时为太尉,居南阳(今河南南阳),分为六族。

叶诸梁:字子高,为叶县尹,称叶公,问政于孔子得近悦远来之语,年八十九而卒,墓葬于荆州南阳县城东八里楚人立庙而祀之为受姓之始祖。

夫人张氏,生子二:叶重、叶才。

是为叶氏鼻祖。

汉朝时期

叶氏族人的南迁始自东汉末年,始迁祖叶望。

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的南阳堂《叶氏族谱》、安徽歙县《新州叶氏家乘》、浙江松阳《卯峰广远叶氏宗谱》均视叶望为叶氏南迁之始祖。

叶望,字世贤,雁门太守,汉末时为光禄大夫,灵帝时弃官归隐,人称“楼舟先生”。

汉建安二年(公元197年)由青州渡江而南下,侨居丹阳之句容(今江苏句容),为叶氏南迁之始祖。

叶望之后裔不断向外发展,分别迁到了浙江、安徽等地。

浙江松阳《卯峰广远叶氏宗谱》及《玉岩叶氏宗谱》中都说叶望四世传至琚,仕钱塘令(今浙江杭州),爱民如子,号之曰“叶父”,在当地百姓的一再挽留下,安家钱塘,并成为当地望族。

琚次子叶俭,字亚父,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为括苍太守,授折冲将军,宦居括苍(今浙江丽水)。

叶俭之后世居松阳卯山之右。

安徽歙县《新州叶氏家乘》说:叶望五世孙硕,迁新安歙县。

另据晋永嘉之乱带来的大批移民潮推测,期间叶氏族人南迁的当不在少数。

晋永嘉年间,皇室内讧,由争权演变为八王之乱,战火遍及中原。

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刘渊乘机起兵反晋,其族弟刘曜攻入洛阳,西晋灭亡。

晋室遗族仓皇南逃,最后在建康(今江苏南京)重建政权,史称东晋。

在永嘉之乱中,中原士族纷纷南奔,并有大量百姓逃难过江,先后有近百万人之多,在这次南迁浪潮中,中原叶氏族人当有不少移居到了福建、江西等地。

唐、宋时期

叶氏族人的大举南迁在唐朝有两次,第一次在唐朝初期。

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福建泉漳之间,蛮獠啸乱,朝廷派以陈政为朝议大夫、岭南行军总参,率府兵三千六百名,战将一百二十三名入闽征讨,其中众多叶氏士卒,战后在福建各地定居繁衍,史称五十八姓入闽第二次在唐朝末期。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光州固始王潮、王审知兄弟率众起义,举兵南下,中州地区的叶氏兵众跟随二王南下,在福建转战八年,王氏兄弟在福建建立“八闽王国”,叶氏将士也在福建各地定居开族。

当时以北方为主要聚居地的叶氏当不在少数,由于资料匮乏,其具体迁徙情况已无法得知。

宋朝末期是中原叶氏南迁的又一 。

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大举南侵,战祸遍及几乎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造成惨重破坏:“几千里无复鸡犬,井皆积尸,莫可饮”,“菽粟梨枣,亦无人采刈”;“民多流亡,土多旷闲,遗黎惴惴,何求不获”。

靖康二年春,北宋灭亡。

五月,康王赵构建立南宋政权,后定都临安。

靖康之难后,直至南宋灭亡,宋金对峙,战乱不断,大批北方人民为避战乱,被迫不断向南迁徙,持续近一个半世纪,其中不乏中原叶氏族人。

由于年代久远,记载叶氏族人在上述几次大的移民过程中的迁徙情况并不是很多,一些叶氏族谱的记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一时期叶氏迁徙到了江苏、浙江、福建、江西等地。

如安徽《休宁陪郭叶氏世谱》称其始迁祖叶尚或,南唐时自湖州苕溪迁休宁陪郭。

据《叶氏族谱》记载,后唐清泰年间(公元934~936年)叶一琅任朝奉大夫,随官迁至江西赣州府信奉县。

叶一琅之孙延庆再迁至福建兴化府仙游县。

根据族谱记载,唐宋南迁的叶氏族人中,主要来自河南,来自河南的叶氏分别迁居到了福建、江苏、浙江、广东、四川等地。

福建仙游《古濑叶氏族谱》中说:“始祖叶湛,世居雍州,五季之乱,举族流徙莫定;至宋,卜居光州固始,若祖有叶炎会者,随宋南渡,卜家仙游之古濑。”《佛岭叶氏谱序》中称:“吾稽叶氏,居雍州,徙居光州囱始县。”《思实公重修族谱序》中也说:“吾祖河南固始人也。”《明元公谱序》中谓:“吾宗自光州入闽。” 江苏吴县《纪革叶氏支谱》中称:始迁祖叶寿三,宋室建炎南渡,自汴迁东洞庭纪革。

浙江淳安、遂安、开化《叶氏宗谱》中记载:一世祖为叶翥,先世为河南人,因官迁居歙之黄墩。

历五世曰豪,不满王安石新法,避地遂安承凤,后名叶村。

四川成都《蓉城叶氏宗族全谱》中记载:是族先世汴梁人,有大经者,南宋末官闽,时兵戈四起,南北道梗,遂流寓梅州程乡县。

这些都说明,叶氏祖根在河南。

因此,直到今天,福建省叶氏各宗各系,追述其宗,十有八九称其祖上原籍为河南光州、中州。

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繁衍,到宋朝叶氏已成为大姓望族。

史籍《通志·氏族略》中说“叶氏,宋朝为著姓”,史籍《宋史》中立传的叶氏人物有十二人,而《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收录的宋朝叶氏人物有四十七人。

从这些名人的籍贯看,《宋史》中立传的名人全部为江南人,其中浙江籍三人,福建籍三人,江苏籍一人。

《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收录的四十七名宋朝叶氏人物中,除两名籍贯不详,一名为河南人外,其余四十四人全是江南人,其中浙江籍二十人,福建籍十九人,仅两省就占八成以上,其余为安徽、江苏、江西等省人,由此可见此时的叶氏已鼎盛于江南了。

明、清以来

明清时期叶氏已遍布全国各地,成为我国的大姓之一。

见于史载的各类叶氏名人较以往大大增加。

《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收录有明清叶氏人物一百十七人,从这些名人的居住区域分布来看,明清时期叶氏族人已经繁衍到了大江南北,但仍以浙江、江苏、广东等地为多。

《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收录的明清叶氏一百十七位名人中,在有明确籍贯的一百人中,浙江四十五人、江苏十九人、上海十六人、安徽七人、广东六人、福建六人、湖北六人、江西三人、河南和山东各一人,这说明此时叶氏发展的中心仍然在今浙江、广东、福建、江苏、上海、安徽等东部沿海一带。

⑴浙江叶氏: 明清时期浙江叶氏的迁徙大都是在本省境内进行。

如:余姚的叶氏就是南宋大臣叶梦得的后裔由湖州迁入的。

《余姚梅川叶氏宗谱》中说:叶梦得孙叶篑,宋理宗端平间(公元1234~1236年)自湖州迁余姚熨斗山。

《叶氏再续谱》中称:叶篑孙叶文达,元朝又从熨斗山迁邑之梅川三山,为海川始迁祖。

叶篑之孙叶文远,迁邑之东门,到十五世孙叶伯兴又迁邑之通德乡西旺隶,是为迁西旺始祖。

《叶氏续修宗谱》中记载十六世孙叶永初,由余姚叶家埭迁邑之奉山,叶永初之孙叶渊铠,由叶家埭再迁邵家渡。

松江叶氏是在元朝由杭州迁入的,松江《叶氏家谱》中称:始迁祖叶廷玉,元自杭州丰乐桥迁松江,先筑室钟贾山阳,后又迁居籽城西门内丰乐桥。

淳安叶氏为南宋大臣叶义问的后裔,由寿昌迁入。

《南阳叶氏宗谱》中称:南宋大臣叶义问玄孙叶椿,始自寿昌迁淳安梓桐;十三世传至叶继善,元明之际因商自梓桐崇疚再迁遂邑七侏溪西桃源,为迁遂一世祖。

金华叶氏是在明初由松阳迁入的。

《双溪叶氏宗谱》中称:始迁祖叶显,明初携子叶彦由松阳迁婺州金华县西之菱塘。

以业鹾(盐)为生,家益饶裕,至曾孙叶仕瑛,复由菱塘徙附廓双溪。

东阳象山叶氏是从松阳迁入的。

《象山叶氏重修宗谱》中称:始祖叶质,先世括苍松阳人,南宋时自松阳芝田都铺迁来东阳茜畴里。

传九世至叶雅,元末再迁本邑象山大坞,是为始迁祖。

东阳龙溪叶氏是淳安县迁入的。

《龙溪叶氏重修宗谱》中记载:始祖叶恩,北宋初自睦州清溪迁义乌永宁乡。

五世孙叶桐,再迁广口叶堂。

十一世叶由幸,南宋后期复迁十三都演溪。

十九世叶良玉,明中叶又自演溪迁东阳斯孝乡鹤岩龙溪玉印塘,是为本始迁之祖。

浦江叶氏是在明朝从金华迁入的。

《浦阳叶氏宗谱》中称:先祖叶辞,由临海迁金华永康柳山;越五世有叶必秀、叶必香、叶必和三兄弟,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年)自永康再迁浦阳人峰山下,是为始迁祖。

镇海叶氏是在明朝由慈溪迁入的。

《镇海东管乡沈郎桥叶氏宗谱》中称:始迁祖叶茂春、叶茂二,约于明季由慈溪石步迁来镇海东管乡沈郎桥。

龙游叶氏《西山叶氏宗谱》中记载:始祖叶玖,南宋时自新安迁龙游八石,清顺治间(公元1644~1661年)始迁祖善贵再迁邑之鏸北湖都山里。

但也有少数叶氏是从外省迁来的,如余姚叶氏就有一支是北宋大臣叶祖洽的后裔,是由福建迁入浙江奉化,再入余姚的。

叶祖洽,字敦礼,邵武人(今福建邵武)。

熙宁进士。

历任职方、兵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左司郎中、起居郎、中书舍人、给事中等职。

《余姚孝义虹桥叶氏宗谱》中称:叶祖洽之子叶广,因官迁浙江明州奉化县剡源乡。

叶广曾孙叶爽之,入赘余姚孝义乡虹桥周氏,遂家虹桥。

爽之玄孙叶纯,元末明初人,生四子,长幼无考,次子守义支分西宅。

三子守礼亦生四子,长子曰礼一,其后居邑之东门;次子祥一,居田屋;三子齐山,居西虹桥;四子曰亨四,居东虹桥。

浙江的叶氏也有向省外发展的,如乌裎的叶氏就迁徙到了无锡、安徽、江苏等地,《圻里叶氏宗谱》中说,叶清臣,生二子,长子叶均徙苏州,次子叶坦迁常州广化门下塘。

镇江《润东严庄叶氏重修族谱》中称,十数世传至叶子良,明季由徽州迁扬州。

子良子槟,复由扬州再迁润州城东之西严庄。

叶氏宗祠 ⑵福建叶氏: 唐宋时期迁徙到福建的叶氏族人,不断向周围迁徙繁衍,仙游古濑叶氏徙居南安、德化境内,《社坛叶氏族谱》中称: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即南唐中兴元年自仙游古濑徙居南安高田,传至叶碧崖于明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定居南安诗山社坛。

《国宝叶氏族谱》中记载:宋末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仙游叶氏誓不降元,挈眷遁迹德邑,结庐国宝,迨明朝建立,叶氏子孙始设籍德化。

同安叶氏继续向外迁徙,元末迁到了晋江。

《东石世美叶氏家谱》中说:开基始祖叶以寅于元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从同安县分居东石西尾。

⑶广东叶氏: 广东叶氏遵叶大经为始祖。

《梅州叶氏源流世系说》中记载,叶大经为叶诸梁八十五世孙,字伯常,号封川,汴梁人(今河南开封),宋宝庆二年(公元1226年)进士,历官二十余载,宋咸淳间升闽制置使。

宋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元兵大举南下,战乱不已,辞去了官职,在梅州曾井(今广东梅城西区)住了下来,遂为梅州叶氏一世祖。

自从叶大经定居梅州之后,梅州叶氏便迅速地发展开来,成为当地大族,子孙繁盛,不断地向本省境内的其他地区以及周围的江西、福建等省,乃至四川迁徙。

《梅州叶氏源流世系说》称闽粤交界的清流、龙川、博罗、河源、长乐、归善,兴宁、龙川、平海、平远、镇平、永安等地,以及江西的瑞金、雩都、会昌、兴国,湖北、四川、浙江、湖广等处的叶氏子孙,皆“其一脉贯通之所发也”。

广东叶氏另外一支来自福建,为宋朝宰相叶颐后裔。

台山叶氏称叶颐居南海大圃而不归闽,遂为广东叶氏之始祖。

广州市永汉北路(今广州北京北路)曾有“清介书院”,就是叶颐后人为纪念叶颐而修建的。

其后裔主要分布在南海、新会、花县、鹤山、番禺、惠阳、东莞、龙岗等地。

⑷江苏叶氏: 江苏无锡叶氏为叶清臣后裔,自浙江迁入。

无锡《圻里叶氏宗谱》中称:始祖叶参,世居乌程,仕宋为兵部郎中。

子叶清臣,生二子,长子叶均徙苏州,次子叶坦迁常州广化门下塘。

叶坦越五传而至叶盛,叶盛长子叶朝极居云泽之滨,次子叶朝楹之子叶旭彩退隐阳湖虞桥。

叶旭彩子叶志仁号春山,由虞桥再徙邑之新塘乡庄巷里。

叶志仁三子:长子叶道,徙宜兴;仲子叶通,仍居新塘;季子叶达,徙无锡梁溪。

叶通亦三子:长子叶德成,号谦山,其子叶芬徙黄公山;次子叶德英,号仁山,其子叶蓁迁丁堰镇;三子叶德华,号学山,孙叶云。

七世孙叶敷春,明朝由新塘先后迁无锡青城乡圻里。

扬州、镇江叶氏为叶梦得后裔,是由安徽徽州迁扬州,再迁镇江的。

镇江《润东严庄叶氏重修族谱》中称其始祖为叶梦得。

十数传至叶子良,明季由徽州迁扬州。

叶子良子叶槟,又由扬州迁至润州城东之西严庄。

武进、江阴叶氏为叶颐后裔,自福建迁入。

《江阴东叶家桥叶氏宗谱》中说,明初,有名叶礼者,宋高宗相颐9世孙,先居武进北孝西乡夏墅,旋又迁安东乡辉龙地村。

其五世叶祥,自辉龙村再迁江阴东叶家桥。

宜春叶氏是从江西萍乡迁入的。

萍乡《叶氏族谱》中说,一世祖叶辉儒,明末避乱挈眷来萍乡。

生三子,……季子叶纲芳,清雍正间(公元1723~1735年)迁宜春县北冷水江婆塘。

⑸上海叶氏: 青浦叶氏是由江苏吴江迁来的。

《(青浦)叶氏家谱》中说,始迁祖佚名,字华南,或云为宋石林先生叶梦得二十二世孙,明崇祯时期(公元1628~1644年)自吴江县迁至青浦县蒸里芟稼村。

⑹湖南叶氏: 叶大经之后,有迁至湖南的长沙、宁化、善化、益阳等地的。

有一支湖南叶氏,据《叶氏四修族谱》中记载,是南宋人大经开派,大经晚年居广东梅州程乡县,八传到叶德茂、叶德成、叶文保、叶德真,分别为四大派。

叶德茂子叶仲华、叶仲彰,叶德成子叶仲显、叶仲盛,叶文保子叶仲仁、叶仲义、叶仲礼,叶德真子叶仲胜、叶仲腾、叶仲明,共成十大房。

十房后裔或居长沙、或居宁乡、或居善化、或居益阳。

浏阳叶氏有的是从江西迁入的。

萍乡《叶氏族谱》中说,其一世祖叶辉儒,明末避乱挈眷来萍乡。

生三子,长子叶继芳于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徙浏阳东乡君家湾…… 平江叶氏是自蒲圻(今湖北嘉鱼)迁入的。

《平江玉山族谱》中说:始迁祖叶永寿,明洪武二十五年由蒲圻迁平江燕额岭下。

宁乡、湘潭、浏阳叶氏多是由长沙迁入的。

《楚南叶氏族谱》中称其一世祖叶淋泗,宋元之际人,世居长沙,传至七世,有孙四人:叶斌、叶赋、叶缃、叶诖。

叶斌后无考,余三人分别开派宁乡、湘潭和浏阳。

⑺安徽叶氏: 太平(今安徽当涂)、歙县叶氏为叶梦得后裔。

太平《叶氏宗谱》中说,始迁祖行名叶俭十,叶梦得五世孙,元末避兵乱自歙县蓝田迁太邑麻溪,后代转徙中潭、湘津。

桐城叶氏是自婺源(今江西婺源)辗转迁入的,《南阳叶氏宗谱》中称其始祖叶林秀,唐末五代人,世居婺源,传至二十一世叶贵,经商于金陵,明初移居桐城西山余家冲。

黟县叶氏迁自祁门(今属安徽),《黟县南屏叶氏族谱》中称其始迁祖为叶伯禧,元末自祁门县石马山迁黟县南屏山五都村。

⑻江西叶氏: 据《玉山叶氏合修房谱》说:始祖叶乾源,宋朝人,世居江西南丰县花心巷。

十五世孙叶文海始由花心巷迁本邑八都下源里,二十五世孙叶正未,清初由下源再迁玉山县徐村;稍后,乾源后裔嘉禾支二十六世孙叶毓标,亦移家玉山,世居东源。

萍乡叶氏是从湖南醴陵迁入的,《萍乡南门叶氏族谱》中说,始迁祖叶萱义,南宋时自醴陵仙石上库迁萍乡南门。

另有一支萍乡叶氏是明末从外地避乱迁入的。

萍乡《叶氏族谱》说,一世祖叶辉儒,明末避乱挈眷来萍乡。

⑼四川叶氏: 清初四川人烟稀少,为此康雍时期特别颁布招垦条例,实行种种优惠政策,从而吸引了两湖及闽粤等大批农民入川开垦。

“迁居者为了得到更多的土地,往往都是整个家庭,或者与至亲密戚结伴而行。

叶氏族人在此时也有迁居四川的,民国《叶氏宗谱全谱》中说,广东叶荣山携妻并七子二媳一女共十二人于清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年迁居四川。

民国《叶氏族谱一梅州宗谱》中载龙川县叶氏二十五~二十九世有二十九个分支叶氏入川。

广东迁居四川的叶氏中还有叶大经后裔,迁到了成都。

《蓉城叶氏宗族全谱》说,是族先世汴梁人,有叶大经者,南宋末官闽,时兵戈四起,南北道梗,遂流寓梅州程乡县。

自叶大经后又传二十七世叫叶必琅的,清康熙间由粤入蜀,落业成都仁里乡。

湖北蒲圻叶氏迁到了蓬溪县,《蓬溪西乡叶氏续修宗谱》中载:始迁祖叶增璧,先世湖北蒲圻县人,清乾隆间,由蒲圻入蜀,卜居蓬溪县河西李家沟。

⑽海南叶氏: 叶氏入琼始祖叶懋,原籍广东南海,明嘉靖间任文昌训导,后落籍文昌。

叶氏宗祠 ⑾台湾叶氏: 叶氏族人最早何时移居台湾,已无从确知,据现有资料显示,台湾见于史载的叶氏是在清康熙年间(公元1622~1722年。

据《台湾通志稿·人物篇》中记载,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2年),台湾黄教作乱,福建海澄人叶恒章被害,其子子文来台护柩归葬,旋即入台居郡(今台 南),自此以后不断有叶氏族人来台定居。

据《台湾府志》、《凤山县志》中记载,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广东人叶运城平定朱乱有功,居下淡水。

据《大日本地名辞典台湾篇》载,清康熙六十一年,叶某打猫东堡叶仔内庄;清乾隆初年(公元1736年),叶五常,入垦嘉义西堡永虞厝、过沟庄;清乾隆初年,广东人叶古入垦港东中里涵仔口庄、南埔一带;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叶某与邱姓人一道入垦沙连堡内茅埔庄;清道光八年,广东人叶云,入垦东势角中科庄(今台 中东势镇)。

据《台北县志稿开辟志》中记载,清乾隆末年,叶坤入垦今台北县汐止镇东山里作坡内;清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福建同安人叶天佑入垦台北县八里乡古庄村山猪窟,同年叶聘入垦台北县三峡镇硕石里鱼寮子;嘉庆末年叶薯臼、叶委与张体合垦今台北县石碇乡格头村。

据《屏东县古碑文集》中记载,清嘉庆八年,叶玉生、叶孟荣与屏东县内埔村人同建天后宫。

据《台湾中部古碑文集成》中记载,清嘉庆九年,广东人叶振旺居今东势镇,与庄民同立东势角圳谕示碑。

据《嘉义县古碑文集》中记载,清道光十六年,叶队与邑人捐修嘉义城。

移居台湾的叶氏大多来自福建和广东两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有福建同安县。

清康熙末年,叶仲勤入垦今彰化市,叶雄入垦今台北市;清雍正年间(公元1723~1735年),叶猛入垦今苗栗竹南;乾隆末年,叶再入今台北市土林区,叶天祈、叶志入垦今台北市;嘉庆年间,叶继茂入垦今台北市,叶通殿入垦今台北,叶乌治入垦今台北板桥,叶英入垦今彰化和美;道光年间,叶士拱、叶松麟入垦今台北市中山区,叶邦入垦今高雄阿莲。

晋江县人叶求,乾隆末年,入垦今高雄楠梓。

安溪县人叶砂,道光年间,入垦今台北市。

平和县叶田人乾隆末年,入垦今桃园市,叶海入垦今南投竹山,后裔移垦鱼池。

海澄县人叶思,道光年间,入垦今竹南。

广东陆丰县。

清康熙末年,叶奕明先迁澎湖,后移垦桃园平镇;清雍正年间,叶天意入垦今云林斗六;清乾隆末年,叶必达入垦今新竹竹东,叶仁吉入垦今苗栗南势,叶笃秀入垦今屏东内埔;清嘉庆年间,叶仁奏、叶仁卿入垦今桃园平镇,叶宏波入垦今苗栗;清道光年间,叶壬风入垦今新竹芎林,叶兆庆先迁新竹北埔,后裔移垦今苗栗南庄。

梅县人叶文兴于清乾隆初年入垦台中丰原;叶天开与清嘉庆年间入垦今苗栗镇。

长乐县人叶日寿、叶发寿兄弟在清嘉庆年间入垦今台中大甲。

明末清初之际渡海入台的叶氏族人,经过二三百年的繁衍,已在台湾发展成为庞大的家族。

据台湾文献委员会的调查统计,叶氏为台湾的二十大姓之一,约有三十余万人,子孙遍及海岛。

1953~1954年间,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对台北、基隆、台中、台南、高雄五市,阳明山一特别区,及台北、宜兰、新竹、苗栗、台中、南投、彰化、台南、屏东、花莲、澎湖十一县所作的调查表明,除桃园、云林、台东、高雄四县外,全省八十二万八千八百零四户居民中,有叶氏一万九百十三户,占全部户数的132%,居全省七百三十七个姓氏的第二十位。

林品如和文彦在一起了

警察抓到了伤害高珊珊的凶手,高珊珊当面指认了凶手,洪世贤的冤情得以洗清。

高虹和洪家的恩怨也一笔勾销。艾莉留下遗书来到海边,一边忏悔自己的人生一边缓缓走向海里,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

世贤回到酒店房间发现了艾莉的遗书,跑到海边救艾莉,在最后的危机关头世贤下决心不放开拉着艾莉的手,两人双双淹没在海水中。

品如去拿艾莉和世贤的全家福,发现艾莉特意拍了一张黑白照片,就像是遗像,有种不详的预感。果然警察打来电话,说艾莉和世贤在海边双双遇难。

洪家也接到了世贤和艾莉遇难的消息,全家人悲痛欲绝。

高珊珊得知艾利和世贤去世的消息后,也感慨人生无常,决定去美国读书,暂时离开一段时间。

珊珊鼓励文彦去跟品如表白,寻找自己的幸福。文彦在海边像品如讲出了自己的心声,请求品如原谅自己,重新开始。

品如还还沉浸在世贤和艾莉过世的悲痛中,不能肯定自己的感情。

国荣晚年丧子,心灰意冷,决定退休好好照顾妻子家庭,要把旭峰建设交给文彦和世馨管理,高虹也决定退休安享晚年。

高珊珊再次鼓励文彦向品如求婚,品如终于答应。林奕德也向宝莲求婚,宝莲高兴的答应。文彦和品如,宝莲和林奕德的婚礼同时举行,艾莉和世贤在天上仿佛看到了这一幕,真心的为他们祝福。

《回家的欲望》

第72集

  警察抓到了伤害高珊珊的凶手,高珊珊当面指认了凶手,洪世贤的冤情得以洗清。

  高虹和洪家的恩怨也一笔勾销。艾莉留下遗书来到海边,一边忏悔自己的人生一边缓缓走向海里,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

  世贤回到酒店房间发现了艾莉的遗书,跑到海边救艾莉,在最后的危机关头世贤下决心不放开拉着艾莉的手,两人双双淹没在海水中。

  品如去拿艾莉和世贤的全家福,发现艾莉特意拍了一张黑白照片,就像是遗像,有种不详的预感。果然警察打来电话,说艾莉和世贤在海边双双遇难。

  洪家也接到了世贤和艾莉遇难的消息,全家人悲痛欲绝。

  高珊珊得知艾利和世贤去世的消息后,也感慨人生无常,决定去美国读书,暂时离开一段时间。

  珊珊鼓励文彦去跟品如表白,寻找自己的幸福。文彦在海边像品如讲出了自己的心声,请求品如原谅自己,重新开始。

  品如还还沉浸在世贤和艾莉过世的悲痛中,不能肯定自己的感情。

  国荣晚年丧子,心灰意冷,决定退休好好照顾妻子家庭,要把旭峰建设交给文彦和世馨管理,高虹也决定退休安享晚年。

  高珊珊再次鼓励文彦向品如求婚,品如终于答应。林奕德也向宝莲求婚,宝莲高兴的答应。文彦和品如,宝莲和林奕德的婚礼同时举行,艾莉和世贤在天上仿佛看到了这一幕,真心的为他们祝福。

《回家的欲望》剧情:

  温柔娴淑的林品如与洪世贤结婚五年,因婚后未能替洪家添丁,屡遭婆婆责怪。

  和品如情同姊妹的艾莉留法归国,带回一名叫尚恩的男孩。

  五年前,世贤在品如和艾莉间徘徊,最后他娶了居家型的品如,怅然若失的艾莉远走法国,却发现自己已怀有身孕,基于母爱生下世贤的孩子。而年幼的尚恩需要父爱,于是艾莉回国想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品如得知后,伤心欲绝的同时发现自己也怀孕了。

  世贤带着歉意和品如坦白时,品如伤心,不慎失足落海,世贤奋力相救,但终因体力不支昏厥。

  醒来后,世贤只能接受品如死亡的残酷事实。所幸品如被高文彦救起,痛彻心扉的她决心报复世贤和艾莉,而此时世贤和艾莉已步入礼堂。

  品如万念俱灰,决定抛弃过去,重新振作并努力学习,改头换面变成了一个新时代女性,巧合下化名高珊珊。

  林品如努力改变自己,形象和气质都变得与众不同,俨然成了一个自信的女强人,她的脱胎换骨瞒过了所有人。痛失爱女的高虹当品如是女儿,细心调教,品如为了答谢高虹的栽培,竭尽所能帮高虹经营事业,高虹极为欣慰,文彦则对品如渐生情愫。当艾莉发现高珊珊和世贤往来密切,她为维护自己的婚姻,几次试图想要揭穿高珊珊的真面目,但终究徒劳无功。真正的高珊珊回来,看见品如和文彦的合影,气得把合影往地上摔。此时艾莉却检查出罹患癌症,品如很心疼艾莉,满怀歉意地向艾莉坦承自己便是死里逃生的品如,并与世贤一起鼓励艾莉跟病魔抗争,艾莉在品如的感化下认识到了自己犯的错,并把儿子尚恩托付给她照顾,品如也放下了心结,答应会尚恩视为己出,艾莉决定放弃生命去海边自杀,世贤飞奔出去救艾莉,艾莉却决定要死,在生死的分别下,他们发现自己都是真心爱对方,对过去无比后悔。品如情定文彦,婚礼上,洋溢着欢乐、幸福。而世贤和艾莉被海水冲走,在天堂永远在一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1271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07
下一篇2024-0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