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 整理的《百家姓:“余”姓起源》,希望大家喜欢!
余氏,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说是“秦由余之后”。此后的姓氏书大都因袭这一说法。那么,由余为何许人,余姓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据《史记·秦本纪》载,由余的祖先是晋国人,因避乱逃到西北部的戎(古族名),后来,由余便在戎做官。春秋时,戎王听说秦穆公有贤德,派由余出使秦国,观察情况。秦穆公与由余详细交谈后,发现由余是个人才,于是便与内史廖定计,赠给戎王歌舞伎16人。戎王得到这些歌舞伎后,整天饮酒作乐。由余见秦穆公确实贤德大度,回国后数次进谏,戎王不听,秦国又多次派人去要由余,于是由余降秦。由余在秦国,受到了秦穆公的礼遇和重用,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施展。秦穆公三十七年(公元前623年),“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由余为秦国“广地益国”、“西霸戎夷”做出了重大贡献,其子孙用其名作姓氏,形成由、余二姓。
春秋时的秦国,建都于雍(今陕西凤翔东南),占有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南端,秦穆公攻灭12国,称霸西戎,即在这一时期。由余作为秦穆公时秦国的功臣,当是居于都城,因此,源于由余之名的余姓,出自今陕西凤翔。
秦汉以后,余氏族人东迁,一支定居于今河南西部,即唐人林宝《元和姓纂》所云“代居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一支迁居江南,主要繁衍于今安徽、江苏、浙江,后发展成为当地大族,所以,宋人郑樵《通志·氏族略》说:余氏“世居歙州,为新安大族,望出下邳、吴兴”。歙州、新安的治所均在今安徽歙县;下邳,治所在今江苏睢宁县西北;吴兴今属浙江。
南朝宋有余齐民,晋陵(今江苏常州)人,以孝行著称。除此之外,在史书上见不到唐代以前的余姓人物。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河南光州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余姓将佐随从前往,后在福建落籍。唐末,建阳(今属福建)人余镐,咸通进士,任校书郎,因疏谏不被唐僖宗采纳,以父老乞归,黄巢陷建州时,避居莆田(今属福建),王审知辟召不应,后耕隐壶山以终;还有余渊海,因避黄巢兵,自福建同安北迁邵武,于唐僖宗光启年间再转入韶州曲江县(今属广东)武溪,是为余氏入粤始祖。余渊海有三子:从、咸、衮。余从留曲江,余咸徙居湖南长沙,余衮迁至浙江钱塘(今杭州)。此后,从、咸、衮的后裔,又有迁至江西奉新、临川,广东五华、梅州、大埔、平远、海丰等地者。到了宋代,余氏基本上遍布全闽,而且是人才济济,如仙游、罗源、安溪、建瓯、漳州、顺昌、莆田、古田、宁德等地均有余姓名人载入史册,所以,《闽南旧志》说:“两宋以上,余姓无显者,自斯而降,则莆田、仙游、安溪、漳州等地多余姓,其族蕃衍,盖已盛矣。”此外,余氏在宋代还分布于今四川乐山,江苏宜兴、溧水,江西南昌、景德镇,浙江定海,河北涿鹿,湖北蕲春等地。
大陆余氏移居台湾,始于清朝乾隆年间。据伊能嘉矩《台湾篇》记载,乾隆十二年(1747年),余姓与马、高等8姓入垦苗栗二堡南势北势梅树乡(今苗栗通霄)。此后,闽、粤余氏又有不少人陆续迁到台湾。目前,余姓是台湾第40大姓。为了进一步求发展,近代以来,闽、粤、台有不少余姓人走出国门,徙居海外,不断开拓新的事业,现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
余姓人物,比较有名的是北宋韶州曲江人余靖。他是余渊海的5世孙,举进士,当范仲淹被贬时,谏官御史都不敢言,他上书反对,也被贬逐,由此知名;他三次使辽,通晓契丹语,官至工部尚书。广州建有“八贤堂”,尊他为八贤之一。南宋有大臣余玠,蕲州(治今湖北蕲春南)人,任四川安抚处置使,开府重庆,整顿吏治,轻徭薄赋,招集豪杰,增强防务,曾在嘉定击退蒙古军。元代有监察御史余阙。明代有通俗小说的编著者和刊行者余象斗。清代有文学家余怀,经学家余萧客,光绪年间四川人民反洋教的武装起义首领余栋臣。泰国华人余再坚,拥有财富3亿多美元,被列入“世界华人亿万富豪榜”。
余姓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华姓氏中排名第51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1%,分布很广,以四川、广东、江西、云南、河南、湖北、安徽较多,这7省余姓约占全国汉族余姓人口的77%。余姓不仅是汉族大姓,而且也是一些少数民族所使用的姓氏。例如:傈僳族以鱼为原始图腾的挖饶时氏族,汉姓为余;羌族余约志房名,后改为余氏;四川、甘肃一带白马藏族之严茹氏、热则氏、陪茹氏,汉姓均为余;云南镇雄县余姓,原为铁姓,系蒙古人铁木键之后,元顺帝时为避红巾军乱,改姓金,继而又去一横,改为余姓;锡伯族余木尔其氏,汉姓为余;彝、苗、畲、满、白、羌、布依、土家、保安、台湾土著等民族均为余姓。
余姓源流余姓起源有三:
1 、据《风俗通》载,余姓为“由余之后,世居歙州,为新安大族,望出下邳、吴兴”。春秋时,秦国有个臣医叫由余,他的祖先是晋人,避乱于西戎。由余本来在西戎为官,后奉命出使秦国,见秦穆公贤德大度,就留在秦国为臣。他为穆公谋划征伐西戎,使秦国成为西方霸主。他的后代子孙以其名字为姓,有的姓由,有的姓余, 同出一宗。
2、出自赤狄族,为隗姓之后。据《国语》载,“潞、洛、泉、余、满五姓,皆赤狄隗姓。”
3、系铁木复姓所改,为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后代,出自铁穆氏宰相之家。相传铁穆宰相乃是忠臣,太祖听信谗言,要捉拿铁穆宰相的五个儿子。五子星夜出城,逃至贵州,见太祖亲领追兵前来,就躲在凤锦桥下。追兵到来时,有人见桥下水波动荡,提出可疑,太祖未加细查,随口说:“江中有水,水中有鱼,何必大惊小怪,快快继续向前追赶。”铁穆氏五兄弟逃脱后,原想改铁穆氏为金氏,最后决定改为余氏。“余”比金字少一横,又是“水中有鱼”的鱼字的谐音,堪称一字双关。
姓氏分布
历史上,余氏基本上是一个较典型的南方姓氏。余氏最早的发祥地应在今陕西凤翔至咸阳一带,具体播迁情况因缺乏资料,故难以详考。大致上讲,余姓于汉时迁入安徽的歙县一带,并落籍此地繁衍发展。汉以后,我国南方北方的余姓基本上都在繁衍,但北方要弱得多。余姓有不少迁居浙江、江苏、江西等地。魏晋南北朝时,余姓已成为新安郡一带的望族。又由于北方战乱,余姓南迁不可避免,部分余姓族人迁入湖南、湖北。唐代以后,余姓才迅速壮大起来,并形成东南一带两处望族。余姓迁入福建、广东等地,始于唐末宋时。明清之际,余姓不仅已遍布江南各地,而且北方各地的余姓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郡望堂号
1、堂号
“清严堂”:宋代余元一,是朱熹最喜欢的门人,最讲仁义理智信五伦,号“清严”。
“忠惠堂”:宋时余天锡是宰相史弥远的家庭教师。沂王无后,命天锡在王族里找一个比较有贤德的幼儿作儿子。天锡给他找来了贵庄,就是后来的宋理宗。理宗即位,封天锡为奉化郡公,死后谥“忠惠”。
2、郡望
新安郡:晋太康元年(公元208年)改新都郡置郡,治所在始新(今淳安西)。相当今浙江淳安以西,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等地。
下邳郡:东汉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改临淮郡置国,治所在下邳(今江苏雎宁西北),辖地北至江苏新沂、邳县,南至安徽嘉山,东至江苏涟水、淮安和靖江市。南宋时改为郡。
吴兴郡: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南),相当于今浙江临安、余杭、德清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县地。
姓氏家谱
山东:泗水余氏会通世谱五卷外纪一卷
江苏:镇江京江余氏宗谱四卷、镇江余氏宗谱四卷
浙江:淳安遂安西涧沣南余氏族谱三卷、象山峰北余氏宗谱一卷、长兴麻圆余氏宗谱十二卷绍兴会稽余氏支谱十卷首一卷、常山余氏宗谱七卷
安徽:余氏族谱(卷数不清)、徽州新安余氏世系像谱不分类、休宁余绍贤堂族谱三十卷潜山余氏宗谱三十卷首一卷
福建:安溪余氏族谱不分类、长乐余氏世谱家传不分卷
江西:抚州梨溪余氏宗谱(卷数不清)
湖南:新洲余氏宗谱二十九卷首六卷
广东:余乐族谱三十卷、曲江余氏族谱四卷
四川:长寿余氏族谱一卷、荣县余氏族谱四卷
历史名人余栋臣:著名的反洋教英雄。1890年、1898年两次在四川举行反帝起义,焚教堂,打击反动教士,影响30余县,震动朝野。
余象斗:福建建安人,著名的通俗小说编著者和刊行者,经他编著和刊行的小说有《四游记》、《列国志传》、《全汉志传》、《三国志传评林》、《东西晋演义》、《大宋中兴岳王传》等。
余靖:曲江(今属广东)人,官至工部尚书。他以敢直言著称,在宋仁宗天圣年间,与欧阳修、王素、蔡襄并称“四谏”。范仲淹被贬时,朝野百官不敢吭声,惟有他出来为范仲淹主持公道,结果一同被贬。后任右正言,多次上书建议严赏罚,节开支,反对多给西夏岁币。他又曾三次出使辽国,因用契丹语做诗被劾。不久又被起用,加集贤院学士,官至工部尚书,著有《五溪集》。后来,广州设有一座“八贤堂”,余靖即为“八贤”之一。
当代名人余光中(1928- )
生平简介
当代著名诗人和评论家。 祖籍福建省永春县桃城镇洋上村,1928年重九日余氏生于南京。青年时于四川就学,在南京青年会中学毕业后进入金陵大学修读外文。1945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创办“蓝星诗社”,主编《蓝星诗页》。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0年五月到台湾,九月以插班生考入台大外文系三年级,两年后毕业。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3年10月,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及《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1956年与范我存女士结婚,后育有四个女儿。年间先后任编译官及大学教职。1958年到美国进修,获爱奥华大学艺术硕士,毕业后回台任教。先后任教于师范大学、政治大学,期间曾两度赴美任多间大学客席讲师。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LOWA)艺术硕士。 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年荣任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系主任。1974年到香港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1985九月离港回台,定居高雄市,任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外国语文研究所所长。十月获 新诗推荐奖。1988年起余氏担任梁实秋文学奖翻译评审一职,对之策划、推动所耗心血非常多。1991年十月于香港参加香港翻译学会主办的翻译研讨会,并接受该会颁赠的荣誉会士衔。现在台湾居住,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主要诗作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敲打乐》等;诗集有《灵河》、《石室之死》、《余光中诗选》等;诗论集有《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现已出版诗集21种;散文集11种;评论集5种;翻译集13种;共40余种著有 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今属慈溪)。大陆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曾任上海戏剧学院校长。
余秋雨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并曾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称号,并担任多所大学的教授。事实上,要谈论余秋雨在中国文化界的地位,真是谈何容易。这位以《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闻名的中国美学家,有评论家誉之为左手写散文,不落其浅薄,右手撰述艺术理论,也不失其艰涩难明。
余氏之祖——由余(繇余)
由余,一作繇余,春秋时秦国大夫,其祖先为晋人,后流亡入戎(古代西北少数民族的泛称)。由余奉命出使秦国,见秦穆公贤德大度,便留秦国为相,很得穆公信任,他助穆公征伐西戎,攻灭十二国,使秦国成为西方霸王。他的后世子孙遂以其名字中的余为氏,称余氏。
由余的祖先是晋国人,后来他去了西戎,他的事迹,在史记-秦本纪中有记载,首先来说他对秦国的贡献之一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秦国在春秋中期的意识形态的发展,秦文化有一个特征就是“拿来主义”,春秋初期的秦国文化是比较落后的,商鞅变法之前的秦国文化所奉行的伦理价值观基本上都是周人的礼制,所以秦国在穆公时代,基本上所认为比较珍贵的东西,还是典型的农耕民族所崇奉的宫室,财货,由余第一次出使秦国,秦穆公向他展示秦国的宫殿珍玩,由余说:“使鬼为之,则劳神矣。使人为之,亦苦民矣。”秦穆公感到比较奇怪,说中原华夏国家治理,靠的是诗书礼乐法度,即使这样,还是不能救世于混乱,戎夷没有这些,要治理好岂不是更加困难?由余说:恰是中原华夏有诗书礼乐法度所以才那么难以治理,自上古圣人黄帝创造了礼乐法度,并亲自带头贯彻执行,也只是实现了小的太平。到了后代。君主一天比一天骄奢*逸。依仗着法律制度的威严来要求和监督民众,民众感到疲惫了就怨恨君上,要求实行仁义。上下互相怨恨,篡夺屠杀,甚至灭绝家族,都是由于礼乐法度这些东西啊。而戎族却不是这样。在上位者怀着淳厚的仁德来对待下面的臣民,臣民满怀忠信来侍奉君上,整个国家的政事就像一个人支配自己的身体一样,无须了解什么治理的方法,这才真正是圣人治理国家的方法。从这方面来看,由余自戎使秦,与穆公的这段对话,反映了秦在春秋时代一方面积极吸收周文化成果来建立制度文化层的同时,还在不断在与戎族的交往斗争中,拿来了戎族的功利主义,这一点给后来秦国能够彻底的实行商鞅变法打下了一定的文化心态基础,秦穆公认识到由余是个人才,如果让他在戎,则会成为秦国的祸患,于是设计让由余归顺了秦国,秦穆公三十七年,秦采纳由余的策略,转变进攻方向,全力攻伐西戎,灭掉十二个西戎小国,史称穆公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因为西周亡于西戎,所以秦穆公的对戎战争虽然没有像齐桓,晋文一样取得中原霸主地位,但是周天子还是一样派遣召公向秦穆公致伯,承认秦的西方霸主地位,大大提高了秦国在诸侯中的影响和地位,在左传等史书中,秦国的历史自秦文公开始见于《春秋》,但多不书国君事迹,而自穆公称霸,“秦伯”之号开始频繁出现,这也可以算得上是由余对秦的功绩,最关键的是,穆公向西扩张,给尚处在发展阶段的秦国一个比较广阔的战略纵深和发展空间,为400年后秦国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前几天有人在抖音上用姓氏表白,对思考了许久怎么写第一篇自我介绍的我来说突然灵光乍现,瞬间脑洞大开思如泉涌。
1
我姓鄢,却掩饰不住对你的喜欢(我真的姓鄢,认真脸)
2
我姓赵,想一直照亮你的心
3
我姓王,却怎么也忘不掉你
4
我姓沈,对你走肾更走心
5
我姓李,发誓永远不会不理你
6
我姓高,对爱你这件事情已经病入膏肓
7
我姓陈,曾爱你到尘埃
8
我姓温,想给你稳稳的幸福
9
我姓庄,却不会对你装聋作哑
10
我姓杨,想做你的氧气,没有我你就完蛋
11
我姓张,在你面前却永远长不大
12
我姓秦/覃,对你我只有束手就擒
13
我姓周,愿护你一世周全
14
我姓黄,却不曾对你说过谎
15
我姓吴,爱你心无旁骛
16
我姓金,就想紧紧的靠着你
17
我姓叶,想成为你夜空中最亮的星
18
我姓刘,为你永远保留纯真
19
我姓陆,想和你牵手一起走完人生剩下的路
20
我姓樊/凡:对你从来没有不耐烦
21
我姓廖,却没料到你爱我更多一点
22
我姓何,就想和你在一起
然后留言“我姓X”,就可以得到大淑即时为你想的专属姓氏表白哦。
PS:
昨天过节,小宝贝们收到什么礼物啦?说来让我羡慕羡慕
我吗?嗯,默默无声的陪伴!!!
我姓余,年年有余的余。
余姓,中国百家大姓氏之一,主要起源于姬姓,东周春秋时期秦国上卿由余之后。在宋版百家姓中列第51位(民国版中列第90位)。
据2010年全国第6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大陆余姓人口约650余万(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约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52%,当年排名第41位(在2019年公安部最新人口统计数据中列第40位)。
姓氏始祖
由余:春秋时秦国的上卿。先祖原为晋人。秦穆公见由余才德,便用计留由余在秦国为相,很得穆公信任。时秦作为众多诸侯国之一,其地位并不显要。由余为上卿后,果然不出穆公所望,他助秦穆公谋划攻伐西戎之策,灭国十二,拓地千里,而称霸西戎,最后使秦穆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由余是史上最早提出“仁治”说法的,详见《史记·秦本纪》。由余曾为秦国富强、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人引以为荣,遂以其字为氏,尊其为余姓的得姓始祖。
余姓起源有三: 1 、据《风俗通》载,余姓为“由余之后,世居歙州,为新安大族,望出下邳、吴兴”。春秋时,秦国有个臣医叫由余,他的祖先是晋人,避乱于西戎。由余本来在西戎为官,后奉命出使秦国,见秦穆公贤德大度,就留在秦国为臣。他为穆公谋划征伐西戎,使秦国成为西方霸主。他的后代子孙以其名字为姓,有的姓由,有的姓余, 同出一宗。 2、 出自赤狄族,为隗姓之后。据《国语》载,“潞、洛、泉、余、满五姓,皆赤狄隗姓。” 3、 系铁木复姓所改,为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后代,出自铁穆氏宰相之家。相传铁穆宰相乃是忠臣,太祖听信谗言,要捉拿铁穆宰相的五个儿子。五子星夜出城,逃至贵州,见太祖亲领追兵前来,就躲在凤锦桥下。追兵到来时,有人见桥下水波动荡,提出可疑,太祖未加细查,随口说:“江中有水,水中有鱼,何必大惊小怪,快快继续向前追赶。”铁穆氏五兄弟逃脱后,原想改铁穆氏为金氏,最后决定改为余氏。“余”比金字少一横,又是“水中有鱼”的鱼字的谐音,堪称一字双关。 姓氏分布 历史上,余氏基本上是一个较典型的南方姓氏。余氏最早的发祥地应在今陕西凤翔至咸阳一带具体播迁情况因缺乏资料,故难以详考。大致上讲,余姓于汉时迁入安徽的歙县一带,并落籍此地繁衍发展。汉以后,我国南方北方的余姓基本上都在繁衍,但北方要弱得多。余姓有不少迁居浙江、江苏、江西等地。魏晋南北朝时,余姓已成为新安郡一带的望族。又由于北方战乱,余姓南迁不可避免,部分余姓族人迁入湖南、湖北。唐代以后,余姓才迅速壮大起来,并形成东南一带两处望族。余姓迁入福建、广东等地,始于唐末宋时。明清之际,余姓不仅已遍布江南各地,而且北方各地的余姓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