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姐姐怎么称呼(傣族的姐姐怎么说)

傣族姐姐怎么称呼(傣族的姐姐怎么说),第1张

有谁知道傣族人喊大姐怎么称呼?

傣族人喊大姐怎么称呼是:大是汉语发音哔是傣语发音,那有混合读的。大姐读哔朗男的读冒。

傣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过去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扩展资料

傣族,又称泰族、掸族等,民族语言为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傣族分布在中国、印度、越南、柬埔寨、泰国等国家。2000年,傣族在中国境内共有1159万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和孟连两个自治县。

其余的散居在景东、景谷、普洱、澜沧、新平、元江、金平等30多个县。边疆傣族地区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

-傣族

傣族话叫姐姐怎么称呼

傣族话中,姐姐的发音与汉语中碧的发音类似,一般称呼大姐为碧喃,姐夫则称为碧冒,而大哥则被称为岩龙。

傣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和孟连两个自治县,平时交流用的语言为傣语,隶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傣族人民将孔雀和大象看做民族的吉祥物,民间故事十分的丰富多彩,因喜爱水,并依水而居,常被称为“水的民族”,泼水节,便是傣族人民最喜爱的节日。

傣语,同汉语一样是单音节为主的有声调的语言。但由于分化年代久远、跨境分布等原因,衍生出泰语、老挝语等语言,在语音、词义、语法等方面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彼此之间难以通话。傣族人民所使用的文字是傣文,是一种拼音文字,使用的字符也是傣语字符。

在傣语中,对家人的称呼跟汉语也有很大的区别。一般称呼哥哥为碧宰,姐姐为碧英,母亲为咪,父亲为波、妹妹为农英,弟弟为农宰,奶奶为依雅,爷爷为依布,外婆为咪涛,外公为波涛。

傣族话大姐叫大笔吗

是的,傣族话中,姐姐的发音与汉语中碧的发音类似,一般称呼大姐为“碧喃”,姐夫则称为“碧冒”,而大哥则被称为“岩龙”。

傣语和汉语一样,是单音节声调语言。但由于长期的分化和跨界分布,泰语、老挝语等语言都是派生出来的,在语音、词义、语法等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差异,彼此之间很难交谈。傣族人使用的文字是傣文,是拼音文字,使用的文字也是傣文。

语言文字

傣语

傣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因分布而分别被称为傣语、泰语、老挝语等,属汉藏语系侗台语族台语支。

全球约有6600万左右的人口使用傣语。在类型上同汉语一样是单音节为主的有声调语言。由于分化年代久远、跨境分布等原因,傣语内部虽然仍有相当数量的同源词,但语音、词汇、语法等等方面差异较大,如白傣语有22个辅音位,泰语则只有21辅音位。

傣族所使用的文字为傣文,是一种拼音文字,其字符为傣语字符。傣文拥有多种方言文字,其中中国境内的傣族使用有四种,即傣泐文、金平傣文、傣哪文、傣绷文,中国境外则有泰文、老挝文等。

傣族姐怎么读

傣族姐的拼音:[dǎizújiě]。

傣族[dǎizú]

释义:傣族是泰国、老挝的主体民族,占泰国总人口的40%,傣族还是缅甸的第二大民族,中国、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国的少数民族。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傣族在中国境内共有126万余人。

姐[jiě]

释义:姐姐。亲戚中同辈而年纪比自己大的女子。称呼年轻的女子。

扩展资料:

傣族地区地处边疆,在帝国主义的入侵当中首当其冲。帝国主义不仅进行经济侵略,大量掠夺资源、倾销商品,而且还进行政治、军事、文化侵略,派遣间谍、特务,借探险、考察、旅行、传教等名义。

深入边疆地区,搜集情报,测绘地图,拉拢民族上层,破坏民族关系,甚至进行赤裸裸的武装入侵。为了捍卫祖国领土,傣族和汉、景颇、佤等族人民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英、法帝国主义的侵略展开了多次武装斗争。

抗日战争期间,傣族人民又与全国人民一道,投入了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武装斗争,为保卫祖国边疆神圣领土作出了贡献。1938年修筑滇缅铁路,耿马土司罕富廷和孟定土司罕万贤率领所辖的傣、佤等大小民族头人亲自指挥民工,参与修建铁路的毛路。

日军占领滇西后,各民族的抗日游击队与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其中有杨炳南为首的傣汉青年救国团、傣族土司刀京版领导的滇西边区自卫军、耿马土司罕裕卿组建的耿沧支队等。

-傣族

-姐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比迈”(意为新年),西双版纳德宏地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

泼水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其内容包括民俗活动、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类别,具体节日活动有泼水、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和孔雀舞、白象舞表演等。。。。。。

泼水节为傣族的新年,它起源于印度,曾是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其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13世纪末到14世纪初经缅甸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南传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增大,泼水节的习俗也日益流行起来。现在,这一节日已成为傣族最主要的民俗节日。节日期间,傣族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泼出的清水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年轻人还把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象征甜蜜的爱情。

泼水节是全面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泼水节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艺术表演能给人以艺术享受,有助于了解傣族感悟自然、爱水敬佛、温婉沉静的民族特性。同时泼水节还是加强西双版纳全州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重要纽带,对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各国友好合作交流,对促进全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1187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06
下一篇2024-0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