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的摘抄

茶花女的摘抄,第1张

她的头样很美,是一件绝妙的珍品,它长得小巧玲珑,就像缪塞所说的那样,她母亲好像是有意让它生得这么小巧,以便把它精心雕琢一番。

  在一张流露着难以描绘其风韵的鹅蛋脸上,嵌着两只乌黑的大眼睛,上面两道弯弯细长的眉毛,纯净得犹如人工画就的一般,眼睛上盖着浓密的睫毛,当眼帘低垂时,给玫瑰色的脸颊投去一抹淡淡的阴影;细巧而挺直的鼻子透出股灵气,鼻翼微鼓,像是对情欲生活的强烈渴望;一张端正的小嘴轮廓分明,柔唇微启,露出一口洁白如奶的牙齿;皮肤颜色就像未经人手触摸过的蜜桃上的绒衣:这些就是这张美丽的脸蛋给您的大致印象。

  黑玉色的头发,不知是天然的还是梳理成的,像波浪一样地鬈曲着,在额前分梳成两大绺,一直拖到脑后,露出两个耳垂,耳垂上闪烁着两颗各值四五千法郎的钻石耳环。

人生只不过是为了满足不断的欲望,灵魂只不过是维持爱情圣火的守灶女神。

我想告诉楼上的是 茶花女 不是作者的亲身经历 它只是小仲马改编的一部话剧!!!!

我很爱这部小说 不希望有人对它有任何错误的认识!!!

通俗文案类

1、你梳着分头,抹的香油,整天闲游,见到女生就想卡油,一不留神成了盲流。

2、七夕虽是牛郎和织女每年一次见面的节日,但我能天天和你在一起,看你,亲你。亲爱的,你说呢?

3、不知该这么告诉你我的心,但我想你早就明白了,不知今生是否有缘与你相伴在一起?

4、你像那沾满露珠的花瓣,给我带来一室芳香;你像那划过蓝天的鸽哨,给我带来心灵的静远和追求。

5、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6、哦!但愿上帝把她的嘴唇放到我的嘴唇上,让她一口气饮尽我心灵的烈酒!

7、你有权拒绝我的爱,但你不能蔑视我的爱,因为那是一颗真诚地为你跳动的心。

8、我的爱为你开启,像白色的闪电划破天际;我的爱为你奔驰,像红色的血液充满身。

9、听说七夕这天恋人相互说句我爱你,就能在来年七夕不会分开,如果每年都说就永远不会分开。我爱你!

10、今天我们这里好冷,在这阴冷的日子,我更加想念你,只有你才能给我温暖,给我爱!让我们的爱永恒!

11、爱要怎么说出口,倒在杯里全是酒。我一口一口又一口,醉死我也不放手!

12、每一天都为你心跳,每一刻都被你感动,每一秒都为你担心。有你的感觉真好。

13、世界上只有一个名字,使我这样牵肠挂肚,像有一根看不见的线,一头牢牢系在我心尖上,一头攥在你手中。

14、泪,一种痛苦的雨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已在我的世界下个不停。只知道心痛得滴血,都只为你。

15、绝不是财富能把知足宁静的快乐买到;相爱相恋的伴侣和幸福,才是世上的至宝。

16、我的地盘,你做主。我甘心做你的奴隶,每天的服侍你,我随时听从你的派遣,你愿意让我伺候你一辈子吗?

17、脉脉之情如一溪春水。快刀难斩断。无论我怎样的努力,始终无法将那个嘴角含笑的倩影从我心中赶出去。

18、好想把你藏起来,藏在胸前的口袋,把你慢慢地融化,你就再也离不开!把你藏起来,只准和我一个人相爱!

19、我的爱人,你是我赖以生存的氧气,虽然你不在我身边,但你仍然充斥我周围的每一寸空间,爱你永不变!

20、但愿你的眼睛,只看得到笑容,但愿你流下每一滴泪,都让人感动,但愿你以后每一场梦,都让人感动!

21、与你相处的日子,就像绵绵的细雨,你的温柔就是那细细的雨丝。从此,幸福便萦绕在我身边,久久不散。

22、在一起的日子很平淡,似乎波澜不惊,可是,这种平凡的日子是最浪漫的,对吗?

23、因为有你,世界变得美丽;因为有你,生活有了意义;因为有你,一切都是甜蜜。

24、想你的日子格外的快慰:想你的眼想你的眉,夜晚在无聊的墙里突围;想你的香想你的味,世界变得花样美。

25、虽然你没有出众的外表,但你的成熟魅力无人能比;虽然你缺乏浪漫的温情,但你的体贴令我心驰神往!

26、我们的故事应该是最感人,最真实的,因为我们的相爱没有任何的原始冲动,我们是真的需要对方的呵护!

27、妹妹我爱你,见了你我乐呵呵又甜蜜蜜;好想过来抱抱你亲亲你,却又怕你不睬又不理,只好发条短信息。

28、我没有步伐控制本身不想你,特别是在每个沉寂的夜里,爱你固然痛楚,但也是我最幸福的事,我爱你。

29、在人群之中寻觅着你,就仿佛在海边掬起所有的沙粒,急于发现你的踪迹,如果不从愿,但愿还有来生。

30、把满腔柔情绽放为一株百合,让缕缕馨香穿越遥遥时空,夜夜袭上你的额头,拂去你所有的疲惫和失意。

名人名言

1、

今天早上我醒过来,看到美丽的太阳时,我盼望着你来,整天就在盼望中度过。现在夜幕渐渐降临,我的信心渐渐低落,绝望即将到来。

——歌德

2、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朱生豪

3、

爱像发高烧,它的来去均不受意志的制约。

——司汤达

4、

你连指尖都泛起好看的颜色。

——川端康成

5、

在我荒瘠的土地上你是最后的玫瑰。

——聂鲁达

6、

第一次见你的时候,我的心里已经炸成了烟花,需要用一生来打扫灰炉。

——钱钟书

7、

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海子

8、

你的灵魂与我的灵魂是那样亲近,仿佛一人身上的左手和右手。

——茨维塔耶娃

9、

告诉你,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上就泛起微笑。还有在我安静的时候,你就从我内心深处浮现,就像阿芙罗蒂从浪花里浮现一样。

——王小波

10、

熄灭我的眼,我仍能看见你,堵塞我的耳,我仍能听到你。

——里尔克

摘抄类

1、

为你明灯三千,为你花开满城。为你所向披靡,为你战死是我至高无上的荣耀。

——墨香铜臭《天官赐福》

2、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断章》

3、

这个世界,什么都古老;只有爱情,却永远年轻。这个世界,充满了诡谲,只有爱情,却永远天真。

——艾青《关于爱情》

4、

我不是你这棵大树上的花朵,而是站在你旁边的另一棵树,陪着你但不是你的附属。

——舒婷《致橡树》

5、

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见你!

——徐志摩《忘记自己》

6、

炊烟起了,我在门口等你。夕阳下了,我在山边等你。叶子黄了,我在树下等你。

——余秋雨《我在等你》

7、

我把我整个的灵魂都给你,连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种坏习惯,它真讨厌,只有一点好。

——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

8、

你是我唯一可以坦诚相见的人,在你面前我可以自由思想,自由交谈。

——亚历山大·小仲马《茶花女》

9、

你我暮年,闲坐庭院。云卷云舒听雨声,星密星稀赏月影,花开花落忆江南。你话往时,我话往事。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佚名《暮年》

10、

若人生只如初见,许你一世芳华,芳菲满地,待你回家,旧庐饮新芽。

——林徽因《如人生只如初见》

  Biography

  Alexandre Dumas, fils was born in Paris, France, the illegitimate child of Marie-Laure-Catherine Labay (1794 – 1868), a dressmaker, and novelist Alexandre Dumas In 1831 his father legally recognized him and ensured the young Dumas received the best education possible at the Institution Goubaux and the Collège Bourbon At that time, the law allowed the elder Dumas to take the child away from his mother Her agony inspired Dumas fils to write about tragic female characters In almost all of his writings, he emphasized the moral purpose of literature and in his 1858 play, Le fils naturel (The Illegitimate Son), he espoused the belief that if a man fathers an illegitimate child, then he has an obligation to legitimize the child and marry the woman

  Dumas' paternal great-grandparents were a white French nobleman and a young black Haitian woman In the boarding schools, Dumas fils was constantly taunted by his classmates These issues all profoundly influenced his thoughts, behaviour, and writing

  In 1844 Dumas fils moved to Saint-Germain-en-Laye to live with his father There, he met Marie Duplessis, a young courtesan who would be the inspiration for his romantic novel, La dame aux camélias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 Adapted into a play, it was titled in English (especially in the United States) as Camille and is the basis for Verdi's 1853 opera, La Traviata Although he admitted that he had done the adaptation because he needed the money, he had a huge success with the play Thus began the playwriting career of Dumas fils which not only eclipsed that of his father during his lifetime but also dominated the serious French stage for most of the second half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fter this, he virtually abandoned the novel (though his semi-autobiographical L'Affaire Clemenceau (1867) achieved some success)

  On 31 December 1864, Alexandre Dumas fils married Nadesjda von Knorring (1826 – April 1895), daughter of Johan Reinhold von Knorring and wife, and widow of Alexander, Prince Naryschkine, whom he married at Moscow and who died in 1864, with whom he had two daughters: Marie-Alexandrine-Henriette Dumas, born 20 November 1860, who married Maurice Lippmann and was the mother of Serge Napoléon Lippmann (1886 – 1975) and Auguste Alexandre Lippmann (1881 – 1960); and Jeanine Dumas (3 May 1867 –), who married Ernest d' Hauterive (1864 – 1957), son of George Lecourt d' Hauterive and wife (married in 1861) Léontine de Leusse After Naryschkine's death, he married in June 1895 Henriette Régnier de La Brière (1851 – 1934), without issue

  In 1874, he was admitted to the Académie française and in 1894 he was awarded the Légion d'Honneur

  Alexandre Dumas fils died at Marly-le-Roi, Yvelines, on November 27, 1895 and was interred in the Cimetière de Montmartre in Paris It was, perhaps coincidentally, only some 100 metres away from Marie Duplessis

  ------------------------------------------------------------

  Alexandre Dumas,1824年7月27日-1895年11月27日)是法国剧作家、小说家。为了与同为作家的父亲作区别,多称小仲马(Dumas, fils),代表作是小说《茶花女》。

  生平

  小仲马是大仲马与一名女裁缝卡特琳·拉贝(Marie-Catherine Labay)所生下的私生子,生於法国巴黎。大仲马成名后,混迹於上流社会,将他们母子抛弃掉,直到小仲马七岁时,大仲马终於良心发现,从法律上承认了这个儿子。虽然大仲马负担了拉贝的生活费用,但是他始终没有承认拉贝是他的妻子,

  1842年小仲马遇见玛丽‧杜普莱西,即后来《茶花女》中玛格丽特的原型,对她一见钟情,但是他对玛丽不肯退出上流声妓事业表示愤怒,写了绝交书。

  1847年,玛丽病逝於巴黎。小仲马悲痛万分,将这段故事写成小说《茶花女》,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罪恶,使他一举成名。

  1852年小仲马的话剧《茶花女》初演时,大仲马正在布鲁塞尔过著短期的流亡生涯,小仲马给他电报上说:“第一天上演时的盛况,足以令人误以为是您的作品。”大仲马回电说:“孩子,我最好的作品就是你”。1875年2月21日,小仲马以二十二票的多数被选入法兰西学院,在当时是最高荣誉,使他的事业可说是功德圆满,相较於无缘於此的巴尔扎克、大仲马幸运许多。

  1895年小仲马续娶了比他小40岁的亨利埃特·雷尼埃,半年后小仲马就去世了。小仲马早年想跻身文坛,但是怎麼写都不成,於是他早就打名妓玛丽的主意,开始搜集写作的素材。在玛丽患肺病咯血期间,他就写成了小说《茶花女》,小仲马一生中都不断的为此忏悔。他的作品往往道德劝说意味过於浓厚,在剧情上反而显得呆板。

  作品

  小仲马其它有名的戏剧作品包括《半上流社会》(1855)、《金钱问题》(1857)、《私生子》(1858)、《放荡的父亲》(1859)、《克洛德的妻子》(1873)、《福朗西雍》(1887)等。

  小仲马的剧作是法国戏剧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时期的产物,话剧《茶花女》也被视为法国现实主义戏剧开端的标志。他的剧作不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取胜,而以真切自然的情理感人,结构谨严,语言流畅,富有抒情意味。1897年,翻译家林纾翻释《茶花女》,当时译名为《巴黎茶花女遗事》。

  -------------------------------------------------------------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 (French: La Dame aux camélias) is a novel by Alexandre Dumas, fils, first published in 1848

  Adapted for the stage, La Dame aux camélias premiered at the Theatre de Vaudeville in Paris, France on February 2, 1852 An instant success, Giuseppe Verdi immediately set about to put the story to music His work became the 1853 opera La Traviata with the female protagonist "Marguerite Gautier" renamed "Violetta Valéry"

  In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 La Dame aux Camélias became known as Camille and sixteen versions have been performed at Broadway theatres alone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 is "Marguerite Gautier" who is based on Marie Duplessis, the real life lover of author Dumas, fils

  Stage performances

  Since its debut as a play, numerous editions have been performed at theatres around the world The role of the tragic "Marguerite Gautier" became one of the most coveted amongst actresses and includes performances by Lillian Gish, Eleonora Duse, Margaret Anglin, Gabrielle Réjane, Tallulah Bankhead, Eva Le Gallienne, Isabelle Adjani, plus Sarah Bernhardt who played the role in a 1912 film and on the stage in Paris, London and in several Broadway revivals

  Film adaptations

  In addition to inspiring La Traviata,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 has been adapted for approximately twenty different motion pictures in numerous countries and in a wide variety of languages The role of "Marguerite Gautier" has been played on screen by Sarah Bernhardt, Clara Kimball Young, Theda Bara, Yvonne Printemps, Alla Nazimova, Greta Garbo, Micheline Presle, Francesca Bertini, Isabelle Huppert and others

  Films entitled Camille

  Main article: Camille (film)

  To date, there have been at least eight adaptations of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 entitled Camille

  Other films based on La Dame aux Camélias

  In addition to the Camille films, the story has been the adapted into numerous other screen versions:

   Kameliadamen, the first movie based on the work Kameliadamen was a 1907 Danish silent film directed by Viggo Larsen and starring Oda Alstrup, Larsen, Gustave Lund and Robert Storm Petersen

   La Dame aux Camélias, a 1911 French language silent film, directed by André Calmettes and Henri Pouctal It stars Sarah Bernhardt

   La Signora delle Camelie, a 1915 Italian language film It was directed by Baldassarre Negroni and Gustavo Serena It stars Hesperia, Alberto Collo and Ida Carloni Talli

   Damen med kameliorna, a 1925 Swedish film adapted and directed by Olof Molander It stars Uno Henning and Tora Teje

   La Dame aux Camélias, the first sound adaptation La Dame aux Camélias was a 1934 French film adapted by Abel Gance and directed by Gance and Fernand Rivers It stars Yvonne Printemps and Pierre Fresnay

   Greta Garbo had the starring role in Camille (1936), directed by George Cukor

   A 1944 Spanish language version was produced in Mexico It was adapted by Roberto Tasker and directed by Gabriel Soria, and stars Lina Montes and Emilio Tuero

   La Dame aux Camélias, a 1953 French film adapted by Bernard Natanson and directed by Raymond Bernard It stars Gino Cervi, Micheline Presle and Roland Alexandre

   Camelia, a 1954 Mexican film adapted by José Arenas, Edmundo Báez, Roberto Gavaldón and Gregorio Walerstein It was directed by Gavaldón, and stars María Félix

   La Mujer de las camelias, a 1954 Argentine film adapted by Alexis de Arancibia (as Wassen Eisen) and Ernesto Arancibia, and directed by Ernesto Arancibia It stars Mona Maris

   La Dame aux Camélias, a 1980 French language film adapted by Jean Aurenche, Enrico Medioli and Vladimir Pozner, and directed by Mauro Bolognini It stars Isabelle Huppert

  The story also partly inspired the plot of the movies Pretty Woman and Moulin Rouge!

  Storyline / Content

  It is a story of a young man who has an affair with a courtesan, Marguerite His father ends the affair, and Marguerite dies of tuberculosis

  The Worcester Evening Gazette published an extremely condensed summary of La Dame aux Camélias:

  ACT I—PARIS

  He—You are sick I love you

  She—Don't You can't afford it

  ACT II—PARIS

  She—I think I love you But good-bye; the Count is coming

  He—That man Then I see you no more But no! An idea! Let us fly to the country

  ACT III—THE COUNTRY

  His Father—You ruin my son! Leave him

  She—He loves me

  His Father—You are a good woman I respect you Leave him

  She—I go

  ACT IV—PARIS

  She—You again I never loved you

  He—Fly with me, or I die

  She—I love you; but good-bye now

  ACT V—PARIS

  She—(Very sick) Is it you Is God so good

  He—Pardon me My father sent me

  She—I pardon you I love you I die [Dies Tears Sensation Curtain]

  -----------------------------------------------------------------

  茶花女(La dame aux camélias),法国作家小仲马最著名的小说之一,於1848年出版。

  故事讲述了一个青年人与巴黎上流社会的一位交际花的曲折凄婉爱情故事。

  小说《茶花女》情节梗概

  贫苦的乡下姑娘玛格丽特来到巴黎开始了卖笑生涯,花容月貌的她被巴黎的贵族争相追逐,成了红极一时的“交际花”,人称“茶花女”(山茶花女士),因为她随身的妆扮总是有一束茶花。

  玛格丽特得了肺结核,在矿泉治疗疗养院里遇到一位贵族**,身材相貌和玛格丽特相似,因肺结核第三期不久便过世了,她的父亲摩里阿龙公爵偶然发现酷似他女儿的玛格丽特,便收为义女。公爵答应负担玛格丽特的全部生活费用,只要她能放弃卖笑生涯。但玛格丽特身不由己,公爵便将资助减少了一半,玛格丽特入不敷出,欠下几万法郎的债务。

  一天晚上的交际欢场中,邻居勃吕当斯带来的两个青年其中之一阿芒•杜瓦疯狂地爱上了玛格丽特。

  玛格丽特生病的一年间,阿芒每天来探问病情,却不留下自己的姓名。勃吕当斯向玛格丽特转述了阿芒对她的一片痴情,她很感动。一天,玛格丽特跳舞时病情突然发作,阿芒关切地劝她不要这样戕害自己,并向她表白爱情,他现在还珍藏着她六个月前丢掉的纽扣。玛格丽特原已淡漠的心灵动了真情,她送给阿芒一朵茶花,以示以心相许。

  阿芒真挚的爱情激发了玛格丽特对纯朴生活的热望,她决心摆脱沉沦的巴黎交际花生活,和阿芒到乡下隐居。她计划独自筹一笔钱,支开阿芒。然而阿芒出门时恰巧碰上玛格丽特过去的情人,顿时起疑。他激愤地给玛格丽特写了封信,说他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他将离开巴黎。

  然而对阿芒来说,玛格丽特是他整个希望和生命,他没有离开巴黎,他跪着请爱人原谅他,玛格丽特对阿芒也真情表白:“你是我在烦乱孤寂的生活中所呼唤的人”。

  经过周折两人在巴黎郊外租了一间房子。然而公爵知道了,玛格丽特的经济来源断绝了,她背着爱人典当了自己的首饰、车马换取生活费用。阿芒知道后,打算变卖一笔母亲留给他的遗产,以还清爱人的债务。阿芒收到经纪人要他去巴黎签字的信,阿芒离别爱人。

  那封信原来是阿芒的父亲、税务局长杜瓦先生写的,他骗阿芒离开,然后找到玛格丽特,告诉她:他的女儿、阿芒的姊妹与一个体面家庭的公子将要订婚,然而对方家庭听到阿芒和交际花玛格丽特的关系后表示:如果阿芒不和这种风尘女子断绝关系,就要退婚。玛格丽特痛苦地哀求杜瓦先生:让她与爱人阿芒断绝关系,就等于要她的命。可杜瓦先生毫不退让,玛格丽特只好做出牺牲,向杜瓦先生起誓与阿芒绝交。

  玛格丽特非常悲伤地给爱人写了绝交信,返回巴黎恢复昔日交际花的荒唐生活。她接受了瓦尔维勒男爵的追求,男爵帮她还清了所有债务,并赎回了首饰和马车。阿芒收到绝交信后怀着痛苦的心情随父亲回到家乡。

  阿芒仍深深地思恋着玛格丽特,他又失魂落魄地来到巴黎。

  他要报复爱人的“背叛”,他找到了茶花女,处处让她难堪,骂她是无情无义、没良心的娼妇,把爱情当作商品交易。玛格丽特面对爱人的误会,伤心地劝他忘了自己,永不再见。阿芒却要她一同逃离巴黎的欢场,逃到没人认识他们的地方,紧紧守着他们的爱情。玛格丽特说她已经起过誓,她不能那样做;阿芒误以为她和男爵曾海誓山盟,便气愤地推倒玛格丽特,把一叠钞票扔在她身上羞辱她,转身离去。玛格丽特深受刺激,大叫一声,昏倒在地。

  玛格丽特身心俱疲,一病不起。男爵与阿芒决斗受了伤,阿芒离开了法国。

  圣诞节快到了,玛格丽特的病情日疴,脸色苍白,无人探望,倍感孤寂。杜瓦先生来信感谢她信守誓言,已写信把真相告诉了阿芒,现在玛格丽特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再见爱人一面。

  临死前,茶花女的债主们纷纷上门,催逼还债。债务法庭执行官奉命查封了她的全部财产,只等她死后就拍卖还债。弥留之际,玛格丽特不断地呼喊着爱人的名字,“眼里淌下无声的眼泪”,她最终也没能再见爱人一面。

  玛格丽特死后只有一个好心的邻居米利将她入殓。阿芒重回巴黎后,米利把茶花女的一本日记交给了他。至此,阿芒才知道了她高尚的心灵。日记中写道:“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终爱我的证据外,我似乎觉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也就会显得越加崇高。”

  阿芒怀着无限的悔恨与惆怅,为爱人玛格丽特迁坟安葬,并在她的坟前摆满了白茶花。

  其他相关作品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林纾翻译与王寿昌合译小仲马《巴黎茶花女遗事》,光绪二十五年一月在福州由畏庐刊行。是中国介绍西洋小说的第一部,一时风行全国。

  歌剧《茶花女》

  著名作曲家威尔第根据小仲马的这部小说改编的歌剧《茶花女》(La traviata)

  好莱坞**

  好莱坞1936年根据该小说改编成**《茶花女》(Camille)

  **《红磨坊》(Moulin Rouge!)(2001):其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情节——相恋——误解——消除误解——女主角病逝——,取材于小仲马的这部小说。

剧本:皮亚维根据法国作家小仲马同名戏剧改写而成(该戏剧为作者本人据自己的小说改编)

作曲:〔意〕威尔第

首演:1853年3月6日在意大利威尼斯的费尼切歌剧院

出场人物:

薇奥列塔(茶花女,女高音)

阿尔弗莱德(薇奥列塔的情人,男高音)

亚芒(阿尔弗莱德的父亲,男中音)

弗洛拉(薇奥列塔的女友,女高音)

加斯东子爵(阿尔弗莱德的好友,男高音)

杜弗男爵(阿尔弗莱德的情敌,男低音)

阿尼娜(薇奥列塔的女仆,女高音)

格伦威尔医生(男低音)

此外还有男仆、邮差、斗牛士、吉卜赛人等

--------------------------------------------------------------------------------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

故事发生在19世纪的巴黎。

这里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梦想。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在灯火辉煌的宅子里,流动着的是美酒、音乐和欢笑,而在阴暗的、阳光和灯火照不到的地方,流淌的却是眼泪和失望。

让我们走进巴黎最著名的一处豪宅。这里的主人不是王公贵族,也不是富豪商贾,而只是一名妓女——人称“茶花女”的巴黎名妓薇奥列塔,上流社会的“宠儿”。许多高贵的绅士和妇女是薇奥列塔的常客,假如你在晚上走过这条大街,一定会老远就听到里面传来的笑声、歌声,酒杯碰撞的清脆响声。稍稍走近些,那高大窗门里浮动的身影便会让你有如看一场热闹的戏剧表演一般。

不错,这里几乎每天都在游戏。主角就是我们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茶花女”薇奥列塔。

她出身卑贱。尽管她决不肯透露半点有关她的身世,但人人都可以猜得出。否则谁会将如花似玉的青春抛掷在这样的生活里呢?

然而她的举止十分高雅,并不亚于那些出身豪门的**。她身材窈窕,面庞秀美,性格开朗,聪颖风趣,还有一副婉转的歌喉,她家宴会的高潮常常是在她动人的歌声中达到的。您想听听她的歌声吗?且慢,让我们先来听一听作曲家威尔第为她的故事所写的一首序曲。

序曲分为两个部分,尽管第二个主题有舞曲式的节奏,旋律也很优美流畅,但它们同样是暗淡无光,凄惨悲凉。威尔第预示给我们,这是一个悲剧故事。美丽的茶花女并没有用她的种种可爱换来幸福。等待她的将是什么呢?

让我们拉开大幕,看看这所宅子里的生活吧。

多么快活的音乐!客厅的大餐桌旁坐满了人,他们个个打扮得光彩照人,四壁的灯火都因之失色了。晶莹的酒杯里斟满了美酒,银餐具闪闪发亮,托着发出诱人香味的美食。一切都准备好了,只等主人茶花女了。

她终于来了。天,她可真会打扮——一身可体的白裙,发际和衣裙上还点缀着洁白的茶花。她眼睛明亮,嘴唇娇艳欲滴,满座华丽的衣饰此时都成了她的陪衬,而男士的目光更是令她显得容光焕发。看不出来她曾大病过一场,倒像是在刚刚哪儿疗养过了似的。

薇奥列塔以迷人的微笑感谢大家的光临:

“朋友们,今夜属于我们, 今宵给我们无限欢乐, 让我们高举起快乐的酒杯!”

不,等一等,门外走来的是谁?从来没见过的一位高个子青年,由老朋友、子爵加斯东引着,朝茶花女走来。他是那么高贵潇洒,尽管年轻的脸上略带几分激动不安的神情。加斯东向茶花女介绍说:

“这是阿尔弗莱德亚芒,走遍世界你再也找不到这样的热爱钟情……”

薇奥列塔打断了加斯东:

“谢谢你们的光临,我这里对任何人都一样热情。”

人们再也不愿等待:高举酒杯,开始狂欢吧!他们唱起来,歌声充满了整个大厅。

加斯东再一次低声拾起话题:

“阿尔弗莱德非常爱你,你在医院里养病的时候,他每天都来看你。”

“为什么?他并不认识我。”

“他认得你。”

“我不明白……这真是奇怪,让人难以相信。”

“我说的都是真情。”

茶花女望望正在凝视自己的阿尔弗莱德。而此时另一边也有人在议论,那是男爵杜弗:

“我不喜欢这青年。”

答话者是弗洛拉,薇奥列塔的女友:

“说老实话,我倒很欣赏他。”

只听加斯东催促道:

“阿尔弗莱德,亲爱的男爵,你为何沉默不语? 请为大家唱一首快乐的歌吧!”

众人附和道:

“阿尔弗莱德,请你唱吧!”

“可是,我没有唱歌的心情。”

“这是大家的期望!”

阿尔弗莱德转身向薇奥列塔:

“你这样期望吗?”

“哦,那还用说!”

阿尔弗莱德站起身,举起满满的酒杯,在圆舞曲节奏的音乐声中唱起来:

“让我们高举起欢乐的酒杯,杯中的美酒使人心醉; 这样的欢乐时刻虽然美好,但真实的爱情更宝贵。 眼前的幸福且莫错过,大家为爱情干一杯。”

他转身对着薇奥列塔:

“青春好象一只小鸟,飞去不再飞回! 请看那香槟酒在杯中翻腾,就像人们心中的爱情。”

阿尔弗莱德嘹亮的歌声使得众人更加兴奋,他们同声唱道:

“好啊,让我们为爱情干杯,再一干杯!”

茶花女站起身来:

“在他的歌声里充满了真情,它让我深深地感动; 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是快乐,我为快乐而生活。 好花若凋谢不会再开,青春若逝去不会再来; 在人们的心中,爱情不会永远存在, 今夜好时光大家不要放过,举杯吧,庆祝欢乐!”

众人再次合唱:

“啊!今夜在一起使我们多么欢畅,一切都使人流连难忘! 让地方美丽的朝霞透过花窗,照在狂欢的宴席上!”

在另一间大厅里,悠扬的舞曲响起来了。薇奥列塔招呼客人们去舞厅跳舞,大家高兴地站起身来。忽然,薇奥列塔感到一阵头晕,她赶紧扶住椅子。有人注意到她的脸色苍白,问她是不是又病了。薇奥列塔强打起精神:“不要因为我,妨碍了大家的快乐”

人们纷纷离开,涌向舞厅去了。只有一个人留了下来,这就是阿尔弗莱德。他恳切地对薇奥列塔说:

“我求你改变这样的生活,不然它会毁了你的健康。”

“难道我能够改变?”

“假若你和我生活在一起,我愿真心诚意永远温柔地守护着你!”

“你说什么?有谁会需要我这样的人?”

“难道没有人真心爱过你?”

“没有。”

“我非常爱你!”

薇奥列塔笑了:

“真可惜!这样的爱情我只好把它忘记!”

阿尔弗莱德严肃地问道:

“你在嘲笑我?难道你没有心吗?”

“你问这个干什么?”

“你若有心,为什么还会嘲笑我的一片真情!”

望着阿尔弗莱德的眼睛,薇奥列塔有点受震动:

“你真的爱我?”

“绝对真诚!”

“有很久了吗?”

“啊,一年多了!”

阿尔弗莱德唱起了深情的咏叹调:

“永远忘不了那一天,当你闪过我身旁, 美丽的倩影就深深印在我心上。 那时候我就感到了爱情, 光辉,热烈而纯洁的爱情, 它使我的心灵感到美妙的幸福。 啊,这幸福久久停留在我的心中。”

薇奥列塔此时不再笑了,她认真地回答道:

“请你不要这样想,还是把一切都遗忘; 不然这会使你心伤,因为你的爱我配不上。 啊……请对他人去诉衷肠。”

沉浸在幸福之中的阿尔弗莱德不顾薇奥列塔的婉言拒绝,仍然恳切地表白爱情,两人的对话形成了优美的二重唱。正在这时,有人闯进客厅,这是加斯东男爵:

“你们在这里作什么?……哈哈,打扰打扰。”

薇奥列塔感到不好意思:

“没什么,说说笑话。”

加斯东走了。薇奥列塔转过身来,示意阿尔弗莱德离开这里。可当他准备走时,薇奥列塔却又拦住了他,并把插在胸前的那朵白色茶花摘下:

“请把这朵花带去。”

“作什么?”

“将来再还我。”

“什么时候?”

“当它快要枯萎时。”

“上帝啊!是明天?”

“是的,明天!”

阿尔弗莱德一阵狂喜,他亲吻着花朵:

“你给了我无限的幸福!”

他匆匆离去了。

此时,天已近黎明,客人们也都尽了舞兴,他们回到大厅来,向茶花女道别,感谢她的热情款待,给了他们一夜的欢愉。

送走了客人,这座大宅子里顿时安静了下来,静得令人感到空荡荡的。望着满眼的杯盘狼籍,依然闪烁着的灯火,形只影单的茶花女觉得非常疲倦。可是,阿尔弗莱德的一番话,使她的心不能平静。她轻声地自言自语道:

“真奇怪。为什么他的话让我这样感动? 莫非我的心里产生了爱情? 从来没有谁使我感到如此亲切…… 我的心为什么跳得这么激烈? 哦,我多么幸福,能够和一个人彼此相爱! 我不应放弃爱情,再去过这种狂欢作乐的生活。”

接着,她唱起了一段非常优美动人的咏叹调,这是作曲家威尔第为这部歌剧写的最著名的段落:

“在深夜,狂欢的宴会上,你那亲切的形影出现在我的身旁。 你的目光多么明亮,话语温柔热情,使我心情激荡。 你那纯洁的情感侵入我的心房,使我感到新生的力量。 那一刻我被爱情点燃,这光辉热烈而又纯洁的爱情,像火焰燃烧在胸膛。”

薇奥列塔沉浸在幸福的憧憬之中,曾多次幻想过的一切此刻就在眼前。可是,仿佛有什么声音在提醒她似的,她一下子惊醒过来:

“不可能,不可能,这一切全是梦想! 我是这样可怜,孤独,在苦海里漂荡。 和我来往的人们个个冷酷无情,我的结局只能是被歧视,被遗忘! 狂欢吧,永远地狂欢,这就是我的下场!”

威尔第让乐队奏起圆舞曲的节奏,它把我们带回到宴会的气氛之中。薇奥列塔带点疯狂地唱道:

“啊!我要生活在欢乐里,把痛苦的岁月消磨, 我的命运早已注定,它会像清风微弱的吹过。 就是太阳升起在西边,我的生活也不会有任何改变。 光阴不会停留,一年又是一年, 这空虚无望的生活,丝毫不会改变!”

威尔第在这里为薇奥列塔写了许多用花腔技巧演唱的句子,来刻划她心中绝望和自暴自弃的情绪。可是,他笔锋一转,又带出一条深情真挚的旋律,这是我们在前面听到过的、阿尔弗莱德表白爱情时的旋律(见谱例4b)。原来他并未随着客人们离去,而是停留在窗外凝视着薇奥列塔的身影,歌唱他心中的爱情:

“我的心中充满了光辉热烈而又纯洁的爱情, 这爱的火焰在我的心中柔和地荡漾!”

薇奥列塔倾听着,仿佛有所触动。但是,她又回到了悲观的情绪中:

“光阴不会停留,一年又是一年, 这空虚无望的生活,丝毫不会改变!”

就在她绝望的悲叹和窗外深情的爱情颂赞声中,大幕合上了。

《茶花女》就是根据他亲身经历所写的一部力作。是发生在小仲马身边的一个故事。在19世纪40年代,一个叫阿尔丰西娜·普莱西的贫苦乡下姑娘来到巴黎,走进了名利场,成了上流社会的一个社交明星,开始了卖笑生涯;并改名为玛丽·杜普莱西。她爱好文学,音乐,谈吐不俗。一次在剧院门口咳血时被阿尔芒看见,阿尔芒甚是心痛。玛丽也非常感动,于是两人开始了一段交往。后来阿尔芒和玛丽的感情出现了问题。一次阿尔芒回到巴黎时听说了玛丽的离去,异常后悔,愧疚,于是写出了这部文学史上的经典。在一些版本里,您会看到这本书的第一页就是小仲马为玛丽·杜普莱西写的一首诗,名叫《献给玛丽·杜普莱西》。此外,由于小仲马的母亲并不是大仲马的妻子,大仲马曾不肯相认。小仲马也借此为当时所有母亲这样的女人说话。 值得一提的是,《茶花女》是第一本流传到我国的外国小说,由著名的翻译家林琴南先生用文言译就。现在也有很多翻译家译出的不错的译本,其中以王振孙的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上海译文出版社都出版这个版本)、郑克鲁的译本(译林出版社出版)流传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1094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05
下一篇2024-0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