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暗香传神韵——咏梅花古诗词赏析(中)

疏影暗香传神韵——咏梅花古诗词赏析(中),第1张

疏影暗香传神韵

——咏梅花古诗词赏析(中)

王传学

时至宋代,文学史上出现了一个令人们十分惊奇的文学现象,即咏梅诗词的蜂起。宋王朝的建立虽然结束了晚唐五代割据纷争的历史局面,但宋代的“兴朝气象”却远远不如汉、唐二朝。汉、唐开国,都扩大了前朝的疆土,而宋朝却连汉、唐旧域也未能保住。加上北方辽、金先后威胁中原,而赵宋却始终处于无奈境地,丧权辱国的事情不断发生。所以,宋代文人的忧国之心比此前任何一个朝代都普遍,都强烈。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百花苑中那别具一格的梅花,自然地引起了宋代文人的特别关注。有的人赞赏梅花那凌雪傲寒、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有的人倾慕梅花那清癯高雅、不卑不亢的高标逸韵;有的人歆羡梅花那不随众俗、独占春先的独特个性;有的人欣赏梅花那与世无争、甘心寂寞的淡趣闲情……总之,生活在忧患中的宋代文人,都在梅花那里找到了“知己”——他们或是受到了精神鼓舞,或是发现了人生榜样,或是受到了思想启迪,或是接受了消极影响,不一而足。咏梅之作至宋以后,借梅传友情抒闺怨之意渐歇,而写其意象之美,赞其标格之贞的吟咏日盛。

描写梅花意象之美的代表诗人是林逋,其代表作是《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林逋字 君复,又称和靖先生,北宋著名隐士。他长期隐居在盛产梅花的杭州西湖孤山,以植梅养鹤为趣,人称“梅妻鹤子”。林逋擅作咏梅诗,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被后人公认为咏梅的千古绝唱。

此诗赞颂了冲寒盛放的冬梅暗香疏影的幽雅韵致,高标独绝的秀朗风情和清丽身姿, 也借咏梅来表白自己超尘绝俗的高尚情操。“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作品一开头即点明诗题,描述了寒冬腊月独自绽放的梅花,完全占据了小园的美好风光,它那纯洁的花朵给人以鲜亮温和之感,梅花释放香气,也显现了纯洁的品格。“众芳摇落”和“独暄妍”对比分明,尽显“山园小梅” 的高洁、孤傲与自信。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颔联是脍炙人口的咏梅佳句。这一联,乃化用南唐诗人江为的诗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 只是每句变更了一个字, 将“竹”、“桂” 的具象可感易为“疏”、“暗”的模糊隐约,便成点睛传世之笔。月光昏黄,泉池溪流,潺潺泠泠,天地间朦胧迷离中几束梅花旁逸斜出,遒劲有力;疏影似有还无,隐隐约约,这就是诗人隐居独处,没迹尘世,与世无争的生动写照。“疏”和“暗”的妙处就在于塑造了一个静谧清幽的境界,暗香浮动,宛如画境但又胜似画境,将梅枝曲欹优雅的体态恰到好处的表现出来。

以上两联是就花品、花姿、花气来显现梅花的神韵的, 以下诗人宕开一笔, 从另一角度突出其超逸的风韵。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颈联先实后虚, 目的都是为衬托梅花。前面两联明写梅, 到第三联突然笔锋一转, 通过外物“霜禽”和“粉蝶” 的动作、神态、心理, 表现出它们对梅花的钟爱,凸现梅花的品性。前两联从人的视觉、嗅觉、感觉等出发, 写出文人对梅的欣赏、喜爱、推崇备至。到了第三联,不再写人的感受, 进而以“霜禽”、“粉蝶”两只小虫的“先偷眼”, “合断魂”入手,连寒鸟见到苍枝上的点点梅朵, 也忍不住要飞来“偷眼” 相探;就是那逝去的粉蝶, 如果知晓梅花的绽放, 也该魂凝魄聚前来飞舞。“偷眼”写出了寒鸟窥探之情态,极富情趣;“断魂”极尽了粉蝶向往之情思。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檀板共金樽”,尾联抒发胸臆。面对这样雅洁美丽的梅花,只有通过吟诗这种高雅之举来亲近她,切不可用檀板金尊等世俗所喜爱的声色宴饮之乐来亵渎她。林逋一生以梅为妻,以鹤为子, 茶余饭后, 漫步山野湖畔, 悠然闲适。诗人在雪后的小园踏雪寻芳, 行至水旁篱下, 忽见一枝梅花斜出, 想见禽蝶纷纷而来下, 在这个远离喧嚣, 远离世俗浊秽的西子湖畔,梅花静静开, 清香幽幽散。此时此刻, 只要有白鹤翩飞作伴, 只要能临湖赏梅, 吟诗作赋, 足矣! 哪须高昂贵重的檀木拍板?也用不着价值万金的金杯盛酒相娱,让这些世俗所追求所喜爱的声色宴欢远离高洁清逸的寒梅,远离高雅脱俗的真名士。

中国历史文化传统要求艺术家在追求艺术完美的同时, 也要追求自我人格的完善。其实, 林逋在歌咏梅花的同时,也是在用梅花自况, 虽有孤芳自赏之嫌, 但更多地彰显出诗人的高尚追求与向往, 那就是远离尘俗,追求一种悠然自得的人生理想,追求一种“性有宜”的人生状态,一种生活情趣。

一代文坛领袖苏轼,十分喜爱梅花,一生写有咏梅诗词三十多首,对咏梅诗词的发展,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他的《定风波·红梅》,以人拟花,表现了自己高洁的情趣和超凡脱俗的品格:

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 更看绿叶与青枝。

词开篇用拟人手法,写花似美人,美人似花,饶有情致。既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梅花的玉洁冰清、不流时俗,又暗示了梅花的孤寂、艰难处境,赋予红梅以生命和情感。“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这三句是“词眼”,绘形绘神,正面画出红梅的美姿丰神。  “小红桃杏色”,说她色如桃杏,鲜艳娇丽,切红梅的一个“红”字;    “孤瘦雪霜姿”,说她斗雪凌霜,归结到梅花孤傲瘦劲的本性。“偶作”一词上下关联,天生妙语。不说红梅天生红色,却说美人因“自怜冰脸不时宜”,才“偶作”红色以趋时风。但是虽然偶露红妆,光彩照人,却仍保留雪霜之姿质,依然还她“冰脸”本色。形神兼备,尤贵于神,这才是真正的“梅格”!

下阕三句续对红梅作渲染,笔转而意仍承。“休把”“何事”句表面是责备红梅:心性本是闲淡雅致,不应随世态而转移;肌肤本是洁白如玉,何以酒晕生红?其意仍在为红梅作回护。红梅本具雪霜之质,不随俗作态媚人,虽呈红色,形类桃杏,乃是如美人不胜酒力所致,未曾堕其孤洁之本性。下面“诗老不知梅格”两句,点明“诗老”的责备有误,红梅之所以不同于桃杏者,岂在青枝绿叶之有无哉!这正是词人咏红梅之慧眼独具、匠心独运处。

此词是词人贬谪黄州期间,因读北宋诗人石延年《红梅》一诗有感而作。这首词紧扣红梅既艳如桃杏又冷若冰霜、傲然挺立的独特品格,抒发了自己达观超脱的襟怀和不愿随波逐流的傲骨。全词托物咏志,物我交融,浑然无迹,清旷灵隽,含蓄蕴藉,堪称咏物词中之佳作。

此词着意刻绘的红梅,与词人另一首词中“拣尽寒枝不肯栖”(《卜算子》)的缥缈孤鸿一样,是苏轼身处穷厄而不苟于世、洁身自守的人生态度的写照。花格、人格的契合,造就了作品超绝尘俗、冰清玉洁的词格。词中红梅的独特风流标格,正是词人超尘抜俗的人品的绝妙写照。

再看王安石的《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首咏梅诗形象地刻画了梅花的神韵和香色。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写寒冬时节,万物皆未萌芽,唯独墙角数枝梅花迎寒绽开。“独自开”与“数枝梅”相照应,传递了梅先天下春的信息;“凌寒”二字交代时间,突出了梅花于严寒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征。“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写梅花的香色,前句着眼于人们的视觉形象,含蓄地写梅花的纯净洁白;与诉诸人们嗅觉形象的下句一道写梅花的香色,诗句之间具有内在联系。正因为有梅花的香气从远处袭来,才使诗人“遥知不是雪”。倘若梅花无香气,则诗人从远处隐隐约约看到的“墙角数枝梅”,是难免把它错当作雪枝的。以互为因果的两句诗写梅花,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此诗中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魅力。诗人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一生作诗上万首,其中咏梅诗多达150余首。他在咏梅诗中倾注了爱国之情,使咏梅诗的质量得到了新的升华。先看他的三首咏梅绝句:

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梅花绝句>之—)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著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梅花绝句>之二))

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 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落梅》)

“一树梅花一放翁”,诗人以梅花自比,赞美梅花“高标逸韵”,“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正是自己高洁品格的写照。

再看陆游的词《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一生主张抗金复国,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难遂其志。晚年因赞成韩侂胄北伐,韩失败后被诬陷。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这是他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正是他高洁品格的化身。

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绝少、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了。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应有的护理,也无人来欣赏,随着四季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孑然一身,四望茫然,——有谁肯一顾呢,它是无主的梅呵。“寂寞开无主”这一句,诗人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

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孑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独自愁”。偏偏在这个时候,又刮起了风,下起了雨。“更著”这两个字力重千钧,写出了梅花的艰困处境,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从上面四句看,对梅花的压力,天上地下,四面八方,无所不至,但是这一切终究被它冲破了,因为它还是开了!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词人没有用诗人、词人们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像这像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

下阕托梅寄志。梅花,它开得最早,是它迎来了春天。但它却“无意苦争春”。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是一点迎春报春的赤诚。梅花并非有意争春,“群芳”如果有“妒心”,那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妒忌吧。这里把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花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说“争春”,是暗喻。“妒”,则非草木能所有。这两句表现出词人标格独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最后两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句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辨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多么悲惨,简直令人不忍卒读。但词人的目的绝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  “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啊!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纵观全词,词人以梅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这也正像他在一首咏梅诗中所写的“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落梅》)。陆游以他饱满的爱国热情,谱写一曲曲爱国主义诗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谓“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著名豪放词人辛弃疾对梅花十分喜爱,到老不改: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 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 归路月黄昏。

(《临江仙 探梅》) 词的意思是:自己已经有些年迈,有心爱惜花,可心已懒散。独喜欢围绕江边的村庄探寻开放的梅花。一枝梅花点破玉溪的春天。梅花没有一般的春花鲜艳娇嫩的样子,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全是傲雪耐寒的神韵。奈何只剩下青山欣赏这样的秀丽景色,我也只能为它(梅花)写些清新的诗句。水从竹根流过,溪水缠绵似云。陶醉于眼前的美景,浑然忘记了时间,归家时已是月上柳梢,时已黄昏了。此是词人闲居带湖之作。咏梅而扣住一个“探”字。惜花心懒而独爱梅者,梅花先于众芳开放,更冰姿玉肌,独立不阿。此咏梅而写人,讥嘲世俗而自抒怀抱。下片因爱梅而赋清新之诗,由“流水带溪云”,至“归路月黄昏”,足见探梅之时久,爱梅之情深。

辛弃疾的好友陈亮也借《梅花》来明志: 疏技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梅花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在诗中,诗人赞美了梅花要传送春的消息,不怕冰雪埋藏的精神。虽然从外形看,只是“瘦”而“小”,并且先开的只有“一朵”,但从它的身上,却能看出它所具有的力量。严冬阻挡不了春天到来的脚步,深雪哪能埋藏梅花的芬芳气息。玉笛也不要再吹奏那伤感的“梅花三弄”曲调了,春神就要来到人间,留住春天,不要让梅花凋谢。既然玉笛演奏的《梅花落》曲子阻挡不了在春天阳光哺育下的梅花茁壮成长,那么,投降派的种种苟且偷生的言论又怎能阻挡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呢?诗人进一步以颂赞梅花的挺然独立来表达对投降派的强烈谴责,寄托自己一生力主抗战,反对投降的爱国主义思想。

《梅花》一诗,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志,对抗金的胜利、国家的前途,都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著名理学家朱熹在处境艰难时写了一首题画诗《墨梅》以明志:

梦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凛冰霜。

如今白黑浑休问,且作人间时世妆。

这丹青描画的梅花散发出阵阵墨香,使观者恍然如梦中在清澈的江边赏梅。遒劲清瘦的枝干上盛放的梅花,在冰霜中依然挺立,不惧严寒。诗歌用清淡的笔墨勾勒出了寒枝傲雪、繁花密蕊、清香沁脾、疏瘦清逸、骨气遒劲的寒梅形象。虽然寒梅经受了严霜寒雪的摧残,但仍冒着严寒开放,保持生命力,表现出自强不息、昂扬不屈的君子性情。诗人借梅自喻,尤其最后两句“如今白黑浑休问,且作人间世时妆”为全诗点睛之笔,寂寞孤洁自赏之情浸透纸背,令人肃然起敬。

这首《墨梅》是朱熹受到迫害时所作。梅代表的是节操、风骨。诗人真正要表达的是自己追寻的理想,是在一向讲究文明礼仪的国度里倡导一种崇尚文人墨客涵养的浩然正气。可是,遭遇一场政治迫害的逆流,令人心寒,身心都受到摧残。于是诗人感叹:不要过问当今这黑白混淆的世道,姑且把这个鱼龙混杂的时代当作是一种潮流好了。

除了一些诗坛词苑大家以外,宋代还出现了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咏梅高手,如卢梅坡等。卢的生平事迹不可考,却以两首《雪梅》诗传世: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其一)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其二)

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但在诗人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摩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难怪诗人无法判个高低。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诗人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真理。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第二首诗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最美丽的春色。诗人认为如果只有梅花独放而无飞雪落梅,就显不出春光的韵味;若使有梅有雪而没有诗作,也会使人感到不雅。从这首诗中,可看出诗人赏雪、赏梅、吟诗的痴迷精神以及高雅的审美情趣。

众所周知,宋词分为两大流派:攻词和受词。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种词是练了健身的,充斥着肌肉和热血;后者以柳永、秦观为首,“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这种词则是练瑜伽的,肢体柔软,娇憨性感。不过,能把诗词写得滋阴壮阳的辛弃疾,其实压根就不想混文学圈,人家的人生明明想演成一部重口味血腥武打片,却活生生被误会成文艺片。

1阳痿范儿南宋,遇上古装李小龙

公元1162。北宋已经挂掉35年,赵家王朝猥琐地躲在南方。

济南。新任知州张安国很high地在府里大搞庆功宴――多年观影经验告诉我们,一开始就出场的角色,如果他长得不帅,还特别嚣张,那他的定位就是炮灰。没错,张先生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演完这一场就可以下去吃盒饭了。有手下报告,熟人找他,张安国借着酒意,刚踏出去,就被一个高大 擒住,扔到马背上。 策马,以磁悬浮的速度,往南方奔去。

该 就是青春版辛弃疾。

本来,张安国和辛弃疾都是混同一个帮派的。

在金人占领区出生的辛弃疾,从小就被爷爷辛赞努力 成战争狂,以杀伐征战、推翻金人统治为己任,把其他男生玩魔兽世界的时间,拿来狂读金庸小说,苦练降龙十八掌。

辛弃疾22岁时,他的盖世武功终于有了合法展示的机会。

金人首领、 最佳男主角完颜亮同学大力征伐南宋,北方各地趁机起义。辛弃疾 了2000多个弟兄,投奔带头大哥耿京,说好了一起配合南宋抗击金兵,结果辛弃疾去南宋谈判,张安国这个叛徒把耿京杀了,去金人那里邀功。辛弃疾得知,一怒之下带着50个小弟,硬是闯入超过5万人的金兵大营(50比5万呢,功夫片还是科幻片啊,辛弃疾简直是古代李小龙呀),活捉叛徒张安国,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最高法庭处决。南宋一帮忍者神龟,哪里见过这种铁血男儿,新鲜啊,一时群情振奋:“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连皇帝本人都带头讴歌了,大家还不赶紧发明各种谄媚方式跟上?辛弃疾红了,“民族英雄”、“奥运健儿”、“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等桂冠嗖嗖嗖地飞来,挡不住的呀。

事实上,辛弃疾已经算克制了,没有一刀宰了张安国。之前,他们帮派还有个和尚义端,嫌在帮里位置太低管的地盘太少,没什么搞头,就偷了起义军的大印潜逃。辛弃疾施展轻功,捉拿义端,义端一看对方面露杀气,大叫“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据说辛弃疾早年曾经遇到某位仙人,说他的真身是“青兕”,就是古代传说中的青色犀牛,体型巨大,威猛无比。呃,不能因为长得壮点黑点,就暗示人家是牛魔王嘛。话说如果让宋代文人排一部《大话西游》,辛弃疾演牛魔王的话,让柳永还是李煜来演铁扇公主呢,好纠结。

辛弃疾到底是不是犀牛变的,这个问题太高端太深奥了,他“力能杀人”,这个问题比较浅显,义端和尚用他的脑袋就验证了。

杀人对于辛弃疾来说,显然不是问题,不然人家练降龙十八掌是拍MTV用的啊。

辛弃疾后来几十年在南宋当官,受到弹劾的一大重心,就是嗜杀。皇帝派他维稳――镇压起义的茶商军团,已经投降的义军赖文政,他照杀不误。后来在湖北当安抚使,黑社会猖獗,治安混乱,他才不搞文官温柔敦厚那一套,上来就搞“严打”,偷个杯子都直接砍头,连审问过程都免了。这招够狠,当地黑社会成员伤心啊,写了好多诗词,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尼玛会武功爱杀人的官吏我们伤不起啊。公元1187年,也就是辛弃疾遭到王蔺弹劾,被撤职后的第六年,左丞相王淮想向宋孝宗打报告,再次推荐辛弃疾,右丞相周必大拼命摇头摇头,头都快摇断了。王准不懂了,辛弃疾是个帅才啊,为什么不用他呢?周必大说,你傻啊,用了他,他倒是爽了,问题是他杀的那些人命,就要我们这些拿笔杆子的人来负责了。

没错,辛弃疾就是历代文人中少有的杀人不眨眼的狠角色(上一个是混过黑道的李白),即使当官,也是铁腕作风、搞大刀政策,把怀柔的文官们统统吓哭。清朝人陈廷焯就说:“稼轩有吞吐八荒之概而机会不来,正则为郭、李,为岳、韩,变则为桓温之流亚。”他认为,要是给辛弃疾发点军队、再发点人民,辛弃疾就可能成为桓温一类的奸雄。可惜整个南宋都是阳痿范儿,擅长走割地赔款拍马屁的丢脸路线,勇猛嗜血风没市场。

2铁汉柔情这招,就是女生的

还好有辛弃疾,南宋文坛才不会被人妖文学统治――咦,有同学举手说,貌似写秦观、柳永时,我也是吐血讴歌他们的才情呀。哎哟,这位同学就不懂了,见风使舵是写手的基本职业道德,OK?

读辛弃疾的词,最大的感受,就是这厮人格分裂比较严重。

时而豪气干云,大搞雄性荷尔蒙博览会:“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英雄吧?爷们吧?在南宋一团愁云惨雾的诗词里,这样的句子简直是文学界伟哥。难怪网上万人签名呼吁辛弃疾拍《花花公主》封面,要求他展露出8块腹肌,提升南宋女性和GAY的幸福指数。

时而他又琼瑶附体,把忧郁和寂寞玩到极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摸鱼儿》)――把这些词多读几遍,千万别以为是李清照或柳永写的,辛大叔会告你侵权的,OK?人家可以用写《美芹十论》、《九议》等牛逼军事论文的才华,来给你写情书;人家用在战场上残酷杀人的双手,来给你搞浪漫。据说铁汉柔情这招,就是女生的 。不然言情界那么多美女与野兽的组合是吃素的?不就是为了说明女生所享受的,就是生猛雄狮在你面前,甘愿化身为狗腿兮兮的贵宾犬嘛。

时而他走幼稚风,耍可爱,使劲卖萌,跟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调情:“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如何?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西江月》)这率真,这情趣,这赤子之心――可以想象,辛老师在闺房,必定是要来点角色扮演、制服诱惑戏码。你演医生,我演护士。你演小贩,我演城管。

怎么搞的?这篇文怎么从武打风默默地转变成 挂了?

话说辛弃疾还真够复杂,单是关于他的感情生活的细节考证,就让后世专家头痛到爆,白白便宜了静心口服液的生产商。尤其是,中国历来有神化名人的传统,辛弃疾这种顶级爱国诗人,怎么能有绯闻、有八卦、有狗血、有 呢?在90%提及辛弃疾的文字里,都假装他每天都苦大仇深、忧国忧民,人生极其苦逼。有人说,怎么很难发现关于辛弃疾的性生活的记录?一个文人,一个 ,如果在正史和野史中都没有一次勃起――那不是男人,那是天线宝宝。

于是,有毅力的前辈们一头扎进史料,疯狂寻找辛弃疾的情感线索,发现,这家伙精力充沛啊。据考证,他正妻就有三个,赵氏、范氏、林氏,而侍妾保守估计至少有6个:整整、钱钱、田田、香香、卿卿、飞卿,其共性是名字都别具夜总会韵味。这些名字多是从辛弃疾的词中考证出来的,“娇痴却妒香香睡,唤起醒松说梦些。”“何处娇魂瘦影,向来软语柔情,有时醉里唤卿卿,却被旁人笑问。”调情圣手辛大人,你好忙。

也是必备的,不然人家写词怎么能保持灵感可持续性迸发呢?说那些缠绵悱恻的爱情词统统都是以政治境遇自喻,这阐释会不会太牵强了点?辛弃疾都会听不下去,要穿越过来澄清的。他的《南乡子・舟行记梦》基本上就是一次船上的艳遇实录:“欹枕舻声边,贪听咿呀醉眠。梦里笙歌花底去;依然,翠袖盈盈在眼前。别后两眉尖。欲说还休梦已阑。只记得埋冤前夜月,相看,不管人愁独自圆。”另一首《霜天晓角・旅兴》则是酒后乱性:“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休说旧愁新恨,长亭树,今如此!宦游吾倦矣,玉人留我醉,明日落花寒食,得且住,为佳耳。”

至于逛妓院,只能算是古代文人的常规活动了。据说,辛弃疾和好友刘过去嫖妓,还与一都吏令争风吃醋。辛弃疾够贱,以官大压人,狠狠地敲人家一笔竹杠――忘了说,敛财这一方面,辛弃疾还是颇有几手的,这是他被弹劾的另一个重点。他40多岁就盖了别墅,自己搞的设计,也不算很大,面积超过十几个足球场吧。连大名人朱熹去参观,在此楼和彼楼中险些迷路,瞬间变成刘姥姥,回去还跟陈亮八卦,说这别墅华丽到闪得他眼花。貌似辛弃疾的别墅还不止这么一处,高兴了又去瓢泉旁边盖了一座,人家“智者乐水”,没有在别墅边人工造一条河,只是就着水边盖别墅,已经算很节制啦。当他的朋友也超爽,他出手阔绰啊,和刘过一见面就送他两千贯,还要给陆游盖房子。有个同事家里穷,死了都没钱下葬,他顺手给同事家送了一笔厚礼。他还给一个死了几年的朋友花钱出版一部诗稿,当时那印刷条件,要出版一本书,跟买一辆奔驰差不多的花费吧,完全是奢侈行为哦。香港大学罗烈教授还专门写文考证他的经济状况,学者们只好非常隐晦地说,也许、可能、或者、不太确定,辛弃疾有那么一点点贪污行为,至少也是利用职权搞了钱的,不然他赋闲在家十几年,凭什么过得那么阔绰?

嘘,爱国诗人怎么能贪污呢,太不符合主流历史观了。大家都捂住耳朵,假装没听见!

3这世上,男男友情是个冷笑话

写手的职业道德之二,就是必须来点男男 。不然,就是没觉悟、没底线、没人性!简称禽兽不如。

陈亮,你娃再不上场作者大人我就会被骂死了。

陈亮是who啊?

辛弃疾的绯闻男友啊。陈亮形容辛弃疾的长相是“眼光有棱,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这重”,这叙述,这描绘,不是爱情是什么?

坦白说,陈亮和辛弃疾的关系,在所有历史评论中,都是放到友情区来讨论的――我以前少不更事,也是这样相信的。后来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才明白,这世上,男男友情是个冷笑话。好多以前看不懂的事,都懂了。比如屈原为什么失宠于楚怀王就要肝肠寸断去投江、诸葛亮为什么要鞠躬尽瘁为刘备……

其实,陈亮也不像个受,一点也不温婉啊。

他是个狂人。《宋史》上说,陈亮“生而目光有芒,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他19岁时便写出了《酌古论》,《又甲辰秋书》、《经书发题》等论文曾在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被称作“国士”,约等于熊猫,国宝级人才啊。他牛在一个普通书生,不知道吃了哪个牌子的雄心豹子胆,连续三次给皇帝上书,要求南宋雄起,废除和约,对金宣战。他还要求皇帝亲自接见他,以便当面讨论一下具体策略。这个大胆炒作很成功,轰动了整个临安城。

本来皇帝是要送他一个官职的,结果,陈亮毫不领情,说自己上疏是为了振兴国家又不是为了谋一己私利,免了,拍拍 就走人,够洒脱。

辛弃疾和陈亮最着名的约会是公元1187年,辛弃疾被弹劾之后赋闲在家,苦闷又脆弱,需要爱情(专家们撒娇:明明是友情)的抚慰。于是,陈亮从浙江千里迢迢赶到江西,去看望辛弃疾。辛弃疾正生病呢,看到陈亮的脸,瞬间痊愈了。这是什么的力量?请自行完形填空。

这场约会本来还有朱熹要参与的,朱熹临时说了个借口不来了,为什么?即使宣扬“存天理灭人欲”的朱熹,也懂得不能当电灯泡这条做人的基本道理嘛――偷偷说,朱熹和辛弃疾也是有点小暧昧的,两人夸起对方来,那真是浮夸又大胆。不过,这点小动静跟陈亮和辛弃疾的互动相比,太拿不出手了。

辛弃疾和陈亮热烈交流了10天,10天啊!两人在鹅湖同游、瓢泉共饮、长歌相答、你侬我侬――这就是南宋词坛上有名的“鹅湖之会”――让两个大男人的约会传为佳话,南宋对同性恋的宽容快赶上荷兰了。Happy了十天之后,陈亮有事,不得不走了,才走了一天,辛弃疾就相思难耐、伤痛欲绝,驾车抄近路,想把陈亮追回来。追呀追呀,心急如焚啊,追到芦溪河渡口的鸬鹚林,天色已晚,雪深泥滑,车马实在无法前行。辛弃疾顿时成了“心气急”,无奈之下,只能借酒浇愁,恨飞机发明得太晚。这个时候,还说二人是友情,只能斗胆说专家们装纯了……

辛弃疾连夜发了篇微博,用一首《贺新郎》向陈亮表白,字字深情。“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他做幽怨状,怪陈亮那么轻易地就和自己分别了。谁让你来的?你来了又走,害得我现在无限忧伤,讨~厌~

旅途中的陈亮也连续几天失眠,半夜看到这首词,激动不已,回应辛郎的感情,“树犹如此堪重别。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绝……”

辛弃疾再回:“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辛弃疾为陈亮心痛啊,亲爱的,别难过,让我们一起做女娲吧,把残缺的天修补完全。太!感!人!了!

二人情书往来,好不热烈。后来,陈亮因家仆杀人被指为主谋而入狱,辛弃疾动用了他在官场的全部人脉资源加以营救。陈亮出狱后,参加科举,被神经病皇帝宋光宗钦点为状元,命他去南京当官。陈亮正准备去呢,结果因急病而猝死,辛弃疾得知他的死讯,几乎崩溃。

不过,辛弃疾的死倒是没有什么艳 彩。公元1207年,病中昏睡了很久的辛弃疾忽然睁开眼睛,大喊几声“杀贼!杀贼!杀贼啊!”对于他这个死前呼告,上头表示很满意,这是爱国诗人应该做的。

她是亚洲第一艳星,从来不脱衣服。

她是第一个“穿回”的香港艳星,她穿得很成功。有的男人为了她自杀,有的男人一辈子都没有和她结婚;有的男人为了她倾家荡产,有的男人为了她抛弃妻子。她的追求者名单涵盖了国际名人和政治家,令人震惊。她涉足文学艺术、政治、军事、航天她一生都在为别人而活。

出生于书香门第

蒂娜原名梁,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她的父亲是梁希红。他胆大,学识渊博,擅长棋艺和书法。他从二十多岁开始就一直从事律师工作。他是大学教授,广东省税务局副局长。

蒂娜的母亲在新宁县生下了她,所以她被命名为辛。“国家”这个词应该是“女人”的意思。

因为父母的原因,她从小就渴望学习。虽然梁希鸿在蒂娜4岁时因病去世,但她为自己打开了热爱历史、国学和古籍的大门,将自尊、理想、爱国和以天下为己任的理念深深地印在了年幼的蒂娜心中。

据吴大爷临终遗言,父亲曾说女儿可以在政治舞台上一展身手。可能他没想到这句话会为蒂娜以后发展从政铺路。

1956年,10岁的她在澳门圣罗莎女子学校待了三年。因为老师扣了一分,她没能保住考试第一名,觉得不公平,就从学校跑了。后来她回香港和妈妈一起住。

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她在三所著名的女校学习,但因为她后来拍了性感**,学校都感到羞耻,两人关系恶化。

那一刻,她遇到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泰国总理的兄弟之间,他主动成为“间谍”[S2/]

1962年,17岁的蒂娜在一次聚会上认识了泰国总理沙立的弟弟豚豚,揭开了他传奇人生的序幕。

唐顿对这个优雅的小美人一见钟情,这是博艺人的心声。他投资了间谍片《七虎战士》,给她做了一个漂亮的间谍角色。当时年仅17岁的Tina敢在聚光灯下暴露身体,简直变态。

母亲自然不赞成未成年少女出国拍性感女间谍的**。结果Tina一个人去移民局,申请更改身份证年龄,一个人到了曼谷。

在这部《七虎灭霸王》剧中,七位顶级演员为初出茅庐的蒂娜设计了一部戏,泰国空军和陆军也参与了拍摄。警方也派出大批骑警参与拍摄。她可以满足任何要求,包括随时乘坐军用飞机。

蒂娜很清楚,他之所以能得到这样的礼遇,是因为唐顿有一个首相的哥哥,她获得了莎莉和唐顿兄弟的信任。泰国总理也是银行家,周宣是他们之间的迪娜。她还学习了银行和其他商业课程,并开始帮助两兄弟管理他们的资金。

她成名后,香港政治部、美国和英国政府多次调查她的财富来源,但都失败了。后来据Tina自己说,他的第一桶金其实来自他的泰国哥哥。她曾经说过,“只要一个有脑子有面子的人愿意管你的钱,别人就会管你的钱。除了泰国,还有很多其他的机会。”

在泰国拍摄期间,蒂娜还通过她和豚豚的关系认识了许多国家的***。多年后,蒂娜接受了香港有线新闻节目《中国穿梭》的专访。在谈到对内地改革开放政策的感受时,他首次承认自己是这些精英中的一员。

我听得很仔细。我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他们觉得这没什么。他们谈论国家大事,如何在国际上孤立中国,老挝和泰国如何以及在哪里打仗。我第一部**里是个间谍。他们那时不认识我。现实生活中我已经是间谍了!

后来颜地娜谈恋爱的时候,她的孩子马天如甚至对妈妈的追求者说了一句话:“叔叔,你要想让妈妈和你说话,就应该说国家和社会,而不是说我爱你。”

经典裸戏《大军阀》是个罗生门。

Tina从泰国回国,回港后加入国泰影业有限公司,在杨权导演的《七宗罪》、《七个浪琴》、《七个配偶》中做性感表演。但说到Tina,真正让整个城市疯狂的是邵26岁时在爱情**《大军阀》中的裸体表演。

70年代初,鼎盛时期的邵氏公司被彻底打垮,因为邹文怀和何冠昌两位得力干将带领李小龙另起门户。为此,邵逸夫抛开过去,招募背叛自己的李翰祥回归他的产品。于是,包含浪漫爱情、荒诞搞笑元素,讲述民国军阀轶事的《大军阀》诞生了。

据李翰祥说,起初,蒂娜要求表演。他不仅当场脱下衣服,还送给他一辆纯银四马马车的模型。“哇,我给她的钱还不够买这么贵的银马车!”

蒂娜去世前在自传《**——我的荒谬》中揭露了“裸演”的真相:她坦言《大军阀》的裸演其实是被李翰祥“骗”走的。蒂娜说她答应为“正义”做一切。当她开始拍摄时,她甚至花了足够的钱买了一个装满宝石的马饰品,然后和一匹“成功的马”一起送给了李翰祥。结果是“友谊和乐趣”。

当时李翰祥游说她,“镜头会远一点,只拍腰部”,“镜头会好看一点,轻纱会挂一点”,但她说的时候,没有一丝愧疚逃过了她的眼睛。

她非常生气,甚至在他背后哭了。李翰祥前脚走,制片人蔡澜后脚进来。他看见我流鼻涕"

最后,被拍下的并不是李翰祥所说的“揭开面纱”的纯美,而是远处摄像机偷偷拍下的“性感表演”,甚至当事人都被骗了。

双方都去世了,可能很难看清真相,但《大军阀》的生产经理蔡澜还在。他说,确实是李翰祥突然通知蒂娜“露出她的屁股”。蒂娜躲在更衣室哭了一会儿,终于出来拍了。作为蒂娜的朋友,导演吴思远说蒂娜是一个真正忠诚的儿子和女儿。她明显好恶,只要有理由劝她,她都会帮忙。

从那以后,蒂娜再也不愿意参与**了。李翰祥多次邀请蒂娜拍摄**,包括李翰祥在20世纪80年代拍摄的《江青传》,但遭到拒绝。就连tvb创始人邵逸夫也亲自邀请蒂娜回来,但蒂娜以“被玩弄于股掌”为由拒绝了。

“说实话,如果不是在《大军阀》有过不愉快的经历,我很想演‘江青’这个角色。”如果江青真的能拍,蒂娜肯定是最合适的人选。在肉弹当道的年代,只有她能杀出重围。

我不喜欢红妆,我喜欢军队,我从亚洲第一艳星变成了一个漂亮的军火商。

也许她会被友情伤害,也许厌倦了争名夺利。就在大家期待当时已经离婚的Tina在荧幕上继续大胆裸露的时候,她热爱共产主义意识形态,逐渐减少镜头数量。

此时大陆正处于文化大革命之中。蒂娜说,他被一群为国家而战的朋友所感动。他们有去北方为国家服务的想法。

1973年,她公开表示支持中国***,希望像螺丝钉一样回到大陆,但被香港新华社劝阻。于是第二年,她将公司债务转移到自己身上,坚持申请破产,成为香港历史上第一个申请破产的人。她说这次行动的目的是“与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社会决裂”,成为无产阶级战士。然而,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她还清了70万英镑的债务,成为香港历史上成功撤销破产令的第一人。

1977年至1979年,迪娜利用自己的国际关系,建立了中美外交关系,促进了双方的文化和经济交流;随着大陆经济改革转型,为大陆发展航空航天和军事科技,参与中外军事交流和军火贸易。

1979年中美建交前,迪娜陪同外经贸部在美国举办巡回贸易展览会。当时中国派出了两架包机,蒂娜作为商贸特使代表中国政府。

从文革到改革开放,随处可见Tina的身影。她支持邓小平的务实政策:“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深感如果老百姓没饭吃,谈什么教条都没用。

迪娜后来从事航天科技事业,与国家的关系更加密切,但同时也转而低调。她强调,她作为一个人的目的是尽力保持自己的原则,即当公司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她会把它交给国家。其次,她不会受贿。她痛恨这个国家的腐败,为这个国家的一些疾病的存在感到悲哀,比如腐败。如果她长期不治疗,腐败就会变成癌症。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迪娜首先去大陆发展航空航天工业,为大陆机场设置导航系统。

到20世纪80年代末,mainlandChina的大多数机场都采用了版纳卫星导航系统。

上世纪90年代,她开始参与卫星业务。她将卫星导航系统引入了全球52个机场;

21世纪,她还参与了欧盟为对抗美国的技术霸权而开发的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在蒂娜公开叛逃到中央委员会的时代,很多人都不同意,甚至引起了很多非议。就这样,蒂娜把过去骂她的人还给了她:

你现在喜欢哪个国家爱国?爱国主义现在是关于投资和资本。这十年来,天天骂我的人都转爱国了等他们回国买了做这个,就叫爱国者了。

Tina有一颗爱国的心,做生意的原则是:只赚外国人的钱,有利益冲突的时候向内地单位让步。同时,她还投资了飞机制造业。由于蒂娜投资生产的飞机不仅包括商用豪华客机,还包括海岸巡逻直升机,她被指控生产和销售武器。

对此,迪娜曾在采访中承认:

我搞航天科技的时候,有人说是武器,认为我是走私。如果是,我也合法。这是经过批准的业务,应该叫国防。

我的生活中有无数的爱情故事,《陌生女孩》的人都喜欢。

蒂娜在自传**《我的荒谬》中毫不掩饰自己逆转众生的魅力:泰国总理的弟弟、东南亚某国的徐烨、“萧声皇帝”赵磊、文艺导演袁秋枫、新加波剧院老板、mainlandChina明珠**公司导演、大画家范曾。她认为“做老婆很不友好”,她喜欢惩罚那些自由恋爱结婚,家里有个好老婆,外面有两颗心的男人。“就算他们苦苦想我,我也只觉得他们是忘恩负义的郎。”

嫁给大陆游泳教练冯紫。

1967年,她与游泳教练马一章“结婚生子”,轰动娱乐圈。第二年,她生下了女儿马天如,但他们于1972年宣布离婚。她老公曾经举报说女儿不是他亲生的,全城一片哗然。

她声称自己不是一个好妻子,并以此为耻,所以经常去东南亚寻找机会让丈夫认识另一个爱他的女人。

“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妻子,所以我不想继续占据丈夫的爱情。我应该离婚,先找个男朋友创造离婚条件。没想到‘八管’的严重性会伤害到另一个好女人。”那个“八桶”就是她去新加坡登台表演时把虾饺放在他盘子里的那个人

三个有才华的人互相竞争,战争的四个方面都很精彩。

之后Tina爱上了在香港引起轰动的四角。当时,她主持了“无线蒙太奇”节目,制片人李志忠和她的搭档刘佳杰都很羡慕她,这让这座城市充满了风暴。

1975年8月底,李志忠突然吞下84片安眠药,用死亡表达了对蒂娜的爱。幸运的是,他被及时送往医院,保住了性命;虽然被指出此举触动了内心,但蒂娜表示,“我不在乎外界的传说。李志忠和我成为朋友已经三年半了。他会理解,会体谅,但我不会嫁给他。”

事件发生后,李志忠的情敌刘佳杰给达纳写了一封公开信:“一本婚书无法阻止一段过去30年不寻常的关系。”之后她和妻子离婚,但Tina说他已经答应刘的妻子,她和她丈夫只是朋友,不会超过半步,并建议对方回家,不要对她做傻事。

鲜为人知的是,一家报纸的主编同时对迪娜进行了攻击,每天晚上和她睡觉,背诗,大大提高了她的语文素养。三雄阿历克斯和刘佳杰曾经赢得过美女的芳心,可惜最后都失败了。

泰国政客“撞头”求爱

蒂娜去泰国拍了一部**,里面两个主要演员米兹和德贤都很嫉妒蒂娜。在这场爱情斗争中,有当时泰国总理的弟弟豚豚。首相米齐不满弟弟和女友之间的竞争,曾下令让他剃光头发。最后,蒂娜解决了这个问题。

另一方面,德贤有一次用左轮手枪玩俄罗斯轮盘赌,向蒂娜示爱,说“我愿意为你舍命。”你现在能相信我了吗?"

给古驰的后代留下美好的印象。

为了将这个品牌引入中国,蒂娜与42岁的最后一代古驰博士合作。

两人在接触中经常互相欣赏,蒂娜更是对他们赞不绝口:“他是我认识的大商人中唯一没有铜臭的。”

蒂娜说他们很了解。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做天使不容易!”这句话成了他们之间的情话。他们曾经单独在一起,古驰博士一路放着情歌。他们只能用心去理解。不幸的是,没过多久,古驰博士就被他的妻子枪杀了。

香江才子只会送花不会说话。

范曾喜欢用信件和诗歌来表达他对蒂娜的爱。此外,他还致力于为蒂娜在卡片上画画和设计书法。为了避免误会,蒂娜亲自婉拒了范曾的爱情:“我很崇拜范曾,可惜我的心属于他。”虽然蒂娜没有接受范曾,但她很感激她没有因为爱而恨她,而是成为了知己。

此外,凭借《甘地传》获得奥斯卡最佳编剧奖的约翰布里利,在担任《大班》编剧时,为了与迪娜见面,冲进广州机场的停机坪,表现出疯狂。

王是一个有才华的人。他总是放荡不羁,满口污言秽语,总是低眉顺眼地向迪娜献殷勤;每次见到迪娜,我只会说“对不起”,或者“对不起,我买不到花”“对不起,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每次她约她出去吃饭,王都会送她一朵玫瑰。可惜,当年花架被提前拿走了。黄志光曾告诉她“尖沙咀所有花店的门都没人应”,于是她去晚了,又说了一句“对不起”。

作家苏三为她疯狂了20年

六七十年代,香港文坛知名作家苏三给蒂娜写了一封信,信中英文内容都很恶心:“我们都是那种人,没那么好,也没那么坏。”你做梦去吧。亲爱的,我们是一堆垃圾“等等。2005年,蒂娜主持《中国的一百年》,苏三再次联系她,写道:“我依然为你疯狂,20多年来我的感情从未改变!"

[/s2/]东南亚的马旭一离婚就告白。

某东南亚国家称赞蒂娜“外表华丽”,并不时陪伴他们母女。直到Tina离婚那天,徐烨亲自来香港向她表白。他把自己最常戴的手表给了她,她却转向蒂娜,送给了当时的男朋友。

看看这份跨国公司名单。我震惊得说不出话来。然而,拥有巨额资产的蒂娜不再是一个无知的女孩。所以,扔钱出去这一招,并没有把美女哄回来。

她在书中揭示了剧中内外的传奇人生,回望过去,却用“荒诞”二字概括。

在《**三三三五四我的荒谬》的导言中,蒂娜写道:

50年代左右,好莱坞制作了——个性炸弹,**里的玩物。香港人把它翻译成可笑的“人肉炸弹”,我正好赶上了60年代可笑的演艺时代。几十年来我一直在做非常严肃的工作,但是当你打开报纸,每当你谈到我的时候,不管是杂志还是报纸,你一定会看到我曾经的“大军阀”的裸照,你永远无法摆脱。

2010年3月31日,她因宫颈癌去世,享年65岁。

“刀枪可以杀人,笔墨可以救人。因为人类社会有媒体,人类才真正作为一个系统来交流。”这句话来自她去世前给媒体的一封公开信。

请继续你的建设性工作。只要坚持良心,人类社会会因为媒体而进步。我想你,我会在另一个世界向你招手。

《月云》,当代著名作家金庸著,是一部略带有自传性质的短篇小说。最初发表于《收获》杂志(2000年第1期)。 《月云》在《收获》杂志上一发表,立即在文坛引起一定反响。这是一篇怀旧散文,是金庸的自传,而这又不仅仅是一篇自传,而是金庸企望通过月云这个典型形象的塑造,来诠释自己几十年的创作理念。

这篇作品讲述了小名叫宜官的金大侠幼时和一个叫月云的小丫环交往的故事。整篇文章没有小说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散文华丽抒情的笔调,有的只是作者平淡无奇的娓娓叙怀。作者就像拉家常似地将自己天真无邪的童年刻画得入木三分,并以此反衬出月云穷困潦倒的家庭生活和月云悲戚无奈的童年时光。这篇万把字的文章中,作者对月云一家及月云本人的遭遇寄予深深的同情,令人潸然泪下。

对人欺压人的旧制度的无限厌恶,对芸芸众生的无限同情,对天下一家的无限向往,构成了金庸小说的一个十分鲜明的特色。倘若对此还不甚了了,就让我们再到《月云》中去寻找答案吧。在《月云》的结尾,金庸这样写道:“金庸的小说写得并不好,不过他总是觉得,不应当欺压弱小,使得人家没有反抗能力而忍受极大的痛苦,所以他写武侠小说。他正在写的时候,以后重读自己作品的时候,常常为书中人物的不幸而流泪。他写杨过等不到小龙女而太阳下山时,哭出声来;他写张无忌与小昭被迫分手时哭了;写萧峰因误会而打死心爱的阿朱时哭得更加伤心;他写佛山镇上穷人钟阿四全家给恶霸凤天南杀死时热血沸腾,大怒拍桌,把手掌也拍痛了。 他知道这些都是假的,但世上有不少更加令人悲伤的真事,旁人有很多,自己也有不少。 ”

这段近乎表白的文字,不禁使我想起金庸为今年第一期《青春潮》杂志题写的一段话:“中国人在春秋战国之时,就向往天下一家、世界大同,这个理想,应在21世纪中奠定基石。”金庸就是这样,自始至终把这个理想当作自己写作上孜孜以求的目标。因此,尽管近年来,海内外学者对金庸作品褒贬不一,但金庸都能泰然若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一九三几年的冬天,江南的小镇,天色灰沉沉的,似乎要下雪,北风吹着轻轻的哨子。突然间,小学里响起了当啷、当啷的铃声,一个穿着蓝布棉袍的校工高高举起手里的铜铃,用力摇动。课室里二三十个男女孩子嘻嘻哈哈的收拾了书包,奔跑到大堂上去排队。四位男老师、一位女老师走上讲台,也排成了一列。女老师二十来岁年纪,微笑着伸手拢了拢头发,坐到讲台右边一架风琴前面的凳上,揭开了琴盖,嘴角边还带着微笑。琴声响起,小学生们放开喉咙,唱了起来:

一天容易,夕阳又西下,

铃声报放学,欢天喜地各回家,

先生们,再会吧……

唱到这里,学生们一齐向台上鞠躬,台上的五位老师也都笑眯眯地鞠躬还礼。

小朋友,再会吧……

前面四排的学生转过身来,和后排的同学们同时鞠躬行礼,有的孩子还扮个滑稽的鬼脸,小男孩宜官伸了伸舌头。他排在前排,这时面向天井,确信台上的老师看不到他的顽皮样子。孩子们伸直了身子。后排的学生开始走出校门,大家走得很整齐,很规矩,出了校门之后才大声说起话来:“顾子祥,明天早晨八点钟来踢球!”“好。”“王婉芬,你答应给我的小鸟,明天带来!”“好的!”

男工万盛等在校门口,见到宜官,大声叫:“宜官!”笑着迎过去,接过宜官提着的皮书包,另一只手去拉他的手。宜官缩开手,不让他拉,快步跑在前面。万盛也加快脚步追了上去。

两人走过了一段石板路,过了石桥,转入泥路,便到了乡下。经过池塘边柳树时,万盛又去拉宜官的手,宜官仍是不让他拉。万盛说:“少爷说的,到池塘边一定要拉住宜官的手。”宜官笑了,说:“爸爸怕我跌落池塘吗?万盛,你去给我捉只小鸟,要两只。”

万盛点头,说:“好的,不过现在没有,要过了年,到春天,老鸟才会孵小鸟。”

“鸟儿也过年吗?它们过年拜不拜菩萨?”

“鸟儿不会过年,它们唱歌给菩萨听。到了春天,天气暖和了,小鸟孵出来才不会冻死。”

两人说着走着,回到了家,万盛把宜官送到少奶奶跟前,表示平安交差,宜官叫声“姆妈!”就回自己房去,他挂念着他的八只白色瓷器小鹅。

“月云,月云!拿白鹅出来排队!”

月云是服侍他的小丫头,答应道:“噢!”拉开抽屉,小心翼翼的把瓷鹅一只一只拿出来,放在桌上。她黄黄的脸上罩着一层阴郁的神色,小小的手指一碰上瓷鹅的身子就立刻缩开,似乎生怕碰坏了鹅儿。

宜官把瓷鹅排成两排,每排四只,左右相对,他唱了起来:“小朋友,再会吧……哈哈,哈哈,咦!”拿起右边的一只小鹅,仔细审视它的头颈。长长的头颈中有一条裂痕,“咦!”左手稍稍使劲,鹅颈随着裂痕而断,啪的一声,鹅头掉在桌上。“月云,月云!”叫声发颤,既有伤心,又有愤怒,小脸慢慢涨红了,红色延伸到耳朵,拿着没了头的瓷鹅的右手轻轻发颤。

“不是我,不是我打断的!”

月云吓得脸上有点变色,右手不由自主的挡在自己面前,似乎怕宜官打她。她和宜官同年,但几乎矮了一个头,头发黄黄的稀稀落落,如果宜官要打,她逃也不敢逃,两条腿已在轻轻发抖了。

宜官蓦地里感到说不出的悲哀,他也不是特别喜爱这些瓷鹅,只是觉得八只鹅中突然有一只断了头,一向圆满喜乐的生活忽然遇上了缺陷,这缺陷不是自己造成的,是一股不知从何而来的外力突然打击过来,摧毁了一件自己喜爱的物事。他应付不来这样的打击,瞧着左边一排四只小鹅,而右边一排只有三只,一只断头的小鹅躺在一旁。他忽然坐倒在地,放声大哭。

月云更加不知如何是好了,如果宜官伸手打她的头,她默默忍受就是了,哭也不敢哭,因为那个鹅头确是她不小心碰断了的。当时她马上去找大姐姐瑞英。瑞英是少奶奶(宜官的妈妈)的赠嫁丫头,她从小服侍**,**嫁过来时,**的爹娘就把她当作礼物,送给了姑爷家。姑爷在镇上管钱庄,时常不在家,**懦弱而疏懒,瑞英就帮**管家,管理官官宝宝们(别的地方叫少爷、**。在江南,如果老太爷、老奶奶在堂,第二代的叫作少爷、少奶奶、**;第三代的是官官、宝宝),管理厨子、长工和丫头。瑞英心好,见月云吓得发抖,叫她不用怕,出了个主意,把熟粽子的糯米煮成了糊,做成粽胶,把断了的鹅颈黏了起来。

瑞英听得宜官的哭声,忙赶过来安慰,唱起儿歌来:“宜官宜官乖官官,卖鹅客人不老实……”宜官问:“瑞英姐姐,什么卖鹅客人不老实?”

瑞英撒谎:“昨天街上卖这八只鹅给我们的卖鹅客人,是个滑头,八只鹅中有一只是断了头颈的。他骗我们,用粽胶黏了起来,假装八只鹅都是好的。”她又唱了:“宜官宜官乖官官,卖鹅客人不老实……”江南人一般上很有礼貌,不大说粗鲁的话,把卖瓷鹅的小贩称为“卖鹅客人”,这只鹅的头颈这样容易断,可能本来真的有裂缝,但瑞英只说他“不老实”,轻轻的责备一句话就拉开了。月云小小的脸上现出了一点点笑容,大大的放心了。

宜官心中落了实,找到了这一场灾祸的原因,不再是莫名其妙、毫没来由地忽遭打击。他知道是一个陌生人的“不老实”,不是身边亲人瞒骗他、欺负他,于是安心了。拿起床边一本昨天没看完的小说来看,是巴金先生的小说,他哥哥从上海买来的,不知是《春天里的秋天》,还是《秋天里的春天》,说一个外国小男孩和马戏团的一个小女孩成了好朋友,有一点少年人的恋情,可惜两个人在一起玩不了多久,就给大人硬生生地拆开了,不许他们两人再在一起玩。宜官看着看着,心里感到一阵阵沉重的凄凉,带着甜蜜的凄凉,有点像桌上那盆用雨花石供着的水仙花,甜甜的香,香得有些寂寞和伤心。水仙还没有谢,但不久就会憔悴而萎谢的。

瑞英见宜官脸上流下了泪珠,以为他还在为瓷鹅断颈而难过,轻轻拍着他的背,低声哼唱:“宜官宜官乖官官……”

月云把一只铜火炉移近到宜官身边,好让他温暖一些。宜官在朦朦胧胧中看到月云黄黄的脸,想到了妈妈在月云初来时的说话:“人倒是端正的,也没有跷手跷脚,就是乡下没啥吃的,养得落了形,又黄又瘦,快十岁了,还这样矮……”月云的妈妈全嫂说:“少奶奶,我们苦人家,吃饭有一顿没一顿的。镬子里饭不够,总是让她爸爸和哥哥先吃,男人吃饱了,才有力气到田地里做生活。我……我吃少了饭不生奶水,小娃子没奶吃要饿死,所以……所以学云常常吃不饱,热天里还没割稻时,米缸里没米,学云成天不吃饭……:宜官的妈妈叹气说:“真是罪过……”宜官斜眼瞧着学云,说:“学云不肯吃饭,调皮,不乖……”全嫂说:“官官啊,学云不是不肯吃饭,是想吃没得吃。”宜官有时不高兴了,就不肯吃饭,表示不满,最长久的一次,是因为妈妈给他做的拖鞋上绣的蝴蝶不好看,蝴蝶翅膀只绣一条边线就算了事,不像二伯父家静姐姐的拖鞋,蝴蝶的翅膀用不同颜色绣了实地,好看得多,后来妈妈央静姐姐绣了两块实地蝴蝶的鞋面,宜官才高高兴兴地笑了。在他不肯吃饭的时候,妈妈和瑞英常说他“不乖,调皮”,他以为学云不吃饭,也是像他一样使小性儿捣蛋。

学云是原来的名字。她爸爸初次领着她来宜官家里时,宜官的爸爸说:“学云的名字,听起来好像是岳云,那是岳爷爷的公子,冒犯不得,不如改作月云。”她爸爸连忙陪笑说:“好,好,少爷改得好,我们乡下人不懂事。”在那小镇一带,“学”字和“岳”字几乎相同,岳飞岳爷爷是在杭州就义的,杭州离那小镇不远,岳爷爷很受当地人尊敬崇拜。从此之后,学云就改成了月云。

在江南这一带,解放之前,穷苦的农民常将女儿卖或押给地主家或有钱人家做丫头。小姑娘通常是十一二岁,可以做一点轻松家务了;八九岁的也有。卖是一笔卖断,一百多块或两百多块银元,看小姑娘的年纪,以及生得好不好,人是不是聪明机灵,手脚是否伶俐而定;押是八九十块或六七十块银元,通常父母在十年后领回,但押的钱要归还。等于向主人家借一笔钱,不付利息,小姑娘是抵押品,在主人家做工,由主人家供给衣食,没有工钱。虽说是押,但贫农到期通常没钱赎还,不管是卖还是押,小姑娘十八九岁或二十岁了,主人家往往会做主将她嫁到镇上或嫁给别的佃户、长工,能收多少聘金就收多少。如果是买的,几乎像是奴隶,小姑娘伤痛病死主人家没有责任。押的丫头地位略好,虽然主人家常常打骂,有时罚饿饭,但有什么事要去和她父母商量,倘若不幸生病死了,往往会酿成重大纠纷,主人家少不免要赔一笔钱。

月云是押的,她父母爱她,不舍得卖。宜官的妈妈说她又黄又瘦,长得很丑,不值得买。

宜官在睡梦中似乎变成了书中那个外国小孩,携着马戏团小女孩的手,两人快快乐乐地在湖边奔跑,那个小女孩好像是月云,笑声很好听。他很少听到月云笑,就是笑起来,声音也决没有这样柔嫩好听。两人见到湖里有许多白色的鹅,白色的羽毛飘在碧绿的湖水上。这些白鹅慢慢排成了两排,隔着柳树相向而对,头颈一伸一缩,好像是在行礼。宜官做个鬼脸,唱了起来:“先生们,再会吧!小朋友,再会吧……”他忽然闻到一阵阵甜香,是烘糖年糕的香气,睁开眼来,见月云拿着一只碟子,送到他面前,笑眯眯地说:“宜官,吃糖年糕吧。”

快过年了,宜官家已做了很多白年糕和糖年糕。糖年糕中调了白糖和蜂蜜,再加桂花,糕面上有玫瑰花、红绿瓜仁以及核桃仁。月云揭开了火炉盖,放一张铜丝网罩,把糖年糕切成一条一条的烘热。年糕热了之后,糕里的气泡胀大开来,像是一朵朵小花含苞初放。

宜官接过筷子,吃了一条,再夹一条提起,对月云说:“月云,伸出手来!”月云闪闪缩缩地伸了右手出来,左手拿过一根竹尺,递给宜官,眼中已有了泪水。宜官说:“我不打你!”把烘得热烘烘的一条糖年糕放在月云伸出的右掌里,月云吓了一跳,“啊”的一声叫。宜官说:“烫的,慢慢吃!”月云胆怯地望着宜官,见到他鼓励的神色,似信非信地把年糕送到嘴里,一条年糕塞满了她小嘴。她慢慢咀嚼,向身后门口偷偷瞧了瞧,怕给人见到。宜官说:“好吃吗?吃了还有。”月云用力将年糕吞下肚去,脸上满是幸福满足的神色。她从来没吃过糖年糕,一生之中,连糖果也没吃过几粒。过去烘糖年糕给宜官吃,闻到甜香,只有偷偷的咽下唾液,不敢给人听到见到。

过了几天,全嫂抱着几个月大的小儿子,来看望女儿。瑞英留她吃了饭,又包了两块肉,让她带回去给丈夫和儿子吃。月云抱了小弟弟,送妈妈出了大门,来到井栏边,月云不舍得妈妈,拉着全嫂的围裙,忽然哭了出来。宜官跟在她们后面,他拿着一个摇鼓儿,要送给小孩儿玩。他听得全嫂问女儿:“学云乖,别哭,在这里好吗?”月云点头。全嫂又问:“少爷少奶奶打你骂你吗?”月云摇头,呜咽着说:“妈妈,我要同你回家去。”全嫂说:“乖宝,不要哭,你已经押给人家了,爸爸拿了少爷的钱,已买了米大家吃下肚了,还不出钱了。你不可以回家去。”月云慢慢点头,仍是呜咽着说:“姆妈,我要同你回家去,家里没米,以后我不吃饭好了。我睡在姆妈、爸爸脚头。”全嫂搂着女儿,爱怜横溢地轻轻抚摸她的头发,说道:“乖宝别哭,我叫爸爸明天来看你。”月云点头,仍是拉着妈妈不放。全嫂又问:“乖宝,宜官打你、骂你吗?”月云大力摇头,大声说:“宜官给我吃糖年糕!”语气中有些得意。

宜官心里一怔:“吃糖年糕有什么了不起?我天天都吃。”跑上前去,将摇鼓儿摇得咚咚的响,说道:“月云,这个给小弟弟玩。”

月云接了过去,交在弟弟手里,依依不舍地瞧着母亲抱了弟弟终于慢慢走远。全嫂走得几步,便回头望望女儿。

后来宜官慢慢大了,读了更多的巴金先生的小说,他没有像《家》中的觉慧那样,和家里的丫头鸣凤发生恋爱,因为他觉得月云生得丑,毫不可爱,但懂得了巴金先生书中的教导,要平等待人,对人要温柔亲善。他永远不会打月云、骂月云,有时还讲小说中的故事给她听。他讲故事的本领很好,同学们个个爱听他讲。月云却毫不欣赏,通常不信。“猴子只会爬树,怎么会飞上天翻筋斗?猴子不会说话的,也不会用棍子打人。”“猪猡蠢死了,不会拿钉耙。钉耙用来耙地,不是打人的。”宜官心里想:“你才蠢死了。”从此就没了给她讲故事的兴趣。

宜官上了中学。日本兵占领了这个江南小镇,家中长工和丫头们星散了,全家逃难逃过钱塘江去。妈妈在逃难时生病,没有医药而死了,宜官两个亲爱的弟弟也死了。宜官上了大学,抗战胜利,宜官给派到香港工作。月云没有跟着少爷、少奶奶过江。宜官不再听到她的消息,不知道她后来怎样,乱世中很多人死了,也有很多人失了踪,不知去向。宜官跟家里写信时,不曾问起月云,家里兄弟姐妹们的信中,也不会有人提起这个小丫头。

从山东来的军队打进了宜官的家乡,宜官的爸爸被判定是地主,欺压农民,处了死刑。宜官在香港哭了三天三晚,伤心了大半年,但他没有痛恨杀了他爸爸的军队。因为全中国处死的地主有上千、上万,这是天翻地覆的大变乱。在宜官心底,他常常想到全嫂与月云在井栏边分别的那晚情景,全中国的地主几千年来不断迫得穷人家骨肉分离、妻离子散,千千万万的月云偶然吃到一条糖年糕就感激不尽,她常常吃不饱饭,挨饿挨得面黄肌瘦,在地主家里战战兢兢,经常担惊受怕,那时她还只十岁不到,她说宁可不吃饭,也要睡在爸爸妈妈脚边,然而没有可能。宜官想到时常常会掉眼泪,这样的生活必须改变。他爸爸的田地是祖上传下来的,他爸爸、妈妈自己没有做坏事,没有欺压旁人,然而不自觉的依照祖上传下来的制度和方式做事,自己过得很舒服,忍令别人挨饿吃苦,而无动于衷。

宜官姓查,“宜官”是家里的小名,是祖父取的,全名叫做宜孙,因为他排行第二,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宜官的学名叫良镛,“良”是排行,他这一辈兄弟的名字中全有一个“良”字。后来他写小说,把“镛”字拆开来,笔名叫做“金庸”。

金庸的小说写得并不好。不过他总是觉得,不应当欺压弱小,使得人家没有反抗能力而忍受极大的痛苦,所以他写武侠小说。他正在写的时候,以后重读自己作品的时候,常常为书中人物的不幸而流泪。他写杨过等不到小龙女而太阳下山时,哭出声来;他写张无忌与小昭被迫分手时哭了;写萧峰因误会而打死心爱的阿朱时哭得更加伤心;他写佛山镇上穷人钟阿四全家给恶霸凤天南杀死时热血沸腾,大怒拍桌,把手掌也拍痛了。他知道这些都是假的,但世上有不少更加令人悲伤的真事,旁人有很多,自己也有不少。

 知识就是力量,为了掌握好知识点,想要了解白杨礼赞的小伙伴赶紧过来瞧瞧吧!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白杨礼赞课文原文及赏析”,本文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内容资讯!

白杨礼赞课文原文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白杨礼赞的课文赏析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文章开始,作者开门见山直抒胸臆,点明题旨——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接着展示背景,突出主体。通过描写西北高原的景色,从直观感觉写出白杨树出现在这里的不平凡。这部分采用了先扬后抑再扬的写法。写高原景色,先写产生“雄壮”、“伟大”的感觉,后写产生倦怠单调的感觉,再写于“恹恹欲睡”之中猛醒,惊奇于傲然耸立的白杨树的出现,真可谓一波三折。

 作者接着用“虽……却……”、“哪怕……却……”两个句式,将环境的恶劣与白杨树的顽强的生命力作对照,突出了白杨树的坚强不屈的战斗精神,为下文由树及人,点明象征意义作了很好的铺垫。“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为白杨树做了画龙点睛的总结。文章后部分作者深入主体,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及气质,进一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进一步揭示白杨树的内在气质,从礼赞白杨树进而直接点明其象征意义。“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作者充满激情的表白,起到主题不断地升华。

 作者从容描写西北高原的景象后先以比喻勾出西北高原的特有景色,然后分写“黄”与“绿”。不仅讴歌了大自然的伟大创造力,并且对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深表赞叹。接着,又用彩笔浓抹出西北高原的特色——“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就自然令人产生“雄壮”或“伟大”的感觉,但同时也会感到有一点“单调”。

 在指出不足之后,笔锋突然一转,由景及树,将白杨树引到读者的眼前。这里,作者为安排白杨树的出现,颇具匠心。白杨树不是生长在南方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沃土中,而是生长在天地开阔、一望无际的西北高原,它以坚强挺拔的英姿傲然耸立着。映入作者眼帘的,是“一排”、“三五株,一株”,由远而近,看得更真切。这不能不使作者“恹恹欲睡的情绪”为之一振,并发出惊奇的赞叹。

 先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再写白杨树的内在气质,全段呈“总——分——总”结构。第1句总写,概括全段的中心内容。“笔直”是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力争上游”既是白杨树的外形特征,也是白杨树内在精神的外露。第2-5句从白杨树的干、枝、叶、皮分说,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外在形象,每一细节描绘,都体现了“力争上游”的特征:干,写出其高大正直;枝,写出其团结向上;叶,写出其顽强不屈;色,写出其平凡朴实。最后两句是总说,但内容已经深化,着重写白杨树的内在气质(精神),突出了它“倔强挺立”、“不折不挠”的个性特征。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是茅盾根据自己1940年从新疆归来赴延安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写的一篇散文。当时,伟大的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国民党反动政府阴谋制造了“皖南事变”,进犯抗日根据地;日寇也因此肆无忌惮地向我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面对这种严酷的现实,全国人民,特别是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与毛泽东的领导下,毫不妥协,坚持抗战。这篇散文就是作者以昂扬的革命激情,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在中国***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拓展阅读:白杨礼赞的好词好句

 白杨礼赞好词

 妙手偶得、无边无垠、坦荡如砥、潜滋暗长、恹恹欲睡、不折不挠

 参天耸立、屈曲盘旋、旁逸斜出、力求上进、妙手偶得、倔强挺立

 白杨礼赞好句

 1、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2、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3、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4、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5、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6、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7、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8、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9、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10、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11、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12、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13、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14、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15、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16、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白杨礼赞的读书笔记

 最初听到“白杨礼赞”这四个字时,我以为这仅仅是一篇咏物的文章,但看到作者是茅盾先生,我便知没有那么简单。

 后来,我又详细地了解了一下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才知从1940年5月起,茅盾先生在延安生活了五个月,他耳闻目睹了在中国***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沸腾生活,从根据地人民身上他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与未来。因此,茅盾先生在1941年写下了这篇《白杨礼赞》来热烈地歌颂根据地的人民,表达了他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高度信任和热情赞美。

 在《白杨礼赞》一文中,茅盾先生说:白杨树它力争上游,它伟岸、正直、朴素、严肃,它象征着北方的农民,象征着守卫家乡的哨兵,象征着在华北平原上纵横决荡的人民子弟兵,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这就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茅盾先生他要赞美的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是那奋起抗争的炎黄子孙,是那炎黄子孙用心堆砌而成的延绵万里的精神长城。

 鲁迅先生曾经弃医从文,就是因为他觉得拯救中国人的思想比治疗中国人的肉体上的疾病更加重要,茅盾先生和鲁迅先生做了相同的工作,他们都是用自己的文字来唤醒中国人。

 从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激励中国人民前进,他在用自己对祖国的那颗热忱之心鼓舞着中国人民奋勇前进,这就是《白杨礼赞》的真正价值所在。

 最后,我想借大学者叶圣陶对茅盾先生的一句评价:与其说茅盾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茅盾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白杨礼赞的读后感

 茅盾先生的文章,总会让人有种昂扬向上的激情。这篇散文采用象征手法,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中国***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息的革命精神。以直抒胸臆的抒情性语言贯穿全文,洋洋洒洒一气呵成,让你流连于字里行间,无意往返。读完全文,不由你不由衷的赞叹。

 三月的白杨,娇柔可爱,白青色的树干滑滑的,枝头新绽的嫩叶,绿中透着紫红,似襁褓中的婴儿,撩人一缕温柔。

 嫩杨一日一样,嫩绿的叶芽瞬间变成金绿色的阔叶,在风中扭着欢快的迪斯科。枝叶摇出的笑声“唰唰……”引人以无限的遐思。

 哦,嫩杨。你头顶有喷火的红日,根部植扎在肥沃的土壤,雨露为你洒下乳汁,大地为你更换时装。你怎能不无忧无虑的成长呢?

 可你毕竟太脆弱。我想大自然应该赋予你怒吼的狂飙,滂沱的大雨,划破长空的电闪,震耳欲聋的雷鸣。你应该向枣树那样坚硬,松柏那样耐寒,柳树那样婀娜。脆中有硬,硬中有情。这应该是你全部的性格。

 正如老先生在《茅盾后记》这样写道:“祝福这些纯洁而勇敢的祖国儿女,我相信他们不久就可以完成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而他们的英姿也将在文坛上有更完整而伟大的表现。”由此可见,老先生不仅是在赞叹,而且在我们身上看到祖国的未来。并寄予无限的希望。

1中国历史名人写的最有名的诗句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四方。

刘邦《大风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之五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遗怀》

上邪下难正,众枉不可矫。

何承天《上邪篇》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绝句》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雨。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水浒传》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同光。

屈原《楚辞九章涉江》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夜泊水村》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杜甫《曲江》之一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白居易《暮江吟》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落上头。

杨万里《小池》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岳阳楼记》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乐游原》

无边落水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

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中亡。

《水浒传》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二首》之一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天涯何处无芳草。

苏轼《蝶恋花》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歇送武判官归京》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俞文豹《清夜录》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九首》之一

九州生气恃春雷,万马齐喑究可衰。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颜渊》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毛泽东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李开先《宝剑记》

2和历史人物有关的诗句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江南逢李龟年

唐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乌衣巷

唐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王谢:东晋时的王导、谢安家族)

哥舒歌

北斗七星高,

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

不敢过临洮。

《哥舒歌》为唐时流行于西部边地的一首民歌,无具体作者。

3描写历史人物好词好句

1、孔子 (1)集群圣之大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德合乾坤。

(2)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人之师。(3)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于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4)定六艺于杏坛,绍虞夏商周之统;藏诸经于鲁壁,开关闽濂洛之传。2、孟子: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孔颜。

3、屈原 (1)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2)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璧,湘流应识九歌心。

(3)志洁行廉,忠君爱国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4)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

4、项羽:鹿野舟沉王业兆;鸿门半碎霸图空。5、项羽、勾践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6、荆柯:督亢图中不杀人;咸阳殿上空流血。7、司马迁 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8、苏武: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9、王昭君: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10、诸葛亮 (1)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2)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3)伯仲之间见伊吕;先生有道出羲皇。(4)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宗臣之遗像,万古清高。

(5)功在朝迁,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须辨襄阳南阳。(6)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

11、陶渊明:质而绮,真而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12、李白 (1)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2)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3)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4)长安市上酒家眠,醉后敢将天子傲;采石矶头明月好,当年犹说谪仙归。(5)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6)神仙诗酒空千古,明达江天贮一楼。13、杜甫 (1)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2)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3)歌咏总带忧民泪;颠沛仍怀爱国心。

(4)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5)以忠爱为心,国步多艰,匡时句出惊风雨;为生民请命,恫鳏在抱,警世诗成泣鬼神。

(6)舟系洞庭,世上疮痍空有泪;魂归洛水,人间改换已无诗。14、白居易 (1)枫叶四泣秋,根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

(2)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15、苏洵父子: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16、范仲淹: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17、沈括:沈酣于东海西湖南州北国之游梦里溪山尤壮丽;括囊乎天象地质人文物理之学笔端谈论自纵横。

18、辛弃疾: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19、李清照 (1)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2)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花。(3)载酒江湖,人比黄花瘦;校碑栏槛,梦随玉笛飞。

20、文天祥 (1)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2)宦游西蜀,志复中原,高吟铁马铜驼,烟法誓扫还金阙;诗继少陵,派开南宋,列入清风明月,池馆重新接草堂。

21、岳飞 (1)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果如公言,宋室可至南渡;罪名莫须有,忠冢栖霞山,长留人愿,国魂几时北来。(2)万里留长城,南渡朝庭从此小;一抔留古墓,西湖烟水到今香。

(3)奈何铁马金戈,仅争得偏安局面;至今山光水色,犹照得一片丹心。22、史可法 (1)数点梅花亡国恨;二分明月故臣心。

(2)万点梅花,尽是孤臣泪;一抔故土,还留胜衣冠。(3)死含瑶草千秋恨,魂傍梅花万古香。

23、蒲松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24、孙中山 (1)英雄作事无他,只坚忍一心,能成世界能成我;自古成功有几,正疮痍满目,半哭苍生半哭公。

(2)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事。25、鲁迅 (1)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2)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26、韩愈:天意起斯文,不是一封书,安得先生到此; 人心归正道,只须八个月,至今百世师之。

26、苏轼:公是孤臣,明月扁舟留句去;我为过客,空江一曲向谁弹。27、于谦 (1)赖社稷之灵,国已有君,自分一腔抛热血;竭肱股之力,继之以死,独留表白在人间。

(2)千古痛钱塘,并楚国孤臣,白马江边,怒卷千堆雪浪;两朝冤少保,同岳家父子,夕阳亭里,心伤两地风波。28、陆游:篇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4赞美历史人物 诗词

张衡: (公元78~公元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省南阳县石桥镇人。

十七岁时离开家乡,到西汉故都长安及其附近地区考察历史古迹,调查民情风俗和社会经济情况。后来,又到首都洛阳参观太学,求师访友。

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张衡由洛阳回到南阳,担任南阳太守鲍德的主簿。在此期间写了《东京赋》和《西京赋》,一直流传到今天。

安帝永初二年(公元108年)鲍德调离南阳后,张衡去职留在家乡,用了三年时间钻研哲学、数学、天文,积累了不少知识,声誉大振。 永初五年他再次到京城,担任郎中与尚书侍郎。

元初二年(公元115年)起,曾两度担任太史令,前后凡十四年,在天文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汉朝的时候,关于宇宙结构的理论,主要有三个学派,即: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

张衡是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天好象一个鸡蛋壳,地好比鸡蛋黄,天大地小;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

这个看法虽然也是属于地心体系的范畴,但是在当时却有进步之处: 第一,张衡虽然认为天有一个硬壳,却并不认为硬壳是宇宙的边界,硬壳之外的宇宙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 第二,张衡在《灵宪》这篇著作中,一开头就力图解答天、地的起源和演化问题。

他的回答具有朴素的、变化发展的辩证思想因素。他认为天地未分以前,混混沌沌;既分以后,轻者上升为天,重者凝结为地。

天为阳气,地为阴气,二气互相作用,创造万物,由地溢出之气为星。 第三,张衡用“近天则迟,远天则速”,即用距离变化来解释行星运行的快慢。

近代科学证明,行星运动的快慢是和它同太阳距离的近远相关的。张衡的解释有合理的因素。

张衡不但注意理论研究,而且注重实践,他曾亲自设计和制造了漏水转浑天仪、候风地动仪。候风地动仪制成于顺帝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后者是世界上第一架测验地震的仪器。

浑天仪相当于现在的天球仪,原是西汉时耿寿昌发明的。张衡对它作了改进,用来作为浑天说的演示仪器。

他用齿轮系统把浑象和计时漏壶联系起来,漏壶滴水推动浑象均匀地旋转,一天刚好转一周。这样,人在屋子里看浑象,就可以知道哪颗星当时在什么位置上。

张衡还对许多具体的天象做了观察和分析。他统计出中原地区能看到的星数约2,500颗。

他基本上掌握了月食的原理。他测出太阳和月亮的角直径是周天的1/736,即29'24'',同太阳和月亮的平均角直径31'59''26和31'5''2相差不多,可见张衡的测量是相当准确的。

张衡认为,早晚和中午的太阳,其大小是一样的;看起来早晚大,中午小,只是一种光学作用。早晚观测者所处的环境比较暗,由暗视明就显得大,中午时天地同明,看天上的太阳就显得小。

好比一团火,夜里看就大,白天看就小。张衡的这种解释是有道理的,但不很全面。

到了晋代,束皙才作了比较完善的解释。 张衡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

公元132年,张衡发明了一种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地动仪也用铜制成,形状像酒樽,内部中间竖着一根粗大的柱子,柱的周围有8根横杆连接外面。

外面有8条龙,龙头朝下,按8个方向排列,龙嘴里各衔着一个小铜球,下面蹲着8只张嘴的蟾蜍。如某一方向发生地震,柱子就会倒向哪个方向的横杆,那个方向的龙嘴就吐出铜球,落到蟾蜍嘴里。

这样,人们就可以知道什么方向发生了地震。 公元138年,地动仪准确地预测了发生在陇西的一次地震。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比欧洲的地震仪要早1700多年。他还发明测定方向的候风仪,制成了当时只是在传说中有过的指南车。

在数学方面,他算出了圆周率比10的平方根316多一点。在地理学方面,他绘制有地形图。

在文学艺术方面,他是东汉时期有名的文学家,并且还被人列为当时的六大名画家之一。1956年,郭沫若为他题碑文:“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华佗: 首先出现在陈寿所著的《三国志)。

华佗是典型的神医,几乎成了中国医学人物的最杰出代表。 他为人治病,不仅是手到病除,而且道德高尚,专门和太祖曹操做对,不给这位不可一世之主看病。

眼看着曹操的儿子曹冲病逝,眼看着曹操头疼病逝,而自己则无动于衷,似乎还兴灾乐祸,巴不得这曹姓人家快些死掉。因为曹家人太聪明,太让许多“文化人”感到头疼难对付。

华佗的这些快炙人口的故事,似乎早已深入千家万户。华佗的故事似乎早已成为“信史”而流传中国。

好在《三国志》中有关华佗的记载不长,我们这里将之引来,并与柯云路的《发现黄帝内经》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大家一定可以看出,“当代华佗”胡万林的确与奇怪的“古代华佗”有些相似 王羲之: (303~361),字逸少,原籍琅琊(今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称“王右军”。

有“书圣”美誉。王羲之自幼爱习书法,由父王旷、叔父王庾启蒙。

七岁善书,十二岁时经父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早年又从卫夫人处学书。

卫夫人师承钟繇,妙传其法。《唐人书评》曰:“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

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

5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诗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宋 苏轼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 王维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唐 李商隐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有缘千里来相会,三笑徒然当一痴。 ——清 黄增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唐 李商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唐 元稹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

状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 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

6关于历史人物的诗句

唐·黄河远上白云间,。

何须怨杨柳,。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唐·李白君不见,黄河之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悲白发,朝如青丝。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君莫停!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不足贵,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呼儿将出换美酒,黄河,你是民族的摇篮,五千年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在你周围扮演……”。《》的歌词,道出了黄河的悠久历史,唱出了黄河的不朽功绩。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闻名的巨川。——摘自《》与尔同消万古愁〔明〕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吴会书难达,路正长。

男儿久为客,不辨是他乡。渡黄河〔明〕路出,开。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倚剑嗟身事,快旅情。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过黄河〔明〕前初放船,长淮东下水如弦。

劲催双橹渡河急,一夜狂风到海边。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赠《裴十四》)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何须怨杨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维诗曰:大漠孤烟直,。()“声声雷,船工步步沉。

运载好布千万匹,船工破衣不遮身。运载粮食千万担,船工只能把糠馍啃。

军阀老板发大财,黄河船工辈辈穷。”“一条飞龙出昆仑,过三门。

吼声震裂头,把船行。”“在江东,将台祭东风。

祭起东风连三阵,火烧曹营百万兵。”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与刀环。

(唐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唐 李白《古风》)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

(唐 李白《寄远》)黄河北岸军,椎鼓鸣钟天下闻。(唐 杜甫《黄河》)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

  《茶花女》的故事情节,可以精缩到如下(即大概情节):

  有一天,青年亚芒爱上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女性。她就是经常佩戴着茶花,而有“茶花女”之称的社交界名女人玛格丽特。

  亚芒经由朋友介绍得以接近玛格丽特,但是,却受到玛格丽特的冷落,使得他只好撒手作罢。之后,玛格丽特也为了养病,而作了一趟长途旅行。过了二年,重返巴黎的玛格丽特,再次与亚芒晤面,尽管玛格丽特对亚芒毫无记忆,但是,亚芒却深感自己对她的爱慕之情有增无减。

  某夜,当玛格丽特尽情地享受朋友们的热情招待时,突然旧病复发,此时,追求玛格丽特的亚芒始对她表示由衷的关心,同时倾吐了沉淀已久的恋慕之情。此举使得原以为将在人情淡薄的世界中自生自灭的她深受感动。

  于是,初尝真情的玛格丽特绞尽脑汁来回避世人的眼光,同时兴奋为爱情生活作为各项安排。

  不久,他们便迁移到巴黎市郊的杜基巴尔,过着互敬互爱的日子。

  然而好景不常,当亚芒严厉的父亲获悉此事后,便气极败坏地赶往巴黎。尽管他承认了他俩之间根深蒂固的爱情,却仍然恳求玛格丽特顾及其子的前途离开亚芒。玛格丽特在伤心之余,答应了父亲的要求,同时,伪装已经变心而忍受着亚芒的侮蔑和愤恨。

  而后,亚芒前往中东旅行,而玛格丽特也成了某一贵族的情妇。但是,在旅途中,亚芒于书信往返中化解了误会,使得忍受着爱情折磨的玛格丽特得到慰藉,然而不幸的是,她在肺病摧残下与世长辞了!

《茶花女)作者简介:

  亚历山大·小仲马是法国著名小说家大仲马任奥尔良公爵秘书处的文书抄写员时与一女裁缝所生的私生子。《茶花女》是小仲马的第一部扬名文坛的力作,小说所表达的人道主义思想,体现出人间的真情,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宽容与尊重,体现了人性的爱,这种思想感情引起人们的共鸣,并且受到普遍的欢迎。

  

《茶花女》创作背景:

  《茶花女》就是根据小仲马亲身经历所写的一部力作,这是是发生在他身边的一个故事。小仲马出生于法国巴黎,他的母亲卡特琳娜·拉贝是一个贫穷的缝衣女工,他的父亲大仲马当时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抄写员,后来在戏剧创作和小说创作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中的重要代表。随着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变,他的父亲大仲马越来越瞧不起缝衣女工卡特琳娜·拉贝。他混迹于巴黎的上流社会,整日与那些贵妇人、女演员厮混在一起,把小仲马母子俩忘得一千二净。可怜的缝衣女工只好一个人起早贪黑辛苦劳动,勉强维持母子两人的生计。小仲马七岁的时候,父亲大仲马通过打官司从卡特琳娜·拉贝手中夺取了对儿子的监护权,而那位勤劳善良的缝衣女工则就此失去了自己一手养大的儿子,重新成为一个孤苦伶仃的人。这使小仲马从小体验到了人世间的残酷和不平。使得小仲马热切地期望着自己也能像父亲一样,扬名于文坛。于是,他也开始从现实中取材,从妇女、婚姻等问题中寻找创作素材。《茶花女》就是根据他亲身经历所写的一部力作。这是是发生在小仲马身边的一个故事。1844年9月,小仲马与巴黎名妓玛丽·杜普莱西一见钟情。玛丽出身贫苦,流落巴黎,被逼为娼。她珍重小仲马的真挚爱情,但为了维持生计,仍得同阔佬们保持关系。小仲马一气之下就写了绝交信去出国旅行。1847年小仲马回归法国,得知只有23岁的玛丽已经不在人世,她病重时昔日的追求者都弃她而去,死后送葬只有两个人!她的遗物拍卖后还清了债务,余款给了她一个穷苦的外甥女,但条件是继承人永远不得来巴黎!现实生活的悲剧深深地震动了小仲马,他满怀悔恨与思念,将自己囚禁于郊外,闭门谢客,开始了创作之程。一年后,当小仲马24岁时,写下了这本凝集着永恒爱情的《茶花女》。名妓玛丽·杜普莱西向往上流社会生活,和小仲马母亲卡特琳娜·拉贝被大仲马抛弃,同时反映当时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拜金现象,批判当时资本主义的黑暗。

我觉得是题主对于外国的现代爱情小说不大了解(说实话我也不了解),不然拿中国的现代小说去对比名著也不太公平吧,毕竟题主说的那些名著至少也经过了百年以上的考验了,和它们同时代的书也基本上被淘汰了,大浪淘沙,也只留下了几本。而题主说的这些小说火是因为它们更多得迎合了大众,这种小说在每个时代,每个国家都有,可能在那些名著出现的时代,还要火过那些名著,只不过时间把它们甩掉了,现在只剩下了那些名著。

至于说中国有没有讲爱情的名著,其实很多,我接触得少,可以举一些例子。

《红楼梦》算不算?虽然可能涉及得更多,但是爱情确实占了很大篇幅。

《西厢记》很经典的爱情故事了。

《聊斋志异》,虽然里面有很多屌丝意*的情节,不过实实在在写爱情的也不少。

《长恨歌》古代剧本,名气不低。

《三言二拍》,一提明朝短篇小说,根本绕不开的作品吧,里面涉及爱情的也极多。

不是没有,有很多,而且花样也多,比国外的有些作品强得不是一点半点。

近现代的又不要。

那《围城》怎么办?

张爱玲的作品怎么办?

莫言的《红高粱家族》怎么办?

沈从文的《边城》怎么办?

这些作品名气不低于那些名著吧?我一个阅读量是短板的人都能列出来这么多,肯定还有很多,我没读过不能妄加评论。

至于说什么国情,我倒觉得可以分析一下,中国的爱情小说不少,也都流传下来了,有的名气不大,可能是宣传不够吧,因为严肃文学是普遍追求一种大格局的,如果只是单纯着眼于爱情,可能不一定能把大格局发挥出来,不止中国,其他国家也有这种追求,能玩得好的,都成了世界公认的大家,比如英国有《简爱》,《傲慢与偏见》,但文坛顶端的是莎士比亚。

法国有《茶花女》,《包法利夫人》,但文坛顶端的是雨果,巴尔扎克。

而在中国文坛顶端的,近代的是鲁迅,而古代公认最好的作品就是《红楼梦》,这部以爱情为主线,却格局庞大,涉猎广泛,大气磅礴的神作。这么说我们中国写爱情也要高于其他国家,实在是件值得骄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8816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31
下一篇2024-03-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